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2.576 MB
  • 2024-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3)页,2.57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2df8f8c5056347e040f036b45530b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白塔中学高2023级高二上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命题人:审题人: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一名中国游客在P点拍摄到海上日出,照片显示拍摄时间为3时16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拍摄时,太阳的方位为()A.正东B.东南C.正南D.东北2.此日北京昼长约为

()A.14小时B.12小时C.10小时D.9小时3.符合M处①②两河岸断面坡面的是()A.B.C.D.【答案】1.B2.C3.B【解析】【分析】【1题详解】北京时间3时16分0秒为东八区区时,此时P地146°E跟北

京时间相差26°,1°是4分钟,两地地方时相差1:44,求得P地的地方时为5时整,即是P地日出地方时早于6:00,说明昼长夜短,此地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故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之外,全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P点日出的地方时为5时,根据昼

夜长短计算公式可知P点的昼长为(12-5)×2=14小时,位于北半球的北京纬度和P点相差不大,南半球夜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点的昼长,故北京的昼长约为10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3题详解】M处位于南半球,水平运动的河流发生左偏,左侧为侵蚀

岸,右侧为堆积岸,①②分别位于左右两侧,①为侵蚀岸,②为堆积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日出方位、昼长计算和地转偏向力的有关知识。北半球的昼长跟同纬度的南半球的夜长相等;昼长=日出-日落;2022年12月4日

,神舟十四号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返回舱成功降落东风着陆场。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A.①②之间,在向①方向运动B

.②③之间,在向③方向运动C.①④之间,在向②方向运动D.③④之间,在向④方向运动5.12月13日到18日期间,下列有关南充(31°N,106°E)的说法正确的是()A.昼越来越长B.北京时间11点时,当地太阳方位

为东北方C.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D.正午太阳方位为正南方【答案】4.A5.D【解析】【分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①处时,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为冬至日,则依据公转方向可以确定②是秋分日、③是夏至日、④是春分日,12月4日位于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即①②之间,在

向①方向运动,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5题详解】12月13日到18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南充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时间11点时,南充的地方时为10点左右,太阳方位位于东南方,B错误;太阳直

射点向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南充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C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充的南方,南充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南方,D正确。所以选D。【点睛】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

,除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除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广东省石根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色优美。调查发现,石根山风景区岩石多由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

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下面为石根山风景区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外力作用B.②——岩浆活动C.③——变质作用D.④——重熔再生7.材料

中的“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和构成石根山风景区的主体岩石分别对应图中的()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8.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变质作用-风化、侵蚀C.岩浆喷

出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D.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答案】6.A7.B8.A【解析】【6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①是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变成沉积物的过程,为外

力作用,A正确;②环节是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B错误;③是岩石的熔融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C错误;④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的过程,D错误。故选A。【7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

变质岩。由所学知识可知“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应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此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分别对应甲和丁,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景观是

由侵入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因此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后形成侵入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岩石裸露,不断遭受风化侵蚀,形成如今的地貌景观,故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形成奇形怪状的岩石,A正确,BCD错误。故

选A。【点睛】指向岩浆的地质作用表示重融再生,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表示冷却凝固,指向变质岩的作用表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作用表示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

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9.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10.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一天是气温最高时是14时,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

夜晚气温不受坡向影响,所以日温差最大的坡向是西南坡,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西南坡,D对。A、B、C错。故选D。【10题详解】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C对。温带荒漠带

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A、B、D错。故选C。【点睛】该题组难度较大,关键理解“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需要理解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只需要从气

温、气温日较差大分析,其他降水、风向等不需要考虑。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图为该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适宜修建地下隧道B.乙处

适合修建大型水坝C.丙处易发现地下水资源D.丁处河流适宜修建港口12.关于图中岩层,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可能找到化石B.②处为沉积岩C.③岩层比④岩层新D.④处为变质岩【答案】11.D12.B【解析】【11题详解】甲处岩层向下弯曲,

其地质构造为向斜,不适宜修建地下隧道,A错误;乙处为断层,不适合修建大型工程,B错误;丙处岩层向上弯曲,其地质构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不易发现地下水,C错误;丁处河流为凹岸,凹岸为侵蚀岸,河道较深,适合修建港口,D正确。所以选D。【12题详解】①岩层为花岗岩,为

岩浆岩,没有化石分布,A错误;②岩层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B正确;③④岩层均为沉积岩,位于下方的③岩层先形成,③岩层更老,C错误;④岩层为泥岩,是沉积岩,D错误。所以选B。【点睛】沉积岩,三大岩类的一种,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

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过外力的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

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5%。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哥伦比亚

位于南美洲北部,西部主要为安第斯山区,另有多处沿海平原;东部主要为奥里诺科平原和亚马孙平原。安第斯山脉在哥伦比亚境内分为三条山脉,山脉中分布着火山,山脉之间有宽大的山间盆地。下图示意哥伦比亚山脉、河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3.推测在地质构造上,哥

伦比亚西部山间盆地多属于()A.向斜构造B.背斜构造C.节理构造D.地堑构造14.哥伦比亚三条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彼此分离扩张B.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C.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彼此分离扩张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挤

压碰撞【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解】根据材料“安第斯山脉在哥伦比亚境内分为三条山脉,山脉中分布着火山,山脉之间有宽大的山间盆地”,结合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碰撞挤压形成的,推知哥伦比亚的山脉多为褶皱构造,在巨大的

水平挤压力的情况下形成断层山脉,山脉之间的盆地岩层错位下沉,多为地堑构造,D正确;向斜形成的山地和周边的盆地地势起伏相对和缓,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况且向斜是微观地貌,不会形成如此范围大的山脉和盆地,A错误;背斜构造在未被

侵蚀的情况下是山地,被侵蚀后可能形成谷地,但形成的是微观地貌,B错误;该处的盆地形成与节理构造无关,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哥伦比亚三条山脉属于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而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瓦挤压碰撞的产物,故选B。【点睛】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

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

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洋中脊是绵延于各大洋底的总长达八万公里的火山山脉。地幔的岩浆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

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下图示意大洋中脊扩张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大洋中脊处()A.受水平挤压形成断层B.热液区多花岗岩C.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D.洋壳不断向外扩张1

6.图中洋壳的新老关系表现为()A.从O到P先变老再变新B.从O到P由新到老C.从O到P先变新再变老D.从O到P由老到新【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结合图示可知,地幔的岩浆在洋中

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由此可推断,洋中脊处两侧地壳向外张裂扩张,为生长边界,A错误,D正确;热液区岩石多为喷出型岩浆岩

(玄武岩),在远离洋中脊的地方,大洋地壳逐渐变冷变重,俯冲板块边界俯冲入地幔,B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从上题可以得出,大洋中脊处地壳向外扩张;结合文字材料对大洋地壳循环的描述可推测,大洋中脊处形成的岩石最新,越往两侧,岩石越老,最终在海沟处消失,形成大洋地

壳循环。所以图中从O到P岩石的新老关系表现为由新到老,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当岩浆

沿着地下通道喷出地表,则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如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河流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下图

为某地区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A.ab段B.bc段C.cd段D.ef段18.有利于该区域发生河流袭夺的自然条件是()A.被袭夺河流速快B.该区域地壳出现沉降运动C.流域内降水量明显减少D.cg河段附近的岩体较破碎【答案】17.

C18.D【解析】【17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河流被袭夺前,河流向东北方向流。袭夺发生后,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d段,C正确;ab段、bc段ef段没有改变流向,排除ABD。故选C。【18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cg河段附近的岩体较破碎,

易被侵蚀,易发生河流袭夺现象,D正确;应该是袭夺河流速快,发生袭夺现象,A错误;地壳出现沉降,地势起伏减小,流速降低,不利于发生袭夺,B错误;流域内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小,流速会降低,不利于发生袭夺,C错误。故选D。【点睛】处

于分水岭两侧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该河流()A.水流湍急B.水量季节变化小C.右岸陡峭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20.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

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支流流速慢B.位于干流凹岸C.侵蚀作用强D.汇入处落差大【答案】19.D20.A【解析】【19题详解】该河流河漫滩宽阔,水流可能较缓,若水流湍急,流速

快,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错。河漫滩是洪水期时淹没,枯水期时出露地表的区域,图中虚线为枯水期河岸线,D对。位于季风区,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B错。左岸是侵蚀岸,陡峭,右岸平坦,C错。故选D。【20题详解】图示河流的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支流流速

慢,流速慢,利于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A符合题意。支流汇入干流凹岸,侵蚀强,B不符合题意。干流侵蚀作用强,的不易形成泥沙沉积,C不符合题意。支流汇入处落差大,不利于三角洲形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河漫滩是洪水期时淹没,枯水期时出露地表的区域,图中虚线为枯水

期河岸线。水流湍急,流速快,不利于河漫滩形成。流速慢,利于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上游新建大型水库,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河漫滩形成速度减慢。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

谷谷坡的地形。如图示意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的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垂直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C.地壳垂直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垂直上升流水沉积

22.图示地区地壳运动上升的次数最可能是()A.1次B.2次C.3次D.4次【答案】21.B22.C【解析】【21题详解】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使河谷不断变深,使原来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线,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对称地形称为阶地。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或河床演变而来的,当河流流经的地

区地壳上升时,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河流下切侵蚀,形成阶地,因此图示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题详解】阶地坡上下层次分级,级数按自下而上按顺

序确定,越向高处,年代越老,地壳每上升一级,就形成一级阶地。图示有三级阶地,图示地区地壳运动的次数有可能是3次,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

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北坡,中游河段发育了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

分别在距今(以1950年为基准)7471年、7434年、5706年被遗弃。研究发现,图中河道变迁与金塔南山地壳活动和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古河道3沉积物粒径大于古河道2。下图示意古河道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甲处形成的河流地貌是()A.洪积扇B.槽形河谷C.“V”形河谷D.三角洲24.据

材料推测该区域地壳活动最剧烈的时期是()A.古河道1遗弃至古河道2遗弃B.古河道1形成期间C.古河道2遗弃至古河道3遗弃D.现代河道形成期间25.与古河道2相比,古河道3河流存在时期气候特征为()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答案】23.C24.A25.B【解析】【2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河流流经金塔南山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形成“V”形河谷,C正确;槽型河谷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平原,B错误;洪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A错误;三角洲形成于河口,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根据材料

可知,图中河道变迁与金塔南山地壳活动密切相关,古河道1遗弃(距今7471年)至古河道2遗弃(距今7434年)只经过了37年,说明期间地壳活动剧烈,A正确;古河道1形成期间河道位置较为稳定,说明期间地壳活动不剧烈,B错误;古河道2遗弃(距今7434年)至古河道3遗弃(距今57

06年)经过了1728年,历时长,说明期间地壳活动不剧烈,C错误;现代河道形成期间河道位置较为稳定,说明期间地壳活动不剧烈,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古河道3沉积物粒径大于古河道2,说明古河道3河流存在时期河流流速更大,

河流搬运能力更强,气候暖湿,河流的流量会更大,B正确,A、B、D错误,故选B。【点睛】河流侵蚀地貌一般在上游山区形成“V”形河谷,中下游平原形成槽型河谷;河流堆积地貌一般在出山口处形成冲(洪)积扇,中下游形成

河漫滩平原,河口形成三角洲。“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图为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为()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锋面气旋27.图中反映出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①最大值超700m

m②低于平均值的年份多③季节变化较大④年际变化较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26.C27.C【解析】【2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江苏省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梅雨成因为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准静止锋,锋面移动缓慢,C正确,ABD错误,故选C。【27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998年超过650毫米,不足700毫米,①错误;1962-2014年,高于平均值的有19次,低于平均值的年份多,②正确;图像中没有梅雨期的季节变化,只有年际变化,③错误,④

正确。故选C。【点睛】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中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下图示意某气旋(

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东南向西北29.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A.13

℃B.12℃C.11℃D.10℃30.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A.大气降水较多B.受冷气团控制C.盛行上升气流D.地面辐射强【答案】28.A29.D30.C【解析】【28题详解】本题以某气旋过境前后某城

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为载体。考查风和气压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该城市风向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可以推断该气旋以东方向为自西向东,故答案选A。【29题详解】本题以某气旋过境前后某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

气温随时间变化图为载体,考查日温差的概念和大气受热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读图可知,该地7日的最高气温约为16℃,由于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且有西北风,故该地7日的日温差大于5℃,

其最低气温应在11℃以下。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30题详解】本题以某气旋过境前后某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过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能力。该地6日受气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此时气压最低,大气降水最多。故答案选C项。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

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3)地形低凹地(如盆

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

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注意:地面长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而主要受周围自由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风速较大,湍

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皆较小],故其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

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4

)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

,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于9月6日下午在海南文昌登陆,

登陆时最大风速达17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下列各天气系统中,台风“摩羯”属于()A.B.C.D.32.下图为受本次台风影响,某地拍到的树木倒伏照片,树木整齐地倒向了西南方向。图中树木被折断时,该观测点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A.

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答案】31.C32.B【解析】【31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图中A是冷锋,B是暖锋,C是气旋,D是反气旋,台风“摩羯”是强烈发展的气旋,C正确,排除ABD。故选C。【32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

,图中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吹东南风;乙地位于低压中心的北侧,吹东北风;丙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吹西北风;丁地位于低压中心的南侧,吹西南风。由材料“树整齐地倒向西南方向”可知该地吹东北风,故其位置最有可能位于乙处,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

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3.图示时期,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可能正确的是()A.AB.BC.CD.D34.图示时刻被

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极地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答案】33.B34.A【解析】【33题详解】据图可知,此时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

带也跟着南移,B正确;根据气压带对应的纬度关系可判断,A气压带北移,A错误;C风带的风向错误,C错误;D不发生移动,D错误。故选B。【34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时刻为北半球的冬季,亚欧大陆为高压,因此被切断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A正确;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低气压切断,而此刻为北半球

的冬季,B错误;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附近陆地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因此,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不容易被陆地切断,CD错误。故选A。【点睛】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冷高压

,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吹西北风,亚洲南部吹东北风。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与偏向力有关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

来充足水汽36.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澳大利亚西北部吹西北风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亚洲东部盛行东南季风【答案】35.C36.D【解析】【35题详解】由图示信息及所学

知识可知,甲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乙为赤道低气压,因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C正确。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

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36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内蒙古炎热,东亚盛行东南风,A错误,D正确。澳大利亚西北部吹西北风是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带偏转成西北风产生

的,B错误。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故选D。【点睛】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有关,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37.影响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动力是()A.季风环流B.盛行

西风C.东南信风D.东北信风38.当沙尘扩散如①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A.1月B.4月C.7月D.10月【答案】37.D38.C【解析】【37题详解】从图示沙尘扩散的方向看,自北非撒哈拉沙漠向美洲扩散,沙源地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且主要位于东北信风带,造成该

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动力是东北信风,受东北信风影响,使沙尘向西南扩散,D正确;非洲西部夏季西南季风不会导致沙尘向西运动,A错误;西风使沙尘向东扩散,B错误;东南信风位于南半球,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受其影响,沙尘应向东扩散,C错误。故选D。【38题详解】当沙尘扩散如①所示时,沙尘主要

在北半球扩散,应是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东北信风吹走的沙尘,受北美洲低压吸引,向低压区移动,影响不到南半球地区,最可能的时间是7月,C正确;1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东北信风能够将沙尘吹到南半球,A错误;4月、10月风力不明显,B、D错误。故选C。【点睛】气压

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异使得高原的盛行风向在冬季和夏季几乎相反,这种现象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为青藏高原1月和7月的局部季风环流示意图。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39.有关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时间为1月B.乙图现象出现季节华北正收割小麦C.a会加剧横断山区地质灾害D.b会加剧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40.高原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冬、夏季风的影响是A.冬季加强,夏季减弱B.冬季减弱

,夏季加强C.冬季、夏季都减弱D.冬季、夏季都加强【答案】39.C40.D【解析】【39题详解】本题考查高原季风的相关知识。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原来的大气环流状态,使青藏高原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即冬季高

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综上所述,甲图时间为7月(夏季),乙图时间为冬季,A错误;乙图现象出现为冬季,华北正收割小麦为夏季,B错误;a为夏季风,降水增多,会加剧横断山区地质灾害,C正确;b为冬季风,气流干燥,不会加剧长江中下

游洪涝灾害,D错误。故选C。【40题详解】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所以高原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冬

、夏季风的影响是冬季、夏季都加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高原面形成热低压,风由四周吹向高原;冬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降温快,高原面形成冷高压,风由高原吹向四周。二、综合题(共4小题,总分60分)41.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南京市的紫峰大厦(位于北纬32°)建成后,居住在紫峰大厦北面居民楼南侧的陈先生发现卧室内日照时间变短,不足2小时。下图为这两幢楼房示意图。材料二依据我国相关法规:一年中,住宅建筑大寒日的日照时间应大于或等于2小时。(1)

南京一年中白昼最短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指出此时物体正午日影朝向。(2)在楼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说出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楼间距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为使北楼的日照时间符合相关法规,假设在北楼南侧重新规划建设紫峰大厦,请你简单给出两种合

理的设计方案。【答案】(1)34°34',正午日影朝向:正北。(2)差异: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楼间距大。原因:正午太阳高度越小,高楼的影子越长。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地区小。(3)方案一:保持紫峰大厦高度,扩大两楼的间距。方案二:保持两楼的间距,降低紫峰大厦

的设计高度。【解析】【分析】本题以南京地理现象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全年最短;南京市位于32°

N,故一年中白昼最短的节气是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90°-纬度差=90°-(32+23°26′)=34°34'。南京市位于32°N,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南京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一直位于正南方位,太阳在天空中

的位置与影子的朝向相反,因此南京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保障充足的光照条件,楼间距应当不小于最长影长,以使得相邻两栋楼房不会受到遮挡。我国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影子达全年最长。与直射点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

子越长。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大,所以北方地区楼间距要大于南方地区。【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保障充足的光照条件,楼间距应当不小于最长影长,以使得相邻两栋

楼房不会受到遮挡。为了保障北楼有良好的采光,可以采取降低南楼高度,或者扩大楼间距的方法,以保证紫峰大厦对北楼没有遮挡。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安徽天柱山,呈现奇峰、怪石、幽洞、峡谷等自然景观,主峰天柱峰(下图)属于花岗岩峰林

峰丛地貌。地质史上,这里地壳运动频繁,断层、节理发育,岩层裂隙众多,部分裂隙发育成为断裂构造。(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说明天柱山断层发育的原因。(2)简述天柱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形成过程。(3)有学者认为未来天柱山独特的地貌将逐渐被外力侵蚀夷平

,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质史上,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造成了天柱山岩体的抬升;板块挤压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岩层断裂错动(相对位移),断层发育。(2)(地壳运动频繁,)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冷却凝固后形成花岗岩;地壳运动使岩层抬升

形成山地,断层发育;受风化作用和外力侵蚀,表层岩体消失,花岗岩出露;出露的花岗岩继续被风化、侵蚀,最终形成花岗岩峰林地貌。(3)不赞同,由于板块挤压,地壳仍在抬升,致使新的花岗岩岩体出露地面,在各种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将继续发育花岗岩峰林地貌;赞同若地壳保持稳定或下

沉,各种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强烈,致使花岗岩峰林地貌被外力侵蚀夷平。【解析】【分析】本题以天柱山主峰景观图及相关资料为载体,主要涉及板块运动,外力作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断层是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或张长

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范围,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的的移。根据材料,地质史上,这里地壳运动频繁,断层、节理发育,岩层裂隙众多,部分裂隙发育成为断裂构造。根据天柱山的位置可知,地质史上,受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造成了天柱山岩体的抬升;板块挤压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岩层沿着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断层发育。【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主峰天柱峰(下图)属于花岗岩峰林峰丛地貌。地质史上,这里地壳运动频繁,断层、节理发育,岩层裂隙众多,部分裂隙发育成为断裂构造。这里地壳运动

频繁,断层、节理发育,岩层裂隙众多,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冷却凝固后形成花岗岩;地壳运动使岩层抬升形成山地,板块挤压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岩层沿着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断层发育;受风化作用和外力侵蚀,表层岩体消失,花岗岩出

露;出露的花岗岩继续被风化、侵蚀,最终形成花岗岩峰林地貌。【小问3详解】由于天柱山地处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的挤压,地壳仍在抬升,致使新的花岗岩岩体出露地面,在各种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将继续发育花岗岩峰林地貌,这样就不会被夷平;如果该地区地壳保持稳定

,没有新的花岗岩岩体出露地面,或地壳下沉,再加上各种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强烈,致使花岗岩峰林地貌逐渐被外力侵蚀夷平。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

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左图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右图为某地貌景观

图。(1)描述从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流水侵蚀类型的变化。(2)说出③地貌的成因。(3)指出右图景观地貌在左图中的位置(数字序号),并描述该地貌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特点的变化。【答案】(1)上游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中游下蚀减弱侧蚀增强,下

游主要变现为侧蚀。(2)河流携带泥沙,流到入海口处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3)①。变化: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沉积物分选性越来越好;磨圆度越来越高。【解析】【分析】本题以河流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

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①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源头以溯源侵蚀为主,上游地势较高,流水侵蚀以下蚀为主;②位于河流中游,地势较为平坦,流水下蚀作用逐渐减弱,侧蚀作用逐渐增强;③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开

阔,流水侵蚀以侧蚀为主。【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河流入海口处,地形平坦开阔,水流速度减弱,水的搬运能力减弱,河水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的位置沉积;另外,河流在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景观为冲积扇,位于河

流上游出山口处,即①地。河流出山口,地形平坦开阔,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出山口处堆积,呈现出扇形的堆积体。从山顶到扇缘,地表坡度逐渐减小,水流速度逐渐减缓,沉积物的粒径由粗变细,且颗粒物质的均一程度,即分选性逐渐变好;从扇顶到扇缘,流水中

的搬运物之间不断碰撞、打磨,故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的磨圆度逐渐变好。4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属于阿拉斯加半岛上阿留申山脉的延伸。阿留申低压是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附近的副极地气旋,是北半球主要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阿留申低压作为低

压中心的形成既有动力原因也有热力原因,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附近地区气压场形势。(1)判断此时北半球的季节,并分析阿留申低压形成的原因。(2)描述阿留申低压的气流运动特征。(3)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强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答案】(1)冬

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使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2)水平方向:逆时针方向辐合(或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方向流动)。垂直方向:气流上升。(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强,亚

洲高压与阿留申低压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大,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强;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解析】【分析】本题以阿留申群岛附近气压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压线判读,气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地表受热不均,低纬度气温高,形成低气压;高纬度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气流从赤道向两极输送,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七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其中北上的盛行西风带与南下的极地东风带相遇,气流上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受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形成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阿留申群岛附近保留了低压即阿留申低压。【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阿留申低压中心气压较低,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因此从气流运动特征

从水平和垂直方面描述,水平方向:气流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方向流动,逆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阿留申低压偏强时,即中心的气压值低,亚洲高压与阿留申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大,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强。冬季冷空气

势力强,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