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四川省自贡市2021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52.500 KB
  • 2025-0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四川省自贡市2021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四川省自贡市2021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四川省自贡市2021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四川省自贡市2021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共(10)页,52.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926ac4817f7f386f39d36a32b812b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

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

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

。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禀’

,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不管。”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看成是传统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

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

“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

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2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

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摘编自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总体分为两个方面: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任务。B.语言文字是一种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的学习、交流等都离不开它。C.学

校教育只有国文一科来自传统,完全继承了中国旧式教育的所有全部内容。D.三十年来,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全变了,只有一点没变,就是教师的“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语文教学中认识不清的两个问题,分别依次进行

了针对性论述。B.第二自然段谈语言文字只是一种工具,重点谈论了旧式教育的三个弊端。C.第三段运用比喻论证方法,有力论证了语文教学中的讲解是完全无用的。D.文章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谈起,以他的话收束,前后呼应,结构严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A.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任务问题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语文教学成绩自然就提高了。B.读古人的书,需要思考对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还是没用处,不能简单地死记硬背,装进脑子就算了事。C

.教育和读书,应重在发展学生适应生活需要的必要的知能,能使其个人终身受用,而不只是简单的知识教育。D.要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需要回答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问题,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和学方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为什么科技进步了,人类反而越来越忙

?现在互联网公司动辄996,更有甚者724,也就是每周7天,3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科技进步没有让人类变得清闲,反而更忙碌了。人类天然具有交流倾向,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把越来越多的人连接在一起,不到1秒的时间,信息便可发往全世界。人类的交流范围和交流

频度得到空前加强,以前很多需要等待或者预约的事情,现在都可以马上解决。互联网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不用等到上班时间才开始工作,也不用约定在某个地方会面,通过互联网,你可以和对方跨时空交流。因此,人类的交流强度也变大,老板和客户随时都可以找到你,你24小时在线。最近几年,由于智能手机

的发明与普及,这一问题似乎变得愈发严重。在全球各个国家,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每天都把大把的时间用在手机上——聊天、网购、社交。有观点认为,科技的进步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果说人类因为繁琐的工作,为了探寻轻松简便的工作生活方式

,而发明制造了机器,那么,从理论上来讲,机器是为人类服务的,是由人类主观去把控的一种工具。机器的诞生催生出一个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却没有改变人们的一种观念:赚钱,过人上人的生活以及对比与攀比。那么,与机器时代相结合产生的结果就是,

谁能掌控更多的机器,就等于掌握了高级生产力,进而赚钱的空间越大,这样,很多人拼命地学习掌握科技与机器。发明机器是为了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倒变成人类需要花大把的时间去学习怎么使用它,怎么改造它,怎么利用它。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说你不会使用办公软件,现在基本

上找不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每天除了工作外,人们得拼命学习新的东西,掌握时代的潮流,生怕被落下。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挤兑了人类原本赖以生存的工作机会,所以,到底是人类利用了机器,还是机器奴役了人类?科技越进步,人活得越累,

到了最后,还要跟机器争夺生存资源。我们利用科技想过上更轻松的生活,但同时,机器也在挤兑着我们自己。(摘编自龙学锋《为什么科技越进步,人类越忙碌》,百科知识2020年6A期)材料二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

囚犯们积极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

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4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

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化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摘编自鲁枢元《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4.下列不属于“科技进步了,人类反而越来越忙”的原因的一项是()A.现在互联网公司动辄996,更有甚者724,也就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B.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类的交流范围和交流频度空前加强,人类的交流强度也变大。C.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本想轻松生活,但机器

挤兑了人类原本赖以生存的工作机会。D.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能手机的发明与普及,人们每天都把大量时间用在手机上——聊天、网购、社交,科技越进步、人类越忙碌的问题

越发突出。B.生活方式改变,观念也得随之改变。现代人只要改变了原来“赚钱”攀比的观念,越来越忙碌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彻底根治。C.发明了机器,人类又需要花大把的时间去学习怎么使用它,怎么改造它,怎么利用它,生活

的质量不但没有提升,反倒下降了。D.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从地球生态的尺度看,事实不见得会如人类期待的一样。6.陶渊明对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提供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时光冯骥才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

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墨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

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5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

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退藏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

;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

利,逼视而来,这原来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呢?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

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无了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

,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

魂。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

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了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而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

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

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也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丁丑腊月二十一日寒夜6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年终时分”对“时光”的感慨起笔,围绕对自己足痕的探寻,表达了对

人生、对艺术的思考和感悟。B.文章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表现力,如说时光“性急”就赋予了时光人的性格。C.“普通大众”“无名雕工”给了作者更多启迪,作者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思想者、艺术家,向他们表达了由衷的敬意。D.作者善于描绘形象,如“我的眸子闪闪发

亮,视野开阔”描写作者获得感悟后的形象,语言简练,而形象生动。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9.文章以“突然停电”开篇,以“忽然,电来了”收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

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

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泪渊自沉

而死。《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节选自

王逸《楚辞章句》)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

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7A.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序:叙说。B.反于正道而还.己也还:使……还。C.屈平属.草稿未定属:撰写。D.屈平不与.与:帮助。11.下列对文中

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B.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

/C.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D.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

原掌管王族,深得怀王信任。他担任三闾大夫,整理了王族的家谱,明确了贤良之士的标准规范,以此来激励国中贤士。B.屈原遭受诋毁,以致被楚王疏远。上官大夫进谗言说,每颁布一道法令,屈原都要抢夺自己的功劳,怀王因此生气,疏远了屈原。C.屈原遭受不公,仍然坚守正道。“离骚经”三字的意思是说,自己虽被流放

离开了朝廷,心中忧虑,但仍将沿着正道前行。D.屈原文采斐然,受到后世仰慕。《离骚》依照《诗》来起兴,援引不同的物类作比喻,大凡君子,没有不仰慕其清高、赞赏其文才的。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苦寒行①

曹操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②。悲彼东山诗③,悠悠使我哀。8【注】①这首诗是曹操在建安十一年征高干时所作。其时在正月。②糜:稀粥。③东山:《诗经·豳风》篇名,旧说是周公所作。诗写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获得生还的兵士在归

途中的歌唱。全诗气氛悲凉,色调凄苦,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主要叙写行军途中的艰难,运用白描写法,语言朴实,给人苍凉悲壮之感。B.行军之难,既表现为路途艰险、前行无路,

更有意志的考验,内心的犹豫徘徊。C.“行行”,叠词的使用,走啊走,前路好像没有尽头,表现了战士们的绝望心情。D.“担囊”“斧冰”既是写实,动词的使用,又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真实而形象。15.“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一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

子中的空缺部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论语·学而》)(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农村生活景象,热闹而充满生气。(3)秦人不暇自哀,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美就美得____________,(①)。爱

斯梅拉达不仅容貌美得使弗比斯神魂颠倒,弗罗洛____________,而且还有感人肺腑的美好心灵,____________卡西莫多甘愿为她献出生命。雨果选择她作为主人公不是偶然的。与法国作家梅里美笔下的嘉尔曼(即歌剧《卡门》中的卡门)一样,这些________

____自由和爱情,美丽而略带野性的吉卜赛女郎,正是当时浪漫主义者(②)。相反,不但弗罗洛面孔阴森,而且灵魂也邪恶透顶,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个恶的化身。小说也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

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③)。同一个人物身上也存在着对比,例如弗比斯虽然英俊潇洒,却不但风流成性,而且极为卑鄙,竟然在玩弄爱斯梅拉达之后,还率领弓箭队去追捕她;卡西莫多虽然丑陋不堪,但是心灵高尚,为

了爱斯梅拉达的幸福,他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些善恶相融、真假共存的描绘,在异乎寻常的奇特境遇中,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而卡西莫多的愚昧心灵被爱斯梅拉达的仁慈所感化,则显示了雨果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冰清玉洁穷形尽相以致崇尚9B.白璧

无瑕穷形尽相以致崇拜C.冰清玉洁原形毕露所以崇拜D.白璧无瑕原形毕露所以崇尚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弗罗洛不但面孔阴森,灵魂而且也邪恶透顶,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个恶的化身。B.弗罗洛不但面孔阴森,而且灵魂

也邪恶透顶,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恶的化身。C.不但弗罗洛面孔阴森,而且灵魂也邪恶透顶,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恶的化身。D.不但弗罗洛面孔阴森,灵魂而且也邪恶透顶,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个恶的化身。19.下列各句中的引

号和文中“美丑对照”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语音修辞”有点像作曲家给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B.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

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D.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20.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到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据中国载人

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

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的意思是,文王因为被拘禁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受困窘而编撰了《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下《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

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出《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

定立意;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0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741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