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培优训练(人教版)》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原卷版)

DOC
  • 阅读 1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548.340 KB
  • 2025-01-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培优训练(人教版)》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培优训练(人教版)》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培优训练(人教版)》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培优训练(人教版)》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原卷版).docx,共(12)页,548.34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fbcbc612b612534cc440f91391f9ff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原卷版)考点1科学探究的意义、方法和环节1、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其意义有:(1)特别强调了“过程”的经历,对教师来说,可以使其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

过程转移;对学生来说,可以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移;(2)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3)重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4)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

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化学课程中的所有内容。2、猜想与事实验证:前者是在提出(或给出)的问题之后,针对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的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或者假设,并作出预测性或者假设的结论(即猜想),后者是按照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根据制定计划或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收集

证据;然后由证据推断出猜想是否正确,或者是直接推断出正确的结论。3、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为了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而采取的方式、策略、技巧等的总称,其基本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

、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等。4、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一般分为以下八个连续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直击各环节

具体如下:(1)提出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供探究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2)猜想与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出现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经过讨论

、思考作出初步的论证;(3)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包括选择仪器、试剂等等;(4)进行实验:按实验正确的步骤,细心规范地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5)收集证据:收集并整理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以及其它与猜想假设有关所有资料、信息等等,为了验证猜想与假设做

好充分的准备;(6)解释与结论: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事实证据与猜想假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结论;(7)反思与评价:主要是要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与

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实验方案、现象、解释等方面与他人存在不同之处时,能与他人进行讨论,不断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8)拓展与迁移:将自己经过辛辛苦

苦、快快乐乐地科学探究出的实验结论,不断地发扬光大,拓展开来,进而将其迁移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典例1】(2021秋•潍城区期末)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选项方法实例A类比法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B观察法

物质的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类法根据物体的状态,可将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D归纳法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及氯酸钾分解的二催化剂,归纳出二氧化锰可以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A.AB.BC.CD.D【典例2】(2021•桓台县一模)新材

料的研制和使用极大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某学校食堂所用餐具外观很像陶瓷制作的,小明问食堂师傅“这些餐具是陶瓷的吗?”。就小明的疑问“这些餐具是陶瓷的吗?”,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与假设B.提出问题C.设计实验D.获得结论【变式训练1】(2021秋•广饶县期末)有一次上课时,小丽

觉得很闷,呼吸不畅。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向其中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控制变量D.归纳【变式训练2】(2021秋•巴州区校级

期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C.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

么D.鼻孔凑近药品闻气味【变式训练3】(2021秋•东平县校级月考)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①“呼出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②“呼出气体中可能含有

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③“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考点2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探究对蜡烛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物理性质):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再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此实验的现象、结论或推论是: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圆柱体,质地软,密度小于水,微臭,不溶于水。(2)点燃和熄灭蜡烛:燃烧现象:先受热熔化成液态,而后汽化成石蜡蒸气燃烧,火焰分3层,包括外焰、内焰和焰心。操

作: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现象和结论:两端接触外焰处先变黑(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分析原因:外焰部位的石蜡蒸气与充足的氧气接触,石蜡蒸气燃烧充分,放出的热量最多。其他现象:燃烧时产生的黑烟为石蜡中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操作:点燃

蜡烛后,用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和结论: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操作: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烧杯罩住火焰后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和结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

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熄灭蜡烛时现象:产生白烟操作:点燃白烟现象和结论:白烟燃烧,引燃蜡烛;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小颗粒(冷却凝固的石蜡蒸气)方法总结:(1)检验某物质燃烧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火焰上方罩干而冷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雾出现。(2)检验某物质燃烧是否有二氧化

碳生成的方法: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是否变浑浊。【典例3】(2021秋•郓城县校级月考)小刚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内焰温度最高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

验蜡烛燃烧的某种生成物D.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典例4】(2021秋•河南月考)小红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为了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提示填空。实验方法现象得到结论(1)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蜡烛燃烧生成水(2)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用澄清石灰

水湿润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蜡烛燃烧生成(3)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填“能”或“不能”)被点燃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典例5】(2021秋•绥棱县校级期末)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

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请回答以下问题:(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石蜡放入水

中观察到的现象燃着时蜡烛火焰分层。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②干冷的内壁出现,澄清的石灰水。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

到一缕白烟。立即点燃白烟时可看到。结论:蜡烛燃烧生成。【变式训练1】(2021秋•郓城县校级月考)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C.图2实验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D.图3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变式训练2】(2021秋•浦北县期末)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此白烟的主要成

分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炭粒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变式训练3】(2021秋•临湘市校级月考)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a,b,c。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

以看到火柴梗的(填“g”、“e”或“f”)处最先炭化。(2)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内壁出现浑浊。据此,可推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变式训练4】(2021秋•连州

市期末)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

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3)猜想和验证猜想操作现象结论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假设①不成立假设②:焰心气体只含CO用表面烧黑的

灼热铜丝迅速插入短玻璃管上口烧黑的铜丝变成红色假设③: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假设③成立;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考点3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对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做对比实验(控制变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呼出气体较吸入的空气而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含量比较二氧化碳含量比较水蒸气含量比较操作在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在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对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较现象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空气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

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结论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更少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更多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更多应用: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是空气中无二氧化碳,而是量太少,反应了无明显现象;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水出现浑浊或白膜,即是空气中二氧

化碳反应的效果。【典例6】(2021春•东城区校级期末)用如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B.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C.实

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D.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典例7】(2021秋•周口月考)欲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各成分含量的不同。向收集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

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比空气中的低;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哈气,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另一片玻璃片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比空气中高。【典例8】(2021秋•岚皋县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

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1)A、B两个锥形瓶中盛放的药品X是。(2)已知吸气和呼气都是通过呼吸口进行的,当关闭b,打开a时,进行的是(选填“呼气”或“吸气”)操作;接着再关闭a,打开b,进行相反操作,

连续重复三次,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是锥形瓶(选填“A”或“B”)中的溶液。(3)由此得出吸入的气体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选填“高”或“低”)。【变式训练1】(2021秋•泾阳县期末)你曾参与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活动中,下列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人体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B.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C.干燥的玻璃对着人体呼出的气体,出现一层凝聚的水雾,变得模糊不清D.人呼出的气体中已经不再含有氧气【变式训练2】(202

1秋•海门市月考)如图是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实验现象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变式训练3】(2021秋•长春期末)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呼

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填“高”或“低”);(3)哈气的玻璃片上(填实验现象),另一个玻璃片上无现象,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水蒸气的

含量高。一、选择题。1.(2021秋•泰安期末)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A.逻辑推理B.大气探测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课堂巩固训练2.(2021秋•崇左期末)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有很多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

碳呢?小明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交流评价D.得出结论3.(2021春•路北区期末)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以上的实验操作不能探究蜡烛的()A.硬度B.溶于水的情况C.燃烧的生成物D.密度是否比水大4.(2

021秋•禹会区校级期中)在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且不被人体吸收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少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出现水雾D.证明呼出的

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2021•泉州模拟)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组成的差别,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将呼出气体吹入食品保鲜袋内(袋内含少量空气),采集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2

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7.17%B.曲线Y在60s至100s下降是由于水蒸气液化C.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变化最大D.

实验过程中氮气与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总和不变二、填空题。6.(2021秋•岳麓区校级期中)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①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③将澄清

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属于获得结论的是②;属于反思评价的是④。7.(2021秋•林州市校级月考)将石蜡放入水中,发

现它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观察到在(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8.(2021秋•盱眙县期中)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

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不同,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首先,由(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2)然后,由(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

,该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9.(2021秋•河西区校级月考)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时,用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时,用分别滴入两个集气瓶中,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出现现象,说明呼出气体中浓度比空气中浓度大。三、实验题。10.(2020秋•铁岭月考)根据如

图所示“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1实验中,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2)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过程发生(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图3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4)图4实验

中,燃着的小木条伸入呼出气体瓶中现象是。四、解答题。11.(2021秋•陵水县校级期末)实验室里小伟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向其中滴入10滴澄清石灰水,振荡集气瓶(如图),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伟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含量高,小海认为该实验方案还不完善,

需要改进,需要增补一个实验,他增补的实验是。12.(2021秋•伊川县期中)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的目的是什么?(1)。(2)。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8675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