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38)页,88.90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9d8b2f249309a47280c133f49bd41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福州格致中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卷高一语文(时间:2021年4月19日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殷.忧(yīn)灵鼍
(..tuó)叩缶.(fǒu)搏髀.(bì)B.憎.恶(zèng)悚.然(sǒng)迤.逦(yí)少不更.事(gèng)C.寒喧.(xuān)辖.制(xié)虽欲强聒.(guō)不恤.国事(xù)D.缦.立远视(màn)鼎铛.玉石(chēn)锱
.珠(zī)金块珠砾.(1ì)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承天景.命景:大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建造,兴建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于反覆..不宜卤莽反覆:指书信往返C.即
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爽:差失廊腰缦回..缦回:萦绕曲折D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亲近藉寇兵而赍.盗粮赍:欠、赊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欲流之.远者所操之.术多异故也B.成述其.异,宰不信奔车朽索,其.可忽乎C.振之以.威怒今逐客以.贤敌国D.士不产于秦,而.
愿忠者众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4.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洎牧以谗诛”相同的一项是()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C.秦人不暇自哀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下列句中加点
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鼎铛.玉石,金块珠砾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则思知止以安.人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则思正.身以黜恶6.下列加点词的意甩,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④后秦击赵者再.⑤其实..百倍⑥裘马扬扬..⑦可谓智力..孤危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③⑥B.③⑥⑧C.①⑦⑧D.④⑥⑧7.下列选项中关于通假现象,说法正确的是()①暴.
霜露,斩荆棘②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③振.之以威怒④散六国之从.⑤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⑥河海不择.细流⑦藉.寇兵而赍盜粮⑧手裁.举A.全是通假字B.一项不是通假字C.两项不是通假字D.三项不是通假字8.下列对古代文化知
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仕”一般是指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一般皇帝会同意;而“乞骸骨”一般是指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皇帝很有可能不同意。B.《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指代收信对象的官职。“谏议”是劝课的意思,“书”提示了文体是“书信”。《阿房宫赋》和《赤
壁赋》的“赋”也标明了文体是“文赋”。C.“五帝三王”,《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D.“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
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奏疏,往往针对具体政事阐发观点,选取切入点至关重要。李斯作《谏
逐客书》,针对秦玉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文章铺张扬厉,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阶段,侧重建议君主如何“除弊”。B.《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渐衰落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
之时,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C.《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D.《促织》的语言精炼生动,如描写成名之子投井后,“夫
妻向隅”至“寻所逐者”的一段文字,叙事状物;细腻形象。鲁迅小说的语言简练而深邃,善于运用勾勒式的白描,而又往往“话里有话”。契诃夫的小说语言具备幽默讽刺的特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
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衅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
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廖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搬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风、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
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遇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
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
特点。(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材料二:《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素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
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第二层境界,
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为女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
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五不要伤心……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已之心体人之心,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
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
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已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
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
魔玉”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评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材料三: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
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因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圈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
)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风、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
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
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11.根椐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
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照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
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12.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红
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前外韵来。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
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关怀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三、小说阅读(共16分)(一)13.阅读节选的《
红楼梦》文段,并结合对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题。且说贾元春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别人听了还自犹可,惟宝玉听了这谕,喜的无可不可。正和贾母盘算,要这个,弄那个,忽见丫鬟来说:“老爷叫宝玉。”宝玉听了,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杀死不敢去。贾母只得安慰他道
:“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想是娘娘叫你进去住,他吩咐你几句,不过不教你在里头淘气。他说什么,你只好生答应着就是了。”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只见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下一溜
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一见他进来,惟有探春和惜春、贾环站了起来。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着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
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半晌说道;“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在园里读书写字。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中分安常,你可仔细!”宝玉连连的答应了几个“是”。王夫人便拉他在身
旁坐下。他姊弟三人依旧坐下。王夫人摸挲着宝玉的脖项说道:“前儿的丸药都吃完了?天天临睡的时候,叫袭人伏侍你吃了再睡。”宝玉道:“只从太太吩咐了,袭人天天晚上想着,打发我吃。”贾政问道:“袭人是何人?”王夫人道:“是个丫头。”贾政道:“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
字?”王夫人见贾政不自在了,便替宝玉掩饰道:“是老太太起的。”贾政道:“老太太如何知道这话,一定是宝玉。”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王夫人忙又道:“宝玉,你回去改了罢。老爷也不用为这小事
动气。”贾政道:“究竟也无碍,又何用改。只是可见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赋上作工夫。”说毕,断喝一声:“作业[1]的畜生,还不出去!”王夫人也忙道:“去罢,只怕老太太等你吃饭呢。”宝玉答应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
嬷一溜烟去了。(节选自曹雪芹《红楱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有删改)注释:[1]业:罪孽。在节选文段中,作者是如何将宝玉对父亲的畏惧心理表现出来的?(二)阅读节选的《红楼梦》文段,并结合对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平儿进入厅中,他姊
妹三人正议论些家务,说的便是年内赖大家请吃酒,他家花园中事故。见他来了,探春便命他脚踏上坐了,因说道:“我想的事不为别的,因想着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事虽小,钱有限,看
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平儿笑道:“这有个原故: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该有分例。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没有一个我们天天各人拿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理。所以外头买办总领了去,按月使女人按房交与我们的。姑娘
们的每月这二两,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原为的是一时当家的奶奶太太或不在,或不得闲,姑娘们偶然一时可巧要几个钱使,省得找人去。这原是恐怕姑娘们受委屈,可知这个钱并不是买这个才有的。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我们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的,竟有一半。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迟些日子,就
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探春李纨都笑道:“你也留心看出来了。脱空是没有的,也不敢,只是迟些日子;催急了,不知那里弄些来,不过是个名儿,其实使不得,依然得现买。就用这二两银子,另叫别人的奶妈子的或是弟兄哥哥的儿子买了来才使得。若使了官中的人,依然是那一样的。不知
他们是什么法子,是铺子里坏了不要的,他们都弄了来,单预备给我们?”平儿笑道:“买办买的是那样的,他买了好的来,买办岂肯和他善开交,又说他使坏心要夺这买办了。所以他们也只得如此,宁可得罪了里头,不肯得罪了外头办事的人。姑娘们只肥可使奶妈妈们,他
们也就不敢闲话了。”探春道:“因此我心中不自位。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此是一件事。第二件,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平儿笑道:“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水花草也少多了。”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
个因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
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
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惜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听如此说一则,便点一回头,说完,便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李皎笑
道:“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平儿道:“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意儿去陪村,反叫人
去监管修理,囤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宝钗忙走过来,摸着他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姐想不到,也并没有三姑娘说一句,你就说一句是,横竖三姑娘一套话出,你就有一套
话进去,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这会子又是因姑娘住的囤子,不好因省钱令人去监管。你们想想这话。若果真交与人弄钱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许掐,一个果子也不许动了,姑娘们分中自然不敢,天天与小姑娘们就吵不清。他这
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奶奶便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不和也变和了。”探春笑道:“我早起一肚子气,听他来了,忽然想起他主子来,素日当家使出来的好撒野的人,我见了他便生。谁知他来了,避猫鼠儿似的站了半日,怪可怜的。接着又说了那么些话,不说他主子待我好,倒说‘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
素日的情意了。’这一句,不但没了气,我倒愧了,又伤起心来。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口内说到这里,不免又流下泪来。李纨等见他说的恳切,又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
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亦都不免流下泪来,都忙劝道:“趁今日清净,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又提这没要紧的事做什么?”平儿忙道:“我已明白了。姑娘竟说谁好,竟一派人就完了。”探春道。“虽如此说,也须得回你奶奶一声。我们这里搜剔小遣,已经不
当,皆因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样行,若是糊涂多蛊多妒的,我也不肯,倒像抓他乖一般。岂可不商议了行。”平儿笑道:“既这样,我去告诉一声。”说着去了,半日方回来,笑说:“我说是白走一趟,这样好事,奶奶岂有不依的。”(节选自《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14.下列对选文内容及《红楼梦》中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王熙凤患病需要长时间治疗调养,王夫人暂让李纨、探春两人协理荣国府琐碎之事,后又因园中人多,恐失于管理,特请薛宝钗参与理家。B.选文中“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
一句所写的“才刚学里的八两”,指探春在理家过程中所免除的宝玉、贾环、贾兰等三人的学堂公费。C.选文叙写探春理家之事,形象鲜明;之后的“抄检大观园”情节又展示了探春面对王熙凤、王善保家的搜检能委曲求全,拥有顾全大局的胸怀。D.从探春理家前的“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情节可知,贾府过年依然讲
究排场,但从贾珍、贾蓉与来进贡的乌庄头的交谈中已透露贾府经济的窘迫。15.下列对选文中写到的人物及其与他人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纨:字宫裁,金陵名宦之女,金陵十二钗之一,其别号为“稻香老农”,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兰的亲生母亲。B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成立“海棠诗杜”,自号“蕉下客”,比同辈份的贾迎春、贾惜春年龄小,在贾府通称“三姑娘”。C.王夫人: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二老爷贾政的妻子,贾元春、贾珠、贾宝玉的母亲,王熙凤的姑母,薛宝钗的姨母。D.王
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贾母的孙媳妇,贾赦与邢夫人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巧姐的母亲。16.从选文看,平儿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太后崩.,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
、淮滋甚。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召还,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由
是罢知饶州。明年,夷简亦罢。元昊反,改陕西都转运使。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延州诸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
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仲淹曰:“鄘、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帝皆用其议,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
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仲淹内刚外和,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灵乌灵乌。长慈母之
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虽死而告,为凶之防。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节选自范仲淹《灵乌赋》)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
/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其/仲淹不苦也/B.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C.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夫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D.少
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琪/仲淹不苦也/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进士,即被推荐参加进士科考试,中选后按成绩等第进行录取则称为“举进士第”。B.崩,指去世,
古代社会不同的人去世叫法不同,帝王去世叫“崩”,平民去世叫“卒”。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宋代的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主要协助宰相处理日常政务。D.生祠,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庙,文中老百姓借立生祠来表达对造福当地的范仲淹的感激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乐善好施,生活节俭。他曾经用自己的俸禄资助天下云游之士,并在里巷中设立义庄赡养族人;显贵后依然保持俭朴的作风,妻儿的衣食仅能自足。B.范仲淹施行德政,为民拥戴。江淮蝗旱大灾发生后,他开仓赈济灾民,禁止百姓祭祀;所
到之处对百姓留有恩德,受到邠、庆百姓和归属羌人的称颂感念。C.范仲淹统兵机变,因势而谋。延州各寨大多陷落时,他聚兵分部操练,根据贼寇的多少轮流抵御;他没有执行入境讨伐的诏命,而是据边境形势灵活应对。D.范仲淹
恪守原则,心定意坚。他认为谏官不能决定执政大臣的任命,坚决拒绝朝廷参知政事的委任;自比灵乌,表明报答恩遇之心不会因他人议论而改变。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2)第按兵不
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21.文中哪件事最能体现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态度?请简要说明。五、古诗鉴赏(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李白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①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
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注]①琪树:仙境中的玉树。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赠诗胡公直接表达求取白鹇之意,“双白璧”极言白鹇价值之高,也表明诗人心意之殷切。B.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开头四句均有“白”字,却不显啰嗦,且富有
独特的美感。C.“玩之坐碧山”为虚写,诗人想象自己在青山中与白鹇融洽无间地玩耍,意在以此打动胡公。D.最后两句与开头呼应,诗人再次恳求胡公割爱相赠,最好把白鹇装在笼子里,让仆人带回来。23.古代文人有寄情于物的传统。诗中对白鹇的描写寄寓着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六、默写(共12分)
24.(1)《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诚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一句是:“_______”。(3)《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三王五帝
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_______,故能成其大;_______,故能就其深。(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晚秋时节江流及峰峦的壮美。(5)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
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卒章显志,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朝的统治者。苏洵在《六国论》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6)苏轼在《西江月》中写道:“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张孝祥也有类似的句子是:__
_____,_______。(7)杜牧《阿房官赋》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覆压三百余里”一句与的是建筑占地之广,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七、语言文字运用(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面小题。珠峰没有关门,游客尚可观赏。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_____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
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_____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
。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_____,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____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
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但每一个登山的人要带着垃圾离开。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2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关于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B.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C.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D.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
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2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熙熙攘攘岌岌可危不言而喻为所欲为B.纷至沓来岌岌可危显而易见随心所欲C.熙熙攘攘刻不容缓不言而喻为所欲为D.纷至沓来刻不容缓显而易见随心所欲2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
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B.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C.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D.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八、写作(共60分)28.按要求作文。《大学》开篇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善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我要达到
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怎样的境界,认识自己的本心,这些话语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素人生,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每个人天赋不同,兴趣各异,如果我们能尽早地认清自己,明白自己内在生命的愿景,能顺着自己的天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就更能享受这美好的一生。我校高一年级近期开展职业生涯
规划活动,语文老师也计划在课堂上举行“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0-2021学年福州格致中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卷高一语文(解析版)(
时间:2021年4月19日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殷.忧(yīn)灵鼍(..tuó)叩缶.(fǒu)搏髀.(bì)B.憎.恶(zèng)悚.然(sǒng)迤.逦(yí)少不更.事(gè
ng)C.寒喧.(xuān)辖.制(xié)虽欲强聒.(guō)不恤.国事(xù)D.缦.立远视(màn)鼎铛.玉石(chēn)锱.珠(zī)金块珠砾.(1ì)【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B.“憎恶”的“憎
”应读zēng,“迤逦”的“迤”应读yǐ,“少不更事”的“更”应读gēng。C.“寒喧”的“喧”应为“暄”,“辖制”的“辖”应读xiá。D.“鼎铛玉石”的“铛”应读chēng;“锱珠”的“珠”应为“铢”。故选A。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
项是()A.承天景.命景:大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建造,兴建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于反覆..不宜卤莽反覆:指书信往返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爽:差失廊腰缦回..缦回:萦绕曲折D.与.赢而不助五国
也与:亲附、亲近藉寇兵而赍.盗粮赍:欠、赊【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赍:欠、赊”错误。“藉寇兵而赍盗粮”的意思是“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所以“赍”的意思
是“送给、付与”。故选D。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欲流之.远者所操之.术多异故也B.成述其.异,宰不信奔车朽索,其.可忽乎C.振之以.威怒今逐客以.贤敌国D.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之”,助词,的。B.第一个“其”,代词,代这只蟋蟀;第二个“其”,副词,难道。C.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
”,连词,表目的,来。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故选D。4.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洎牧以谗诛”相同的一项是()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C.秦人不暇自哀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洎牧以谗诛”意思是“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无标志的被动句,意念被动句。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南亩之农夫多”。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秦
人不暇哀自”。D.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故选D。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鼎铛.玉石,金块珠砾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则思知止以安.人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后
人哀之而不鉴.之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则思正.身以黜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铛,名词用作动词,看作铁锅。B.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安,使动用法,使……安。C.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鉴,意动
用法,以……为鉴。D.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故选C。6.下列加点词的意甩,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民以殷盛,国以富强..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④后秦击赵者再.⑤其实..百倍⑥裘马扬扬..⑦可谓智
力..孤危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③⑥B.③⑥⑧C.①⑦⑧D.④⑥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富强”古今意思一致,都指富足而强盛。②“祖父”,古义指祖辈和父辈,今义指爷爷。③“好事者”
古今意思一致,都指喜欢多事的人。④“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⑤“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量,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⑥“扬扬”古今意思一致,得意的样子。⑦“智力”,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的能力。⑧“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①③⑥古今意思一致。故选A。7.下列选项中关于通假现象,说法正确的是()①暴.霜露,斩荆棘②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③振.之以威怒④散六国之从.⑤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⑥河海不择.细流⑦藉.寇兵而
赍盜粮⑧手裁.举A.全是通假字B.一项不是通假字C.两项不是通假字D.三项不是通假字【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①“暴”同“曝”,暴露;②“辨”同“辩”,辩解;③“
振”同“震”,威吓;④“从”同“纵”,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联盟战略。⑤“谩”同“漫”,徒然;⑥“择”同“释”,舍弃;⑦“藉”同“借”,提供;⑧“裁”同“才”,刚。全是通假字。故选A。8.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仕”一般是指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一般皇帝会同意;而“乞骸
骨”一般是指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皇帝很有可能不同意。B.《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指代收信对象的官职。“谏议”是劝课的意思,“书”提示了文体是“书信”。《阿房宫赋》和《赤壁赋》的“赋”也标明了文体是“文赋
”。C.“五帝三王”,《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D.“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
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司马’指代收信对象的官职。‘谏议’是劝课
的意思……”错误,“司马”是“司马光”的姓氏,“谏议”是司马光的官职。故选B。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奏疏,往往针对具体政事阐发观点,选取切入点至关重要。李斯作《谏逐客书》,针对秦玉驱逐客卿的政令发
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文章铺张扬厉,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阶段,侧重建议君主如何“除弊”。B.《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渐衰落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借
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C.《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
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D.《促织》的语言精炼生动,如描写成名之子投井后,“夫妻向隅”至“寻所逐者”的一段文字,叙事状物;细腻形象。鲁迅小说的语言简练而深邃,善于运用勾勒式的白描,而又往往“话里有话”。契诃夫的小说语言具备幽默讽刺的特征。【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C.“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错误。《祝福》中无论是鲁镇的普通民众,还是鲁四老爷这样的封建卫道士,他们都是受到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毒害,所以本文是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来揭示封建礼教
的吃人本质,指出反封建的必要性。故选C。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衅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
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廖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
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
搬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风、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遇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
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
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材料二:《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
说、素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
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为女
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
五不要伤心……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已之心体人之心,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
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
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已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
”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玉”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评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摘编
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材料三: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因是穷人兼世故老妪
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圈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
联系。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风、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
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
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
角,--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
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
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11.根椐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照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
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12.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
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
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前外韵来。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关怀其情愫。对他
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答案】10.B11.C12.D【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错误,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说从始至终,材料一
只是说《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另外,“梦幻色彩”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一并没有说《红楼梦》具有梦幻色彩。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错误,材
料二中明确说明“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A.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说的是《
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考证《红楼梦》的作者以及书的由来;D.是从“情”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红楼梦》的主题。故选D。三、小说阅读(共16分)(一)13.阅读节选的《红楼梦》文段,并结合对整本书的阅读
,完成下题。且说贾元春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别人听了还自犹可,惟宝玉听了这谕,喜的无可不可。正和贾母盘算,要这个,弄那个,忽见丫鬟来说:“老爷叫宝玉。”宝玉听了,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杀死不敢去。贾母只得安慰他道:“好宝贝
,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想是娘娘叫你进去住,他吩咐你几句,不过不教你在里头淘气。他说什么,你只好生答应着就是了。”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只见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下一溜椅子,迎
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一见他进来,惟有探春和惜春、贾环站了起来。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着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
不觉减了八九。半晌说道;“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在园里读书写字。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中分安常,你可仔细!”宝玉连连的答应了几个“是”。王夫人便拉他在身旁坐下。他姊弟三人依旧
坐下。王夫人摸挲着宝玉的脖项说道:“前儿的丸药都吃完了?天天临睡的时候,叫袭人伏侍你吃了再睡。”宝玉道:“只从太太吩咐了,袭人天天晚上想着,打发我吃。”贾政问道:“袭人是何人?”王夫人道:“是个丫头。”贾政道:“
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王夫人见贾政不自在了,便替宝玉掩饰道:“是老太太起的。”贾政道:“老太太如何知道这话,一定是宝玉。”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
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王夫人忙又道:“宝玉,你回去改了罢。老爷也不用为这小事动气。”贾政道:“究竟也无碍,又何用改。只是可见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
赋上作工夫。”说毕,断喝一声:“作业[1]的畜生,还不出去!”王夫人也忙道:“去罢,只怕老太太等你吃饭呢。”宝玉答应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去了。(节选自曹雪芹《红楱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
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有删改)注释:[1]业:罪孽。在节选文段中,作者是如何将宝玉对父亲的畏惧心理表现出来的?【答案】“别人听了还自犹可,惟宝玉听了这谕,喜的无可不可”“正和贾母盘算,要这个,弄那个,忽见丫鬟来说:老爷叫宝玉。宝玉听了,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
兴头,脸上转了颜色,杀死不敢去”,这是典型的表情描写。“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忙又道:宝玉,你回去改了罢。老爷也不用为这小事动气”,这是典型的语言描写。“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宝玉答应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
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去了”,这是一系列动作描写。这些都能体现宝玉对父亲的畏惧心理。【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经典名著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如何将宝玉对父亲的畏惧心理表现出来的”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宝玉畏惧父亲的具体表现,包括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如一开
始,当元春命宝玉随进去读书的时候,宝玉“喜的无可不可。正和贾母盘算,要这个,弄那个”,结果听到丫鬟说“老爷叫宝玉”时,“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杀死不敢去”,这是对宝玉的神态表情的描写,可以看出宝玉是畏惧父亲的。如宝玉没有办法去见
父亲的时候,“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挪”“蹭”是动作描写;当父亲让他出去的时候,宝玉“答应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去了”,“退”“伸”等也是动作,这些动作可以看出宝玉畏惧父亲。如父亲让宝玉在园中要
用心学习的时候,宝玉“连连答应了几个‘是’”;当提到袭人名字的时候,宝玉“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这是语言描写,通过这些语言可以看出宝玉畏惧父亲。(二)阅读节选的《红楼梦》文段,并结合对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平儿进入厅中,
他姊妹三人正议论些家务,说的便是年内赖大家请吃酒,他家花园中事故。见他来了,探春便命他脚踏上坐了,因说道:“我想的事不为别的,因想着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
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事虽小,钱有限,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平儿笑道:“这有个原故: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该有分例。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没有一个我们天天各人拿
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理。所以外头买办总领了去,按月使女人按房交与我们的。姑娘们的每月这二两,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原为的是一时当家的奶奶太太或不在,或不得闲,姑娘们偶然一时可巧要几个钱使,省得找人去。这原是恐怕姑娘们受委屈,可知这个
钱并不是买这个才有的。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我们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的,竟有一半。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迟些日子,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探春李纨都笑道:“你也留心看出来了。脱空是没有的,也不敢,只是迟些日子;催急了,不知那里弄些来,不过是个名儿,其实使不得,依然
得现买。就用这二两银子,另叫别人的奶妈子的或是弟兄哥哥的儿子买了来才使得。若使了官中的人,依然是那一样的。不知他们是什么法子,是铺子里坏了不要的,他们都弄了来,单预备给我们?”平儿笑道:“买办买的是那样的,他买了好的来,买办岂肯和他善开交,又说他使坏心要夺这买办了。所以他们也只得
如此,宁可得罪了里头,不肯得罪了外头办事的人。姑娘们只肥可使奶妈妈们,他们也就不敢闲话了。”探春道:“因此我心中不自位。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此是一件事。第二件,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平儿笑道
:“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水花草也少多了。”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因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
根子,都是值钱的。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
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惜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
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听如此说一则,便点一回头,说完,便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李皎笑道:“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
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平儿道:“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意儿去陪村,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囤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宝钗忙走过
来,摸着他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姐想不到,也并没有三姑娘说一句,你就说一句是,横竖三姑娘一套话出,你就有一套话进去,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
个不可办的原故。这会子又是因姑娘住的囤子,不好因省钱令人去监管。你们想想这话。若果真交与人弄钱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许掐,一个果子也不许动了,姑娘们分中自然不敢,天天与小姑娘们就吵不清。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奶奶便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
的变好了,不和也变和了。”探春笑道:“我早起一肚子气,听他来了,忽然想起他主子来,素日当家使出来的好撒野的人,我见了他便生。谁知他来了,避猫鼠儿似的站了半日,怪可怜的。接着又说了那么些话,不说他主子待我好,倒说‘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素日的情意了。’这一句,不但没了气,我倒愧了,又伤
起心来。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口内说到这里,不免又流下泪来。李纨等见他说的恳切,又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亦都不免流下泪来,都忙劝道:“趁今日清净,大家商议
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又提这没要紧的事做什么?”平儿忙道:“我已明白了。姑娘竟说谁好,竟一派人就完了。”探春道。“虽如此说,也须得回你奶奶一声。我们这里搜剔小遣,已经不当,皆因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样行,若是糊涂多蛊多妒的,我
也不肯,倒像抓他乖一般。岂可不商议了行。”平儿笑道:“既这样,我去告诉一声。”说着去了,半日方回来,笑说:“我说是白走一趟,这样好事,奶奶岂有不依的。”(节选自《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14.下列对选文内容及
《红楼梦》中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王熙凤患病需要长时间治疗调养,王夫人暂让李纨、探春两人协理荣国府琐碎之事,后又因园中人多,恐失于管理,特请薛宝钗参与理家。B.选文中“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一句所写的“才刚学里的八两”,指探春在理家过程中所免除的宝玉、贾环、贾兰
等三人的学堂公费。C.选文叙写探春理家之事,形象鲜明;之后的“抄检大观园”情节又展示了探春面对王熙凤、王善保家的搜检能委曲求全,拥有顾全大局的胸怀。D.从探春理家前的“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情节可知,贾府过年依然讲究排场,但从贾珍、贾蓉与来进贡的乌庄头的交谈中已透露贾府经济的窘迫。15.下列
对选文中写到的人物及其与他人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纨:字宫裁,金陵名宦之女,金陵十二钗之一,其别号为“稻香老农”,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兰的亲生母亲。B.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成立“海棠诗杜”,自号
“蕉下客”,比同辈份的贾迎春、贾惜春年龄小,在贾府通称“三姑娘”。C.王夫人: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二老爷贾政的妻子,贾元春、贾珠、贾宝玉的母亲,王熙凤的姑母,薛宝钗的姨母。D.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
;贾母的孙媳妇,贾赦与邢夫人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巧姐的母亲。16.从选文看,平儿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4.C15.B16.(1)作为凤姐的心腹通房大丫头,平儿善于维护凤姐形象和尊严,为凤姐争脸。如“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等语句就充分体
现了这一性格特点。(2)平儿辞令巧妙。如:“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素日的情意了。”“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舌头是什么作的……”等语句就说明了这一性格特点。(3)精明细致。“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我们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
些东西的,竟有一半。”等语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性格特点。【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能委曲求全,拥有顾全大局的胸怀”错误,“抄捡大观园”中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耳光,可见
文中探春积极应对,敢于斗争。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把握作品内容的能力。B.“贾探春……比……贾惜春年龄小”错误。探春是三姑娘,惜春是四姑娘,探春比惜春年龄大。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
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平儿是王熙凤的心腹通房大丫头,她十分维护王熙凤的体面和尊严,文中很多地方都能体现这一点。首先看,当探春就脂粉钱等事问到“事虽小,钱有限,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时,平儿回答:“这有个原故: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该
有分例。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没有一个我们天天各人拿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理……”这是替凤姐辩护;再如探春说出承包院子的事后,平儿说:“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
玩意儿去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这是不让凤姐得罪人。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平儿无比忠心,处处维护凤姐。另外,平儿自己也是很精明的,从她的话里可以看出这一点,“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我们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的,竟有一半。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迟些日
子,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她看出了买脂粉这件事里的问题,可见很精明细致。这段选文也塑造了平儿善于辞令,会说话的特点,一是通过她语言直接表现,二是通过宝钗和探春的侧面描写表现。如宝钗“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
齿舌头是什么作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也并没有三姑娘说一句,你就说一句是,横竖三姑娘一套话出,你就有一套话进去,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探春“不说他主子待我好,倒说‘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素日的情意了’”,可见平儿很会说话,擅长辞令。四、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
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太后崩.,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滋甚。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召还,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
《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由是罢知饶州。明年,夷简亦罢。元昊反,改陕西都转运使。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延州诸寨
多失守,仲淹自请行。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仲淹曰:“鄘、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帝皆用其议,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
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仲淹内刚外和,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
立生.祠.事之。(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灵乌灵乌。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虽死而告,为凶之防。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节选自范仲淹《灵乌赋》)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其/仲淹不苦也/B.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C.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
泣辞母/去之应夫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D.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琪/仲淹不苦也/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进士,即被推荐参加进士科考试,中选后按成绩等第进行录取则称为“举进士第”。B.崩,指去世,古代社会不同的人去世叫法不同,帝王去世叫“崩”,平民去世叫“卒”。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宋代的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主要协助宰相处理日常政务。D.生
祠,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庙,文中老百姓借立生祠来表达对造福当地的范仲淹的感激。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乐善好施,生活节俭。他曾经用自己的俸禄资助天下云游之士,并在里巷中设立义庄赡养族人;显贵后依然保持俭朴
的作风,妻儿的衣食仅能自足。B.范仲淹施行德政,为民拥戴。江淮蝗旱大灾发生后,他开仓赈济灾民,禁止百姓祭祀;所到之处对百姓留有恩德,受到邠、庆百姓和归属羌人的称颂感念。C.范仲淹统兵机变,因势而谋。延州各寨大多陷落时,他聚兵分部操练,根据贼寇的多少轮流抵御;他没有执行入境讨伐
的诏命,而是据边境形势灵活应对。D.范仲淹恪守原则,心定意坚。他认为谏官不能决定执政大臣的任命,坚决拒绝朝廷参知政事的委任;自比灵乌,表明报答恩遇之心不会因他人议论而改变。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2)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21.文中哪件事最能体现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态度?请简要说明。【答案】17.C18.B19.B20.(1)仲淹叩首道谢说:
“我以前议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对夷简并无怨恨”(2)只管按兵不动,观察他们的破绽,允许我逐渐以恩信招附他们。21.范仲淹献《百官图》指责宰相用人不公,却遭吕夷简污蔑其离间君臣关系而被贬官。【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辞”是动词,
宾语是“母”,动宾后断开,而且“去之应天府”意思是“离家去到应天府”“去”和“之”动词连用,一起构成连动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二者为时间上的先后承接关系,表示动作的连续发生,意在表明范仲淹“离开家”后“去到”应天府,应合为一读,语
意方为紧密贯通。排除AD两项。“食不给”“食”为主语,“不给”为谓语,主谓语齐全,应在“不给”后断开;“至”意为“以至”“以至于”,句中“至”前应断开,与“以糜粥继之”合为一读,承接上文,表示“以糜粥继之”是
“食不给”引出的结果。排除B项。故选C。句意为: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就受到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家到应天府,跟着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没有吃的,以至于接着喝稀粥,别人不能忍受,仲淹却不以为苦。【1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平民去世叫‘卒’”错误,《礼记·曲礼下》中说“天子死日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由此可知,“崩”是古代对帝王去世的委婉说法,也称“驾崩”“山陵崩”等,如“一旦山陵崩”(《触龙说赵太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等。“卒”在古代称大夫的死亡,如选文中范仲淹“未至而卒,年六十四”等。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禁止百姓祭祀”错误。“禁民淫祀”意为“禁止百姓不合礼制的祭祀”,“淫”为“过分、过度”之意,如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论语·八佾》)、“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等。由此可见,“禁止百姓祭祀”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应是“禁止百姓过度祭祀”。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重点词:(1)“顿首
”,叩首;“乡”同“向”,“从前”“过去”的意思;“无憾”是“没有怨恨”“没有不满”的意思。(2)“第”是“只管”“尽管”之意;“稍”是“渐渐”“逐步”之意;“衅”,破绽。【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作为范仲淹恪
守的人生信条,“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意即“宁可大声疾呼至死不屈,也不愿沉默偷生”,体现的是范仲淹身居高位但不因私利而放弃正言直谏的处事态度,是即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义无反顾。“鸣”“不默”是面对不公有失敢于直言劝正的责无旁贷,据此,可回到文本明确“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
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则公,如此则私’”一事;“死”“不生”是“忠臣不避重诛”的无所畏惧、决不妥协,据此,可回到文本明确“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由是罢知饶州”的结果。明确答案所对应语句后,考生只要组织好语言,有条理地说明即可。参考译文:(一)范仲淹字希文,两岁时失去
父亲,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就受到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家到应天府,跟着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没有吃的,以至于接着喝稀粥,别人不能忍受,仲淹却不以为苦。举进士第,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曾经把他的俸禄分着供给四方云游之士。太后去世,召为右司谏。那年蝗旱大灾,江、淮尤其严重
。就请求于闲暇时上言说:“皇宫中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皇帝悲悯,就命仲淹安抚江、准,所到之处打开粮仓赈济百姓,而且禁止百姓不合礼制的祭祀。召他回朝,权知开封府。当时吕夷简执政,进用的人大多出于他的门下。仲淹献上《百官图》,按先后次序指着说:“这样是公,这样是
私。”夷简愤怒上诉说:“仲淹挑拨离间陛下君臣关系。”因此免官知饶州。第二年,夷简也被罢免。元昊反叛,改陕西都转运使。夷简又入朝为相,皇帝告诉仲淹让他消除前恨。仲淹叩首道谢说:“我以前议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对夷简并无怨恨。”延州诸寨大多失守,仲淹自
己请求出行。于是大举聚集州兵,得到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各带领三千人,分部教练他们,按贼寇多少,让他们轮流出兵抵御。第二年正月,诏命诸路入境讨伐,仲淹说:“鄜、延很靠近灵、夏,是西羌必经之地。只管按兵不动,观察他们的破绽,允许我逐渐以恩信招附他们。”皇
帝都采用了他的议案。王举正怯弱昏庸不能胜任,谏官欧阳修等上言仲淹有相材,请求罢免举正任用仲淹,就改参知政事。仲淹说:“执政大臣可以通过谏官得到吗?”坚决推辞不拜受。正值病重,请求去颍州,还没到就去世了,终年六十四岁。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仲淹内刚外来,以后虽然显贵,没有
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在里巷中设义庄,以赡养族人。所到之处有恩德,邠、庆两州百姓与归属的羌人,都画像建立生祠供奉他。(二)灵鸟,生长在慈母所筑的高树上的巢穴,依托于主人家所栽种的嘉树。内心想着
应当知恩图报,虽然叫声有时并不好听。但是能警示于无形,防患于未然。即便是因此而死,也要大声啼鸣,只为了防止灾祸的降临。宁可大声啼鸣着死去,也不愿沉默偷生。别人议论我,我是这样,别人没有议论我,我也是这样。五、古诗鉴赏(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李白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①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注]①琪树:仙境中的玉树。2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赠诗胡公直接表达求取白鹇之意,“双白璧”极言白鹇价值之高,也表明诗人心意之殷切。B.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开头四句均有“白”字,却不显啰嗦,且富有独特的美
感。C.“玩之坐碧山”为虚写,诗人想象自己在青山中与白鹇融洽无间地玩耍,意在以此打动胡公。D.最后两句与开头呼应,诗人再次恳求胡公割爱相赠,最好把白鹇装在笼子里,让仆人带回来。23.古代文人有寄情于物的传统。诗中对白鹇的描写寄寓着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答案】22.D23.(1)描
写白鹇洁白无瑕,寓意诗人崇尚高洁的品性。(2)描写白鹇偏爱玉潭仙境,寓意诗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3)描写白鹇在月下花间留连,寓意诗人向往从容、诗意的生活。【解析】【分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
容,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D.“最好把白鹇装在笼子里,让仆人带回来”理解错误,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胡公你如果能相赠,我就在这与白鹇为伴化为山野之人”,诗人愿为了与白鹇为伴化为山野之人,以此来表达诗人对白鹇的喜爱之情。故选D。【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
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考生首先要理解题干内容,根据题干“古代文人有寄情于物的传统”可知是通过物分析情,根据“诗中对白鹇的描写寄寓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可知这首诗的物是白鹇,要根据诗中对白鹇的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志趣。此诗三四句“白鹇白如锦,白雪
耻容颜”。是诗人对白鹇的赞美。由于诗人对白鹇的特别喜爱,所以,诗人就将混身长着雪白羽毛的白鹇,比喻为“白锦”(即雪白的丝绸)。而雪白羽毛的白鹇,使白雪都觉得不如白鹇雪白、好看而感到羞于见人。“羞”字得恰到好处,白雪是大自然中非常洁白的物质,诗人用“羞”字说明白雪都觉
得自己感到羞于见人,以衬托白鹇的羽毛之雪白。这里寓意诗人崇尚高洁的品性。。第五六句“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诗人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花鸟山水画,主要是描绘白鹇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白鹇悠闲地将玉潭里透亮的清水当作镜子,站在琪树的树枝中,梳理着自己雪白的羽毛。这里诗人
用玉潭仙境寓意自己渴望摆脱尘世束缚。第七八句“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是说晚上,白鹇在冷色的月光下悠静地安睡;白天就在落叶与花丛中散步。这里诗人借白鹇在月下花间留连,寓意自己向往从容、诗意的生活。六、默写(
共12分)24.(1)《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诚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一句是:“_______”。(3)《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
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_______,故能成其大;_______,故能就其深。(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晚秋时节江流及峰峦的壮美。(5)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
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卒章显志,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朝的统治者。苏洵在《六国论》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6)苏轼在《西江月》中写道:“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在《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张孝祥也有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7)杜牧《阿房官赋》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覆压三百余里”一句与的是建筑占地之广,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答案】
(1).度义而后动(2).是而不见可悔故也(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4).是以太山不让土壤(5).河海不择细流(6).千里澄江似练(7).翠峰如簇(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9).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0).孤光自照(1
1).肝肺皆冰雪(1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壅,蔽,壤,澄,簇,鉴,肺,矗。七、语言文字运用(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珠峰没有关门,游客
尚可观赏。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_____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
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_____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
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_____,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____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
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但每一个登山的人要带着垃圾离开。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2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
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B.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C.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D.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26.依次填入文
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熙熙攘攘岌岌可危不言而喻为所欲为B.纷至沓来岌岌可危显而易见随心所欲C.熙熙攘攘刻不容缓不言而喻为所欲为D.纷至沓来刻不容缓显而易见随心所欲2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
一项是()A.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B.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C.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D.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
人员人力搬运【答案】25.D26.B27.C【解析】【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对于”和“关于”这两个的明显区别: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关涉,
用“关于”,不用“对于”。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例句中介词“关于”用错,应改为“对于”。因为句子已经明确了对象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以要用“对于”。还
有,该句后一句动宾搭配不当,“一窥”“面纱”在此语境中搭配不当。语境说的是“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A、C两项,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首先就是介词“关于”用错。B项,“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搭配不当,这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不合语境,文中说的是
许多人都梦想“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故选D。【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第一处,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强调人多热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接连不断地来。语境说的是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当作人生目标,接连不断地攀登珠峰。所以此处应选用
“纷至沓来”。第二处,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强调危险程度重。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强调形势紧。根据语境说的“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可知,此处是说珠峰原本生态形势危险到快要消失了,所以此处应
选用“岌岌可危”。第三处,显而易见: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前者强调明显,后者强调浅显。语境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很明显,所以此处应选用“显而易见”。第四处,为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
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据语境中“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这句话,可知该句说的是人们扔垃圾太随意了,所以此处应选用“随心所欲”。故选B。【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依靠工
作人员人力搬运”“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这两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要用“而且”连接。所以排除A、D项。文中括号前一句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显而易见”,该句强调清理垃圾的只能有人工进行,所以说完“7000米
以上清运垃圾”这句以后,从上下句之间的衔接紧密来看,应紧接着说“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这样就排除B项。故选C。八、写作(共60分)28.按要求作文。《大学》开篇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善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能得。”(知道我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怎样的境界,认识自己的本心,这些话语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素人生,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
,仍然有着重要意义。每个人天赋不同,兴趣各异,如果我们能尽早地认清自己,明白自己内在生命的愿景,能顺着自己的天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就更能享受这美好的一生。我校高一年级近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语文老师也计划在
课堂上举行“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找准定位,实现人生价值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找准定位,实现人生价值”。《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善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这段话告诉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一株生长迅速的小草,长在农田里就是令农民讨
厌的“荒田根草”,长在公园的空地上就成了“地皮草”。因为位置不同,小草的价值就有了霄壤之别,这不禁让我们深思,人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方可实现人生价值。找准定位,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李白身上有一种游侠精神,他蔑视权贵,轻视翰林,大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
放浪形骸,纵情山水。衔觞赋诗,用双手捕捉瞬间的灵光;云游四方,用双脚丈量天地的深广。同为唐朝才子的王维,既有坐看云起的闲情雅致,又有经天纬地的韬略之才,他对自己的定位则是游刃于入世与出世之间,精妙地掌控着为官与隐逸
的平衡。李白和王维都深谙人生定位的真谛,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尽展才华,名留青史。找准定位,往往能柳暗花明,为你敞开一片新天地。美国著名广告策划人黛·乔安娜曾经热衷于文学创作,可是一次次碰壁,被退稿,被批评“你写作只是一种自我陶醉”的经历使她认识到,文学或许并不是属于她的天地。全
面剖析自己,她发现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独特的视角和超强的文字组织能力非常适合广告策划职位。果然在那里,她的能力得到尽情发挥,她迅速成长为行业中耀眼的明星。戴望舒的一句“你成不了诗人”让冯亦代放弃诗歌创作,把目光投向翻译领域。身高问题让
伊辛巴耶娃放弃体操,定位在撑杆跳项目上。更加准确的定位,为他们敞开了一片更为宽广的天地,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找准定位,为了民族,将小我升华为大我。鲁迅先生把自己定位为“从旧堡垒中杀出来的战士”,反戈一击,既准且狠。弃医从文,以求医治世人痼疾。以笔为枪,刀刀刺入封建残余的'心房;以文
为鞭,恣意挞伐,振出黑暗时代的警钟长鸣。阳明先生把自己定位为“圣贤”。他不屑于在钦定敕修的四书五经中消磨人生,不甘心嘬取程朱理学的余唾,他壁立崖岸,不为世迁,在亲身经历中发明新的哲学奥义,并践行于戎马疆场,传道授业,泽被后人。由此可见,找准定位对我
们多么重要。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像平坦的大道,顺风的船帆,助你抵达理想的彼岸。不适合你的位置则会成为束缚你的牢笼,禁锢你的手脚,在你的眼前遮上一层阴霾,挥之不去。我们青年人应当擦亮眼睛,找准定位,去撷取成功桂冠上最耀眼的那颗明珠。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
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1.分析材料。材料共三段文字。第一段文字是《大学》开篇的文字,这段话是说“知道我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
才能够有所收获”。第二段文字是对《大学》中这段话的进一步阐释,指明“解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怎样的境界,认识自己的本心”对于当代青年的意义。第三段文字指出“认清自己”“发挥天赋”“找到自己人生真谛”的价值。由此可知,这三段文字主要是
说要认清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准确定位,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且为之努力。2.分析任务。共性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个性任务:我校高一年级近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语文老师也计划在课堂上举行“找到自己的
人生路,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任务情境:高一年级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举行“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写一篇发言稿。由此可知,这不是班会上
的发言,而是语文课堂上的主题交流,所以应该有关于《大学》的理解与表达,还要结合自身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规划,这是内容上的要求。同时,发言稿的写作,除了基本的格式外,更要注意这一情境下对文章语言风格的要求,要有对话感、交流感,语言也
应该以口语化的色彩来体现文体写作要求。【立意】1.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做幸福青年;2.认识自我,把握未来,做最美青年;3.全面规划,做最好的自己。【素材】1.作为一名学生,要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政政治方向,都要有清楚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要有适当的认识和准
确的定位,对自己的生活以及职业都要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不然面对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房价上涨,通货膨胀,工作环境恶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这些蜗居在象牙塔里脑海里满是理想化的学生在走进社会的时候都或多或少有些颠沛
流离的感觉,所以为了我们的明天更加光明,请在今天默默积蓄力量。2.准确地定位人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我们才能将自己放在合适的高度去生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深知自己不适应官场的尔虞我诈,便毅然离去,
这也才成就了酒中诗仙的传奇。美国的好莱坞巨星史泰龙从来就不相信自己只能是生活的配角,在毫无名气的情况下,他坚持在自己写的《洛奇》一剧中当主角,终于一炮走红,成为好莱坞武打动作巨星。因为能认清自己,李白和史泰龙都
给自己的人生有了准确的定位。3.定位人生,就是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再有价值的东西,放错了地方,也会变得一文不值。人也是如此,再有才能的人,若是选择了不适合他的人生道路,也会一事无成。我们应该学会定位人生,鲁迅先生正是因为知道定位自己的人生,弃医
从文,才走向了一条适合他自己的道路,中国才多了一名用笔作战的战士,多了一名思想上的导师。正如苍鹰选择在天空中翱翔,鱼儿选择在大海中畅游,人也要选择适合自已的人生,因此我们要学会定位人生。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