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3)页,1.12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d4dd8d7d5ba54dd050bddb5201600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学年第二学期台州九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生物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有A+(灰色)、AY(黄色)、A(黑色)等,它们是染色体上某一位置的基因突变成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A.普遍性B.多方向性C.可逆性D.稀有性【答案】B【解
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详解】控制小鼠毛
色的基因有A+(灰色)、AY(黄色)、A(黑色)等,它们是染色体上某一位置的基因突变成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故选B。2.与DNA分子相比,RNA分子特有的碱基是()A.胞嘧啶B.胸腺
嘧啶C.尿嘧啶D.腺嘌呤【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组成成分有磷酸、脱氧核糖、A、T、C、G。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组成成分有磷酸、核糖、A、U、C、G。【详解】与DNA分子相比,RNA分子中特有的成分有核糖和U,其中特有的碱基是U
尿嘧啶,C正确。故选C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间是()A.有丝分裂B.受精作用C.减数第二次分裂D.减数第一次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主要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错误;B、受精作用使受精
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错误;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主要是减二后所有非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
都发生在该时期,D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甲、乙,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分
析题图:图中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而“杂种病毒丙”是由病毒甲的蛋白质外壳和病毒乙的遗传物质RNA重建形成的。【详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重建的“杂种病毒丙”的核酸来自乙病毒,因此在植物体内增殖产生的新病毒和
乙是一样的。故选D。5.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结合,这些抗生素阻断了下列选项中的A.翻译过程B.DNA复制过程C.转
录过程D.染色体活动【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模板是DNA的一条链,还需要酶和能量;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原料是氨基酸,模板是mRNA,此外还需要酶
、能量和tRNA(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据此答题。【详解】由题意知,抗生素干扰核糖体形成,由于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因此抗生素会干扰翻译过程;反应过程中tRNA的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上有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互补配对,如果抗生素阻止tRNA和mRNA结合,则会影响翻
译过程的进行。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下列不属于表观遗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DNA中基因的甲基化B.DNA中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C.环境改变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乙酰化【答案】B【解
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
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环境改变、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而产生表观遗传现象,但表观遗传时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B符合题
意。故选B。7.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引起人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具有脂类膜的RNA病毒。下列不属于RNA病毒的是()A.流感病毒B.劳氏肉瘤病毒C.T2噬菌体D.小儿麻痹病毒【答案】C【解析】【分析】RNA病毒由RNA与蛋白质组成,遗传物质是RNA。DNA病毒由D
NA和蛋白质组成,遗传物质是DNA。【详解】流感病毒、劳氏肉瘤病毒、劳氏肉瘤病毒都是RNA病毒,T2噬菌体属于DNA病毒。故选C。8.下列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A.小麦根尖细胞B.次级卵母细胞C.受精卵D.初级精母细胞【答案
】B【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会同源染色体。【详解】A、小麦根尖细胞为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C、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初级精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9.下
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B.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C.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位置和数量D.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都叫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造成的基因结
构的改变。【详解】A、若发生隐性突变,个体是杂合子,则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A正确;B、根据定义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B正确;C、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个别碱基对的改变,不会影响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和数量
,C正确;D、根据定义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必须导致基因结构改变才叫基因突变,若未引起基因结构改变,如在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发生,则不叫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D。10.某同学在进行双链DNA模型搭建时,选取代表碱基A、C、T、G纸片的数量分别为15、12、11
、13,其它材料足量。该同学搭建的正确模型中,碱基对最多有()A.25对B.24对C.23对D.28对【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代表碱基A、C、T、G的纸片分别为15、12、11、13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组成A-T碱基对11个,C-G碱基对
12个,则搭建的双链DNA模型最长为11+12=23个碱基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重要结论不是通过“假说—演绎”
法得出是()A.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B.摩尔根发现果蝇眼色的伴性遗传C.萨顿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D.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方式的
提出与证实是通过假说-演绎法,A正确;B、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发现果蝇眼色的伴性遗传,B正确;C、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D、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
合定律,D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一样,具有细胞周期C.受精卵细胞中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精子和卵细胞的
相互识别和融合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过程:.的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
一半来自卵细胞。(3)结果: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而营养物质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详解】A、受精作用是精卵结合的过程,形成配子时才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
有丝分裂的细胞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的细胞无细胞周期,B错误;C、受精卵中的细胞核的DNA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而细胞质的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母方),C错误;D、精子和卵细胞需要相互识别,该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D正
确。故选D。13.在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型图中,全部染色体可分为7组。下列关于正常男性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共有24种形态B.染色体组型分析可用于亲子鉴定C.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归于同一组D.染色体组型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直接得到【答案】A【解析】【分析】以染色体的
数目和形态来表示染色体组的特性,称为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一般是以处于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详解】A、正常男性的常染色体有44条,22种形态,另外两条性染色体X和Y,是两种形态,共24
种形态,A正确;B、亲子鉴定需对DNA进行测序,只分析染色体组型不可用于亲子鉴定,B错误;C、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同,来源不同,属于不同组,C错误;D、对分裂的细胞染色,通过显微镜拍照获得它们的影像,根据它们
的大小条纹以及着丝点(粒)所在的位置进行排列整列,才可以得到该细胞的染色体组型图,D错误。故选A。14.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染色体都包括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C.XY型性
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Y染色体D.在ZW型性别决定且性别比例为1:1的生物群体中,含W染色体的配子数量较含Z染色体的少【答案】D【解析】【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如人类的Y染色体比X短小,但果蝇的Y染色体比X长。ZW型
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能产生2种类型的雌配子,含Z或含W性染色体的,且比例为1∶1;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只能产生1种雄配子,即含Z性染色体的。【详解】A、有些雌雄同株的生物无
性染色体,如玉米、水稻等,A错误;B、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C、初级精母细胞含有Y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C错误;D、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为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为雄性,雄配子只含Z染色体,雌配子中含Z或W染色体的各占一半,故生物群体中,含W染色体的配子数量较含Z染色体的少,D正
确。故选D。1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模拟后期Ⅱ时,细胞中只能出现一种颜色的染色体B.模拟过程中被拉向纺锤体两极的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C.整个模拟过程中,需要在纸上画2个纺锤体,且这两个纺锤体相互垂直D.将大小相同、颜色
不同的染色单体用铁丝扎在一起表示已复制完成的一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
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由于一个细胞存在多对同源染色体,而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子细胞是随机的,所以在后期Ⅱ可能出现两种颜色的染色体表示来自父方或母方,A错误;B、如果是模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被拉向纺锤体两极的染色体含
有染色单体,B正确;C、整个模拟过程需在白纸上画3个纺锤体(减数第一次分裂1次,减数第二次分裂2次),C错误;D、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两者完全相同,因此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中,需要将颜色相同的染色单体用铁丝扎在一起表示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B。1
6.眼睛棕色(A)对蓝色(a)是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Aa)色盲女人与蓝眼色觉正常的男人婚配,他们所生女儿中,蓝眼色盲的可能性占()A.0B.1/2C.1/4D.1/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眼色是常染色体遗传,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两对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双亲的表现型可以推出亲本的部分基因型。【详解】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棕眼(Aa)色盲(AaXbXb)女人与蓝眼色觉正常(aaXBY)的男人婚配,他们所生女儿的基因型为AaXBXb
、aaXBXb,表现型为棕眼色觉正常、蓝眼色觉正常,女儿为蓝眼色盲(aaXbXb)的可能性为0,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
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生物的正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
的DNA片段。【详解】A、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DNA转录成mRNA,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A正确;B、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可以转录出mRNA、tRNA、rRNA等,mRNA可以编码多肽,而tRNA的功
能是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成物质,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上还含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DNA分子的碱基总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C正确;D、染色体DNA分
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D正确。故选B。18.某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因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第六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与正常
人不同B.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相同C.该现象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镰刀型红细胞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中碱基对的
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2、由于基因突变,通过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会发生改变,由于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因此突变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可能发生
改变。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详解】A、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没有发生改变,与正常人相同,A错误;B、由题意知,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氨基
酸种类发生改变,因此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B错误;C、该现象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性状,C错误;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因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状,D正确。故选D。19.下列关于减数分
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前期I的细胞,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现象B.处于中期I的细胞,不能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图C.后期I,细胞中存在四分体、染色单体和同源染色体D.末期I,细胞
两极距离变大,核膜凹陷形成环沟【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
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
、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处于前期I的细胞,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现象,A错误;B、染色体组型图是以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分布制作的,中期I不能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图,B正确;C、后期I,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和同源染色体,但是四分体是前期I的同源
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故后期I不存在四分体,C错误;D、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细胞膜凹陷形成环沟,D错误。故选B。20.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①②③④⑤⑥表示其中的相关组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和③交替排列贮存了遗传信息B.③④⑤构成了DNA分子的1个基本
单位C.①有2种,中文名称为腺嘌呤或胸腺嘧啶D.当细胞内DNA复制时,⑥的断开需要酶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一个DNA片段结构示意图,①处有2个氢键,表示A与T形成的碱基对;②为磷酸,③为脱氧核糖,④为磷酸;⑤为鸟嘌呤,⑥为氢键。【详解】A
、②磷酸和③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的基本骨架,而遗传信息贮存在碱基对排列顺序中,A错误;B、②③⑤构成了DNA分子的1个基本单位,即构成1个脱氧核苷酸,④是相邻脱氧核苷酸的磷酸,B错误;C、①处有2
个氢键,表示A与T形成的碱基对,因为①的碱基结构为单环,可知是胸腺嘧啶,C错误;D、⑥为氢键,DNA分子复制时存在氢键断开和重新形成,断开需要解旋酶的作用,D正确。故选D。21.甲、乙两图表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所示过程中,其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溶胶中进行C.甲、乙所示过程均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
次【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过程中,DNA两条链同时作为模板,各生成两条子链,符合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乙过程只有一条链作为模板,生成一条单链,是遗传信息转录过程。【详解】A、甲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是A-T、T-A、G-C、C-G,而乙转录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
T-A、G-C、C-G,两者不完全相同,A错误;B、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可以进行甲、乙所示过程,B错误;C、DNA分子复制半保留复制;甲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产物是双链DNA,乙转录过程的产物是RN
A,RNA通常是单链结构,C错误;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即DNA的复制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所示转录过程可起始多次,D正确。故选D。22.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S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
从小鼠体内能提取出S型细菌B.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因子”C.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35S标记的细菌,释放的每一个子代噬菌体均含35SD.用被32P、35S同时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实验(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等的实验(体外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把R型菌转变为S型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为DNA,即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
质是DNA。【详解】A、由于单独的DNA不能引起小鼠死亡,将S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不能提取出S型细菌,A错误;B、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因子
”,B错误;C、噬菌体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来自细菌,细菌均被35S(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之一)标记,因此释放的每一个子代噬菌体均含35S,C正确;D、由于只能检测放射性的有无而不能检测出是哪种元素的放射性,因此用被32P、35S同时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上清液和沉淀均出现放射性,不
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23.在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如下图所示)。敲
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引起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属于基因突变B.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被甲基化有关C.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腺嘌呤配对D.DNA甲基
化后可能干扰了D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详解】A、DNA甲基化并没有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DNMT3
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说明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B正确;C、从图中可以看出,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添加了甲基的
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C错误;D、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使得基因的表达有差异,D错误。故选B。24.如图所示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8号携带该致病基因概率为2/3B.5号和9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C.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7号与8号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是5/12【答案】D【解析】【分析】假设A、
a控制该遗传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父或子正常,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2号正常但6号女儿患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于3号患病而8号正常,所以8号一定是个携带者,A错误;B、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患病而9号正常,所以9号的基因型
为杂合子,但5号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B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1号和2号正常,但其女儿6号患病,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D、假设A、a控制该遗传病,7号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8号基因型为Aa,所以二人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
3×1×1/2+2/3×3/4×1/2=5/12,D正确。故选D。25.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
A和蛋白质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S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均满足
甲乙两图中表示的2组染色体组和2N对同源染色体对数;图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同源染色体消失,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的细胞;图丁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精细胞后,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详解】DN
A复制前需要合成r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质,如DNA复制需要的酶等,A选项正确;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消失则必然伴随着丝粒的分裂,B选项错误;丙图表示图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同源染色体消失,染色体组数
暂时加倍的细胞,则性染色体应该是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C选项错误;丙形成丁的过程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是由于细胞分裂成两个而导致的染色体组数减半,D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6.下图为有关真核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
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2)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时,转录开始。游离的核苷酸通过__________________键聚合成相应的RN
A长链。图中所示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左→右”或“右→左”)。(3)图乙表示遗传信息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过程,此过程涉及__________________类RNA。由图乙可知,
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当核糖体到达mRNA的__________________时,多肽合成结束。【答案】(1)编码链(2)①.启动部位②.磷酸二酯键③.左→右(3)①
.翻译②.3③.AUC④.终止密码子【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为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编码链;②表示模板链;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以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信使RNA。分析乙图:乙图表示翻译过程,mRNA合成以后,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小问1详解】图甲为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过程示意图,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以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信使RNA,其中②为模板链,与其互补的DNA链①为编码链。【小问2详解】转录时,RNA聚合酶与
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启动转录,游离的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成相应的RNA长链。与图可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在右侧连接到mRNA,故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左→右。【小问3详解】乙图表示翻译过程,此过程
涉及3类RNA,其中mRNA为模板,tRNA为转运RNA,可转运氨基酸,rRNA与蛋白质形成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由图乙可知,异亮氨酸的反密码子是UAG,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C
。当核糖体到达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翻译结束,多肽合成完成。【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示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模型建构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为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
理解与认识,甲同学制作了图甲所示的结构模型,其部分片段的平面图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制作DNA结构模型”时,需要选取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塑料片作模型材料。若甲同学
制作的模型中含100个碱基对,且腺嘌呤占20%,则该DNA分子模型中胞嘧啶占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__个订书钉来代表氢键。该模型用______________
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2)由乙图可知,⑧表示__________________。(3)由乙图可知,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____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的。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的。(4)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
够准确地进行。【答案】(1)①.6②.30%③.260④.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①.磷酸基团②.脱氧核糖③.反向(4)双螺旋结构【解析】【分析】图甲是DNA双螺旋结构,图乙是DNA的平面结构,根据碱基之间互补配对可知,①为C,②为A,③为G,④是氢键,⑤是磷酸,⑥为T
,⑦是脱氧核糖,⑧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⑨是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小问1详解】“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应选6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塑料片作模型材料,分别表示磷酸(1种形状和颜色)、两种嘧啶碱基(两种形状和颜色)、两种嘌呤碱基(两种形状和颜色)和脱氧核糖(1种形状和颜色)。DN
A分子中A=T,G=C,因此A+G为碱基总数的一半,若甲同学制作的模型中含100个碱基对,且腺嘌呤占20%,则该DNA分子模型中胞嘧啶占30%,即A=T=100×2×20%=40,G=C=100×2×30%=60,由于A-T之间为两
个氢键,G-C之间为三个氢键,因此需要使用40×2+60×3=260个订书钉来代表氢键。不同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因此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小问2详解】⑧是由一分
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胸腺嘧啶连接在一起形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小问3详解】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的。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的。【小问4详解】DNA分子独
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和模型的构建,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8.科学家推测DNA可能有如图A所示的三种复制方式。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进行了DNA
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组别1组2组3组4组4组培养液中唯一氮源14NH4Cl15NH4Cl14NH4Cl14NH4Cl14NH4Cl繁殖代数多代多代一代两代三代培养产物ABB的子
Ⅰ代B的子Ⅱ代B的子Ⅲ代操作提取DNA并离心离心结果仅为轻带(14N/14N)仅为重带(15N/15N)仅为中带(15N/14N)1/2轻带(14N/14N)1/2中带(15N/14N)?请回答下列问
题:(1)本实验中,科学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方法;第4组的离心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3组B的子Ⅰ代DNA离
心后只有“中带”,则可以排除DNA分子以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复制,接着根据第4组B的子Ⅱ代DNA离心后为1条中带和1条轻带,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在大肠杆菌进行DNA复制过程中,需以亲代DNA为模板,___________
_______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该过程还需__________________酶和__________________酶的参与。【答案】(1)①.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标记法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③
.3/4轻带(14N/14N),1/4中带(15N/14N)(2)①.全保留复制②.半保留复制(3)①.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写出脱氧核糖核苷酸即可)②.解旋酶③.DNA聚合酶的【解析】【分析】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分析实验的原理可
知,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
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若是DNA分子的复制是分散复制,不论复制几次,离心后的条带只有一条,然后根据实验出现的条带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小问1详解】本实验分别用了15N和1
4N来标记亲代DNA链和子代DNA链,即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对于形成的子代DNA采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来区别含有不同标记链的DNA,因此本实验中,科学家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根据4组中B的子Ⅱ代离心结果为1/2轻带(14N/1
4N)1/2中带(15N/14N),说明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B的子Ⅱ代继续增殖一代后形成8个DNA,其中两个DNA为15N/14N,其余6个DNA为14N/14N,离心后会出现3/4轻带(14N/14N),1/4中带(15N/14N)。【小问2详解】亲代DN
A为15N/15N,若为全保留复制,则第3组B的子Ⅰ代DNA应1/2重带(15N/15N),1/2轻带(14N/14N),因此若第3组B的子Ⅰ代DNA离心后只有“中带”,则可以排除DNA分子以全保留复制方式增殖。将第3组的子Ⅰ代DNA(15N/14
N)继续增殖一代,形成的B的子Ⅱ代离心后1/2轻带(14N/14N)、1/2中带(15N/14N),进一步证明了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小问3详解】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为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将两条链解开,并利用DN
A聚合酶将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子链。【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和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29.图甲为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
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A细胞中,细胞内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__个,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__个。图甲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图甲中的C细胞中,细胞核内DNA数为__________________个,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3)图甲中E细胞
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填标号),图甲D细胞对应于图丙中__________________阶段(用字母表示)。(4)图乙中④到⑤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
_________阶段(填数字标号)。(5)若该动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则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__________条X染色体。【答案】(1)①.8②.0③.A、C(2)①.8②.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3)①.③②.BC(
4)①.受精作用②.①(5)4【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A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C表示处于减一中期的初级卵母细胞;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E表示减二后期图。图乙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②表示减数第
二次分裂前、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表示卵细胞形成,⑤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丙中AB段表示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CD表示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之后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小问1详解】图甲A细胞中,细胞内染色体数为8个,由于此时细胞中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因此染色单体数为0个。图甲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包括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的细胞,即图中A、C。【小问2详解】图甲中的C细胞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的四分体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两侧,其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因此,细胞核内DNA数为8个,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小问3详解】图甲中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乙中的③阶段,图甲D细胞处
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因此对应于图丙中BC段。【小问4详解】图乙中④到⑤发生了受精过程,因而染色体数目加倍,恢复到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与图中的①阶段。【小问5详解】若该动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则细
胞中最多有4条X染色体,即雌性个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状态。【点睛】熟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0.果蝇(2N=8)的长翅(B)与短翅(b
)、红眼(R)与白眼(r)是两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取一对雌雄果蝇进行杂交,F1表型及数量如下表:F1长翅红眼长翅白眼短翅红眼短翅白眼雌蝇(只)1510520雄蝇(只)77752526请回答下列问题:(1)摩尔根是首位利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关证
据的科学家,他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即可)。(2)果蝇的长翅与短翅中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果蝇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4)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
_________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5)现有1只长翅白眼果蝇与1只长翅红眼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则子代雄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6)为验证
杂合长翅红眼雄果蝇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进行了测交实验,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配子)【答案】(1)①个体小,繁殖快;②生育能力强(子代数量多);③容易饲养;④染色体数目少;⑤具有多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2)①.短翅②.一对亲代雌雄
果蝇杂交,F1中出现长翅:短翅=3:1的性状分离比(3)①.X②.基因的分离(4)①.BbXRXr②.4③.5/6(5)长翅红眼:长翅白眼:短翅红眼:短翅白眼=3:3:1:1(6)【解析】【分析】根据雌雄果蝇杂交,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短翅均为3:1可知,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且亲本均为Bb;又根据后代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可知,红眼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XRXr×XRY。【小问1详解】果蝇易饲养、繁殖周期短、子代数目多,染色体数目少,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常
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小问2详解】由题中表格可知,一对亲代雌雄果蝇杂交的后代中,雌雄果蝇中长翅与短翅之比均接近3:1,长翅与短翅的比例在性别间无差异,是常染色体遗传,且长翅是显性性状,短翅是隐性性状。【小问3详解】分析红眼和白眼,
子代中雌果蝇中只有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即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小问4详解】由分析可知,亲代雌性果蝇基因型
是BbXRXr,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因此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BBXRXR、BBXRXr、BbXRXr、BbXRXR,只有BBXRXR为纯合子,比例=1/3×1/2=1/6,因此杂合子占5/6。【小问5详解】现有1只长翅白眼果蝇与1只长翅红眼果蝇杂交
,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由于子代中雌果蝇出现白眼,因此亲本基因型只能为BbXRXr×BbXrY,单独分析翅的长短,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长翅:1短翅;单独分析眼色,雄蝇眼色为1红眼:1白眼,则子代雄果蝇的表型
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白眼:短翅红眼:短翅白眼=3:3:1:1。【小问6详解】验证杂合长翅红眼雄果蝇(BbXBY)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一般进行测交实验,并且根据子代的基因型可以进一步确定另一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表现型短翅白眼雌果蝇,测交遗传图解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