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41.27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bfb7523b6576482851b15e1c4cea1e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
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从政治地理角度来看,适宜建都的地点一般有几个层次的考虑,其中有两个层次最为要紧:
一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在第一层次中的考虑又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二是与统治集团的发源地是否相近的原则。②当然从最简单最普通的思路而言,作为一国的政
治中心应当位于国家的地理中心位置上,以便于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而从三河缩小到一个地点的天下之中则是洛阳。所以,从西周
到唐代,都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打算。虽然王朝领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想位置,但有时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现实位置。因为除了理想以外,政治军事经济因素要起着实际的作用。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一方面要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要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在
这种考量下,首都就可能设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是地理中心。③具体而言,在唐代以前,适合这一要求的是西安一带。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对山东地区(即崤山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而言是居高临下,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这一地区又有四塞之固的地理优势,即使控
制不了东方,也能据险保守独立。洛阳则没有这个优势,万一四方叛乱,则难以保全国家政权。这是控内。而对于御外而言,由于唐朝以前,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敌威胁来自西北,对于强盛王朝而言,首都偏于西北有利抗敌自保。如西汉、隋、唐都是如此。到了宋以后的外患则来自正北或东北,所以,首都
的定位也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迁。④另一个与地理中心有矛盾的因素是政治根据地——王朝时代称为龙兴之地。一般而言,统治集团都力图将首都定在与自己起家的政治根据地不远的地方,这个因素十分重要,周秦隋唐如此,辽夏金元清亦无不如此。甚至后梁的朱温,明太祖与明成祖(各选择不同地点),概莫能
外。甚至连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权也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说法。⑤在以上因素之外,首都所在地的经济地理条件也有一定的重要性,虽然首都地区的粮食与其他用品可以从全国调配,但粮食供应却要有最基本的保证,于是都城所在地区要求有一块能
生产粮食的平原。五大都城都有这一优势。与经济地理相关的则是交通条件,首都必须位于交通枢纽处,这样既有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同时又保证对首都的经济供应。⑥以上这些条件既互相补充,又互相制约,于是中国的都城,尤其是统一王朝时期,就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很难有一个地方完全满足这些条件,既
然如此,就会产生某一时期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的情况;二、在长达三千年时间里主要的都城实际上很少,唐以前只有西安、洛阳,开封只是一个补充。金以后至今主要就只有北京,南京只是一种权宜。(摘编自周振鹤《东西徘
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三河地区就处于该流域核心区,洛阳则是该流域核心区的中心,因此古人都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打算。B.五大都城能成为古都的政治地理条件各不相同,但它们所在的地区都有
一块保证都城粮食基本供应的平原。C.明太祖和明成祖定都位置虽然不同,实则他们都遵循了要将首都定在龙兴之地或与之不远的地方的原则。D.西安作为古都,它有地理区位优势,既能居高临下,又能凭借四塞之固据险自保,同时它偏于西北的位置,也有利于抗击西北外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A.本文从政治地理角度,先后从地理、政治、经济和交通等层面,分析了中国历史上首都定位发生变化的原因。B.文章举西安和洛阳的例子,分析了建都时出于控内与御外的考虑,都城往往会选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是地理中心位置的道理。C.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②③段从地理中心或控内御外
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从政治根据地角度分析,第⑤段分析了经济地理和交通条件对选都城的影响。D.第④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为什么都把首都定在距离统治集团兴起地不远地方的原因,很有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来说,处于王朝领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
想位置,一方面它能有效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它能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B.选择都城往往要考虑它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如它是否处于地理中心,是否有利于控内御外,是否靠近统治集团的龙兴之地。C
.从古代帝王把首都选择在与全国领土范围中心有所偏向的位置上看,在既要控内又要御外时,帝王们把重点放在了抵御外部侵略上。D.中国统一王朝时期,统治者们出于种种考虑,总会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答案】1.A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
度的能力。A.“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古人都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打算”错,缺少了时间界定“唐代以前”。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为什么都把首都定在距离统治集团兴起地不远地方的原因”理解错误,原文第④段只是列举了
这一现象,并没论述为什么。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一方面它能有效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它能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属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①段“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
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可知,“全国的地理中心”不一定能控内御外。C.“帝王们把重点放在了抵御外部侵略上”错误。属妄加推断,都城选在与全国领土范围中心有所偏向的位置上,是为了兼顾二者,内外并重。D.“总会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错,“总会”太绝对,原文
说的是“某一时期”。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
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
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
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
“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
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
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
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地变成了“现实”,现实的昭示着愿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
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地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
,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
不过时》)材料二: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频次逐年增加。在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等著名国际戏剧节现场,中国戏剧的身影随处可见。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
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事实上,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亮相第二届老舍艺术节的戏剧作品《酗
酒者莫非》,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由陆帕执导。与这位波兰导演来华演出的多部作品一样,《酗酒者莫非》的理念、手法均属于欧洲当代文学剧场,影像与心理两个时空的结合方式带出欧洲戏剧大师与中国当代文学碰撞出的火花。另一部在艺术节上登台的戏剧《
铸剑》,文本取材自鲁迅同名小说及中国民间传说《干将莫邪》,由波兰知名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与中国演员联合创作完成。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鲜亮“外衣”,然而究其根本,中国戏剧承载的厚重中国文化与艺术传统才是它能在国外赢得赞
誉、获得尊重的根本原因。从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访美、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巡演欧洲,到近几年由陈佩斯、黄盈、赵森等执导的《戏台》《黄粱一梦》《罗刹国》等作品在国外引起的特别关注,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
魅力。这些都在提醒中国的戏剧创作者,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摘编自梅生《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思考》)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
”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创作品却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B.经典戏剧作品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它们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艺术的高峰,给人以温暖和力量。C.物质的东西
可能会过时甚至灭失,但作为时代产物的优秀戏剧作品,其精神历经岁月的冲刷后,反而会愈显光亮、永不过时。D.西方观众一度认为,中国戏剧与戏曲、杂耍是等同的,但随着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这一刻板的认识已被打破。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A.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这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源于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守护与传承。B.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的途径虽然与《朝阳沟》中所展现的不同,但两代青年都有炽烈的家国情怀。C.由《宝莲灯》与《天下第一楼
》的成功可以看出,经典作品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百姓的心声。D.材料二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6.请结合材料,谈谈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我国戏曲的全面繁荣。【答案】4.A5.D6.①
守护与传承精湛的技艺,根据时代善变善新以提升艺术的高度;②扎根文化沃土以提升作品的厚度;③贴近百姓口味以提升生活的温度;④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剧的交流。【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
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与“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曲解文意。原文: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
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由此可见,“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并不是总是出现的,新创作品也能获得人们的好评。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
的观点”错,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由此可见,文章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是为了论证上述观点的。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
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概括出:守护与传承精湛的技艺,根据时代善变善新以提升艺术的高度;结合“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
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概括出:扎根文化沃土以提升作品的厚度;结合“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概括出:贴近百姓口味以提升生活的温度;结合
“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概括出:利用科
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剧的交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雷雨》(节选)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选段一: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
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鲁侍萍不敢说。周朴园哦.。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周朴园哦.?你说说看。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鲁侍萍这个梅姑娘
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周朴园(苦痛)哦.!鲁侍萍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
公馆,刚生的孩子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周朴园(汗涔涔地)哦.。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侍萍我姓鲁,老爷。选段二:鲁大海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
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周朴园你胡说!鲁侍萍(至大海前)别说了,走吧。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周朴园(厉声)下去!仆人们(拉大海)走!走!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
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7.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段一周朴园说的四个“哦”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潜台词,还再现了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做贼心虚
的情态变化。B.选段一的戏剧冲突主要围绕周朴园和鲁侍萍展开,非常紧张,主要靠人物外在行为动作的紧张来掀起高潮的。C.选段二展现了以周朴园代表的资产阶级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强烈冲突,体现了鲁大海年轻又无畏的工人形
象,他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和过去交织起来,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推动了剧情的发展。8.文章开头划波浪线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答案】7.B8.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雷雨将
至的午饭后。②提示雷雨将至这一征兆,渲染剧中与天气一般沉闷的气氛。③烘托阴沉天气中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④感染读者和观众,雷雨将至,似乎将会有大事发生,铺垫了情节.9.①残忍无情,在三十年前抛弃侍萍,还在她生下孩子后三天将她赶出门。②虚伪,保留侍
萍的习惯,将侍萍美化成一个贤惠规矩的小姐,满足自己虚伪的内心。③贪婪冷血,为了一己私利,不把人命当一回事。【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赏析的能力。B.“主要靠人物外在行为
动作的紧张来掀起高潮的”错误,剧本是靠人物的对话语言来掀起高潮的。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雷雨将至的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提示雷雨将至这一征兆,渲染剧中与天气一般沉闷的气氛。“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
躁”,这一环境烘托阴沉天气中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以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感染读者和观众,雷雨将至,似乎将会有大事发生,铺垫了情节。【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结合“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
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分析可知,在三十年前抛弃侍萍,还在她生下孩子后三天将她赶出门。可见周朴园残忍无情。结合“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分析可知,虚伪,
保留侍萍的习惯,将侍萍美化成一个贤惠规矩的小姐,满足自己虚伪的内心。结合“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分析可知,贪婪冷血,为了一己私利,不把人命当一回事。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
畜蕃息。由是为司空②。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⑤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
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的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
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
家》有删节)注释:①料量平:账目清楚,收支平衡。②司空:官名。③羖[gǔ]:黑色的公羊。④累绁:即缧绁,用绳索捆绑。⑤大司寇:官名。⑥粥:通“鬻”[yù],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
行中正。B.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C.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D.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
创始人,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在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B.己丑,是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的“干支纪日法”,在文章当中是指四月的第二十六天。C.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出于《诗经·小雅》。高山,比喻高尚的德行;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D.六艺,既可以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又可以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文中指的是前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大夫孟釐子对自己儿子说孔子是圣人之后,预言他才能显达,要求儿子拜他为师。B.孔子做了大司寇以后,有喜色。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C.孔子在鲁国为政三个月,商人
们不敢哄抬物价,男女行人分别在路上走,遗留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D.司马迁高度评价了孔子,虽为布衣,却被后世学者崇拜,其学说被广泛尊为标准。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已而去鲁,斥乎齐,
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答案】10.C11.D12.B13.(1)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2)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
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他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大”是“其志”的谓语,二者构成主谓结构
,不能断开,排除BD。“处”表“处于的地方”,是“辟”的主语,构成主谓结构,中间不可断开,与“国虽小”“其志大”结构一致,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文中指的是前者”错误。司马迁认为“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
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因此六艺应该是指六经,即后者。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下人也会高贵”错误。结合“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分析,这是说“有这个话,
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下人”在文中的意思是“礼贤下士”。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莫”,通“暮”,晚;“既”,副词,已经;“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浴乎沂,风乎舞雩”,正常语序为“乎沂浴,乎舞雩风”,状语后置句。
(2)“去”,离开;“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正常语序为“乎齐斥,乎宋、卫逐,于陈蔡之间困”,状语后置句;“困于陈蔡之间”,“困”有被围困的意思,被动句式;“反”,通【“返”,返回。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十
七时,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病重,快要死了,孟釐子告诫自己的后代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能显达的人。现在孔子年少而好礼仪,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孔子家境贫寒
,社会地位低贱。成年后,曾经在季氏的门下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出纳钱粮计量公平准确;又曾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官,畜牧繁殖增长。由此担任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奔波于宋国和卫国两国,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
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予:“从前秦穆公国家小,又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靠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他的志向很大,虽然处
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他亲自推举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溪,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和他谈了三天的话,然后让他执掌国政。用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能做到,他只称霸还小了一点。”景公听后很高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了,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露出喜色。他的
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惧怕,大喜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于是杀了扰乱政治的少正卯。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随意哄抬物价;男女行人在路上(或
路口)分别;在路上看到有人遗失的物品不去拾捡;从四方来到城邑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请求,全都给予接待如同回到了家。孔子七十三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
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读孔子的书,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当时是荣耀一时,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
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由远及近,描绘了远处树林尽
头高山,以及近处长满衰草的池塘。B.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
漫步,有自得其乐之感。D.“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1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景物。【答
案】14.B15.①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②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③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
景。④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⑤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⑥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
歌内容的能力。B.“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错误,雨是昨夜下的,而不是游玩途中下的。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翻空白鸟”“照水红蕖”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香”是从嗅觉角度来写的。视觉、嗅觉相结合。的。“翻空白鸟”,
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写的是远景,且需要仰视才能见到。“照水红蕖”,满池荷花映照绿水,这是近景,且为俯视所见。写景远近结合,俯仰结合。鸟飞属于动景,水中的红蕖属于静景,动静结合。抓住“白”“红”分析,写白色的飞鸟,红色的荷花,色彩鲜艳,且搭配和谐。抓住“时时”“细细”分析,运用叠词。白鸟
时时飞,说明鸟多,且飞的迅疾。“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细细”为视觉所感,“香”为嗅觉所闻,运用通感手法,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的《登岳
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浩瀚的湖水将吴楚两地分隔,日夜吐纳天地日月的景象。(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答案】①.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为
国以礼④.其言不让⑤.加之以师旅⑥.因之以饥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坼,乾,旅,馑。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湿地具有_______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
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储碳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对维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今年是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0周年。30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持续_______。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
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止目前,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维持稳定,分布有湿地植物2258种、湿地鸟类260种。“过去5年间,中国迅速成为湿地保护领域的领导者,(),对________灾害风险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候鸟保护专家
尼古拉·克罗克福德表示。近年来,中国________了严格且有效的保护措施,比如针对湿地保护专门立法,明确湿地利用要求,控制人为活动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这些即将实施的措施,为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17.依次填入
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涵养改善降低出台B.保养改善下降出台C.涵养改进降低颁布D.保养改进下降颁布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不仅对于提高全球生物生存率至关重要B.这虽然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C.这虽然对于提高全球生物生存率至关重要
D.这不仅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维持稳定B
.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C.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止目前,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D.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
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止目前,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维持稳定【答案】17.A18.D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涵养:动词,蓄积并保持(水分等)。保养:保护并养育、调养。此处要搭配水源,“涵养”更合适。改善:动词,使原有情况变好一些,一般搭配生活、
状况等。改进: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一般搭配工作方面。此处说的是生态状况,更适合“改善”。“降低”和“下降”的意思是相同的,但一般“降低”放在宾语前,“下降”放在宾语后。此处要搭配在“风险”这个宾语前,“降低”更合适。出台:还只是产生,尚未实行;颁布:已经正式实施了。这里还没有开始实施,
所以是“出台”。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联系后半句的“也”,可以判断是要搭配“不仅”,排除BC;再联系上文来看,上文提到了湿地植物和鸟类的种类,所以对应多样性,排除A。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
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二是“截止”使用错误,“截止”后面不可以接时间宾语,“截至”后面一定要接时间宾语,改为“截至”;三是“维持
稳定”搭配不当,“维持”,意思是使现有的状况继续存在下去,如维持秩序、维持生活、维持现状。“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之不消失或减弱,如水土保持、保持冷静、保持物价稳定、跟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改为“保持稳定”。
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20.网上曾经有一个很火的视频,警察反复要求一司机出示驾照,司机蛮横抗拒。警察警告三次无效后喷辣椒水制服司机,押上警车。视频的最后,一个警察走过来指着镜头说,你可以拍,也可以发,要发就全发,别删。请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每处不超过12字。这位警察要求的是信息的____
___,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如果拍摄者只发出前半段,人们会说_______;若只发后半段呢,又让人觉得_______。这就叫选择性报道,高明的欺骗甚至不用说谎,只要有选择地陈述事实,就能诱导人得出错误的结论。【答案】①.完整性②.司机撒野,警察无能③.警察滥用暴力在欺压百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结合“这位警察要求的是信息的”以及“你可以拍,也可以发,要发就全发,别删”分析,警察要求拍摄中如果上传视频就要发完整的,故可填写“完整性”。第②空,前半段是司机撒野,警察尚未采取行动,给人警察无能的印
象。如果拍摄者只发出前半段,人们会说“司机撒野,警察无能”。第③空,后半段只看到警察行动,而看不到原因,容易给人造成警察粗暴无礼的印象。故可填写“警察滥用暴力在欺压百姓”。21.“中学生领导力培训营”旨在培养中学生的领导能力。参加该培训营
,需要个人申请和同学的推荐。请根据下面校微博上的一些帖子,为高二(1)班黄强同学写一封正式的推荐信(不需要称呼、落款)。要求: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0个字。青春小鸟:强哥,牛人!学校的许多大型学生活动,都
是他一手组织的,艺术节、辩论大赛、才艺展示大赛,你看了没有?那才叫精彩!天地英雄:亲,谁能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黄强是也!高二(1)班在他的带领下,精诚团结,获奖多多。佩服死了!独行女侠:小女子佩服,大侠虽武功高强,却从不独来独往,你兄弟众多,让小女子自愧不如。【答案】黄强同学是高二(1)班班
长,能团结同学,有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望。现推荐黄强同学参加“中学生领导力培训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推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从校园微博的帖子中对黄强同学的评价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出黄强的形象,然后概括出来。
写推荐信时,要点明黄强同学的班级及职务,形象(要体现出领导力,例如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威望高等),还要写出推荐语。如黄强同学的职务是高二(1)班的班长。结合“谁能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在他的带领下,精诚团结,获奖多多”“从不独来独往”“兄弟众多”等分析,黄强影响力大
,组织能力强,威望高等。最后拟写“特推荐黄强同学参加‘中学生领导力培训营’”。四、作文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之先贤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
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责”,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责任。请你结合材料和现实,以“责任”为话题,写篇议论文。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肩负责任,勇往直前浩瀚夜空,因背负着收纳繁星皓月的责任,才越显深邃神秘;莽莽大地,因背负着收容嫩草绿树的责任,才呈现勃勃生机;潺潺溪流,因
背负着收留游鱼细石的责任,而更显其清澈可人;绚丽花朵,因背负着招待忙蜂舞蝶的责任,才有秋日香甜硕果。人也一样,因背负着责任,勇往直前,才有更灿烂的明天。背负责任,使人获得成功。唐太宗李世民因肩负拯救天下百姓的责任
而推翻暴政,获得了百姓的拥戴;邓世昌因肩负保卫祖国的重任而驾驶着战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光荣地被载入了史册;黄旭华因肩负国富民安这一伟大责任而忘我工作,终身战斗在科研一线,使我国单薄的海防强大起来。从古到今这些事例都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肩
负责任,才能最大可能获得成功。背负责任,使人彰显伟大。王顺友,一位朴实坚强的邮递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过滩涉水,翻山越岭,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演绎了一段世界邮政的传奇。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收信者与寄信者的期待化为了厚重的责任,时刻激励着他,才造就了投递准确率1
00%的奇迹。一位凡人,历经艰难,背负责任,而彰显伟大。背负责任,使人造福世界。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权威的胆识;当他名誉天下的时候,却只专注于田间,淡泊名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在他的心中背负着让人远离饥饿的责任。一介农夫,播撒智慧,
肩负责任,而造福世界。背负责任,使人超越对死亡的畏惧。桂希恩,一位温和而坚定的仁者。他把温暖传递,他让爱心凝聚,直到更多的人向艾滋病患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世界有博大的爱。一位仁者,汇聚爱心,肩负责任,而超越对
死亡的畏惧。歌德曾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种爱使那些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们获得成功与荣誉,并受到人们的尊敬。责任,是不可丢弃的使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肩负责任,勇往直前,奔赴人生最美的桃花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话题作
文题。材料是总分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古代对社会、国家肩负责任的孔孟圣人和烛之武;第二部分指出当今仍有不忘“匹夫之责”,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的学者;第三部分是省略号之后的总结,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各种责
任。可见材料的内容体现的就是“责任”这一话题,意在引领学生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考量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考虑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首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负责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奋努力,拼搏进取,勇往直前,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就是
对自己负责。其次,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勇于担当责任。中华民族具有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许多仁人志士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杨继盛“铁肩担道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当今社会责任担当仍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敢于担当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对他人、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赢得人们的尊敬。再次,
担当责任需要自信,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实力……于担当责任的人,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有“铁肩担道义”的胸襟,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不计较自己的荣辱,不畏惧流言蜚语,不害怕艰难困苦……于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担当的人,才是大丈夫、真英雄,才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
构谈什么是责任,责任对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承担责任。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就其中一个方面来谈。观点要鲜明,脉络要清晰。立意:1.扛起责任,是国富民强的保障。2.肩负责任,砥砺前行。3.肩负责任,牢记使命。4.莫忘匹夫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