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自我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共(16)页,1.786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188961d1594c153f49d4fef54011cd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级高一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
一、下列是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则评委在评判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是()A.(拳击)B.(马拉松)C.(平衡木)D.(跳水〉【答案】B【解析】【详解】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时,物体才能看作质点,所以考查运动员在拳击、跳水,平衡木项目比赛成绩时,运动员的形状及大
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而马拉松比赛项目中。运动员的形状及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看成质点,故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2.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中写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
知云与我俱东。”云与我俱东,选取的参考系是()A.榆堤B.云C.诗人自己D.诗人所乘坐的船【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意知“我”与云、船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对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则以榆堤为参照物,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
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成功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顺利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正式开启6个月的太空之旅。若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距地球表面的高度为400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速度
为7.68km/s,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信息中的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中国空间站绕地球飞行时,天和核心舱内的宇航员相对地面是静止的C.以地心为参考系,中国空间站绕地球飞行一圈,其平均速度为零D.7.68km/s指的是
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C【解析】【详解】A.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指的是时刻,故A错误;B.中国空间站绕地球飞行时,空间站里的宇航员随空间站一块绕地球飞行,所以中国空间站和空间站里的宇航员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B错误;C.由位移和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
,中国空间站绕地球飞行一圈,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故C正确;D.7.68km/s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C。4.扫地机器人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已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某次清扫过程中,主人9时35分在A处启动扫地机器人,10时05分在B处完成清扫工作,其规划清扫路线如图所示。数据表
明:机器人清扫路线的总长度为72m,A、B的距离约为18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9时35分”表示时间,“10时05分”表示时刻B.研究清扫路径时,不能将机器人视为质点C.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72mD.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0.01m
/s【答案】D【解析】【详解】A.题中“9时35分”与“10时05分”均表示时刻,故A错误;B.研究清扫路径时,机器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B错误;C.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18m,故C错误;D.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
均速度大小约为18m/s0.01m/s3060xvt===故D正确。故选D。5.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瞬时速度、加速度、平均速度B.位移、加速度、瞬时速度、时间C.平均速度、位移、电流、加速度D.瞬时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答案】A【解
析】【详解】A.位移、瞬时速度、加速度、平均速度都是矢量,故A正确;B.时间是标量,故B错误;C.电流是标量,故C错误;D.质量、路程是标量,故D错误。故选A。6.下列对加速度和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就越大
C.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就会减小D.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答案】D【解析】【详解】AD.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A错误,D正确;B.加速度等于单
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即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率越大,故B错误;C.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增大,故C错误。故选D。7.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2m/sv=,加速度20.1m/s
a=,则错误的是()A.质点第4s末的速度为2.4m/sB每经过1s时间,物体速度就增大0.1m/sC.质点的加速度一直增大D.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由0vvat=+可得,4s末的速度为2m/s0.14m
/s2.4m/sv=+=故A正确;B.每经1s,则速度的增大量为0.11m/s0.1m/svat===故B正确;C.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固定不变,故C错误;D.因物体加速度恒定,则质点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8.若测得运动员在百米赛跑前60m用时6.29s
,后40m用时3.54s,最终以11.8m/s的速度冲过终点,则运动员在百米赛跑全过程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平均速度为10.17m/sD.平均速度为10.42m/s【答案】C【解析】【详解】AB.百米赛跑运动整个运动过程即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AB错误;
CD.百米赛跑运动,运动位移为100mx=,运动的时间为6.29s3.54s9.83st=+=由平均速度公式xvt=得平均速度约为10.17m/sv=故C正确,D错误;故选C。.9.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m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
车礼让行人,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s。如图为汽车运动的vt−图像,汽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24m/sB.25m/sC.26m/sD.28m/s【答案】B【解析】【详解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知道,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1100.5m5mxvt===所以汽车在减速阶段的位移215m5m10mx=−=根据2202vax−=−解得25m/sa=故选B。10.如图所示为甲
、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已知甲对应的是图像中的直线,乙对应的是图像中的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乙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0-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答案】D【解析】【详解】A.由
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图像的斜率大小不变,说明甲物体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B.乙图像的切线斜率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增大,说明乙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可不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错误;C.由两图像可知,0-t
1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大小不相等,且方向相反,因此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C错误;D.由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的速度沿x轴负方向,乙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因此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且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0.1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0.2m/s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率是0
.2m/s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cm位置时的速率大约为2m/s【答案】AD【解析】【详解】ABC.四段间隔共8cm,位移为80cm0.8m=对应时间为0.4s,故平均速度为0.8m/s2m/s0.4xvt===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率即平均速度的大小为2m/s,A
正确,BC错误;D.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平均速度得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cm位置时的速率为0.750.35m/s2m/s0.2xvt−===D正确。故选AD。1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A.在第
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第6秒末质点位移大小为零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答案】BD【解析】【详解】A.在第1秒内质点的速度一直为正,则第1秒末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B
.在第2秒末质点的速度由正变为负,则第2秒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故B正确;C.vt−图像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像可知,第4秒末位移为零,在第6秒末位移为2m,故C错误;D.在3~5s内质点通过的位移为0,则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故D正确。故选BD。13.如图所示,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沿同
一直线运动的v-t图像,t=8s时甲乙相遇,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甲、乙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甲运动的加速度小于乙运动的加速度C.乙出发时,甲乙相距60mD.在8s内,甲乙相距最远为108m【答案】ACD【解析】【详解】A.由图像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
知在8st=时,两物体的位移均为零,二者均回到出发点,又因为8st=时甲、乙相遇,所以甲、乙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故A正确;B.两球开始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后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的加速度大小为22AΔ400m/s10m/sΔ4vat−===B的加速度大小为()22
B2020Δ20m/sm/sΔ63vat−−===甲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乙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故B错误;C.由图像知,乙出发时,甲物体已经运动了2s,则甲运动的位移大小等于甲乙此时之间的距离,为22011402102m60m2
2xvtat=+=−=甲()故C正确。D.当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即有0AA0BB(2)vatvat−=+−代入数据,即20401020(2)3tt−=−+−可得4.4st=得此时二者的速度为4m/sv
=−此时,二者之间的距离为AB(404)(204)=4.4m(4.42)m108m22sss−+=++−=故D正确。故选ACD。14.如图所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
AB=2m,BC=3m,的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0.2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为20m/s2B.物体的加速度为25m/s2C.CD=4mD.CD=5m【答案】BC【解析
】【分析】【详解】AB.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邻的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为常数,即Δx=aT2可得a=2BCABt−=210.2m/s2=25m/s2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Δx=常数可得CD-BC=BC-
AB=1m可知CD=4m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5.据统计,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安全驾驶的23倍,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安全驾驶的2.8倍。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前方55m处有一只流浪狗卧在公路上,该司
机因用手机微信抢红包2s后才发现危险,然后立即紧急刹车,以10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可知()A.若流浪狗一直静卧着,则一定会被汽车撞到B.即使流浪一直静卧着,也不会被汽车撞到C.若汽车距流浪狗15m时,流浪狗开
始以4m/s的速度向前奔跑,则流浪狗将摆脱厄运D.若汽车距流浪狗15m时,流浪狗开始以4m/s的速度向前奔跑,则流浪狗仍难逃厄运【答案】AC【解析】【详解】AB.已知v0=72km/h=20m/s司机看手机时,汽车发生的位移为104
0mxvt==刹车后若汽车没与狗发生碰撞。则发生的位移220220m20m2210vxa===汽车前进总距离为1260m55mxxx=+=所以狗将被撞,A正确,B错误;CD.当汽车距流浪狗15m时,汽车刚好开始做减速运动,再由0vvat=−得汽车的速度减小到4m/s时所用时间
1.6st=,该过程中汽车的位移0319.2m2vvxt+==狗的位移46.4mxvt==因为19.2m15m6.4m+故狗将摆脱被撞的厄运,C正确,D错误。故选A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16.在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
______s。用刻度尺量得A、B、C、D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1=1.50cm,x2=3.40cm,x3=5.70cm,x4=8.40cm。由此可知,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表达式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m/s;与纸带相连
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m/s2。(以上数据取两位有效数字)的【答案】①.0.10s②.4210xxT−③.0.25④.4222100xxT−⑤.0.40【解析】【详解】[1]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
间隔为50.1stT==[2][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C点的瞬时速度等于BD的平均速度,则4210CxxvT−=代入数据解得0.25m/sCv=[4][5]根据逐差法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4222(10)xxaT
−=代入数据解得20.40m/sa=17.一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6m用时3s到达B点,然后B点向东运动了5m用时1s到达C点,再由C向南运动了1m用时1s到达D点(质点在B点、C点没有停顿)(1)在图中,作图表示出质点由A到D整个运动过程的总位移;(2)求整个
运动过程的总位移大小和方向;(3)求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率。【答案】(1);(2)52m方向东偏北45;(3)2.4m/s【解析】【详解】(1)总位移如图所示(2)整个运动过程的总位移大小为2222()(61)5m52mxABCDBC=−+=−+=即位移大小52
m方向东偏北45;(3)质点在整个运动过程的路程为12msABBCCD=++=质点在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12m/s2.4m/s(311)svt===++18.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
刹车后2s速度是多少?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少?【答案】10m/s,40m【解析】【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可知,汽车停车时间为000204s5vta−−===−则开始刹车后2s速度()0205210m/sv
vat=+=+−=由于从开始刹车到停下只需要4s,所以汽车刹车后6s内的位移等于刹车后4s的位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得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为()22640112045440m22xxvtat==+=+−=19.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第7s
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为(3)第7s内的平均速度。【答案】(1)22m/s;(2)9.5m;(3)13.5m/s【解析】【详解】(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同
时间间隔的位移差2752xxaT−=解得22msa=(2)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25512xvtat=+,504vvat=+即()225511s2ms1s2xv=+,250.5ms2ms4sv=+解得59.5mx=(3)物体在第7s内的位移7513.5mxxx=+
=平均速度713.5m13.5ms1sxvt===20.近两年,宜春交警将“礼让行人”作为管理重点,“斑马线前车让人”现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图所示。司机小明驾车以43.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城市道路上沿直线行驶。看
到斑马线有行人后立即以22m/s的加速度刹车,车停住时车头刚好碰到斑马线。等待行人10s后(人已走过),又用了8s时间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开始刹车时设为计时起点(即0=t),则:(1)求车第3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2)求车前10s内的位移大小;(
3)求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6m/s;(2)36m;(3)3.5m/s【解析】【详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得车第3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0100043.2236m/s3600vvat=+=+−=(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得刹车时间为011000043.2036006s2vta−−===−所以车前10s内速度已经变为零,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可得车前10s内的位移大小为()22011000043.20360036m222vxa−−
===−(3)设中间等待行人的时间为t2,车子从停止到恢复原速度的时间为t3,则根据题意可知210st=38st=车子从停止到恢复原速度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可计算其位移为023100043.23600848m22vxt===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12336483.5m/s6108xxvttt++===++++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
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