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西藏昌都第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精准解析】.doc,共(13)页,224.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5301cdaa04911c4ac70b3ec05df2a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2020年秋季期中考试试题卷高一化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S-32N
a-23Cl-35.5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迅速用大量水冲洗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
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答案】C【解析】【详解】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A正确;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防止发生意外事故,B正确;C.试管、蒸发皿等玻璃仪器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玻璃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导致仪器发生破裂,C错误;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应该采用“扇气闻味法”,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2
.下列对于“摩尔”理解正确的是()A.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原子数都相同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C.摩尔可以把宏观物质的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D.32g2O和32g3O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3【答案】B【解析】【详解】A.物质不一定由原子构成,还可能由分子、
离子等构成,故A错误;B.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因此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为摩,故B正确;C.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物质质量与微观粒子数目的桥梁,而不是宏观物质的数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C错误;D.32gO2物质的量为1mol,32gO3物质的量为23mol,因此相同质量的两
种物质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1×2:23×3=1:1,故D错误;故选B。3.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分离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答案】C【解析】【分
析】过滤适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蒸馏适用于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分液适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方法,据此判断。【详解】花生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方法分离。答案选C。4.实验室中欲用95%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需要用到的仪器
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酒精和水混溶,实验室中欲用95%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需要用蒸馏的方法,需要的仪器是蒸馏烧瓶,A是容量瓶,B是漏斗,C是分液漏斗,D是蒸馏烧瓶,故选D。5.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冷凝回流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
析】蒸馏实验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其中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详解】A.该仪器是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也可用于固液或液液反应中液体的添加,A不符题意;B.该仪
器是冷凝管,在蒸馏实验中起冷凝回流作用,B符合题意;C.该仪器是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C不符题意;D.该仪器是圆底烧瓶,用于加热和反应容器,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D不符题意;答案选B。6.下列溶液中含Cl﹣
浓度最大的是()A.10mL0.1mol/L的3AlCl溶液B.20mL0.1mol/L2CaCl溶液C.30mL0.2mol/L的KCl溶液D.100mL0.25mol/L的NaCl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10mL0.1mol/L的3AlCl溶液中-C
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3=0.3mol/L;B.20mL0.1mol/L的2C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2=0.2mol/L;C.30mL0.2mol/L的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0.2mol/L;D.1
00mL0.25mol/L的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1=0.25mol/L;氯离子浓度最大的为A,故选A。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B.将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待所得
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D.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答案】B【解析】【详解】A.NaOH易潮解且具有强腐蚀性,称量NaOH固体药品时,应将NaOH
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故A错误;B.NaOH溶于水放热,将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待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若未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进行后续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C.定容时
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溶质有损失,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正确的做法是重新配制,故C错误;D.应将NaOH固体加入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故D错误;答案选B。8.下列符合实验安全的是()A.手持试管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B.向水中慢慢加入浓硫酸稀释C.发现
天然气泄漏,立即现场打电话报警D.小心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答案】B【解析】【详解】A.用试管夹给试管加热,手持试管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会烫伤手,不符合实验安全,故A不符合题意;B.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浓
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因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且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水会沸腾产生危险,故B符合题意;C.天然气泄漏时,打电话会产生电火
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以免发生火灾,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9.摩尔质量的单位是()A.摩尔B.克每摩尔C.升每摩尔D.摩尔每升【答案】B【解析】【详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
中七大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不符题意;B.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其单位是克每摩尔,B符合题意;C.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其单位是升每摩尔,C不符题意;D.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常用单位是摩尔每升,D不符题意;答
案选B。10.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28.4B.28.4g/molC.71D.71g/mol【答案】D【解析】【详解】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n=mVV=4.48L=0.2mol22.4L/mol,该
气体质量为14.2g,摩尔质量M=mn=14.2g0.2mol=71g/mol,故选D。11.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分子数之比为1:1②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1:2③原子总数之比为2:3④碳原子数之比为1:1⑤电子数之比为7:11⑥体积之比为1:1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解析】【详解】①由于N=nNA,所以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故①正确;②CO和CO2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数分别为1个、2个,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由于N=nNA,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1:2,故
②正确;③CO和CO2分子中所含原子数分别为2个、3个,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由于N=nNA,所含原子数之比为2:3,故③正确;④CO和CO2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都是1个,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于N=nNA,所含碳
原子数之比为1:1,故④正确;⑤CO和CO2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分别为14个、22个,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22=7:11,由于N=nNA,所含电子数之比为7:11,故⑤正确;⑥温度和压强未知,所以气体摩尔体积未知,则无法计算其体积相对大小
,故⑥错误;答案选C。12.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1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A.950mL,111.2gB.500mL,117gC.1000mL,117gD.任意规格,111.2g【答案】C【解析】【详解】实验室没
有95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n(NaCl)=1L×2mol·L-1=2mol,m(NaCl)=2mol×58.5g=117g;选C,故答案为:C。【点睛】在实验室中,容量瓶的规格一般为
:25mL、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C.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
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蛋白质溶液为胶体分散系,则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选项A正确;B.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如O2与O3组成的物质,选项B错误
;C.胶体、离子均可透过滤纸,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选项C正确;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微粒遇电解质发生聚沉的性质,选项D正确。故选B。14.“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
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具有丁达尔现象④能透过半透膜⑤能透过滤纸⑥静止后会出现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答案】B
【解析】【详解】①溶液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①错误;②纳米碳的粒径在1至100nm之间,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②正确;③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③正确;④胶体的分散质粒子无法穿过半透膜,④错误;⑤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⑤正确;⑥胶体具有介稳性,静置能够稳定存在较长
时间,⑥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答案选B。15.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在冶金厂和水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大量的烟尘,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振荡形成油水混合物C.清晨,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
的美丽的光柱D.在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答案】B【解析】【详解】A.烟尘是胶体,在外加电源作用下,有电泳的性质,与胶体性质有关,故A不选;B.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与胶体性质无关,故B选;C.清晨
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有关,故C不选;D.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铁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与胶体性质有关,故D不选。答案为:B。16.进入秋冬季节后,雾霾这种环境污染问题逐渐
凸显。从物质分类来看雾霾属于胶体,它区别于溶液等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丁达尔效应B.胶体是混合物C.胶体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D.胶体的分散剂为气体【答案】C【解析】【分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
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详解】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故选C。17.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石灰石与盐酸反应:2
-3CO+2H+=CO2↑+H2OB.FeCl3溶液和Fe反应:Fe3++Fe=2Fe2+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2-4SO+Ba2++OH-=BaSO4↓+H2O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u2++H2O【答案】D【解析】【
详解】A.石灰石为难溶性盐,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A错误;B.电荷未配平,应为:2Fe3++Fe=3Fe2+,故B错误;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为:2H++2-4SO+Ba2++2OH-=BaSO4↓+2H2O
,故C错误;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u2++H2O,故D正确。故答案选:D。18.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固体Cu(OH)2和H2SO4溶液反应B.澄清石灰水和H
NO3溶液反应C.KOH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D.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Fu2++2H2O,故A错误;B.澄清
石灰水与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B正确;C.醋酸和氢氧化钾溶液,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故C错误;D.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稀硫酸中,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D错误;故选B。19.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A.2.0gH218O与D216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B.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C.标准状况下,11.2LCCl4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D.1molFe与1molCl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答案】A【解析】【分析】A.H218O与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且均含10个中子;B.1molNa2O2中含2mol钠离子与1mol过氧根离子;C.CCl4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D.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详解】A.H218O与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故2.0g混合
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且两者均含10个中子,所以0.1mol混合物中含1mol中子即NA个,A项正确;B.1molNa2O2固体中含钠离子为2mol,过氧根离子为1mol,所以所含离子总数为3NA,B项错
误;C.CCl4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不能按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CCl4的物质的量,C项错误;D.Fe与Cl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3充分反应生成FeCl3后,铁剩余,则1mol氯气反应转移2mol电子即2NA个,而不是3NA,D项错误
;答案选A。20.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小苏打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60C、石墨、金刚石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D.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
盐酸、大理石【答案】C【解析】【详解】A.干冰即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成分为水、烧碱为氢氧化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它们都是化合物,A正确;B.活性炭、60C、石墨、金刚石均为碳元素的不同单质,故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C.氯气为单质
,不是化合物,不是非电解质,C不正确;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纯净矿泉水是含有矿物质的水溶液、盐酸、大理石,它们均为混合物,D正确;答案选C。。二、实验题21.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序号为④⑤⑥⑦⑧和⑩的仪器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分液操作中,必须用到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3)能作反应容器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上述中的______(填名称)。(4)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
_、_______、_______(填名称)。【答案】(1).胶头滴管(2).漏斗(3).分液漏斗(4).圆底烧瓶(5).容量瓶(6).冷凝管(7).⑥(8).②(9).试管(10).烧杯(11).漏斗(12).玻璃棒【解析】【详解】(1)
题中给出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些仪器,序号为④⑤⑥⑦⑧和⑩的仪器的名称分别为胶头滴管、漏斗、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容量瓶、冷凝管,答案:胶头滴管;漏斗;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容量瓶;冷凝管;(2)进行分液的时候,必须将需要分液的混合物放入分液漏斗中,振荡、静止分层后,将下层的液体经分液漏斗
下口放入烧杯,再将上层液体经上口倒出,所以必须使用⑥分液漏斗和②烧杯,答案:⑥;②;(3)图中能作反应容器的有烧杯、试管和圆底烧瓶,但烧杯和圆底烧瓶不能直接加热,要垫上石棉网,可直接加热的只有试管,答案:试管;(4)过滤实验中要用到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其中玻
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答案:烧杯;漏斗;玻璃棒。22.实验室欲配制250mL1mol·L-1氢氧化钠溶液。(1)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需要NaOH固体质量为________g。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称量时要注意要装在_______
_里称量③溶解: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注入烧杯里,玻璃棒作用:________④冷却:将溶液冷却至室温。⑤移液:将冷却溶液用玻璃棒引流到________中。⑥洗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___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里。⑦振荡:手
持容量瓶轻轻振荡,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⑧定容:继续加蒸馏水至距刻度线________处,然后改用________滴加蒸馏水正好至刻度线。⑨摇匀:盖好玻璃塞,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均匀。(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
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横线上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①定容时俯视________。②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________。【答案】(1).10(2).烧杯(3).搅拌加快溶解速率(4).容量瓶(5).2到3(6).1到2厘米(7)
.胶头滴管(8).偏大(9).偏小【解析】【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氢氧化钠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的溶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用适量
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里,继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盖好玻璃塞,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均匀。【详解】(1)①配制250mL1mol·L-1氢
氧化钠溶液需要NaOH固体质量=0.25L×1mol·L-1×40g·mol-1=10g,答案:10;②NaOH易潮解,有腐蚀性,应放在称量瓶或烧杯中称量,答案:烧杯;③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加快固体的溶解速度,答案:搅拌加快溶解速率;⑤移液时,为
防止溶液飞溅,应用玻璃棒引流,将冷却后的溶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答案:容量瓶;⑥为防止氢氧化钠溶液附着在烧杯和玻璃棒上,导致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损失,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移液后应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到3次
,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里,答案:2到3;⑧定容时,为避免加入容量瓶的水过多,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距刻度线1到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答案:1到2厘米;胶头滴管;(2)①定容时俯视,会导致
溶液体积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大,答案:偏大;②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因部分溶液附着在容量瓶瓶壁上,液面下降,如再加蒸馏水,导致研制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答案:偏小。23.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两套实验装置。(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
_、c.________;(2)若用装置I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_______处.冷凝水由_______口通入,_____口流
出(填f或g);(3)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①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是________g。【答案】(1).蒸馏烧瓶(2).容量瓶(
3).酒精灯(4).蒸馏烧瓶支管口处(5).g(6).f(7).未用玻璃棒引流(8).2.0【解析】【详解】(1)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可知a是蒸馏烧瓶,c是容量瓶;(2)酒精和水互溶,需要通过蒸馏分离,若用装置I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酒
精灯,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温度,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应该是逆向冷却,即由g口通入,f口流出;(3)①根据示意图可知图中的错误是未用玻璃棒引流;②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需要500mL容量瓶,则所需NaOH的质
量是0.1mol/L×0.5L×40g/mol=2.0g。24.(1)等质量的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2)1.5molH2SO4的质量是___g,其中含有___molH
,含有____g氧原子。(3)18.06×1023个氨分子(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含有__mol氢原子、____mol电子。【答案】(1).11:7(2).11:14(3).147(4).3(5
).96(6).3(7).9(8).30【解析】【详解】(1)CO和CO2的摩尔质量分别是28g·mol-1和44g·mol-1,由公式n=mM可知,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等质量的CO和CO2,物质的量之
比=44g·mol-1:28g·mol-1=11:7,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1×1):(7×2)=11:14,答案:11:7;11:14;(2)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1,所以1.5molH2SO4的质量=1.5mol×98g·mol-
1=147g,由H2SO4的化学式可知,1.5molH2SO4含有2×1.5mol=3molH,4×1.5mol=6molO;O的摩尔质量是16g·mol-1,所以6molO的质量=6mol×16g·mol-1=96g,答案:14
7;3;96;(3)根据公式n=ANN可知18.06×1023个氨分子(NH3)的物质的量=2323-118.06106.0210mol=3mol,3mol氨分子(NH3)中含9molH,1个氨分子(NH
3)有7+1×3=10个电子,所以3mol氨分子(NH3)中含30mol电子,答案: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