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伊犁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8)页,12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c8355664e5e59f8b84dff20f46e8ae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历史考试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80分)1.钱穆《国史大纲》中写道:“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由不断的兵变产生出来的王室
,终于觉悟军人操政之危势,遂有所谓‘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自此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之弊遂革。”这说明宋代早期政治变革的主要意图是A.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B.革除唐末以来的藩镇积弊C.提升官员队伍的专业素质D.加强对各级武将的行政监督【答案】B【解析】【详解
】材料信息是,北宋之所以“杯酒释兵权”是吸取了唐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的教训。由此可知,宋代早期政治变革的主要意图是革除唐末以来的藩镇积弊,故B正确;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是政治变革的表现,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提升官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故C错误;加强对各级武将的行政监督也是政
治变革的表现,故D错误。2.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A.加强了君主专制B.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C.削弱了中央集权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中枢机构分化事权,也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A符合题意
。材料“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反映的是中央官制而非地方管理制度,所以不能削弱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势力,故BCD不符题意。3.东海郡《集薄》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据此判断当时全国A.创设郡县制B.侯国隶属于郡县C
.县侯数量相当D.实行郡国并行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可知东海郡内设立县与侯国,反映了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度,D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郡县制在西汉创设,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侯国对郡县的隶属关系,排除B项;东海郡县侯数量相当不能说明全国
现象,排除C项。故选D4.曹魏时期的马钧居住在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马钧木制作工具,可用脚踏或者手据,既可以把低处的水引上而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请。该工具为A.简车B.耬车C.水排D.翻车【答案】D【解析】【详解】翻车是曹魏时期马钧
发明的灌溉工具,故选D项;筒车是唐代出现的灌溉工具,排除A项;耧车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故B项错误;水排是鼓风冶铁的工具,排除C项。5.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答
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铁犁牛耕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并推广,到汉朝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选D;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是商周之前的耕作方式,故排除AB;男耕女织是我国小农经济模式的具体表现,不是耕作方式,故排除C。6.《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
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得益于某一工程的兴修,这一工程是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井渠【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故C符合
题意;郑国渠在关中地区,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故AB不符合题意;井渠是我国汉代时期关中地区出现的地下水道,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7.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
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B.瓷器出口量大幅增长C.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D.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
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表明当时景德镇私营制瓷业发展较快,从业人数较多,故D正确;清朝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瓷器出口和分工问题,故BC均不正确。8.《十二铜表法》规定:若邻居的房屋有倾塌
之危险,其邻人可提起“未来损害之诉”,以敦促房屋所有人及时修缮,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害。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形成了完备体系B.维护平民利益C.实现了有法可依D.保护私有财产【答案】D【解析】【详解】所有人及
时修缮有倾塌危险的房屋,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害,有利于保障邻人的私有财产安全,故选D;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十二铜表法》形成了完备体系,排除A;《十二铜表法》维护罗马公民的利益,排除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除。9.公元前2世纪后。罗马出生率明显降低,一度影响到了兵源的稳定。公元前18年,通过了朱莉亚婚姻法,规定25—60岁的男子和20—55岁的女子必须结婚,违反者将丧失在遗嘱上自由继承遗产的权利。这说明罗马法A.凸显国家利益至上B.特别重视私法建设C.内容丰富,体系完备D.剥夺公民婚姻自由【答案】
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一度影响到了兵源的稳定”“通过了朱里亚婚姻法”可知,为了保证罗马的兵源,罗马通过了相关的婚姻法,这说明罗马法凸显国家利益至上,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私法建设,B错误;题干信息不能说明罗马法内容体系
完备,C错误;罗马法规定公民到一定年龄必须结婚,不等于剥夺公民婚姻自由,D错误。10.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罗马法治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据此可知,罗马法A.维系罗马的
统治B.实现人人平等C.维护奴隶的利益D.从未发生变革【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体现的是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统治的重要性,A正确;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B排除;罗马法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D排除。故选A。11.1832年英国选民由51万增加到81万,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山由5%提高到8%。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辉格党与托利党轮流执政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英国的民众获得了普选权D.议会
改革取消贵族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832年英国选民由51万增加到81万,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山由5%提高到8%”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选举权和参政权,因此1832年英国选民由51万增加到81万,B正确;材料与两
党轮流执政无关,A错误;英国的民众获得了普选权是20世纪初,C与材料不符;D违背史实。12.富兰克林在1787年宪法通过后动情地说:“在这次会议的进程中,在我对会议的结局怀着希望和忧虑交织的心情中,我曾一再凝望着它(指会议主席华
盛顿座椅上装饰性的半轮太阳浮雕)……却无法说出它究竟是上升还是在降落;但是现在我终于有幸得知,它是一轮旭日而不是落日。”对“一轮旭日”理解正确的有A.美国宣布国家独立B.美国成为邦联制国家C.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D.华盛顿当选为美国总统【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
料可知华盛顿对1787年宪法持肯定态度。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有效调节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关系,规定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美国成为“一轮喷薄东升的旭日,而不是一轮冉冉西下的落日”,故C项符合题意。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宣告美
国独立,故A不符合题意;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故B项不符合题意。华盛顿是基于看到美国的前途而欣喜,并非因为当选为美国总统,故D不符合题意。13.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
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联邦
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说明首相可以间接
控制帝国议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故答案为D项;首相没有权力直接解散帝国议会,排除A项;皇帝拥有实权,排除B项;联邦议会拥有一定的立法权,排除C项。【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题。其备
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14.聚焦主题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工业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聚焦的主题
是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的建立C.普法战争的爆发D.共产国际的成立【答案】A【解析】【详解】工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因此材料研究
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正确;巴黎公社的建立与工业革命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普法战争的爆发不符合材料“英国宪章运动”等信息,排除C;共产国际的成立是1919年,与材料中事件时间不符合,排除D。故选A。15.列宁说:
“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他论述了A.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虚伪性C.无产阶级革命时机的成熟D.法国生
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871年”可知是列宁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巴黎公社失败主要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尚处在上升时期,生产力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的阶段,而且无产阶级的准备也尚不成熟。故A正确;材料不是论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问题,排除B;巴黎公社
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时机并不成熟,排除C;材料不是论述法国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排除D。故选A。16.近代某次革命“体现出由人民掌权的趋势”,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这一革命是A.法国大革命B.法国巴黎公
社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革命是指1871年的法国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故B项正确
;A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是1917年,排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排除。【点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关键信息。17.关于俄国二月革命,苏联时期的观点认为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
面。20世纪90年代,俄国一些学者提出二月革命后各地几乎没有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地方的实际权力没有转到临时政府新任命的委员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A.观点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B.苏联时期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C.历史认识受到
时代的影响D.详实史料会得出正确历史评价【答案】C【解析】【详解】苏联解体前的学者认为二月革命后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是90年代研究发现二月革命后实际权力掌握在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材料表明不同时代的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故传C;材料没有指出历史真相是什么,A错误;材料不能确定
苏联的评价客观公正,B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8.1917年4月,列宁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列宁领导实现这一过渡的行动是A.领导二月革命B.发表《四月提纲》C.领导十月革命D.颁布《和平法令》【答案】C【解
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实现了他在《四月提纲》中指出的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建立工农专政的任务,C项正确;二月革命时列宁在国外,且当时的任务主要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民主革命,A
项错误;《四月提纲》只在理论上指出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任务,B项不符合题意;颁布《和平法令》是为了满足人们结束战争,实现和平的愿望,不是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实践,D项错误。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稀奇古怪的口号(
如“将土地分给农民”“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到1917年底时,许多人都在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这表明A.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B.临时政府政策深受欢迎C.革命形势发展非常迅速D.苏维埃政权已完全建成【答案】C【
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许多人由1917年4月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不理解到1917年底为之而战斗,结合所学可知,列宁在4月提出《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主张和平夺权,7月流血事件打破了人们的幻想,主张无产阶级暴力夺权,人们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革命形势发
展非常迅速,故选C;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排除A;7月流血事件使人们看到临时政府的反动,许多人倾向于推翻临时政府,排除B;十月革命后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0.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
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区分了A.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B.半殖民地国家与民族独立国家C.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D.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
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显然辛亥革命区分了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制度,故A正确;鸦片战争是半殖民地国家与民族独立国家分界线,排除B;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排除C;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五四运动,排除D。故选A。21.1919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与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陈策
举行会谈时,不断询问何时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陈策答复“因青岛问题,已引起国人对领土问题注意,西藏事务,恐难办理。”此后北洋当局以“政府无权变更领士”一再拒绝了英人的无理要求。这表明A.五四运动激发了爱国热情B.尊重民意成为朝野共识C群众运动影响了外交决策D.政府坚持捍
卫国家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因为五四运动,北洋政府拒绝了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这表明群众运动影响了北洋政府的外交决策,故C正确;材料主旨说的是北洋政府的外交决策的原因,故A错误;B项错在“共识”,故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北洋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故D错误。22.“(它)等于最后挖取敌人心脏,
对完成中国革命有决定性意义。敌人现在集结江岸的番号、兵力相等于淮海战役参战兵力的总数”。粟裕将军所说的这次战役是A.百团大战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挖取敌人心脏”是指人民
解放军即将攻克南京;“中国革命有决定性意义”可知即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据此可知这次战役是渡江战役,故选D;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排除A;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一的战役,投入兵力都不符合淮海战役参战兵力的总数,B和C排除;故选D。23.1955年黑人奥运
冠军马尔惠特菲尔德和哈里森迪拉德的非洲之行,展示了美国文化成就和生活方式,对美国文化在非洲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使美国政府决策部门对体育交流项目愈发关注。美国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美国文化B.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C.重塑国家形象D.促进世界的体育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
材料“1955年”“对美国文化在非洲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可知,美国的做法是为了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进而制约苏联。B正确;传播美国文化不是其主要目的,A排除;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美国国家形象的重塑,C排除;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局势可知,促进世界体育文化的
交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24.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A.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B.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C.美苏两极对抗扩展到文化领域
D.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美国影视形象的塑造刻意地针对苏联,这反映了在时代大背景下美国影视公司的冷战思维,故选B;材料无法反映民众的情绪,排除A;材料仅反映了美国一方,无法体现美苏双方,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
B。25.“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朝鲜战争爆发B.二战爆发C.
美苏“冷战”D.东欧剧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它修建的时代背景是美苏“冷战”,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
模局部战争,不是柏林墙修筑的时代背景;B选项错误,二战正式爆发于1939年9月,结束于1945年9月,不是柏林墙修筑的时代背景;D选项错误,东欧剧变开始于1989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6.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
济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进程加快……。“该计划“是A.星球大战计划B.马歇尔计划C.怀特计划D.舒曼计划【答案】B【解析】【详解】“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
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故B符合题意;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0年代研议的一个反弹道导弹军事战略计划,故A不符合题意;怀特计划是1944年美国财政部长助理哈里·怀特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舒曼计划是1950年由法国外交部
长舒曼提出,主张欧洲煤钢联营,故CD不符合题意。27.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美国政府在大西洋的国际主义和“美国堡垒”的孤立主义之间摇摆不定。虽然不是所有的西欧领导人都对美国的国际角色不满,但是绝大多数的领导人都认为欧洲应该更加努力发展欧洲自己的共同政策。这表明欧洲联合A.促
使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B.改变了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C.使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得到了加强D.使欧洲重回国际政治的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题目主旨是欧洲联合后美国对欧洲的矛盾心理,欧洲领导人普遍要求摆脱美
国控制,体现了国际政治力量重新组合后国际关系的变化,故A项正确;欧洲联合未改变两极格局,故排除BD两项;多极化尚未形成,故排除C项。故选A。28.王逸舟教授指出:“不能不承认,多极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带来机会,也可能造成麻烦和不确定性。”下列属于消极面的是A.
美国通过多种手段建立单一霸权B.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被少数大国控制C.导致国际社会领导权的逐步削弱D.个别国家处心积虑地谋求大国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随着日本国家实力的增强,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试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甚至扩充军备,成为影响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隐患,印度等国也积极谋求地区霸权,D项正确;多极化趋势是对美国建立单一霸权的抑制,A项排除;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个别大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力会遭到削弱,B项排除;多极化趋势加强只是使国际社会领导权由个
别国家独享到多国共享,而不是削弱,C项排除。故选D。29.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均颁布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故排除A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是宪法,故排除D。3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
《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这些观点最能解读我国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依法治国的理念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构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
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故A项正确;题干与法治建设无关,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排除C项;“一国两制”关及国家统一问题,与题干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A。3
1.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一段描述:孙少平“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该情节最有可能发生于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B.新中国成立初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文化大革命又叫无产阶级文化大
革命,此时阶级斗争是工作的重心。根据题干“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可知这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正确;解放战争是在20世纪40年代,排除A;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以“经济恢复和巩固政权”为主,排除B;改革开放以后是1978年以后,主要是改革开放和经
济建设时期,排除D。故选C。32.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指出,海峡两岸如果“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定海神针”指A.一个中国原则B.和平统一方针C.高度自治原则D.“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定海神针”是指“九二共识”中提出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的基本方针,排除B;高度自治是台湾回归后的管理方式,排除C;“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提出的方针,属于外交方针,排除D。故选A。33.一个历史事实可
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层级。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太平天国——《资政新篇》——天京陷落B.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祖国统——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
别行政区基本法》D.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答案】C【解析】【详解】针对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促使香港胜利回归,回归后的香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行使权力,符合材料主旨,故C正确;《资政新篇
》和天京城陷入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排除B;资产阶级代议制包含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后两者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34.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发展成就。澳门的回归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B.“九二共识”的巨大推动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D.“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充分证
明了“一国两制”的伟大和成功。故选D;澳门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排除A;“九二共识”是大陆与台湾的共识,与澳门无关,故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方针,与澳门无关,故排除C。35.1950年初,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
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一认识()A.否定了“一边倒”方针B.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反映了周恩来在强调“一边倒”的基
础上,不能丢了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上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故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不能盲目的、无原则的“一边倒”,并未否定“一边倒”方针,故排除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材料强调同苏联结盟的必要,说明新中国并未摆脱意
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故排除D。36.1954年,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根据苏联的建议,会议讨论了关于召开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的问题,在与会国家的坚持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召开五大国会议来谈判解决亚洲相关问题(即日内瓦国际会议)。这表明A.五大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性决定
作用B.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和平共处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D.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1954年世界大国会议由美、苏、英、法四国,发展成为苏、美、英、法
、中五国,表明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1954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没有恢复,无法在联合国事务发挥决定性作用,A项错误;中国以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会议,不能说明两大阵营和平共处,也不能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
会的广泛认可,BC两项错误。3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它A.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鸿沟B.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C.消除了世界各国的分歧D.鼓励各国全面开放【答案】A【解析】【详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其超越了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甚至是文化的差异,适用于不同制度的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因此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念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但不是该方针影响的原因,排除B;C中“消除”说法绝对,排除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
不是鼓励各国全面开放,排除D。故选A。38.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B.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C.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原则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答案】C【解析】【详解】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中国的做法争取了主动,但是不拒绝美国使用,体现了明显的主权意识,选项C正确;尼克松访华这一事件本身就突破了意识形态,而且美国也可以转播,说明意识形态并不明显,选项A排除;转播尼克松访华属于外交领域,涉及中美两国关系,这里不
存在谁占据主导问题,排除B;中国允许美国转播,但是中国掌握转播权,这里并未体现反对霸权主义,而且美国并未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出霸权主义,排除D。39.十九大以来,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手,
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同时和非洲各国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反映出我国外交A.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B.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D.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
则”以及和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发展关系可知,这是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的体现,故选B项;材料中不单有大国,还有小国,故排除A项;材料中不单有发展中国家,还有欧洲和俄罗斯,故排除C项;材料中不单有周边国家,还有非洲和欧洲,故排
除D项。40.1982年,在联合国第二届裁军大会上,中国就裁军问题提出了基本原则,包括反对军备竞赛;各国均有权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讨论和解决裁军问题,而不应由少数大国包办垄断;制止侵略,公正合理地解决地区冲突等。19
85年6月和1997年9月,中国主动宣布单方面裁减100万和50万军队员额。此举表明,中国A.打破美国遏制所形成外交僵局B.外交主导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D.将积极参加联合国
的维和行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反对进行军备竞赛,要求各国要有平等的讨论权,并率先做出了裁军的表率,反映出中国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故C正确;A项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指出分封制的实质。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
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实行责任内阁制,国
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2)据材料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有人认为“《临时约法》一个致命缺陷在于,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影响了对整个宪法结构的理性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这些与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的措施。【答案】(1)特点: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以血缘为纽带;天下共主;层层分封;授土授疆;等级森严;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实质:统治集团的利益分配制度。(2)原则: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说明:《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
制,主观地用内阁制代替了总统制,理想化地把美国三权分立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嫁接在一起。它将行政权分配于数种机关,导致权力过于分散。内阁分散总统权力,二者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参议院、总统、法院缺乏相互制衡,造成权力架构混乱。总之,《临时约法》因人立法存
在很大的缺陷。(3)措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扩大基层民主选举等。【解析】【详解】(1)特点:根
据图片文字及所学分封制的内容相关知识,分析特点时从以宗法制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天下共主,层层分封;授土授疆,等级森严;权力尚未高度集中等方面进行回答。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质是西周统治集团的利益分配制度。(2)原则: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
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说明:根据所学知识,从《临时约法》因人立法,导致权力制度上存在很多缺陷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例如主观地用内阁制代替了总统制,理想化地把美国三权分立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嫁接在一起;将行政权分配于数种机关,导致权力过于分散;内阁分散总统权力,二者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参议院、总统
、法院缺乏相互制衡,造成权力架构混乱。总之,《临时约法》因人立法存在很大的缺陷。(3)措施:根据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以宪
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扩大基层民主选举等等方面进行列举即可。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利益已经和世界利益融为一体,使美国对外界依赖过大,美国已经
不是一个单纯的主权国家,更是一个世界利益转换器,一旦世界其他地方出现危机,美国很难不被卷入。世界霸权的利益属性已经与美国血肉相连,对美国而言,一方面有空前的霸权福利持续刺激,另一方面丧失霸权等于国家死亡。——据2016年11月22日世界经济评论《美国的“
霸主焦虑”》整理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美国霸权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以下示例仅供参考,不是唯一答案。示例一:论题:美国由于拥有巨大的霸权利益而担忧
霸权地位的丧失。阐述:二战后,美国凭借空前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通过遏制苏联、援助西欧国家,获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成为两极格局中最重要的一极。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支配国际金融、贸易
,成为世界最大的受益国;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继续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到处干涉地区事务,企图左右世界局势以维护其既得利益。随着多极化格局的不断发展,美国遭遇到来自多个力量中心和不同文化的挑战,威胁美国的霸权利益,
使美国深陷霸权焦虑之中。二战后美国自身利益已经与世界利益融为一体,霸权地位的动摇、丧失会对美国带来灭顶之灾。示例二:论题:美国的霸权政策威胁了世界和平。阐述: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与苏联展开冷战,两国展开了疯狂的
军备竞赛,甚至推行核边缘政策,极大地威胁了世界和平;在冷战过程中,由美国挑起的局部战争很多,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干涉了他国内政,危及到他国主权;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公然践踏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推行单边主义
政策,发动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损害了世界和平与安全。【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世界霸权的利益属性已经与美国血肉相连,对美国而言,一方面有空前的霸权福利持续刺激,另一方面丧失霸权等于国家死亡”,说明美国由于拥有巨大的霸权利益而担忧
霸权地位的丧失,据此确定论题。联系二战后美国霸权的确立,以及美国为维护霸权而采取的措施来论证说明。也可以联系所学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来论述,如可以确定“美国的霸权政策威胁了世界和平”的论题,然后联系所学,从美苏争霸、美国维护霸权地位所发动的战争等等对世界和平带来的
危害来说明论证。【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