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8)页,171.84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8db39de252d587890c47fe9d61d6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静海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份四校阶段性检测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6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
分)1.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城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D.体现了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2.一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3.“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
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A.罗马帝国B.波斯帝国C.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D.孔雀帝国4.在西欧某时期人们常看到“城堡、庄园、
领主”等,听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一句规则。以上内容反映的是西欧()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A.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B.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C.城市的空
气比较清新D.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6.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本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明造成的后果是()A.经济衰退B.文化浩劫C.国家分裂D.民族灭亡7.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
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表明()A.企业家们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支持者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D.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
的主要代表人物8.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出版了《马可·波罗行纪》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开辟新航路D
.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9.15至16世纪,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主要是由于()①海上航路的扩展②世界人口迁移③世界物种交换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列强向美洲与非洲大量倾销商品C.给殖民地造成了破坏和灾难D.非洲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11.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的各种认识。下列认识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的是()A.找到了“无主地”
B.开辟了“新航路C.证实了“地园说”D.发现了“新大陆”12.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13.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
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下列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品的是()A.《歌集》B.《哈姆雷特》C.《九十五条论纲》D.《社会契约论》14.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赦罪。对此,马丁·路德疾呼()A.废除神学信仰B.加强宗教仪式C.信仰即可得救D.教士
应拥有世俗权力15.有学者说“启蒙运动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方法”。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指()A.三权分立B.天赋人权C.理性主义D.社会契约16.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
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这里所指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A.君主专制B.责任制内阁C.共和政体D.君主立宪制17.“光荣革命”使英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迭,避免了流血冲突。事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
限制王权,给国王戴上了一个“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是指()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1787年宪法》18.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
,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19.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
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场制度的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20.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的特点是()A.科
学和技术紧密结合B.垄断组织形成并发展C.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D.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21.德国统一后,其工业化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冶金工业体系,德国也最早开发和扶持了作为未来工业时代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
工业、光学工业等。到19世纪90年代末,在电力的广泛应用方面居世界首位。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①得益于国家的统一②迅速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③建立了世界殖民帝国④占领炼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以上言论()
A.促进了早期工人运动兴起B.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C.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D.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2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指()A.从德国到欧洲B.从
理论到实践C.从空想到科学D.从苏联到中国24.下列关于西方殖民者侵略拉丁美洲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西班牙最早侵占的殖民地位于海地岛②葡萄牙在巴西建立总督制度进行殖民管理③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广泛建立种植园④英国打败西班牙取得除巴西以外的广大殖民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5.19世纪末,从英国到印度的最近的海上航线是()A.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印度B.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印度C.大西洋-波斯湾-红海-印度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2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忧患意识增强,古老的亚
洲开始觉醒。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不包括()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B.民族资本主义广泛兴起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或正在形成D.工业革命已经完成27.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①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②彻底消除战胜国和战
败国之间的矛盾③都是为了在欧洲制裁德国④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28.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到:“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
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公约”指的是()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C.《联合国家宣言》D.《开罗宣言》29.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
由此推断一战的积极作用是()A.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B.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C.促进了美苏的崛起D.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0.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1917年3月)16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呜啦,并拍电俄京祝贺。17日,租
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俄人”庆贺的是()A.布尔什维克党成立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人民委员会成立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31.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
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这揭示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
的成果C.苏联模式存在的问题D.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果3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共产党成为各国运动的领导者D.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33.《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
峰。其影响是()A.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鼓励B.导致纳粹德国独裁统治的建立C.日本确立了对外侵略的国策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结束后,世界大国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
其主要特点是()①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②形成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并存的格局③从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走向美苏对峙的局面④以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为主要目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5.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历史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①亚非拉民
族主义高涨,要求独立与民主②法西斯主义兴起,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成为工业化国家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各国矛盾解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36题8分,37题10分,38题12分
,共30分)36.(8分)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数个世界性大国,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它们崛起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
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西方文明史》(1)西班牙人认为“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西班牙人为什么觉得“现在在世界的中央了”?(2分)材料二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
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2)材料二中所说的“优越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政治制度?促成英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德国于1871年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接着,德国在内燃机、电动机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从而使德
国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主宰欧洲大陆的大国,其工业产量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美国通过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障碍。1876年贝尔发明电
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摘编自龚美德等《世界强国崛起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促成德国和美国经济崛起的相同历史条件。(2分)(4)综上,简要谈谈你从英、德、美三国经济崛起中获得哪些历史启示?(2分)37.(10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
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1)指出材料一中的核心思想(1分)及其实质(2分)材料二法国启蒙运
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人物思想主张伏尔泰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
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2分)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2分)材料三“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美)威尔逊《国会政府》报告(3)材料三中提到的宪法指什么?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宪原则起源
于哪一位启蒙思想家?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3分)38.(12分)近代以来,德国在国际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科一俾斯麦强硬推行“铁血政策”,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保持了腓特烈
二世以乘的许多旧传统……统一以后,德国经济开始腾飞,很快超过了法国和英国,跌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工业界和商业界将目光扫向了世界,立志走殖民大国的道路。——摘编自吴于座、并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材料二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
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巨大威力,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王春来等
《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1)材料二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3分)材料三这场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直接威胁着一些国家的统治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十分恐慌,他们感到用旧民主的方式已经无法维持自已的统治。于是转向他们
曾经“避开的极端主义领袖”,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张海麟、韩高润、吴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与教训》(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德国受到哪两个事件的束缚和打击?材料三中所说“旧民主的方式”指什么?后来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什么严重后果?(5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
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都是什么?(2分)材料四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政府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下豌。这一动作强烈地震撼了人们的心。(4)材料四反映了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反思
?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愿望?(2分)静海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份四校阶段性检测高一历史试卷答案一、单选题(包含35道题,每题2分,共70分)1-5DAACB6-10BCCDC11-15
ABBCC16-20DCACA21-25CBCAB26-30DCBBB31-35CAAAA二、非选择题(包含3道题,共30分)36、(8分)(1)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原因:新航路开辟使欧洲商路和贸易中
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分)(2)制度:君主立宪制(1分)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分)(3)条件:完成了国家统一(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4)启示:先进的政治制度保障经济发展;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先进的科
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等。(2分,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7、(10分)(1)核心:人文主义(1分)实质:宣传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2分)(2)相同点:都反对君主专制,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2分)潮流: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的潮流(2分)(3)美国1787年宪
法(1分)、孟德斯鸠(1分)、联邦制(1分)38、(12分)(1)意向: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1分)准备: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1分)结果: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2)凡尔赛体系的束缚、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2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1分)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分)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4)德国对二战比较深刻的反思和真诚忏悔。(1分)共同愿望:追求和平与发展(如果答为“反对
战争,反对恐怖主义”亦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