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卷.docx,共(11)页,140.90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dc14ec77a11d9e39ef9200c6a9aac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五)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得分:______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1.有学者认为,华夏王朝文明的开启就在二里头时代,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它在内部高度发展的同时,向四围发射出超越自然地理单元和文化屏障的强力冲击波。显然,更大范围的这种文化的远播,不是靠军事推进和暴力输出,而是凭借其软实力的巨大张力该学者意在说明A
.二里头时代是华夏文明的最早形成期B.中国王朝不借助于武力征服实现统一C.“中国”是地域与文化结合的复合概念D.华夏文明明显优越于周边的其他文明2.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
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A.表明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3.有学者将魏晋时期的士人群体分为五种类型(如下表)。据此可知,
魏晋时期类型特点及代表人物第一种类型顿悟世事之变,随波逐流、明哲保身、坐享利禄。如王戎第二种类型恪守儒家传统,虽然政治环境在变,但从表面看他们的思想不变。如傅玄第三种类型执着于传统伦理道德,固执地秉承儒家的
纲常名教,陷入与政治现实的严重对立,他们走向老庄,兼摄儒道。如阮籍和嵇康第四种类型原本是儒士,因不满政治现实从官场上淡出,隐居田园不再入仕。如陶潜第五种类型身兼儒道,但以道家思想为主,淡泊名利,看重生命并修行道术,成为道士。如葛洪A.土人阶层分化及政治心态的多元B.佛道思想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C.多
种文化交流融合导致社会动荡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4.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决定推行训政及地方自治。为此,1935年蒋介石致电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会熊公哲「令其对王安石遗规作一深切研究,并作庐山训练教材之一”。据此判断,最有可能被“深切研究”的“王安石遗规”是A.里甲制B.
保甲制C.十家牌法D.邻保制度5.乾隆二十七年Q762年),清政府正式任命明瑞为“总管伊犁等处将军”,“操练营伍,广辟屯田”,延续西汉以来的屯垦戍边传统,又保留了维吾尔族的社会统治制度——伯克制度,并进行了一定的修正。据此可知,清朝对新疆的统治方略A.开创了“因俗
治边”政策B.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C.正式完成了对新疆的统一D.体现了华夷观念被打破6.1872年,在容闵的推动下,清廷派遣留学生之事得以实行,幼童赴美留学刚刚两年,就有人批评留学生有西化的倾向,要求撤回留学生。1881年,除因故先期撤回、在美国病故和“告长假不归”的26人外,清廷将
所余94人分三批全部撤回。这一史实从本质上反映了A.清廷难以引领近代教育的纵深发展B.表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彻底失败C.官僚群体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D.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甚微7.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8.1940年,陈
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访问延安,发现“实在看不出有什么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B.宪政体制的实践D.社会共识的崩解共产党主义的存在。譬如垦荒,个人自垦自种,各归私有,经营行业,也是市肆如恒
,并无异易”。对上述史实解读最准确的是A.土地改革稳定抗日根据地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落实C.国民党反共宣传最终破产D.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措施9.右图是1954年张凡夫等人创作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意在
引导农民A.积极投身土地改革B.支持社会主义改造C.踊跃加入人民公社D.加紧生产率先致富10.20世纪80年代,外汇市场存在官方汇价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外汇调剂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明显高于官方汇价市场。1994年汇率并轨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价从5.7:1调整为8.7:1,同时实行单
一浮动汇率制。1994年汇率改革A.有利于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B.加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D.助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11.1300年,埃尔顿庄园法庭记录中,有部分农奴被控告未完成对
庄园主的运草任务,农奴坚称未违反庄园义务。法庭查阅有关劳役惯例确认:农奴有义务将牧草垛起,但无义务将草装车。农民和农奴在庄园法庭觉得权利未能维护,可越级向上一级法庭申诉。英国格兰斯塔福德郡就有三个佃农与其领主进行了长达35年之久的争论。这些现象A
.说明封建主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B.反映出西欧庄园经济的日益衰落C.为西欧近代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D.表明西欧封建庄园内部等级森严12.1781年秋,英军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战败,消息传至英国国内,下议院强烈指责时任首相诺斯领导无方,并在随后通过了对诺斯的不
信任案。结果诺斯在1782年3月27日辞职,成为史上第一位因不信任议案而辞职的首相。下面评论正确的是A.议会改革必要性的加强B.破坏了英国的民主化的进程C.三权分立的原则被破坏D.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13.提拉克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我们不希望成为白人的奴
隶,我们就应该强有力地推进斯瓦德西(自产)运动……运动的目的是要消除欧洲人把我们当奴隶看待的制度,并且迫使政府给予我们英国公民所具有的一切权利。”这说明A.提拉克代表无产阶级利益B.印度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潮D.印度从此走上独立发展道路14.1920年9月列宁
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这种变化反映当时苏俄A.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C.着手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采取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措施15.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直至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整个西线盟军在欧洲大陆上未与德军交战,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
的局面。对这一局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东欧战火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B.西方国家从《慕尼黑协定》中吸取了教训C.反法西斯同盟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D.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及扩大的重要原因16.20世纪末21世
纪初,多样化的双边、三角、多角关系有所发展。这一时期,中俄、中法发表倡导多极化的声明;法、德、俄决定建立三国年度首脑会晤制度冻盟和中、日、韩举行了“9+3”会议,后发展为“10+3”会议;西欧一些领导人到美国的后院——拉美地区访问,倡议
建立欧拉自由贸易区。该状况A.表明美国已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B.说明第三世界影响力逐渐增强C.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标志着强权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第I卷答题卡题号123456789答案题号10111213141516得分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
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14世纪在意大利发出文艺复兴的第一束光芒始,到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了德、英、法等地,在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才刚刚从中世纪的文化遏制中转变过来。
此时恰逢世界的大航海时代(15—17世纪),东方新航路的发现,大航海时代发现了中国。所谓西方对中国的发现,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看见了原来未曾看见过的事物“,而是一种具有“新的品质”的发现。这后一种发现,更加是本质意义上的发现——原来人类还
可以这样来生活,人类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并没有接受上帝的主宰,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他们可以追求美女,他们可以追求夫义妇顺、连生贵子,可以追求丰衣足食,可以追求风花雪月……了解了明清之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再来解读中国清代外销瓷,它们恰恰就是这一中国文明、这一中国文化
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一件中国清代外销瓷都是载体。因为几乎每一件清代外销瓷都有瓷绘,而这些瓷绘是,,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什么是意必吉祥?吉祥就是义无反顾地追求现世的幸福。显而易见中国清代外销瓷的数量巨大、传播广泛、画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在中国文化启迪西方的过程中起到过无与伦比的巨
大作用。——阮富春《清代外销瓷在陶瓷史上的地位》材料二在没有新的动力和机器的时代,除扩大生产规模外,就只有靠分工、再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这就促使丝织业和景德镇制瓷业终于发展到它们的顶峰——工场手工业
时期,其生产力也提高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欧洲市场上的球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四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送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
、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景德镇瓷商贩运白胎瓷至广州设厂加工釉上彩,于是遂有“广彩”的出现。——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
代中国外销瓷器迅猛增长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瓷器大量外销的影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说:“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以中国文化大规模西传、以西方效法中国为其显著特征的文化交流史。”谈谈你对这一特征的认识。(8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他设想的“新中国”,曰"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罗在田为光绪皇帝。“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
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
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材料二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
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建立“自由统一的中国”。1929年3月,中共中央号召工农兵士商学联合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建立“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10月,
毛泽东在《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中首次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1940年1月,毛泽东指出:''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1945年4月,毛泽
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指出:“建立一个新中国,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的总路线。”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提出,“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实现统一的民主的和平”。1949
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梁启超和邹容对于“新中国”的设想有何不同?20世纪初,建立“新中国”的愿望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赋予“新中国”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的话语构建,回应了复
杂的革命环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试对这一看法进行阐述。(6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犹太难民情况简表时间人数1933—1937.81000〜1500人1937.8—1939.8约2
0000人1939.8—1940.62000―3000人1940.6—1941.12约20000人材料二1933年的纳粹政权曾鼓励犹太人移民,但纳粹政权控制范围之外的国家限制了这一行为——如果流亡者多是被纳粹政权剥夺了财富的穷人。波兰驻德国大
使利普斯基在1938年9月与希特勒谈话:“为犹太人问题的解决,我们波兰人将在华沙为他建造一座辉煌的纪念碑「1939年美国政府拒绝载有900多名欧洲犹太难民的轮船进入美国,1940年和1941年,美国国会相继否决了向难民开放阿拉斯加州和接纳2万名德国犹太儿童的议案。1933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向德
国递交了抗议书,谴责希特勒的反犹暴行。1938年6月到10月,仅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中国驻维也纳大使馆总领事何凤山发放了1900多份签证,使数千犹太人逃离屠杀。1939年《东方杂志》刊文:“虽然我们在上海尚有十多万
难民的生活不易维持,但我们只要能力能办到,总可以尽力帮助犹太难民,我们应站在弱小民族的联合战线上,一致对付欺凌弱小民族的敌人J自1941年12月起,日本对上海犹太难民采取了类似于敌侨的管理方式,至1945年8月,难民们终于迎来了自由。
据学者研究指出,上海当时接纳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五国所接纳难民总数还多。——摘引自王健《逃亡与拯救:二战中的犹太难民与上海》(1)纳粹屠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令人痛心的人间惨剧。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期间犹太难民问题的认识。(6分)(2)
在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依据下面时间轴的提示(序号),结合相关历史进程,写出标志性的历史事件。简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现实意义。(8分)20.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以“传承”和“交流”两大主题生动地再现了世界历史的纵横发展「传承”主题关注个别社会的形成、维持和衰落,即再现不同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交流”主题直接关注沟通、互动、网络和交换这些能把个别社会与更广大世界
联系在一起的手段,再现了不同社会之间的横向联系。他把人口增长、技术不断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三个因素互为因果作为“互动”的动力。——摘编自魏凤莲《新全球史“新”》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
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