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docx,共(36)页,5.10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a40fcc627b45c9209aac6cae594c52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年级生物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
.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蛋白质含量决定的B.心肌细胞所需的
营养物质直接来自血浆C.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其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D.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共同实现内环境稳态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受大脑等高级中枢调控B.紧张时消化不
良,是在副交感神经支配下抑制了胃肠蠕动导致的C.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膀胱充盈时,兴奋传至副交感神经使膀胱收缩,进而使尿液排出3.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
传入神经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中间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C.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神经支配伸肌收缩和屈肌舒张协调完成膝跳反射4.氯胺酮是静脉全麻药,其作用原理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与
受体的相互作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受体附近,不消耗细胞产生的ATPC.长时间使用氯胺酮,可能会导致人的脑部神经细胞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D.静脉注射
氯胺酮,氯胺酮直接进入人体的内环境中5.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0~
5min内的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储存的B.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速率C.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D.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
脑参与6.热射病是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内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的疾病。典型症状有高热、意识障碍等。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及热射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温时,正常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B.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大量丢失水分,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C.发生热射病时
,脑干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热射病表明机体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及时降温和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7.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
液渗透压升高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该过程存在分级调节C.抗利尿激素分别在甲和乙上合成和释放D.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可能与丙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有关8.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DC)是黏膜组织中启动
和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类型,下图为肠道黏膜固有层DC捕获抗原的方式之一,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肠黏膜上皮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B.DC从肠腔中直接摄取抗原体现膜的结构特点C.DC摄取抗原后,细胞膜表面成分会发生变化D.
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直接与抗原结合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B.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C.脱落酸和脱落酸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气孔关闭、
影响细胞分裂等D.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相抗衡10.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有一定方向的和可以预测的,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裸岩到森
林的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找不到苔藓、地衣等B.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后,其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不再变化C.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影响因素不同11.化感作用是生物通过向周
围环境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从而影响邻近生物生长发育的现象。以下实例不属于化感作用的是()A.马缨丹向环境中释放伞花内酯抑制邻近马缨丹根的生长B.花生根分泌三十烷醇促进水稻、玉米等的生长C.入侵植物葱芥释放黄酮类物质抑制入
侵地其他植物的生长D.水稻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1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下列相关操作恰当的是()A.每天相同时间,向培养液通气摇匀后取样计数B.计数前向计数室滴加1滴台盼蓝染液后,统计无色活菌C.计数时需不断
调节细准焦螺旋,统计酵母菌数量D.制片时先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13.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五点取样法B.调查某濒临灭绝的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数量时,宜采用标记重捕法C.调查某
湖泊小球藻种群密度,应采用抽样检测法D.调查分布范围小而个体大的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采用目测估计法14.我国古文、古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的生物学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进行肥田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C.“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凡耕之本,务粪泽”施粪肥,农作物主要吸收粪肥中的水分
和有机物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惊魂未定”指人或动物受到惊吓刺激后,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发生复杂的变化,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称为长时程增强作用。这将导致人的紧张情
绪久久不能平复,其机理如下图所示(nNOS是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能以精氨酸为底物,利用氧生成NO和瓜氨酸)。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长时程增强作用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B.Ca2+内流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nNOS,促进NO生成C.N受体与A受体均与谷氨酸结合,表明受体无特异性D.NO以自由
扩散方式进入突触前神经元,促进谷氨酸释放16.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
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B.红光可能促进了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C.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D.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17.人体下丘脑视
交叉上核(SCN)存在生物钟,其调控机理为:视网膜在受到光周期信号的刺激后,将信号传递至SCN,进而调控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其分泌是由神经反射活动导致的,白天褪黑素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在夜间迅速入睡并延续睡眠时长。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A.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B.熬夜玩手机会促进机体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C.研究表明褪黑素能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D.褪黑素浓度低,效果显著,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18.阿利效应指出某些生物群聚并且种群密度处于
某个适宜的范围时,其种群数量能够得以增长,种群密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导致种群数量呈现负增长。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的.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生物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B.初始密度介于a
~b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D.当该种群数量为d时,种群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60分。19.食物在胃中的消化离不开胃酸。胃酸即胃液中的盐酸,其分泌依赖于胃黏膜
表面胃壁细胞膜上的H+-K+-ATP酶(一种质子泵)。壁细胞是胃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胃酸受到多种途径的调节(如图,ACh代表乙酰胆碱,GRP代表促胃液素释放肽)。请回答:(1)上图迷走神经中枢位于______(填“大脑皮层”或“脑干”)。迷走神经分泌的AC分别______(填“促进”
或“抑制”)肠嗜铬样细胞和δ细胞,与两种细胞细胞膜上的______有关。(2)GRP和胃窦中蛋白质分解产物、氨基酸等刺激G细胞分泌______,分别作用于壁细胞和δ细胞,其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壁细胞(内分泌);后者___
___。(3)壁细胞在多种信号物质的共同调节下分泌胃酸。当壁细胞分泌的H+过多时,H+刺激δ细胞释放生长抑素进而______(填“促进”或“抑制”)H+的分泌,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G细胞、δ细胞朝向
胃窦的细胞膜具有许多突起,有利于______。(4)胃液中的胃蛋白酶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胃酸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但胃酸分泌过多会引起胃溃疡。药物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缓解
胃溃疡症状。推测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机理是______。(5)为研究胃液分泌主要受迷走神经调节还是迷走-促胃液素调节,研究人员切除狗的胃窦后单独假饲(代表迷走神经直接调节的强度)、单独注射促胃液素(代表迷走-促胃液素调节的强度)以及共同处理所引起
的胃酸排出量,结果如下表。实验项目单独假饲单独注射促胃液素假饲+注射促胃液素3.5小时胃酸排出总量(毫克当量)1号狗3.7119.8350.122号狗8.9719.2549.933号狗6.1129.8370.464号狗5.4520.6359.4结果表明,胃液分泌主要受____
__调节,而且二者存在______作用。20.下图是葡萄糖刺激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在葡萄糖激酶作用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的磷酸
化有利于胞外的葡萄糖进入胞内,同时6-磷酸葡萄糖携带负电荷,难以______。(2)6-磷酸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钾通道______,细胞膜电位去极的化,引起______打开,Ca2+内流,触发储存
有______的囊泡释放。(3)健康人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合成糖原,进入______;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______,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4)正常人体的血糖浓度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当血糖含量较
低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使______(至少写2个)等激素的分泌增多,血糖浓度升高,避免因血糖过低而发生危险。(5)约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为探究“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人员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黎明
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测定体内相关激素的含量如下图1.①由图1结果显示,黎明现象可能与______节律性分泌异常有关。②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外周淋巴细胞中多个与生物钟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部分结果如图2,DP+组中REV-erbβ基因表达发生了______,表明“黎明
现象”与生物节律紊乱有关。③研究发现,生长激素会影响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除此之外,影响胰岛素作用敏感性的因素可能还有______(填序号)。Ⅰ、存在胰岛素自身抗体Ⅱ、胰岛素受体减少Ⅲ、胰岛素受体结构异常Ⅳ、
组织细胞信号转导异常Ⅴ、胰岛素分泌障碍21.互花米草引种后随着其快速繁殖,会入侵本地植被群落,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下图某沿海互花米草入侵区域植被群落及主要鸟类类群分布图。请回答:(1)互花米草入侵后群落发生______演替,从光滩到芦苇丛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_____
_结构。是(2)研究人员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雁鸭的种群密度,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只。标记物不影响雁鸭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雁鸭的状态,第一次标记的雁鸭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该段时间内有雁鸭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
区域雁鸭的实际种群密度约为______(结果取整数)。(3)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______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碱蓬和芦苇的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某些种类的鸟类的生态位重叠,______加剧,结果导致其中一个种群灭绝,也可能
通过______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4)上海崇明东滩湿地2012年启动的“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采用人工防治等措施治理互花米草。该湿地鸟类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①崇明东滩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候鸟越冬,计算崇明东滩某种候鸟单位
时间种群数量变化最重要的依据是______。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入率D.迁出率E.性别比例F.年龄结构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通过人工防治______。22.长日照植物开花需要较长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如菠菜;短日照植物的开花需要较短
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在秋季开花,如菊科植物。科学家对两种植物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1)不同波长的光、光照时间的长短作为______,控制植物的开花。环境中除了光还有______等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产生影响。(2)预测第2组中,短日照植物
和长日照植物分别______、______。(3)根据第4组和第5组可以得出结论:______打断黑暗周期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可被______逆转。(4)光照往往是通过影响植物体内激素平衡而影响植物开花。已知墨兰花期
易受自然花期和气候的双重影响,为了让墨兰提前开花,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不同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6-BA)和赤霉素(GA3)对墨兰花芽数量和开花所需天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1、2.注:CK:清水;A1:25mg/L6-BA;A2:50mg/L6-B
A;A3:100mg/L6-BA;A4:200mg/L6-BA;Bl:25mg/LGA3;B2:50mg/LGA3;B3:100mg/LGA3;B4:200mg/LGA3①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科学家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在_____
_上与各种植物激素相似,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②根据图1分析6-BA对花芽数量的影响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GA3对花芽数量的影响具有______作用。③为了解决生产实际的矛盾,结合图1和图2分析应选择______处
理墨兰,理由是______。23.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与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结合,
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即“免疫逃逸”。请回答:(1)图1中______表面有许多分支,故称为树突状细胞,这种结构的主要意义是便于以胞吞的方式摄取、处理和______肿瘤抗原。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可增殖分化并形成______细胞群。(2)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
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的性,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可促进肿瘤细胞______(填“凋亡”或“坏死”)。(3)从变异和免疫的功能的角度分析,与年轻人相比老年
人更易患癌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传送与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除此之外,你还能提出的治疗策略有____
__。(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主要在抗体的可变区)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_____。(6)免疫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除上述要考虑的风险外,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还可能存在的风险有____
__,因此在与癌症做斗争的道路上,人们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年级生物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
,请将答题卷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
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蛋白质含量决定的B.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血浆C.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其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D.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
共同实现内环境稳态【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包括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详解】A、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
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B、心肌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故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B错误;C、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包括体内渗透压、温度、
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控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故选D。的2.交感神经和副交
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受大脑等高级中枢调控B.紧张时消化不良,是在副交感神经支配下抑制了胃肠蠕动导致的C.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膀胱充盈时,兴奋传至副交感神经使膀胱收缩,进而使尿液排出
【答案】B【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因为其功能不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受大脑等
高级中枢调控,使其不完全自主,A正确;B、紧张时消化不良,是在交感神经支配下抑制了胃肠蠕动导致的,B错误;C、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C正确;D、膀胱充盈时,兴奋传至副交感神经使膀胱收缩,进而使尿液排
出,D正确。故选B。3.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传入神经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中间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C.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神经支配伸肌收缩和屈肌舒张协调完成膝跳反射【答案】B【解析
】【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详解】A、从图示可看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与伸肌相连,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A正确;B、传入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使中
间神经元兴奋,使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支配屈肌的传出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使其更难兴奋,导致屈肌舒张,B错误;C、由于反射弧中存在突触,所以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正确;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伸
肌和屈肌组成,所以神经支配伸肌收缩和屈肌舒张协调完成膝跳反射,D正确。故选B。4.氯胺酮是静脉全麻药,其作用原理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膜内Na+
浓度高于膜外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受体附近,不消耗细胞产生的ATPC.长时间使用氯胺酮,可能会导致人的脑部神经细胞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D.静脉注射氯胺酮,氯胺酮直接进入人体的内环境中【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
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
突)。【详解】A、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之产生兴奋,突触后膜兴奋时,钠离子内流,但是膜内Na+浓度仍低于膜外,A错误;B、分子的扩散作用不消耗能量,因此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不消耗能量,B正确;C、长时间使用氯胺酮可使人的神经
细胞兴奋性下降,可能会导致人的脑部神经细胞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C正确;D、静脉注射氯胺酮时,氯胺酮直接进入血浆,血浆属于人体的内环境,D正确。故选D。5.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
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0~5min内的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储存的B.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速率C.血糖调节过程中
,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D.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在维持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
是血糖升高开始0-5min,胰岛B细胞贮存的胰岛素释放,第二时相是血糖升高10min后,胰岛素合成酶被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详解】A、在血糖刺激下,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据图可知,0~5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
的,A正确;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B错误;C、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即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D、第二
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在神经-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D正确。故选B。6.热射病是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内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的疾病。典型症状有高热、意识障碍等。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及热射病的叙
述错误的是()A.高温时,正常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B.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大量丢失水分,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C.发生热射病时,脑干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热射病表明机体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及时降温和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调节机理为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的调节过程为:①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
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高温时,机体散热减少,正常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的方式来增加散热,A正确;B、人体大量丢失水分时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促使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
吸收;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大量丢失水分的同时也会大量丢失钠盐,血钠含量降低时会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平衡,B正确;C、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发生热射病时,体温持续上升,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障碍,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错误;D、热射病表明机体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所以处于高温环境中时及时降温和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D正确。故选C。7.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
、丙表示结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该过程存在分级调节C.抗利尿激素分别在甲和乙上合成和释放D.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可能与丙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肾小管和
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详解】A、食物过咸或机体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因此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但该过程并
没有体现分级调节,B错误;C、抗利尿激素由甲下丘脑分泌,乙垂体释放,C正确;D、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丙),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重吸收增加可能与丙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有关,D正确。故选B。8.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DC)是黏膜组织中启动和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类型,下图为肠道黏膜固有层DC捕获抗原的方式之一,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肠黏膜上皮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B.DC从肠腔中直接摄取抗原体现膜的结构特点C.DC摄取抗原后,细胞膜表面成分会发生变化D.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直接与抗原结合【答案】D【解
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
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构成,肠黏膜上皮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B、DC为树突状细胞,其从肠腔中直接摄取抗原体现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DC摄取抗原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并将抗
原呈递到细胞表现,因而其细胞膜表面成分会发生变化,C正确;D、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会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可直接与抗原结合,能直接接触抗原的是抗体,D错误。故选D。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
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B.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C.脱落酸和脱落酸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气孔关闭、影响细胞分裂等D.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
效应与赤霉素相抗衡【答案】A【解析】【分析】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详解】A、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但生长素不是蛋白质,因此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形成生长素,但不是脱水缩合过程,A错误;B、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而对农作物(单子叶植物)起到促进作用,可作为除草剂使用,B正确;C、脱落酸与脱落酸受体结合
后可促进气孔关闭进而减少水分散失,抑制细胞分裂,促进休眠,C正确;D、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而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反,相抗衡,D正确。故选A。1
0.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有一定方向的和可以预测的,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找不到苔藓、地衣等B.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后,其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不再变
化C.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影响因素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所以草本阶段可以找到苔藓,地衣等,A错误;B、群落演替到
顶极群落后,其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C、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C正确;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其中次生演替具备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D错误。故选
C。11.化感作用是生物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从而影响邻近生物生长发育的现象。以下实例不属于化感作用的是()A.马缨丹向环境中释放伞花内酯抑制邻近马缨丹根的生长B.花生根分泌三十烷醇促进水稻、玉米等的生长C.入侵
植物葱芥释放黄酮类物质抑制入侵地其他植物的生长D.水稻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答案】D【解析】【分析】化感物质是生物体内产生的非营养性物质,能影响其他植物生长、健康、行为或群体关系,化感物质是化感作用的媒介,主要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化感物质不仅作用于
其他植物,有时甚至作用于同一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结果不仅包括有害影响,还包括一些相互加强的影响。【详解】A、马缨丹向环境中释放伞花内酯抑制邻近马缨丹根的生长,是生物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从而影响邻近同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现象,属于化感作用,A错误;B、花生
根分泌三十烷醇促进水稻、玉米等的生长,是生物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从而影响邻近不同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现象,属于化感作用,B错误;C、入侵植物葱芥释放黄酮类物质抑制入侵地其他植物的生长,是生物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从而影响邻近不同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现象,属于化感作用,C错误;D
、赤霉素是植物激素,水稻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是对自身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属于化感作用,D正确。故选D。1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下列相关操作恰当的是()A.每天相同时间,向培养液通气摇匀后取样计数B.计数前向计数室滴加
1滴台盼蓝染液后,统计无色活菌C计数时需不断调节细准焦螺旋,统计酵母菌数量D.制片时先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答案】D【解析】【分析】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
)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
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3、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染液不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进入细胞,而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变为全透性,因此实验中被台盼蓝染液染色的细胞为死细胞。【详解】A、每天相同时间,将培养液摇匀后取样计数,但是无需向培养液通气,A错误;B、不应该计数前向计数室滴加台盼蓝染液,是向培养液中加,向计数室加会导致稀释
倍数不明确,B错误;C、计数时,是通过求每个小格酵母菌的平均值作为估计值来计算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不能准确计数,C错误;D、抽样检测时,需要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上,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D正确。故选D。13.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五点取样法B.调查某濒临灭绝的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数量时,宜采用标记重捕法C.调查某湖泊小球藻种群密度,应采用抽样检测法D
.调查分布范围小而个体大的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采用目测估计法【答案】C【解析】【分析】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当种群数量极少,调查其种群数量时,应该
逐个计数。【详解】A、沿河岸通常为长方形,因此调查沿河岸的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适宜采用等距取样法,A错误;B、濒临灭绝的动物数量极少而且是大型肉食动物,适合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C、抽样检测法可
用于某湖泊小球藻种群密度,C正确;D、调查分布范围小而个体大的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采用记名计算法,D错误。故选C。14.我国古文、古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的生物学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
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进行肥田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C.“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凡耕之本,务粪泽”施
粪肥,农作物主要吸收粪肥中的水分和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2、常见的种间关系有:原始合作(如海葵和寄居蟹);互利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捕食(如兔以
植物为食);种间竞争(如水稻与稗草竞争光照和矿质元素);寄生(如人与蛔虫)。3、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详解】A、根瘤菌可以固氮增加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在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关系进行肥田,A
正确;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B正确;C、诗文的意思是捕鱼的时候不能用网眼太小的网,以保证捕捞成体,留下幼体,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以获得持续高产,C正确
;D、“施粪肥”,粪肥中含有水和有机物,有机物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粪肥中有机物要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无机盐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D错误。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
.“惊魂未定”指人或动物受到惊吓刺激后,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发生复杂的变化,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称为长时程增强作用。这将导致人的紧张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其机理如下图所示(nNOS是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能以精氨酸为底物,利用氧生成NO和瓜氨酸)。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A.长时程增强作用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B.Ca2+内流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nNOS,促进NO生成C.N受体与A受体均与谷氨酸结合,表明受体无特异性D.NO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突触前神经元,促进
谷氨酸释放【答案】A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长时程增强作用的机理是:受到刺激时,突触前膜内含有谷氨酸的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释放出神经递质谷氨酸,谷氨酸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Ca2+和Na+大量内流。Na+大量内流会引起突触后神经
元兴奋;Ca2+与突触后神经元中的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nNOS,促进NO的合成,当NO生成时会进入突触前神经元,通过反馈调节促进谷氨酸的释放,谷氨酸又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与A受体结合,会使兴奋时间延长。【详解】A、长时程增强作用的调节机制是一种
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属于正反馈调节,A错误;B、由图可知,谷氨酸作用于N受体导致Ca2+内流,Ca2+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nNOS,nNOS以精氨酸为底物,利用氧生成NO和瓜氨酸,B正确;C、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错误;D、NO是气体,跨膜运输
方式是自由扩散。由图:NO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突触前神经元,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结合,释放更多的谷氨酸,D正确。故选AC。16.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
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B.红光可能促进了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C.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D.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
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答案】ACD【解析】【分析】1、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能够维持种子休眠,二者作用相反。2、分析题图:结合图甲与图乙,远红光使种子赤霉素含量下降,进而抑制种子
萌发;红光使种子赤霉素含量升高,促进种子萌发。【详解】A、图甲显示远红光使种子赤霉素含量下降,进而抑制种子萌发,与图乙结果相符,而不是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A错误;B、图甲显示红光能使种子赤霉素含量增加,故红光可能促进了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B正确;C、图乙显示红光处理6天左右莴苣种子开始萌发,赤霉素处理10天时莴苣种子开始萌发,两种处理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不同,C错误;D、红光处理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会抑制种子萌发,二者作用相反,所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低,D错误。故选ACD。17.人体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存在生物钟,其调控机理为:视网膜在受到光周期信号的刺激后,将信号传递至SCN,进而调控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其分泌是由神经反射活动导致的,白天褪黑素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在夜间迅速入睡并延续睡眠时长。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A.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B.熬夜玩手机会促进机体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C.研究表明褪黑素能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D.褪黑素浓度低,效果显著,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题可,光周期信
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视网膜在受到光周期信号的刺激后,将信号传
递至SCN,进而调控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该过程不涉及大脑皮层,故不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B、白天褪黑素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褪黑素能使人在夜间迅速入睡并延续睡眠时长,可知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熬夜玩手机,手机屏幕的光线会抑制机体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B错误;C、褪黑素的分泌是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控制松果体细胞分泌,研究表明褪黑素能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C正确;D、褪黑素是一种胺类激素,褪黑素浓度低,效果显著,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故选CD。18.阿利效应指出某些生物群聚并且种群密度处于某个适宜的范
围时,其种群数量能够得以增长,种群密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导致种群数量呈现负增长。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生物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
繁殖等而衰退、消亡B.初始密度介于a~b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D.当该种群数量为d时,种群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答案】ACD【解析】【分析】分析
曲线图可知,初始密度介于0~b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下降;初始密度超过b点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增加;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初始密度介于0~a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降低,当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后,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衰退、消亡,A正确;
B、初始密度介于a~b时,增长速率<0,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减少,B错误;C、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增长速率最大,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C正确;D、由题图可知,c时该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d该种群继续增长,d时该种
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故当该种群数量为d时,种群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ACD。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60分。19.食物在胃中的消化离不开胃酸。胃酸即胃液中的盐酸,其分泌依赖于胃黏膜表面胃壁细胞膜上的H+-K
+-ATP酶(一种质子泵)。壁细胞是胃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胃酸受到多种途径的调节(如图,ACh代表乙酰胆碱,GRP代表促胃液素释放肽)。请回答:(1)上图迷走神经中枢位于______(填“大脑皮层”或“脑干”)。
迷走神经分泌AC分别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肠嗜铬样细胞和δ细胞,与两种细胞细胞膜上的______有关。(2)GRP和胃窦中蛋白质分解产物、氨基酸等刺激G细胞分泌______,分别作用于壁细胞和δ细胞,其的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壁细胞(内分泌
);后者______。(3)壁细胞在多种信号物质的共同调节下分泌胃酸。当壁细胞分泌的H+过多时,H+刺激δ细胞释放生长抑素进而______(填“促进”或“抑制”)H+的分泌,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G细胞
、δ细胞朝向胃窦的细胞膜具有许多突起,有利于______。(4)胃液中的胃蛋白酶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胃酸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但胃酸分泌过多会引起胃溃疡。药物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缓解胃溃疡症状。推测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机
理是______。(5)为研究胃液分泌主要受迷走神经调节还是迷走-促胃液素调节,研究人员切除狗的胃窦后单独假饲(代表迷走神经直接调节的强度)、单独注射促胃液素(代表迷走-促胃液素调节的强度)以及共同处理所引起的胃酸排出量
,结果如下表。实验项目单独假饲单独注射促胃液素假饲+注射促胃液素3.5小时胃酸排出总量(毫克当量)1号狗3.7119.8350.122号狗8.9719.2549.933号狗6.1129.8370.464号狗5.4520.6
359.4结果表明,胃液分泌主要受______调节,而且二者存在______作用。【答案】(1)①.脑干②.促进、抑制③.受体(2)①.生长抑素②.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3)①.抑制②.避免氢离子分泌过多,胃
酸过多,影响消化③.增加接触面积,加快物质运输的效率(4)①.不属于②.奥美拉唑抑制H+-K+-ATP酶的活性,减少胃壁细胞分泌胃酸(5)①.迷走-促胃液素②.协同【解析】【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言、靶细胞。在突
触上,电信号不能进行传递,因此需转变成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到达突触后膜后又转变成电信号。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上图迷走神经可调节胃酸等分泌,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中枢位于脑干;结合图示可知,迷走神经
分泌的AC分别促进(+)和抑制(一)肠嗜铬样细胞和δ细胞,这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有关。【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GRP和胃窦中蛋白质分解产物、氨基酸等刺激G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分别作用于壁细胞和δ细胞,其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壁细胞(内分泌),后者是做为神经递质直接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小问3详解】当壁细胞分泌的H+过多时,H+刺激δ细胞释放生长抑素进而抑制H+的分泌,其生理意义是避免氢离子分泌过多,胃酸过多,影响消化增加接触面积,加快物质
运输的效率;壁细胞朝向胃腔一面的细胞膜有许多突起,其意义是增加接触面积,加快物质运输的速率。【小问4详解】内环境是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道中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结合题意及图示可知,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
机理是奥美拉唑抑制H+-K+-ATP酶的活性,减少胃壁细胞分泌胃酸,从而效缓解胃溃疡症状。【小问5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胃液分泌主要受迷走神经调节还是迷走-促胃液素调节,结合表格数据可知,单独假饲(代表迷走神经直接调节的强度)、单独注射促胃液
素(代表迷走-促胃液素调节的强度)以及共同处理所引起的胃酸排出量分别是假饲+注射促胃液素>单独注射促胃液素>单独假饲,说明迷走-促胃液素调节的强度更大,即胃液分泌主要受迷走-促胃液素调节;两者的作用效果之和更
大,作用相同,存在协同关系。20.下图是葡萄糖刺激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的(1)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的磷酸化有利于胞外的葡萄糖进入胞内,同时6-磷酸葡萄糖携带负电荷,难以_____
_。(2)6-磷酸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钾通道______,细胞膜电位去极化,引起______打开,Ca2+内流,触发储存有______的囊泡释放。(3)健康人血糖升高时,胰岛
素分泌增多,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合成糖原,进入______;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______,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4)正常人体的血糖浓度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当血糖含量较低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使______(
至少写2个)等激素的分泌增多,血糖浓度升高,避免因血糖过低而发生危险。(5)约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为探究“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人员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
测定体内相关激素的含量如下图1.①由图1结果显示,黎明现象可能与______节律性分泌异常有关。②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外周淋巴细胞中多个与生物钟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部分结果如图2,DP+组中REV-erbβ基因表达发生了______,表明“黎明现
象”与生物节律紊乱有关。③研究发现,生长激素会影响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除此之外,影响胰岛素作用敏感性的因素可能还有______(填序号)。Ⅰ、存在胰岛素自身抗体Ⅱ、胰岛素受体减少Ⅲ、胰岛素受体结构异常Ⅳ、组织细胞信号转导异
常Ⅴ、胰岛素分泌障碍【答案】20.①.协助扩散②.透过细胞膜21.①.关闭②.电压敏感钙通道③.胰岛素22.①.脂肪组织细胞转化为甘油三酯等非糖物质②.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3.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24.①.生长激素②.异常③.Ⅱ、Ⅲ、Ⅳ【解析】【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小问1详解】据图而可知,葡萄糖通过GLUT2进入细胞是
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的磷酸化有利于胞外的葡萄糖进入胞内,同时6-磷酸葡萄糖携带负电荷,难以透过质膜。【小问2详解】6-磷酸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A
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正常情况下,细胞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若胞内钾离子浓度增加,则细胞膜内侧的膜电位变化为负电位→正电位,细胞膜电位去极化,引起电压敏感钙通道打开,
Ca2+内流,触发储存有胰岛素的囊泡释放。【小问3详解】胰岛素分泌增多,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化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小问4详解】机体中能够升高血
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小问5详解】①图1结果显示,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二者胰岛素和褪黑素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生长激素有黎明现象组(DP+)会出现节律性
分泌异常现象,说明该异常可能与黎明现象有关。②由图2结果可知,DP+组中REV-erbβ基因表达与DP-组不同步,说明“黎明现象”导致了DP+组中REV-erbβ基因的异常表达,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节律紊乱有关。③Ⅰ、胰岛素
属于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错误;ⅡⅢ、胰岛素受体减少或胰岛素受体结构异常,会导致靶细胞与胰岛素的结合受到影响,造成胰岛素作用不敏感,
正确Ⅳ、组织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会导致胰岛素无法被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准确识别,因此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正确;Ⅴ、I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不存在胰岛素分泌障碍,错误。故选Ⅱ、Ⅲ、Ⅳ。21.互花米
草引种后随着其快速繁殖,会入侵本地植被群落,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下图是某沿海互花米草入侵区域植被群落及主要鸟类类群分布图。请回答:(1)互花米草入侵后群落发生______演替,从光滩到芦苇丛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__
____结构。(2)研究人员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雁鸭的种群密度,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只。标记物不影响雁鸭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雁鸭的状态,第一次标记的雁鸭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该
段时间内有雁鸭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雁鸭的实际种群密度约为______(结果取整数)。(3)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______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碱蓬和芦苇的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某些种类的鸟类的生态位重叠,______加剧,结果导致其中一个种群
灭绝,也可能通过______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4)上海崇明东滩湿地2012年启动的“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采用人工防治等措施治理互花米草。该湿地鸟类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①崇明东滩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候鸟越冬,计算崇明东滩某种候鸟单位时间
种群数量变化最重要的依据是______。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入率D.迁出率E.性别比例F.年龄结构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通过人工防治______。【答案】(1)①.次生②.水平(2)
77只/公顷(3)①.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②.种间竞争③.觅食时间交错(4)①.ABCD②.对互花米草的治理有利于水鸟种群数量的上升,对水鸟的种类影响不大,对非水鸟的数量及种类均影响不大【解析】【分析】1、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2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小问1详解】由于存在一定的土壤条件和植被,互花米草入侵后群落发生的为次生演替;从光滩到芦苇丛分布着不同的
种群为水平方向上的种群变化,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小问2详解】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并且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相当于第一次标记的鼠有39-5=34(只),种群中的
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带标记数=(39-5)×34÷15≈77只/公顷。【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
能关系称为生态位。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碱蓬和芦苇的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某些种类的鸟类的生态位重叠,共用资源增多,导致种间竞争加剧,结果导致其中一个种群灭绝,也可能通过觅食时间交错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达到二者共存的局面
。【小问4详解】①对于种群数量而言,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年龄结构则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EF错误,ABCD正确。故选AB
CD。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通过人工防治对互花米草的治理有利于水鸟种群数量的上升,对水鸟的种类影响不大,对非水鸟的数量及种类均影响不大。22.长日照植物开花需要较长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如菠菜;短日照植物的开花需要较短时间的日照,这些植物一般
在秋季开花,如菊科植物。科学家对两种植物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1)不同波长的光、光照时间的长短作为______,控制植物的开花。环境中除了光还有______等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产生影响。(2)预测第2组中,短日照植物和长日照植物分别______、______。(3)根据第4组和第5组
可以得出结论:______打断黑暗周期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可被______逆转(4)光照往往是通过影响植物体内激素平衡而影响植物开花。已知墨兰花期易受自然花期和气候的双重影响,为了让墨兰提前开花,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不同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6-
BA)和赤霉素(GA3)对墨兰花芽数量和开花所需天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1、2.注:CK:清水;A1:25mg/L6-BA;A2:50mg/L6-BA;A3:100mg/L6-BA;A4:200mg/L6-BA;Bl:25mg/LGA3;B2:50mg/LGA3;B3:
100mg/LGA3;B4:200mg/LGA3。①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科学家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在______上与各种植物激素相似,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②根据图1分析6-BA对花芽数量
的影响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GA3对花芽数量的影响具有______作用。③为了解决生产实际的矛盾,结合图1和图2分析应选择______处理墨兰,理由是______。【答案】(1)①.自
变量②.温度、水分(2)①.开花②.不开花(3)①.红光处理②.远红光处理(4)①.结构和功能②.不具有③.抑制④.50mg/L6-BA⑤.既能够让墨兰提前开花,也能增产,还可以节约成本【解析】【分析】①科学家对长日照植
物和短日照植物提供不同条件下的光照条件,检测光照条件对不同植物的影响:分析第一幅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利用不同波长的光处理、光照时间的长短以及不用的类型的植物,因变量为不同植物的开花情况。②图1中,自变量为6-苄氨基嘌呤(
6-BA)和赤霉素(GA3)的浓度,因变量为花芽数量;图2中,自变量为6-苄氨基嘌呤(6-BA)和赤霉素(GA3)的浓度,因变量为开花所需天数,当花芽数量多且开花所需时间短时所施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佳浓度。【小问1详解
】不同波长的光和光照时间长短在这里作为自变量;环境中能够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水、温度等。【小问2详解】分析第1组实验,给予短日照植物长时间白光处理其不开花,给予长日光植物长时间白光处理其开花,由此预测,第2
组给予短日照植物短时间白光处理其开花,给予长日光植物短时间白光处理其不开花。【小问3详解】根据第4组与第3组对比,在短暂红光处理后,也出现了短日照植物不开花,长日照植物开花,说明红光处理可以打断黑暗周期抑制短
日照植物开花;而第5组与第4组对比,额外用远红光处理,发现开花情况被逆转。【小问4详解】①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科学家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各种植物激素相似,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②根据图1分析,6-BA浓度越高,
对花芽数量促进作用越大,所以不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GA3越多,花芽数量越少,说明对花芽数量的影响具有抑制作用。③当花芽数量多且开花所需时间短时所施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佳浓度,但若考虑同时考虑成本,故选用50mg/L6-BA处理10
0mg/L6-BA。23.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与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结合,抑
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即“免疫逃逸”。请回答:(1)图1中______表面有许多分支,故称为树突状细胞,这种结构的主要意义是便于以胞吞的方式摄取、处理和______肿瘤抗原。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可增殖分化并形成______细胞群。
(2)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性,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可促进肿瘤细胞______(填“凋亡”或“坏死”)。(3)从变异和免疫的功能的角度分析,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易患癌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
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传送与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除此之外,你还能提出的治疗策略有______。(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主要在抗体的可变区)外,其
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_____。(6)免疫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除上述要考虑的风险外,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还可能存在的风险有______,因此在与癌症做斗争的道路上,人们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答案】(1)①.抗原呈递细胞②.胞吞③.记忆T(2)①.特
异②.凋亡(3)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下降(4)①.体液②.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③.抑制肿瘤细胞内的PD-L1表达(5)降低免疫排斥(6)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等【解析】【分析】由图1可知,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TCR识别吞噬细胞处理
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
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小问1详解】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表面有许多分支,故称为树突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能增殖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
毒性T细胞群和记忆T细胞群。【小问2详解】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特异性。由图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分泌毒素,引起肿瘤细胞裂解死亡。【小问3详解】从变异和免疫的功能的角度分析,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易患癌症的主要原
因是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下降。【小问4详解】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PD-L1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抗PD-L1抗体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
传送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从而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除此,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的PD-L1表达达到治疗的目的。【小问5详解】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降低免疫
排斥作用。【小问6详解】免疫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除上述要考虑的风险外,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还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等,因此在与癌症做斗争的道路上,人们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