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2.87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7f864443e80d66913e8c31808f5acf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试卷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下图为“全球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①地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图中甲气压带
名称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答案】1.C2.A【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属于基础识记内容,难度较小。【1题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
,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是西南风。ABD错误,C正确。故选:C。【2题详解】结合图示,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附近,极地高气压带位于90°附近,,赤道低气压带位于0°附近,甲地位于30°N副热带高气压带,BCD错误,A正确。
故选:A。【点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及其特点:1、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2、7个气压带是分别以0°,30°,60°,90°这几条纬线为中心,向南北大体延伸各5-10个纬度。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低气压
带(1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各1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各1个)和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各1个)。3、6个风带是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带、南半球——西北风带,位于副
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带、南半球——东南风带,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4、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的的下图为不同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地貌
①②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流水溶蚀海浪堆积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海浪堆积冰川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海浪侵蚀流水堆积4.关于图示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貌所在地可能
盛行西北风B.②地貌景观含有风蚀柱、海蚀拱桥C.②地貌多分布于我国中部地区D.③地貌沉积物颗粒由内向外逐渐变大【答案】3.D4.A【解析】【分析】【3题详解】由①为雅丹地貌,主要外力作用类型为风力侵蚀;②为海蚀地貌,主要外力作用为海浪侵蚀;③为冲积扇
,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堆积。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4题详解】结合景观图①中的雅丹地貌走向和指向标可推测出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西北风,A正确;②地貌景观为海岸地貌,多分布于沿海地区,风蚀柱属于风力侵蚀地貌,BC错误;③所示冲积扇沉积物颗粒由内向外逐渐减小,D错误。所以选A。【点睛】冲积
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向斜成谷B.乙处背斜成山C.从1~4,岩层年龄渐新D.甲处岩层中心老,
两翼新6.图中甲地貌的成因是()A.岩层受到挤压,岩层向下弯曲B.背斜顶部受侵蚀而成为谷地C.向斜受到挤压,岩石断裂形成谷地D.岩层不连续地沉积【答案】5.D6.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褶皱山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动态思维。【5题详解】图中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
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张力,易被侵蚀形成谷地,A项错误;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顶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堆积形成山,B项错误。从1-4,岩层埋藏越来越深,岩层越来越老,C项错误。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D项正确。故选D。6题详解
】甲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B项正确。甲处岩层向上弯曲,A项错误。甲处为背斜,C项错误。甲处岩层主要是被侵蚀作用,D项错误。故选B。【点睛】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顶受到挤压作用,不易
被侵蚀,会被堆积形成山岭。下图为全球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差值(降水量差值是指某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去上一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该地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A.5月份B.10月份C.11月份D.12月
份8.该地可能位于()A长江中下游B.美国东南部C.南非好望角D.欧洲南部【答案】7.D8.D【解析】【7题详解】图中曲线为降水量差值曲线,即某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去上一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可以理解为降水量差值
小于0表示比上个月降水要少,降水量差值大于0表示比上个月降水要多。从图中可以看到,1~7月份降水量差值均小于0,可以判断1~7月份降水量持续减小。8月到12月份降水量差值始终大于0,即从8月到12月份,降水持续增大,同时1月份
降水差值也小于0,故降水最大的月份应出现在12月,D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8题详解】从图中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到7月份气温较高,应属北半球,排除C选项。最低气温大于0℃,但同时最低气温小于15℃,判断应为亚热带;从降水量差值曲线可以得出,该地
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应属亚热带地区的地中海气候。长江中下游与美国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欧洲南部属地中海气候,D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地中海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一种气候类型。其气
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其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下图示意南半球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特征描述
合理的是()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B.甲地气温低于乙地C.乙地降水高于甲地D.甲地日较差小于乙地10.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答案】9.D10.D【解析】【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甲的高空是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空气为上升气流,推测甲地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多阴雨天气,云层厚,气温日较差小,而乙的高空是低压,则近地面为高压,空气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乙高空为低压,则地面是高压,则气流由乙流向甲,此处为南半球,风受到向左的
地转偏向力,同时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变成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下列问题。11.该地的空间
位置可能是A.北半球、近地面B.北半球、高空C.南半球、近地面D.南半球、高空12.若该地位于上海4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阴雨连绵D.炎热干燥【答案】11.B12.D
【解析】【分析】考查风的形成、常见天气系统。【11题详解】根据地转偏向力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说明方向不受摩擦力影响,可确定该地位于高空,所以B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据图可知:上海的高空是低压,那么近地面为高
压,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D正确。故选D。1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盛行风向图。读图,图中()A.①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成因与②地相同B.③地盛行西南风时恒河正值枯水期C.④地盛行西北风时新疆牧民转场至山麓D.②地易受台风危害,多发时间与④相同【答案】
C【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④位于南半球,当④地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新疆牧民转场至山麓,C正确。①地位于东亚,夏季盛行东南风,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地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形
成原因是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①地和②地季风成因不同,A错误。③地盛行西南风时,为北半球夏季,印度恒河正值丰水期,B错误。②地位于北半球,易受飓风危害,④地位于南半球,两地多发时间不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西南季风的成因:印
度洋上的东南信风,穿越赤道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转向西南方向,路经热带海洋,携带大量水汽,为印度半岛和东南亚一带降水的主要来源。经印度半岛、孟加拉湾向东,可影响到中国华南一带。14.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有在这里(
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A.3~4月B.7~8
月C.10~11月D.12月~次年1月【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可知,泰国东北部的季风气候可分为三季,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依据文字信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可推知,
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应出现在凉季,D正确,排除ABC。故选D。图中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上图中处于北半球的是()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16.图④气压带的名称及成因分别是()A.
赤道低气压带热力B.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C.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力D.极地高气压带热力【答案】15.B16.B【解析】【15题详解】图①中风带是北半球的西风带,处于北半球;图②中风带是南半球的西风带,处于南半球;图③
中风带是南半球的信风带,处于南半球;图④中风带是北半球的西风带,处于北半球。综上所述,①④对,②③错,B对,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图④中位于南半球,位于回归线附近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动力原因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北半球地转偏向
力向右偏转,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二、综合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分布地区的一种喀斯特负地形。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
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有地下溶洞相通。冒气洞洞口直径仅7-8米,洞内气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因冬季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图左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示意图。图右为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
(1)简述白洞天坑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2)说明冬季冒气洞产生“白烟”现象的成因。(3)指出地下暗河对冒气洞洞内小气候的影响。【答案】(1)该地经过长时期沉积形成较厚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层;后受地壳运动抬升,岩石出现裂隙;地表水沿裂隙进入地下形成地下暗河,溶蚀形成地下溶洞;溶洞不断溶蚀扩大,顶部重力坍
塌,直至完全坍塌,形成天坑。(2)冬季冒气洞气温高,洞内气压低。白洞天坑气温低,气压高;气压差使气流通过地下溶洞通道从白洞天坑进入冒气洞;冒气洞与地下河相连,空气中水汽充足;暖湿气流通过冒气洞口排到洞外,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成雾,出现白烟现象。(3)增加洞中气流水汽
含量;调节洞内温度,使其季节变化变小【解析】【分析】本题以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为材料,主要涉及天坑形成、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知识应用,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地理事物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的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
养。【小问1详解】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分布地区的一种喀斯特负地形,据右图分析,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形成的基础是有较厚的沉积岩,据此推测该地应该经过长时期沉积形成了较厚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层;可溶性碳酸盐岩层受地壳运动抬升出露地表,岩石出现裂隙,利于水下渗,岩石易被侵蚀;右图中第一
幅图说明了地表水沿裂隙进入地下,可溶性碳酸盐岩溶蚀后形成地下暗河,之后进一步溶蚀形成地下溶洞;随着溶洞不断溶蚀扩大,溶洞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坍塌,直至完全坍塌,形成天坑。【小问2详解】据左图分析,白洞天坑和冒气洞之间有地下溶洞通
道相连;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冬季冒气洞洞内气温高,洞内气压低;白洞天坑顶部和外界空间相连,冬季天坑内气温低,气压高;白洞天坑和冒气洞之间形成的气压差使气流通过地下溶洞通道从白洞天坑进入冒气洞;左图显示冒气洞与地下河相连,洞内空气中水汽充足;暖湿
气流通过冒气洞口排到洞外,洞外温度降低,排到洞外的水汽凝结成雾,出现白烟现象。【小问3详解】冒气洞洞内气温高,地下暗河河水蒸发可以增加洞中气流的水汽含量;白洞天坑没有地下暗河,冒气洞与地下暗河相连,地下暗河比热容大,可以调节冒气洞洞内温度,使其季节变化变小。
【点睛】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泉河(图1)发源于祁连山西端,流域内气候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偶有较大强度的暴雨。大泉河下游流经洪积扇地区,形成五级阶地(图2),莫高窟(图3)就开凿在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砾石层崖壁上。莫高窟属于石窟寺院,
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需要清静的环境,分为上、中、下三层。一千多年来,由于受流水作用的不断侵蚀,莫高窟崖壁出现多处坍塌,许多洞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推测莫高窟所处崖壁的形成过程。(2)分析莫高窟选址的合理性。(3)说明莫高窟遭受流水作用破坏的过程。【答案】(1)三危山山前的砾石洪积
扇抗侵蚀能力差;三危山曾发生间歇性急剧上升(地壳上升);抬升过程中,大泉河下切山前的砾石洪积扇(流水下切),形成崖壁。(2)有可供开凿的天然崖壁;崖壁前一级阶地平坦开阔,利于佛教活动的开展;临近大泉河,水源充足;坐西朝东,可减少冬春季节的风沙侵蚀;依山面水,符合寺院对修行的环境要求。(3)夏
季暴雨导致大泉河水位暴涨,淹没窟前阶地,冲蚀下层洞窟;暴雨在崖体顶部形成坡面径流,向下冲蚀崖体,最终导致上、中层洞窟的崩塌。【解析】【分析】本题以莫高窟的相关材料为载体,涉及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流水侵蚀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
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注意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解释该崖壁的形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莫高窟所在位置属于砾石洪积扇,开凿在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砾石层
崖壁上。所以在地质历史时期,地壳稳定,大泉河河流在三危山山前沉积形成砾石层洪积扇,其抗侵蚀能力相对较差,之后受内力作用,三危山所在区域地壳出现急剧的间歇性抬升,河流的落差增大,下切能力增强,在山前砾石洪积扇部位强烈下蚀,形成石窟所在
位置相对陡峭且相对高度较大的崖壁。【小问2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崖壁相对高度大,且属砾石层,易开凿,相对高差大有利于多层石窟的开凿;石窟位于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砾石层崖壁,坐西朝东,既可以避免下午阳光的烈晒,也可以减轻冬春季节风沙活动的侵袭;结合图
示信息可知,崖壁前为阶地Ⅰ,平坦开阔,便于大型佛教活动的开展;该地靠近大泉河又位于阶地上,既可以获得充足的水源,也可以避免夏季因暂时性暴雨产生的洪水的影响;注意材料“宗教活动的场所,需要清静的环境”,该石窟所在位置依山面水,环境安静,符合寺院对修行的环境要求。【小问3详解】注意材料信息“一千多年
来,由于受流水作用的不断侵蚀,莫高窟崖壁出现多处坍塌”,该地夏季偶有较大强度的暴雨,发生暴雨时,大泉河水位上涨,淹没窟前阶地,从而对石窟下部造成流水的冲蚀作用,中、上部洞窟易发生坍塌,同时,发生暴雨时,大泉河西岸也会形成较大的坡面径流,坡面径流向河谷流动的
过程中,也会自上向下冲蚀崖体,最终导致上、中层洞窟的崩塌。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平均谷深1600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
画卷。人们可以从谷壁上观察到不同地质年代各个时期含有不同生物化石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下图为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位置及周边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1)比较B、C两地冬雨量的大小,并运用气压带、风带的知识说明其原因。(2)判断
大峡谷两侧主要岩石类型,并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大峡谷的形成过程。【答案】(1)B地冬雨率更高。原因:给BC两地带来降水的大气环流是盛行西风,因为B地纬度更高,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冬季降水时间更长,冬雨更多。(或C地冬雨率更低。原因:C地纬
度更低,受西风控制时间更短,冬季降水时间短,冬雨更少。)(2)岩石类型:沉积岩。形成过程:本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及美洲板块交界地带,受两大板块挤压碰撞影响,地壳抬升,形成巨大高原山体;受降水影响,此处发育科罗拉多河,在流水侵蚀及河流的下切作用下,形成巨大山谷。【解析】【分析】本题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特征及形成因素、岩石的分类和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B、C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位于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冬
季都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只是因为纬度不同的原因导致受西风影响时间的长短不一,造成冬季降水多少的差异。因为B地纬度更高,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冬季降水时间更长,冬雨更多,故冬季降水比例更大,
冬雨率更高;C地纬度更低,受西风控制时间更短,冬季降水时间短,冬雨更少,冬季降水的比例变小,冬雨率变低。所以B地冬雨率更高。【小问2详解】从材料“观察到不同地质年代各个时期含有不同生物化石的地层、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可以看
出,该地岩石含有各个时期的生物化石,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有两个特征:一是有化石,二是有层理结构,此处岩层符合。峡谷的形成过程可从内力的抬升作用和外力的侵蚀作用两方面来分析。内力来看,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附近,受两大板块挤压碰撞影响,地壳抬升,形成巨大高原山体。
外力来看,受降水影响,此处发育科罗拉多河,在流水侵蚀及河流的下切作用(由于落差大,地壳不断抬升等,下切作用强烈)下,形成巨大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