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解析版).doc,共(21)页,1.029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fb58faebe4284f3a3c5c8bf9ba1b6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9—2020学年阆中中学校八年级上中期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研制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道上实现自动对接,如图所示是对接时的情景,以下有关对接过程的说法,错误
的是()A.对接时,“神舟九号”相对“天宫一号”的速度很小B.对接后,“神舟九号”相对“天宫一号”是静止的C.对接后,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D.对接时的图片不是通过声波传播的【答案】C【解析】【详解】A.对接时,两个航天器之间必须保持相对较小的运动速度,这样才能便于操作,故
A正确;B.对接后,两个航天器的相对位置不变,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一起飞行,因此是相对静止的,故B正确;C.对接后,两航天器做圆周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器对接时的图片是通过电磁波实现与地面的通讯联络,故
D正确;2.把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的墨水,其分布如图所示。设小车每滴两滴墨水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1
滴墨水至第2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车运动的时间是7tC.小车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2D.小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答案】C【解析】【详解】A.滴墨水时间间隔相等,点迹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小车的速度逐渐
减小,故A错误;B.小车运动的时间是6t,故B错误;C.小车速度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故C正确;D.因小车速度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故D错误。3.下列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
是72km/h;②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③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答案】B【解析】【详解】①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20m/s②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30m/s③
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30m/s28m/s20m/s>>可知速度的大小顺序是②③①,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择B选项。4.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
来会感觉格外冷D.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会出现冰花【答案】D【解析】【详解】A、衣服里的冰升华成了水蒸气,所以冰冻的衣服干了.该选项不合题意.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故而出现冰糕冒“白气”现象.该选3项不合题意.C、有风的天气,空气
流动快,加快了人身上水的蒸发速度,液体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使人感觉格外冷.该选项不合题意.D、冬天窗玻璃内侧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的空气温度与窗玻璃的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现象发
生,所以玻璃窗外面不可能有冰花.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文艺演出时舞台上
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D.下雨天,车窗玻璃内侧“起雾”,是汽化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A.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正确;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雪糕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D.车窗玻璃内侧“起雾”,是车内的水蒸气遇冷变
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B.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C.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D.小球从A点到D点平均
速度为1m/s【答案】D【解析】4【分析】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由图读出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由刻度尺读出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读出AD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由svt=计算平均速度.【详解】根据题意知道,小球相对于桌面有位置的变化,所以,
小球是运动的,故A错误;由图知道,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2个时间间隔,所以用时是:2×0.1s=0.2s,故B错误;由图知道,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8cm,故C错误;由图知道,AD之间的距离是:s=30cm-0cm=0.3
m,小球运动的时间是:t=0.3s,所以,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是:0.31/0.3smvmsts===,故D正确,故选D.7.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
(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B.(2)(4)C.(1)(3)D.(3)(4)【答案】C【解析】【详解】(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音调高;(2)引吭高歌,指的是响度大;(3)她是唱高音的,指的是音调高;(4)请勿高声喧哗,这里指
的是响度大;符合选项的是(1)(3),故选C.8.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声速增大B.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声速不变C.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减小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声速减小,故
A错误;B.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声速增大,故B错误;C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故C错误,D正确。59.某同学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为上坡路,平均速度为v,到乙地后立即返回,返回为下坡路,平均速度为2
v,则该同学一个来回的平均速度为()A.23vB.32vC.43vD.53v【答案】C【解析】【详解】设从甲地到乙地路程为s,由速度的定义式可知2432svvssvv==+可知C正确。10.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
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D【解析】【详解】A.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声波可以在空气中才传播,所以A是错误的;B.
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B是错误的;6C.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C是错误的;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所以D是正确的.11.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熔点是24℃B.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液态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D.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答案】D【解析】【详解】A.海波的熔点是48℃,故A错误;B.海
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点固态,C点液态),故B错误;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继续吸收热量才能为断熔化,故C错误;D.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12min6min6min-=故D正确。12.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丸碾
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景”是樟脑丸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樟脑丸凝华而成的C.“雪景”经历
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答案】D【解析】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粉末越来越少,是固态的粉末直接升华为气态,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是由于卫生球蒸气遇冷后在树枝上凝华为
固态的粉末,此过7程是先升华后凝华现象,故只有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看清楚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分别处以什么状态,另外也需要注意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情况.1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
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详解】冰是晶体,由于烧杯中的冰块没有熔化完毕,处于固液共存态;所以继续加热烧杯中温度保持不变,小试管中冰块无
法吸收到热量,所以小试管中的冰一点也不会熔化.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14.已知每根铁路钢轨长25m,若45s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为30次,则火车的速度是()A.60km/hB.62km/hC.58km/h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详解】设火车行驶
的总路程为s,一节钢轨长L,共有n节,则有()25m301725msLn==?=设速度为v,时间为t,由速度的定义式可得725m145m/s=58km/h45s9svt===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择C选项。二、多项选择题15.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有8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
是0.8mB.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C.按照国家规定,夏天公共建筑内的空调温度应不低于37℃D.15℃空气中的声速为40m/s【答案】AB【解析】【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左右,课桌的高
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A符合实际;B.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B正确;C.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相关文件可知,市内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得低于26℃,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声速才是340m/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B。16.一人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2m,第2s内通过3m,第3s内通过4m,则()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C.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答案】CD【解析】【详解】前2s内的平均速度1111m2m1.5m/s2ssvt+===故A错误;后2s内的平均速度2222m3m2.5m/s2svts+===故B错误;第2s内的平均速度3333m3m/s1ssvt===9故C正确;D.
3s内的平均速度4442m3m4m3m/s3ssvt++===故D正确。17.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又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
传递能量【答案】BCD【解析】【详解】A.逐渐抽去钟罩内的空气,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选项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乙实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该选项错误,故B符合题意;C.丙实验
说明音又的振幅越大,响度越高大,该选项错误,故C符合题意;D.丁实验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该选项错误,故D符合题意。故选择BCD选项。18.夏天喝饮料时,常会在杯里加入冰块儿,冰块儿会变小,不久杯壁会出现小水珠,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
液化D.汽化【答案】BC【解析】【详解】冰块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水,是熔化现象;当冰块熔化吸热,是杯子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滴,附着在杯子的外壁上,故选BC.19.向红同学在学习过相关的热学知识后,尝试对生活中观察到的一
些现象进解释,其中解释正确的是10()A.放在水盆中的水慢慢变少了,这是水的汽化现象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有小液滴,是可乐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在有暖气的房间里,看到玻璃窗上有小水滴,这是屋里的水蒸气液化的结
果【答案】ACD【解析】【详解】A.放在水盆中的水慢慢变少了,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这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故A正确;B.夏天用电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流动,促进了汗液的蒸发,由于蒸发是吸热的,所以人感到凉快,但不是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故B
错误;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有小液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D.冬天在有暖气的房间里,看到玻璃窗上有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ACD.三、填空题20.如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四
个音阶“1(Do)”“2(Re)”“3(Mi)”“4(Fa)”,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用棒子敲击瓶子的同一位置,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丙乙甲丁;(2).丁甲乙丙。【解析】【详解】[
1]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
4。[2]当敲击瓶子时,瓶内盛有的水越多,瓶子受到敲击后产生振动的频率越低,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11高到低分别是:丁、甲、乙、丙,对应四个音阶是:1、2、3、4。21.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动物和乐器的声音,声音是由发声体___________产生的,他
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播的。【答案】(1).振动;(2).音色;(3).空气。【解析】【详解】[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2]不同的动物和乐器材料和结构不同,音色不同,口技演员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音色;[3]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22.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正确放置的刻度尺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cm。图乙中,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___________mm,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A”或“B”)。【答案】(1).A;(2).2.21;(3).1;(4).B。【解析】【详解】[1]刻度线紧靠物体可使读数更准确,故正确放置的刻
度尺是A;[2]刻度尺精确度是1mm,所以读的数值为22.1mm,即2.21cm;[3]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4]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垂直,故正确的是B。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
可知:甲做的是______运动,速度为__________m/s,乙做____________运动;第3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第4s甲运动____________m。12【答案】(1).匀速;(2).15;(3).变速;
(4).速度;(5).15;【解析】【详解】[1]分析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是匀速运动;[2]从纵坐标上可以读出甲的速度为15m/s;[3]乙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故乙做变速运动;[4]在vt−图象里面交点表示两个物体速度相同;[
5]甲做匀速运动,则有15m/s1s15mxvt==?24.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答案】(1).15(2).西【解析】【详解】由图象可知,当
t甲=10s时,s甲=150m,所以甲车的速度:v甲=st甲甲=150m10s=15m/s;从图象来看,当t甲=t乙=10s时,s甲=150m,s乙=50m,因为s甲>s乙,所以v甲>v乙,由于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
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西运动.25.如图所示,晓梅将气球套在盛有适量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试管口上,很快看到干冰变小,而气球膨胀,且管内无液体产生,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干冰________(选填“升华”或“凝华”),发生此物态变化需要__
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得周围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13【答案】(1).升华(2).吸热(3).降低【解析】此时干冰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干冰
升华,升华需要吸热,从而使得周围温度降低.26.冬天用嘴向手呵气,可使手感到______,这是因为______;如果用嘴向手吹气,则使手感到__,这是因为_____。【答案】(1).暖和;(2).液化放
热;(3).凉快;(4).蒸发吸热。【解析】【详解】[1][2]冬天用嘴向手呵气,可使手感到暧和,这是因为液化放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升高手的温度;[3][4]如果用嘴向手吹气,则使手感到凉快,这是因为加快了手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降低了手的温度。27.在观察“碘锤”中碘的升华现
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你认为图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更好,理由是:另一幅图中的碘颗粒除了会发生升华现象外,还可能会出现_______
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甲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______。【答案】(1).甲;(2).熔化;(3).凝华。【解析】【详解】[1][2]碘的熔点为113.7℃,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碘不仅会发生升华,还会发
生熔化,若采用甲图方14式,温度始终低于碘的熔点,只发生升华现象,故选择甲图;[3]甲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遇冷会直接变为固态碘,这一过程叫凝华。四、作图题28.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
画出汽车的s-t图像.【答案】【解析】【详解】根据公式s=vt可知,时间为:t1=1s,通过的路程为:1110m/s1s=10msvt==;时间为:t2=2s,通过的路程为:2210m/s2s=20msvt==;时间为:t3=3
s,通过的路程为:3310m/s3s=30msvt==.然后在图象中将路程和时间的对应点连接起来即为s-t图象.如下图:15【点睛】此题是易错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将速度-时间图象作成路程-时间图象.明确
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定值,和运动时间和路程无关.29.李明同学用烧杯装适量酒精,对酒精加热,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画出温度—时间图象。()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60686571757878787878787878【答案】【解析】【详解】采用描点的办法画的图象如
下所示:五、实验探究题3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6(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___;(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________或_
____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_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该物质是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答案】(1).均匀;(2).试管壁;(3).试管底;(4).46;(5).48;(6).晶
体;(7).a。【解析】【详解】(1)[1]垫石棉网的目的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2)[2][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壁或试管底,以免温度测量有误;[4]温度计精确度为1℃,故读数为46℃;(3)[5]48min-温度不变,对应的是熔化过
程,此时温度为48℃,故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8℃;[6]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说明该物质晶体;(4)[7]该物质为晶体,a、b两图中有固定熔点的是a,故反映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1731.如图(a)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几个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
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12345678910水温/℃…92939495969798999999(1)实验中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2)如果图(a)中甲、乙是他们观察到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___
___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3)从数据上看,本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4)根据记录在表中的数据,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一条即可)(6)实验结束
后,老师展示了四个小组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情况如图(b)所示,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组的测量方法。图(b)中温度计甲的示数是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是________℃。【答案】(1
).秒表(2).乙(3).99(4).(5).水太多(6).D(7).−22(8).38【解析】【分析】(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还需要秒表记录时间;18(2)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现象的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体积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3)要掌握沸点的概念,知道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护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4)根据数学上的描点连线方法做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5)加热时间过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水
的初温、水量多少、火焰大小等;(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读数要先弄清楚其量程和分度值,分度值为1℃,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详解】(1)[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
秒表记录时间;(2)[2]由图(a)乙可知,乙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图象;图(a)甲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所以是沸腾前的图象;(3)[3]当温度到达99℃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
,此时吸热温度不变;(4)[4]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5)[5]水加热时间过长有以下几种可能:①水的质量太大(或水太多);②水的初温偏低;③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④烧杯上未盖纸板;(6)[6]A.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则A错
误;B.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则B错误;C.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则C错误;D.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且没有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则D正确;[7]图(b)中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甲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甲温度计的示数是−22℃;19[8]图(b)中
乙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则乙温度计的示数为38℃。六、综合题32.在军事学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手射击后经过0.6s看到炮弹自坦克模型上爆炸,结果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坦克模型到
射手的距离是多少?(2)炮弹运动的速度是多少?(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答案】(1)714m(2)1190m/s【解析】【详解】(1)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是s=v声t=340m/s×2.1
s=714m(2)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炮弹运动的速度是v弹=ts=714m0.6s=1190m/s。33.2015年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在上海举行,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行之梦,C919的惊艳亮相让中国人倍感骄傲.C919绝对是个身强力壮、心胸开阔、颜值爆表的“壮小伙”.全机长度39m、翼展近36m,高约12m,设计158个座位.(1)根据设计,大飞机C919航程超过4000km,胜任国内所有城市之间的
往返飞行,最大航程可以达到5500km,若北京直飞新加坡的距离为4500km,C919飞行的平均速度为750km/h,则飞机飞行的时间为多少?(2)如图所示,在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上,牵引车正拉动大飞机以1m/s的速度匀速通过
51m长的欢迎人群(欢迎人群可视为相对地面静止),则该飞机完全通过欢迎人群队伍需要多少时间?(3)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航匀速飞行、减速降落等过程,如图所示为该飞机从甲地飞到相距1500km的乙地的s﹣t图象,求飞机定速
巡航匀速飞行阶段的速度.【答案】(1)6h;(2)90s;(3)250m/s【解析】20【详解】(1)飞机飞行的时间:s4500km6h750km/htv===;(2)飞机完全通队伍通过的距离:39m51m90mss
s=+=+=队伍飞机,通过的时间:9090m/s1/ssmtvm===车;(3)飞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3150010250m/s600smvts===。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