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8.282 M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1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docx,共(24)页,8.28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13c5c9841c29d7f3d1e7d055a6fbea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年级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第11卷为综合题。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

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为“2023年10月8日正午江苏某校教学楼走廊照片”。此时,走廊柱影与南墙面的夹角约为82°。完成下面小题。1.该教学楼的朝向为()AAB.BC.C

D.D2.与该日日影现象几乎一致的日期是()A.2月7日B.3月7日C.4月7日D.9月7日3.10月8日之后的一个月,该地()A.日出方位南移B.正午物影变短C.日落时刻推迟D.日出时刻提前高度角和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

的水平夹角)可.以用来描述天体的具体位置。图为“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甲、乙两地的经度差为()A.90°B.135°C.180°D.225°5.甲、乙两地的纬度差为()A.20°

B.40°C.60°D.80°6.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A20000kmB.5000kmC.10000kmD.15000km图1为“福建太姥山峰林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完成下面小题。7.组成太姥山峰林景观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A.甲B.乙C.丙D

.丁8.该峰林地貌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沉积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9.推测下列微地貌景观最符合太姥山地貌发展进入老

年期的是()A.方山B.峰丛C.残丘D.造型石图为“某区域地层和地质构造剖面”。完成下面小题。10.甲处褶皱形成年代()A.上寒武世之后、下志留世之前B.中志留世之后、中泥盆世之前C.下志留世之后、中泥盆世之前D.中寒武世之后、上寒武世之前11.中志留世到中泥盆世期间,该区域所处的

古地理环境是()A.陆地,遭受剥蚀B.盆地,接受沉积C.海洋,地震活动D.洋盆,岩浆活动七普显示我国人口流动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图为“六普和七普31个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情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是12.六普和七普人口数量变化量均最大的省级行政

区是()A.闽B.沪C.京D.粤13.导致该省六普和七普人口数量变化量均最大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B.生态C.交通D.政策14.外来人口流入对该省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土地开发B.增加就业岗位C.优化劳力结构D.缩

小区域差异城市形态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早期,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水运便利B.气候暖湿C.地形平坦D.土壤肥沃16.该城市形态()A.1

917~1949年,呈条带状向河流上游延伸B.1950~1966年,呈放射状沿陆运干线扩展C.1967~1988年,由分散式逐渐转为集中式D.1989~2004年,呈多边形由中心向外扩展17.伴随城市形态的变化()A主城区绿化用地面积减少B.卫星城居住用地比重降低C.商业

用地的集聚程度提高D.工业用地向东部海港迁移比亚迪公司致力于电池、电机、电控和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研发,从“电池大王”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先行者。下图为“比亚迪公司发展历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标杆,主要依托(

)A.技术创新B.政策支持C.产业基础D.市场广阔19.2017年北美吸引比亚迪公司建大巴工厂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规模大B.科技水平高.C.产业基础好D.交通条件优20.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全产业链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技术水平B.降低产业风险C.优化产业结构D.打造龙头产业农

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模式。循环式托管是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之一。图为“我国某地区循环式托管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1.最适宜大范围推广该模式的农业类型是()A.城

郊奶牛养殖B.平原谷物种植C.丘陵茶树种植D.湖滨水产养殖22.农业生产托管主要反映了我国农村()A.技术低下B.生态恶化C.产品价格低D.劳动力短缺23.该模式推广实施重要保障是()A.技术投入B.资金支持C.政策规范D.宣传到位第Ⅱ卷(综合题共54分)二、综合题:(第24题~第26题)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第19届亚运会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30°N,119°E)举行。本次亚运会场馆建设秉承“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图为“第19届亚运会竞赛场馆分布图”。的(1)在下图中绘制9月23日杭州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标注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描述该日的太

阳视运动过程。(2)简析亚运会竞赛场馆以“杭州为主,全省共享”为原则建设的意义。(3)亚运会结束后,请为体育场馆的利用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海湖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中亚—印度、东亚—澳大利亚国际水鸟迁徙的重要节点。

某中学组织学生赴青海省进行了研学旅行,图为同学们结合调研结果,并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绘制的青海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说明青海湖的形成过程。(2)描述图中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并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3)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

要栖息地的原因。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2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言“进一步完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筹划环渤海湾区发展规划。”图为“构想中的环渤海湾区示意图”。(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评价环渤海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2

)北京作为湾区中心城市,简析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大的原因。(3)简析规划中的环渤海高铁对湾区发展将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年级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第11卷为综合题。2.所有试题

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为“2023年10月8日正午江苏某校教学楼走廊照片”。此时,走廊柱影与南墙面的夹角约为82°。完成下面小题。1.该教学楼的朝向为()A.AB.BC.CD.D2.与该日日影现象几乎一致的日期是()A.2月7日B.3月7日C.4月7

日D.9月7日3.10月8日之后的一个月,该地()A.日出方位南移B.正午物影变短C.日落时刻推迟D.日出时刻提前【答案】1.A2.B3.A【解析】【1题详解】根据太阳直射点与江苏的纬度进行判断,一年中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江苏正南天空,因此10月8

日正午时刻走廊柱子的影子朝向正北,此时走廊柱影与南墙面的夹角约为82°,因此可以得到墙面与东西方向的夹角为8°,据此判断,该教学楼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要出现与该日日影现象几乎一致,则太阳直射点相同

,即太阳直射点仍位于上次所在的纬线上,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相等.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可知,这两天关于二至日对称,根据此时为10月8日进行推算,关于二至日对称的时间约为3月7日,因此出现该日日影几乎一致的日期为3月7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10月8日之后的一个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往南移动,该地日出方位南移,A正确;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正午物影变长,B错误;昼长逐渐变短,日出时刻推后,日落时刻提前,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运动中的对称规律:(1)纬度

关于赤道对称的南北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2)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的南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3)在同一地点,关于12:00对称的两个时刻,太阳方位关于正午时刻的经线东西对称;(4)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太阳运动轨迹相同,即其昼夜长短、日

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高度角和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可以用来描述天体的具体位置。图为“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甲、乙两地的经度差为()A.90°B.135°

C.180°D.225°5.甲、乙两地的纬度差为()A.20°B.40°C.60°D.80°6.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A.20000kmB.5000kmC.10000kmD.15000km【答案】4.C5.B6.D【解析】【4题详解】据图,根据所学知识

,甲地在北京时间6点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乙地在北京时间18点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时当地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根据时差,可计算出甲地经度为150°W(与120°E相差6个小时,经度差90°,在120°E以东),乙地经度为30°E(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

时,在120°E以西,经度差90°),因此两地的经度差为180°。故选C。【5题详解】图中太阳高度角为0时即为日出或日落,故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甲地昼长为12小时,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可知甲地位于赤道,且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

度角都为70°,故甲乙两地应关于直射点所在纬度对称,根据甲地纬度为0°,可计算出该日直射点纬度为20°N或20°S,乙地纬度为40°N或40°S;根据材料太阳方位角知识,方位角是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平面上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甲地日出到正午,太阳方位角逐渐减小,正午太阳方位

角为0,说明甲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以此类推,可判断乙地太阳也是从东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正午过后,太阳位于西南,日落时太阳从西北方向落下,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说明该日为

北半球夏半年,综上可以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乙地纬度为40°N。因此两地的纬度差为40°。故选B。【6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地坐标为(0°,150°W),乙地的坐标为(40°N,30°E),两地位于

同一个经线圈上。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故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为经过北极点的一段经线圈,根据经纬网距离计算相关知识,甲地到北极点的距离为90×111千米,乙地到北极点的距离为50×111千米,故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15000km。故选D。【

点睛】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赤道、经线圈、晨昏线为三种特殊的大圆;如果两地纬度相当,则两地的最短距离轨迹大致相当于沿经过两点的纬线折向高纬的一段弧。图1为“福建太姥山峰林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完成下面小题。7.组成太姥山峰林景观的岩石类型

对应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8.该峰林地貌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沉积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9.推测下列微地貌景观最符合

太姥山地貌发展进入老年期的是()A方山B.峰丛C.残丘D.造型石【答案】7.D8.C9.D【解析】【7题详解】福建太姥山峰林景观属于典型的花岗岩风化侵蚀形成的地貌,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读右图可知,甲“三进一出”,为岩浆,丁为岩浆岩,丙和乙为沉积岩或变质岩。综上所

述,组成太姥山峰林景观的岩石类型对应丁,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该地应先经历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花岗岩,后来地壳抬升,露出地表,被外力作用侵蚀,形成地貌景砚。因此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9

题详解】随着外力侵蚀的继续发展,峰林的石头会进一步变小,彼此分离,形成造型独特的奇石,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

岩等。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如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图为“某区域地层和地质构造剖面”。完成下面小题。10.甲处褶皱形成年代是()A.上寒武世之后、下志留世之前B.中志留世之后、中泥盆世之前C.下志留世之后、中泥盆世之前D.中寒武世之

后、上寒武世之前11.中志留世到中泥盆世期间,该区域所处的古地理环境是()A陆地,遭受剥蚀B.盆地,接受沉积C.海洋,地震活动D.洋盆,岩浆活动【答案】10.B11.A【解析】【10题详解】由图示信息,甲处岩层向上弯曲,是背斜构造。根据图示信息,该背

斜最新地层形成时代是S2中志留世,而形成于中泥盆世的D2岩层不属于背斜的一部分,而是覆盖在背斜之上,因此该背斜是在中志留世之后形成,且褶皱形成之后才接受中泥盆世物质的堆积。综上所述,可知甲处褶皱形成年代是中志留世之后、中泥盆世之前,B正确,ACD错

误,故选B。【11题详解】图中从中志留世到中泥盆世两个时代的地层直接接触,中间缺失了上志留世、下泥盆世地层。说明上志留世和下泥盆世时期,该地区处在陆相(山地或高原)环境,地势较高,不易沉积,或后期遭受

风化和剥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判断背斜与向斜: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凹陷;2.背斜岩层中间老两边新,向斜中间新两边老。七普显示我国人口流动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图为“六普和七普31个省级行政区

流动人口情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六普和七普人口数量变化量均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A.闽B.沪C.京D.粤13.导致该省六普和七普人口数量变化量均最大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B.生态C.交通D.政策14.外来人口流入对该省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土地开发B.增加就业岗位C

.优化劳力结构D.缩小区域差异【答案】12.D13.A14.C【解析】【12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数字为各个省份两次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的变化情况,数值越大代表着流动人口越多。由图中读数可知,广东省两次普查流动人口增长数都超过2000万人,是六普和七普人口数量变化量均最大的省

级行政区,广东省简称为粤,D对,A、B、C错。故选D。【13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六普和七普人口数量变化量均最大的省份为广东省,流入人口非常多,自然、政策、交通和信息、经济都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但是相比而言,人

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正是因为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较大,人们才会从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A对,相比于经济,B、C、D不是最主要的因素,B、C、D错。故选A。【14题详解】广东省山区多,平地少,适宜发展的土地开发程度高,

外来人口流入不会促进土地进一步开发,A错;就业岗位的增加是吸引人口到来的主要原因,不是人口流入的影响,B错;流入的主要是年轻的人口,使老龄化的发达地区劳动力结构得到优化,C对;流入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广东珠三角地区,而欠发达的粤西、粤北等地则影响较小,会加大广东的区域差

异,D错。故选C。【分析】【点睛】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人口流动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多数情况下,人口流动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是

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人口流动目的是为了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环境。城市形态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早期,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水运便利B.气候

暖湿C.地形平坦D.土壤肥沃16.该城市形态()A.1917~1949年,呈条带状向河流上游延伸B.1950~1966年,呈放射状沿陆运干线扩展C.1967~1988年,由分散式逐渐转为集中式D.1989~2004年,呈多边形由中心向外扩展17.伴随城市形态的变化()A.主城区绿化用地面积减

少B.卫星城居住用地比重降低C.商业用地的集聚程度提高D.工业用地向东部海港迁移【答案】15.A16.B17.D【解析】【分析】【15题详解】由图可知,早期城市主要建于河流交汇处,因此便利的水运为主导因素,A正确;气候暖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城市发

展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且不能在图中体现,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1917~1949年该城市形态呈条带状沿河流下游扩充,不是上游,A错误;1950~1966年主要呈放射状沿陆运干线扩展,B正确;由图中可知,1967~1988年由集中式变为分

散式,C错误;1989~2004年高度分散分布,已形成多个城市中心,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主城区绿化用地面积会增加,A错误;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卫星

城居住地逐渐增加,B错误;随城市不断发展,商业中心不断增多,商业中心也逐渐分散,C错误;随着城市化发展,工业用地逐渐向外迁移,东部海港海运便利,有利于工业布局,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河

流、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⑤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

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比亚迪公司致力于电池、电机、电控和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研发,从“电

池大王”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先行者。下图为“比亚迪公司发展历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标杆,主要依托()A.技术创新B.政策支持C.产业基础D.市场广阔19.2017年北美吸

引比亚迪公司建大巴工厂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规模大B.科技水平高C.产业基础好D.交通条件优20.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全产业链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技术水平B.降低产业风险C.优化产业结构D.打造龙头产业【答案】18.A19.A20.B【解析】【18题详解

】纯电动汽车要求的技术水平大于传统汽车,而材料中提到“比亚迪公司致力于电池、电机、电控和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研发,从‘电池大王’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先行者”,由此可知,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标杆,主要依托技术创新,A正确;政策支持、产业基础、市场广阔等对比亚迪汽车的发展也很重要,但不是

成为领军标杆的主因,排除BCD。故选A。【19题详解】工业生产主要目的是获得利润,比亚迪在美国设厂主要是为了抢占美国市场,所以A正确;由上题及材料可知,比亚迪带着创新技术来到美国,B错误;美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基础、交通条件与中国差不大,且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对比亚

迪公司建大巴工厂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从国家的角度,拥有全套产业链就意味着稳健性和强大的抵抗不可预知风险的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全产业链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产业风险,避免国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卡

脖子,故B正确;全产业链建设强调完整性,并不一定会带来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不一定能打造龙头企业,同时,全套产业链也包含一些技术水平低的环节,目的不是优化产业结构,故排除ACD。故选B。【点睛】一个100%的工业体系,其最大价值体

现在战争中,能够自主生产一切战争产品而不会被外国卡.的脖子,有可以使用的替代品。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模式。循环式托管是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之一。图为“我国某地区循环式托管模式示意

图”。完成下面小题。21.最适宜大范围推广该模式的农业类型是()A.城郊奶牛养殖B.平原谷物种植C.丘陵茶树种植D.湖滨水产养殖22.农业生产托管主要反映了我国农村()A.技术低下B.生态恶化C.产品价格低D.劳动力短缺23

.该模式推广实施的重要保障是()A.技术投入B.资金支持C.政策规范D.宣传到位【答案】21.B22.D23.C【解析】【21题详解】该模式能够将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推测该农业可以进行大

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和管理,平原谷物种植可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B正确;城郊奶牛养殖、丘陵茶树种植、湖滨水产养殖都不适宜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ACD错误。故选B。【22题详解】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方更多使用机械进行耕作和管理,相比传统耕作方式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减少,因此主要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

,D正确;农业生产托管并不能反映农村技术低下、生态恶化、产品价格低,ABC错误。故选D。【23题详解】该模式是在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

组织完成,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环节较多,需要政策约束来规范农业经营主体和生产托管中心行为,保障该模式的推广实施,C正确;而技术投入、资金支持、宣传到位尽管也会对其推广实施造成影响,但都不是最重要的保障,ABD错误。故选

C。【点睛】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

托管是农业生产性服务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最具时代意义的方式,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连接小农户的有效机制,是服务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第Ⅱ卷(综合题共54分)二、综合题:(第24题~第26题)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第19届亚运会2023年

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30°N,119°E)举行。本次亚运会场馆建设秉承“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图为“第19届亚运会竞赛场馆分布图”。(1)在下图中绘制9月23日杭州的太阳视运动轨

迹,标注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描述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过程。(2)简析亚运会竞赛场馆以“杭州为主,全省共享”为原则建设的意义。(3)亚运会结束后,请为体育场馆的利用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9月23日杭州的太阳视运动图如下9

月23日为北半球春分日,太阳从正东升起,然后向东偏南方向运动,正午到达正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为60°,之后太阳向西南方向运动,在正西方向落下。(2)发挥杭州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布局,满足各项赛事要求;促进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展现城市形象,提高知名

度,扩大影响力。(3)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最大限度发挥比赛功能;承接大型会议会展,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承接大型演唱会,助力文化事业;向社会大众开放,服务老百姓日常锻炼;开发体育场馆为主题的旅游活动。【解析】【分析】本题以第19届

亚运会竞赛场馆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视运动、服务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9月23日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

道,杭州(30°N)的正午太阳高度=90°-30°=60°;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逐渐向东南方向运动,正午太阳位于正南,且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60°,之后,太阳开始向西南方向运动,日落时位于正西方向。视运动图如下:【小问2详解】亚运会竞赛场馆以“杭州为主,全省共享”为原则

建设的意义主要从城市发展、知名度等角度分析。建设竞赛场馆,主要在杭州市进行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职能,建设完成的场馆主要用于全省使用,发挥杭州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杭州市交通便捷,因地制宜布局,满足各项赛

事要求;完善竞赛场馆的建设,能够促进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场馆建设作为城市景观,有助于展现城市形象,提高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小问3详解】亚运会结束后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方式主要从比赛、会议使用、旅游等方面

分析。体育场管体育设备完善,可以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最大限度发挥比赛功能;场馆空间相对较大,能够容纳较多人员,可以承接大型会议会展,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杭州市交通便捷,演唱会举办吸引力较强,承接大型演唱会,助力文

化事业;运动场馆可以发挥公益性,向社会大众开放,服务老百姓日常锻炼,开发体育场馆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服务大众社会等。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海湖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中亚—印度、东亚—澳大利亚国际水鸟迁徙的重要

节点。某中学组织学生赴青海省进行了研学旅行,图为同学们结合调研结果,并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绘制的青海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说明青海湖的形成过程。(2)描述图中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并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3)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

【答案】(1)地壳运动导致断层发育,岩层断裂下陷,积水成湖。(2)地貌特征:位于河流入湖处,大致呈扇状;从扇顶到扇缘,面积逐渐增大,沉积物厚度逐渐减小,坡度降低,粒径减小等。形成条件:流经山区的河流,

在山区带来大量泥沙、碎石;在流出山口注入湖泊时,地势降低,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3)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栖息;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少等。【解析】【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湖泊成

因、河流地貌、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海湖属于构造湖,是断裂下陷积水成湖;因此其形成过程是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板块挤压,地壳断裂运动活跃;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

成湖泊。【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冲积扇位于河流入湖泊处的地区,从形态看大致呈扇状;从扇顶到扇缘,面积逐渐增大,沉积物厚度越来越小,坡度越来越缓,粒径逐渐减小等。其形成条件是流经山区的河流,在山区带来大量泥沙、碎石;

在流出山口注入湖泊时,地势降低,地形变得平缓,加之湖水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小问3详解】候鸟选择栖息地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适宜;食物、水源充足;生存环境安全。青海湖鸟岛地处青海湖腹地,海拔高,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属于高原山

地气候,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栖息;湖泊面积大,水源、食物充足;国家级设立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人类活动干扰少等。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2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言“进一步完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筹划环渤海湾区发展规划。”图为“构想中的

环渤海湾区示意图”。(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评价环渤海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2)北京作为湾区中心城市,简析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大的原因。(3)简析规划中的环渤海高铁对湾区发展将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

)环渤海湾区邻近东北亚经济圈,国际市场广阔;靠近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靠近海洋,海运条件便利。(2)北京市城市规模大,等级高;城市服务功能多、范围广;北京市距湾区各城市较近;北京市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利

;北京市与其他城市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密切。(3)连通京津冀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缩短人流物流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沿线地区专业分工与协作;缓解京沪线、京广线等干线运输压力(合理布局铁路网)【解析】【分析】本题以环渤海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为材料,涉及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

及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题干要求,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结合图片可知,环渤海湾区位于华北经济核心区,邻近东北亚经济圈,国际市场广阔;

环渤海湾区靠近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利于区域工业发展;靠近海洋,海运条件便利,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交流频繁。【小问2详解】城市是区域生产活动的中心,一般具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城市的辐射功能就是这些功能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能力。北京为我国首都

,城市等级高,规模大,服务功能多,范围广;借助与环渤海大湾区之间的便捷交通,促使北京非首都职能疏解,利于将部分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疏散到周边地区;通过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现代化发达的信息网络,北京与环渤海大湾区之间的人才、商贸活动以及信息等交流密切。【小问3详解】通过构建环渤海高铁,完善区域交

通运输网络,从而加强了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之间的联系,缩短了区域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有效促进了区域之间的人才、物资等相关生产要素的流动,缓解区域交通运输压力,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的形成。高铁的时效性强,加大了大湾区各

城市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各城市之间因地制宜承接相关产业,加强相关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实现错位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湾区城市群。。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