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邯郸市联盟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精准解析】.doc,共(10)页,38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20a45c29cd337188d86bf3d87b4d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邯郸市联盟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墨子指出:对事物的认识,有的是前提肯定,结论也肯定;有的是前提肯定,而结论否定;有的是前提否定,结论也否定;有的是前提否定,而结论肯定。这表明A.墨家文化侧重于认知事物B.墨家思想蕴含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家认
知事物具有偏执性D.墨家汲取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墨子对事物的认知没有绝对化,他辩证地看待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这表明墨家想蕴含朴素辩证法思想,故选B项;墨家指出对事物的认知的观点并不代表它侧重于认知事物,排除A项;墨家对事物的认知具有辩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
墨家认知事物具有偏执性,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墨家的辩证法来自道家,排除D项。2.《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可见,孟子主张A.践行勤俭爱民B.注重道德培
养C.反对赢政霸政D.实行以德治国【答案】D【解析】【详解】认为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有以德服人、尊重人,別人才会心悦诚服,反映出孟子主张实行以德治国,D项正确;践行勤俭爱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注重道德培养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早
于赢政执政时期,C项不正确。3.董仲舒认为:“天地之常理一阴一阳,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阳主生,阴主杀;阳贵而阴贱,天之制定。”其提出这一观点是为了A.弘扬民族文化B.神化封建制度C.树立君主权威D.宣扬“天人感应”【答案】C【解析】-2-【分
析】【详解】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学说为其理论寻找依据,认为自然界中阳气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在人类社会中阳性也应居于统治地位,其目的是用这套理论来确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地位,最终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因此C项正确;A项与董仲舒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
不符,排除;“神化封建制度”说法的依据不足,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4.汉代僪学家普遍对天文历法感兴趣,并有所研究。李约瑟也说:“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的俩家之学。”这是因为当时新儒学宣扬A.格物致知求科学之真B.皇帝代表天统治天下C.君权神
授,三教合一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汉代儒学家普遍研究天象,这实际上是受到“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所以选D项;ABC与汉代儒学的内容不符,排除。5.理学家们吸收、利用传
统的文明成果和外来的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使道德信条式的传统儒学理论体系变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说明理学A.思想核心是伦理道德B.是思辨化的儒学体系C.超出了传统儒学范畴D.吸收了佛、道思想精华【答案
】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理学家吸收的不仅有外来的文明成果,而且还有传统的文明成果,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学,使传统儒学不再是“信条式”的,而是有思辨性的思想,故选B项。A、D两项虽符合理学特点,但均不是材料主旨;C项表述错误。6.李贽曾说:“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
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事?设使女人共身面生列于共.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李货在此批评的是A.宗法观念B.消极无为C.忠孝观念D.封建礼教【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李贽所言意在反对歧视女子,这是反对封
建礼教男尊女卑的传统,所以选D-3-项;A、B、C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7.目前火药武器出现的最早例证被发现于中国一处墓穴(约建于1128年)墙壁的浮雕里,与它一同排放的还有刀剑战斧等。这一发现说明A.当时火药已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B.火药发明、完善于
我国宋代C.当时火药已在战争中大规模应用D.宋代火器种类已相当完备【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火药武器”“与它一同排放的还有刀剑、战斧等”可知,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火药武器具备与刀剑、战斧等类
似的战争功能,这说明在12世纪初火药已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火药的“发明”“运用”及火药武器的种类信息,排除B、C、D三项。8.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场运动在维持现行政治秩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借“君权”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推动了意识形
态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同步变革。据此可知,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内容可知,这场运动借用皇帝的“权威”进行政治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成戊变法中康有为依靠光绪帝的支持推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把矛头指向清王朝,并没有借“君权”,故A、D两项不正确;新文化运动时封建帝制已被推翻,故B项不正确。9.1916年2月,陈独秀
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这表达了陈独秀A.对地方自治的认可B.对传统道德的批判C.对愚昧迷信的抵制D.对民主政体的
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陈独秀把“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作为“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的必要条件,结合时间信息判断,材料表达了陈独秀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故正确答案为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10.在1915年“文学科学研究部”的年会上,赵元任先生提出“
吾国文字能否采用字母制”,-4-而胡适则提出“如何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的疑问。围绕这思考,胡适提出的解决方法是A.发起五四运动B.采用拼音文字C.普及小学教育D.提倡白话创作【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1915年即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中国古文字、古文学存废问题,胡适提出了改革文学,提倡白话文的主张,D项正确;发生在1919年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采用拼音文字与胡乱主张不符,B项错误;普及
小学教育不是胡适的主张,C项错误。11.下表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时代主流B.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入的研究C.中俄对理论认识的差距源于国情不同D.马克思主义传
入中国深受俄国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中内容看,俄国从多个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全面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在中国,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本较少,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多于研究,理解存在简单化、
片面化的倾向。这说明相对俄国而言,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更深入的研究,故B项正确;“主流”的说法错误,排除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俄国的影响,排除D。12.毛泽东在总结国民革命的教
训时说,在北伐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对军队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有鉴于此,毛泽东提出了A.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B.根据地建设的理论-5-C.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D.控制民众运动的观点【答案】C【解析】【详解】由“教训”“忽视了…片面地着重于…”等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共应吸取在国
民革命中忽视军队建设的教训,即要充分认识军队建设对革命的重要意义,故C项正确;ABD项与“忽视了对军队的争取”这一主旨不符合,排除。13.苏格拉底即使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认为人生价值莫过于此。这说明苏格拉底A
.始终践行“美德即知识"B.对民主缺陷感到无奈C.坚定地捍卫法律尊严D.无声地反抗社会精英【答案】C【解析】【详解】由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及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可知,苏格拉底认为维护法律的权威就是其人生的价值,故选C项;A项在材料中未涉
及;材料未提及“民主”“社会精英”,故B、D两项错误。14.下面这部影片改编于歌剧《哈姆雷特》,1948年5月4日在英国首映,被时人称为“一部关于‘人’或‘个人’的幽暗童话”并于当年获得第1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这部影片能够获此殊
荣可能是因为其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B.歌颂了人性的伟大C.挑战了教皇的权威D.积极倡导禁欲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的这部作品热情地歌颂了人性的伟大和高贵,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B项;ACD三项不是该影片要表达的主题,且与当时时代
不符。15.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的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人们幸福观-6-的变化与诸多因素有关,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启蒙家“理想"蓝图已
实现B.人们追求精神和物质的享受C.西方享乐思想流行较普遍D.人文精神的弘扬解放了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幸福观变化与人们的思想变化相关,自14~15世纪起,相继兴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极大地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的巨大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随之变化,故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B、C两项为幸福观的表现。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
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曰:“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
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孟子、荀子的共同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这些思想主张在当时的政治地位。(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汉朝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一,指出汉朝与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政治地位不同的原因。【答案】(1)主张:仁政、爱民。地位: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視。(2)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不同原因:战国时期,政局混乱,儒家仁政、爱
民思想不符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汉朝建立后,统治者需要维护社会稳定,儒家仁政、爱民思想满足了其加强思想控制以及君主专制的需要。【解析】【详解】(1)共同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孔子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荀
子曰:‘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可知,仁政、爱民。地位,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特征可知,儒家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2)主张,根据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可知,君权神授;根据材料二
“受命之君,天意之-7-所予也”可知,天人感应;根据材料二“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可知,大一统。不同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特征可知,战国时期,政局混乱,儒家仁政、爱民思想不符合各国
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可知,汉朝建立后,统治者需要维护社会稳定,儒家仁政、爱民思想满足了其加强思想控制以及君主专制的需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
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的隆隆炮声,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推开了一扇观察与了解“天朝大国”以外世界的门窗。中国在与西方世界屈辱的接触过程中,也开始了步履维艰的近代化进程。站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和广大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封建专制主又统治制度的没落与腐朽,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与西
方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不屈斗争,为挽教民族危亡、探求民族强盛之途,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整理材料二一般而言,近代思潮主要是以作为时代主导意识的观念形态的变化为其演进标志。在我们看来,将鸦片战争前后、甲午战争之后、五四运动前后和20世
纪30年代的理论观念形态的变异或发展,看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几个阶梯,从其前后的延续和区别中把握思潮的总趋势可能是有意义的。——摘编自彭明、陈教《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近代中国走上了解和学习西方道路的背景及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思潮演变的总特征。并选择近代思潮演进的一个事例予以说明。【答案】(1)背景: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方,西方侵略加剧,中国逐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着西方侵略的加剧,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也为先进的中国人所了解与学习。目的:挽救民族危亡,探求强国御侮之道。(2)总特征:把学习西方、追求民主与挽救民族危亡紧密结合。说明(示例):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主张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中体西用”思
想的失败。随着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潮兴盛,主张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实现国家强盛,挽救民族危亡。【解析】【分析】【详解】(1)背景:根据“中国在与西方世界屈辱的接触”得出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方,西方侵略加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在客观
上为中国人推开了一扇观察与-8-了解‘天朝大国’以外世界的门窗”得出伴随着西方侵略的加剧,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也为先进的中国人所了解与学习。目的:根据“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得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强国御侮之道。(2)总特征:根据“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得出把学
习西方、追求民主与挽救民族危亡紧密结合。说明(示例):结合所学,可以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为例,可从甲午战败表明主张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中体西用”思想的失败,维新变法思潮主张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实现国家强盛,挽救民族危亡进行说明。【点睛】18.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海成为古希腊人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希腊商业的发达,希腊人与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这使希腊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逐步形成了古希腊人自由、开放、质朴的性格。特别是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之后,自由更是希腊人
所渴望和追求的。希腊文明和其他文明一样,也借鉴了其他文明的成就为自己所用。希腊人把神话中的诸神赋子了人性,使其人格化,众神更加生动逼真。从古希腊人让众神地位平等,到希腊人的多神崇拜,可以看出,希腊文化是以
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摘编自孙凤玲《浅析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材料二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
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摘编自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并说明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
、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的当时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答案】(1)原因: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出;借鉴其他文明成果。内涵: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自由;平等。(2)实质:
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需求:摆脱神学東缚,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解析】-9-【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希腊商业的发达”可知,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根据“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可知,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根据“希腊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出;根据“希腊文明和其他文明一样,也借鉴了其他文明的成就为自己所用”可知,借鉴其他文明成果。内涵:根据“希腊人把神话中的诸神赋子了人性,使其人格化”“希腊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可知,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根据“自由更是希腊人所渴望和追求的”可知,自由;根据“
古希腊人让众神地位平等”可知,平等。(2)实质:根据材料二中“(文艺复兴)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需求: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当时社会的思想和经济等方面分析可知,文艺复
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出当时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需要有,摆脱神学東缚,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伏尔泰以怀疑论为武器,把上帝拉下了信仰的宝座。他从前门否定了基督教的上帝,却又从
后门引进了“钟表匠的上帝”和“赏善罚恶的上帝”。伏尔泰发出了“自由、平等”的呐喊,在他看来,这种自由包括人身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伏尔泰所拥护和要求的平等实质是机会平等、人格平等。他认为,专制政体易导致专断,共和政体易产生骚乱,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哲学王来统治国家才能维护国
家的统一和使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平等。——摘编自杨芳《理性之光——论伏尔秦的启蒙思想》材料二虽然孟德斯鸠承认上帝万能,但他同时认为,“虽然他(上帝——引者注)洞烛一切,却不经常运用这一机能”,“有一君主,不知道他的大使在
某一重要事务上将做些什么;如果他愿意知道,他只要命令天使,按照某一方式行事,那么他将知道,事情将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他强调说,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办的本质和界限,是绝不能加以混淆的,而必须加以严格区分,这是“人民安定的基础”。“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
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通过分权使这三种权力互相制约、互相制衡,从而保障政治自由。——摘编自全松柏《理性与偏离——盂德斯鸠启蒙思想简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的思
想观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的国家制度主张在欧美国家实-10-践中的体现。【答案】(1)思想主张:反对天主教,但仍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宣扬自由与平等;实行开明君主制。(2)观点:既相信宗教,又相信人类理性;政教分离;分权与制衡。(3)体现:德意志
依据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依据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解析】【详解】(1)主张:根据材料“他从前门否定了基督教的上帝,却又从后门引进了‘钟表匠的上帝’和‘赏善罚恶的上帝’”可归纳出反对天主教,但仍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根据材料“伏尔
泰所拥护和要求的平等实质是机会平等、人格平等”可归纳出宣扬自由平等;根据材料“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哲学王来统治国家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使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平等”可归纳出主张开明专制。(2)观点:根据材料“虽然孟德斯鸠承认上帝万能,但
他同时认为,‘虽然他(上帝——引者注)洞烛一切,却不经常运用这一机能’”可归纳出既相信宗教,又相信人类理性;根据材料“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办的本质和界限,是绝不能加以混淆的,而必须加以严格区分”可归纳出主张政教分离;根据材料“通过分权使这三种权力互相制约、互相制衡,从而保
障政治自由”可归纳出分权与制衡。(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体现的是伏尔泰的主张;美国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体制体现的是孟德斯鸠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