【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共(15)页,514.41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ab1708746d2c637cdb6ed5d8d9a9a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一为人体局部组织及其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关液体成分、图中
数字代表过程);图二为体液各组分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中的a、b、c、d、e共同构成内环境B.图二中的甲相当于图一中的b,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C.图二中的乙相当于图一中的a,内含营养
物质和代谢废物D.图一中组织细胞代谢过旺时可能导致过程3强于4引发组织水肿【答案】C2.某同学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自来水、生物材料、缓
冲液)→测定pH→滴加5滴0.1mol/L的盐酸(氢氧化钠),摇匀→测定并记录pH……→直到滴完30滴盐酸(氢氧化钠)测定并记录pH。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本实验各实验材料在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共测定
6次pH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实验材料的种类,因变量为液体pH的变化C.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D.实验开始时测量三种材料的pH是获得实验前的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作比较【答案】B3.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为大分子物质,释放方式为胞吐B.突触小体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突触后膜膜面积增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答案】B4.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
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婴儿时期就可完成一些简单的非条件反射,之后由于机体不断接触外界环境,经过训练可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任何反射弧都需要三个及以上神经元的参与C
.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D.正常情况下,人在成长过程中反射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答案】D5.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
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实验处理心率/(次·min-1)正常情况87阻断交感神经65阻断副交感神经176A.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搏动减慢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率有拮抗作用D.实验过程中,除阻断神经外,其
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答案】A6.图一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电位的装置图,并在图中a点给予适宜刺激使之兴奋,测得c点电位变化如图二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时图一中c点的电位为图二中的nB.图一中c点兴奋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图二中gh段主要由Na+外流所致,消耗能量
D.图二中hi段同时存在Na+输出和K+输入,消耗能量【答案】D7.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B.某些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而神经递质不通过体液传递D.体液
调节相对于神经调节来说作用范围更广,作用时间更长【答案】C8.如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激素Z能够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C.激素Z为胰高血糖素,通过导管分泌到体
液中D.激素Z和胰岛素为协同作用,共同维持人体血糖平衡【答案】A9.动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阉割雄性家畜、家禽的生殖腺可促进动物的育肥B.给优良雌性动物注射相应雌性激素促进排卵以提高其繁殖潜
能C.滥用兴奋剂(雄性激素类)会导致性腺退化萎缩影响生殖功能D.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或口服胰岛素制剂治疗糖尿病【答案】D10.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的活化离不开病原体及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B.B细胞受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自身的增殖、分化C.
突破第一、二道防线的病原体,只需要体液免疫即可及时清除D.当抗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答案】A11.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属于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针,第二剂在接种第一剂后的3~8周内尽快完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灭活疫苗属于抗原,失去致病性保留了抗原特异性B.注射灭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C.多针注射疫苗主要是增加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含量D.注射的灭活疫苗能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而产生体液免疫【答案】D12.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敏反应一定
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才能发生B.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C.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称为自身免疫病D.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属
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答案】D13.某实验小组为研究顶端优势现象及其机理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给d图侧芽施加生长素抑制剂,推断其他侧芽依然会萌发B.由图d可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生长起协同作用C.切顶后侧芽都萌发的
原因是侧芽处生长素减少,抑制作用减弱D.顶端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侧芽对生长素敏感【答案】B14.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参与调节植物
的生长发育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的生长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D.植物激素较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效果更稳定【答案】D15.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为了探
究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大小、生理状况等相同的豌豆幼茎切段若干,随机分为两部分,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组别处理方式(对应组别使用激素的量相同,浓度适宜)实验后茎的长度(cm)实验一:先用蒸馏水浸泡1h1未使用激素4.02
赤霉素18.03生长素6.04赤霉素+生长素19.0实验二:先用蒸馏水浸泡9h5未使用激素3.86赤霉素7.07生长素4.58赤霉素+生长素13.5A.赤霉素和生长素对茎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B.蒸馏水浸泡可能会降低茎内源激素的含量C.两组实验中单独用生长素处理比单独用赤霉素处理的促进效果均较
弱D.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中第6组比第7组茎长度减少更多,主要与内源性赤霉素含量下降更少,生长素含量下降较多有关【答案】D16.下列选项中的实例分别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A.蛇岛上所有的眼镜蛇和所有的蛇类B.一座高
山上的全部马尾松和全部油松C.某自然保护区中的所有金丝猴和全部生物D.一片棉田中所有幼年有翅和成熟无翅蚜虫【答案】C1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应采用样方法B.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宜用采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都属于
调查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D.标志重捕法调查过程中若标记物脱落,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小【答案】D18.古诗文、谚语中常常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里有一条完整的食物链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
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D.“数署(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答案】A19.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4个锥形瓶分别置于相同且
适宜环境条件中进行培养,均获得“S"形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细胞计数板可准确计数锥形瓶中酵母菌数量B.酵母菌的数量达到K值以后可能会下降C.锥形瓶Ⅱ和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相同D.锥形瓶Ⅳ最先达到K值,I最后达到
K值【答案】B20.某同学通过阅读家乡地志了解了该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形成云杉林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人类活动会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①→⑤过程中,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D.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
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答案】D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B.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
,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答案】B22.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如图表示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虾蟹、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
C.若该地存在铅污染,则图示生物体内铅含量最高的是鸟D.红树林防风、潮侵蚀海岸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答案】D23.如图为某生态金字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布在生态金字塔基层的都是绿色植物B
.能量金字塔不能倒置,原因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C.生物量金字塔每层代表每个营养级所含有机物的总干重D.若图示表示数量金字塔,则此图不适用于所有的生态系统【答案】A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主要发生在生物群落之间B.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进行C.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细胞的各种有机物D.传统农业中的耕地技术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D2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开发太阳能
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B.参与②过程的生物是消费者和分解者C.参与③过程的生物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D.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主要以有机物形式进行【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6.用剪去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
动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将蘸有稀硫酸的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可观察到其用后肢去挠被贴的部位,由此说明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中;该反射属于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2)如图为脊蛙屈腿
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暴露脊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电极位于神经纤维外侧)。①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填结构名称)所决定的,原因是在该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②请用图示实
验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简要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实验方法:_____。实验现象:_____。【答案】(1)①.脊髓②.非条件反射(2)①.突触②.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③.刺
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④.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且左后肢屈腿,而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27.脑内“某部位”发生病变或肾小管、集合管对相关激素不敏感均可能引发尿崩症(尿量超过3L/d),前者称为中枢性尿
崩症,后者称为肾性尿崩症,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等症状。图一为抗利尿激素(ADH)作用机理示意图(ADHR为ADH对应的受体),图二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ADH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的ADH
R的化学本质是_____;产生ADH的结构具有_____(答两点)功能。(2)请依据图一简述ADH调节水平衡的作用机理:_____,增加水的重吸收。(3)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与管腔细胞膜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_____。图二的c→d
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填“增大”或“减小”),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填“升高”或“降低”)。(4)肾性尿崩症患体内ADH不低于正常人,据图一推测其患病的原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_____而使AD
H不能发挥作用也会引起尿崩。若某病毒的一种表面抗原与ADHR结构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该病毒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ADHR特异性结合,使机体无法维持水盐平衡,这种免疫系统疾病属于_____病。【答案】(1)①.糖蛋白②.感受刺激﹑传导兴奋、分泌激素和
调节(答出两点,合理即可)(2)ADH与ADHR结合后会导致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管腔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表面水通道蛋白的数量(3)①.流动性②.增大③.降低(4)①.ADHR(ADH受体)②.自身免疫28.多效唑(РP333)和缩节胺(
DPC)是一种效果明显的生长抑制剂,使用后可使植株外观矮壮多蘖,花朵颜色鲜艳,叶片肥厚,植物体根系发育旺盛。如图为研究小组对不同浓度PP333、DPC处理下秋丽、小美女的株高(cm)所做的研究中的部分数据。回答下列问题:药剂PP333DPC品种秋丽小美女秋丽小美
女浓度(mg/L)09.593.8210.083.78406.793.236.213.14606.543.116.303.16805.872.945.523.161005.542.855.592.791205.
312.735.422.65(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_____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_____、_____、效果稳定等优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往往都具有长效性,原因可能是_____。(2)本实验中自变量为_____,
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应保持一致,体现了实验设计的_____原则。(3)由表分析可知,随着生长调节剂PP333,DPC浓度的升高,秋丽和小美女的株高将_____。调节剂PP333,DPC在调节_____的株高上效果更佳。【答案】(1)①.人工合成②.调节③.容易合成④.原料广泛⑤.植物体内缺乏相应的
分解酶(2)①.植物种类,生长抑制剂种类及浓度②.控制变量(3)①.下降②.秋丽29.如图表示某种动物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曲线图属于_____模型,该类模型还可以表示为__
___等。(2)通常情况下,生物进入新的环境会呈现A段种群增长趋势,原因是_____。(3)B点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由环境因素决定,若该种群突然爆发大规模传染病,则种群数量变化为_____,若引入少量天敌,则
种群数量变化为_____,若出现极恶劣气候,则种群数量变化为_____。(填“C”或“D”)(4)若E段以后,该种群与同物种其他种群(种群数量均未达K值)之间地理隔离消除,种群数量将_____(填“增加”或“降低”)。(5)若该动物为可食用鱼类,为长时间获得较多捕获
量,应_____。【答案】(1)①.数学②.表格、数学公式(合理即可)(2)一般情况下生物进入新的环境,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合理即可)(3)①.C②.D③.C(4)增加(5)中度捕捞(捕捞后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合理即可)30.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内不同组分能量的类型、所占比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阴影部分表示生长、发育、繁殖所需能量)。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一处面积可能错误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原因是_____。(2)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
该用两营养级之间的_____比值表示,图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为_____。(3)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是_____(用图中字母和文字表示)。(4)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
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流向不完全相同,举例说明:_____。【答案】(1)①.a1②.a1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该部分能量往往大于用于生长、发育、繁殖所消耗的能量(2)①.同化量②.(a2+b2+c2+d2)/(
a1+b1+c1+d1)×100%(3)c1+消费者摄入量中的粪便量(4)在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利用能量;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