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0)页,1.24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aa43f3db37eb759416d2a448951147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成都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7届十月考试化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u–64Ba-137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选项,答对得2分,共36分)1.气体体积的大小,跟下列因素几乎无关的是A.分子个数B.温度C.压强D.分子大小【答案】D【解析】【详解】A.温度、压强一定时,气体分子个数越多,体积越大,A不符合题意;B.
分子数、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温度越高,体积越大,B不符合题意;C.分子数、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小,C不符合题意;D.气体分子大小与分子间距离相比可以忽略,所以气体体积与分子的大小几乎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2.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
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高温分解形成的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可用作钾肥B.“蜃”的主要成分属于难溶性的盐C.“灰”和“蜃”混合加水所得溶
液中含有KOHD.“蜃”加水混合后会发生化合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中含钾元素,可用作钾肥,故A选项正确;B.贝壳高温分解形成的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所以“蜃”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
物,故B选项错误;C.“灰”和“蜃”混合加水时涉及的反应有:CaO+H2O=Ca(OH)2,Ca(OH)2+K2CO3=CaCO3↓+2KOH,即所得溶液中含有KOH,故C选项正确;D.“蜃”加水混合时发生反应:CaO+H2O=Ca(OH)2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3.科学家第一次让18个碳原子连成环状分子,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每一步均释放出CO。下列说法正确是的A.C18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B.216gC18含有的分子总数是18NAC.1molC22O4转化为
C20O2可释放44.8LCOD.CO的摩尔质量为28【答案】A【解析】【详解】A.C18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2种不同单质,所以C18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选项正确;B.C18的摩尔质量为(12×18)g/mol=216g/mol,
216gC18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分子总数是1NA,故B选项错误;C.未指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释放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故C选项错误;D.CO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
:A。4.下列图示表示的是化合物NaCl在固态、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的行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固体NaCl不导电B.NaCl溶于水后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C.通电后NaCl溶液的电离过程D.NaCl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
A.固体NaCl中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故A正确;B.NaCl溶于水后Na+和Cl-以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形式存在,故B正确;C.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通电后NaCl溶液发生电解,故C错误;
D.在熔融状态下NaCl中Na+和Cl-能自由移动,可以导电,故D正确;故答案为:C。5.下列溶液混合后,能发生离子反应,且混合溶液的总质量不变的是A.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混合B.小苏打溶液和柠檬水混合制汽水C氯化钠
溶液和蔗糖水混合D.人工盐(含有硫酸钠、碳酸氢钠等)溶液与2BaCl溶液混合【答案】A【解析】【详解】A.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混合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且无沉淀、气体生成,混合溶液的总质量不变,A符合题意;B.小苏打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反应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离子反应,气体逸出,使溶液总质量变小,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与蔗糖不发生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C不符合题意;D.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发生了离子反应,溶液总质量变小,,D不符合题意;故选A。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强碱发生反应B.
若H3PO2在水中只能电离出一种酸根离子,则NaH2PO2为正盐C.按照电离理论,硫酸、纯碱、醋酸钠分别属于酸、碱、盐D.仅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答案】C【解析】【详解】A.酸性氧化物的定义为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A正确;B.
由于NaH2PO2不能再电离出氢离子,故NaH2PO2为正盐,B正确;C.硫酸属于酸,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C错误;D.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D正确;故选C。7.某无色澄清溶液X中可能含有Na+、SO
24−、Cl–、HCO3−、H+、Cu2+中的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现象如下:①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②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33g③向②中过滤所
得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结论错误的是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Cu2+B.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C.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a+D.X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为0.01mol【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无色,不含2+Cu;①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溶液呈酸性,则不含有2-3CO,含有+H;②取少量原溶液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2.33g白色沉淀,则含有2-4SO,且n(2-4SO)=n(BaSO4)=2.33233=0.01mol,原溶液不含2+Ba;③向②中过滤所得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AgCl沉
淀生成,但②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时引入了-Cl,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相等,则+2-4cH=cSO()();根据溶液不显电性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一定不含有-Cl,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2
+Cu,A不符合题意;B.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l,B不符合题意;C.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C不符合题意;D.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2-4SO,所含2-4SO的物质的量大于0.01mol,D符合
题意;故答案选D;8.实验室需要480mL0.1000mol·L-1Cu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正确表示用500mL容量瓶配制0.1000mol·L-1CuSO4溶液B.定容时溶液的凹液面超过刻度线,应立即吸出多余的水C.取10.00mL所配溶液与90.00mL水
混合,此时c(SO24−)=0.01000mol/LD.可选用分析天平称取12.5000gCuSO4·5H2O(M=250g/mol)进行配制【答案】D【解析】【详解】A.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固体的溶解操作,故A错误;B.定容时溶液的凹液面超过刻度
线,应重新配置,故B错误;C.应取10.00mL所配溶液与一定体积的水混合至溶液体积为100mL,此时c(SO24−)=0.01000mol/L,故C错误;D.配制480mL0.1000mol·L-1CuSO4溶液,可选用分析天平称取0.5L×0.1000mol·L-1×250
g/mol=12.5000gCuSO4·5H2O进行配制,故D正确;故答案为:D。9.某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导热性隔板(厚度不计),当左侧充入1molO2,右侧充入一定量的CO2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左侧与右侧原子数之比为8:3B.左侧与右侧的气体摩
尔体积比为4:1C.相同条件下右侧气体密度是左侧气体的11倍D.若右侧再充入0.5molCO2隔板可以处于容器正中间【答案】A【解析】【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即()()()()222
24VOnO451V1n5COCO===,因()2nO1mol=,则()2n0.25COmol=,由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原子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左侧与右侧原子数之比为()()22nO2:n312:0.2538:3COmolmol==,
A正确;B.相同条件下,二者的气体摩尔体积相等,B错误;C.同温同压下,根据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有()()()()2222ρ:ρOM:MO44:3211:8COCO===,则右侧气体密度是左侧气体的118倍,C错
误;D.若改变右侧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则两侧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分析得出需要再充入20.75molCO,D错误;故答案为A。10.假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mL0.1mol/L的NaOH(a
q)含有氧原子数为0.01NAB.1L浓度均为1.0mol/L的HCl(aq)和CH3COOH(aq)含有H+数均为NAC.常温常压下,11.2LCO2中含分子的数目小于0.5NAD.标准状况下,NA个H2O2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答案】C【解析】【详解】A.100mL0.1mol/L的
NaOH(aq)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其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01NA,但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故A选项错误;B.CH3COOH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1L浓度为1.0mol/L的CH3COOH(aq)中有H
+数小于NA,1L浓度为1.0mol/L的HCl(aq)含有H+数为NA,故B选项错误;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即11.2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其中含分子的数目小于0
.5NA,故C选项正确;D.标准状况下H2O2呈液态,无法计算NA个H2O2分子所占的体积,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1.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在离子交换柱中加入颗粒状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其中阳离子树脂参与的反应为:nHR(s)+Mn+=MRn(s)+nH+,
阴离子树脂参与的反应为:nXOH(s)+Yn-=XnY(s)+nOH-。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浓度减小B.增加离子交换柱数量,有利于提高净化水纯度C.若交换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位置容易产生阻塞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
在反应H++OH-=H2O【答案】A【解析】【详解】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总电荷不变,但是水中部分阳离子由带2个单位正电荷变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H+,导致阳离子总数增加,则水中阳离子的总浓度增大,A错误;B.增加离子交换柱数量,则更好的去除除氢离子、
氢氧根离子以外的离子,有利于提高净化水纯度,B正确;C.若将阴离子交换树脂与阳离子交换树脂互换位置,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后,Mg2+与OH-生成了沉淀,容易产生阻塞,C正确;D.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后生成水,说明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时发
生中和反应,所以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D正确;故选A。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NaHSO3在水中的电离:NaHSO3=H++SO23−+Na+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Ca2+
+CO2+H2O=CaCO3↓+2H+C.NaHCO3与Ca(OH)2溶液按溶质物质的量1:1反应:2HCO3−+Ca2++2OH-=CaCO3↓+2H2O+CO23−D.碳酸钙溶于浓醋酸:CaCO3+2CH3COOH=Ca2
++2CH3COO–+CO2↑+H2O【答案】D【解析】【详解】A.亚硫酸为二元弱酸,NaHSO3在水中的电离:NaHSO3=-3HSO+Na+,故A选项错误;B.碳酸酸性弱于盐酸,CO2气体不能和CaCl2溶液中的CaCl2反应,故B选项错误;C.NaHCO3与Ca(OH)2溶液按溶质
物质的量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CaCO3↓+H2O,故C选项错误;D.碳酸钙和醋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不能拆开写,碳酸钙溶于浓醋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
CH3COO–+CO2↑+H2O,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某澄清透明溶液中:K+、H+、Fe2+、Cl-B.酸性的溶液中:Na+、K+、SO24−、ClO-C.0.1mol·L-1氨水溶液中:Na+、Al3
+、SO24−、NO3−D.碳酸钠的溶液中:NH4+、Ca2+、Cl-、NO3−【答案】A【解析】【详解】A.在澄清透明溶液中K+、H+、2Fe+、Cl−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在酸性溶液中ClO−会形成HClO而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的C.在氨水溶液中3Al+
会形成()3AlOH而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D.在碳酸钠溶液中2Ca+会形成3CaCO而不能大量存在,同时碳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会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选A;14.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
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NH4+、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OH溶液:①NH4+、②H+B.在含等微粒个数的Cu2+、Ag+的溶液中加入锌粉:①Cu2+、②Ag+C.在含HCO3−、CO2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盐酸:①HCO3−、②CO23−D.在Ba(OH)2、KOH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①Ba(OH)2、②KOH【答案】D【解析】【详解】A.H+和氢氧根生成的水比NH4+和氢氧根生成的一水合氨更难电离,所以在含NH4+
、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OH溶液时,反应的先后顺序为:①H+、②NH4+,故A选项错误;B.Ag+的氧化性强于Cu2+,在含等微粒个数的Cu2+、Ag+的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的先后顺序为:①Ag+、②Cu2+,故B选项错误;C.CO23−结合氢离子
能力强于HCO3−,所以在含HCO3−、CO2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的先后顺序为:①CO23−、②HCO3−,故C选项错误;D.K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钾和水,Ba(OH)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钡和水
,所以在Ba(OH)2、KOH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反应的先后顺序为:①Ba(OH)2、②KOH,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5.标准状况下VLNH3溶于m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密度为ρg·cm-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ρ=171000%cwB.22.4mw%(1-w%)V=17C.w%=17×100%22.4VmD.c=10001722.4VVm+【答案】C【解析】的【分析】溶质物质的量n(溶质)=V22.4mol,溶质质量m(溶质)=17Vg22.4,溶液质量m(溶液)=17Vmg22.4
+。【详解】A.()()()()17Vmm17c22.4w%100%100%100%100%Vm1000ρ22.41000ρcV====溶质溶质溶液溶液,所以ρ=17c1000w%,故A选项正确;B.()()17Vm22.4w%100%100%17Vmm2
2.4==+溶质溶液,则22.4%17V1w%mw=−,所以22.4mw%(1-w%)V=17,故B选项正确;C.17V22.4w%100%17Vm22.4=+=17V×100%22.4m17V+
,故C选项错误;D.c=V100022.417V17V22.4mm22.41000ρV=++,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16.用K2SO4、KCl、NH4Cl、(NH4)2SO4四种物质配制某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测得该营养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如表所示,其中该营养液中c(KCl)=0.3
mol/L。若向0.2L该营养液中逐滴滴加0.1mol/L的BaCl2溶液,其中有两种离子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营养液原液K+Cl-SO24−NH4+c(mol/L)1.10.7xyA.图中
a代表SO24−的浓度变化B.c[(NH4)2SO4]=0.3mol/LC.图中c1=0.5c2=0.6D.仅用K2SO4、KCl、NH4Cl也能配制该营养液【答案】B【解析】【详解】A.向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的BaCl2溶液,a曲线的离子浓度逐渐变为0,只有2-4SO符合,因为2-4SO与2+Ba反应生成沉淀,A正确;B.c(KCl)=0.3mol/L时,则KCl提供的c(K+)=0.3mol/L,24KSO提供的
cK=0.8mol/L()+,则由24KSO,由24KSO提供的c(2-4SO)=0.4mol/L,加入1L0.1mol/L氯化钡后硫酸根离子恰好沉淀,由硫酸根离子守恒可得424(NH)SO提供的c(2-4SO)=0.1mol/L,即424c(NH)SO=0.1mol/L,B错误;C.a
曲线代表的2-4SO浓度变化,由图可知加入1L0.1mol/L的BaCl2溶液时,硫酸根恰好反应完,故n(2-4SO)=0.1mol,10.1==0.5mol/L0.2c;根据电荷守恒,可计算出()+4cNH=0.6mol
/L,b不能代表+K,因为+c(K)=1.1mol/L,不符合图像纵坐标值,b不能代表-Cl,因为加入了2BaCl溶液,-Cl的浓度应该先升高,故b代表+4NH,即2c=0.6mol/L,C正确;D.0.5mol/L的24KSO,0.1mol/L的KCl,0.6mol/L4NHCl,可
以配成营养液,D正确;故选B;17.已知mnX中,n代表质子数(即原子序数)、m代表质量数(近似为相对原子质量),m-n代表中子数,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一定述正确的是A.2.0g11H2188O含有的中子数比等质量21H2168O的中子数多B.CO和N2的混合物气体与等物质的量的
N2所含的分子数相等C.12.0gC72所含碳原子数比等质量C60的碳原子数少D.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含有相同数目的碳原子【答案】B【解析】【详解】A.2.0g118128HO
含有的中子数为()()1AA2g021881NN12181g/molmol−+−=+,2.0g216128HO的中子数为()()()1AA2g2121681NN12181g/molmol−−+−=+,即二者的中子数相同,A错误;B.
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分子数为NA,1molN2含有分子数为NA,B正确;C.C72和C60均只含C元素,则12.0gC72所含碳原子数和12gC60所含的碳原子数均为NA,C错误;D.两种溶液的浓度相同,未明确体积,无法
判断溶液中碳原子数目,D错误;故答案选B。18.假定把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把0.024kg12C含有的原子个数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而物质的量的概念不变。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此时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B.标准标况下,44gCO2的体积为22.4LC.40gNa
OH溶于水配成1L溶液,N(+Na)=3.01×1023D.常用密度为1.84g/cm3的98.0%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答案】C【解析】【分析】把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即将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由12C原子质量的11
2变为12C原子质量的12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变为原来的两倍;把0.024kg12C含有的原子个数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都为原来的两倍,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随之变化。【详解】A.氧原子的实际质量没有变化,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由12C原子质量的
112变为12C原子质量的124,此时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2=32,故A选项正确;B.标准标况下,此时44g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气体摩尔体积为44.8L/mol,则其体积为22.4L,故B选项正确;C.此时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
0.5mol,NA数值为1.024×1024,溶于水配成1L溶液,N(+Na)=0.5×1.024×1024=6.02×1023,故C选项错误;D.密度为1.84g/cm3的98.0%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8%1.8410
00/L9.2/LM982cmolmol===,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19.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1)一种利用NaOH溶液捕捉回收CO2的过程如图所示。①捕捉室中发生的离子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___________。②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2)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完成此实验的正确操作顺
序是___________。①溶解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③称量(量取)④计算(3)如图所示的仪器中,以Na2CO3(s)配制一定体积0.1000mol/LNa2CO3(aq)需要使用的是__________
_(填仪器序号),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列操作中,容量瓶不具备的功能是___________(填仪器序号)。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溶液b.长期贮存溶液c.量取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溶液d
.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4)若实验遇下列情况,导致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前,容量瓶底部有少量蒸馏水C.未冷至室温就转移定容D.定容摇匀后,液面略低
于刻度线(5)由于空气中O2和CO2的存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表面有一层“绿锈”【Cu2(OH)2CO3】,其中Cu2+、OH—、CO23−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___________。【答案】(1)①.CO2+OH–=HCO3−②.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
CO2吸收更快、更充分③.NaOH(溶液)、CaO(2)④③①②(3)①.CDEF②.玻璃棒和量筒③.bcd(4)AC(5)2:2:1【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含碳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排出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生成的碳酸氢
钠和生石灰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小问1详解】①二氧化碳含碳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排出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则捕捉室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OH–=-3HCO;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
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CO2吸收更快、更充分;②NaHCO3和CaO反应生成NaOH:NaHCO3+CaO=CaCO3↓+NaOH,NaOH(溶液)在捕捉室里消耗,在反应、分离过程中生成,高温反应炉里碳酸钙分解生成生石灰,反应、分离过程中消耗生石灰,即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
aOH(溶液)、CaO;【小问2详解】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先计算,然后称量,再将所称量固体溶解,配成溶液后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即完成此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计算③称量(量取)①溶解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小问3详解】以Na2CO3(s)配制
一定体积0.1000mol/LNa2CO3(aq)需要称量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用量筒控制溶解时所用蒸馏水的体积,在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定容,液面距刻度线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所
以需要使用的是CDEF,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和量筒;容量瓶能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溶液,但不能长期贮存溶液、不能量取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溶液、不能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所以不具备的功能是bc
d;【小问4详解】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之下,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故A符合题意;B.配制前,容量瓶底部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B不符合题意;的C.未冷至室温
就转移定容,则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故C符合题意;D.定容摇匀后,液面略低于刻度线,不影响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小问5详解】由化学式Cu2(OH)2CO3可知,其中Cu2+、OH-、CO23−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2:2:
1。20.近年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50~1000nm左右。(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灰霾是一种分散系B.灰霾能产生一定的丁达尔效应C.灰霾形成的是很稳定的体系D.普通防尘口罩不能完全阻止人体吸入灰霾粒子(2)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取
少量FeCl3溶液置于烧杯中,再滴入几滴稀NaOH溶液,可以得到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制备该胶体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选填“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3)已知:硅酸钠(Na2SiO3)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变红;常
温下硅酸(H2SiO3)难溶于水。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硅酸胶体的制备实验,试回答:分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甲将1%硅酸钠溶液滴入含几滴酚酞的蒸馏水中,用激光笔照射溶液出现浅红色,未出现“光亮的通路”乙向1%硅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缓慢滴入1mol/L盐酸,溶液浅红色褪去后立即停
止滴加,用激光笔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丙向1%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1mol/L盐酸,用激光笔照射未出现“光亮的通路”,溶液中出现浑浊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是___________同学,根据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可知,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丙同学实验
中出现浑浊的原因是带负电荷的胶体粒子遇___________从而产生聚沉。(4)研究表明:Fe(OH)3胶体可通过胶粒的吸附作用净化水中的低浓度砷酸,在强酸性的环境下,Fe(OH)3胶体吸附效率迅速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达)。【答案】(1)ABD(2)
①.FeCl3+3NaOH=Fe(OH)3(胶体)+3NaCl②.复分解反应(3)①.乙②.1mol/L盐酸的加入量③.H+(并中和胶粒的电荷)(4)Fe(OH)3(胶体)+3H+=Fe3++3H2O【解析】【小问1详解】A.灰霾是烟、尘等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故A
正确;B.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50~1000nm左右,粒子直径在1~1000nm范围内,所以灰霾能产生一定的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50~1000nm左右,其粒子直径在1~1000nm范围内,
形成的是介稳体系,故C错误;D.灰霾粒子平均直径大约在50~1000nm左右,所以普通防尘口罩不能完全阻止人体吸入灰霾粒子,故D正确;故答案为:ABD;【小问2详解】FeCl3溶液中滴入几滴稀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
胶体)+3NaCl;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小问3详解】用激光笔照射能出现“光亮的通路”的成功制备了硅酸胶体,即乙同学成功制备了硅酸胶体;根据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可知,成功制备硅酸胶体的关键在于1mol/L盐酸的加入量;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同种胶粒带
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丙同学实验中出现浑浊的原因是带负电荷的胶体粒子遇H+(并中和胶粒的电荷)从而产生聚沉;【小问4详解】在强酸性的环境下,Fe(OH)3胶体吸附效率迅速降低,其原因是Fe(OH)3(胶体
)+3H+=Fe3++3H2O。21.I.下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图中相邻相交的两椭圆中的物质均可按一定标准归为一类,A、B、C、D为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1)相邻的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分类标准代号,下同)。(2)图中相邻的两种物质
能够相互反应的是___________。(3)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中的另一种物质,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Ⅱ.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探究实验。首先在水槽中加入200mL2mo
l/L的硫酸铜,同时将一个表面光滑的小球(与硫酸铜不反应)放入溶液中,小球悬浮在溶液中央,闭合开关K,电流表发生偏转。(4)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相同的Ba(OH)2溶液至反应完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___,此过程中小球的位置变化___________。(5)将Ba(OH)2溶液换成浓度相同(假设密度也相同)的Na2CO3溶液(已知CuCO3为蓝色难溶物且不分解)。滴加Na2CO3溶液至反应完全的过程中,除观察到小球位置变化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_
__________,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答案】(1)CD(2)D(3)Fe2O3+6H+=2Fe3++3H2O(4)①.Ba2++2OH-+Cu2++2-4SO=BaSO4↓+Cu(OH)2↓②.小球下沉(5
)①.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颜色变浅;电流表偏转角度减小但不到0②.Cu2++2-3CO=CuCO3↓【解析】【小问1详解】C2H5OH和CO2均为非电解质,Fe2O3、FeCl3、KOH均为电解质,相邻的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
的是CD;【小问2详解】5种物质分别为:C2H5OH、CO2、Fe2O3、FeCl3、KOH,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够相互反应的是FeCl3、KOH,故答案为:D;【小问3详解】5种物质分别为:C2H5OH、CO2、Fe2O3、FeCl3、KOH,Fe2O3为碱性氧化物,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小问4详解】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密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两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Cu(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u2++2-4SO=
BaSO4↓+Cu(OH)2↓;由于反应生成两种沉淀,溶液密度减小,小于小球的密度,所以小球下沉;【小问5详解】向硫酸铜溶液中加碳酸钠溶液,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蓝色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3CO=CuCO3↓;生成的硫酸钠为强电解质,由于溶液
混合时体积增大,至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原硫酸铜溶液,溶液导电性减弱但不为0,所以除观察到小球位置变化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颜色变浅;电流表偏转角度减小但不到0。22.利用“化学计量”的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
题:(1)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O2、H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气球的体积相对大小如图。其中充入气体为O2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2)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H2、
H2S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g。(3)在K+浓度为0.5mol/L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存在OH–、CO23−和-Cl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小组取该溶液100mL进行如下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结果I向该溶液中加入过
量___________溶液检验2-3CO并将其除去放出标准状况下0.448L气体Ⅱ向Ⅰ的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_溶液检验-Cl并将其除去无明显现象①依次填写实验I、Ⅱ横线中的内容:___________、
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通过实验I、Ⅱ得出,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③判断OH–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存在,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求出OH–的浓度___
________(只需给出计算结果)。(4)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在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空气未排净,瓶内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5,瓶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g/mol,将此瓶气体倒置于水槽中,若氨气完全溶于水,则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
瓶总体积的___________。(5)100mL0.3mol/LNa2SO4溶液(密度为d1g/cm3)和50mL0.2mol/LAl2(SO4)3溶液(密度为d2g/cm3)的混合,所得密度为d3g/cm3的混合溶液中SO24−的浓度为___________mol/L
(用含d1、d2、d3的最简式表示)。(6)已知: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某学习小组借此信息测量一瓶NaHCO3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称取质量为ag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所选用针筒的最大刻度值应大于或
等于___________mL(假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结果用代数式表示)。反应结束,锥形瓶中残存的CO2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填“有”“没有”或“不能判断”),简述理由:___________。【答案】(1)A(2)0.2(3)①.HNO
3②.AgNO3③.Cl-④.能⑤.0.1mol/L(4)①.19②.56(5)3126d10d5d+(6)①.22400a/84或800a/3②.没有③.残存的二氧化碳气体已将空气等体积排出【解析】【小问1详解】等质量的CH4、CO、O2、H2四种气体,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故四种气体的体积大小为:242HCHCOO>>>,则冲入气体为氧气的是A;【小问2详解】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1molH2、H2S混合气体中H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H的质量
为0.2g;【小问3详解】①为了检验碳酸根并将其除去,需要加入酸,但又不能引入氯离子防止第二步的检验,故Ⅰ中加入的稀硝酸,检验氯离子,加入的是硝酸根;②根据实验Ⅰ和Ⅱ的结果,得出一定不存在的是氯离子;③标况下放出0.448L气体为CO2,故CO2的物质的量为0.448=0.02mol2
2.4/molLL,故2-3CO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2-3C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溶液中不存在氯离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推出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其浓度为0.1mol/L;【小问4详解】由于瓶内气体对氢气的
相对密度为9.5,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52=19;设烧瓶的容积为V,氨气的体积为xL,空气的体积为(V-x)L,则有:xx17+29mm=19mVVVVV−,解得5x=6V,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瓶总体积的56;【
小问5详解】混合前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故混合后()2--3-34nSO=100m100.3mol/+50mL100.2mol/L3=0.06molLL;混合溶液的质量为(100d1+50d2)g,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1212-3331L00501005mL=10dd0ddd
d++,则()2-34-3122136d0.06molcSO==mol/Ld100510d+5d10L0dd+;【小问6详解】假设ag样品全是碳酸氢钠,则()3agan==molgNaHC84/mo4Ol8,则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为amol84
,故CO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3a22400mol22.4L/mol10=mL8484,故针筒的最大刻度值应大于或等于22400mL84;锥形瓶中残存的CO2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残存的二氧化碳气体已将空气等体积排出,对读数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