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帮课堂】2021-2022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第3节 化学方程式(教师版).pdf,共(31)页,768.17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481b5ac1d6023b9a14d16049cede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3节化学方程式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原子、分子等粒子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会设计实验验证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表示的意义,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学习配平化学方程式。3.在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
基础上,能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计算。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规范解题格式。解读1:能描述质量守恒定律,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适中。解读2: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现象,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适中。解
读3: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大。解读4:能熟练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计算,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难度较大。知识精讲知识点01质量守恒定律(一)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适用范围: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如1克水加热后变成了1克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虽然质量相等,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
)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反应物的质量简单相加,而是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的质量,不包括没有参与反应(反应剩余)的那部分的质量。(3)该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相等
。(4)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物质的质量总和。(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实验方案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反应原理镁+氧气点燃氧化镁MgO2MgO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NaOHCu
SO4Cu(OH)2Na2SO4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将锥形瓶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然后取下锥形实验瓶,将瓶塞上的镁在酒精灯上烧红后,并立即塞紧瓶塞。待反应结束后,重新放在天平托盘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将锥形瓶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然
后取下锥形瓶,把滴管内的溶液滴人瓶内,使两种溶液混合。再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现象镁燃烧,发光、放热燃烧前后质量相等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的质量总和(四)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实质:(1)微观角度:从原子、分子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并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2)宏观角度:反应
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和元素的质量均不变。(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有关现象。如镁带燃烧质量增加是因为镁和空气中物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等于镁带和空气中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煤燃烧后质量减小,是因为煤燃烧后生成了气体,逸
散到空气中。(2)推测物质的组成。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及氢元素。(3)进行相关计算。如计算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质量,进行相对原子质量推算等。(4)根据原子守恒,推断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式。【能力拓展】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可,为“六个不
变,两个一定改变,两可能改变”。六个不变宏观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种类不变③元素质量不变微观①原子种类不变②原子数目不变③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①物质种类改变②构成物质的粒子改变(变为构成生成物的微粒
)两个可能改变①分子总数可能改变②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即学即练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
、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即学即练2】(2019
八下·余杭期末)小乐将蜡烛燃烧后的蜡油收集起来,发现质量变小。关于蜡烛的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故此过程只有化学变化B.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C.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的质量D.燃烧后蜡油的质量小于蜡烛的
质量,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答案】D【解析】A.在蜡烛燃烧时,它会吸热由固态变成液体发生物态变化,故A错误;B.自己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B错误;C.蜡烛质量的减少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减去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故C错
误;D.燃烧后蜡油的质量小于蜡烛的质量,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正确。知识点02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读法及其意义(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叫做化学方程式。以C+O2=====点燃CO2来说明(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及其意义意义C
+O2=====点燃CO2读法宏观(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①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②反应条件是点燃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宏观(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
积比C+O2=====点燃CO2(12*1):(32*1):(44*1)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微观方面表示各物质间分子或原子的个数比,即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比C+O2=====点燃CO21:1:1每1个碳原子和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即学即练3】【即学即练4】(2021八下·仙居期末)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O”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
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D.该反应有两种反应物,两种生成物【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反应后还有一个,那么它没有参加反应,将其去掉,如下图所示:A.反应前后,硫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6个,则原子种类和个数保存不变,故A正确;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
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B错误;C.反应前,在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在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C错误;D.该反应有两种反应物,一种生成物,故D错误。知识点03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一)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遵循的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3)说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二)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步骤(五步)(1)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式子的左边,生
成物的化学式写在式子的右边,中间连一条短线。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分别用“+”相连。(2)配: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式子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配平第后,把短线改成等号。(3)注:注明反应条件
,通常写在“===”的上方。“加热”常用“△”表示。(4)标:生成物是沉淀的用“↓”标明,生成物是气体的用“↑”标明,写在相应化学式的后边。(5)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
物状态是否标注,标得是否恰当。(三)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常用的方法是最小公倍数法(以磷在空气中燃烧为例)。①首先找出其中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的原子作为配平起点,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再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的化学计量
数,如P+O2→P2O5,O2和P2O5中0的最小公倍数为2x5=10。②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其商就是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如P2O5中含有5个氧原子,则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2(分子的个数);O2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O2的化学计量数为5③由
己有化学计量数,确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并把短线改为等号,得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4P2O5,然后注明“反应条件”“↑”和“↓”等,即4P+5O2=====点燃4P2O5(2)奇数配偶法如配平O2+FeS2---Fe2O3+SO2,
观察该反应,氧元素出现次数最多(3次)且在Fe2O3中个数为奇数3,因此可直接在其前面写2。根据铁的原子个数可确定FeS2,的化学计量数为4,再根据硫的原子个数确定SO2的化学计量数为8,最后根据氧原子的个数确定O2的化学计量数为11。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1
1O2+4FeS2高温Fe2O3+8SO2。(3)观察法如配平CO+Fe2O3--Fe+CO2,观察发现此反应的特点是1个CO分子结合1个氧原子生成1个CO2分子,而1个Fe2O3分子可提供3个氧原子,需要3个CO分子与之结合生成3个CO2分子,因此CO、CO2的化学计量
数均为3,Fe的化学计量数为2,把短线改为等号:3CO+Fe2O3高温2Fe+CO2。(4)定一法配平步骤为:①将化学方程式中最复杂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作为配平起点。②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确定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为分数
)。③若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出现分数,则在式子两边同时乘以其分母,使化学计量数之比变成最简整数比。如配平CH3OH+O2---CO2+H2O。所给化学方程式中,CH3OH的化学式最复杂,将其化学计量数定为1,作为配平起点;通过观察,根据碳原子守恒,在CO2前配上化学计量数1,根据氢原子守恒,在H2O前
配上化学计量数2,故生成物中含有氧原子数为1x2+2x1=4,而反应物CH3OH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在O2前配上化学计量数=3/2;通分化整,将化学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都乘以2,去掉O2的化学计量数的分母,化学方程式即配平完成。配平结果为CH3OH+3O2=====点燃
2CO2+4H2O。【能力拓展】①正确区分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如“点燃”和“燃烧”,“通电”和“电解”等,“点燃”“通电”是反应条件,“燃烧”“电解”是反应过程。②不要混淆“点燃”与“加热”,二者表示的意义不同。“点燃”是指在有外界热源(如酒精灯、火
柴等)提供热量的条件下,使可燃物发生燃烧,一旦燃烧发生后,热源可撤掉。“加热”是指热源始终为反应提供热量,维持反应的进行,一旦撤掉热源,反应就会停止,“加热”可用符号“△”表示,一般指温度为400~500。③若反应条件有两个或多个时,“
△”写在“===”下边,其他条件写在“===”上边。【即学即练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________Fe2O3+________CO________Fe+________CO2(2)________KClO3________KCl+
________O2↑(3)________KMnO4________K2MnO4+________MnO2+O2↑(4)CH4+________O2________H2O+________CO2【答案】(1)1;3;2;3(2)2;2;3(3
)2;1;1(4)2;2;1【解析】根据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分析,利用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变书写系数。(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2)氯酸钾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
nO2+O2↑;(4)甲烷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即学即练6】(2018八下·滨江期末)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点燃4CO2+SO2+2H2O,则噻吩Ⅹ的
化学式为()A.C4H4S2B.C2H6SC.C4H4SD.C6H6S【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利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X+6O2点燃4CO
2+SO2+2H2O,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推断反应物X物质噻吩的化学式。根据燃烧的化学方程式X+6O2点燃4CO2+SO2+2H2O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质中C、O、S、H各元素的质子个数依次为4、12、1、4;而已知反应物中6O2中
含有12个O原子,噻吩X的系数为1,因此反应物噻吩X的每个分子中应含有4个C原子、4个H原子和1个S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4H4S。C符合题意。知识点04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一)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
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进行的。(二)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解题格式-般要规范化,解题过程-定要程序化。具体计算步骤为“设→方→关→比→求→答”。(1)设:设
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设未知数x时,x中已经包含单位。(2)方: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正确,并且一定要配平,否则会违背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导致计算结果错误。(3)关: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
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求各物质的质量比一定要准确,不得漏掉化学计量数。把质量比写到对应的化学式的下面,再在质量比下写出已知量、未知量。化学方程式中各量都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最后解得的也是纯净物的质量,对于含有杂质的物质质量要进行换算。(4)比:列出比
例式。比例式中数据:要带单位。(5)求:解比例式,求未知数。(6)答:简明地写出答案。(三)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1)分解百分率=已分解的物质的质量/未分解时该物质的总质量(2)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3)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4)质量=密
度x体积。若气体给出的是体积,则需换算为质量。(5)单位换算: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即学即练7】(2021八下·萧山月考)48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g氧气,同时可生成氧化镁。若48克镁和48克氧气充分反应可得氧化
镁g。若24克镁和30克氧气充分反应可得氧化镁g。【答案】32;80;40【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镁和氧气完全反应时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据此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即可。【解答】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2Mg+O22MgO;483280则镁和氧气完全反应时,二者的质量之比为:48:32=3:2;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48g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32g氧气,同时可生成氧化镁;若48g镁和48g氧气充分反应,氧气过量,反应的氧气质量是32g
,可得氧化镁80g;若24g镁和30g氧气充分反应,氧气过量,反应的氧气质量是16g,可得氧化镁40g。【即学即练8】(2021八下·上城期末)小金在实验课时称取16.1g混有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杂质不发生变化
),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14.5g。(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2)请列式计算反应前固体中高锰酸钾的质量。【答案】(1)1.6(2)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2KMnO4K2MnO4+MnO2+O2↑;31632x1.6g;解得:x=15.8g。【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2)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即可。【解答】(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减小量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即反应生成氧气:
16.1g-14.5g=1.6g。能力拓展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1.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B.Cl2C.O2D.N2【答案】A【解析】A、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分解时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B、反应物中含氯元素,分解可
能生成氯气,不符合题意;C、反应物中含氧元素,分解可能生成氧气,不符合题意;D、反应物中含氮元素,分解可能生成氮气,不符合题意;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KMnO4K2MnO4+MnO2+O2↑B.P+
O2=P2O5C.4Fe+3O22Fe2O3D.C+O2CO2↑【答案】A【解析】检查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要先看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然后再检查是否配平,最后看是否写清条件标注气体或沉淀符号。A、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B、方程式没有条件、没有配平,不符合题意;C、方程式中左边反应物
有气体,所以有气体生成不标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D、铁燃烧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O2H2O+O2B.C+O2=CO2C.4P+5O2↑2P2O5D.CO2+Ca(OH)2=CaCO3↓十H2O【答案
】D【解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A、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不符合题意;B、碳燃烧的方程式为C+O2CO2,不符合
题意;C、磷燃烧的方程式为4P+5O22P2O5,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十H2O,符合题意;4.(2019八下·台州期中)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
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一定条件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A.NOB.N2C.NO2D.O2【答案】B【解析】反应前各原子种类及个数为:氮4、氢12、氧6,反应后原子种类及个数为:氢12、氧6,所以2X中含
有4个氮原子,则X化学式为N2;5.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A.碳单质B.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C.含碳元素的物质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答案】C【解析】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肯定是该物质中的碳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由于不知道它是否含有其它因素,因此不能确定该物质的种类,故C正确,而A、B、D错误。6.(2020八下·丽水期末)纳米二氧化硅(SiO2)俗称白炭黑,具有对抗
紫外线、提高材料强度、抗老化和耐化学性等特性,用途广泛。制备二氧化硅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产物SiO2中Si的化合价是+4价C.反应前后元素、原子和分子种类都不变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O2=SiO2+Cl2↑【答
案】B【解析】A.根据图片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肯定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B.在SiO2中,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2)×2=0,解得:x=+4价,故B正确;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
子的种类保持不变,但是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C错误;D.反应的方程式为:SiCl4+O2=SiO2+2Cl2↑,故D错误。7.(2019八下·南浔期末)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示意图。据图
回答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了单质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2:3【答案】B【解析】(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3)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和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即可判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解答】将○看做x,将●看做y,那么化学方程式为: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有单质
,但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A错误;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但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D.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D错误。8
.(2019八下·台州期中)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1︰2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解析】根
据图中所给反应前和反应后各粒子的构成情况及种类分析,确定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参加反应及生成的各粒子个数比。A、该反应只有1种生成物,另一个分子是反应物剩余,错误;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6
=1︰3,错误;C、该反应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是化合反应,正确;D、该反应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误;9.(2020八下·秀洲月考)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的化学
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的化学式为SO2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Na2S2O3中S的
化合价为+3价D.Na2S2O4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答案】C【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S2O4=Na2S2O3+Na2SO3+X得到:4Na+4S+8O=4Na+3S+6O+x,那么X=S+2O,即它的化学式为SO2,故A正确不合题意;B.该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
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在化学式Na2S2O3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2x+(-2)×3=0,解得:x=+2价,故C错误符合题意;D.因为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易分解而燃烧,所以通常
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保存,故D正确不合题意。10.(2020八下·萧山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其中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97和158。下列认识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9
.78.731.6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A.待测值为0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反应过程中,乙、丁的变化质量比为87:36D.反应中甲、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答案】D【解析】(1)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待测值;(2)两种或多种物质
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3)将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分别相减,然后再作比即可;(4)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根据表格可知,乙的质量增加了:17.4g-8.7g=8.7g;丙的
质量减小了:31.6g-0g=32.6g;丁的质量增加了:3.6g-0.4g=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即:测量值=(19.7g+8.7g+31.6g+0.4g)-(17.4g+3.6g+0g)=39.4g,那么甲的质量增加了:39.4g-19.7g=19.
7g;A.待测值为19.7g,故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物为丙,生成物为甲、乙和丁,即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肯定是分解反应,故B错误;C.反应过程中,乙、丁的变化质量比为:8.7g:3.2g=87:32,故C错误;D.根据
“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得到:197x:158y=19.7g:31.6g,解得:x:y=1:2,故D正确。11.(2020八下·台州开学考)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M、N、P、Q四种物质
各10g,充分反应后测得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物质MNPQ反应前质量(g)10101010反应后质量(g)1015未知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容器内发生了分解反应②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③反应后容器内P的质量为8g④容器内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N→P+QA.③④B
.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B【解析】设未知的质量为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10g+10g+10g+10g=10g+15g+m+7g,解得:m=8g,故③正确;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保持不变,即没有参加反应
;物质N的质量增加大,而P和Q的质量都减小了,因为反应物为P和Q,生成物为N,可将反应表示为:P+Q→N,故④错误;因为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②正确,而①错误。那么正确的是②③。12.(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将一定质
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6.403.204.000.50反应后质量/g待测2.567.200.50A.a和b是反
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为2﹕1【答案】B【解析】(1)
反应物的质量减小,生成物的质量增大;而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4)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系数之比。【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可知,a物质的质量为:(6.4g+3.2g+4g+0.5g)-(2.56g+7.2g+0.5g)=3.84g;那么a和b的质量减小,它们是反应物,c的质量增大,它是生成物。而d的质量保持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故A正确不合题意;B.根据A中计算可知,a的质量为3.84g,故B错误符合题
意;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元素种类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合题意;D.反应中,a物质的质量为:6.4g-3.84g=2.56g,b物质的质量为:3.2g-2.56g=0.64g,那么物质a与b的质量之比:2.56g:0.64g=4:1;若若物
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那么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13.(2019八下·台州期末)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40510
15反应后的质量/gx52020A.x的值为15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乙在这个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D.该反应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为1:1【答案】B【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用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和
减去反应后已知物质的质量和即可;(2)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3)催化剂在反应中的质量肯定不变,但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4)反应后和反应前丙的质量差和丁的质量差就是生成丙、丁的质量,然后作比即可。【解答】A.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不变,得到:40+5+10+15=
x+5+20+20,那么x=25,故A错误;B.据表格可知,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即没有参加反应;甲的质量减小,丙和丁的质量增大,说明甲分解为丙和丁,故B正确;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与整个反应无关的物质,故C错误;D.该反应生成的
丙的质量:20g-10g=10g;丁的质量:20-15=5g;那么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为:10g:5g=2:1,故D错误。14.(2019八下·嵊州期末)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图1,反
应后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22B.参加反应的W和O2的质量比为2:9C.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答案】D【解析】A.反应物的质量:36g+8g+4g+2g=50g,那么生成物x的质量:50g-4g-22g=24g,故
A错误;B.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为8g,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36g-4g=32g,那么参加反应的W和O2的质量比为:8g:32g=1:4,故B错误;C.根据图片可知,该反应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32g,那么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32
g;生成水的质量:22g-4g=18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4g-2g=22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那么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16g=32g;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W中肯定不含有氧元素,只含有碳和氢
元素,故C错误;D.根据上面的推导,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那么W的化学式为CH4,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15.(2019八下·天台期末)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还没有充分进行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各物质的质
量关系为a=b+cD.甲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答案】A【解析】(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小,生成物的质量增大;(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的增加量反应物的质量的减少量;(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解答】观察图像可知,共
有三种物质,丙的质量减小,而甲和乙的质量增加,因此丙是反应物,乙和甲是生成物,故D错误;生成物有两种,反应物只有一种,因此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B错误;反应物丙原来的质量是a,结束时质量是d,因此参加反应的质量为:a-d;生成物原来的质量
都是0,那么生成物的质量为:b+c,因此质量关系为:a-d=b+c,故C错误;因为反应结束时,反应物丙的质量是d而不是0,说明该反应没有充分进行,故A正确。题组B能力提升练1.(2019九上·鄞州月考)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气置于一个
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反应前质量/g4.68000反应后质量/g004.45.4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B.
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C.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答案】B【解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A、由图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由于乙醇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二氧化碳
和水反应后质量增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该反应中,乙醇和氧气是反应物,而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可以计算出:4.6g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分别为2.4g、0.6g、1.6g;4.4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分别
为1.2g、3.2g;5.4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6g、4.8g。因此反应物中共有2.4g碳元素、0.6g氢元素、9.6g氧元素,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有1.2g碳元素、0.6g氢元素、8g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1.2g
碳元素和1.6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这就说明了生成物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X中不含氢元素,其质量为1.2g+1.6g=2.8g,所以m的值为2.8.表中m的值是可以确定的,m的值是2.8,A不符合题意。B、由于该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这说明了乙醇燃烧不不充分,要是增加氧气的量
,这会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可以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B符合题意。C、由于X在反应前的质量为0,反应后的质量为2.8g,说明X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有变化,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所以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X在反
应过程中因为质量有变化,所以这并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D、设X的化学式为CxOy,那么12x:16y=1.2g:1.6g,解得x:y=1:1,故X的化学式为CO。也就是说X其实是由碳、氧两元素组成的,那么错误的是X中并不含有氢元素,D不符合题意
。2.(2019八下·诸暨期末)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
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①④⑤【答案】B【解析】(1)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然后分别计算出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然后相加,将得到的结果与参加反映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2)用物质
质量减去氧元素质量,分别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和氢元素的质量,然后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计算出二者原子的个数之比。【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
.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因为3.2g+3.2g=6.4g,所以该物质中肯定不含氧元素;根据元素种类守恒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元素,故①②正确,而③④错误;该物质中碳元
素的质量:4.4g-3.2g=1.2g;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3.6g-3.2g=0.4g;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得到:1.2g:0.4g=12x:1y;解得:x:y=1:4,故⑤错误,
⑥正确。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⑥。3.(2019八下·江干期中)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B
.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D.物质W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答案】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
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解答】A、X=50+1+1+23-2-45-28=0,正确;B、氧气和W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质量增中,反应后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正确;C、氧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为0,反应后为-2,发生改变,正确;D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为W中碳元素,为,水中氢元素质量即为W中氢元素质量,为,碳、氢元素质量和为15小于W的质量,所以物质W含碳、氢、氧三种元素,错误;4.(2021八下·拱墅期末)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
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9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答案】D【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的值;(2)将反应前后
氧气和水的质量相减,然后求出它们的比值;(3)二氧化碳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水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将二者相加与W的质量相比,从而确定W的元素组成。(4)计算出碳和氢的质量然后作比即可。【解答】A.根据
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得到:x=(1g+20g+8g)-(8g+11g)=10g,故A错误;B.该反应中,氧气的质量减少:20g-8g=12g,水的质量增加了:10g-1g=9g,则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2g:9g=4:3,故B错误;C、11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9g
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3g+1g=4g<8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8g-4g=4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C错误;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g:1g=3:1,故D正确。5.(2019
八下·衢州月考)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不计水分的蒸发)反应过程反应前反应后质量变化(不
含容器质量)34.3g32.7g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反应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
.3gD.反应所得的水和氧气质量比为9∶8【答案】A【解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即可。A.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会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故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A不正确,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3g-32.7g=1.6g,B正确,不符合题意。C.设生成1.6g氧气所需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2H2O22H2O+O26832x1.6gx=3.4g,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
:3.4g÷10%=34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4.3g-34g=0.3g,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C中化学方程式分析可知,水和氧气质量比为36:32=9:8,D正确,不符合题意。6.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Na+H2O=NaOH+H2↑。(2)Fe2
O+HCl=FeCl3+H2O。(3)C2H6O+O2H2O+CO2。(4)4FeS2+O2Fe2O3+SO2。(5)Fe2O3+COFe+CO2。(6)C2H2+O2CO2+H2O。【答案】(1)2;2;2;1(2)1;6;2;3(3)1;3;3;2(4)
11;2;8(5)1;3;2;3(6)2;5;4;2【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利用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配平分析。【解答】(1)由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变可知,该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2
)由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变可知,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Fe2O+6HCl=2FeCl3+3H2O。(3)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变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2H6O+3O23H2O+2CO2。(4
)由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变可知,反应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5)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时,每个一氧化碳得一个氧原子形成二氧化碳,氧化铁中有3个氧原子,所以需3个一氧化碳分子反应,结合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变可知,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2
Fe+3CO2。(6)C2H2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各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该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7.(2020八下·萧山期末)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废液过滤后,向其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Na2CO3),会发生如下反应:反应①:Na2CO3+2H
Cl=2NaCl+H2O+X反应②:□Na2CO3+□CaCl2——□CaCO3↓+□NaCl(1)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2)反应②还没有配平,请在方框中填上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________。【答案】
(1)CO2(2)1112【解析】(1)根据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X得到:2Na+1C+3O+2H+2Cl=2Na+2Cl+2H+1O+X,解得:X=1C+2O,即X的化学式为CO2;(2)左边有2个Na原子,那么可以在右边NaCl前加系数2,此时左
右两边都有2个Na、2个Cl、1个Ca、1个C和3个O,此时正好平衡,因此配平后应该是:1Na2CO3+1CaCl2——1CaCO3↓+2NaCl,蛤蟆方框中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1、1、1、2。8.(20
21八下·苍南期末)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常用联氨(N2H4)做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有两种:其中一种生成
物是在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气体,而另一种则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请依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联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在(1)题反应中,氢和氧元素化合价在反应
前后保持不变,则所含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降低的物质是。(填化学式)【答案】(1)2N2H4+N2O43N2+4H2O(2)N2O4【解析】(1)根据题目的描述,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注意配平;(2)注意分析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解答】(1)在空气中体积占比最
大的气体是氮气,而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的是水。则联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点燃,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O;(2)在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在生成
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则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降低的物质是N2O4。9.鸡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H2S)气体,它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SO2和H2O,H2S通入
浓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O4(浓)=SO2+X↓+2H2O。(1)上述内容中,属于H2S物理性质的是。(2)写出H2S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H2S与H2SO4(浓)反应时,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是。(4)若尾气中含有H2S,可以用浓硫酸来吸收吗
?为什么?【答案】(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2)2H2S+3O22SO2+2H2O(3)S(4)不可以,因为生成物SO2也是一种污染性气体【解析】(1)所给信息中,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属于硫
化氢的物理性质;(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3)由H2S与H2SO4(浓)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各原子种类和个数为:氢4、硫2、氧4,反应后为:氢4、硫、氧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化学式为S;(4)浓硫酸与
硫化氢反应的生成物SO2也是一种污染性气体,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吸收尾气中的硫化氢。10.(2021八下·西湖期中)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O2的质量(g)346SO2的质量(g)688(1)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恰好完全反
应;(2)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克;(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答案】(1)二(2)三;2(3)都符合【解析】(1)根据第一组实验数据,推算第二次应该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将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第二次中的硫是否完全反应即可;(2)在第三次实验中,氧气的
质量增加了,但是二氧化硫的质量没有增加,说明氧气有剩余,与第二组比较计算即可;(3)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一切化学反应过程。【解答】(1)根据第一次数据可知,3g氧气反应生成6g二氧化硫,那么第二次应该生成二氧化硫8g,
则第二次的氧气完全反应。第三次加入6g氧气时,二氧化硫的质量保持不变,这说明其中的硫已经完全反应,则第二次实验时恰好完全反应。(2)比较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可知,第三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氧气的质量:6g-4g=2g。(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都符
合。11.(2021八下·吴兴期末)2020年杭州某饭店中突然发生爆炸,造成多名正在就餐的顾客受伤。事后调查发现是店内的液化石油气使用不当发生了爆炸。液化气的主要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组成的混合物,经加压后形成的液体。液化气罐在过量
充装、高温烘烤、机械碰撞、设备缺陷等情况下易爆炸。1公斤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能量,约等于10公斤TNT(2,4,6-三硝基甲苯化学式为C7H5N3O6)炸药的威力。(1)已知甲烷的化学式为CH4,乙烷的化学式为C2H6,丙烷的化学式C3H8,乙烯的
化学式C2H4,丙烯的化学式C3H6。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导出丁烷的化学式为,丁烯的化学式为。(2)已知TNT在空气中发生爆炸时,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写出TNT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C4H10;C4H8(2)4C7H5N3O6+21O228CO2+10H2
O+6N2【解析】(1)将甲烷、乙烷、丙烷对比,确定丁烷和丙烷之间相差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从而写出丁烷的化学式,并用同样的方法推算丁烯的化学式。(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注意配平。【解答】(1)根据化学式CH4、C2
H6和C3H8可知,丁烷和丙烷之间差一个“CH2”,那么丁烷的化学式为:C3H8+CH2=C4H10.根据化学式C2H4、C3H6可知,丁烯和丙烯之间差一个CH2”,则丁烯的化学式为:C4H8。(2)三硝基甲苯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为:4C7H5N
3O6+21O228CO2+10H2O+6N2。题组C培优拔尖练1.(2020八下·台州月考)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掌握有关质量守恒的相关知识。(1)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
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下列A,B,C三个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3)““、“”、“”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分子。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面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为________。(4)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
3=2X+3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答案】(1)①②⑤⑥(2)C(3)1:2:2(4)NaCl【解析】(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本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
分子的过程,据此判断。(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关键是反应前后托盘上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3)将反应前后同时存在的分子减去相同的数量,剩下的就是参加反应和生成的分子;(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据此确定X的组成。【解答】(1)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
不变的是:原子的数目、种类、元素的种类和物质的总质量,故选①②⑤⑥;(2)A中的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会以白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B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消散到空气中,只有C中的锥形瓶是封闭容器,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因此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选C。(3)据
图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B=2C,A、B、C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4)根据方程式2NaClO3=2X+3O2↑可知,2Na+2Cl+6O=2X+6O,那么2X=2NaCl,即,X=NaCl。2.某同
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克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克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68.00.166.5请计算:(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
______。(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答案】(1)1.6克(2)解:设参加反应的H2O2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32x1.6克x=3.4克答: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克。【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8.0g+
0.1g-66.5g=1.6g;(2)根据方程戒过氧化氢与氧气的质量比,利用氧气的质量计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3.(2019八下·江干期中)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
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0.48g(2)设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x2H2O22H2O+O2↑683251gx
0.48g68:32=51gx:0.48gx=2%【解析】根据方程式计算方法分析,利用氧气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根据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解答】(1)由图像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48克;(2)设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x2H
2O22H2O+O2↑683251gx0.48g68:32=51gx:0.48gx=2%。4.(2019八下·义乌期中)在实验室里加热60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40.8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
质量。(3)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答案】(1)19.2g(2)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克2KClO32KCl+3O2↑24596x19.2g∴x=49g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9克(3)二氧化锰的质量:60g-49g=11g二氧化锰中氧元
素的质量分数:≈36.78%固体中的氧元素:≈9.9%【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据此可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计算;(3)剩余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
分数=╳100%【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0g-40.8g=19.2g5.(2019八下·嘉兴月考)小晨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
她的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反应过程反应前反应后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34.3g32.7g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不计水分的蒸发,请完成下列问题:(1)随着反应的进行,小晨会发现反应的反应速度再
逐渐减慢,原因是________;(2)反应得到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g;(3)二氧化锰在反应后的质量是________g;(4)反应最后容器中水的质量是多少?【答案】(1)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浓度会逐渐降低,所以反应速度会减慢(2)1.6(3)0
.3(4)32.4g【解析】(1)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即浓度越大,反应越快;(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差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3)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方程式,利用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质量分数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
氢溶液的质量,最后根据反应前总质量减去溶液质量计算二氧化锰的质量即可;(4)反应后水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和二氧化锰质量的差。【解答】(1)随着反应的进行,小晨会发现反应的反应速度在逐渐减慢,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过氧化氢浓度减小。(2)反应得到氧气的
质量是:34.3g-32.7g=1.6g,(3)设过氧化氢质量为x,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y,683632xy1.6g;解得:x=3.4g;,过氧化氢溶液质量:3.4g÷10%=34g,二氧化锰在反应后的质量是:34.3g-34g=0.3g。(4)反应最后容器中水
的质量是:32.7g-0.3g=32.4g.6.(2021八下·北京期中)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2.5g该样品与0.8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
加热t1、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加热时间t1t2t3t4剩余固体质量/g2.482.412.342.34(1)在时间后,该样品中的氯酸钾已经反应完全;(2)求
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3)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答案】(1)t3(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5g+0.8g-2.34g=0.96g;(3)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₃2KCl+3O2₂↑245
96x0.96g;解得:x=2.45g;则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解析】(1)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有氧气生成,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3)首先根据氯酸钾分解的方程式,利用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
量,然后根据氯酸钾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加热时间为t3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此时样品中的氯酸钾已经完全反应;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