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2.090 M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2.09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19f33e33b4ac8c0aaf5dbb5ae612c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出题人:蔡青香审题人:孙磊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

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莲花盆是一种独特

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形成莲花盆需要()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

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A.曲折的河道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D.丰富的泥沙【答案】1.B2.B【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

斯特景观,所以其主要为碳酸钙沉积地貌,读图可知,莲花盆并未沿洞壁分布,而是在洞内呈盆状或圆盘状,可判断其需要含有碳酸氢钙的滴水形成滴流,滴落在莲花盆位置,因此水自洞顶不断滴落,而非沿洞壁缓慢渗出,①正确,②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莲花盆是由水底向上发育的,图中莲花盆有相对

平整的洞底,形成浅水池,池中可以有薄薄的积水,薄层水有利于水分的蒸发与二氧化碳的析出,二氧化碳的析出利于碳酸钙的沉淀和向上发育。图中莲花盆呈盆状,由滴流中心向四周展开沉积,如果薄层水体不断流动,则会破坏滴流沉积的状态,

因此形成莲花盆需要相对静止的薄层水,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以提供大量符合条件的平坦的地形,从而

形成薄层水环境,有利于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B正确;曲折的河道不能说明有平整的洞底,A错误;充足的水汽和丰富的泥沙对形成喀斯特地貌没有什么直接作用,故CD错误。故选B。【点睛】莲花盆发育的最主要条件是: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洞顶有流量较大的滴水;池水位和莲花盆便于同步地从洞底向上生长。巨

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

段北美温带急流。完成下面小题。3.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4.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A.台风形成B.寒

潮结束C.沙尘肆虐D.对流加剧【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

置也应偏南,北半球冬季南北温差大,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可知高空水平气压梯度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温带急流偏南,应为冬季。在图示区域中部,温带急流由东西向转为由北向南推进,

根据材料可知,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移动,因此地面天气系统也随之向南移动,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即冷气团南下,易导致寒潮爆发,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即又由西南向东北运动,冷气团南下运动被抑制,因此往往象征着寒潮结束,B正确;台风往

往是在夏秋季节,且台风形成于海洋,A错误;冷气团南下运动被抑制,风力减小,不利于沙尘肆虐,C错误;对流加剧主要表现为大量上升气流。而温带急流发展为平直移动不会导致对流加剧,D错误。故选B。【点睛】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顾名思义是寒冷空气好像潮

水般奔流过来的意思,它属于空气(冷空气))流动的一种形式。寒潮是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

地势平坦,降水稀少,淡水资源短缺。下图分别为卡塔尔地理位置图和多哈各月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5.卡塔尔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卡塔尔半岛面积小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B.卡塔尔半岛沙漠广布且水分蒸发量不足C.波斯湾海域面积狭小且海水盐度高D.终年受

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的6.多哈降水的季节吹()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答案】5.D6.A【解析】【5题详解】卡塔尔半岛面积小,受海洋的影响大,空气湿度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这不能直接导致降水稀少,A

错误;卡塔尔半岛沙漠广布是由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形成的,而不是沙漠广布,蒸发量不足造成降水稀少,B错误;海湾面积小对海水蒸发量有影响,海水盐度高也是海面气温高,海水蒸发旺盛造成的,对陆地降水影响小,C错误;卡塔

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D正确。故选D。【6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多哈降水主要集中在1、2、3月,此时多哈主要盛行东北风,风从波斯湾吹来,带来一部分水汽,在多哈遇到陆地阻挡

抬升多地形雨,A正确。该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没有形成西北风和东南风,CD错误;夏季西南风从阿拉伯半岛吹过来,陆地上水汽少,不易形成降水,B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大气环流、地形、

洋流、下垫面性质等。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水华,说明该河出现了富营养化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发生的频率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但无论结果怎样,

三峡工程建设利大于弊。完成下面小题。7.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后会使()A.生物多样性减少B.洪涝加剧C.土壤肥力下降D.地方气候更加温和湿润8.三峡库区水污染、滑坡、泥沙淤积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有()①含沙量提高②水位上升③水流缓慢④水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

③【答案】7.D8.D【解析】【7题详解】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后,可以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可以调节库区小气候,使地方气候更加温和湿润。A错误、D正确;库区形成人工湖泊,水库能蓄洪,会减少当地洪涝灾害的发生,但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大,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水库蓄水,库区水位上升,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

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②正确;结合材料可知,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水流缓慢使泥沙淤积加重,自净能力降低,所以水污染增加,③正确;库区水流变缓,挟沙能力减弱,含沙量降低,①错误;水量增大对三峡库区水污染、泥沙淤积发生频率增加关系不大,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

D。【点睛】大坝的建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鱼类洄游和繁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水库淤积,影响大坝的使用寿命和发电效率;增加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需要搬迁大量居民,这会带来社会和经济成本;导致水质恶化,产生富营养

化现象等。土壤湿度反映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下图示意1979—2017年我国某地区不同深度年平均土壤湿度季节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9.该地区最可能为我国的()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西南地区10.据图推断,近40年来该地区

气候总体趋于()A.暖湿B.冷湿C.暖干D.冷干【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该地区土壤湿度在春季和夏季最高,说明该地区春季和夏季地表水丰富,我国东北地区春季融水丰富,夏季降水丰富,与图示土壤湿度变化基本吻合,该地区应为东北地区,B正确;华北地区春季气候干旱,土壤湿度小,A错误;

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6月份前后降水较大,土壤湿度较大,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降水减少,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湿度下降。气温上升,土壤蒸发量增大,土壤湿度下降。由图所知,【1979—2017年不同深度土壤湿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该地区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

上升,降水减少,气候呈暖干化趋势。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科学家们已经证实,这种现象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导致了许多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飓风等,并对生态

系统、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黑海多年水量维持稳定,表层海水盐度仅为12‰~22‰,而200米以下海水盐度约为35‰,与正常海水盐度相近。黑海与马尔马拉海之间通过狭窄的水道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其媒介是海洋水体的交换。同时,该区域暖水

性食肉鱼类每年会定期在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季节性洄游。读该区域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黑海和马尔马拉海水体交换及其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表层海水由黑海进入马尔马拉海,密度B.表层海水由马尔马拉海进入黑海,盛

行风C.底层海水由黑海进入马尔马拉海,密度D.底层海水由马尔马拉海进入黑海,盛行风12.暖水性食肉鱼类由马尔马拉海洄游到黑海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1.A12.B【解析】【11题详解】黑海周边多条河流为其注入大量淡水,马尔马拉海较封闭,且淡

水注入少,黑海盐度比马尔马拉海低,黑海海水密度小,表层海水由低盐度海区流向高盐度海区,即表层海水由黑海进入马尔马拉海,底层海水由马尔马拉海进入黑海,A正确,BC错误;两海区之间水体交换由密度差异引起,不是盛行风引起的,D错误。故选A。【1

2题详解】马尔马拉海与黑海之间春、秋季节水温差异较小,鱼类很少跨区域游动,A、C错误;马尔马拉海纬度相对较低,冬季水温相对较高,故暖水性食肉鱼类冬季向马尔马拉海游动,D错误;夏季两海域水温差异较小,且汇入黑海的河流多,流量大,营养物质多,利于鱼类生长,暖水性食肉鱼类向黑海游动,B正确。故选B

。【点睛】洋流按成因分为三类: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

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据图可知()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C.2020年厄尔尼诺状态最典型D.5—9月多出现拉尼娜状态14.2021年初,赤道附近()①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②中东太平洋

低纬信风增强③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解】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

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读图,2018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以厄尔尼诺为主,A错误。2019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以厄尔尼诺为主,B正确。2020年关键区海

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以拉尼娜为主,C错误。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5—9月没有进入拉尼娜状态,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2021年初,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以拉尼娜为主,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下沉气流增强,①正确,东南信

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低纬信风增强,②正确,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③错误,秘鲁西部沿海上升

流增强,④错误。选项组合A正确,其他选项组合错误,B、C、D错误,故选A。【点睛】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

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

题。15.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减少B.大气辐射减少C.太阳辐射增加D.地面吸收增加16.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B.上限植被是针叶林C.自然带的数量

减少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答案】15.D16.D【解析】【15题详解】地面吸收的辐射量增多,增温幅度加大,导致土壤温度上升,D正确;地面吸收增加,土壤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多,大气辐射也增多,AB错误;太阳辐射量没有明显变化,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随着热量条件改善,植被上限上升后,雪线海

拔高度上升,A错误;植被分布上限上升到5185米,但该山峰海拔为6310米,海拔更高处还有高寒荒漠和冰川积雪,自然带的数量并没有减少,且垂直方向上针叶林带之上应该还有其他植被,故上限植被不可能是针叶林,BC错误;由于土壤温度有所升高,植被上限上升后,森林

带也向高海拔扩展,D正确。故选D。【点睛】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

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图一是澳大利亚区位略图。材料二卡尔巴里国家公园位于西澳大利亚州西部海岸,邻近默奇森河的河口。据考证,卡尔巴里国家公园的壮观景色是亿万年地质演化形成的结果。近乎水平层

状砂岩构成的漫长的海岸悬崖、蜿蜒曲折时断时续的河流、白色海滩、入海口处的渔场都是园中绝美的景色。图二示意卡尔巴里国家公园局部地形及河流分布。(1)下图为表层海水温度示意图,曲线为等温线(a>b>c),与甲海区相符的是____,请简述卡尔巴里国家公园层状砂岩形成的地质过程

____。ABCD(2)指出该地沿岸悬崖适宜攀爬有利条件。(3)分析默奇森河入海口渔场形成的原因。【答案】(1)①.B②.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侵蚀,变成碎屑;碎屑受到外力搬运、堆积,固结成为层状砂岩。(2)海岸线漫长,攀岩场地多;悬崖相对高度不高,安全性较好;水平砂岩,长期

侵蚀,表面粗糙不平,利于攀爬;降水较少,晴朗天气多,适宜悬崖攀岩的时间较长。(3)西澳大利亚寒流形成上升流,海水上泛,饵料丰富;河流入海口,径流挟带大量营养物质;纬度较低,光热充足;大陆架较为宽阔。【解析】【分析】本

题以卡尔巴里国家公园为载体,涉及等值线、岩石形成、攀岩条件、渔场成因等知识点,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一可知,甲海区洋流自北向南流,AC错误;甲海区自北向南,水温

降低,由材料可知,等温线a>b>c,故B正确,D错误。层状砂岩为沉积岩,可推测暴露地表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变成碎屑;碎屑受到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沉积物,再经压实固结,成为层状砂岩。【小问2详解】的由图可知,该地沿岸海岸线漫长,可供攀岩的场地多;根据等高线数值可知,悬崖相对高度

不高,安全性较好;材料中提到,砂岩近乎水平层状,经长期侵蚀,砂岩表面粗糙不平,利于攀爬;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受大气环流及洋流影响,降水较少,晴朗天气多,适宜悬崖攀岩的时间较长。【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默奇森河入海口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分布着西澳大利亚寒流,离岸的东南信风形

成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位于河流入海口,径流挟带大量营养物质入海,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由图可知,入海口处纬度较低,光热充足,大陆架较为宽阔,利于鱼类生长繁殖,形成了渔场。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年秋

冬季节,冷空气开始活跃,给我国多地带来强烈的降温。但一般在冷空气到来的前一天,由于气团压缩,气温反而异常偏高。中央气象台2021年11月6日06时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下图示意此次寒潮过程某一时刻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1)判断该日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点,

并说明其原因。(2)绘制图中丙处的锋面符号,并说明丙锋面附近降水的形成过程。(3)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当地的气温往往会异常偏高,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甲地原因:甲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

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2)绘图如图所示。形成过程:(丙锋面)从西北方向吹来的干冷气流,南下过程遇到暖气团;暖气团被抬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3)冷锋到来之前,当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相对偏高;冷锋将锋前暖

气团挤压,从而使暖气团压缩增温;同时近地面多盛行偏南风,利于增温。【解析】【分析】本题以寒潮过程某一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为材料,涉及气温、天气系统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图中甲处位于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乙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上升,为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

温较高,气温日较差小。【小问2详解】我国位于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运动,丙处为冷锋,如下图所示:形成过程:丙锋面为冷锋,从西北方向吹来的干冷气团,南下过程中遇到暖气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抬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小问3详解】在冷锋到来之前,当地受暖气团的控制,气温较高;随着冷气团南下,将锋前的暖气团挤压,使暖气团压缩,势力增强,温度升高;根据等压线分布,可推测冷空气来之前,近地面盛行偏南风,从低纬带来热量,利于增温,气温较高。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根浅,具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夏季喜雾,冬季喜雨,长时间的高温天气易使叶片灼伤。左图和右图分别为纳马夸兰地区地理位置图和气候统计图(曲线代表气温/℃,柱状代表降水/mm),该地区野生多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沙漠

中最具生态价值的地区之一。(1)从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差异等方面描述纳马夸兰地区的降水特征。(2)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夏季极其干旱的原因。(3)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多肉植物叶片不及纳马夸兰地区肥厚原因。【答案】(1)年降水量少(约150mm);降水集中于7、8月份(或降水季

节变化较大)。(2)纳马夸兰地区的夏季,(气压带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沿岸寒流的减湿作用,水汽含量少;该地纬度较低,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强。(3)

甲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光照强,易使叶片灼伤;甲地全年干旱少雨,不能满足多肉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而纳马夸兰地区冬季降水较多/有短暂的雨季,多肉植物可以吸收水分;夏季沿岸寒流流经,多大雾天气,适宜多肉生长。【解析】【分析

】本大题以纳马夸兰地区的气候和植物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降水的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纳马夸兰地区年总降水量少,年

降水量约150mm;由于其位于30°S附近地区,会受到副高西风的交替影响,使得和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并集中于7、8月份。【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纳马夸兰地区位于30°S附近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使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水汽难以上升冷却凝结

,造成该地区降水少;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起降温减湿作用,水汽含量少,难以形成降水;同时由于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且该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损失水分较多,造成当地夏季极其干旱。的【小问3详解】根据图片分析可知

,甲地位于非洲大陆内部,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弱,气温较高;同时该地区为热带沙漠,全年高温少雨,太阳辐射强,易使叶片灼伤,不利于多肉植物的生长;由于该地为沙漠,全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不能满足多肉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而纳马夸兰地区冬季降水相对多于甲地,7、8月有短暂的雨季,能满足多肉植物对水分的需

求;夏季沿岸有寒流流经,受寒流降温的影响,使纳马夸兰地区多雾,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适宜多肉植物的生长。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