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含解析.docx,共(22)页,1.279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a4a121ed8e2ddcb275ab75a0f5df8d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下图所示事物不能被称为天体的是()A.机场飞机、月球B.月球、陨石C.月球、陨石、待发火
箭D.机场飞机、陨石、待发火箭【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
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造天体。由此判断,月球为地球的卫星,属于天体,机场飞机、陨石、待发火箭属于地球的一部分,没有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不属于天体,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2.太阳活动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的原因是()A.太阳活动引起电离层的扰
动B.太阳活动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C.太阳活动改变了气候D.太阳活动引起台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太阳活动中的耀斑爆发会扰乱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3.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是()A.水汽B.氧气C.臭氧D
.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运动。【详解】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外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的免受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而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选C。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边四幅地
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
。图C中纵波传播速度低于横波,不符合地震波传播特征,排除C;石油为液态矿产,横波不能在其中传播,因此如果地下储有石油,在一定深度横波传播速度应骤降为0,图A中横波在一定深度波速度骤降为0,因此海底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大,A符合题意;图B和图D中横波随深度加深而传播速度增加,表明海底
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小,排除B、D。故选A。【点睛】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主要原因是()A.行星自转方向一致B.地球表面温度适宜C.地球具有液态水D.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地球
表面的温度和液态水属于自身的条件,不属于宇宙环境,BC错误。行星自转方向一致不属于必备条件,即便自转方向一致,若公转轨道相交也存在相撞的危险,A错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D正确。【点睛】存在生命的条件:内部条件:适宜的
温度、液态水、稳定的大气;外部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6.太阳活动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引起各地暴雨天
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是太阳辐射,不是太阳活动,A错误;太阳活动剧烈爆发时,不会导致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两者关联度不大,B错误;太阳活动剧烈爆发时,释放出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烈的射电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中电离
层,从而干扰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确;太阳活动剧烈爆发时,会对地球的气候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引起各地暴雨天气,D错误。故选C。【点睛】7.下列叙述,与地球特殊性成因无关的是()A.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B.大气
的热力作用C.日地距离适中D.地球有一颗卫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地球特殊性指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地球昼夜交替周期适当,加上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AC不符合题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球表面气温适宜,
B不符合题意;地球有无卫星与地球特殊性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8.读图,回答下题。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A.甲包括水能B.乙包括沼气C.乙包括石油D.丙包括煤炭【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甲是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
,包括提供光和热,植物利用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等,排除A。乙是储藏的化石能,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不包括沼气,C正确,排除B。丙利用太阳辐射进行自然转换,包括水能、风能等,煤炭、石油属于化石能源,排除D。故
选C。【点睛】地球上的生物能、化学能、风能、水能都是太阳辐射能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成。地球的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与太阳辐射无直接关系。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诺木洪乡境内的努尔河附近,有一道长约2公里,宽约70米的小丘陵,当地人称贝壳梁。揭
开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竟是厚达20多米的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从古地磁磁性年龄来看,贝壳梁的形成是在距今约15万年前,而青藏高原造山运动是在1亿年以前。贝壳梁是迄今为止我国内陆盆地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生物地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15
万年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处一片汪洋B.青藏高原还未形成C.当地的昼夜温差比较大D.当地水生生物十分丰富10.贝壳梁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可能是()A.冰天雪地B.气候干燥C.汪洋大海D.森林茂密【答案】9.C10.B【解
析】【分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内陆盆地15万年前形成了贝壳梁,是由海生动物死亡之后形成的,说明海洋面积减小,水生生物大量死亡,AD错误;海洋面积减小,昼夜温差变大,C正确;根据材料,青藏高原造山运动是在1亿年以前,因此青藏高原在
15万年前已经形成,B错误。所以选C。【10题详解】由材料信息“揭开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竟是厚达20多米的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可知,贝壳梁形成前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汪洋大海,随着干旱加剧贝壳类全部死亡,贝壳梁形成,B正确,AC
D错误。所以选B。【点睛】柴达木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海变成了湖,在无数次旱风与干燥的交替演变中,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泱泱大湖渐渐干涸露底,旱风挟着飞沙威胁水族。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北面一带是盆地最低洼处,贝类们成群结队地涌来,在古河道上越积越多。不知何时,河水改道,
旱象加剧。风沙狂戾之下,贝壳们全部灭绝,只留下贝壳。11.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演变发展史的5个地质年代(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下列关于这五个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太古宙,⑤为新生代B.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②时期地层C.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是③时期地层D.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时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中5个地质年代出现的时间判断,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A正确;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因此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③时期形成,不是元古宙(②)时期形成,B错误;恐龙出现在中
生代,因此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是④时期形成,不是古生代(③)时期形成,C错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新生代(⑤)时期,不是在中生代(④)时期,D错误。故选A。【点睛】12.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
的衰退和灭绝。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A.干燥,冷热多变B.湿润,森林茂密C.炎热,降水稀少D.寒冷,冰雪广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由材料信息“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推知,当时气候湿润,森林茂密,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13.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A.元古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C.中生代早期和新生代早期D.元古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中生代末期,除了盛绝一时的恐龙突然灭绝外,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也灭绝了。因此地质史
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指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B正确;元古代末期、中生代早期、新生代早期没有出现全球性生物春规模灭绝现象,因此A、C、D错误。故选B。【点睛】14.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M地层形成的地质时期是()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
—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图中M地层位于三叶虫化石和恐龙化石地层之间,下面的三叶虫化石所在地层先形成,然后是M,之后才是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生物(古生
代前期),恐龙是中生代的生物,所以M地层最可能是处于古生代-中生代之间,B正确,ACD错。故选B。【点睛】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是由液态水组成的圈层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C.大气圈全部由气态物
质组成D.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16.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圈层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②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④圈层
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答案】15.D16.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相关知识,属基础知识考查。【15题详解】水圈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
物体内的水,既有液态,也有固态和气态,A项错误;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B项错误;地球的大气圈是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D项正确。
故选D。【16题详解】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圈层之间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完成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与特征上,地域分异规律是
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结构与特征的归纳与刻画,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①③④正确;岩石圈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②错误,C项正确。故选C。【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地球外部圈层,地球的内部
圈层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到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而地球外部圈层也可以分为三个圈层,分别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有时,我们把地球外部的三大圈层和地球内部的岩石圈一起合称为“地球表层的四大圈层”。2019年1月21日凌晨,别济米扬内火山在俄罗斯堪察加地区开始爆炸性喷发,火
山灰喷发到海拔1万米的高空。回答下列小题。17.组成火山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18.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
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7.D18.B【解析】【分析】【17题详解】火山是因岩浆喷发所形成,组成山体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其矿物来源为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故选D。【18题详解】岩石圈是指位于软流层以上的部
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①错误、②③正确;岩石圈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④错误。故选B。【点睛】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
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A.①为岩石圈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C.③为地壳D.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20.图中①②③所
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A.B.C.D.【答案】19.B20.D【解析】【分析】【19题详解】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面以上,莫霍面以下,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AB错误;②和③有交集,③包括①
,D图正确,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构成。考查记忆的知识为主,解题必备一定的基础才能完成。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21.图中表示地面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22.天空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时()A.大气吸收减弱B.大气
反射减弱C.太阳辐射增强D.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21.D22.D【解析】【分析】【21题详解】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判断可知,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表示大气逆辐射,③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④表示地面辐射,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选D。【22题详解】天空有云
,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时,大气的吸收作用增强,A错误;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B错误;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没有影响,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会减弱,C错误;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D正确。故选D。【点睛】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24.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
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答案】23.D24.C【解析】【分析】【23题详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
、密度和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变化,故A项错误;不同大气层,其温度的垂直变化不同,故B项错误;距地面20km处气压不到地面的一半。故C项错误;读图可以得到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故D项正确;排除A、B、C。故选D。【24题详解】由图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
关;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光;对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平流层天气晴朗,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故选C。【点睛】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增加。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25.读“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F2是摩擦力C.F3是风向D.F4是地转偏向力【答案】A【解析】【分
析】【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F2垂直于风向,位于风向右侧,为地转偏向力;F3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F4是风向,BCD错误,该题选A。【点睛】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位于近地面,③④位于高空,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
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27.该图()A.若为城市热力环流,则①处为城市B.若为夜晚沿海地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①处为陆地C.若为白天谷地与山顶间的热
力环流,则②处为谷地D.若为白天裸地与草地间的热力环流,则②处为草地【答案】26.A27.B【解析】【分析】【26题详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位于近地面的①②两地气压要高于位于高空的③④两地,而根据水平气流运动
方向是由高压向低压运动,可判断近地面①处气压高于②处,高空④处气压高于③处,B、C、D与题不符排除。故选A。【27题详解】根据垂直气流运动状况,可判断近地面①处气温较低,②处气温较高。若为城市热力环流,则①处为郊区,排除A;若为夜晚沿海地区海陆间热力环
流,则①处为陆地,B正确;若为白天谷地与山顶间的热力环流,则②处为山顶,排除C;若为白天裸地与草地间的热力环流,则②处为裸地,排除D。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的规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上凸,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
下凹。同一地点高空与近点面气压相反,近地面为低压,则在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多形成阴雨天气。高压相反。2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了()A.大气层温度随着高度上升而降低B.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降低而降低
C.大气层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D.对流层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了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根据所学知识,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于地面,所以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故B错误,D正确;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故A错误;近地面大气层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短波
辐射)在经过大气的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反射、大气吸收及散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使地表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表增温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即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
强,在吸收了大多数的地面辐射后增温。3.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即为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流失的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下图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
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30.④处的风向为()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答案】29.C30.B【解析】【分析】【29题详解】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分析,③地等
压线最为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最大,故选C正确。【30题详解】④处的气压梯度力由东北指向西南,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所以最终的风向是东北风,B项正确。故选B。【点睛】风的形成
:地表冷热不均(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风向的判读:1.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偏转30°—45°”(南左北右)。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摩擦力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读“海洋水温随纬度和深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31.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水比热容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32.若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处于高纬度
海区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最小【答案】31.D32.C【解析】【分析】【31题详解】读图,曲线②的特点是随着纬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故表示的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海
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故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所以该题选D。【32题详解】由图中曲线①可知,该海域表层水温约25℃,可判断其不可能处于高纬度海区,A错误;由图可知,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递减,B错误;由
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C正确;观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可知,大致以1000米深度为界,0~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而大陆架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D错误,所以该题选C。【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
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
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下图为地球上水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3.下列关于陆地上各种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储量大于地下水储量B.沼泽的分布范围比地下水广C.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D.地下水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环
境问题34.下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A.河流B.冰川C.湖泊D.沼泽【答案】33.C34.A【解析】【分析】【33题详解】读图可知,河流储量远小于地下水储量,A项错误;地下水的分布范围比沼泽广,B项错误;冰川是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
,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C项正确;地下水的不合理利用,往往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也易造成地面沉降,D项错误。故选C。【34题详解】河流是陆地上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A项正确。冰川分布在高山和高
纬度地区,难以利用,湖泊、沼泽的利用相比河流要少,B、C、D项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上的水最主要是海洋水,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淡水,几乎全部来自陆地水。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就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陆地水按其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
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水、湖沼水和冰川等。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是大气降水。陆地上各种水体从静态储水量看,以冰川和地下水的储水量最大。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2/3。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高
山地区,目前直接利用的还不多;地下水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得也很少。陆地水从运动和更新角度看,以河流水最为重要,与人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虽然水量小,但运动更新快,循环周期短。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35.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驰入红海,海轮的吃水深度变浅,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水盐度高B.海水浮力变大C.船排水体积D.海水密度变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驰入红海,红海是世
界盐度最高的海区,盐度高,密度大,轮船吃水深度变浅,A正确、D错。海水浮力变大不是根本原因、跟船排水体积无关,BC错,故选A。【点睛】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30分)36.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地理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星(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有生命存在宜居范围在____(填数字)公转轨道附近,图示反映其存在生命的条件是____。(2)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那么曲
线①②之间为____,曲线②③之间的太阳活动是____。【答案】(1)①.土②.④③.距日距离适中,温度适宜(2)①.日冕层②.耀斑、日珥【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理模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系以及太阳大气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信息
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太阳系中,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有水星、金星、④地球、③火星、②木星、①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颗行星。小行星是一大批质量小得多、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其运行轨道基本位于③火星轨道和②木星轨
道之间。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有生命存在的依据范围在地球④的公转轨道附近,图示反映其存在生命的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小问2详
解】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曲线①②之间为日冕层,曲线②③之间为色球层。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这些现象分别出现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
,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37.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恰好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地球上就会看到一小黑圆
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1)在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凌日现象只有____凌日和____凌日。凌日现象主要
在____(白天/夜晚)观测。(2)与地球最近的行星____可发生冲日现象。(3)冲日时,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在一年中____,此时行星最亮,最适宜观测。【答案】(1)①.水星②.金星③.白天(2)火星(3)最近【解析】【分
析】本题以凌日和冲日为材料,涉及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
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只有在凌日期间处于白昼的地方才有可能观测到水星和金星凌日。【小问2详解】冲日是指某一行星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且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行星之间的现象,
据此判断发生冲日现象的行星应该是地外行星,水星、金星属于地内行星,不能发生冲日现象。天王星、土星、木星等属于地外行星,会发生冲日现象。地外行星中火星距离地球最近,地球在火星和太阳之间时就发生火星冲日。【小问3详解】一般来说,冲日时,行星离地球最近,它的亮度也是一年当中最亮的,最适宜
观测到行星从太阳表面缓慢经过。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
最大的是()A.B.C.D.(2)图中气流流入房屋时气温____(填“高于”或“低于”)气流流出房屋时气温,气流流入房屋时气压____(填“高于”或“低于”)气流流出房屋时气压。(3)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面
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4)白天穿堂风风力比较大的天气是____(填“晴天”或“阴天”)。【答案】(1)D(2)①.低于②.高于(3)C(4)晴天【解
析】【分析】本题以过堂风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以及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昼夜均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D
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小问2详解】读图,结合指向标,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北向南(北风)流入区气温低、气压高;流出区气温高、气压低。所以气流流入房屋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小问3详解】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
加房屋前后温差,石质地面升温快、降温也快,C正确;不是为了增加地面平整度,A错误;石质地面会减少下渗,B错误;不是为了降低野外庭院温度,D错误。所以选C。【小问4详解】晴天屋前石质地面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获
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