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881.721 KB
  • 2024-10-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x,共(18)页,881.7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506a2675d808abf6355771669bcbc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三十届期末联考(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答题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3.考生作答时务必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将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完成后,将答题卡上交,其它试卷考生自己留存。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

》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封闭性的特

点,“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说明小农的剩余家庭纺织品可以投放市场,说明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故选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农本商末观念的改变,排除A;农民可以把剩余家庭纺织品可以投放市场,不能说明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排除D。【点睛】2.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严格限制外

商贸易【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严格限制外商只能在广州一口经商,同时限制条件比较多。所以正确选项为D。A项错误在于断绝二字。B选项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内容关联度不大。重农抑商主要在于限制国内的商业活动。C选项中禁止民间贸易往来就不会允许广州

通商。而且从材料来看并未要求外商不能与民间交往,故错误。3.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B.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D.市场

监管的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唐时期城市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汉朝长安东、西市中商业区与商人居住区混杂,唐朝的市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出现了坊市的分离。上述情况反映了随着封建城市的发展,国家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坊市结构出现了变迁,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繁荣,B项正确。宋朝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A错误

;C、D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所以选B4.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B.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

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所卖的丝绸是中国农民作为赋税上缴中央政府的,而不是作为商品卖出的。没有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5.对图示的主题概括最准

确的是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给图片反映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D项正确。西方列强

侵略手段日趋隐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故A项错误。中国只是半殖民地国家之一,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6.如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

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②传染性疾病的肆虑③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图表体现了海地岛人口锐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是导致该岛人口

大量减少的原因,故①正确;西方殖民侵略者到达美洲大陆,带去了美洲人民无法抵抗的病毒和疾病是该岛人口减少的原因,故②正确;殖民扩张时期,被贩卖的主要是非洲黑人不是美洲人,且并未贩向欧洲,故③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故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③④错误

,故排除BCD。7.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1898年,他创办机器纺纱厂,取名“大生”,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反映张謇A.托古改制的策略B.实业救国的志向C.民主共和的追求D.节制资本的主张【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可知张謇主张实业救国,B项正确。维新派托古改制,与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无关,排除A。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追求,与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无关,排除C。节制资本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与张謇主张

实业救国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即可知道是实业救国的主张。8.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

,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

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深刻描绘了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法币贬值的严重现象,结合史实不难得出此种现象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区通货膨胀严重,国民党滥发纸币造成了法币的急剧贬值,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

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9.《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B.自然经济的主导

地位已经丧失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的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故

A项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主要体现了国家主权的丧失,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0.春联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能折射出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A.万

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C.总路线大方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D.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的是新中国建立,故排除;B项是一五计划期间,排除;C项是大跃进时期,

排除;D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符合题意。11.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

相对应的是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答案】B【解析】【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1980年先后建立了深圳等五个经济

特区,1984年又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随后相继把闽南三角区等地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A、B、C排序有误,排除。1

2.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在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②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实行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结合所学可

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都是先试点然后推广,②③正确,故选C;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都不符合先试点然后推广的特点,排除①④,故排除ABD。【点睛】13.下表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情况简介,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B.国人办报逐

渐占据新闻产业主导地位C.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D.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推动国人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并没有国人办报占整个中国报业的比重数据,因此不能看出国人办报逐渐占据新闻产

业主导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从维新派办的报纸可以看出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A不符合题意;从不同派别创办的报纸及报纸的类型可以看出,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C不符合题意;报纸的创办有利于促进思想的解放

,D不符合题意。14.《故都杂咏》中写道:“喷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D.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

说明近代报纸推动了社会新闻的传播。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并不是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报刊宣传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C错误;报刊的出现并不会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D错误。1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航海事业B.铁路运输C.航空事业D.电报电讯【答案】D【解析】【详解】“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指的是有线电报的通讯功能,D正确;ABC与“音书万里一时通”不符,排除。16.沃尔特·拉菲伯在《美国世纪》中写道:“政府用他的手

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扩张政府行政权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

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中可以看出,国家在干预经济。所以答案选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干预经济17.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具备的特点包括①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②以信息产业为主导③主要动力是知识创新和技术

创新④低污染、低消耗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具有低污染、低消耗特点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的主要动力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D;ABC不全面,排除。【点睛】18.《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解决经济危

机的临时措施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答案】D【解析】“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说明罗斯福新政是推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

调整,从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D正确;A和B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C中根本解决说法绝对,排除。19.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

义也有市场”倡导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可能互相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答案】D【解析】【详解】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列宁面对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实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废除了自由放任政策,推行新政,邓小平面对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倡导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这些史实表明,“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故选择D;新经济政

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排除A;材料没有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比较,排除B;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就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排除C。20.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A.消灭农

村的剥削阶级B.改变分配的方式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D.改变所有制性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两图反映的事件都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属于所有制性质的改变,故选D。21.1962年,某苏联专家建议: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生产潜力,

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中符合这一建议的是A.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B.鼓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C.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D.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答案】C【解析】【分析】【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

配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主要体现赫鲁晓夫在企业改革中的措施。【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赫鲁晓夫改革放弃部门管理体制,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与“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相吻合,故本题答

案选C项;ABD项与“挖掘企业生产潜力”不符。22.有学者说:“不受节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看似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但却可能给全球化带来更大更长期的危害。”这是因为“区域自由贸易”A.以抵制全球化为主要目的

B.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倾向C.加剧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不利于区域内的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长期来看,不受节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可见“区域自由贸易”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选项B正确;区域自由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材料中批评的是不受节制的区域贸易协

定,排除选项A;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区域自由贸易有利于区域内的均衡发展,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区域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23.下图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从1981年到2009年向各成员国提供贷款的情况(注:图中“其他”指的是贷款额低于112.95亿

美元的国家的贷款总额百分比)。由此可判断该组织A.致力于消除国际性贫穷B.促进了国际汇率的稳定C.消除了成员国贸易壁垒D.是南南合作的重要成果【答案】A【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该国际组织主要提供给发展中国家贷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国际组织是指世界银行,世界银行贷款给成员

国,有助于推动其经济发展,减少贫困,故A项正确;B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排除;C项是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首先从表格中分析出该组织的相关特点,从而判断出该组织;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即可。24.1994年12月,墨西哥发生严重金融危机

,美国联合加拿大,发起耗资巨大的“援墨国际贷款行动”,除动用总统货币保险基金200亿美元外,还说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墨西哥发放300多亿美元的贷款。美国做出这一举动的直接目的是A.维护北美自

由贸易区的经济稳定B.为世贸组织的成立创造条件C.彰显对国际金融的主导作用D.对抗欧盟和日本的贸易竞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美国不惜动用总统货币基金和说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救助墨西哥的金融危机,

是因为它与加拿大都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其直接目的当然就是为了这一组织的需要,故选A;B与题意无关,CD不是直接目的,故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北美自贸区25.“美国国

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B.金融市场投机严重C.社会经济虚假繁荣D.市

场供需严重失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说到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决定了市场的购买力或者是市场需求,而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就等于市场的供给,由此可以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故选D。考点:罗斯福新

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发生的原因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第一次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

跃。——《第一次工业革命》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第

二次工业革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依据上图指出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分别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最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提供的条件。【答案】(1)变化

: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因:①传统商路受阻,商业危机。②新航路的开辟。(2)英国;美国和德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3)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

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解析】【分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可知,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因:根据“新航路开辟”,可结合新航路开辟的

原因,从传统商路受阻,商业危机,和新航路的开辟分析回答。(2)中心:根据“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得出英国;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是美国和德国。根据“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得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根据“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得出电力的广泛应用。(3)条件:根

据所学,可从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等分析总结。【点睛】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年,“开放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

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

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

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以及对我国今后建设有何启示。【答案】(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失误:掀起了“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基本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启示: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决定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②对外开放的实行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以鼓励和肯定。③但同时还应注意,随着对外开放的实行,中国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应该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解析】【

分析】【详解】(1)指导思想:根据“1958年”,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我国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失误:结合所学可知,失误是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2)变化:根据“包字万岁!”“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得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角度分析总结。(3)根据材料和所学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启示:结合所学,可从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应该勇于迎接挑战等角度分析总结。【点睛】28.西方国

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

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

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

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2)据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

。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答案】(1)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

业机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2)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任意四点)。(3)立场: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下降

,不利于经济发展。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解析】【分析】【详解】(1)措施: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从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

计划、兴办公共工程等回答社会福利措施。特点:根据所学概括得出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机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等。(2)原因:根据“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挫伤工作积极性;根据“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

福利的各项开支”得出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根据“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得出经济增长速度降低;根据“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得出贫困人数增加;根据“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得出社会不满。(3)立场: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反对的理由,结合所

学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可从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增加了国家财政支出、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等分析回答。支持的理由,结合所学福利国家制度的积极影响,可从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体现社会公平、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

速增长的局面等分析总结。【点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