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共(6)页,1.59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4cd9ee93b5e962823786fc223be14b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武汉四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10月11日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
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作册”一词在商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频次较高。有学者研究指出:“作册”当为在某氏
族中世代传递的官职,有录史、传递文书等职能。在商代,“作册”与商王互动频繁。周代早期,“作册”频频出现在与公、侯互动的场景中。西周中晚期,“作册”一词最终消失不见。这种变化反映了()A.周对商人的怀柔同化B.国家机构的进一步完善C.分封制
度的彻底崩溃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2.下表是根据《汉书》整理的关于郡县官员的考核情况记录,据此可知汉代官员考核()(陈立)为天水太守,劝民农桑,为天下最。(祭肜)除偃师长,视事五年,县无盗贼,州课第一
,迁襄贲令。(韩延寿)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卜式)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A.强调儒家伦理道德品质B.标准多样切合实际需要C.以任满三年为考核周期D.是官员升迁的唯一依据3.如图所示为出土于宁夏固原的北魏墓葬中出土的彩绘屏风画(
局部)。画中有士人褒衣博带,长襦曳地,装饰纹样则包括波斯萨珊的三角火焰纹、联珠龟背纹以及具有印度风情的文化因素。该文物印证了,北魏时期()A.外交范围的不断拓展B.丝路沿线的文化交融C.宗教绘画的异彩纷呈D.不同民族的相互学习4.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5.唐代诏令用纸书写,颁下州县诏令需长时间
传递,白麻纸招虫,不能耐久,故用黄麻;重大诏命或当朝宣命,无须久存,故用白麻。黄轻白重,遂为故事。大约到德宗时,中书只有黄麻可用,白麻已皆在翰林院。这折射出()A.行政效率提高B.中央集权加强C.决策事权转移D.科举影响扩大6.宋代理学家的理想是“得君行道”,希望圣明的君主任命自己
为宰相,然后自上而下改变天下。他们在皇帝面前能够以政治主体自居,甚至说出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而明代心学家王守仁在龙场悟道后,提倡“觉民行道”,希望感化底层士民,自下而上改变天下。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两个学派的学术差异B.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C.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7.明史中搜集到姓名、事迹相对清楚的延杖受刑官员157人,占比最高的是专司批评弹劾的科道官(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占43%;占比名列第三的是同样以言责
自负的翰林院官员,占10%。这反映了A.监察制度完善吏治清明B.君臣离心潜藏统治危机C.政务运作坚持顺承君命D.八股取士官员能力降低8.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鼓励华侨投资。在南洋侨商的投资下,潮汕铁路、新宁铁路、广厦铁路等纷的纷建成并通车
,两江总督还创办南洋劝业事务会,招揽华侨回国投资已成风尚。这反映了()A.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推动实业的发展B.政府收回了铁路修筑的自主权C.海外华侨主导清末“实业救国”运动D.清廷意图借“新政”实现“自救”9.读下表:1948年4月石家庄市拟聘各
阶层临时参议员统计表。据下表可判断,当时石家庄城市政权()工商业资本家店员小商贩工人手工业者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开明士绅中农贫雇农回民妇女合计技师工程师教员医生记者人数1569311052610141103103210159A.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B.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C.实行了社会
主义制度D.贯彻了七届二中全会精神10.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进行考订,发现甲骨
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由此可知()A.实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B.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靠C.西汉政府重视史学研究D.实物史料史学研究必要条件11.古代雅典陪审法庭上证据主要分为五类:法律和法令、私人档案、证人、证据性拷问
、誓言。与现代法律意义上的证据不同,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证据服务于法庭演说,无须由专门机构提前查验证据的真实性。由此可知,古代雅典()A.陪审法庭职权形同虚设B.司法审判蕴含自然法精神C.民主制度存在一定弊端D.国家治理侧重法律
的运用12.从12世纪末开始,英格兰国王经常组织巡回法庭,派法官到各郡调查裁断。巡回法庭不仅审理各种刑事、民事案件,而且管理王室资产、督查地方官吏、规制地方领主特权。有西方学者指出,“与其说它是巡回法庭,不如说它是
巡回政府”。巡回法庭的设置()是的A.反映出英国世俗王权的强化B.注重维护庄园公共秩序C.导致封君封臣制度逐步瓦解D.地方贵族丧失优势特权13.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初建,由于通用型人才更适合从事行政业务
,英国文官录用更倾向于文科毕业生。20世纪初,文官队伍中则出现了律师、医生、工程师和统计师等技术专家。这一变化反映了()A.科技发展与生产相结合B.通用型人才录用减少C.官员选拔程序更加公平D.英国政府管理职能扩展14.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具有对外宣战权;招募军队、维
持军备的权力。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帅;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二战以前,美国出兵哥伦比亚、古巴以及墨西哥均未经国会宣战。这说明美国()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脱离现实
B.民主政治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C.立法权呈现出日益缩小的趋势D.总统始终掌控对外政策的主导权15.1965年年初,法国开始大规模地将自己的美元储备兑换为黄金。戴高乐扬言,他将派他的财政部部长德斯坦驾驶军舰运载美元到美国去运回本该属于法国的黄金。法国的行为引起欧洲大陆其他国家
的效仿,第二次美元危机因此爆发。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B.欧洲区域集团化完成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D.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
时期,依靠庞大的公文运转实施行政管理,必须有相应的公文运行制度。秦汉公文运行大体遵循以下主要规定:文书逐级下达和上呈;遵守公文主发和签署制度;公文行程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各段传送人均有完整的收发文记录,下行公文
要按要求回复。总体上看,秦汉公文大体围绕着中央政府、州郡和县乡三个层次运转。公文运转包含着公文转呈、公文下达和公文批复三个核心环节。从皇帝到各级官僚机构的权力行使也主要通过这三个环节表现出来。——摘编自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材料二朱批奏折缴回之举肇始于清康熙朝,制度确立于雍正朝,乾隆朝又
有新的补充发展,虽朱批“览”“朕安”一二字者亦需缴回,由此逐步形成了严格的朱批奏折缴回制度,并为以后所承继。清廷最初规定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于下次上奏时趁便奏缴,其后改为按年呈缴,清末又改为年终交由军机处汇缴。朱批奏折需连同奏匣、奏夹
、封套一并缴回,在京官员赴衙门,在外官员则赴该省督抚处呈缴,休致或降革官员则呈明该省督抚、该旗都统代缴。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不得隐匿存留,违者严加惩处。——摘编自项旋《皇权政治与信息控制——清代朱批奏折缴回制度考论》的(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公文运行制度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概括
指出清代奏折缴回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17.[传统手工业近代转型]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景德镇开启了近代瓷业改革的历程。1908年成立的江西瓷业公司无论是工厂组织模式、生产设备、产品类别等均有别于传统,但其在之后的惨淡经营中并没有发挥引领
性作用。1936年,江西地方政府又提出在景德镇依托明清时期的御窑厂制,设立国窑厂,但传统瓷业从业者依旧主导着景德镇瓷业生产。随着日本侵华加剧,瓷业改革被迫中止。——摘编自李松杰《近代景德镇瓷业改良路径与实践困境》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政府开始重点发展
制瓷业。1954年景德镇市陶瓷实验研究所成立,它对陶瓷制作的生产知识、技术技巧和艺术传统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和科学整理。至1965年,景德镇共有十家国营瓷厂,基本上全部实现了以煤代柴的窑炉技术转变。70年代后,光明等瓷厂研制了自动生产线,从供
料开始,将各道工序组成一条生产联动线。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到90年代初,景德镇的产品销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创汇金额2000万美元以上,占全国日用陶瓷出口创汇总额的五分之一。——摘编自王小茉《景德镇国营瓷厂与景德镇瓷业复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近代景德镇瓷业改革困境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瓷业“复兴”的表现及其启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2——13世纪的英格兰,是欧洲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尽管当时的英格兰远非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但却是一个尊重财产、权利与契约的社会。在国王与贵族之
间,前者应提供保护和尊重习惯,而后者应提供兵役和表示效忠。按照《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的作者詹姆斯·汤普逊的说法:“领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而契约的理论向上推到包括国王在内”,“按誓约,国王的责任是:执行正义而自己也服从法律”,“
按封建法律,一个附庸有权对他的宗主甚至国王作战,如果后者拒绝了正义”。当国王未能基于法律和习惯按约统治时,贵族和臣民就获得合法反抗的权利。——摘编自包刚升《驯服统治者:<大宪章>的政治遗产》材料二:1629年3月,查理一世解散议会。“长期议会”(1640年11月—1
653年4月)一度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中心。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时,议会通过决议:“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皆为非法”。这样,《权利法案》
以成文法的形式宣布英国现代议会制度的确立。——摘编自张旭东《从制度变革角度看近代英国的崛起》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2—13世纪英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英国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政治体制、政治机构适时的调整,是政府活力的表现,也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这种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一个时期调整得快一点,整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就会快一点。这在汉武帝时期、唐前期表现得尤
为突出。——据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