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市一中、大丰高级中学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8)页,61.11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96ca7e63afc0d9a0678fd7acf701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考试时间:2021年1月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阅: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回溯史学史,可以
看到,史学进步发展的动力,是学科自身强大而主动的反省、修复能力,是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历史学都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冷遇和低谷,但随着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入,古老的历史学得以不断地迸发出新的
活力。历史学发生的“数字转向”,便是已知的诸多新变化之一。自19世纪以来,历史学建立了一整套较为严格缜密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职业规范。仅以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为例,史料的范围从一般的档案、文献、典籍等,逐渐拓展到考古、图像、数据、口述等文字之外的形
式。最近20年来,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数字化原生史料的大量出现,成为历史学“数字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关于传统史料的数字化转换。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史料在不同介质和载体之间的转换,如由口述传统向文字书写的过渡,直接带来了传统史学的诞生;再如碑刻铭文的拓印
,文稿的誊写、抄录与印刷,还有一度非常盛行的微缩胶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步。其中,文字书写与近代印刷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传播产生过革命性的影响。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文件的存储、携带、阅
读、检索和传播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单就史料本身而论,数字化使得历史研究者有可能尽量多地获取、占有和运用史料,并且全面细致地掌握相关的研究状况。但是,海量的史料超出了人类自然的阅读能力,这是之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新问题。于是文本、数据库和网络范围内的电子检索,成为今天每一个研究者日常的基本操
作技能;而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统计学等方法的“数据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大数据”模型分析也应运而生。再来看原生的数字史料,也就是运用数码技术直接制造产生的各类电子文档、信息和记录。随着数码电子设备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一个“数
码”的时代。对于未来将要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来说,他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如何获取这个时代里大量以数字形式出现并存在的历史资料。在未来的研究者所要处理的史料中,也会有大量的电子邮件、数码通信信息、社交网络记录等。况且时代在变迁,信息存储的设
备和格式可能早已更新换代,加之电子信息缺乏实体的物理存在,更为隐秘、难以查找,也易被删除、破坏、篡改和散佚,许多私人信息、官方文件和电子设备可能还设有加密保护。这些情况,对于仍然按照现有学术训练模式培养的研究者来说,恐怕会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在一些对未来史学发展的展
望中,常常会提到“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概念,这些或许都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家们的学术基本功之一。事实上,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数字化的媒体、技术和工具,已经深入到历史学的各种实践、演示、分析、教学、研究和传播当中,取得的成果也不胜枚举。但是,由于技术发展
的日新月异以及传统学科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张力,对于历史学的“数字转向”这一议题也尚未达成共识,亟待深入展开讨论、更新学术规范、明确前进方向。历史学的研究实践,不仅需要广泛借鉴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先进的高科
技产品和工具,而且要前瞻性地思考历史学本身在未来数字时代中的学科定位与理论特色。历史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研究的学问,因此人们常常把历史比作是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对话。而作为对话参与者之一的历史学家,通常站在其身处的时代,带着对现实生活的关怀,
展开相应的研究和写作工作。作为历史学分支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则为我们提供了审视自身学科的独特视角,也促使我们思考与展望历史学的前沿趋势和未来前景。历史学者应该抓住时代机遇,迎接历史学的“数字转向”。(摘编自周兵《迎接历史学的“数字转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学科自身强大而主动的反省、修复能力,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都成为历史学研究进步发展的动力。B.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入使得古老的历史学不断地迸发出新的活力,“数字转向”也是其中的一个新变化。
C.自19世纪,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职业规范,已比较严格缜密,这主要体现在史料收集、整理和考证上。D.史学研究所遇到的数字化后海量的史料已超出了人类自然阅读能力范围的问题,是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新问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
原生的数字史料的大量出现,是判断历史学“数字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B.文章第三段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假设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多个传统史料数字化转换的现象,阐述了数字化的意义。C.文章在陈述观点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或许”等词语,体现了作者论证语言的严谨。
D.经过充分论证,作者建议要提前思考历史学在未来数字时代中的学科定位与理论特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历史学都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冷遇和低谷,说明历史学的发展
难免会遇到困难。B.收集、整理和考证的史料范围不断扩大,表明历史学的“数字转向”要从文字拓展到文字之外的形式。C.按照现有学术训练模式培养研究者不符发展要求,必须要具有“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学术基本功。D.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是
全方位的,但是对于历史学的“数字转向”这一议题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4.第三段中,传统史料的处理会对史学研究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曹铁匠的小尖刀南翔
周日这天,曹木根有点心神不宁。昨天接到在深圳当大老板的老同学吴天放的电话,说今天要带一个孙姓学者过来采访他。曹根自言自语道,采访我?我有啥子好采访的唦!老同学的不由分说令铁匠曹木根芒刺在背。直到下午三时许,一声汽车喇叭的脆响从街口传来,曹木根一直绷紧的心思,才
骤然如江边解缆的船只,悄然松滑。孙老师过来问,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曹根道,是啊。整个县里十镇八乡不会剩下两个巴掌的铁匠,讲起什么家伙都能打的铁匠,恐怕也就是本人一个了。曹木根顺着孙老师的目
光,瞥见的是右侧一块灰蒙蒙的铁匾,是自家錾的一块铁牌,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孙老师便谈起这次来的意图,是领着学生做一个非虚构民间工匠的采集,可以称作“非非遗”写作。现在上上下下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
”,却还有很多没有列入各级非遗的匠艺,譬如散落在乡野的铁匠、篾匠、箍桶匠、油漆匠等工匠及他们的技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因这些“非非遗”一不来钱,二不能引起重视,所以比非遗式微得更快。曹铁匠喉咙里响咳了一声道,《国风•邶风•式微》
就有一首写的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孙老师赞曰,我只知“式微”一词来源《诗经》,早不记得这首诗了!环顾左右两个弟子问,你们知道出处吗?两人均摇头,一起说:真不知道。孙老师叹道:真正是野有遗贤人未知啊!曹木根其实不是本地人。他父亲在饥荒
年头,一路做手艺来到了江南,后来做到了天福铁木器材厂的厂长。那时放学之后,木根都要到铁木厂来耍闹,木根最迷恋的,还属铁匠炉,无论是父亲操钳,还是其他工人掌锤,他都饶有兴致。后来曹铁匠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又重演了他少儿时的一幕,从小在铁木厂厮混。有一次他们调皮弄坏了车床皮带,曹铁匠大怒,收缴他
们的东西,包括儿子的一把木制小尖刀,一起折断。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几天都没理爸爸。一周之后,曹铁匠送给儿子一把精心打制的小尖刀,挽回了儿子开心的笑容。孙老师朝炉子那边看一眼道,我小时候是看过铁匠干活的,年头太久印象都模糊
了,我的学生则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几乎都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能否劳烦曹师傅打一件铁器给我们看看?这也是我们田野调查,或者说“非非遗”调查的一个好机会。曹铁匠起身,朝炉子走去。俩学生都雀跃跟随。曹铁匠用火钳夹着螺纹钢送入炉膛,烧得通红取出两面锤打,复烧,复打
,淬火之后,再打、削、磨……便见他的脑门上摔下了一粒一粒的汗珠。吴天放贴近他的耳朵问,为何放着空气锤不用?他答,就是想让你带来的老师和学生,看一看最本色的打铁方式。一根生锈的螺纹钢,眼见得在曹铁匠的手中,在火红的炉膛里,在冰冷的铁毡上,在沁凉的水桶里……该扁的扁,该圆的圆,该尖的尖,最
后出示的是一把比巴掌略长的小尖刀,上面还做了三个圆环把手。孙老师啧啧道,这么短的时间,完全手工制作,你们看这把刀的两条刃,简直像拷贝出来的兄弟,觉不出有任何差别。这三个环也真是圆,如同圆规画出来的,左右两
个小环又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就是老铁匠的功夫!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铁匠的一撮浓眉猛地一弹。他撩起洗不净的灰色T恤擦擦额头道,做什么事情,一是要喜欢,二是要做出年头来。熟能生巧罢了,做够年头,你们都行,没什么稀奇的。跟当老师年头久了,教书教得好,是一
个道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孙老师问,曹师傅的孩子呢?在外上学还是工作了?吴天放这才告诉孙老师,三年前,曹木根的儿子刚刚二十出头,得了白血病。从发现到去世,不到半年,也考虑过骨髓移植,因医生
意见不一致,且要花一大笔钱,他就放弃了,以后却一直后悔,人都有些恍惚。吴天放道,曹木根原本有三次出去的机会,都被他放弃了。没走出去未必是坏事。乡镇里的人如果都跑出去了,哪个来种田?就像我们今天回来,你哪里采访得到老铁匠?我在深圳也常常想,我们出来就都对吗?他们不出来就都错吗?或者
,出来也对,留下也对?这时,两个弟子看中了这把小尖刀,说你再给打一把呗,我们一起买了。曹铁匠两眼空虚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道,给你们打剪刀、菜刀、柴刀,都行,就是小尖刀,不行,一把都不能从这里带走……我这三年都没有给任何客户打过小尖刀了。迎着落日开车,吴天放戴上了墨镜,将
刚抽两口的烟随手掐灭。孙老师道,你尽快找一张他儿子的照片给我,我采访过一个做铁板浮雕的师傅,他敲的铁板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我会叫他敲一幅曹铁匠儿子的肖像,肖像一定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尖刀。吴天放道,好啊,发生的费用,都算在我天放头上……一语未了,哽住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
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人公曹木根继承父业成为一名铁匠,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刻苦,练就了非凡手艺。但是“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暗示铁匠铺的生意萧条。B.文中“复烧”“复打”“
淬火”“再打”“削”“磨”等一系列动作再现了曹铁匠打铁的过程,表现了曹木根技艺的高超。C.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木根道出“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一句,表明其打铁技艺精湛并非一日之功。D.小说中孙老师想让铁板浮雕师傅敲一幅曹木根儿子的肖像,并且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尖
刀,是因为他被曹木根的打铁技术所折服。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铁匠的小尖刀”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一种隐喻,即沉淀理想、志趣和传承的一门手艺或职业;还是曹铁匠匠艺的具体体现,承载了人物的情感。B
.这篇小说不以激烈的矛盾冲突见长,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曹木根与儿子的冲突也充满了温情。C.曹木根吟诵《国风·邶风·式微》一诗,孙教授赞叹“野有遗贤”,引出下文对曹木根早年经历的介绍。D.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在平实、
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叙述中,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8.吴天放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现实关怀”是对人的具体生存
方式的关注,对人生现世和俗世的思考;“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人们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请简要分析小说体现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完成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
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
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
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
、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
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
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
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渊命刘文静使于突厥以请兵。私谓文静曰:“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
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
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B.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C.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D.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
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汗,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西域各民族也把唐太宗称为“天可汗”。B.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C.甲申,是古代常用的天
干地支纪年法。从文中的“甲申”年到“己丑”年,已经过了五年。D.互市,中国历史上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贸易,最早为汉初同南越和匈奴通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渊做事沉稳,思虑周详。李渊致信可汗,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
后,依然保持清醒头脑,谨慎应对。B.李渊大举义兵,名副其实。李渊之子建成、世民以仁行兵,不与百姓为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余者不戮一人。C.李渊开仓赈贫,深得人心。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引来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壮大了军事力量,李渊将军队编为左右两
路。D.李渊乐于倾听,善纳嘉言。李渊悉数采纳刘文静的结交突厥、让突厥资助大量军马的策略,并面授机宜、派其前往突厥请兵。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4分)(2)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
我,我岂有所失哉?(4分)14.结合选文回答,李渊为什么与突厥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咏梅陈亮为探梅魁策蹇①驴,竹梢疏处见清癯
。清香雅韵十分足,俗态嚣尘一点无。寄我谁能如陆凯②,爱渠自谓若林逋③。夜窗却恐劳清梦,速剪寒梢浸玉壶。【注】①蹇:跛足。②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寄一枝梅花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③林逋:北宋初著名隐逸诗人,自谓“以梅
为妻,以鹤为子”。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为寻梅而“策蹇驴”,于“竹梢疏处”寻得心仪之梅。B.“清癯”从形态入手,“清香”从气味入手,运用视觉嗅觉相结合的手法,对梅花进行描绘。C.“速剪寒梢浸玉壶”运用了
反衬手法,用玉壶来突出梅花的高洁。D.竹梢疏处,一树寒梅,傲然兀立,既显出了梅花的千般风韵万种精神,也代表了作者的气质性格。16.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通过对边塞黄昏阴惨景象的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妨害国家、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三、语言文字
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书海就像真的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它澄碧一色,无边无际。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草芥,沉浮于汹涌的浪涛之间,怎么泅得出来?不管什么时候,在写
字桌前坐下,扭亮台灯,翻开书本,似乎都在享受优雅,逼近神圣。这种误会,制造了无数时光的游戏,而自己还深感欣慰。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书目,以防止在阅读领域里价值观。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的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
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已经自立,阅读成了他们与阅读对象之间的一个“能量交换”的过程,选择的重任主要靠自己来完成。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
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好书,就要细细品味。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好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密友?的有几个,也就够了。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不难理解,却不易做到,因为在阅读时,我们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我们很少打开感觉选择的雷达。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抛
撒迷失启发推心置腹B.拋撒迷茫启蒙肝胆相照C.抛掷迷失启蒙推心置腹D.抛掷迷茫启发肝胆相照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旦跳入其间,你便沉浮于汹涌的浪涛之间,怎么泅得出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
0.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灭口:指怕泄露秘密而杀死知情人。B.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即:如果,假使。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夺:强取;抢。D.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弟:
称比自己年幼者,文中指陈豨。21.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①近几年统计数据显示,②中国大概有35%的粮食没有被充分利用,③但是被浪费掉了。④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
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⑤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0克左右,浪费率为11.7%;⑥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和全球性蝗灾的影响,⑦今年全球有6.9亿人处于饥饿。⑧围绕扎实做好
“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⑨政府相关部门相继采取一系列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力措施。(1)序号:修改为:(2)序号:修改为:(3)序号:修改为:(4)序号:修改为:(5)序号:修改为: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正式登记阶段。作为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可以为编制“十四五”规划,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重要信息支持。此次人口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直接实时上传至国家,有效杜绝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60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60分)时光流转,岁月不会因为任
何人停下向前的脚步。那么,人生到底该怎么度过?如果你问蒙田,他会说:“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如果你问弗洛伊德,他会说:“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钟南山院士则会亲身示范。17年前,他是抵御“非典”的国之柱石,
17年后,他是抵御“新冠肺炎”的国之战士。实际上,他的一生,都在做有担当的前行者。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作为00后的你,该以怎样的姿态对待自己的人生呢?请根据材料,联系社会,思考现实,面向全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年级期终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这主要体现在史料收集、整理和考证上
”有误,由第二段“自19世纪以来,历史学建立了一整套较为严格缜密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职业规范。仅以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为例”可以看出。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无假设论证。3.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
“必须要具有‘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学术基本功”有误。根据原文第四段“这些或许都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家们的学术基本功之一”,可知原文只是揣测,而不是事实,与选项不一致。4.(1)带来了传统史学的诞生;(2)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步;(3)影响了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传播。5.先提出中心议题:历史学的“数字
转向”,并阐述了它的发展;然后论述了传统史料数字化转化的过程;接着论述了未来历史学家们应该具备的一些“数字考古”“数字考证”能力;最后指出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以及给历史学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6.D【解析】孙老师想让铁板
浮雕师傅敲一幅曹木根儿子的肖像,并且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尖刀,是因为孙老师是被曹木根热爱并坚守打铁这门传统手艺所感动。7.B【解析】主要矛盾不是曹木根与儿子的矛盾,而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8.①衬托曹木匠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与坚守,突出主人公形
象;②他的“出去”与曹木匠的“留下”形成对比;③串联整个故事,起到线索作用;④通过他的述评,唤起读者对手艺人及其技艺的现实关注,表达对传统技艺传承的思考,突出主题。(每点1分,共4点)9.①现实关怀:表现出对“非非遗”快速式微的严峻形势和手工匠
人生存、技艺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担忧,引发了对手工匠人留守乡村还是出走大城市这一困惑的思考。②时代精神:小说中曹木根不慕名利,对传统手艺的热爱并坚守;孙教授专注于民间工匠采集,体现出当代社会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扬的时代精神。(每点3
分,共2点)10.A11.A【解析】“历代皇帝”表述错误。12.D【解析】李渊没有采纳“让突厥资助大量军马”的策略。13.(1)传布檄文到各郡县,改换旗帜,用红、白掺杂的颜色,以此向突厥示意不完全与隋室相同。(4分)(2)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
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4分)14.①害怕因关系疏远致使突厥为他人所用,为害边关,彼此成为不共戴天之死敌;②害怕因关系亲密以致引狼入室,使其成为百姓之灾害。(3分)15.C【解析】“运
用了反衬手法”错,应该是用“玉壶”的冰晶玉洁正衬梅花的高洁。16.①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直接描绘来表现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用“十分足”和“一点无”描绘出梅的超凡脱俗品质,表达出自己对梅花高雅形象和气质的赞美。②诗人通过对自己动作、心理的刻画来表现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之情。诗人通过“策蹇驴”“速剪寒梢”的行为动作,“恐劳清梦”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对梅的喜爱之情。③运用典故,希望有陆凯那样的朋友赠送自己梅花,以林逋自比,可见内心对梅花的喜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写作手法及诗人思
想感情的能力。首先找到描写梅花的诗句,“清香雅韵十分足,俗态嚣尘一点无”,此句运用对照手法,写梅花有着“十分足”的“清香雅韵”,“一点无”“俗态嚣尘”,表达了对梅花高雅形象与气质的赞美。这是通过直接描写梅花来
表现对梅花的喜爱。其次,通过诗人看梅花的动作、心理来表现对梅花的喜爱。比如开头写“为探梅魁策蹇驴”,为了看梅花,诗人骑着一头跛足的驴子来找寻,动作描写表达了探梅的急切;“寄我谁能如陆凯,爱渠自谓若林逋”两句运用典故,一是希望有陆凯那样的朋友赠送给自己梅花,此句固然是
对知音的渴望,但通过梅花来找到知音,也包含了对梅花的喜爱;而林逋有着“梅妻鹤子”的雅号,诗人自比林逋,突出了自己也如林逋一样喜爱梅花。结尾“夜窗却恐劳清梦,速剪寒梢浸玉壶”写出作者的心理,“恐劳清梦”,赶紧剪下
梅花插入玉壶,有梅花的陪伴,这样就能安然入梦了。通过这些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了对梅花的无比喜爱之情。17.(1)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18.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第一处,抛掷
:扔;抛弃,丢弃。抛撒:撒出去(多用于固体)。与“时光”搭配,应选填“抛掷”恰当,排除A、B项。第二处,迷失: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迷茫:①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②(神情)迷离恍惚。与“价值观”搭配,选填“迷失”恰当,排除D项。第三处,启蒙:①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②普及新知识,
使摆脱愚昧和迷信。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根据后文“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等信息的提示,应选填“启蒙”恰当。第四处,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肝胆相照:指以真心相见。两个词语均可选填。19.①原文以“草芥”比喻读者,
使表达更显得形象生动;②“草芥”这一喻体突出了读者的渺小,更能有效地衬托出书海的浩瀚。(每点2分,共2点)20.B【解析】A灭口:消除……的借口;C夺:改变,更改;D弟:但,只管。)21.③“但是”改为“而是”;④“联合发布”后面加“的”;⑤去掉“人均”或“每人”;⑦“饥饿”后加“状
态”;⑨“一系列”后加动词“促进”22.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正式登记阶段,此次人口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段新闻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时间——2020年11月1日,事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正式登记阶段,方式——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意义——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压缩,即可得出答案。2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材料由设问起,“
人生到底该怎样度过?”然后就这个问题列举了三位名人对待人生的态度,蒙田是“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他的人生态度是对自己走过的人生不要后悔,怎样才能对过去不后悔,是考生所要思考的,即怎样做才能不后悔;“不惧怕将来”,是对未来的一种
期望,只有对过去不后悔,过去走过的人生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才能为将来打好基础,不惧怕将来。弗洛伊德的态度是“一步失误,满盘皆输”,他将人生的每一步比作下棋,要走好每一步人生之棋,不能让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成为将来失败的种子。终南山院士
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亲身示范,有担当。在立意的时候可以根据三位名人的人生态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可以认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也可以融合多个人的态度,组成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附【参考译文】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人相结交,请突厥人资
助兵马以壮大兵势,李渊听从了这个意见。他亲笔写信,言辞卑屈,送给始毕可汗的礼物十分丰厚,信中说:“我想大举义兵,远迎隋主,重新与突厥和亲,就象开皇年间那样。您要是能和我一起南下,希望不要侵扰强暴百姓。假若您只想和亲,您就坐受财物吧。这些方案请您自己选择。”始毕可汗得到李渊的信,对他的大臣说:
“隋朝皇帝的为人我是了解的,若是把他迎接回来,必定会加害唐公而且向我进攻,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唐公自称天子,我应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去帮助他。”始毕立即命令将这个意思写成回信。使者七天后返回,见信,李渊的将领僚佐们都很高兴,请李渊听从突厥人的话,李渊认为不可。裴寂、刘文静都说:“如今义兵虽然召集
来了,但是军马还极为缺乏,胡兵并不是所需的,但胡人的马匹不可失去,如果再拖延而不回信,恐怕对方反悔。”李渊说:“大家最好再想想别的办法。”裴寂等人就请李渊尊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以安定隋王室。传布檄文到各郡县,改换旗帜,用红、白掺
杂的颜色,以此向突厥示意不完全与隋室相同。李渊说:“这可以说是‘掩耳盗钟’,但这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啊。”于是就同意这样做,派使者将这个决定通知突厥。西河郡不服从李渊的命令,甲申(初五),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进攻西河郡。命太原令温大有与李建成等人同行。李渊对温大有说:“我儿子年
轻,请您参与谋划军事,事情的成败,在此行就可预测出来了。”当时军队的士兵都是新近招募的,没有经过训练检阅。李建成、李世民与士卒同甘苦,遇到敌人身先士卒,附近道旁的蔬菜瓜果,不是买的不准吃,兵士有偷吃的,立刻找物主进行赔偿,也不责备偷窃者,士兵及百姓们都心
悦诚服。李建成等率军到达西河城下,百姓有想进城的人,都听任其进入。西河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初十),李建成攻克西河城,将高德儒押到军营门口,李世民历数他的罪过说:“你指野鸟为鸾鸟来欺骗君主,骗取高
官,我们兴义兵,正是要诛灭奸佞之人!”于是将高德儒处死。其余官员一个不杀,秋毫无犯,分别抚慰吏民百姓,让他们各复其业,远近的百姓听到后非常高兴。李建成等人率兵返回晋阳,往返共九日。李渊高兴地说:“象这样用兵,就是横行天下也可以了!”于是就定下了入关计划。
李渊开仓赈济贫民,应募当兵的人日益增多。李渊命令将招募来的人分为三军,分左、右军,通称为义士。突厥派他们的柱国康鞘利等人押送一千匹马到李渊处进行交易,并答应发兵送李渊入关,人数的多少随李渊定。丁酉(十八日),李渊会见了康鞘利等人,接受了可汗的书信,礼仪容止都极为恭敬,赠送给康鞘利等
人的礼物也很丰厚。李渊挑选马匹中的良马,只买了其中的一半。义士们请求用自己的私钱买下其余的马匹。李渊说:“胡人马匹多,但是贪利,他们会不断地来,恐怕你们就买不起了。我所以少买的原因就是向他们表示贫穷,而且也不是那么急用。我应当替你们付钱,不至于让你们破费。”
康鞘利返回北方。李渊命令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发兵,他私下对刘文静说:“胡骑进入中国,是黎民百姓的大害。我所以要突厥人发兵,是怕刘武周勾结突厥一起成为边境上的祸患。另外,胡马是放牧饲养的,不用耗费草料,我只是要借突厥人的兵
马以壮声势,几百人也就够了,没有别的用途。”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