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9)页,1.210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aaee5c57d9441979b290c0ce04cff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物理试卷一、选择题I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A.冲量B.加速度C.电流D.电场强度【答案】C【解析】【详解】冲量、加速度、电场强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为矢量;虽然电流有方向,但没有正负之分,电流的计算不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遵守代数加减法则,所以电流为标
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最早测定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的物理学家是()A.法拉第B.麦克斯韦C.赫兹D.惠更斯【答案】C【解析】【详解】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证实了电磁波的传播速
度等于光速;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惠更斯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并改进了计时器,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3.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
光条的宽度为x,用xt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x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_____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答案】A【解析】【详解】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
即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更短,更接近瞬时速度,故A正确;4.弹簧振子周期为2s,从振子通过平衡位置向右运动起,经过1.8s时,其运动情况是()A.向右减速B.向右加速C.向左减速D.向
左加速【答案】B【解析】【详解】由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可知,经1.8s时,振子振动时间31.5s0.3s0.3s4tT=+=+所以振子正在向右运动,而且是向平衡位置运动,是加速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下图为红光、蓝光分别通过单缝、双缝所呈现的图样,则()A.甲
为蓝光的衍射图样B.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C.丙为红光的衍射图样D.丁为蓝光的干涉图样【答案】D【解析】【详解】AB.单缝衍射条纹是中间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越暗,而波长越大,中央亮条纹越粗,故甲、乙是衍射图样,且甲图为红光的单缝衍射图样,
乙图为蓝光的衍射图样,故A、B错误;CD.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故丙、丁两个是双缝干涉现象,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Lxd=可知,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故丙图为红光的双缝干涉图样,丁图为蓝光的干涉图样,故C错误,D正确.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全息照片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B.图乙∶医学上用光导纤维制成内窥镜来检查人体器官内部,这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C.图丙∶拍摄汽车玻璃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增透膜可以减少反射光的损失D.图丁∶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蓝光,则条纹
间距变宽【答案】A【解析】【详解】A.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体现光的干涉原理,故A正确;B.医学上用光导纤维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内脏器官的内部,它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故B错误;C.往往在镜头
前加一个偏振片,其偏振方向与反射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从而减弱反射光的透射的强度,从而使玻璃后的影像清晰,不是减少反射光的损失,故C错误;D.由Lxd=知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把入射光由红光改为蓝光,条纹间距将变
窄,故D错误;故选A。7.质量为m的小球A以水平速率v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3m的小球B正碰后,小球A的速率为2v,则碰后B球的速度为(以A球原方向为正方向)()A.6vB.vC.3vD.2v【答案】D【解析】【详解】在光滑水平面上,碰撞过程中A、B动量守
恒,则有+3ABmvmvmv=正碰后小球A的速率为2v,则2Avv=当2Avv=时,解得62Bvvv=<还要发生第二次碰撞,这不可能,故此答案舍去。当-2Avv=时,解得2Bvv=选项D正确,ABC错误。故选D。8.X射线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若X射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
真空的光速,以E和p分别表示X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则A.hEc=,p=0B.hEc=,2hpc=C.hcE=,p=0D.hcE=,hp=【答案】D【解析】【详解】光子的能量cEhh==,动量为:hp=.9.一颗子弹水平射
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A并留在其中,A、B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如图所示。则在子弹打击木块A及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无法
判定动量、机械能是否守恒【答案】C【解析】【详解】在子弹打击木块A及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在此过程中,除弹簧弹力做功外还有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所以系统机械能不守恒。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A.42He核的结合能约为14MeVB.42He核比63Li核更稳定C.两个21H核结合成42He核时吸收能量D.23592U核中核子的比结合能比8936Kr核中的大【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4
2He核的比结合能约为7Mev,42He核里面有四个核子,所以结合能约为74MeV28MeVE==故A错误;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所以42He核比63Li核更稳定,故B正确;C.两个21H核结合成42He核时发生聚变反应
,比结合能变大,有质量亏损,所以释放能量,故C错误;D.根据图像可知23592U核中核子的比结合能比8936Kr核中的小,故D错误;故选B。11.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
,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大入射角i,则b光先消失B.在该三棱镜中a光波长小于b光C.a光能发生偏振现象,b光不能发生D.若a、b光分别照射同一
光电管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的遏止电压低【答案】D【解析】【详解】A.设折射角为α,在右界面的入射角为β,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有A+=根据折射定律:sinsinin=,增大入射角i,折射角α增大,β减小,而β增大才能使b光发生全反射,故A错误;B.由光路图可知,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
射率(abnn),则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ab),故B错误;C.光是一种横波,横波有偏振现象,纵波没有,有无偏振现象与光的频率无关,故C错误.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和遏止电压的概念可知:最大初动能k0EhW=−
ν,再根据动能定理:ck0eUE−=−,即遏止电压0cWhUee=−,可知入射光的频率越大,需要的遏止电压越大,abnn,则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ab),a光的遏止电压小于b光的遏止电压,故D正确。故
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电效应方程、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横波和纵波的概念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通过光路图判断出两种光的折射率的关系,并能熟练利用几何关系.12.在如图甲所示的L
C振荡电路中,通过P点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若把通过P点向右的电流规定为i的正方向,则()A.0~0.5ms内,电容器C正在充电B.0.5ms~1ms内,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荷C.1ms~1.5ms内,Q点比P点电势高D.
1.5ms~2ms内,线圈的磁场能减少,磁感应强度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乙可知,在0至0.5ms内,电路电流在增大,电容器正在放电,故A错误;B.由图乙可知,在0.5ms至1ms内,电流是正的,即经过P点的电流向
右,由于电路中做定向移动的带电粒子是带负电的电子,因此在该时间段内,电子经过P点向左移动,因此电容器上极板带负电,故B错误;C.由图乙可知,在1ms至1.5ms内,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向上,且增大,电感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由楞次定律可知电感线圈下端电势高,上端电势低,即Q点比P点电势高,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在1.5ms至2ms内,电路电流减小,磁场减弱,磁感应强度变小,电路处于充电过程,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磁场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13.手持较长软绳端点O以周期T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带动绳上的其他质点振动形成简谐波沿绳水平传播,示意如图.绳上有另一
质点P,且O、P的平衡位置间距为L.t=0时,O位于最高点,P的位移恰好为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简谐波是纵波B.该简谐波的最大波长为2LC.8Tt=时,P在平衡位置上方D.38Tt=时,P的速度方向
竖直向上【答案】C【解析】【详解】绳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属于横波,纵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故A错误,根据波形图和波的传播方向可知,位移恰好为零且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的质点与O点的距离应为1(
)4Ln=+,其中n=0、1、2……,波长14Ln=+,可知当n=0时有波长的最大值,为m4L=,故B错误;0~4T内P由平衡位置振动到波峰,4T~2T内P由波峰回动到平衡位置,可知8Tt=时P在平衡位置上方向
上振动,38Tt=时P在平衡位置上方向下振动,故C正确,D错误.二、选择题II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原子核越稳定B.23892U衰变为22286Rn经过4次衰,2次β衰变C.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流最大时,线圈两端电势差也最大D.在电子的单缝衍射实
验中,狭缝变窄,电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答案】BD【解析】A、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与核子多少无关,故A错误;B、23892U衰变为22286Rn经过,质量数减少16,质子数减少6,而一次α衰变,质子数减2,质量数减4,一次β衰变,质
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所以是4次α衰变,2次β衰变,故B正确;C、当线圈两端电势差也最大时,电流变化率最大,电流为0,故C错误;D、狭缝变窄,使得x变小,根据不确定关系,则P变大,故D正确;故选BD.15.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原子核X发生α衰变后变成新原子
核Y.已知核X的质量数为A,电荷数为Z,核X、核Y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X、mY和mα,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R.则A.衰变方程可表示为AA44ZZ22XYHe−−→+B.核Y的结合能为(mx-my-mα)c2C.核Y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2RZ2
−D.核Y的动能为()2YXYαKYYαmmmmcEmm−−=+【答案】AC【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衰变方程可表示为AA44ZZ22XYHe−−→+,选项A正确;B.此反应中放出的总能量为:∆E=(mx-my-mα)c2,可知核Y的结合能不等于(mx
-my-mα)c2,选项B错误;C.根据半径公式mvrqB=,又mv=P(动量),则得PrqB=,在衰变过程遵守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PY-Pα,则PY=Pα,得半径之比为22YYqrrqZ=
=−,则核Y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22YRrZ=−,故C正确;D.两核的动能之比:()()22221212YYYYkYkYYmvmmvEmEmmmvmv===,因2kYkxyEEEmmmc()+==−−,解得()2XYkYYmmmmcEmm
−−=+,选项D错误.16.如图所示,甲图为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乙图为在a、b、c三种光照射下得到的三条电流表与电压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丙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丁表格给出了几种金属的逸出功和极限频率。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A.若b光为绿光,c光可能是紫光B.若a光为绿光,c光可能是紫光C.若b光光子能量为2.81eV,用它照射由金属铷构成的阴极,所产生的大量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去撞击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D.若b光光子能量为2.81e
V,用它直接照射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答案】BC【解析】【详解】AB.由图可知b光和c光的遏止电压相等,且大于a光的遏止电压,根据遏止电压的方程ckeUE=可知,b光和c光照射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等,大于a光照射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根据光电效应方程0
kEhW=−可知,逸出功相等,b光和c光的频率相等,大于a光的频率,a光频率小,则波长长,而b光和c光频率大,波长短,因此若a光为绿光,b光和c光可能是紫光,故A错误,B正确;C.用b光照射金属铷时,则有02.812.13eV0.68eVkEhW=−
=−=去撞击大量处于3n=激发态的氢原子时,能量值最大可以达到30.681.51eV0.83eVkmEEE=+=−=−由于该能量值介于氢原子的第4能级与第5能级之间,可知该光电子与氢原子碰撞,可以使氢原子吸收0.85eV(1.51eV)0.66eVE=−−−=的能量跃迁到n
=4的能级,这时大量氢原子处在4n=的能级上,可辐射出246C=种不同频率的光,故C正确;D.若用b光直接照射大量处于2n=激发态的氢原子,能量值最大可以达到20.683.4eV2.72eVkmEEE=+=−=−由于该能量值介于氢原子的第2能级与第3能级之间
,用光子照射氢原子,氢原子只能吸收能量恰好等于能级能量之差的光子,可知氢原子不能吸收0.68eV的能量发生跃迁,故D错误;故选BC。三、非选择题17.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有光源、遮光筒和其他元件,其中a、b、c、d各元件的名称
依次是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单缝、滤光片、双缝、光屏B.单缝、双缝、滤光片、光屏C.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D.滤光片、双缝、单缝、光屏(2)以下操作中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
光片B.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C.增大图中的b和d之间的距离D.增大图中的c和d之间的距离(3)若她在另一次实验操作中,发现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所示,则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此现象是单缝与双缝不平
行造成的B.此情形下波长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通过调节拨杆能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方向一致【答案】(1).C(2).D(3).B【解析】【分析】【详解】(1)[1]为了获取单色的线光源,光源后面应放置滤光片、单缝,单缝形成的相干线性光源经过双
缝产生干涉现象,因此a、b、c、d元件依次为滤光片、单缝、双缝和光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A.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Lxd=可知,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波长变小
,则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小,故A错误;B.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Lxd=可知,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d,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小,故B错误;CD.增大图中的c和d的距离,即增大双缝与光屏间的距离L,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Lxd=
可知,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大;但增大图中的b和d之间的距离,双缝与光屏间的距离L不一定增大,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Lxd=可知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不一定变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3]A.图所示出现的问题是
分刻板中心刻度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应调节测量头使干涉条纹调成与分划板中心刻线同一方向上;若单缝与双缝不平行,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故A错误;B.此情形将造成条纹间距x的测量值偏大,根据双缝干涉的
条纹间距公式Lxd=可知波长的测量值将偏大,故B正确;C.调节拨杆的作用是为了使单缝和双缝平行,获得清晰的干涉图样,图已有清晰的干涉图样,所以不用调节,故调节拨杆不能把干涉条纹调成与分划板中心刻线同一方向上,故C错误;故选B。18.小明
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悬挂在O点的单摆由长为l的细线和直径为d的小球A组成,小球A与放置在光滑支撑杆上的直径相同的小球B发生对心碰撞,碰后小球A继续摆动,小球B做平抛运动.(1)小明用游标卡尺测小球A直径如图2所示,则d=_______mm.又测
得了小球A质量m1,细线长度l,碰撞前小球A拉起的角度α和碰撞后小球B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竖直下落高度h.为完成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A、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形成新单摆,其周
期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粘合前单摆的周期(摆角小于5°).【答案】(1).14.40;(2).小球B质量m2,碰后小球A摆动的最大角;(3).大于;【解析】【分析】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根据球A摆动过
程中机械能守恒来分析球A的速度,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来分析球B的速度,从而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两球粘在一起后球的重心发生变化,据此判断摆长的变化,从而判断周期的变化;【详解】(1)球的直径为d=14mm+120×
8mm=14.40mm;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碰撞前瞬间球A的速度(21111(1cos)2mglmv−=),碰撞后仍可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小球A的速度,所以需要小球A碰后摆动的最大角;小球B碰撞后做平抛运动,根据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
得小球B的速度,要求B的动量所以需要测量小球B的质量2m;(2)黏在一起后,球的重心发生变化,如图所示,摆长发生变化,故根据单摆周期2LTg=可得周期变大.19.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
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大小;(2)要使纸
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m1=0.5kg,m2=0.1kg,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m,取g=10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答案】(1)(2)(3)22
.4N.【解析】试题分析:(1)砝码和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分别为:f1=μm1g,f2=μ(m1+m2)g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f1+f2=μ(2m1+m2)g(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1,纸板的加速度为a2,则有:f1=
m1a1,F-f1-f2=m2a2发生相对运动需要a2>a1代入数据解得:F>2μ(m1+m2)g(3)为确保实验成功,即砝码移动的距离不超过l=0.002m,纸板抽出时砝码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1=12a1t12,纸板运动距离d+x1=12a2t22
纸板抽出后砝码运动的距离x2=12a3t22,L=x1+x2由题意知a1=a3,a1t1=a3t2代入数据联立得F=22.4N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名师点睛】这是2013年江苏高考题,考查了连接体的运动,解题时应用隔离法分别受力分析,找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移关联关
系,列运动方程,难度较大.20.在竖直平面内,某一游戏轨道由直轨道AB和弯曲的细管道BCD平滑连接组成,如图所示.小滑块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滑上倾角为θ=37°的直轨道AB,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为2m/s,然后进入细管道BCD,从细管道出口D点水平飞出,落到水平面上的G点.已知B点的高
度h1=1.2m,D点的高度h2=0.8m,D点与G点间的水平距离L=0.4m,滑块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sin37°=0.6,cos37°=0.8.(1)求小滑块在轨道AB上的加速度和在A点
的初速度;(2)求小滑块从D点飞出的速度;(3)判断细管道BCD的内壁是否光滑.【答案】(1)28/,6/msms(2)1m/s(3)小滑块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也减小,所以细管道BCD内壁不光滑.【解析】【详解】(1)上滑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mgsinmgcosma+=
,解得28/ams=;由运动学公式22102Bhvvasin−=−,解得06/vms=(2)滑块在D处水平飞出,由平抛运动规律DLvt=,2212hgt=,解得1/Dvms=;(3)小滑块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也减小,所以细管道BCD内壁不光滑21.如图所示,某种透明材料做成的三棱
镜,其横截面是横截面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现用一束宽度为a的单色平行光束,以垂直于BC面的方向正好入射到该三棱镜的AB及AC面上,结果所有从AB、AC面入射的光线进入后恰好全部直接到达BC面.求:(i)该材
料对此平行光束的折射率;(ii)这些直接到达BC面的光线从BC面折射而出后,如果照射到一块平行于BC面的屏上形成光斑,则当屏到BC面的距离d满足什么条件时,此光斑分为两条.【答案】(1)3(2)当光屏到BC距离超过36a,光斑分为两块【解析】【详解】(1
)由于对称性,我们考虑从AB面入射的光线,这些光线在棱镜中是平行于AC面的,由对称性不难得出,光线进入AB面时的入射角α和折射角β分别为:α=60°,β=30°由折射定律,材料折射率sin3sinn==(2)如图O为BC中点,在B点
附近折射的光线从BC射出后与直线AO交于D,可看出只要光屏放得比D点远,则光斑会分成两块.由几何关系可得:36ODa=所以当光屏到BC距离超过36a时,光斑分为两块.22.如图所示,两根平行光滑金属导轨MN,PQ,放在水平面上,导轨间距L,左端向上弯曲,电阻
不计,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大小为B,导体棒a与b的质量均为m,电阻分别为R与2R,b棒放在水平导轨上足够远处,a棒在弧形导轨上距水平面h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运动过程中导轨与导体棒接触良好且始终与导轨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
1)求a棒滑到底端刚要进入磁场时的动量大小;(2)求a棒滑到底端刚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3)求最终稳定时两棒的速度大小;(4)从a棒开始下滑到最终稳定的过程中,求b棒上产生的内能。【答案】(1)2mgh;(2)2223BLghR,方向水平向左;(3)22gh;(4
)3mgh【解析】【详解】(1)设a棒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从开始下落到进入磁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12mghmv=解得2vgh=a棒刚要进入磁场时的动量大小2Pmvmgh==(2)a棒切割磁感线产生
感应电动势为2EBLvBLgh==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223BLghEIRRR==+a棒受到的安培力为2223BLghFBILR==根据左手定则可知a棒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3)设两棒最后稳定时的速度为v,从a棒进入磁场到两棒速度达到稳定,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2mvmv=解得22vgh
=(4)设a棒产生的内能为aE,b棒产生的内能为bE,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2211222abmvmvEE+=+两棒串联内能与电阻成正比,则有2baEE=联立解得13bEm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