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8)页,16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c4836b8c2445f10d89956c8a9527dc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1.列宁在1913年所著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中,认为《宣言》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后来在斯大林的评价中,又盛赞《宣言》为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这些言论意在强调A.马克思学说改变了俄国的历史命运B.马
克思主义理论对苏俄革命影响深远C.《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D.马克思主义是斯大林体制的精神支柱2.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主要的、真正的、实际掌握了全部政权机关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另一个
是补充的、附属的、监督性的政权,即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由此可见A.二月革命缓解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B.反专制成为当时俄国各阶层的迫切愿望C.二月革命背离了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D.当时俄国局势正处于过渡的不稳定阶段3.下列俄国历史事件的
发生先后顺序是①二月革命爆发②《四月提纲》的发表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④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占A.②①④③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4.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在诞生后一直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在某次会议上,中共中央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指导的情况下,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5.《陕甘宁边区土地所有权证条例》规定,在已完成土地革命的地区推行土地登记,
发放所有权证,保证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同时,对逃亡地主的态度变得较为温和,妥善安排他们的生计。这种做法A.体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新形势C.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D.扩大了解放战争的群众基础6.蒋介石曾称:“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
容易引起国际注意。”因此他判断,“国军如能在上海多保卫一二个月,将可引起国际方面的干涉和支援,因而应不惜牺牲,尽力固守上海”。后来,淞沪会战中,这一策略的实施A.说明蒋介石固守不抵抗政策B.打破了日军速决战侵华计划C.阻挡了日
本侵华的步伐D.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7.新中国成立之初,民主党派被纳入了统一战线和政协之中,24名政府部长中有11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中,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沈钧儒是民主人士。材料说明A.新中国新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起来C.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党派联合执政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制得以建立8.1949年中国人民基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这标志着中国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基本胜利B.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起来C.国内外反动势力被彻底消灭D
.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9.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它颁布于A.1949年B.1954年C.1982年D.1999年10
.1953年《选举法》规定:各省应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乡村按人口每80万人选代表1人,城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称为“八分之一条款”,1995年《选举法》改为“四分之一条款”,2010年《选举法》中不再有城乡人大代表名额比例规定。《选举法》全国人大城乡代表比例规定的变化A.说明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日趋完善B.表明《选举法》促进了民主进程C.折射出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平等发展D.反映出城镇化发展对政治的影响11.如图反映了2003﹣2011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单位:百万澳门元)变化的情况。这种情况说明A.澳门回归有利于澳门经济的发展B.改
革开放促进澳门本地经济发展C.世界各国可借鉴“一国两制”方案D.加入世贸有利于澳门经济的发展12.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其地理概念结构图所示。该战略表明中国A.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
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C.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13.有学者把中日关系的演变历程归结为隔绝阶段(1949~1952年)、民间交往阶段(1952~1962年)、半官半民往来阶段(
1952~1971年)、邦交正常化阶段(1972~1978年)和曲折发展阶段(1978~今)这五个历史阶段。在该学者看来,中日关系之所以具有如此鲜明的阶段特征,主要是因为A.中日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美国方面长期介人中日关系C.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牵制D.中日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1
4.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协定达成直接相关的是A.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C.周恩来提出“求同
存异”方针D.中国实施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15.1027年,宋仁宗下诏:“今后客户(佃户)离开,不需要主人的凭证,只需要每年收完田租后,客户与主人商量(客户)要去的地方,各自取稳妥方便的方法。就是不
允许不按时令迁移。如果主人无理拦阻,允许去县衙论断。”这表明宋仁宗时期A.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16.史载:“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居京都,城内有地,患无水以灌之”,于是
就改进一产工具,“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这种工具是A.水排B.翻车C.桔槔D.筒车17.下表是西汉、唐代和北宋三个历史时期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的对照表。该表的信息说明A.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B.南方的生产技术一直比北方
先进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形成18.商代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图所示青铜器图纹可以佐证商代①冶铜技术的进步②甲骨文的成熟③民营手工业发达④养蚕业己经存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9.马克
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A.西汉B.唐朝C.元朝D.明清时期20.“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
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
,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
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大国崛起》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
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请回答:(1)结合
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表现。(6分)(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氓恩仇”的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举例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4分)结合材料一分析欧洲国家合作的目的(6分)(3)据材料三分析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22.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邦本的国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帝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
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产生
的作用。这体现了传统农业怎样的特点?(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导致小农经济发展艰难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
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材料二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
的传播……之后的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材料三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
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的政策因素有哪
些?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16分)(2)“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10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
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4分)历史答案1.C2.D3.C4.D5.B6.B7.A8.A9.B10.D11.A12.C13.B14.A15.C16.B17.A18.D19.C20.B21.(1)马歇尔
计划使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于苏联;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墙的修建);北约和华约分别由美、苏控制。(6分,任3点即可。)(2)国家:法、德。(2分)事例: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
(4分,任2点即可)目的:发展经济;提高地位,摆脱美苏控制和威胁。(6分)(3)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2分)22.(1)作用:粮食产量增加;土地面积扩大。(4分)特点:精耕细
作。(2分)(2)内环境:农民耕地少、规模小等。外环境:国家政策(政治体制)束缚。(4分)23.(1)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4分)后果: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12分,四点即可)(2)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过程: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8分)(
3)直接结果: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