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高考班)试题.docx,共(6)页,96.06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7a28a78ee7c0ef81ef967f41c9d94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钦州市第一中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年级历史卷(高考班)考试时间:75分钟;赋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早在城邦民主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出现的时候,古雅典市政公共建筑也出现了。市政广场是交流信
息、参与市政议会和公民大会的“民众集会之所”。这反映了雅典城邦()A.小国寡民、城市自治的特征明显B.城市建设服务于政治需要C.为古典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D.市政建筑水平领先于世界2.下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
。这表明()地区成果两河流域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埃及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古罗马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诸国的一统中国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文明的
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3.古希腊人从最早的伊奥尼亚学派开始,就特别注意观察天象、气象和生物世界,并发展起了气象学、动物学等实证科学。与此同时,希腊人也进行热和空气的实验,以及关于斜面、杠杆、滑轮的力学实验等最初的科学实验活动。据此可知,希腊早期科学()A.推
动了理性思维的发展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D.突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4.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编写《历史》的过程中,对联想和神喻等传统史诗创作手法进行了扬弃,转而注重对史料的批判分析与逻辑概括。这()A.否定了传统史学的价值B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C.批判了个人主义的泛滥D.体现了理性著史的精神5.有学者用下列两张示意图展现西欧在迈向近代过程中的国家结构演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图1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容易造成割据②图2表示各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③在此过程中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④该历程伴随着资本
主义制度的扩展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6.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定了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它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个部分。但查士丁尼在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后,禁止使用其他的法学著作,这样做的
结果是致使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湮灭了。这反映出查士丁尼()A.对罗马法既有建设又有破坏B.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C.沉醉于立法导致了帝国衰落D.使法学文献遭到了巨大损失7.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定儒学为“国学”,15世纪,朱子学说成为朝鲜
的统治理念。公元8世纪初,日本颁布《学令》,规定在大学或国学推行经书教育,以《论语》《孝经》等为必修课。这反映了()A.东亚文化互相融合B.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C.中外文化交流加强D.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8.中东、北非是多民族聚居区,阿拉伯帝国的征服运动是以伊斯兰教为旗帜的,因而帝国
的民族政策大多是通过宗教原则而体现出来的,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统治政策说法正确的是()A.按人口多少设置政区下各级官员B.对犹太教等异教徒实行歧视政策C.对先进民族文化高度重视的政策D.苏丹任命穆斯林来担任行省总督9.玛雅历法以
13天为一周,20天为一月,18个月为一年,外加5天禁忌日,一年365天。而印加历法以10天为一周,每月3个星期。一年12个月,每月30日,每年加5日,每4年再加1日。这可用来说明古代美洲()A.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B.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C.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D.农耕文明发展的条件1
0.古埃及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墓中有一幅壁画,描绘了大约公元前1450年女王船队满载了珠宝、工具等前往蓬特(今非洲索马里),后装满黄金、象牙等返回的情景。它表明古埃及()A.对外贸易历史十分悠久B.海外贸易
以农产品为主C.在欧亚非从事中介贸易D.成为地中海区域的霸主11.哥伦布(1452~1506年)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城,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而意大利又是这场社会大变革的中心,这种特定的生活环境塑造出来的哥伦布也具有既渴望发财又敢于冒险的性格。这说明推动哥伦布进行远洋探险的重要
原因是()A.对金银财富的需求B.航海技术的进步C.西班牙王室的支持D.人文主义的推动12.11至15世纪,在地中海、大西洋、北海至波罗的海的海岸地区,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贸易城市,人们有意识地对海商规则进行收集、整理和汇编,形成了《康梭拉多海法》《奥列隆案卷》《维斯比海
法》等海商法典。这些法典的出现()A.加快了人类迈向远洋的步伐B.保障了西欧海上贸易顺利进行C.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D.奠定了新航路开辟的法律基础13.16—17世纪,法国通货膨胀严重,巴黎市场上1塞提埃(谷物用的容积单位)上好的小麦的价格从1500年的1利弗尔多一点涨到1550年的4.15利
弗尔(货币名称),再到1600年的8.65利弗尔,直至1650年的18利弗尔,这种通胀现象在西欧其它国家也普遍存在。该时期的通货膨胀()A.引发了西欧的“价格革命”B.表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
体D.得益于工业资本的扩张14.如果没有物种引进,我国大小餐馆和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西红柿(番茄)炒鸡蛋、土豆烧牛肉以及八大菜系中的川菜和湘菜等都将不复存在。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是()A.美洲—欧洲—中国B.美洲—西亚—中国西北C.欧洲—亚洲
—中国D.美洲—印度—中国西南15.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像北美原住民那样的群体,并没有运用理性来劳动的能力,因此他们生存的地方,就理应让当时具有充分劳动能力的英国资产阶级那样的群体去占有。洛克的认识可
以说明()A.启蒙程度决定历史判断B.地域因素制约历史研究C.个人立场影响历史认知D.文明水平左右历史结论16.马丁·路德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支柱,而且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
义因素。但是,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并排斥其他教派,这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体现了宗教改革()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B.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学统治的权威C.宣扬了先进的启蒙运动
理念D.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性和局限性17.1874年,高桥二郎在杂志上介绍日本民族时说:“本邦之人,性质锐敏,能劳苦,气象活泼,贵勇武,贱怯懦,笃文学,好新奇,唯心计粗放……然开辟以来至今日,其间凡三千年
长,独立东海,时盛衰,未受他国羁绊。”这种认识()A.推动明治维新运动兴起B.彰显“脱亚入欧”的民族愿景C.适应社会转型时代要求D.体现“文明开化”的进步理念18.英国下议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
,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该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民主的保障与有限B.政党的对立与竞争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阶层的分化与较量19.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只要南部各州的普通叛乱分子
宣誓效忠联邦,“遵守并忠诚地拥护总统在叛乱期间发布的所有有关奴隶的宣言”,便予以特赦,并恢复除奴隶及第三者权利以外的财产。这一宣言()A.助推了美国民主化进程B.宣布了黑人奴隶的解放C.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消除了南北分裂的根源20.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
就总统的任期更改(由“任期七年”改为只要“行为良好,继续任职”)进行投票,华盛顿投了赞成票。有代表提议,将立法机构推翻总统否决的比例由3/4降至2/3,华盛顿投了反对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华盛顿在宪法制度中发挥了决定性
作用B.华盛顿主张建立强大的行政部门C.总统职权问题成为制宪会议争论的焦点D.美国南方与北方间的矛盾较尖锐21.经过工业革命,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地区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利润主要流向了欧洲,其他地区受益甚少,但是这一过程把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们
联系在了一起。由此可知,工业革命()A.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C.扩大了东西方之间的差距D.加快了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过程22.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中描述了18
20—1920年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棉布出口情况,对下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国向亚洲扩张棉纺织市场是其全球扩张的一部分B.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欧洲成为棉花的主产地C.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D.19世纪中后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棉布大量出口
印度23.1871年4月,巴黎公社机关报发布通知:“有许多寄到市政厅的信,信封上都写作:公社主任收。我们要再三说明:只有一个办公室临时主任,但巴黎公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主任。请各有关人士今后来信写明:寄市政厅公社委员收。”这反映了巴黎公社()A.受到各界的广泛支持B.建立
民主政权的尝试C.缺乏统一政党的领导D.具有过渡政府的性质24.17-18世纪的印度,封建王公之间混战不断,一些印度人自愿加入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组建雇佣兵部队,这些人被称为“土兵”。到19世纪中叶,印度“
土兵”人数突破了20万人,远超驻印英军的数量。这说明当时()A.列强对印度的争夺较为激烈B.英属印度资本原始积累加快C.西方生产方式被移植到印度D.印度人的民族意识亟待觉醒25.据下表可知,这些斗争产生的影响是()19世
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简表地区国家时间斗争名称亚洲印度1905-1908民族解放运动伊朗1905-1911立宪革命中国1911辛亥革命非洲埃及1882反英斗争苏丹1881-1898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1894-1896抗意战争拉丁美洲海地180
4独立运动西属墨西哥1821独立运动葡属巴西1822独立运动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②完成了本国的民主革命任务③提供了宝贵的革命斗争经验④推动了民族独立的继续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
分)26.(18分)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同美索不达米亚的前辈们一样,(波斯)统治者也任命总督作为中央管理的代表,监督管理帝国各个地区的事务。大流士把帝国分为23个行省,由总督进行管理和收税……大流士还通过固定税额和颁布标准化的法律条文等方法,提高行政效率。
他规定了明确的税收数额,代替了不定期的贡物……统治者们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公路,最有名的是“波斯王道”。出于经商和军事上的需要,他们投入大量资源筑路架桥,连接了帝国的各个地区。在种种措施下,中央的指令能够下达帝国的各个地区,在动乱时中央能及时派遣军
队,同时能保证地方官员执行帝国政策。——根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整理材料二罗马帝国幅员如此辽阔,怎样维系在一起呢?一个紧密的行政司法管理体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单靠制度管理是不够的。从社会基础设施来看,著名的“罗马大道”系统,横跨河流峡谷的石拱桥梁,
都起了重要作用。罗马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这些道路最初是由军队在向外扩张中修筑的,以保证军队能够迅速调动。道路和兵营往往成为居民点的萌芽,兵营提供保护,道路把它们联结起来。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它们还起了传播罗
马文化的作用……帝国越大,官僚机构也越多。新设政府机构的官员,通常是皇帝及其宠臣的亲信……正是这种种制度和相应的种种规章使罗马帝国得以延长它的寿命。——【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波斯统治者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古代
世界的大国修建“波斯王道”“罗马大道”等道路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相似之处。(6分)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之际300年,正是新的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之时。明清两朝推行朝贡
贸易政策,朝廷对朝贡有严格的规定。明朝规定海外贡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不允许私自交易。1757年,清廷将过去对西方商人的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这种朝贡贸易关系从16世纪起开始不断受到西方殖民势力
的挤压,处于衰落之中。明中后期开海贸易后,中国商人出海贸易面临着与西方殖民商人的竞争。明清政府对出海贸易的中国商民规定种种限制,削弱了中国商人的竞争力和防卫能力。当中国商民在海外道受迫害和屠杀时,明清
政府漠不关心。这严重助长了西方殖民者的气焰,等于是把世界市场的主动权拱手交给西方殖民势力,导致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地位的衰落。材料二随着哥伦布远航美洲,印度洋、太平洋这些远离欧洲人的水域到16世纪成了欧洲人从事殖民和贸易活动的舞台。中国和欧洲是新的世界贸易的两个终
端,由这个时代两条最主要的商业航线连接着。绕好望角而来的葡萄牙人在16世纪初到达中国,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多经好望角跨越印度洋从西而来。经南美跨越太平洋而来的西班牙人也接踵而至,开通了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大帆船,来往于墨西哥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到大银,
用来交换中国丰富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方。太平洋丝绸之路的贸易利润惊人,但却控制在西班牙人手中。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的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以上
材料均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政府对新的海上贸易的反应。(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控制太平洋丝调之路的有利条件。(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6分)28.(1
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第1条规定立法权,比其他各条均为详尽,占全宪的一半;第2条规定行政权;第3条规定司法权。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第4条规定各州相互关系和义务;第5条规定宪法修正
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摘编自李昌道《美国宪法200周年——美国法制见闻之四》材料二表:美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宪法修正案内容日期生效日期第十三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投(英语:involuntar
yservitude),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1865年1月31日1865年12月6日第十四修正案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1866年6月13目1868年7月9日第十五修正案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务劳役受剥夺(此时尚不
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1869年2月26日1870年2月3目——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如何重铸了美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
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上述美国宪法修正案。(6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