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35.168 K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共(10)页,35.16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5a12b55978416fc79cf134f01ba2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内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儒家哲学根本精神的观念表达,是源自儒家哲学最高范畴的要求。儒家重“仁”

,但仁只是儒家伦理的最高范畴,而不是儒家哲学的最高范畴。儒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从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主张来看,道在孔子思想中占据最高地位;宋明理学重“理”,而万理之“总稽”是“道”,就此而言,新儒家的最高范畴也是道;现代新儒家虽强调心性之学,但也承认心性是由

天命(道)下贯而来。儒家所谓道,不同于道家之道。道家之道是“有”与“无”的联结者——老子之道是联结有无的“路径”,庄子之道是联结有无的“枢纽”。而儒家所谓道,则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条“无过无不及”于某种边界的道路,这个边界,就是《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庸之道是无过无不及

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一终极边界的道路,这意味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源自“道”的要求,是儒家思想中最具范导性的原理。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范畴,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原则的范导下,儒家之仁的范围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在宋明理学中

,不仅仁所指向的对象由亲、民扩展到万物,仁的内容也有多维扩展,宋儒称之为“万物一体之仁”。万物一体之仁要求“仁”应以“万物共生”为念。即仁的对象要从人扩展至万物,仁就要重视知觉能力的扩展,仁就要克服一己一类的利、欲之蔽,强调公而不私。“万物一体之仁”对孔子之仁的推进,使得儒家伦理超越了人与人的伦

理关系,与当代的责任伦理、生态伦理、技术伦理产生了共鸣,而这种共鸣产生的精神基础,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儒家所期望的社会,是体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之理想的大同社会。王道之治、协和万邦乃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折射

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要求。(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02月14日15版)材料二:“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在

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

、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

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

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

“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

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摘编自2018年11月8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

理,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哲学最高范畴→道→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B.儒家伦理最高范畴→仁→人心和善→万物一体之仁C.儒家哲学最高范畴→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万物一体之仁D.儒家伦理最高范畴→仁→万物一体之仁→“和合”理念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伦理和当代

伦理都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基础,从而在多个方面产生共鸣。B.孔子之仁是“万物一体之仁”,在宋明理学中,“仁”的对象和内容都有所扩展。C.“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强调一体性,具有发展性、变化性和创新性。D.“仁”极为重要,被孔子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因而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影响深远。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采用引用论证的方法,阐明儒家学派观点——“道”与“仁”,以及各自的发展和影响。B.材料二阐述“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指出只有承认、尊重差异,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C.材料二运用并列式结构全文,作者提出“和合”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

进行分析。为D.材料一、二相关,分别从儒家观点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角度探讨了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4.结合两则材料中“仁”的阐述,谈谈你对以下句子的理解。(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和合”理念,并进一步提出社会

是一个整体,要“和合共生”。请结合材料二,简述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应采取的具体做法。(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节选)粱晓声小时候,父亲在我心目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绝对权威,靠出卖体

力供我们吃穿的人,恩人,令我惧怕的人。父亲板起脸,母亲和我们弟兄四个,就忐忑不安,如对大风暴有感应的鸟儿。父亲难得心里高兴,表情开朗。那时妹妹未降生,爷爷在世,老得无法行动了,整天躺在炕上咳嗽不止,但还很能

吃。全家七口人高效率的消化系统,仅靠吮咂一个三级抹灰工的汗水。用母亲的话说,全家天天都在“吃”父亲。父亲是个刚强的山东汉子,从不抱怨生活,也不叹气。父亲板着脸任我们“吃”他。父亲的生活原则万事不求人。邻居说我们家:“房顶开门,屋地打井。”我常常祈祷,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

唉声叹气。因为我听一位会算命的邻居老太太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人胸中一口气。”按照我的天真幼稚的想法,父亲如果能唉声叹气,则会少发脾气了。父亲就是不肯唉声叹气。这大概是父亲的“命”所决定的吧?真很不幸!我替父亲感到不幸,

也替全家感到不幸。但父亲发脾气的时候,我却非常能谅解他,甚至同情他。一个人对自己的“命”是没办法的,别人对这个人的“命”也是没办法的。何况我们天天在“吃”父亲,难道还不允许天天被我们“吃”的人对我们发点脾气吗?父亲第一次对我发脾气,就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一个惯

于欺负弱小的大孩子,用碎玻璃在我刚穿到身上的新衣服背后划了两道口子。父亲不容我分说,狠狠打了我一记耳光。我没哭,没敢哭,却委屈极了,三天没说话。在拥挤着七口人的不足十六平方米的空间内,生活绝不会因为四个孩子中的一个三天没说话而变得异常的。全家都没注意我三天没说话。第四

天,在学校,在课堂,老师点名,要我站起来读课文。那是一篇我早已读熟了的课文。我站起来后,许久未开口。老师急了,同学们也急了。老师和同学,都用焦急的目光看着我,教室的最后一排,坐着七八位外校的听课老师。我不是不想读,不是存心要使我的班

级丢尽荣誉。我是读不出来,读不出课文题目的第一个字。我心里比我的老师,比我的同学们还焦急。“你怎么了?你为什么不开口读?”老师生气了,脸都气红了。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从此我们小学二年级三班,少了一名老师喜爱的“领读生”,多了一个“结巴磕子”,我也从

此失掉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我的口吃,直至上中学以后,才自我矫正过来。我变成了一个说话慢言慢语的人。有人因此把我看得很“成熟”,有人因此把我看得“胸有城府”。而在需要“据理力争”的时候,我往往成了一个“结巴磕子”,或是一个“理屈词穷”者。父亲从来也没对我表示过歉

意。因为他从来也没将他打我那一耳光和我以后的口吃联系在一起……关于“出息”,父亲是有他独到的理解的。一天吃饭的时候,我喝光了一碗苞谷面粥,端着碗又要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不敢再盛。父亲却鼓励我:“盛呀!再吃一碗!”父亲见我只盛了半碗

,又说:“盛满!”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是都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我第一次发现,父亲脸上呈现出一种真实的慈祥、一种由衷的喜悦、一种殷切的期望、一种欣慰、一种光彩、一种爱。我将那满满一大碗苞谷面粥喝下去了

,还强吃掉半个窝窝头。为了报答父亲,报答父亲脸上那种稀罕的慈祥和光彩。尽管撑得够呛,但心里幸福。因为我体验到了一次父爱。我被这次宝贵的体验深深感动。我以一个小学生的理解力,将父亲那番话理解为对我的一次教导、一次具有征服

性的教导、一次不容置疑的现身说法。我心领神会,虔诚之至地接受这种教导。从那一天起我饭量大了,觉得自己的肌肉也仿佛日渐发达,力气也似乎有所增长。“老梁家的孩子,一个个都像小狼崽子似的!窝窝头,苞谷面粥,咸菜疙瘩,瞧一顿顿吃得多欢,吃得多馋人哟!”这是邻居对

我们家的唯一羡慕之处。父亲引以为豪。我十岁那年,父亲随东北建筑工程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父亲离家不久,爷爷死了。爷爷死后不久,妹妹出生了。妹妹出生不久,母亲病了。医生说,因为母亲生病,妹妹不能吃母亲的奶。哥哥已上中学,每天给母亲熬药,指挥我们将家庭乐章继续下去。我每天给妹

妹打牛奶,在母亲的言传下,用奶瓶喂妹妹。我极希望自己有一个姐姐。母亲曾为我生育过一个姐姐。然而我未见过姐姐长得什么样,她不满三岁就病死了。姐姐死得很冤,因为父亲不相信西医,不允许母亲抱她去西医院看病。母亲偷偷抱着姐

姐去西医院看了一次病,医生说晚了。母亲由于姐姐的死大病了一场。父亲却从不觉得应对姐姐的死负什么责任。父亲认为,姐姐纯粹是因为吃了两片西药被药死的。“西药,是治外国人的病的!外国人,和我们中国人的血脉是不一样的!难道中国人的病是可以靠

西药来治的吗?!西药能治中国人的病,我们中国人还发明中医干什么?!"父亲这样对母亲吼。母亲辩驳:“中医先生也叫抱孩子去看看西医。”“说这话的,就不是好中医!”父亲更恼火了。母亲,只有默默垂泪而已。邻居那个会算命的老太太,说按照麻衣神相,男属阳,女属阴,说

我们家的血脉阳盛阴衰,不可能有女孩。说父亲的秉性太刚,女孩不敢托生到我们家。说我夭折的姐姐,是被我们家的阳刚之气“克”逃了,又托生到别人家中去了。一天晚上,我亲眼看见,父亲将一包中草药偷偷塞进炉膛里,满屋弥漫一种苦涩的中草药味。父亲在炉前呆呆站立了许久,从炉盖子缝

隙闪耀出的火光,忽明忽暗地映在父亲脸上。父亲的神情那般肃穆,肃穆中呈现出一种哀……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父是一个刚强的山东汉子,是个三级抹灰工。他靠着微薄的工资供养

一大家子人,脾气暴躁,不善言辞,却也吃苦耐劳。B.“房顶开门,屋地打井”一句指父亲“万事不求人”的生活原则,即使生活非常困难,也不向亲朋或邻居寻求帮助,要自力更生。C.父亲第一次对“我”发脾气这一情节,揭示许多父母没有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最终给孩子造成了终身难

以摆脱的心理阴影。D.尽管父亲母亲在如何救治姐姐上有尖锐的矛盾,但姐姐的去世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我”也敏锐感知到了父亲的痛苦。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一个儿子眼光记录父亲,通过几件

典型的事件描绘了父亲鲜明的性格,真切自然。如父亲对“出息”的理解体现了他朴素的人生观。B.文本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如母亲的温柔隐忍,与父亲的暴躁易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比中突出父亲在家“绝对权威”的地位。C.作者梁晓声善于苦难叙事,既能够通

过具体的生活展现苦难的物质生存状态,也能够由此挖掘人物内心,展现他们苦难的精神状态。D.作品情感丰盈,矛盾、误解、冲突、埋怨、委屈、庆幸、感恩等交织在一起,揭示出父与子真实的内的心世界及亲情中那些不愿

被提起的话题。8.文中画线句子连用了三个整齐的短句并都以“了”字结尾,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9.有人说:“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泌,字长源,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辨注射..,坐人皆屈。帝异之,因问:“童子岂有类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帝即驰

召之。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赐束帛,敕其家曰:“善视养之。”张九龄

尤所奖爱,常引至卧内。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动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

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秦东宫皇太子遇之厚。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

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家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帝不悦,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

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泌为常衮所忌,出为楚州刺史,辞不行,帝亦留之。会澧州缺,衮盛言南方凋瘵,请辍泌治之,乃授澧、朗、峡团练使,徙杭州刺史,皆有风绩。(选自《

新唐书·李泌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B.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的C.天宝中/诣阙

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D.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禁中,指宫中,又称禁内。宫禁,指帝王、后妃所居的宫苑,因严禁随便出入得名。B.注射,倾泻,文中比喻文词流畅。现在指用注射器把液体药剂输送到机体内。C.《易》,也叫做《易经》或《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五经”之一。D.山人,山居者,多指隐士,也指掌管山林的官员,文中指不愿为官的高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泌年少聪慧多智。言辞流畅,通过员俶推荐被皇帝召见,皇帝出题考验他的才华,给予他赏赐。B.李泌正直不阿。直言

劝告张九龄要远离阿谀奉承的小人;因赋诗讥讽杨国忠、安禄山等,被放逐。C.李泌博学多才。他擅长研究《易经》,常游历名山。肃宗在灵武即位,想要授予他官职,李泌坚决推辞。D.李泌善于进谏。肃宗想报复李林甫,李泌认为天子应该心胸宽广,劝告天子要考虑太上皇和天下民心。13.文言句子

翻译。(1)会澧州缺,衮盛言南方凋瘵,请辍泌治之。(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14.李泌虽喜谈黄老之说,但他几度入朝,请简要概述李泌的从政经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高阳台·西湖春感①张炎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

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释】①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家道中落。因不愿北向俯首事敌,长期寓居临安。②③断桥、西泠:均为西湖桥名。④韦曲:地名,在长安城南。⑤斜川:此处指西湖边文人雅士游览集

会之地。⑥辛弃。疾有“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15.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从写景起笔,用平和舒缓的笔调写出春深美景,与结尾呼应,章法谨严。B.上阕六、七句,写春光已无几时,蔷薇转眼就要被风雨葬送,所以连春都怜惜即将凋

零的蔷薇。C.“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既说现在的倦怠失意,又点出自己从前贵公子的身份。D.这首婉约词以细腻的笔墨写清丽柔美之景与深郁沉痛之思,于和婉中寓深意。16.有人评价张炎此词情感“郁之至,厚之至”。请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情之“郁”“厚

”的?(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中,以“______,______”写与亡妻在梦中重逢时深情难诉情景,笔力奇崛,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3)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______”一句以不屑的口吻吐露对权贵的蔑视,“______”一句则以要强的口吻宣言自我的价值。

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20分)(一)(本题共2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用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无须等待,没有手续费;交易实现可控匿名,保护消费者隐私……数字人民币正与我们的生活__

_________。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城市,随着多家银行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__________,已经涵盖餐饮服务、生活缴费、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多个使用场景,并产生了手机扫码、碰一碰支付、脱离手机的可视卡式“硬钱包

”、与现钞双向兑换等支付模式。数字人民币未来有望向电商、短视频等线上领域渗透,并在企业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实体经济领域___________。为何要研发数字人民币?因为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有很多优势。一方面,中国发

展数字人民币所需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的,反而市场化方式进行。在可预见的将来,纸币、电子支付和数字人民币将_____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息息相关前程似锦

大显身手平分秋色B.息息相关大有可为大显身手并驾齐驱的C.休戚与共前程似锦牛刀小试并驾齐驱D.休戚与共大有可为牛刀小试平分秋色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本题共3小题1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再次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用天地互动模式,航天员演示水球变“懒”等实验。本次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与以往大有不同,

不光是“主讲老师”由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担任,____①_____。“天宫课堂”的“讲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为确保回传到地面的图像话音,科技人员制订了周密的方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呈现精彩的一堂太空投课。在设备

层面,图像和话音传输都采用了主备份的实施方案,在链路传输上也采用了专线和联通线路的双备份方式。此外还采用了央视光端机作为第三路由,进一步提高②和传输的可靠性。“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面向小学生,注重趣味性。③,向下辐射小学生,向上辐射高中生和全社会

的爱好者,增加了有关空间科学实验的内容,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让大家了解科学家在上面干什么,科学实验做什么。“天宫课堂”第三课将更深入更立体,参与性更强。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

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段中“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B.“阿Q精神”也随着小说的传播,成了一个广为

人知的代名词,融入人们的日常语言中。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D.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

挖时,会发现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融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

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