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628.680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628.68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f0e676f12c401bbd19bd5f36cf078b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

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A.手工技艺高超B.文化礼制产生C.经济发展繁荣D.阶级分化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有的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有的墓随葬品很贫乏,可知,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D项正确;“手工技艺高超”表述程度过重,排除A项;礼制常常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材料未

涉及,排除B项;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处于原始社会,经济发展不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2.汉武帝采用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把冶铁、煮盐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

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煮盐、制造和买卖盐铁等事务。汉武帝的这一措施()A.促进了冶铁技术的普及B.导致政府财政出现危机C.解决了王国叛乱的问题D.顺应国家大一统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题干“决定把冶铁、煮盐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煮盐、制造和买卖盐铁等事务”可知,将盐铁收归官府经营体现的是国家把持了国家经济命脉,这顺应了

封建国家大一统的需要,D项正确;盐铁官营并不会促进冶铁技术的普及,排除A项;盐铁官营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B项;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3.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实用功能,这种特点导致服饰只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而在汉族

的衣冠制度中,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A.加速民族交融B.规范统治秩序C.减少变法阻力D.缓和民族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题干中“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可知,汉族服饰能够体现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通过汉族服饰体现的阶级地位区分,进而规范统治秩

序,B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并非为了加速民族交融,排除A项;改革服饰不能减少变法阻力,排除C项;改革服饰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4.唐朝租庸调制规

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表明了()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

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允许纳绢或布代役,后期通过两税法,将古代中国的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转变等,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松

弛,B项正确;直到清朝前期,封建国家才废除了人丁税,排除A项;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是宋朝而非唐朝,排除C项;推行代役制和改变征税标准等做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并非小农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5.宋朝初期

,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一措施()A.体现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C.反映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D.保证了边境的长治久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

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重用和褒扬武将中符合儒学伦理道德要求的性情“仁厚”者”,宣扬“儒将”价值导向,可以

得出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A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宋朝国策的反映,并不是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B项;崇文抑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但是材料只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引导,不体现结果即社会价值取向是否发生了变化,排除C项;保证了边境的长治久安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6.为了应对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盗贼防治等日益繁剧的社会事务,宋代从都城到州城、县城,从镇寨场到乡村里保,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的烟火公事,主要负责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重要民政事务仍归州县衙门。烟火公事的设置反映宋代()A.州县事权遭到分化B.社会

的流动性增强C.基层组织权力扩大D.城市娱乐活动丰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为了应对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盗贼防治等日益繁剧的社会事务,”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

随着人口增长与流动,单靠州县衙门已不足以应付,城市及乡村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烟火公事”,逐渐承担起辅助管理职能,负责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这反映了宋朝社会的流动性增强,B项正确;根据材料“主要负责处理一般

日常民政事务,重要民政事务仍归州县衙门”可知州县事权遭到分化只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伴随着镇寨场规模的扩大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宋朝政府通过增设机构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并未涉及基层组织

权力扩大,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娱乐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7.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但蒙古军队仍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明朝的皇帝。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族首领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

开设互市,任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族统治者对边境的威胁减弱。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原经济是蒙古族生存的重要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对蒙古族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亲善和睦【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从明朝不同民族政策的结果可知,明初,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结果蒙古威逼北京,明中后期,边镇开设互市,蒙古不再构成边境威胁,反映出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D项正确;

蒙古的生存基础是游牧经济,而中原经济以农耕为主,排除A项;诸王守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B项;材料“明朝前期”和“明朝后期”说明明朝每个时间段采取的政策不同,不能说明采取了“堵疏并用”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8.有学者将明清的城市分为开封型和苏杭型,开封型城市“工商业是贵族、地主的附庸,充满着腐朽、没落、荒淫、腐败的一面”;苏杭型城市“工商业是面向全国的,出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氛。”据此可知()A.苏杭型城市存在经济转型的趋

势B.明清政治腐败严重C.地理条件决定了城市发展模式D.封建经济日益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苏杭型城市‘工商业是面向全国的,出现了清新、活泼、开朗

的气氛。’”及所学知识可知,苏杭型的城市工商业繁荣,存在着经济由农耕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趋势,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类型,没有涉及政治是否腐败,排除B项;决定城市发展模式的是经济,而非地理条件,排除C项;材料中的开封型体现的是传统经济,苏杭型反映的是经济存在转型的趋势,通过材料信息不能

得知封建经济的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9.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这一材料的史料价

值在于()A.证明英国政府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佐证C.表明英国议会发动战争上作用突出D.说明英国商会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

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0年(英国)。根据材料“1839年9月……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而英国一些城市的商会都敦促政府对中国进行反击,且以商会为主体现了其想打开中国大门,扩大商业市场和原材

料产地等,这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和性质,B项正确;材料强调各个城市商会的行为,并未体现政府的回应,无从得出英国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表明英国商会向议会递交请愿书,但主要是敦促政府,并未强调议会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是英国一些商会敦促

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没有提及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排除D项。故选B项。10.“助捐”是清政府要求洋务企业在某一方面无偿捐款。下表是轮船招商局的部分“助捐”情况。这些“助捐”()时间助捐项目金额1878年县捐18000余两白银的的1879年筹防捐15000余两白银18

90年江浙县捐20000两白银A.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B.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投资热情C.反映了洋务派热心公益D.体现了洋务企业的社会担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晚清(中国)。据此案例信息可知,洋务企业在多方面有无偿捐款,这些捐款用于赈灾和筹措国防,反映了洋务企业的社会担当,D项正确;洋务派的捐款不属于国家财政收入,排除A项;洋务企业的捐款体现了社会责任感,与人们的投资

热情无关,排除B项;洋务企业的捐款属于“清政府要求”,并非热心公益,且洋务派的目的是自强和求富,排除C项。故选D项。11.1900年7月14日,闽浙总督许应骙同俄、英、美、日等六国签订《福建互保协定》,提出“鉴于两江、两湖、两广及安徽等省督抚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磋商后,现已同

意采取互保措施……福建省当局已决定按照两江及上述各省所达成的协议行动”。这一协定()A.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表明清政府中央权威的式微C.是对清廷沦为洋人朝廷的回应D.促成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1900年晚清。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时期,南方督抚与列强协定互保,表明了地方势力的上升,清政府中央权威的下降,B项正确;A项是1895年甲午战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B项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后果,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中华民国成立前夕,孙中山力排众议,坚决效仿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建立的却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成为

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这一转变A.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B.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体现了三权分立特点D.皆在预防专制独裁的出现【答案】D【解析】的【详解】根据材料中“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可知,责任内阁制下,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并有权否决总统的

提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政府实际上建立了责任内阁制,以限制总统权力,排除A项;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并非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国政府权力的架构,未体现三权分立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所示为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的封面,图中青年学生头顶上方为“LAJEU—NESSE”(法文“青年”),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法语刊名。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B.折射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内涵C.肯定了五四运动中青年的作用D.反映了文学革命对儒学的否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青年杂志》创刊于袁世凯复辟帝制期间,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想通过思想文化的革新来推动中

国的近代化,希望中国的青年能用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故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法语刊名,B项正确;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对儒学的否定是新文化运动的缺陷,材料未涉及,排除A、

D;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排除C项。故选B项。14.1919年6月,陈独秀在《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有时两相冲

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陈独秀的这一言论()A.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B.是对外交不公平的强烈控诉C.反映了他对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D.促成了山东问题的顺利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

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陈独秀指出爱国有时是感情产物,且可能与理性冲突,这体现了他对爱国主义的理性剖析和思考,并非单纯地强调爱国热情,而是在反思爱国行为中的理性成分,C项正确;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而非陈独秀的这篇文章,排除A项;文章重点不是对外交不公平的控诉,而是对爱国这一概念的理性探讨,排除B项;陈独秀的文章并不能直接促成山东问题的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15.1931年8月,鄂豫皖苏维埃

政府主席高敬亭发布布告,其中部分内容为“各地工农群众,赶快参加革命。实行抗租抗税,发动秋收斗争。消灭军阀混战,打倒地主豪绅。建立工农政府,快把地主田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致力于废除土地私有制B.推动国民革命深入发展C.应对民族战争的新

形势D.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1年8月(中国)。根据材料“各地工农群众,赶快参加革命。实行抗租抗税,发动秋收斗争。消灭军阀混战,打倒地主豪绅。建立工农政府,快把地主田分。”该政策颁布正处于土地

革命时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其统治区实行新的土地政策,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项正确;“快把地主田分”政策下,仍然坚持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国民革命于1927年结束,时间不符,排除B项;这一时期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根据材料中“消灭军阀混战,打倒地主豪

绅”,可知与民族矛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16题13分,17题16份,18题14分,19题12分,共55分)16.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

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但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显然更为重

视。——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等地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摘编自《史学集刊》(1)根据材料一和所

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在政治上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答案】(1)表现: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中朝,削弱丞相

的权力;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2)措施: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出任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3)影响:巩固了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加

强了中央集权;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设立始于元朝,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表现:根据材料“在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

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地方、中央、选官、监察和对地方的治理角度进行分析,如: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

题,时空是:北宋(中国)。措施:根据材料“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地方官的设置、地方权力的收权、军权的把控等方面进行整理,如: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出任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

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对中央权力的强化

、制度的创新和对后世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如:巩固了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我国省的级行政单位的设立始于元朝,在历史上影响深远。17.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宋代都市中,“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其中表演的是名目繁多的

杂乐百戏。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索……百戏之类。”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因此体育性组织—-“社”就应运而生。如弓、弩的“踏弩社”“水弩社”“锦标社”等。元日走城、元宵走夜、清明踏青、重

阳登高等,都已成为全国性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内容。——摘编自宋旭《宋代市民体育休闲生活的社会学分析》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在我国的新式学堂中开始设置体操课程。1903年,清政府实行“癸卯学制”,标志着体育在

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正式产生。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并推广到全国。体育课的广泛开展。增强了国民的体质,还在凝聚国力、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摘编自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材料三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

,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节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载于1917年《新青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民体育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体育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答案】(1)特点:有专门的体育表演场所;体育项目和参与人数众多;体育性社团组织出现(出现了体育组织和职业运动者);表演类、休闲类体育活动盛行;主要在城市中开展。(任答四点)原因

:工商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为体育娱乐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城市发展带动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社会氛围相对宽松,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与环境。(任答两点)(2)原因:西学东渐;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社会变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和推行;民族意识的

觉醒等。(任答三点)(3)意义:体育有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体育有利于增强国民意志力,塑造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体育有利于促进与体育相关经济的发展;体育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竞技体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体育发展关乎国家命运,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任答三点)【解析】的【小问1详解】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一“‘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得出有专门的体育表演场所;体育项目和参与人数众多;根据

材料一“体育性组织﹣-'社'就应运而生”得出体育性社团组织出现;根据材料一“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健康、进步”得出表演类、休闲类体育活动盛行;据材料一“宋代都市中”,可

得出主要在城市中开展。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工商业发展繁荣、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等角度答题。【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在我国的新式学堂中开始设置体操课程”,可得出民族

危机假声;西学东渐;据材料二“1903年,清政府实行“癸卯学制”,标志着体育在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正式产生。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并推广到全国”及所学洋务运动的知识,可得出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社会变革;政府的重视和推行;从近代经

济角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族意识的觉醒等。【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体育课的广泛开展。增强了国民的体质,还在凝聚国力、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可得出体育有利于提高国民身

体素质,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体育有利于增强国民意志力,塑造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结合所学知识,体育的意义还在于:体育有利于促进与体育相关经济的发展;体育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竞技体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体育发展关乎国家命运,有利于促进社

会进步。(任答三点)18.留学是指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623年日本留学生、学问僧等人称颂“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建议日本政府重用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建立以大唐为蓝本,“法式备定”的封建国家

。从唐太宗贞观四年到唐昭宗乾元元年,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留学生全部随遣唐使入唐,均为经过日本朝廷精心挑选,有较高素养的人才。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其生活费由唐朝政府补助。留学

生的习业内容有明确分工,有意从不同方面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补日本之短。——摘编自姚嶂剑《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略》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倡导留学日本之效,“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学生,1906年留

日学生数达到八千多名。日本逐渐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窗口。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翻译团体,翻译了国外大量政治、文史、军事、理工、农业、医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舞台的一部分。黄兴曾是官费留日学生,1904年谋划起义失

败后又与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学生视黄兴等为英雄,追随的人甚多。——摘编自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赴唐留学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国赴日留

学活动的背景和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留学活动次数多;留学生素质较高;全面学习唐朝文化。影响:加强了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日本全面学习唐朝,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背景:有识之士倡导到日本留学;清政府官方派遣;西方文化在日本传播较为广泛。积极作用:翻译西方书籍,推动了

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运动培养人才,推动中国的革命运动;助推政治民主化进程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日本)。特点:据材料“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可知,留学活动次

数多;据材料“均为经过日本朝廷精心挑选,有较高素养的人才”可知,留学生素质较高;据材料“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留学生的习业内容有明确分工,有意从不同方面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可知,全面学习唐

朝文化。影响:据材料“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留学生全部随遣唐使入唐”可知,加强了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据材料“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补日本之短”可知,全面学习唐朝,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小

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日本)。背景:据材料“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倡导留学日本之效”可知,有识之士倡导到日本留学;据材料“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学生,190

6年留日学生数达到八千多名”可知,清政府官方派遣;据材料“日本逐渐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窗口”可知,西方文化在日本传播较为广泛。积极作用:据材料“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翻译团体,翻译了国外大量政治、文史、军事、理工、

农业、医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可知,翻译西方书籍,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据材料“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舞台的一部分。黄兴曾是官费留日学生,1904年谋划起义失败后又与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学生视

黄兴等为英雄,追随的人甚多”可知,为中国革命运动培养人才,推动中国的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助推政治民主化进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内史学界把从1912年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这期间16年称为北洋军阀统治

时期。一直以来,史学界对这个政府的评价总是停留在原始阶段,普遍认为北洋政府本质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傀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马勇在其2014年出版的《重巡近代中国》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

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结合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评析材料中马勇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马勇认为北洋政府

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正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我赞成这个观点,北洋政府时期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族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

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综上所述,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示例二马勇认为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正统,是中

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我不赞成这个观点,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阻碍。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化进程缓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上,北洋政府专制独裁,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思想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实行文

化专制等。由此可见,北洋政府的统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解放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统治时期。【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

历史的不尊重”可知,马勇认为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正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若赞同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主政治的建设及思想文化领域变革的表现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不赞同该观点,结合所

学知识,可以从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北洋军阀格局混战、尊孔复古逆流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性叙述。作为开放性试题,解答过程中应做到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