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1)页,44.15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52899144332c708b150d5c30a6cff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出题人:贾舒雅审题人:姜睿本试卷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为了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习近平主席为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侧记秋分时节,之江大地丹桂飘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烟雨蒙蒙。“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9月23
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宾馆漪园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11时45分,巨幅山水画《水光潋滟晴方好》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热情欢迎各国贵宾,同他们一一亲
切握手、互致问候,并合影留念。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讲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回顾筹办亚运历
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以体育促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诞生的亚运会,因
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几十年来,亚运会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见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也记录下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与亚洲、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坚实步伐。宴会上,承载着中国人民集体记忆的北京亚运会歌曲《亚洲雄风
》和杭州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传递着中国推动亚洲各国团结自强、命运与共的不变初心。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亚洲和平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
锚...。”习近平主席的坚定宣示,寄托着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共同守护和平家园的殷殷期待。“以体育促团结”——杭州亚运会吸引了亚洲各国各地区运动员踊跃热情参与,参赛人数、项目设置、总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不少国家和
地区奥委会将其列为今年最重要的赛事。本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些亚洲谚语讲述团结合作的亚洲价值理念。杭州亚运会的盛况向世人昭示:纵使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亚洲人民对友谊的珍视、对
团结的向往不可阻挡。开幕前一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老朋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地缘冲突等各种困难,国际奥委会致力于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赞赏中方为此采取的正确立场”。宴会致辞中,习近平主席的
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以体育促包容”——宴会上,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演奏了《
采茶舞曲》《东帝汶欢迎你》等富有各国特色的乐曲,汇聚成亚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和谐交响。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杭州亚运会上,一个个富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展现着亚洲文明的自信、包容与开放。“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
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习近平主席道出体育与文明的深刻关联。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既被宋代欧阳修称赞“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也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贵宾盛情介绍本届亚运
会主办城市所在的浙江省:“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今日之江,照鉴中国发展不凡历程。习近平主席曾在浙江工作多年。在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浙江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开拓精神和奋进实践,书写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
事,为亚洲和世界打开观察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一扇窗。“祝愿大家在诗画浙江度过难忘的时光,在亚运会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记忆。”习近平主席真诚的话语打动人心。在这个丰收和团圆的时节,习近平主席和国际贵宾共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
运盛会,续写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的主标题高度概括了习主席发言的中心思想,副标题补充说明了习主席发言的背景。B.新闻首段的对偶句既交
代了杭州亚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也颇具文学色彩。C.亚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寓意着丰收和团圆的秋分节气,寄寓了我们对亚运会的美好祝福。D.“稳定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亚运会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亚运会是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的。亚运会能见证“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说明亚洲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和平稳定的。B.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捍卫多边主义、反
对体育政治化、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的巨大贡献。C.体育与文明有着深刻关联,亚运会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项目,既能展现出亚洲文明的特点,也要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D.浙江被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它跑出了高质量
发展的加速度,也建设出共同富裕示范区。3.下列选项,不适合放在原文用来介绍杭州的一项是()A.《望海潮》柳永(北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B.《石头城》刘禹锡(唐):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C
.《忆江南》白居易(唐):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D.《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北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4.文本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的发言,请结合开幕词的特
点,梳理习主席发言的基本内容。【答案】1.D2.C3.B4.①对嘉宾的问候和欢迎。②宣告亚运圣火在中国点燃。③回顾筹办亚运的历程,讲诉中国办赛理念。④阐释杭州亚运会的时代价值——以体育促和平、团结、包容。⑤介绍杭州、浙江。⑥表达
祝福。的【解析】【导语】这篇文章是对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的发言进行的详细报道。文章通过描述开幕式的背景、环境和具体场景,强调了亚运会在促进亚洲人民团结、友谊及和平的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的发言内容透过对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的深刻阐述
,展现了中国在推动亚洲和世界和平与进步中的积极贡献。文字既有叙述的严谨性,又兼具文学的美感,突显了亚运会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稳定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亚运会……”偷换概念。原文是“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比喻的本体是亚洲,并非
亚运会。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说明亚洲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和平稳定的”偷换概念。原文是“几十年来,亚运会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见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可知,是“总体和平稳定”,并非一直和平稳定。B.“中国在
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的巨大贡献”无中生有。原文是“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赞赏中方为此采取的正确立场”,不能说明中国在这三方面都有巨大贡献。D.“也建设出共同富裕示范区”曲解文意。原文是“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属于未然说成了已然。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论据的能力。A.诗句意思是: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
有十万户人家。B.诗句意思是:“石头城”即现在南京,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时候,还过女墙来。C.诗句意思是:“忆江南”忆的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D.诗句意思是:“湖上”指的是杭州西湖,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
,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故选B。【4题详解】的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1)开幕词一般先表示对嘉宾的问候和欢迎。(2)由“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
在中国点燃”可知,宣告亚运圣火在中国点燃。(3)由“回顾筹办亚运历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可知,回顾筹办亚运的历程,讲诉中国办赛理念。(4)由“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
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可知,阐释杭州亚运会的时代价值——以体育促和平、团结、包容,彰显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5)由“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贵宾盛情介绍本届亚运会主办城市所在的浙江省
”可知,介绍杭州、浙江省的特点。(6)最后由“‘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盛会,续写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可知表达祝福,即续写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忆长征杨成武夜晚,正是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三十一号的晚上,部队在乌江边上迎新守岁。以往,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每逢过年或者“八一”,都要举行一些联欢活动。记得一九三三年在藤田,各种活动之规模异常宏大。中
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对作战有功的同志颁发红星奖章。那次,军团奖给我们四团一面红彤彤的大旗,上面写着“英勇冲锋红四团”几个醒目的大字。温坊战斗胜利之后,在福建长汀南山坝进行的一次文娱体育活动,又别具风味。那次,我们举办了盛大的演出活动。军团政委聂荣臻同志
的热情真高,百忙之中编写了一个以大革命时期武汉工人收复英租界为背景的剧本,还亲自担任角色登台演出。我们更是活跃,做游戏、运动比赛……全和战士一起,闹成一团。常见的一种游戏——击掌传手绢,总是引得大家笑声不绝。还有什么“矮人过
桥”(钻凳子)啦,比赛唱山歌啦,名堂多得很。在那热热闹闹的气氛里,同志们回忆一年的战斗与工作,谁都想争着摆一摆,谈一谈。今晚,在寒风料峭的乌江边上,送旧岁迎新年,与昔日相比,自然别有一种滋味,但各连还是开了晚会。这个晚会,主要是进行战斗动员。大家聚在马灯、篝火旁,回顾离开苏区以来的
战斗,总结教训,激励斗志。我们的红军队伍,尽管刚突破四道封锁线,遭到了重大损失和挫折,但依然斗志旺盛。“突破乌江”“拿下遵义、桐梓”“到遵义去过新年”“乌江虽险,又怎能挡住红军飞渡”这些口号,成了每个干部战士的决心
和信念。江风带着冰冷的寒气从低矮的房顶掠过,然而凡是有我们红军在的每间屋子里,都热气腾腾,飞出窗外的都是那铿锵的誓言。天将破晓,耿飙同志还专门叫小白弄了一小锅红枣炖鸡,这实在要算丰盛的节日美餐了。吃罢早餐,耿飙同志和我踏着露珠,到渡口进
行实地侦察。一到江边,嗬,果然名不虚传。只见江水滔滔,水清湛然如碧。两岸悬崖绝壁,仰首不见其顶。望江边,白雪铺满大地,沿江的竹子都给沉重的积雪压弯了腰,随风轻轻摇摆,像在向我们欢迎致意。这一天,天气阴暗,冷风嗖嗖,大雪纷飞,只能听到哗
哗的水声。我们想用望远镜观察对岸敌人的计划看来不能实现。一问老乡,才知道,就是平时天晴,江面浓雾弥漫,能见度也很差。显然,不能再犹豫等待。耿飙同志和我看完后决定:用机枪扫射对岸,来一次火力侦察。“哒哒哒……”一阵清脆的机枪声从江面响起,敌人隔着雨雾,不知虚实,便匆匆忙忙地还起枪来。原来
,在我们江对岸的渡口,敌人配备有连哨。这时,老乡还告诉我们,敌人在江对岸挖了工事,离江岸约两华里(1华里=0.5千米)的一个大庙里,驻扎了部队,半山腰里,还有敌人的一个团。下午,我带着负伤未愈的隐痛,与耿团长一起向师首长作了汇报。师首长明确指示,既然渡口大道是敌人的防御重点,攻势
较强,兵力较多,而渡口上游敌人防守较弱,就同意我们的决心:佯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五百公尺(1公尺=1米)处的小路。临走时,师首长告诉我和团长:“佯攻处声势要大,要把敌人的全部注意力吸引住。”返回团部后,耿飙同志与我分头动员,组织力量。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当天下午,我们组织力量,大张旗鼓地在渡口南岸搬运架桥材料,引得对岸的敌人一阵紧张,不仅时而机枪时而步枪朝我们开火,而且使劲地加修工事。就在这时,我们用一个营的兵力悄悄赶制了几十个竹筏,连夜又到各个连队去挑选能攻善战且识水性的战士,准备挑选十八个同志。战士们一听说要凫水过江,执行强渡任务,个个
都争着要去。我正要去三连,三连长毛振华同志听到这个事后就找来了。他“毛遂自荐”地说自己一定能完成上级首长交给的任务,为此,摆了很多理由。毛振华同志我熟悉,二十四五的年纪,瘦高个子,人机警聪明,说话声音很响,是湘江边上长大的庄
稼人,曾经给贺龙同志当过勤务兵。他打仗勇敢得很,像只猛虎,但是水性好不好我不大清楚。他见我怀疑他的水性,衣服一脱,说:“行不行,当场扎两个猛子!”引得在场的同志一阵大笑。要求过江当先锋的人实在太多了,这可把耿飙团
长和我忙坏了,直到半夜一点,还有人争着要去,争这十八个名额中的一个。有的同志没被挑上,不服气,直接向团长和我请战。第二天,试渡开始了。为了不失时机,决定在早晨进行。这一日,风嗖嗖,雨绵绵,刚下过一场雪,天出
奇的冷。上午九点钟,佯攻先行开始。我们打出了第一排机关枪子弹,敌人就慌慌忙忙进入攻势,又是机枪,又是迫击炮,乒乒乓乓,十分热闹。就在这敌人打得热火朝天的当儿,我在渡口上游五百公尺的一个竹林里,正面对即将下水的八位勇士。这八名是从十八名勇士中逃出来的,他们
的任务是拉过去一条缆绳,以便后续部队渡江。我对这八名勇士说道:“同志们,战斗打响了。今天下雪,天冷,有风,风也冷,江水更冷,但是,再冷,也不能阻挡我们红军凫水过江!”毛振华同志第一个站出来,说:“为了突破乌江,完成战斗任务,冰水我们也要过去!”“好,祝你们成功!”说着,我手一挥,小白连忙端
过来一壶酒,我和团长给这八位同志,每人斟了一碗,然后说:“祝你们胜利!”八位同志高举酒碗,一饮而尽。“出发!”耿团长发出命令。八位同志几乎同一个时间脱下上衣,打着赤膊,腰里缠着驳壳枪,头上顶着一捆绑好的手榴弹,“扑通”一声跃入水中,他们一手拉着一根绳子,一手
轻轻地划着。(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红军部队在新年之夜开展的联欢活动以及突破乌江的战斗活动。B.过去的节日活动热闹非凡,作者对节日活动的叙述表现了积极乐观的心态。C.本文描述了
乌江恶劣的天气和严峻的敌情,突出了红军渡江作战的艰难和决心。D.十八名勇士临危受命,拉着缆绳先行渡江,以便后续部队渡江,突破乌江。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交代了时
间、地点,先从联欢活动写起,突出红军的战斗士气,再写战斗过程。B.“江面浓雾弥漫”“天出奇的冷”等句子虽然描写质朴,语言简练,但表达清楚明了C.本文在刻画毛振华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D.最后一段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们勇于战斗、英勇无畏的豪情
。7.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本文是一篇回忆录,这种文体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答案】5.D6.C7.①昔日晚会欢庆的场景与乌江边上凝重的晚会形成对比,突出战斗形势的严峻。②恶劣的自然环境与红军战士们高涨的战斗热情形成对比,突出红
军的坚定意志。③敌人的紧张反击与红军的从容部署形成对比,突出红军的智慧和勇气。8.①具有真实性。回忆录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必须写真人真事。作者杨成武回忆了自己参加乌江之战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战斗的过程。②具有文学性。本文作为一篇回忆录,
描写细腻生动,情感真挚质朴,叙述流畅自然,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如对晚会的欢庆场面和渡江时的情形的描写,都很有感染力。的【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回忆红军长征中的一段经历,生动再现了红军战士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文章开头描写了红军在新年之夜的联欢
活动,展现了战士们的乐观和团结。随后,详细叙述了突破乌江的艰难过程,突出了红军战士的智慧和勇气。通过对比节日活动的热闹与战斗环境的严酷,文章进一步强调了红军精神的伟大。语言质朴但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D.“十八名勇士”错误,文中挑选的是十八名勇士,但由倒数第五段“这八名是从十八名勇士中逃出来的,他们的任务是拉过去一条缆绳,以便后续部队渡江”可知,执行渡江并拉缆绳任务以便后续部队渡江的是八名勇士。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
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C.“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错误,本文在刻画毛振华的形象时并没有运用心理描写。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对比手法的识别和理解能力。①昔日晚会与乌江边上晚会
的对比:文中提到在中央苏区时,每逢过年或“八一”都会举行联欢活动,如藤田的红星奖章颁发、长汀南山坝的文娱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充满了欢声笑语。而后文章转而描述在乌江边上迎新年的晚会,与昔日相比,这里的氛围凝重而严肃。晚会主要是进行战斗动员,
回顾战斗历程,总结教训,激励斗志。这种对比突出了当前战斗形势的严峻和红军战士们面临的艰巨任务。②恶劣自然环境与红军战斗热情的对比:文中详细描绘了乌江边的自然环境,如江水滔滔、两岸悬崖绝壁、白雪铺满大地、冷风嗖嗖等,这些描写营造了一种恶劣、艰难的氛围。然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们依然斗志旺盛
,口号响亮,誓言铿锵。这种对比突出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风貌。③敌人紧张反击与红军从容部署的对比:文中提到,当红军进行火力侦察时,敌人隔着雨雾匆忙还击,并在渡口南岸加修工事,表现出紧张和慌乱。相比之下,红军在侦察后迅速作出决策,采取佯攻渡口大道
、主攻上游小路的策略,并精心组织力量进行动员和准备。这种对比展现了红军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在战斗中的从容不迫。【【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点的能力。回忆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融合了历史(真实)与文学的元素,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①真实性:回忆录的首要特点是其
真实性。它要求作者记录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经历,不能虚构或夸大其词。在本文中,作者杨成武以亲身经历为基础,回忆了自己参加乌江之战的全过程。他详细描述了战斗前的准备、战斗中的场景以及战斗后的总结,这些都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例如,文中提到的“我
们红军队伍,尽管刚突破四道封锁线,遭到了重大损失和挫折,但依然斗志旺盛”等描述,都体现了回忆录的真实性原则。②文学性:回忆录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也注重文学性的表达,运用文学手法,如描写、叙述、抒情等,使作品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感染力。具体到本文中如下:细腻
的描写:文中对晚会的欢庆场面和渡江时的情形的描写十分细腻生动。例如,“我们更是活跃,做游戏、运动比赛……全和战士一起,闹成一团”等句子,通过具体的活动场景,展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和团结氛围。又如,“八位同志几乎同一个时间脱下上衣,打着赤膊,腰里缠着驳壳枪,头上顶着一捆
绑好的手榴弹,‘扑通’一声跃入水中”等句子,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勇士们英勇无畏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作者在回忆中融入了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战友的怀念和对战斗的深刻感悟。例如,“八位同志高举酒碗,一饮而尽”等句子,通过简单的动作,传达了战士们坚定的决心和深厚的战友情谊。流畅的叙述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的顺序进行叙述,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同时,作者的语言流畅自然,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
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节选自《礼记·大学》)材料二: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
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
,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恶人贼人生。”是故别①非也。是故子墨子曰:“兼②以易.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人之都,若为
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③。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
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故君子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节选自《墨子·兼爱下》)【注】①别:指将别人与自己区分开,分别对待(指相恶)。②兼:指视
人如己(指相爱)。③正:同“政”。9.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涂黑。是以A老而无妻子者B有所侍养以终C其寿D幼弱E孤童F之无父母者G有所放依H以长其身。10.下列对材
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家让”与“无辞让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B.“兼以易别”与“其未兆易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相同。C.“人家不相乱贼”与“贼爱其身”(《
墨子·兼爱上》)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D.“而万民之大利也”与“人而不仁”(《论语·八佾》)两句中的“而”字含义不同。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认为,治国先要治理好家,孝顺是用来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用来侍奉长官的
原则,仁慈是用来使役民众的原则。B.《礼记》认为,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C.墨子认为,仁德的人应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毕生事业,因此他提出了兼爱的观点,主张要对他人有利。D.墨子认为,如果对待别人的国家、城邑和
家族,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城邑、家族一样,就不会动用自己的力量去攻伐别人。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2)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的13.两则材料对“治天下”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答案】
9.BDG10.B11.C12.(1)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孝顺成风;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背叛信义。(2)强大者强迫弱小者,人多者欺凌人少者,狡诈者算计愚笨者,尊贵者傲视卑贱者,这就是天下的祸害呀。13.相同:都认为治天下要重视孝、忠、慈、仁等
伦理。不同:①材料一认为,治天下在于齐家与治国;②材料二认为,治天下在于兼爱。【解析】【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年老而没有妻室儿女的,有人奉养而终其一生;没有父母的幼弱孤童,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
“老而无妻子者”对应“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对应“有所放依以长其身”,所以应在BDG三处断句。故选BDG。【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谦让。句意:一家谦让相敬。/没有谦让之心。B.错误。替代/容易。句意:要用兼(相爱)来取代
别(相恶)。/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C.正确。残害/盗贼。句意:个人、家族不相互侵扰残害。/盗贼只爱自己的家。D.正确。表并列/表假设。句意:万民最大的利益。/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
内容的能力。C.“因此他提出了兼爱的观点”强加因果,依据原文“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此天下之害也。……此又天下之害也”“从恶人贼人生”“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可知,是因为当时憎恶别人残害别人产生很多大害,因此
,墨子提出兼爱的观点。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老”、“长”,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第二个“老”,“长”,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兄长;“恤”,怜爱;“倍”,通“背”,背叛。(2)“强”“弱”“众”“寡”“诈”“愚”“贵
”“贱”,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的人;“劫”,胁迫;“暴”,欺凌;“敖”,通“傲”,傲视;“此天下之害也”,判断句式。【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相同:材料一写到“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材料二写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可见两则材料都认为治天下要重视孝、悌、忠、慈、仁等伦理。不同:材料一:由“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可知,认为治天下在于齐家与治国;材料二:“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故君子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可
知,认为治天下在于兼爱。参考译文:材料一:所谓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因为自己家族的人不能管理好而能管理好一国之民,这是没有的事情。孝顺,可以用来侍奉君主;尊兄,可以用来侍奉长官;仁慈,可以用来使役民众。一家仁爱相亲
,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谦让相敬,一国就会谦让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这就叫做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家族。所谓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孝顺成风;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背叛信义。厌恶上级
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这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节选自《礼记·
大学》)材料二:墨子说道:“仁人的事业,应当努力追求兴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然而现在,天下之害,什么算是最大的呢?回答说:“例如大国攻伐小国,大家族侵扰小家族,强大者强迫弱小者,人多者欺凌人少者,狡诈者算计愚笨者,尊贵者傲视卑贱者,这就是天下的祸害呀。又如做国君的不仁惠,做
臣下的不忠诚,做父亲的不慈爱,做儿子的不孝敬,这又都是天下的祸害。”姑且试着推究这许多祸害产生的根源,这是从哪儿产生的呢?这是从关爱别人有利别人产生的吗?就必然说:“不是这样的。”必然要说:“是从憎恶别人残害别人产生
的。”所以分别对待是不对的。所以墨子说:“要用相爱来取代相恶。”既然如此,那么可以用相爱来替换相恶的原因何在呢?回答说,“假如对待别人的国家,像对待自己的国家,谁还会动用本国的力量用以攻伐别人的国家呢?对待别人的城邑,像对待自己的城邑,谁还会动用自己城邑的力量用以攻伐别人
的城邑呢?对待别人的家族,就像对待自己的家族,谁还会动用自己的家族用以侵扰别人的家族呢?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既然如此,那么国家、城邑不相互攻伐,个人、家族不相互侵扰残害,这是天下之害呢?还是天下之利呢?就必然要说是天下之利了。”现
在我将寻求兴起天下之利的办法而采取它,以相爱来施政。因此年老而没有妻室儿女的,有人奉养而终其一生;没有父母的幼弱孤童,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不知道天下的士人听到相爱之说而加以非议的原因,这是什么缘故呢?所以君子假如
想要做仁惠之君、忠诚之臣、慈爱之父、孝敬之子、友爱之兄、敬顺之弟,对于兼爱就不可不去实行。这是圣王的大道,万民最大的利益。(节选自《墨子·兼爱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①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②,碧连天,晚云
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③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①宋神宗熙宁九年十月,苏轼在密州获悉自己又将调任他处,遂登上超然台写下此词。②马耳、九仙:均为
山名,都在密州诸城县西南。③使君:文中指的是作者自己。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山与天相连,景象阔大,再写词人登台所感,表现出超然心态。B.下阕描写鸥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先写蜷缩在一起的静态,再写离飞时的动态。C.尾句以景结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词人曾在
“垂柳下,矮槐前”留下欢声笑语。D.整首词描写了词人月夜所见的实景,极富画面感,并借此抒发了个人情怀。15.本词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都写到“凄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D15.①
本词中“凄凉”主要表达的是不愿离开密州,以及面对宦海沉浮、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感叹。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凄凉”主要表达的是满腹心酸无处诉说的感伤以及因对亡妻的无比思念而肝肠寸断的感情。【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整首词
描写了词人月夜所见的实景”错误,词中不仅有月夜所见实景描写,还虚写了词人对即将离开密州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惆怅之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人情感的能力。本词中“人事凄凉、回首便他
年”写人间世事凄凉沧桑,一回头就成为过去。直接表达面对宦海沉浮、物是人非的凄凉之叹,饱含了词人对前半生的凄凉感慨,又有时光飞逝之感。而“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意思是说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在一起留下的欢声笑语,末尾三句是虚拟之景,以景结情,诗人想要留住这一
番美景,再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出了对密州的山水的留恋之情,以及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在虚拟之景中添入对故人的嘱托,希望故友不忘旧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直接表达满腹心
酸无处诉说的悲凉以及因对亡妻的无比思念而肝肠寸断的感情。“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大意是: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在最后料想今后伤心处,便是明月照耀下的长满矮松树的山岗。以景结情,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丰富
的想象空间。可见本词中的“凄凉”是因即将离开密州而产生的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带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凄凉”则是因梦中与亡妻相见而产生的深切哀痛和思念之情。(三)古诗文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斜月沉落、游子归途艰难遥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生活的蔑视态度,这其实是诗人怀才不遇、逃于酒乡的愤慨无奈之词。(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观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
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学之道》中,写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可以万古长青。【答案】①.斜月沉沉藏海雾②.碣
石潇湘无限路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但愿长醉不愿醒⑤.君子喻于义⑥.小人喻于利⑦.物有本末⑧.事有终始⑨.不失其所者久⑩.死而不亡者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藏”“碣”“潇湘”“馔”“本末”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课内文言知识(
9分)17.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敏于事而慎于言③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
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句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事敏而于言慎”。句意:做事勤勉,说话谨慎。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以仁为己任,不亦重
乎”。句意: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见不贤而内省自也”。句意: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己。①②相同,③④相同。故选C。18.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一样的一项是()例:见贤.思齐焉A.朝.闻道,
夕死可矣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C.在止于至善.D.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A.“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B.“明”,形
容词作动词,彰明。C.“善”,形容词作名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D.“齐”,使动用法,使……整齐。故选C。19.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
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B.《礼记·大学》中提出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格物、致知、诚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书》即《尚书》,又称《书经》,是儒家五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D.墨子(
约前468-前376),名翟(dí),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诚信”错,应为“
诚意”。故选B。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
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_____。2019年,华为自主_____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
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域_____。首次登陆月球背
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做“织女”“河鼓”和“天津”。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_____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_____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
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约而同研制俯拾即是
不仅是而且是B.不谋而合研发比比皆是不仅因为更因为C.不约而同研发比比皆是不仅是而且是D.不谋而合研制俯拾即是不仅因为更因为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
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B.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C.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
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D.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除了能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B.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
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C.除了用词汇摹写出星空的激动外,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D.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外,再也没有其它词汇能摹写这份激动。【答案】20.B21.D22.B【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不谋而合”,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结合语境“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作比较可知,此处强调见解一致,应该用“
不谋而合”。第二空,“研制”,研究制造,它包括从研究、设计到试制的过程,旨在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或性能的产品或系统。“研发”,研制开发,范围比研制要大。因操作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所以应为“研发”。第三空,“比比皆是”,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指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极容易得到。语境主要讲“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域”是常见的,选用“比比皆是”。第四、五空,从语境推知,两个分句都是“激动”的原因且有递进关系,用“不仅因为……更因为”更符合语境。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
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有: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修改时,可删去“……的构成”,也可将“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的组成的”改为“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A.“构成了……组成部分”依然句式杂糅。B.“构成了……,是由……组成”杂
糅。C.虽然消除了句式杂糅的语病,但偷换了主语,改变了语意。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上文是“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后文是“激动”的原因,因此所填句子的结尾词语以“激动”为佳,排除AC;“再也没有
其它词汇能摹写这份激动”说法过于绝对,可排除D。故选B。(二)(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里犬吠有点怕人,而鸡啼就很好。长夜漫漫何时旦?当风雨夜雷电交加之时,你在旅馆的床上辗转
不寐。这时若鸡啼一声,你就.有了盼头了。尽管是漆黑一团的夜晚,但总放不住一遍遍的鸡声相催,渐渐的东方欲白,月没星稀。农家春耕季节,鸡叫头遍长工就起来喂牛,鸡叫三遍他就带了犁耙绳索上坡。最怀念:闪烁的星空下料峭的春风中,鸡啼声里,犬吠声里,那伴了三头耕牛,两只猎狗,一
车农具的上坡人啊。还有,除夕夜阑,祠堂前,家人围在一起发纸马、烧金银鍱、放鞭炮的时候,五更鸡啼也一声声频繁了起来,那情景至今让我怀念。中国古代有长鸣鸡的传说,有闻鸡起舞的故事,也有“束带待鸡鸣”“鸡声茅店月
”的动人诗句。——喂,被锁在都城的你,笼里金丝雀与架上的鹦鹉声听够了,何不在星月夜,于驿桥边,听一听那千家万户的鸡鸣声呢?它可以给你很多安慰和鼓舞。不信,前路茫茫正自踌躇当儿,隐隐的雄鸡啼处,山那畔村舍不远了。23.下列选项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用法和意义相
同的一项是()A.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来赶紧走吧。B.有老虎就有武松,有困难就有英雄。C.那个穿绿色羽绒服的,就是他妹妹。D.以前就他自己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24.文学作品中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处的冒号是怎
样增强表现力的。【答案】23.B24.①冒号表示引起下文,对“最怀念”的内容起到突出的作用,使它们具有独立性,更为醒目。②增强了“最怀念”的抒情意味,避免了平铺直叙带来的板滞,使语言摇曳多姿,富于变化。【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同一词语在不
同语境下的用法和意义的能力。文中“就”表示相承关系。A.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B.表示相承关系。C.表示事实正是如此。D.表示仅仅,只。故选B。【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最怀念”后面用了冒号,表示引起下文,引出下文怀念的具体内容,用冒号
停顿,使后面句子独立出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表达情感看,“最怀念”后用冒号,冒号后的内容是对“最怀念”的具体描述,增强了怀念的抒情意味,使语言起伏变化,增强了语言的灵动美,避免平铺直叙。五、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儒家倡
导“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追求入世,鼓励人们勇于进取,敢于担当,这可以概括为“拿得起”;道家倡导“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不妄为”的人生智慧,鼓励人们如庖丁解牛,顺应规律,依道而行,这可以概括为“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儒道两家各有所长又互为补
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营养。以上材料对我们思考人生、社会有很多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既有“拿得起”的担当,又有“放得下”的智慧儒家催人奋进,“拿得
起”;道家劝人依道,“放得下”,儒家与道家犹如两颗交相辉映的明星,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深邃的精神营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需要有“拿得起”的奋斗姿态;又需要有“放得下”的智慧,如此方能勇立潮头,破浪乘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有“拿得起”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使命感。“拿得起”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心忧百姓;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忘我;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追求;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诚;是
“我的家乡我来守护”的担当。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拿得起”的责任担当。今日之中国,白象勃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科研创新占领高地,戍边守土寸土不让……更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积极投身到时代浪潮中去发光发热,生逢盛世,责任在肩,我们
需要拿起对家庭、国家、社会的责任,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担当无悔。“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当有“放得下”功名利禄、尘世纷争的智慧。道家的“放得下”并非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当人们在尘世中疲惫不堪,被名利所累时,道家的思想就像一泓清泉,让人们能够放下心中的执念,回
归到自然纯真的状态。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种不争的思想,就是倡导人们放下争名逐利的心。庄子更是以超脱的姿态看待世间万物,他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愿接受楚国相位的诱惑。正如竹林七贤之放浪形骸的洒脱,苏子
也无风雨也无晴之豁达,邓清明“功成不必在我”的泰然。“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看待外在的名与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摈弃世俗的繁杂,助力我们更好地行稳致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既需要有“行到水穷处”的孜孜以求,有需要有“坐看云起时”的淡
然,“拿得起”的儒家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勇攀高峰;而在遭遇困境或挫折时,“放得下”的道家智慧则能帮助我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让我们携儒道智慧同行,走向更为充实、豁达的人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呈现关于儒家和道家的认识,儒家“
拿得起”强调要积极入世,勇于担当,敢作敢为,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是社会国家能良性运转的基础,具有儒家思想的人就会不断努力积极进取。道家“想得开”强调顺应自然,依道而行,当身陷逆境的时候,道家会告诉你:不要陷入到精神
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要想得开,要看得远,要明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要掌握安时处顺的生存技巧,因而具有劝慰的功能。材料指出,“儒道两家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营养”,即儒道的精神思
想于我们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二者的长处,弥补二者的短处,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启示我们,无论是青年的个人成长,还是国家社会的向前发展,都要“拿得起”“放得下”。行文构思上,
先概括材料,从“拿得起”“放得下”的内涵、二者的辩证关系、各自的重要性去阐释,引出观点,如:二家合一,破人生桎梏。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青年当学习儒家的“拿得起”,疾风骤雨勇迈步,积极进取,做人生的强
者。二、看得开,顺势为,不妄动。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道家奥义。三、融二家之所长,进有为,退有乐,方得人生之妙境。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青年既应拿得起,积极奋斗,担当责任
,又要有“放得下”的智慧。也可以引用老子“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名言,论证对待“拿得起”“放得下”的正确态度。立意:1.人生,既要拿得起,又放得下。2.有“拿得起”的担当和“放得下”的智慧。3.融儒道之智,驭时代之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