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359.262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共(26)页,359.26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c3932ff48841f868513042780bb2d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淇滨高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三次周考高二化学试卷分值:100分时间:9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B.发电厂的燃煤在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二氧化硫

排放C.石油、煤、天然气均属于可再生的化石燃料D.太阳能、氢能、风能属于清洁能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C.ΔH越大,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D.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3.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kJ。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气体生成正盐,需5mol·L-1的KOH溶液100

mL,则丁烷的燃烧热为A.16QkJ·mol-1B.8QkJ·mol-1C.4QkJ·mol-1D.2QkJ·mol-14.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是燃烧热的是()A.H2(g)+12O2(g)=H2O(g)ΔH

1B.C(s)+O2(g)=CO(g)ΔH2C.S(s)+O2(g)=SO2(g)ΔH3D.H2S(g)+12O2(g)=S(s)+H2O(l)ΔH45.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2H2(g)+O2(g)△H1H2(g)+

Cl2(g)=2HCl(g)△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B.△H3=△H1+△H2C

.△H3=△H1-2△H2D.△H3=△H1-△H26.已知:CO(g)+2H2(g)CH3OH(g)△H,反应过程中生成1molCH3OH(g)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曲线Ⅰ、Ⅱ分别表示无或有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H变小B.△H=+91k

J/molC.生成1molCH3OH(l),△H增大D.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7.反应A+B→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B—→X(吸热),②X→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B

.C.D.8.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K为化学平衡常数,其中K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根据以上信息推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为放热反应B.此反应只有达到平衡时,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才不会变化C.此反应达到1000℃时的反应速率比700℃时大D.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9.把2.5molA和2.5molB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里,

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s反应达平衡,在此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同时生成1molD。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x=4B.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6:

5C.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50%D.5s内B的反应速率v(B)=0.05mol/(L·s)10.以下自发反应可以用熵判据来解释的是()A.N2(g)+2O2(g)===2NO2(g)ΔH=+67.7kJ·mol-1B.CaO(s)+CO2(g)===CaCO3(s)ΔH=-1

75.7kJ·mol-1C.(NH4)2CO3(s)===NH4HCO3(s)+NH3(g)ΔH=+74.9kJ·mol-1D.2H2(g)+O2(g)===2H2O(l)ΔH=-285.8kJ·mol-111.根据相应的图像,判断下列相关

说法正确的是()aX(g)+bY(g)cZ(g)I2(s)+aG(g)bR(g)aA+bBcCA+2B2C+3DA.t1时改变某一条件,如图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图所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从加反应物开始,物质的百分含量

与温度关系如图,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A、B、C是气体,则D为固体或液体12.有如下反应2molA与2mol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

C(g)+zD(g)若2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v(C)=v(D)=0.25mol·L-1·s-1B.z=3C.B的转化率为25%D.C的体积分数为20%13.已知某可逆反

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φ(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m+n>p

,放热反应B.T1>T2,P1<P2,m+n>p,吸热反应C.T1<T2,P1>P2,m+n<p,放热反应D.T1>T2,P1<P2,m+n<p,吸热反应14.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平衡的标志是

()A.v正(N2)=v逆(N2)B.v正(N2)=3v正(H2)C.v正(H2)=3v逆(NH3)D.N2、H2、NH3的体积比为1:3:215.3molA和2.5molB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如下:3A(g)+B(g)xC(g)+2D(g),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变小,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B.平衡时,C的浓度为0.125mol/LC.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0%D.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0.8倍16.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

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选项ABCD强电解质FeNaCl3CaCO3HNO弱电解质3CHCOOH3NH34HPO()3FeOH非电解质蔗糖4BaSO酒精2HOA.AB.BC.CD.D17.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

酸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NaCl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18.用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氨水,下列操作引起误差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后,要等半分钟,若溶液红色不褪去,表明达到滴定终点B.用蒸馏水洗净碱式滴定管后,装入未知浓度的氨水,再移取10.00mL氨水至锥形瓶,最终会使实验结果偏低C.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氨水润洗,后装入氨水,然后进行滴定,最终会

使实验结果偏高D.用酸式滴定管盛放盐酸溶液,滴定前开始调节液面时,仰视读数,最终会使实验结果偏低19.100℃时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时水的离子积K

w=1.0×10-12B.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10mol·L-1C.c(H+)<c(SO42-)D.水的电离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新制饱和氯水中:NH4+、Na+、SO23−、SO

24−B.在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Cu2+、K+、HCO3−、CO23−C.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Fe2+、Na+、SO24−、NO3−D.在+-11c(H)=110mol·L−1的溶液中:Na+、K+、S2—、SO24−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2

1.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ΔH=88.6kJ/mol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726

.5kJ·mol-1CH3OH(l)+1/2O2(g)===CO2(g)+2H2O(g)ΔH=-akJ·mol-1则a________726.5(填“>”“<”或“=”)。(3)使Cl2和H2O(g)通过

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mol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

煅烧,所得物质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ΔH=-1176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22.(1)反应Fe(s)+CO2(g)FeO(s)+CO(

g)ΔH1,平衡常数为K1;反应Fe(s)+H2O(g)FeO(s)+H2(g)ΔH2,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K1、K2值如下表:700℃900℃K11.472.15K22.381.67①反应CO2(

g)+H2(g)CO(g)+H2O(g)ΔH平衡常数为K,则ΔH=________(用ΔH1和ΔH2表示),K=________(用K1和K2表示)。②能判断CO2(g)+H2(g)CO(g)+H2O(g)达到

化学平衡的依据是____。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v正(H2)=v逆(H2O)D.c(CO)=c(CO2)(2)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ΔH>0,C

O2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若铁粉足量,CO2的起始浓度为2.0mol·L-1,则平衡时CO2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2c(CO)c(CO)增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充入一

定量的CO2D.再加入一定量铁粉23.硫代硫酸钠晶体(2232NaSO5HO)又名大苏打、海波,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回答下列问题:I.硫代硫酸钠的结构与性质(1)

223SO−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S的化合价为____。(2)223NaSO在酸性条件下性质不稳定。取少量223NaSO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61molL−的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II.2232NaSO5HO晶体含

量的测定准确称取1.5g产品,加入20mL煮沸并冷却后的水使其完全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01molL−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已知:22232462SOI(aq)SO−−+===(无色)+2I(aq)−,杂质与碘水不反应。①碘的标准溶液应

盛放在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②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③第一次滴定开始和结束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第一次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mL。④重复上述操作两次,记录数据如

下表,则产品中的含量为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滴定次数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第二次1.5630.30第三次0.2226.3124.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使反应时间缩短,可使用下列哪些方法________

_____。A.升高温度B.增大容器的体积C.通入He气增大容器的压强D.加催化剂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详解】A、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因此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的排放,A正确;B、发电厂的燃煤在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以结合SO2最终生成硫酸钙,所以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B正确;C、石油、煤、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C不正确;D、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因此太阳能、氢

能、风能属于清洁能源,D正确;答案选C。2.C【解析】【分析】【详解】A.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故A正确;B.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形式,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故B正确;C.对于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焓变,△H越大,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少,对于吸热反应△H越大,说明反应吸收的热量越多,故C错误;D.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如木材的燃烧等,故D正确

;答案选C。3.A【解析】【分析】【详解】n(KOH)=0.1L×5mol/L=0.5mol,则由CO2+2KOH=K2CO3+H2O可知,n(CO2)=0.25mol,则n(C4H10)=14×n(CO2)=14

×0.25mol=116mol,放出的热量为QkJ,所以1mol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6QkJ。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热的计算,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计算丁烷的物质的量是解题的关键。本题

中要注意生成的正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为酸式盐。4.C【解析】【分析】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详解】A.生成物气态水不是稳定的状态,应是液态水,A不符合题意;B.生成物一氧化碳不是稳定状态,应生成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C.符合燃烧热的

定义,C符合题意;D.生成物硫不是稳定的化合物,应生成二氧化硫,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5.A【解析】【分析】【详解】①2H2O(g)=2H2(g)+O2(g)△H1②H2(g)+Cl2(g)=2HCl(g)△H2③2Cl2(g)+2H2O(g)=4HCl(g)+O2(g)△H3则由盖斯定律可知,

反应③=①+2×②,△H3=△H1+2△H2,故选A。6.D【解析】【分析】【详解】A.加入催化剂,反应热不变,故A错误;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放热,故B错误;C.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放出更多的热量,因反应热

为负值,则△H减小,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7.A【解析】【分析】【详解】由反应AB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BX+→(吸热),②XC→(放热)可以看出,AB

C+→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的能量,ABX+→是吸热反应,XC→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和B的能量之和,且X的能量大于C的能量,A中图像符合;答案选A。8.C【解析】【分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只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

动,根据表格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升高,K增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B、该可逆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反

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不变,故B错误;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C正确;D、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判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知识点,注意该反应的特点,改变压强对该反应的平衡移动无影响,为易错点。9.C【解析】【分析

】根据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可知,反应后C的物质的量为0.2mol/(L·s)×5s×2L=2mol,生成1molD,根据方程式系数之比等于变化量之比可得x:2=2:1,解得x=4,根据题意可得:3A(g)+B(g)4C(g)+2D(g)mol2.52.5

00mol1.50.521mol1221起始()变化()平衡()【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x=4,A正确;B.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其它条件相同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同条件下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1+2+2+1):(2.5+2.5)=6:5,B

正确;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1.5mol2.5mol×100%=60%,C错误;D.B的反应速率=()00..505mol2molL=5s/Ls,D正确;故选C。10.C【解析】【分析】【详解】A.反应的△H>0,△S<

0,难以自发进行,故错误;B.△H<0,△S<0,焓变为主要因素,不能用熵判据解释,故错误;C.反应的△H>0,反应能自发进行,原因是△S>0,可以满足△H-T△S<0,能自发进行,可用熵判据解释,故正确;D.△H<0,△S<0,焓变为主要因素,不能用熵判据解释,故错误。故选C。【点睛】反应

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可用熵判据来解释的一般情况下反应为吸热反应。11.D【解析】【分析】【详解】A.若a+b=c,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增大压强,速率该变量相同,则不一定为催化剂,选项A错误;B.由图象可知,相同压强下温度大,G的体积分

数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压强关系不确定,则不能确定a、b关系,选项B错误;C.由图可知,反应从正向开始,T2为平衡状态,升高温度,B的含量增大,则反应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C错误;D.降温,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右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加压,正反应速率大于

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若A、B、C是气体、D可以为固体或液体,符合平衡正向移动,与图象一致,选项D正确;答案选D。12.A【解析】【分析】根据题中2A(g)+3B(g)2C(g)+zD(g)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运用化学反应速率

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和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详解】A.2A(g)+3B(g)2C(g)+zD(g)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表示,如v(A)=ΔcAΔt();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间有v(A)∶v(B)∶v(C)∶v(D)=a∶b∶c∶d规律。反应中A转化2m

ol×50%=1mol,B转化1mol×32=1.5mol,v(C)=v(A)=1mol2L2s=0.25mol·L-1·s-1=v(D),A项正确;B.v(C)∶v(D)=0.25mol·L-1·s-1∶0.25mol·L-1·s-1=1∶1,z=2,B项错误;C.B的转化率为1

.5mol2mol×100%=75%,C项错误;D.反应中A转化2mol×50%=1mol,生成1molC,总物质的量减少0.5mol,C的体积分数也就是物质的量分数,为1mol4mol0.5mol−×100%≈28.6%,D项错误;答案选A

。13.D【解析】【分析】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可知:T1>T2,P1<P2,再比较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和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变化,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然后分析。【

详解】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T1先到达平衡,故温度T1>T2,升高温度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一定时,压强P2先到达平衡,故压强P1<P2,增大压强B在混合气体中

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m+n<p,故答案选D。14.A【解析】【详解】A.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符合题意;B.v正(N2)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H2)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不符合化学状态的定义,v正(N2)=3v正(H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C.v正(H2)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逆(NH3)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但速率数值之比不等于化学

计量数之比,v正(H2)=3v逆(NH3),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D.不清楚充入气体体积或物质的量,无法通过体积比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点睛】用不同物质的速率判

断达到平衡,首先反应的方向必须是一正一逆,然后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5.C【解析】【详解】容器内压强变小,说明正反应是气体系数之和减少的反应,即4>x+2,x只能为1。∆n(D)=0.1mol/(L·

min)×5min×2L=1mol,用三段式3A(g)+B(g)C(g)+2D(g)起始:3mol2.5mol00转化:1.5mol0.5mol0.5mol1mol平衡:1.5mol2mol0.5mol1mo

lA.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5mol2L5min=0.15mol/(L·min),选项A错误;B.平衡时,C的浓度为0.5mol2L=0.25mol/L,选项B错误;C.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0.52.5×100%=20%,选项C正确;D.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1.5mol2mol

0.5mol1mol3mol2.5mol++++=1011,选项D错误。答案选C。16.C【解析】【分析】【详解】A.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项错误;B.3NH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4BaSO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

,属于强电解质,故B项错误;C.3CaCO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34HPO为弱电解质,酒精为非电解质,故C项正确;D.水为弱电解质,故D项错误;故选:C。17.D【解析】【分析】【详解】A.量筒的准确度为0.1mL,无法用10

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故A错误;B.托盘天平的准确度是0.1g,无法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NaCl,故B错误;C.pH试纸测定的溶液的pH值都是整数,不会出现小数,故C错误;D.滴定管可以准确度0.01mL,可以读到21.70mL,故D正确;故选D。18.A【解析】【分析】【详

解】A.强酸滴定弱碱要用甲基橙作指示剂,A错误;B.没有用待盛氨水润洗碱式滴定管,使氨水浓度减小,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最终会使实验结果偏低,B正确;C.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氨水润洗,后装入氨水,使氨水物质的量增大,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最终会使实验结果偏高,C正确;D.用酸式滴定管

盛放盐酸溶液,滴定前开始调节液面时,仰视读数,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最终会使实验结果偏低,D正确;故选A。19.C【解析】【分析】100℃时蒸馏水的pH=6,c(OH-)=c(H+)=1.0×10-6mol·L-1,Kw=1.0×10-12。【详解】A

选项,根据上面分析得出水的离子积Kw=1.0×10-1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选项,测得溶液的pH=2,c(H+)=1.0×10-2mol·L-1,则c(OH-)=1.0×10-10mol·L-1,溶液中的氢氧根就是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因此溶液中水电

离出的c(H+)=1.0×10-10mol·L-1,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选项,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此时氢离子来自于水和硫酸氢钠,因此c(H+)>c(SO42-),故C错误,符合题意;D选项,水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因此水的

电离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20.D【解析】【分析】【详解】A.在新制饱和氯水中存在强氧化性物质HClO和Cl2,均能氧化SO23−,A不合题意;B.在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OH-能

与Cu2+生成Cu(OH)2沉淀,HCO3−+OH-=CO23−+H2O,B不合题意;C.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OH-与Fe2+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H+、NO3−和Fe2+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

误;D.在+-11c(H)=110mol·L−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OH-、Na+、K+、S2—、SO24−均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1.M<2Cl2(g)+2H2O(g)+C(s)===4HCl(g)+CO2(g)ΔH=-290k

J·mol-198kJ【解析】【详解】(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H=+88.6kJ•mol-1,该过程是吸热反应,N暗处转化为M,是放热反应,根据反应物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可知M稳定;故答案为M;(2)燃烧热是1mol物质

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燃烧热;故答案为<;(3)有1mol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2mol氯气反应放热290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l2(g)+2H2O(g)+C(s)═4HCl(g)+C

O2(g)△H=-290kJ•mol-1;故答案为2Cl2(g)+2H2O(g)+C(g)═4HCl(g)+CO2(g)△H=-290kJ•mol-1;(4)4Al(g)+3TiO2(g)+3C(g)═2Al2O3

(g)+3TiC(g)△H=-1176kJ•mol-1,转移12mol电子放热1176KJ,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热98kJ,故答案为98kJ;【点睛】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经常是常考点。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1)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也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书写时,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一般不用小数;(3)在物质的化学式后用括号注明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一般用英文字母g、l和s分别表示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水溶液中的溶质则用aq表示;(4)根据焓变的性质,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改变符号,但数值的绝对值不变。22

.ΔH1-ΔH2K1/K2B、C2.00.67(或2/3)A【解析】(1)①反应Fe(s)+CO2(g)FeO(s)+CO(g)ΔH1①;反应Fe(s)+H2O(g)FeO(s)+H2(g)ΔH2②;①-②得CO2(

g)+H2(g)CO(g)+H2O(g)ΔH=ΔH1-ΔH2;k=222cCOcHOcCOcH()()()()=12kk;②A.CO2(g)+H2(g)CO(g)+H2O(g)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因此压强始终为定值,故A错误;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时,达到化学平衡,故B

正确;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正确;D.未说反应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故D错误;答案:BC。(2)Fe(s)+CO2(g)FeO(s)+CO(g)c(初)1.50△c1.01.0c(平)0.51.0k=2cCOcCO()()=1.00.5=2;Fe(s)+

CO2(g)FeO(s)+CO(g)c(初)2.00△c2.0-c(CO2)2.0-c(CO2)c(平)c(CO2)2.0-c(CO2)k=222.0cCOcCO−()()=2,计算得c(CO2)=0.67;

②因为k=2cCOcCO()(),所以2cCOcCO()()只与温度有关,正反应吸热,则温度越高,k越大,故A正确;答案:A。23.+222322SO2HSSOHO−++===++酸式当滴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

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6.1086.3【详解】(1)根据223SO−的结构式可知硫硫键是非极性键,硫氧之间氧电负性更强,氧显-2价,223SO−显-2价,Sx的化合价为+4价。(2)由已知信息223NaSO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发生自

身歧化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23SO2H−++=22SSOHO++。①碘有强氧化性,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②淀粉遇碘变蓝,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③由图可知,第一次滴

定开始读数为0.00mL,结束读数为26.10mL,则第一次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6.10mL。④碘的标准溶液的体积第一次测量数据为26.10mL,第二次测量数据为28.74mL,第三次测量数据为26.09mL,第二次测量数据与其他两次相差2mL以上,应舍

去,第一次和第三次数据的平均值为26.10mL。根据反应22232462SOI(aq)SO2I(aq)−−−+=+,可知22232SO~I−,根据关系式法,列式113248gmol20.1000molL26.1010L1.5g−−−

100%86.3%。24.0.079mol/(L·s)79%X(g)+Y(g)2Z(g)AD【详解】(1)根据v=𝛥nV𝛥t=1.58mol2L10S=0.079mol/(L·s),根据Δc(X)=𝛥nV=(1.20−0.41)m

ol2L=0.395mol/L;根据α(Y)=𝛥nn(初)×100%=(1.00−0.21)mol1.00mol×100%=79%;(2)由图象可以看出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反应到最

后X、Y、Z均有剩余,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与化学计量数之比呈正比,则有X:Y:Z=(1.20mol-0.41mol):(1.0mol-0.21mol):1.58mol=1: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Y⇌2Z

;答案:X(g)+Y(g)2Z(g)(3)A.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反应时间,故A正确;B.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会减慢反应速率,延长反应时间,故B错C.通入He气增大容器的压强,由于V未变,反应物,生成物

浓度未变,反应速率不会加快,不能缩短反应时间,故C错误;D.加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故D正确;答案:AD。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