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704.867 KB
  • 2024-09-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共(20)页,704.86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759bbc6d87fdf0782c568780698b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

后,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考古专家对新石器时代晚期某文化遗存研究后,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下列考古发现中最能够支持此结论的是A.遗存物品

中发现刀抒、骨梭等B.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牲畜遗骸C.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差异明显D.墓葬中发现一些农作物遗存2.据《周礼》记载,奴隶制国家设有专门管理奴隶买卖的官吏;青铜器铭文也有关于奴隶价格的记录。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异常活跃B.青铜铸造

技艺高超C.中央集权制度萌芽D.奴隶买卖的普遍性3.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该思想A.蕴含辩证思维B.强调人地和谐C.凸显法治精神D.体现家国统一4.汉代敦煌郡的简牍中,多次出现“主水史”“平水史

”“监梁佐”等官职名。上述官职设立旨在A.扩大商品交流B.促进地方政治稳定C.发展农业生产D.维护丝绸之路畅通5.下图为出土于甘肃省西和县的“晋归义必候”印章,是西晋政府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信。它可以用来印证A.西晋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B.西晋民族交融的政治表

现C.西晋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善D.西域纳入中央管辖的开始6.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反映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解决当时的边疆危机C.强化国际文化交流D.加速隋朝的政权更迭7.《后唐书·”食货志》记载:“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

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材科反映的是A.两税法实施的弊端B.均田制带来的危害性C.租庸调推行的背景D.两税法实行的必要性8.按当时的中央官制,若岳飞要率军“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首先要与朝中哪

一机构报呈此事A.御史台B.三司C.枢密院D.军机处9.“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符合宋代“商业革命”特征的是A.城市中东市西市商业区出现B.白银成为最主要的货币C.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大的商帮D.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交子10.“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反映当时清政府推行A.闭关自守政策B.工商皆本思想C.重商主义思想D.重农抑商政策11.以下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摘录:“南方部分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甘薯、玉米外

来作物引入中国”。根据笔记内容判断,其学习主题应是A.西汉的农业B.唐朝的政治C.元朝的外贸D.明朝的经济12.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小说,就不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与材料内容相关的是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

游记》D.《水浒传》13.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表明教育“新政”A.满足了新式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愿望B.实现

了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C.制定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D.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14.1916年,陈独秀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

最后之觉悟”,为此他A.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B.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C.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D.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15.近代某时期,各地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国民》《新社会》《新生活》《新教育》《新妇女》《新共和》等,有数

十种之多,全国报刊面貌焕然一新。由此可推知,当时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和平民主建国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唤醒国民意识16.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五四运动、国民革命B.国民革命、土地革命C.土地革命、抗日战争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7.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百团大战”时最有力的证据是A.百团大战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B.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C.历史论著

中对百团大战的描述D电影作品《百团大战》18.1944年,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力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向国际社会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有利于A.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改变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C.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扩大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19.《新华日报》19

49年3月发表一篇《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圆满结束》的报道,文称“党的工作重心转变”。这意味着A.全国大陆基本实现解放B.“农村包围城市”基本胜利C.封建剥削制度基本被消灭D.旧中国“三座大山”被推翻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所建立的外交

关系,对于驻旧中国的各国外交官,只以普通外侨看待,而不当做外交人员对待”。这体现了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该科学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2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

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是A.国际形势不断缓和的结果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C.社会主义制

度优越性体现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结果23.有学者认为,通过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中国可以形成网络立体状态的权力运行结构。与该学者观点相关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24.1960年,黑龙江省基本建设投资达21.49亿元,1961年,基本建设仅投资7.32亿元,比1960年减少66.5%;1962年,又压缩到5.71亿元,比1961年减少22%。这一现象源于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中共八大的推动

D.国民经济的调整25.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正式建立外

交关系D.中美长期敌对状态结束26.改革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国务院决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

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C.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27.1987年,周纯娟拿到香港中国旅行社签发的第一号《台湾同胞回乡探亲证》

,回到阔别38年的家中,成为首位“循正式途径”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材料表明海峡两岸A.实现了真正的停火B.打破了隔绝的状态C达成了“九二共识”D.实现了真正“三通”28.1993年宪法修正案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这一举措A.明确了计划经济积极意义B.重在提升公民参政议政意识C.有利于加强国营经济地位D.有效保障我国市场经济运行29.2019年1月29日,上海合作组织第一个公共外交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式

建立。根据安排,该中心计划今年举办30多项活动,包括博览会、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及成员国非政府组织会晤等,以增进各国间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A.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合作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

交C.开始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D.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30.有不少人曾问“两弹元勋”邓稼先:“原子弹成功后,你得到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6年病危时,杨振宁看望他时,提起此事,他才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的这一事例反映出A.新中国初期

国家科技投入不足B.新中国初期科技事业发展缓慢C.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D.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王朝成功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汉初郡国并行,此后在郡国之上设刺史部,监察地方,再后演变咸行政区划一州。汉朝对边疆

地区大约有三种辖治方式:一是设郡县直接管理;二是设属国间接管理有后改为都县者:三是设都护、中郎将、校尉等对西城各部、匈奴和羌、乌桓、鲜卑各部进行管理。——摘编自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北宋榷场贸易货物在“澶渊之盟”前,从宋输出的有香药、犀角、象牙及茶,……“澶渊

之盟”后,“凡官鬻物如旧,而增缯帛、漆器、粳糯”等。……大量茶叶的北运,极大地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铜、锡输入辽以后,大大促进了草原地区的广泛开发。加速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摘编自陈宏茂《试论宋辽间的榷场

贸易》材料三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慰司、知府、知州等职务。虽然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夹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

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文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9页《历史纵横》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北宋榷场贸易繁荣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实施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32.阅读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欢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

。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材料二1940年5月,枣宜会战爆发,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亲自率部渡河作战,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在追击中陷入重围,身负重伤,仍坚持作战,最终

壮烈殉国,年仅49岁。在牺牲前的最后日子里,张自忠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却給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牡。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

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材料三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华诞。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其历史

价值。(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并概括指出“抗战家书”体现的民族精神。(3)结合材料三的展览资料,从表中选择两项相互关联的史实,提炼出-个展览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条符合该主题的新史实。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

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历史(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

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考古专家对新石器时代晚期某文化遗存研究后,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下列考古发现中最能够支持此结论的是A.遗存物品中发现刀抒、骨梭等B.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牲畜遗骸C.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差异

明显D.墓葬中发现一些农作物遗存【答案】C【解析】【详解】阶级分化的表现之一是出现了贫富差距,所以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差异明显能够说明出现了阶级分化,故选C;根据随葬品的种类并不能体现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排除

ABD。2.据《周礼》记载,奴隶制国家设有专门管理奴隶买卖的官吏;青铜器铭文也有关于奴隶价格的记录。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异常活跃B.青铜铸造技艺高超C.中央集权制度萌芽D.奴隶买卖的普遍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国家设有专门

掌管奴隶买卖的官吏,铭文上也有奴隶价格记载,说明当时奴隶买卖是一种普遍现象,故选D;材料未涉及到商品经济,故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青铜技艺水平,故排除B;材料与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故排除C。3.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该思想A.蕴含辩证思维B.强调人地和谐C.凸显法治精神D.体现家国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可知,老子认为真实的话往往不美妙动听,而美妙动听的话大多不真实可

信;善良之人不擅长巧辩,而巧辩之人往往不善良。由此可见,老子认为事物复杂多样,包含着两个方面,他的这一思想蕴含着辩证思想,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事物的不和谐,而没有体现人地和谐,故排除B;材料与法治精神无关,故排除C;材料没

有涉及到家国统一的思想,故排除D。4.汉代敦煌郡的简牍中,多次出现“主水史”“平水史”“监梁佐”等官职名。上述官职设立旨在A.扩大商品交流B.促进地方政治稳定C.发展农业生产D.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答案】C【解析】【详解】“主水史”“平水史”等官职都和水利管理有关,汉代在敦煌设置管理水利的官职说明

重视当地的农业生产,故选C;ABD都和水利管理无关,排除。5.下图为出土于甘肃省西和县的“晋归义必候”印章,是西晋政府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信。它可以用来印证A.西晋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B.西晋民族交融的政治表现C.西晋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善D.

西域纳入中央管辖的开始【答案】B【解析】【详解】西晋政府颁给内迁的少数民族酋长印信,说明认可了少数民族的內迁,是民族交融的政治表现,故选B;颁给少数民族酋长印信无法体现是否完成国家统一和政治制度是否得到根本改善,排除AC;西域在西汉就已经纳入中央管辖

,排除D。6.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反映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解决当时的边疆危机C.强化国际文化交流D.加速隋朝的政权更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并结合所学可知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成为了全国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周边以南北方的经济交流与发展,故选A;材料与边疆危机无关,故排除B;材料未体现国际文化交流,故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大运河对漕运和经济的作用,而没有体现加速隋朝灭亡,故排除D。7.《后唐书·”食货志》记载:“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

调之法坏而为两税”,材科反映的是A.两税法实施的弊端B.均田制带来的危害性C.租庸调推行的背景D.两税法实行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过度兼并导致均田制的破坏,进而使租庸调制无法延续,从而采用两税法,这是反映了两税法实行的必要性,而不是两税法实施的弊端和租庸调推行的背景,

故选D,排除AC;材料论述的并不是均田制的弊端,排除B。8.按当时的中央官制,若岳飞要率军“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首先要与朝中哪一机构报呈此事A.御史台B.三司C.枢密院D.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

解】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岳飞要想进行军事行动,需要报呈掌管军事的中央机构枢密院,故选C;御史台是古代的监察机构,故排除A;三司是宋朝掌管财政的机构,故排除B;军机处是清朝的中枢机构,故排除D。9.“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

列符合宋代“商业革命”特征的是A.城市中东市西市商业区出现B.白银成为最主要的货币C.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大的商帮D.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故选D;

宋代城市中已经突破了坊市限制,排除A;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是在明代,商帮的形成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C。10.“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反映当时清政府推行A.闭关自守政策B.工商皆本思想C.重商主义思想D.重农抑商政策【答案

】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清政府严禁军民出海贸易,说明推行闭关自守的政策,故选A;BCD都和题意主旨不符,排除。11.以下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摘录:“南方部分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甘薯、玉米外来作物引入中国”。根据笔记内容判

断,其学习主题应是A.西汉的农业B.唐朝的政治C.元朝的外贸D.明朝的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南方地区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甘薯、玉米也在此时引入中国,由此可见,这位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明朝的经济,故选D;西汉的农业、唐朝的政治、元朝的外贸均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ABC。12.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小说,就不了解中国封建社

会。”与材料内容相关的是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写的是几个家庭,……不看这部小说,就不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可知这部小说应该是描述四大家族的《红楼梦》,故选B;《三国演义》、《西游记》

和《水浒传》都和“几个家庭”的描述不符,排除ACD。13.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表明教育“新政”A.满足了新式知识分

子参与政治的愿望B.实现了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C.制定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D.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清末科举考试虽然考查西方的政治及技术,但是四书五经仍然在考试范畴,这说明当时新政没有跳出“中

体西用”的传统窠臼,D正确;A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及人才的选拔,C排除。故选D。14.1916年,陈独秀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立宪政治,果

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为此他A.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B.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C.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D.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陈独秀认为中华民国成立后依然饱受专制的毒害,要想

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让人们觉悟。鉴于此,陈独秀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思想,故选A;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陈独秀,故排除B;1916年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与中共建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不符合,故排除CD。15.近代某时期,各地出现许多以“

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国民》《新社会》《新生活》《新教育》《新妇女》《新共和》等,有数十种之多,全国报刊面貌焕然一新。由此可推知,当时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和平民主建国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唤

醒国民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近代某时期出现了很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结合所学可知,《新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如材料所述,运动期间出现很多“新”字开头的刊物,知识分子们以

民主与科学为口号,重视解放人们思想,唤醒人们关注国家危亡的国民意识,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以“新”字开头的刊物与民主革命无关,故排除A;材料与民众期盼和平民主建国无关,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传播情况,故排除C。16.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

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五四运动、国民革命B.国民革命、土地革命C.土地革命、抗日战争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意在通过北伐战争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材料“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革命的内容,意在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故选

B;五四运动时期主要任务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故排除A;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故排除C;抗日战争时期没有“除军阀”的任务,故排除D。17.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百团大战”时最有力的证据是A.百团大战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B.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C

.历史论著中对百团大战的描述D.电影作品《百团大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项属于第一手史料,在选项中是最为有力的证据,A项符合题意。回忆录属于第二手史料,可能渗透进个人主观情感,排除B;历史论著属于第二手史料,可信度不如A,排除C;电影作品经过艺术加工,可信度不如A,排除

D。【点睛】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考查对史料的分类和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就价值而言,第一手史料的价值高于第二手史料。18.1944年,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力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向国际社会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有利于A.促成世

界反法西斯同盟B.改变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C.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扩大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外国记者报道根据地情况,这可以使国际上更多人了解敌后战场,有利于扩大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故选D;1944年之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就已经建立了,故排除A;新闻报道

无法改变国共两党的力量,故排除B;新闻报道无法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故排除C。19.《新华日报》1949年3月发表一篇《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圆满结束》的报道,文称“党的工作重心转变”。这意味着A.全国大陆基本实现解放B.“农村包围城市”基本胜利C.封建剥削制度基本被消灭D.旧中国“三座大山”被

推翻【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做出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说明“农村包围城市”取得基本胜利,故选B;1949年3月是渡江战役前夕,长江以南都还没有实现解放,排除A;封建剥削制度基本被消灭和“三座大山”被推翻都是在新中

国成立以后,排除CD。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所建立的外交关系,对于驻旧中国的各国外交官,只以普通外侨看待,而不当做外交人员对待”。这体现了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

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所建立的外交关系”是指新中国要与各国重新订立外交关系,这是另起炉灶的表现,故选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一边倒”是指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都与题意不符,排除B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该政策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但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D。21.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该科学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

主要矛盾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论断是基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现实需要,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由此可见,中共八大对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基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C;中共八大是在三大改造基

本完成的背景下召开的,会上对国内矛盾的分析与新中国成立、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无关,故排除AB;1952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为“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创造条件,但是与中共八大无关,故排除D。2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是A.国际形势不断缓和的结果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结果【答案】D

【解析】【详解】”大跃进“、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是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所以D符合题意;”大跃进“运动兴起时国际形势并不缓和,排除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不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排除B;”大跃进“运动超出了当时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排除C。23.有学者认为,通过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中国可以形成网络立体状态的权力运行结构。与该学者观点相关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协商民主制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协商制度,所以与该学者观点相关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和协商民主不符,排除A;民族区域自治是行政管理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B;基层民主选举和协商民主的描述不符,排除D。24.1960年,黑龙江省基本建设投资达21.49亿元,1961年,基本建设仅投资7.32亿元,比1960年减少66.5%;1962年,又压缩到5.7

1亿元,比1961年减少22%。这一现象源于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中共八大的推动D.国民经济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1960-1962年黑龙江省基本建设投资逐渐减少,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大跃进”后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中

央开始着手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放缓了建设投资,故选D;1958年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B;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25.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

华。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长期敌对状态结束【答案】D【解析】【详解】《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说明中美结束了敌对关系,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故选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

71年,排除A;《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推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不是中日正式建交的标志,排除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排除C。26.改革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国务院决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

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C.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我国农村的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宠儿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故选C;这一变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并不是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排除A;B项说法错误,排除;农民只有土地的经营权和承包权,没有所有权,

排除D。27.1987年,周纯娟拿到香港中国旅行社签发的第一号《台湾同胞回乡探亲证》,回到阔别38年的家中,成为首位“循正式途径”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材料表明海峡两岸A.实现了真正的停火B.打破了隔绝的状态C.达成了“九二共识”D.实现了真正“三通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同意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受到大陆方面的欢迎,这使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所以才有材料中周纯娟的事情发生,故B符合题意;1979年两岸实现了真正的停火,故排除A;1992

年达成了“九二共识,故排除C;2008年实现了真正“三通”,故排除D。28.1993年宪法修正案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这一举措A.明确

了计划经济积极意义B.重在提升公民参政议政意识C.有利于加强国营经济地位D.有效保障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反映了

国家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保障市场经济运行,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计划经济”被取代,而不是明确计划经济积极意义,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到公民参政议政意识,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国营经济”被“国有经济”取代,而不是加强国营经济地位,故排除C。29.2019年1

月29日,上海合作组织第一个公共外交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建立。根据安排,该中心计划今年举办30多项活动,包括博览会、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及成员国非政府组织会晤等,以增进各国间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

于A.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合作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开始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D.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材料“今年举办30多项活动……成员国非政府组织会晤等,以增进各

国间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体现了我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积极探索新型区域国家间合作模式,故D错误。由材料“包括博览会、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及成员国非政府组织会晤等”,可得出并非突出政治合作,故A不符合题意;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参与区域合作,

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我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始于上海合作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0.有不少人曾问“两弹元勋”邓稼先:“原子弹成功后,你得到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6年病危时,杨

振宁看望他时,提起此事,他才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的这一事例反映出A.新中国初期国家科技投入不足B.新中国初期科技事业发展缓慢C.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D.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答案】C【解析】【详解】邓稼先在报酬微

薄的情况下为祖国的原子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体现了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故选C;邓稼先的事例主要是反映了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风险,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事业发展缓慢,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成就无关,排除D。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材料一汉王朝成功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汉初郡国并行,此后在郡国之上设刺史部,监察地方,再后演变咸行政区划一州。汉朝对边疆地区大约有三种辖治方式:一是设郡县直接管理;二是设属国间接管理有后改为都县者:三是设都护、中郎将

、校尉等对西城各部、匈奴和羌、乌桓、鲜卑各部进行管理。——摘编自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北宋榷场贸易货物在“澶渊之盟”前,从宋输出的有香药、犀角、象牙及茶,……“澶渊之盟”后,“凡官鬻物如旧,

而增缯帛、漆器、粳糯”等。……大量茶叶的北运,极大地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铜、锡输入辽以后,大大促进了草原地区的广泛开发。加速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摘编自陈宏茂《试论宋辽间的榷场贸易

》材料三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慰司、知府、知州等职务。虽然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夹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文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9

页《历史纵横》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北宋榷场贸易繁荣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实施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答案】

(1)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沿袭秦朝边疆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治理方式具有多样性,设置了各种机构加强治理。(2)原因:各民族政权间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北宋与少数民族关系稳定;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影响:有利于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少数民族政权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发展;丰富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

,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加强各民族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促进民族交融。(3)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当地经济社会进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制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制度改革和创新要与

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汉朝对边疆地区大约有三种辖治方式:一是设郡县直接管理;二是设属国间接管理有后改为都县者:三是设都护、中郎将、校尉等对西城各部、匈奴和羌、乌桓、鲜卑各部进行管理”,从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在秦制基础上发展、治理方式多样性、设置各

种机构等方面概括其特点。(2)原因:根据材料“‘澶渊之盟’后,‘凡官鬻物如旧,而增缯帛、漆器、粳糯’等。……大量茶叶的北运,极大地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并结合所学,从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民族关系稳定、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影响:根据材料“铜、锡输入辽以后,

大大促进了草原地区的广泛开发。加速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可知,促进少数民族政权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大量茶叶的北运,极大地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可知,丰富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根据材料“‘澶渊之盟’后,‘凡官鬻物如旧,而增缯帛、漆器、粳糯’等。”可知,有利于

加强各民族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促进民族交融;此外还可以结合所学从有利于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等方面进行回答。(3)根据材料“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结合所学,从加强对西南少数

民族地区的管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进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4)综合材料中汉朝边疆政策、北宋确立榷场贸易、清朝的改土归流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制度创新要与时俱进、制度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等方面进行回答。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欢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

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材料二1940年5月,枣宜会战爆

发,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亲自率部渡河作战,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在追击中陷入重围,身负重伤,仍坚持作战,最终壮烈殉国,年仅49岁。在牺牲前的最后日子里,张自忠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却給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

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牡。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材料

三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华诞。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其历史价值。(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并

概括指出“抗战家书”体现的民族精神。(3)结合材料三的展览资料,从表中选择两项相互关联的史实,提炼出-个展览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条符合该主题的新史实。【答案】(1)时代精神:大一统。历史价值: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

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精神: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的抗争精神、万众一心的爱国精神。(3)示例一:主题:迈向国际舞台,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序号:⑨⑤⑥。阐释:阐释必须围绕提炼的主题。1971年10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补充资料及说明:与所提炼主题思想一致即可。例如: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推动新中国外交

事业的发展。示例二:主题:改革开放新时代序号:③⑥⑦⑪⑫资料阐释及补充资料说明从略。示例三:主题: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序号:②⑨⑩资料阐释及补充资料说明从略。示例四:主题:50年代的新中国新风貌序号:①②

④⑧资料阐释及补充资料说明从略。【解析】【详解】(1)时代精神:根据“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得出大一统。历史价值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为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的贡献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即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综合材料

内容和所学可知,“抗战家书”主要体现了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的抗争精神、万众一心的爱国精神。(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从中任选相关联的史实确定论点进行论述即可。如选择⑤⑥⑧可得出迈向国际舞台,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结论。结合中国重返联合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展开论述,还可以补充19

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