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62.022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共(22)页,62.0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15c2fb27a7d867f6a7cdcc98fa117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锦山学校林艺萍龙岩一中钟海英上杭一中李寿英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邱园是英国的

一座皇家植物园,致力于植物和菌类的研究与保护。你也许听说过邱园,甚至可能去过。如果是这样,那么前面那句话可能会使你吃惊。邱园不就是位于伦敦西南的一座漂亮传统花园吗?这也是许多人的想法。重要的是,这也是许多英国政客的想法。这很重要,因为邱园部

分依赖于政府资助:它每年接受英国政府大约2000万英镑的拨款。对于一座花园,尤其是吸引不少游客参观的花园来说,这听上去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但是,如果邱园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全球食物供给,减少流行病风险,那么每年2000万英镑是一笔少得可怜的费用。从2

015年开始,邱园出现了每年超过500万英镑的资金短缺。在实行紧缩政策的英国,政府预算似乎准备进一步削减邱园的公共资助。邱园实施了裁员,并且搁置了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园长理查德·德弗雷尔认为需要强调邱园的重要国际角色,说服政府继续提供资助。作为前英国广播公司财务主管,德弗雷尔理解故事的力量,他

请我为邱园设计一个新的故事。于是,我们坐下来谈论邱园。德弗雷尔开始讲述花园的早期岁月。作为历史爱好者,他热情地说起了乔治三世的母亲奥古斯塔王妃在邱宫附近建造皇家花园的故事。后来,乔治三世将里士满花园和邱园这两个皇家花园合并。1841年,花园被捐

赠给了国家。我们的会面持续了一个小时,这段历史叙述占据了前15分钟。我在2015年就曾指出:邱园应试图将自身定位为21世纪顶尖研究机构的组织,不应该将泛黄的历史作为自我介绍的支点。德弗雷尔的历史叙述都是真实的

,但这不是一个合适的故事。对于皇家财产和慈善捐赠的回忆,只会强化邱园希望摆脱的“传统花园”形象。当然,德弗雷尔在谈话中也谈到了植物保护、独特的植物收藏以及与顶级机构的科研合作,但他的听众此时可能已经在心里为邱园贴上了“明日黄花”的标签。我们对邱园的全新介绍始于距离伦敦西南花园

区很远的地方。第一部分根本没有提及邱园。它描述了植物对于世界上许多严峻挑战的重要意义。这些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可持续能源供给,食品安全以及许多对于新型食品、材料、燃料和医药非常重要的物种正在消失的悲哀现实

。简而言之,植物极为重要,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我们需要在植物消失之前更多地了解它们。此时,故事才转向邱园。我们描述的邱园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布满灰尘的宝藏,而是具有独特重要性的全球科学资源,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数据库:花园中的活体收藏、干燥

标本收藏、脱氧核糖核酸收藏以及著名的千年种子库中的种子收藏。在这个崇拜大数据的世界上,这些资源是英国和国际科学的宝贵资产。除了数据库,邱园还拥有植物科学领域最优秀的技能组合,包括植物识别和培养领域的顶级专家。最后,邱园与全球研究机构建立的关系不亚于英国政府可以吹嘘的任何外交关系。换

句话说,邱园可以很好地满足了解和保护植物的需求,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做出贡献。接下来的故事讲述了邱园满足这种需求的方案:将收藏数字化,供全世界访问,指导国际保护工作,将生物多样性项目的相关资源应用到人类福祉和发展上。这最终将有助于新的食物、材料、燃料和药物的发

现,并且可以使基因多样性得到更好的理解和保护。故事始于物种消失这一触发事件。它描述了邱园的变化过程和全球生物多样性。它展示了邱园的工作与人类美好未来的因果关系。它很连贯。最重要的是,它具有选择性,只描述了将邱园定位为现代科学资产的内容。它面向未来。这个故事始于现在,指出了气

候变化和食品安全的挑战,并且延伸到了未来,描绘出邱园帮助我们解决其中一些挑战的路径。人们认为故事发生在过去,但是我所编写的大多数公司故事描绘了企业的未来轨迹。这种关于企业前进方向和路径的意识可以为股东提供

巨大的鼓励,但它也引入了更多竞争性真相的可能性。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讲述关于前进方向的许多具有同样可能性的故事。关于邱园,你可以讲述的事情有很多,问题是你应该讲述什么。面对已将邱园视作历史遗产的议员和公仆,你显然不应该更多地谈论历史。你的故事

应该着眼于科学和数据,应该展望未来,而不是回顾过去。在一个将邱园描绘成顶尖大学科学院系而不是灌木丛、优雅建筑和百年古树的故事里,花园本身只起着很小的作用。第二年,在财政紧缩的大环境下,邱园获得了新的财政拨款。政府保证未

来4年每年提供2000万英镑拨款,并为重要项目另行拨款5000万英镑。(摘编自[英]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多人听说过甚至去过邱园,但可能在他们心目中,邱园只是位于伦敦西南的一座漂亮传统花园,而不

是植物和菌类的研究与保护组织。B.普通民众不知道邱园也是科研组织并不重要,因为这影响不到邱园的未来,许多英国政客不知道这一点,则会对邱园发展造成致命影响。C.在自身出现资金短缺、政府预算可能进一步削减资助的双重压力下,邱园一方面实施了裁员,另

一方面搁置了部分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D.作者的新故事始于物种消失这一触发事件,描述了邱园的变化过程,关乎全球生物多样性,增进人类美好未来的福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邱园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食物供给等方面做出贡献

,那么英国政府理应提供更多的公共资助。B.园长德弗雷尔对邱园的早期岁月比较了解,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充满热情,这与他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应有关联。C.邱园通过将收藏数字化、向全世界开放和指导国际保护工作等方案,就会很好地满足了

解和保护植物的需求,为人类生存做出贡献。D.从文末英国政府保证的拨款数目来看,本文作者设计的故事打动了议员和政府官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画横线段落观点的一项是()A.邱园是18世纪至20世纪园林

艺术的完美体现,其中的植物大都按科属种植,并适当根据生态条件配置宿根草本或球根花卉。B.植物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C.邱园是一座精美的花园,还拥

有引人注目的历史建筑,如维多利亚棕榈屋、乔治佛塔和邱宫,每年为100多万游客带来快乐。D.经过几百年发展,邱园已从单一从事植物收集和展示的植物园成功转型为集教育、展览、科研、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4.园长德弗雷尔和

“我”谈论邱园,“我”认为他讲述的内容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5.“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是如何把“故事”讲成功的?请结合文本中的“新的故事”简要分析。【答案】1.B2.C3.D4.①根据邱园的现状,此次谈话主要为了说服政府提供资助。②谈话的

定位不准。德弗雷尔应该直接把邱园认定为21世纪世界顶尖的研究机构。③主次不清。德弗雷尔只是“谈到了植物保护、独特的植物收藏以及与顶级机构的科研合作”,但没有突出其当下及未来的意义。5.①转移听众关注点。针对议

员和公仆已将邱园视作历史遗产心理,新的故事较少谈论历史,淡化了邱园作为“传统花园”的形象。②联系时代背景。当今世界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植物对此有着重要意义,新的故事强化了邱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数据库的身份。③选择重要内容。为突出重点,新的故事舍弃了许多无关

紧要的内容,只将邱园描述为现代科研机构。④面向未来发展。新的故事展望了邱园的未来,认为它可以很好地满足了解、保护植物的需求,为人类生存做出应有贡献。【解析】【1题详解】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因为这影响不到邱

园的未来”错误。许多英国政客不知道邱园也是科研组织,会直接影响到邱园的发展;普通民众不知道邱园是科研组织,也可能会间接地影响到邱园的未来;另外“致命影响”语意过重。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邱园通过……等方案,就会很好地……为人

类生存做出贡献”错。结合“邱园可以很好地满足了解和保护植物的需求,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做出贡献。接下来的故事讲述了邱园满足这种需求的方案:将收藏数字化,供全世界访问,指导国际保护工作,将生物多样性项目的相关资源应用到人类福祉和发展上”分析可知,原文是“可以很好地

”,可见,“就会很好地”说法太绝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画横线段落的观点主要是邱园“是具有独特重要性的全球科学资源”,D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A.主要说的是邱园是18世纪至20世纪园林艺术的完美体现,与画横线段落的观点关系不大。B.主要是说

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与画横线段落的观点没有直接关系。C.主要是说邱园作为花园的观赏价值,与画横线段落的观点关系不大。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邱园的现状,此次谈话主要为了说服政府提供资助。由原文“邱园应试图将自身定位为21世

纪顶尖研究机构的组织,不应该将泛黄的历史作为自我介绍的支点。德弗雷尔的历史叙述都是真实的,但这不是一个合适的故事。对于皇家财产和慈善捐赠的回忆,只会强化邱园希望摆脱的‘传统花园’形象”可知,德弗雷尔将邱园定位为传统“皇家花园”,而不是21世纪顶尖研究机构组织,所以

定位不准。由原文“德弗雷尔在谈话中也谈到了植物保护、独特的植物收藏以及与顶级机构的科研合作,但他的听众此时可能已经在心里为邱园贴上了‘明日黄花’的标签”可知,德弗雷尔只是“谈到了植物保护、独特的植物收藏以

及与顶级机构的科研合作”,但没有突出其当下及未来的意义,所以主次不清。【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概括要点的能力。由原文“面对已将邱园视作历史遗产的议员和公仆,你显然不应该更多地谈论历史。你的故事应该着眼于科学和数据,应该展望未来,而不是回顾

过去。在一个将邱园描绘成顶尖大学科学院系而不是灌木丛、优雅建筑和百年古树的故事里,花园本身只起着很小的作用”可知,针对议员和公仆已将邱园视作历史遗产的心理,新的故事较少谈论历史,淡化了邱园作为“传统花园”的形象,所以要转移听众关注点。由原文“它描述了植物对于世界上许多严峻挑

战的重要意义。这些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可持续能源供给,食品安全以及许多对于新型食品、材料、燃料和医药非常重要的物种正在消失的悲哀现实。简而言之,植物极为重要”“我们描述的邱园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布满灰尘的宝藏,而是具有独特重要性的全球科学资源,包

括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数据库”可知,当今世界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植物对此有着重要意义,新的故事强化了邱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数据库的身份。由原文“最重要的是,它具有选择性,只描述了将邱园定位为现代科学资产的内容”可知,为突出重点,新的故事舍弃了许多无关紧要

的内容,只将邱园描述为现代科研机构。由原文“它面向未来。这个故事始于现在,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食品安全的挑战,并且延伸到了未来,描绘出邱园帮助我们解决其中一些挑战的路径。人们认为故事发生在过去,但是我所编写的大多数公司故事描绘了企业的未来轨迹”可知,新的故事展望了邱园的未来,认为它可以很好地满足了解、

保护植物的需求,为人类生存做出应有贡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芳汪曾祺小芳在我们家当过一段时期保姆,看我的孙女卉卉。她是安徽无为人。无为是个穷县,地少人多。年轻女孩子多出来当保

姆。北京人所说的“安徽小保姆”,多一半是无为人。她们大都沾点亲。小芳先在一家待了三个月,伺候一个瘫痪的老太太。老太太倒是很喜欢她。有一次小芳把碱面当成白糖放进牛奶里,老太太也并未生气。小芳不愿意伺候病人,经过辗转介绍,就由她妹妹小华带到了我们家,一待就待了下来。这么长的

时间,我们关系一直很好。小芳很聪明,她的耳音特别的好,记性也好,不论什么歌、戏,她听两遍就能唱下来,而且唱得很准,不走调。这真是难得的天赋。她会唱庐剧。庐剧是无为一带流行的地方戏。我问过小华:“你姐姐是怎么学会庐剧的?”“村里的广播喇叭

每天总要放几段庐剧唱片,她听听,就会了。”无为木田镇有个庐剧团,小芳去考过。团长看她身材、长相、嗓音都好,可惜没有文化——小芳一共只念过四天书,也不识谱,但想进了团可以补习,就录取了她。小芳还在庐剧团

唱过几出戏。她父亲知道了,坚决不同意,硬逼着小芳回了家。庐剧团后来改成了县剧团,小芳的父亲有点后悔,因为到了县剧团就可以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吃商品粮。小芳如果进了县剧团,她一生的命运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她是很可能唱红了的。庐剧

的曲调曲折婉转,如泣如诉。她在老太太家时,有时一个人小声地唱,老太太家里人问她:“小芳,你哭啦?”“我没哭,我在唱。”小芳在我们家干的活不算重。做饭,洗衣,这些都不要她管。她的任务就是看卉卉。小芳看卉卉很精心。城市育儿的一套,小芳都掌握了。按时给卉卉喝牛奶,吃水果,

洗澡,换衣裳。每天上午,抱卉卉到楼下去玩。卉卉小时候长得很好玩。很结实,胖乎乎的,头发很浓,皮肤白嫩,两只大眼睛,谁见了都喜欢,都想抱抱,小芳于是很骄傲,小芳老是贬低别人家的孩子:“难看死了!”好像天底下就是她的

卉卉最好。下午,卉卉睡一个很长的午觉,小芳就在一边整理卉卉的衣裳,一面轻轻地哼着庐剧。到后来为自己的歌声所催眠,她也困了,就靠在枕头上睡着了。卉卉有很多衣裳——她小姑、我的二女儿,就爱给她买衣裳,买很多玩具。小芳有时给她收拾衣服、玩

具,会发出感慨:“卉卉的命好,我的命不好。”小芳教卉卉唱了很多歌:大海呀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小芳唱这些歌,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小芳送卉卉上幼儿园。她用脚顶着教室的门,不让老师关,她要看卉卉。卉卉全不理会,头也不回,蹭蹭蹭蹭,走近她

自己的小板凳,坐下了。小芳一个人回来。她的心里空了一块。小芳的命是不好。她才六个月,就由她奶奶做主,许给了她的娘表哥李德树。她从小就不喜欢李德树,越大越不喜欢。李德树相貌猥琐,小芳看见他就讨厌。李德树的家境原来比小芳家要好些,但是他好赌,赌得只剩下

三间土房。他不务正业,田里的草长得老高。这人是个二流子,常常做出丢脸的事。小芳一天也过不下去,就天天回家哭。哭得父亲心也软了。小华后来对我们说:“究竟是亲骨肉呀。”父亲说:“那你走吧。不要从家里走。李德树要来要人。”小芳趁李德树出去赌钱,坐火车到了北京。她实际上是逃出来的。小芳为此自杀过

一次,喝农药,被发现了,送到木田医院里救活了。小芳到底还是和李德树结婚了。领结婚证那天,小芳自己都没去,是她父亲代办的。表兄妹是不能结婚的,近亲结婚是法律不允许的。这个道理,小芳的奶奶当然不知道,她认为这是亲上做亲。小芳的父亲也不知道。小芳自己是到了我们家之后,我的老伴告诉她,她才知道的。办理

结婚登记手续的村干部应该知道,何况本人并未到场,怎么可以就把结婚证发给他们呢?过些日子,小芳的父亲来信,叫小芳快回来,李德树扬言,要烧他们家的房子。小芳于是下决心回去一趟。小芳这回有了主见了,她在北京就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

寄去离婚诉讼所需费用。小芳到了木田,跑到法院去吵了一顿:“你们收了我的钱,为什么不给我办离婚?”法院不理她。小芳就又回到北京来了。我们有个亲戚在安徽,和省妇联的一个负责干部很熟。我们把小芳的情况给那亲戚写了一封信,

那位亲戚和妇联的同志反映了一下,恰好这位同志要到无为视察工作,向木田法院问及小芳的问题。法院只好受理小芳的案子,判离。小芳离开我们家后,到一家糕点厂去做糖果,在丰台。厂里有个小胡,是小芳的老乡,每天蹬平板三轮到市里给各家送货,小

芳有一天去看妹妹,带了小胡一起去。小华心里想:姐姐怎么把一个男的带到我这里来了?是不是他们好了?看姐姐的眼睛,就是的。小华悄悄地问:“你们是不是好了?”姐姐笑了。小华拿眼看了看小胡,说:“太矮了!”小芳说:“矮一点有什

么关系,要那么高干什么?”据小华说:“我姐喜欢他有文化。小胡读过初中。她自己没有文化,特别喜欢有文化的人。”小芳和小胡结了婚,一年后生了个女儿,取名也叫卉卉。我们的卉卉有很多穿过的衣裳,留着也没有用,卉卉的妈就给小芳寄去,寄了不止一

次。小芳让她的卉卉穿了寄去的衣裳照了一张相寄了来。小芳的卉卉像小芳。小芳一直很想卉卉。她来信要卉卉的照片,卉卉的妈不断给她寄去,她要卉卉的录音,卉卉的妈给她录了一盘卉卉唱歌讲故事的磁带。卉卉的妈叫卉卉跟小芳

说几句话。卉卉扭扭捏捏地说:“说什么呀?”“随便!随便说几句!”卉卉想了想,说:“小芳阿姨,你好吗?我很想你,我记得你很多事。”听小华说,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没盐了,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小芳

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一个主顾家,尽管“有一次小芳把碱面当成白糖放进牛奶里,老太太也并未生气”,这说明小芳深受老太太的喜爱。B.小芳“按时给

卉卉喝牛奶,吃水果,洗澡,换衣裳。每天上午,抱卉卉到楼下去玩”,可见她做事井然有序。C.“小芳老是贬低别人家的孩子:‘难看死了!’好像天底下就是她的卉卉最好”,“我”对这种行为不认同,觉得小芳不懂人情世故。D.小芳与李德树是近亲结婚,是法律不允许的,在小芳不同意的情况下,她父

亲代办了结婚证,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农村的落后愚昧。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先概括庐剧曲调如泣如诉的特点,再写小芳一个人小声地唱时,竟然让别人误认为她哭了,这侧面衬托了小芳唱戏的天赋,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B.小芳在为卉卉收拾衣服时,感慨道“卉卉的命

好,我的命不好”,将二人的命运进行比较,为后文写小芳的贫寒家境做了铺垫。C.小说最后运用设问手法,一问一答,既给人以想象空间,也与小芳在我们家照看卉卉睡午觉的情形遥相呼应。D.小说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了小芳的命运,叙述语言含蓄隽永,包含了作者对小芳命运的叹息

和同情,而对小芳父亲则感到既可恨又可怜。8.“豪华落尽见真淳”是汪曾祺笔下女性的特色,人物摒弃了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她们敢于遵循内心的自我,保持人格的独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芳的“真淳”。9.小说多处使用了抑扬结合的笔法

,让人感受到命运的变化无常,请结合文本任选三处加以分析。【答案】6.C7.D8.①面对不幸的婚姻安排,小芳以死反抗,虽然失败,但如此不妥协的态度,也可见其“真有决心”;②当家里来信说李德树的恶行后,她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

离婚,并寄去离婚诉讼所需费用,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可见其“真有主见”;③小芳在我们家照顾卉卉时,无微不至,眼中只有卉卉最好看,并时常教卉卉唱歌,歌声中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可见其“真有性情”。9.①小芳去考庐剧团,因为“身材、长相、嗓音都好”

,虽没有文化,但被破格录取了,是为“扬”笔;最终却因父亲坚决不同意而错失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是为“抑”笔。②小芳因为奶奶替她订的娃娃亲,以及家人的愚昧,而被迫与李德树结婚,是为“抑”笔;离婚获得自由后,如愿嫁给了自己喜欢的

小胡,并生下了女儿也叫卉卉,是为“扬”笔。③小芳后来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有时连盐都没有,残酷的生活把她打磨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农村妇女,是为“抑”笔;小说最后用想象手法写“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是为“扬”笔。④小芳生

活贫苦,陷入不幸的婚姻,是为“抑”笔;在我们家照顾卉卉的日子,是她人生最为舒适的一段时间,是为“扬”笔。【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C.“‘我’对这种行为不认同,觉得小芳不懂人情世故”错误。这里主要体现了“我”的欣然之情,为卉卉,也为小芳。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

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D.“叙述语言含蓄隽永”错误,应为“直白、平淡”。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由题干可知,所谓“真淳”是指人物敢于遵循内心的自我,保持人格的独立。从“小芳为此自杀过一次,喝农药,被发现了,送到木田医院里救活了”可知,小芳被家

人所迫嫁给她不喜欢的娘表哥李德树时,曾经以死反抗,虽然被救活了,反抗失败,但面对不幸的婚姻安排能有如此不妥协的态度,也可见其“真有决心”。从“李德树扬言,要烧他们家的房子。小芳于是下决心回去一趟。小芳这回有了主见了,她在北京就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寄去离诉讼所需费用”可知,当家里

来信说李德树的恶行后,小芳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寄去离婚诉讼所需费用。她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可见其“真有主见”。从“小芳看卉卉很精心。……按时给卉卉喝牛奶,吃水果,洗澡,换衣裳”“小芳老是贬低别人家的孩子:‘

难看死了!’好像天底下就是她的卉卉最好”“小芳教卉卉唱了很多歌……小芳唱这些歌,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可知,小芳在我们家照顾卉卉时,无微不至,眼中只有卉卉最好看,并时常教卉卉唱歌,歌声中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可见其“真有性情”。【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从“无为木田镇有个庐剧团,小芳去考过。团长看她身材、长相、嗓音都好,可惜没有文化——小芳一共只念过四天书,也不识谱,但想进了团可以补习,就录取了她”可知,小芳去考庐剧团,因为“身材、长相、嗓音都好”,

虽没有文化,但被破格录取了,是为“扬”笔;从“她父亲知道了,坚决不同意,硬逼着小芳回了家。……小芳如果进了县剧团,她一生的命运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可知,最终却因父亲坚决不同意而错失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是为“抑”笔。从“小芳的命是不好。她才六个月,就由她

奶奶做主,许给了她的娘表哥李德树”“小芳到底还是和李德树结婚了”可知,小芳因为奶奶替她订的娃娃亲,以及家人的愚昧,而被迫与李德树结婚,是为“抑”笔;从“法院只好受理小芳的案子,判离”“小芳和小胡结了婚,一年后生

了个女儿,取名也叫卉卉”可知,离婚获得自由后,如愿嫁给了自己喜欢的小胡,并生下了女儿也叫卉卉,是为“扬”笔。从“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没盐了,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可知,小芳后来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有时连盐都没

有,残酷的生活把她打磨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农村妇女,是为“抑”笔;从“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可知,小说最后用想象手法写“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是为“扬”笔。从“她是安徽

无为人。无为是个穷县,地少人多。年轻女孩子多出来当保姆”“小芳为此自杀过一次,喝农药,被发现了,送到木田医院里救活了”可知,小芳生活贫苦,陷入不幸的婚姻,是为“抑”笔;从“小芳在我们家干的活不算重。做饭,洗衣,这些都不要她管”“下午,卉

卉睡一个很长的午觉……一面轻轻地哼着庐剧。到后来为自己的歌声所催眠,她也困了,就靠在枕头上睡着了”可知,在我们家照顾卉卉的日子,是她人生最为舒适的一段时间,是为“扬”笔。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

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乙)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

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夫圣,孔子不居。”(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

无若宋人A然B宋人有闵C其苗之D不长而揠之者E芒芒然F归G谓H其人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体,指四肢,与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四体”意思相同。B.事,指侍奉、

赡养,与“民之从事”(《老子》)中的“事”字含义不同。C.子,指对人的尊称。如“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吾子”指对友人的尊称。D.病,指担心、忧虑,与“贼人以利其身”(《墨子》)中的“贼”字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恻

隐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读来气势酣畅。B.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此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C.乙文中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孟子认为难以用言语

表述,并借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阐述了“助长”对“知言”的严重危害。D.两篇选文体现出孟子长于说理,善于论辩,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孟子“仁政”学说的德政思想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发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所以内交

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2)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4.试概括两则材料中,孟子所表述的儒家的思想观点。【答案】10.BEG11.D12.C13.(1)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

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2)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14.(1)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2)靠平时不断积累来培养浩然之气,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不要像宋国的某个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忧他家的禾苗生长太慢就去用手把禾苗拔高了的人,他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无若宋人”,“无”是状语,“若”是谓语,“宋人然”是宾语,其中“然”是“……的样子”,不能与“宋人”断开,B处断开;“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为

定语后置句,“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作“宋人”的定语,E处断开;“芒芒然归”,省略主语“宋人”,“芒芒然”是状语,“归”是谓语,“谓”是下句的谓语,G处断开。故BEG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就像有四肢一样。/形容

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B.正确。侍奉、赡养。/事情。句意: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老百姓做事。C.正确。D.错误。名词作形容词,疲惫、疲倦。/名词作动词,伤害。句意:今天累极了。/伤害别人来对自己有利。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形象地阐述了‘助长’对‘知言’的严重危害”错。应该是“形象地说明了浩然之气要日积月累而非一朝一夕之功”。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内交”,结交;“要誉”,博取名

誉;“乡党”,同乡,乡邻。(2)“助”,助长;“……者也”,判断句式;“揠”,拔;“非徒”,不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1)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

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可知,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由“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可知,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2)由“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

……”可知,靠平时不断积累来培养浩然之气,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参考译文:(甲)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

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

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

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乙)公孙丑问:“请问夫子所擅长的是哪一方面?”孟子说:“我可以明辨是非善恶之言,我善于养护

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浩然之气是何意?”孟子说:“难以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来说,可谓最广大而且最刚健,用正直之道而养护却不去妨害,那么,可以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来说,与道义相匹配;如果没有这种浩然之气,就会内心空虚

而气不足。内心不要忘记,也不要揠苗助长。不要像宋国的某个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忧他家的禾苗生长太慢就去用手把禾苗拔高了的人,他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太劳累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到了田地之中去观看,禾苗却干枯了。天下不去揠苗助长

的人很少见了。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公孙丑说:)“宰我、子贡擅长言谈辞令,冉牛、闵子、颜渊擅长阐述德行。孔子兼有这两方面的特长,(却还)说:‘我对于辞令,是不擅长的。’(老师既然说擅长识别言论,)那么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吧?”孟子说

:“岂敢!怎么能这么说呢!当初子贡向孔子询问说:‘夫子已经可以说是圣人了吧?’孔子说:‘要说是圣人,那么,我能力不足,我只是学习的时候不满足,行教化的时候不敢说疲倦。’圣人,孔子尚且不敢自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致酒行李

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①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②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土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注】①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

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②马周:《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被旅店主人轻视,后至长安做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他代何条陈多事皆合上意,后被授监察御史。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一、二句总写劝酒场面,客人对酒

兴怀,主人举杯劝酒。寥寥数语,奠定了全诗感伤不平的基调。B.“主父”两句与“吾闻”两句,使用典故。前者从对面落笔,通过家人望眼欲穿突出久羁异乡之苦,后者则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困守的狼狈。C.“空将”两句中的“空”,与“雪上空留马行处”之“空”不同,写出了诗人对马周那种凭借几行文字就得

到皇帝恩泽的行为不屑一顾。D.“我有”两句一语双关,写出了诗人心情的变化。虽然灵魂无所归依却仍旧执着不改,对个人志向能够受到皇帝赏识充满希望。16.李贺《致酒行》与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两首劝酒歌都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但

又有所不同,请对比两诗结尾二句,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致酒行》最后两句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诗人不再一蹶不振的豪情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②《将进酒》中最后两句“呼儿”“与尔”,诗人口气甚大,显示出李白不拘形迹的豪迈性格。“万古愁”与开篇之“悲”

照应,显示出李白在狂放乐观掩盖下的对自己韶华已逝、怀才不遇的悲愤与愁苦。【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与‘雪上空留马行处’之‘空’不同”错误,两处“空”都是“只是”的意思,句意是“只凭纸上几行字”;

“写出了诗人对马周那种凭借几行文字就得到皇帝恩泽的行为不屑一顾”错误,作者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言外之意似乎是“政治出路不只是有一种途径,“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也不能悲观”,并不是对马周行为的不屑

一顾。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致酒行》中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而“天下白”的景象更是光明璀璨。这一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最后两句写道:“少年心事

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即“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可见,最后两句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诗人不再一蹶不振的豪情壮志,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李白《将进酒》的最后两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意

思是: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拿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和“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显示出李白不拘形迹的豪迈性格。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

。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照应,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既在悲叹美好的时光的消逝,也显示出李白在狂放乐观掩盖下对自己韶华已逝、怀才不遇的悲愤与愁苦之情。(三)名篇

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l)在《论语·颜渊》中,听完了孔子所说的仁的细则,颜渊说“________,________”表示要将孔子的理论付诸实践。(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女子见月光流转

,触发离愁,试图将月赶出自己的视线却又徒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词人梦里与妻子相见时的情形。的(4)“镜”

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古人常揽镜自照以表达感情,在诗词中也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回虽不敏②.请事斯语矣③.玉户帘中卷不去④.捣衣砧上拂还来⑤.相顾无言⑥.惟有泪千行⑦.君不见高堂

明镜悲白发⑧.朝如青丝暮成雪(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帘”“捣”“砧”“惟”“鬓”“斑”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课

内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课内知识(本题共3小题,6分)1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知者不惑,仁者不忧B.其未兆易谋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D.当察乱何自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知”:通“智”,智慧。句意:智

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B.没有通假字。句意: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C.“累”:通“蔂”,盛土的工具。句意: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D.“当”:通“尝”,尝试。句意: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故选B。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A.天下归.仁焉归:称赞。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鼓励。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鬻”,卖。句意:如今一下子就可以卖得百金。故选D。20.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

义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C.致知在格物..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句意:大

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B.古今同义:根本始末。句意: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C.古今同义:认识、研究事物。句意: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D.古今同义:指平民百姓。句意: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

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端午节,又称“夏节”,是指“五月五日”,还是“午月午日”,向来众说纷纭。其实,这和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法有关。上古时期,很多节气是按照干支的序次来确定的。人们已观测到,天上的北斗星“指午夏至”。随着汉代统一颁行历法,对日月星辰的观

测和上古多种历法出现合流。端午节的节期经历了从干支纪年到数字纪年的转换,历法中的“午月午日”,也演变为“五月五日”。《礼记·月令》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这种说法逐渐沉淀在文化认知,形成了端午节早期的“恶日观”。①,这一天,人们采艾悬于门上,用兰汤沐浴,佩戴装有雄黄的

荷包,用五彩丝线系手臂。在“万物满长,初实有成,阴气萌作,疫疠流行”的五月,诸多端午的礼俗都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守望,是“应天顺时”传统文化流脉的具体表现。魏晋南北朝时,《荆楚岁时记》记有“是日,竞渡”,又解释竞渡之俗说:“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

渡是其遗俗。”此时,②,浸染了道德与伦理的色彩,镌刻着民众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诉求。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结合文本简述“恶日观”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答案】21.①为了避恶祛病②端午节和屈原联系起来22.①“恶

日观”的含义是认为端午节是不好的、不吉祥的、会给人们带来不幸的日子。②因为在阴阳观念的影响下,人们认为五月是阴气萌生、疾病和瘟疫流行的月份,端午是阴与阳、死与生力量抗衡、变动的关键时节。【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

,从前后文“形成了端午节早期的‘恶日观’”“这一天,人们采艾悬于门上,用兰汤沐浴,佩戴装有雄黄的荷包,用五彩丝线系手臂”可知,后文所述都是避恶祛病所采取的措施,所以填入句子应是表示为了达到避恶祛病的目的,可以填入“为了避恶祛病”之类的内容。第二空,从前文“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

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可知,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将端午节和屈原联系起来。故可以填入“端午节和屈原联系起来”之类内容。【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及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文中“《礼记·月令》载:‘是日至,阴阳争,死生分。’这种说法逐渐沉淀在文化认知中,形成了端午节早期

的‘恶日观’”可知,古代人认为端午节是阴阳相争、生与死较量的日子,所以这个日子是不好的、不吉祥的,会给人们带来不幸。据此可以得出“恶日观”的含义是认为端午节是不好的、不吉祥的、会给人们带来不幸的日子。从文中“《礼记·月令》载:‘是日至,阴阳争,死生

分。’”“诸多礼俗的端午在‘万物满长,初实有成,阴气萌作,疫疠流行’的五月”可知,在《礼记》中,根据阴阳理论,人们认为五月是阴气萌生、疾病和瘟疫流行的月份,端午是阴与阳、死与生力量抗衡、变动的关键时节。所

有形成了端午节早期的“恶日观”。(三)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4分)23.请以“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为主题,在下列提供的成语中任选三个组成一组,模仿画线的句子,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要求:(1)符合首句的观点;(2)句式基本一致。成语:锲而不舍见义勇为精益求精雪中送炭别出心裁

夜以继日筚路蓝缕古道热肠成语深植于中华文化,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幅博大的风景,那么成语就是它的微型景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言传身教”,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都是丰富深邃的教育智慧,它体现的爱生育人的教育情怀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教育文化的精神财富。【答案】

“见义勇为、雪中送炭、古道热肠”,每一个成语给我们标榜的都是乐善好施的做人美德,它推崇的修己助人的美好品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瑰宝。“筚路蓝缕、夜以继日、锲而不舍”,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都

是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它展现的坚韧图强的坚毅品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先分析示例的特点,然后将材料提供的词语进行分类,再仿照示例句式,

整理句子。本题中,示例先说三个成语,一个固定句式“每一个成语给我们……的都是……”“它……已经成为……”,其中,示例的助词“的”要做保留。然后,“见义勇为、雪中送炭、古道热肠”这三个成语对应“助人”的中心主题,

“筚路蓝缕、夜以继日、锲而不舍”对应“坚韧”的主题。最后,整理句子,注意仿写中尽量保持字数一致,短语类型一致。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尚书》有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而《史记》却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

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矜细行以立大德,顾小让而成大行《尚书》有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指出细谨言行,方成大德;而《史记》却说“大行不顾细谨,大

礼不辞小让”,成大事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典籍之言谆谆,蕴含的人生大智慧,有关“大德”与“细行”,不妨以子夏之语系之,“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大德”不逾矩,“小德”可变通。矜细行以立大德,顾小让而成大行。立身于世,矜细行以立大德。大德之前,细行为谨:

明礼知规遵制恪法,涵品养慧,立身立德。“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先圣孔子言犹在耳,志与艺必依乎德仁。《礼记•乐记》中说:“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德于人,为基,为根,为本。故大德不修,

国乱、家破、人散。而修大德需从细谨开始,往古,“德”是我华夏文明常开不败之明花,孔融让梨,曾参杀豚,弈秋教射,有细行,才成就大德;观今,“德”是我炎黄子孙立德树人之旗帜,陶行知三糖育人,钱学森整装就餐,周恩来弊衣在身,细行是成就大德的基石。大德

之前,不逾矩,矜细行,我辈才能立身立德,涵品养慧。立身于世,顾小让而成大行。欲成大行,不纠结于枝节蔓叶,不牵绊于端倪肇始,敦化笃正,行稳致远。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一味纠缠于过程中的分毫毕显,过于在乎蔓生的端倪,就会牵绊住前行的步履。当然“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并非不

重细节,而是心有大事,从大局出发,整体服从全部,不为了个人的恩怨得失失去时代发展的方向。不是做事畏葸不前,而是夯牢基础,把握关键。试想,中国科研人员,如果没有高远的人生格局,宏阔的视野眼光,一味地盯住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如何能有嫦娥奔月、

蛟龙入海、北斗耀天的傲人成绩。大行之前,不纠结,砥砺前行,我辈才能敦化笃正,行稳致远。处世需大德,志于大德以行稳;立身当细行,矜于细行以致远。规范细行修养,走向更好自我;遵守大德界限,书写精彩人生。大德与细行,相

辅相成,不可分割。《左传》有“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之警语,《菜根谭》也说:“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若以权力得者,其萎可立而待矣。”我辈青年,立身处世,当时刻谨记,无大德无根基,无细行无功业,成大事笃定方向,推大礼不计较个人得失。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的我们,当引领风尚

,传承文明,让道德的天空群星闪烁;让中华美德代代传承。“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亚圣孟子曾言,浩然气长存,功成于细谨。风起于青萍,潮落于月畔。“德”与“行”之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我辈青年担时代使命,赓续前人星火,自当矜细行以立大德,顾小让而成大行。惟其如此,才能风雷震

九州,斯须寰宇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是关系类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是讨论“大德”和“小礼”的关系。《尚书》中“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意思是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这里强调了修养“小节”对养成大德的

重要性,勿以恶小而为之,小的方面注意不够,修养不好,必将影响大的美好品德的养成。而《史记》中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干大事不用顾及小的礼节,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责备。这里强调了不用过分注重“小节”,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必执着于细节;二者的观点

形成对比,却都有道理。正因为樊哙用“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道理劝服了刘邦在鸿门宴上不辞而别,才让刘邦保全了性命,刘邦最终东山再起。但从一个人的立身道德上说,平时不检点,不注意品德操行、生活作风方面的细末小事,久

而久之,积细行而成恶习,必将影响到立身大节。也因我们能秉承“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准则,才让我们能够养成纯洁美好的品德。以上论述对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考生成长颇具启示意义,值得考生仔细品味,深刻思考,积极实践。写作时应从其中一个角

度入手,围绕“大德”与“小礼”的关系来谈。可在文章开头结合材料明确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如论证“大德”不顾“小节”,可列举刘邦从鸿门宴不辞而别脱身的事例,韩信不纠结于“胯下之辱”终成一代

名将等例子,有力地论证观点。与此相对,也可列举“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玩物丧志的事例来论证“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观点。最后可根据分析给出具体的建议。立意:1.修养身心需重小节,临危不惧不拘小节2.不修“小节”难成“大德”。3.注重小节,加强自我修养。。获得

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