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746.544 KB
  • 2025-03-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共(20)页,746.54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857e89636ddb62589e1b661224460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9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A.身高约为165dmB.100m短跑成绩约为5sC.脉搏正常跳动30次所用时间约为2minD.步行速度约为5km/h【答案】D【解析】【详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正常

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30次所用时间大约不到半分钟,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故D符合题意。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

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C.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2【答案】A【解析】【详解】A.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这属

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B错误;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还是靠近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大小都不会改变,故C错

误。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悠扬的琴声可能是噪声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中控制噪声D.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答案】B【解析】【详解

】A.若物体振动的频率太高或太低,我们的耳朵就可能听不到,若振动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但响度太小,我们也有可能听不到,若声源与人耳间没有介质,我们就听不到声音,总之物体振动了,但我们不一定听到声音,故A错误;B.悠扬的琴声如果影响到人们的工作、休息、睡眠

,琴声就成了噪声,故B正确;C.喇叭是声源,所以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4.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内侧会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

“露珠"这是液化现象C.冰糕冒“白气"是汽华3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答案】B【解析】【详解】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

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B.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C.冰糕周围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态的二氧化碳常温下容易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要吸热,使空气的水蒸气温度

降低液化形成雨,故D错误。5.关于生活中一些光学现象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C.对于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D.小红站在平而镜前看镜中的自己,如果小红距

离平面镜5m,镜中像距她也是5m【答案】D【解析】【详解】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也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木工师傅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检测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应该配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纠正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红站在平而镜前看镜中的自己,如果小红距离平面镜5m,则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5m,镜中像距她是10m,故D错误,符合题意。6.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A.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4B.速度变小

,光路向上弯折C.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D.速度变大,传播方向不变【答案】A【解析】【详解】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在水中传播速度小;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由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路向下弯折.7.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由公式=mV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

正比,跟体积成反比B.冰化成水后,密度增大体积减小C.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D.固体密度都大于液体密度【答案】B【解析】【详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B.冰的密度是0.9310kg/m3,水的密

度是1.0310kg/m3,所以,当物质由冰变成水时,状态变了,但质量不变,密度增大,根据公式:V=m,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密度增大,体积减小,故B正确;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密

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它们的密度都是0.8310kg/m3,故C错误;D.水银是一种液体,其密度比很多固态的物质的密度大许多,故D错误。8.一只空瓶子装满水时总质量为300g,装满酒精时总质量是250g,酒精密度为0.8g/cm3,则该空瓶的体

积是A.250cm3B.200cm35C.300cm3D.150cm3【答案】A【解析】【详解】设空瓶的质量为m,瓶子的容积V,则水的质量为300g−m,酒精的质量为250g−m;∵瓶子装满水和酒精的体积相

同,则:V=300gm−水=250gm−酒精即3300g1.0g/cmm−=3250g0.8g/cmm−解得m=50g,V=250cm3。故选A。9.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

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A.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移动光屏,可能在屏

上得到正立等大的像【答案】AB【解析】【详解】如图,物距为u=40cm−10cm=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u2f,所以30cm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6f15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此时物距为u=40cm−3

0cm=10cmA.若5cmf10cm,此时fu2f,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故A符合题意;B.若f5cm,此时u2f,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故B符合题意;C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可能

此正立的虚像,故CD不符合题意。10.甲同学骑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B.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3kmC.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平均速度的2倍D.相

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倍【答案】BC【解析】【详解】A.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st甲=3km10min=0.3km/min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

乙=st乙=1km10min=0.1km/minv甲=3v乙故A错误;B.10min时两同学相遇,此时甲行驶了74km-1km=3km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4km15m

in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2km15minv甲平=2v乙平故C正确;D.相遇前甲的速度是0.3km/min,相遇后甲的速度是v甲后=1km5min=0.2km/min相遇前甲的速度不是相遇后甲的速

度的2倍,故D错误。二、填空题11.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如下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s。【答案】(1).1.60(2).307.5【解析】【详解】[1]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一大格是1cm

,一大格又等分为10个小格,一小格是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则物体的长度是8.60cm−7.00cm=1.60cm8[2]由图知,分针表盘的指针指在5min和5.5min之间,且接近5min,秒针表盘的指针指在7和8中间小格处,表示7.

5s,所以停表的读数为5min7.5s=560s+7.5s=307.5s12.小明在演奏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__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按动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答案】

(1).振动(2).音调【解析】【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声的,小明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出声音;[2]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达到改变声音音调的目的。13.湖水清澈见底,平静如镜,小丽站在湖边的能清晰地

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她欣赏到水中的鱼在游玩,所见之鱼其实是鱼的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答案】(1).反射(2).虚【解析】【详解】[1]站在湖边的小丽同学能清晰地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即平面镜成像,故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

体等大的虚像;[2]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鱼儿“发出”的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并不是鱼的实际位置,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14.照相机拍完个人照后再拍集体照,则相机到人的距离要____

_(增大/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要_____(加长/缩短).【答案】(1).增大(2).缩短【解析】【详解】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照相机拍完个人照后再拍集体照,就指像相对变小,所以要增大物距,缩小像距,即照相机与人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要

缩短.915.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在这七种颜色的光中,红、________、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答案】(1).折射(2).绿【解析】【详解】太阳光属于色光,当经过三棱镜后,由于光的折射现象而发生色

散现象,自然界中的色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16.“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________

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答案】(1).凝华(2).吸收【解析】【详解】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17.将注射器的出气口封住,使注射器内的气体不能跑出来,现将活塞向里压

,则这时被封气体的质量__________,气体的密度将__________(均选埴“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不变(2).变大【解析】【详解】[1]活塞向里压的过程中,筒内的空气被压缩,体积将变小;质量指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体积变化了,因气体没有跑出来,所以不会引起质

量变化,即被封气体的质量不变;[2]根据密度的公式=mV可知:当质量m不变、体积V变小后,密度将变大;18.如图所示是某固体物质加热时熔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它在第10分钟的状态是_____,它熔化过程所花时间为_____min.【答案】(

1).固液共存态(2).610【解析】【详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熔化的,且要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是晶体;图象中呈水平方向的线段BC,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它对应的温度值为80℃,即为该晶体的熔点;

从图中可知,该物质从第6分到第12分钟才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2min﹣6min=6min,且第10分钟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19.物体a、b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判断出它们的关系为ρa_______ρb(填“>”、“

<”或“=”),若用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甲和乙,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答案】(1).(2).1:3【解析】【详解】[1]由图象可知,a物质的密度:a=aamV=33.0g1.5cm=2g/cm3b物质的密度:b=bbmV=31.0g1.5c

m=23g/cm30.67g/3cm所以,ab,且a:b=332g/cm2g/cm3=31[2]若用a、b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甲和乙,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VV甲乙=abmm=ba=131120.某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72

g,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恰好悬浮于水中(如图甲所示)。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cm(如图乙所示),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2,已知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则冰块中冰

的体积是________cm3,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g。【答案】(1).60(2).18【解析】【详解】[1]设整个冰块的体积为V,其中冰的体积为V1,石块的体积为V2;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m,其中冰的

质量为m1,石块的质量为m2;由题意得,冰的体积减去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的体积,即:V1−1V冰水=0.6cm×10cm2=6cm3则:V1−910V1=6cm3解得:V1=60cm3[2]冰的质量m1=冰V1=0.9×103kg/m3×6

0×10−6m3=54×10−3kg=54g石块的质量m2=m−m1=72g-54g=18g三、探究与解答题21.如图所示,一束光垂直射向玻璃三棱镜并穿过三棱镜,请画出这束光进入棱镜和离开三棱镜后的光线(保

留作图痕迹).()12【答案】【解析】【详解】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在作图时,先做出法线,再画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2.已知点光源S及其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入射光线S

A,作出平面镜并把光路补充完整;()【答案】【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由点光源S和对应的像点S′可以用数学方法作出平面13镜的位置;入射光线SA与平面镜交于一点A,因为反射光线反向

延长一定过像点S′,由S′A两点能画出入射光线SA的反射光线.【详解】连接SS′,作出SS′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注意S一侧为反射面;SA与平面镜交于点A,连接S′A并延长画出反射光线,注意S′A之间为辅

助线,用虚线来画,如图所示:23.小红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1)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2)小红完成实验后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说明水上方气压_

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熄灭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___________。【答案】(1).94(2).98(3).小于(4).吸热【解析】【详解】(1)[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

90℃上面第4个小格处,读作94℃;(2)[2]由图象可知,水的温度达到98℃后,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水的的沸点是98℃;[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故此时的气压

小于1个标准大气14压;(3)[4])熄灭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水的沸腾随着吸热停止而停止,这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24.李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如图所示

,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其中说法___________正确(选填字母)A.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B.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直线(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2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__(选填“I"、“II"或“III")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

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此时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3)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25cm刻度线位置时,

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___________。如果某一时刻把物体从25cm刻度线位置水平移动到30cm刻度线位置,物体的移动速度__________(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

的速度。(4)如图丁,当光屏上呈清晰的像时,李明把自己的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该向________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5)当把蜡烛竖直向上移动时,光屏上烛焰

的像将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6)在整理器材时,李明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___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答案】(1).A(

2).III(3).能(4).投影仪(5).小于(6).靠近(7).下降(8).反射【解析】【详解】(1)[1]实验时要把凸透镜置于蜡烛和光屏的中间,并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故选A;(2)[2]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

蜡烛固定在2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15为50cm−25cm=25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以外,即光屏应在III区域内左右移动;[3]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仍

能成清晰的像;(3)[4]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2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投影仪;[5]因此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像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如果某一时刻把物

体从25cm刻度线位置水平移动到30cm刻度线位置,物体的移动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4)[6]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把自己的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由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像靠近凸透镜

,所以应该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5)[7]当把蜡烛竖直向上移动时,烛焰中心升高,根据过光心得光线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会向下移动,即像将下降;(6)[8]从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此时她所持的凸透镜镜面当成了反射面,即当做了凸面镜,此时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是根

据光的反射来成像的。25.小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1)她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衡量平衡,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

”或“右”)调。(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6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

度会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16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

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3;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答案】(1).零刻度线(2).左(3).62(4).1.15×103(5).偏大

(6).32mmmm−−水【解析】【详解】(1)[1]在调节托盘天平时,首先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处;[2]此时,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右侧质量略大,应使右边的平衡

螺母向左移动;(2)[3]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m1=50g+10g+2g=62g[4]量筒的分度值为2cm3,量筒中酱油的

体积为V=40cm3;空烧杯的质量为m2=16g,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m=m1-m2=62g-16g=46g酱油的密度为=mV=346g40cm=1.15g/cm3=1.15×103kg/m3(3)[5]因烧杯壁上有残留液体,所以小明不可

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mV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4)[6]水的质量m水=m2-m由公式=mV知,烧杯的容积:V=mV=水水水=2mm−水则酱油的质量17m酱油=m3-m酱油的密度表达式=mV酱油=32mmmm−−水=32mmmm−−

水四、计算题26.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2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10∶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2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7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30s。求:(1)从甲

地到乙地的时间;(2)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3)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答案】(1)6h;(2)120km/h;(3)350米。【解析】【详解】(1)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1t=16h30min-10h30min=6

h(2)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1st=720km6h=120km/h(3)由于v=st,v2=126km/h=35m/s则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2t2=35m/s×30s=1050m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50m-700m=350m答:(1)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6h;

18(2)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20km/h;(3)火车的长度是350米。27.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酒精时,瓶和酒精的总质量是0.34kg,如果用此瓶只装几个小金属球,瓶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0.64kg,往瓶中装满酒精,瓶、金属球、酒精的总质量为0

.72kg。ρ酒=0.8×103kg/m3)。求:(1)玻璃瓶子的容积;(2)金属球的质量;(3)金属球的密度。【答案】(1)3003cm;(2)0.54kg;(3)2.7310kg/3m。【解析】【详解】(1)瓶内酒精的质量m酒精=mm−瓶瓶和酒精=0.34kg-0.1kg=0

.24kg=240g当瓶内装满酒精时,玻璃瓶子的容积等于瓶内酒精的体积,玻璃瓶子的容积V容=V酒精=m酒精酒精=3240g0.8g/cm=300c3m(2)金属球的质量m金属球=mm−瓶和金属球瓶=0.64kg-0.1kg=0.54k

g=540g(3)瓶中又装满酒精时,这部分酒精的质量m=部分酒精0.72kg-0.64kg=0.08kg=80g这部分酒精的体积V部分酒精=380g0.8g/cm=100c3m金属球的体积V金属球=VV−容部分酒精=300c3m−100c3m=20

0c3m金属球的密度19金属球=mV金属球金属球=3540kg200cm=2.7g/3cm=2.7310kg/3m20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