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117.500 KB
  • 2024-09-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共(15)页,11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41d33ec676ecb2323fc86764e18703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农业生产有着飞跃的发展”,“生产量有很大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A.废除了井田制度B.农具

有了革命性的进步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高产农作物品种被引进【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有着飞跃的发展”,“生产量有很大的提高”,故B正确;井田制度的废除、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不是主要原因,故AC错误;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品种被引进

,故D错误。2.官府手上业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官府直接垄断的各种自然资源,或以土贡、坐派、科买等超经济强制手段取之于民。劳动力的来源主要有车工匠役工匠和雇工匠。这说明,官营手工业较民营手工业A技术水平高B.规模大C.产品质量优D.成

本低【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官营于工业的原料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用花饯就能取得的,劳动力有车工匠役工匠和雇工匠,也没有工资支出。所以,同样的商品,官营手工业较民营手工业付出的成本要低的多。D正确;技术水平高、规模大、产品质量优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但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成本问题,因此不符合材料主旨,ABC排除。故选D。3.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接此执行。可见,唐宋时期

海外贸易的活跃是A.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B.造船业发达的产物C.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D.丝织业兴盛的体现【答案】A【解析】“市舶司的出现、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均属于政府政策的调整,是这些政策调整推动了海外贸易的活跃,选A是符

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没提到造船业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农政策没松动是抑商政策有松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提到丝织业兴盛,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4.据统计,明清江南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丝织市镇有25个,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

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C.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D.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答案】B【解析】材料“棉纺织业市镇,蚕桑与丝织

市镇,米粮专业市镇,陶瓷业市镇,造纸业市镇一化三改以及纺织丝市镇”的信息说明地区性农商品分工较为明确,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产生,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古代政府是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农业发展专业化趋势,并不能说明传统农业的衰落,故D项错误。5.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

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表明A.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C.中国小农经济解体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使中国成为

列强的原料产地,中国的农业种植受世界市场需求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中国小农经济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比较,不能说明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故D项错误。6.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国人将自已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使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B.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C.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的畸形D.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答案】C【解析】【详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通商口岸盛行租借外国人

名字创办新式企业的做法。这说明清政府不支持国人创办新式企业,但对外商企业却无权干涉,这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的畸形,故C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故B错误;外国

资本大量输入中国是在甲午战后,故D错误。7.张謇主办的南通大生纱厂,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这一现象

说明洋务运动A.抵制列强经济侵略B.推动民族工业发展C.培养近代科技人才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说洋务企业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影响。这说明洋务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的信息,故A错误;培养近代科技人才只符合材料的部分信息,

不是材料主旨,故C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但这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故D错误。8.如图是1872~19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厂矿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A.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推动了民营工业快速发展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引发商人投资工商业热潮C.列强暂

时放缓经济侵略利于民营工业大发展D.清政府的政策对民营工业的发展放松了限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中1872年—1910年,特别是1895年之后,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厂矿的数量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营工业的限制,促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D选项

正确;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是在1911年前后,A选项错误;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有限,B选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一战期间列强放松经济侵略无关,C选项错误。9.1957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104.5亿元,比1952年(64.6亿元)增长了62%,其中工矿产品出口额在全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28.4%;而1952年这一占比为17.9%。这说明我国A.工业水平有所提高B.摆脱了工业落后的面貌C.打破了西方的经济封锁D.开始向工业国过渡【答

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我国完成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1957年中国工矿产品出口额比1952年高出很多,说明我国工业水平有所提高,故选A;B项“摆脱了”表述不恰当,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

现,排除。【点睛】10.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公告:谁一年给厂子上交17万,就把厂子包给谁。销售科长马胜利说:倒过来吧,我上交70万。于是他当上了厂长,次年即为厂里盈利140万。这表明A.石家庄造纸厂转变为股份制企业B.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增强了企业活力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D

.石家庄市最早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销售科长马胜利上交70万,于是他当上了厂长,次年即为厂里盈利140万。表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利于企业搞活,故B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

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其所有制形式依然是公有制,A错误,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项错误,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推进国有企业的

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从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

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A.重视边境与内地的协调性发展B.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C.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D.注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从四个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

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一过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边境与内地的协调性发展,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渐进性,不是齐头并进全面开花,故C错误;材料主旨也能说明注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故D

错误。12.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这一谈话A.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重

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人新阶段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南方谈话。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坚定性和路线方法的说明可知是

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南方谈话对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故C选项正确;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故A选项错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

主要体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人新阶段,而不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故D选项错误。13.1921年,有学者对全国631位大学生进行婚姻调查问卷显示,在被调查的184位已婚者中,自定婚姻的只有6人。

在对代订婚姻者作出表态的145人中,愿代订的为56人,不愿代订的则为89人。据此可知当时A.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B.部分青年学生主张婚姻自主C.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D.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184位已婚者中,自定婚姻的

有6人;145人代订婚姻者中,不愿代订的则为89人。据此可知,当时部分青年学生主张婚姻自主,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婚姻礼俗的变化,故A错误;从材料的数据中看不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故C错误;材料只是婚姻调查,不涉及其他风俗,且数据不能说明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效显著,故D错

误。14.据记载,到1866年,上海“夷场”“洋楼耸峙,高入云霄,八面窗根,玻璃五色,铁栏错瓦,玉扇铜环”。这表明当时上海A.中外融合民居的出现B.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C.西方建筑样式的传入D.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大【答案】C【解析】【详

解】由材料“1866年”“洋楼耸時”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样式传入到了中国,故选C;材料中的建筑体现的是西方建筑样式的特点,未表现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故无法得出中外融合的结论,排除A;这些洋楼的居住者是西洋人或者达官显贵,

不能表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建筑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没有体现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大,排除D。15.清末民初,在广大乡村,以传统畜力车及木船为主,虽有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但发展缓慢。这说明当时我国A.农村封闭状态严重B.城乡交通差距较大C.新旧交通工具并存D.近代交通开始改革【答案】C【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清末明初,中国的交通工具既有传统的畜力车及木船,又有自行车和公共汽车,这体现了新旧并存的特点,故选C;当时的乡村也有了自行车与公共汽车,这说明农村封闭面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排除A;材料未提及城市的交通状况,

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并未说明自行车和公共汽车的发展是政府改革的结果,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6.创刊于1862年的《上海新报》,在发刊词中写道:“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行印此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市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材料表明该报刊A.以商贾为主要对象B

.选材内容偏重军政C.信息凸显自强求富D.议论力求客观公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可知创办此刊物的目的是让买卖双方都知道商业信息,可见报刊的对象是以商贾为主要对象,故选A,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洋务运动有关信息,排除C;材料叙

述的是《上海新报》发刊词内容,没有进行议论,D错误。17.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B.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D.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答案】C【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新航路开辟前,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处于逆差,金银短缺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此危机,欧洲人掀起了“寻金热”,直接促使了新航路的开辟,故C正确;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后,欧洲中心地位开始逐步确立,故A错误;160

0年12月31日,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故B错误;美洲金银的大量流入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故D错误。18.到1670年荷兰拥有的商船吨位是英国的3倍,其数量相当于欧洲其他各国的总和。这一状况A.说明荷兰造船技术最为先进B.

表明荷兰具有发达的航海业C.促使荷兰成为最富庶的国家D.推动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是英国的3倍”“相当于欧洲其他各国的总和”可知,荷兰的航海业非常发达,故选B;荷兰商船吨位的多不代表造

船技术就是最先进的,也有可能是它的船只非常多,排除A;C项最富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荷兰众多的商船可以推动其海外贸易的发展,但却不必然推动它疯狂抢占海外殖民地,毕竟这只是商船,排除D。19.1883年,为解决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欧美国家相互合作,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成立保护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的国际专利局,由此开创了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该举措A.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B.提高欧美国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C.有力抑制了国际经贸中的强权政治D.成为世界市场迅速拓展的主要途径【答案】B【解析】【详解】1883年欧美国家达成条约、成立

机构保护专利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努力有利于提高欧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B选项正确;1883年欧美国家协商保护知识产权,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而非动力,A选项错误;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不能抑制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也不是世界市场迅速拓展的主要途径,CD两选项错误。2

0.据美国钢铁业统计,1870年,美国有钢铁企业808个,工人7.8万人,钢产量320万吨,投资额1210万美元;到1900年,美国有钢铁企业669个,工人27.2万人,钢产量2950万吨,投资额5.9亿美元。这一数据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企业数量减少,企业规模扩大,产量提高,再结合时间信息可知,其原因是第二

次工业革命形成了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行业竞争激烈”,排除A;材料反映企业规模扩大,排除C;垄断有利于提高生产率,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21.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基本结束后,苏俄并没有立即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观原因是A.苏俄一些领导人曾希望借此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B.严重的经济困难C.余粮收集制减轻了经济困难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A【解析】【详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而苏俄领导

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曾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A正确;BD是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排除;余粮收集制导致经济困难,C错误。【点睛】22.1917年10月,俄国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禁止买卖、出租、出典或以任何其他方式让出土地”,而1922年5月制定的《关于劳动土地使用

的基本法》则规定“可以出租家中的部分土地”。这一变化表明A.农业开始实行集体化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C.国家注重发展高效农业D.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由“禁止买卖、出租、出典或以任何其他方式让出土地”到“可以出租家中

的部分土地”,这一变化表明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扩大,故D正确;斯大林时期,农业开始实行集体化,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何,故B错误;高效农业是规模经营,但材料表明苏俄时期的农业依然是小农经济,故C错误

。23.1993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难以决断的岁月》一书中写道:“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径进行改革,那就要好得多。”这说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A.需转变经济管理关系B.突破了斯大

林模式C.实破口选择不当D.需要优化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那就要好得多”等字眼足以证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并未从农业、轻工业作为突破口,即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突破口的选择是不当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与题意主旨不符合,排除;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也未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结构优化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详解】24.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她起步于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这说明欧洲联盟A.欧洲联盟

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B.欧洲联盟既是经济组织又是政治组织C.欧洲联盟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起点D.欧洲联盟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欧共体最初成立时属于经济组织,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一体化迈向政

治一体化,这说明欧盟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B正确;欧盟属于区域性集团组织,不是国际组织,A错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起点是亚太经合组织,C错误;欧盟是苏联解体之后成立,并没有彻底改变当今世界的格局,D错误。故选B。2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逐渐脱离了“北方技术”和“南方劳动”的模式,

开始形成发达国家主要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密集型工业、新兴工业国家发展一般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一般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阶梯状结构。这主要说明A.西方国家扩大资本输出B.各国经济的协作和依赖的加强C.国际分

工已经初步形成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逐渐脱离了“北方技术”和“南方劳动”的模式,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协作和依赖性明显加强,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的扩大,A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传

统的北方技术、南方劳动的模式被打破了。并不是强调国际分工的加强和形成,C错误;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至今都没有建立,D错误。故选:B。第I卷二、非选择题2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启动了工业化步代,近代中国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自然经济向半殖民地经济转换,然而农业一直是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84年,投资于轻工业的资本比重为工业总投资的42%,到1933年上升到72.7%;相比之下,投资重工

业的资本则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而沿海工业的绝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和辽宁中南部以及江苏南部的少数城市,广大内陆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工业产值不到10%。——摘编自邹晓滑《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回眸与反思》材料二1842年以

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中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工业化步伐”启动的主要因素,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近代工业兴起,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工业结构投资不平衡(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产业分布区域不均衡(集中于东南沿海,内陆分布很少)。(2)特点:贸易总量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出

口商品主要为科技含量低的农副产品。影响: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并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解析】【详解】(1)“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信息“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

国被迫打开国门,启动了工业化步代”得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经济开始加速解体的角度补充。“基本特征”,依据材料一信息“然而农业一直是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经济结构不合理;由材料信息“1884年,投资于轻工业的资本比重为工业总投资的42%

,到1933年上升到72.7%;相比之下,投资重工业的资本则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得出:工业结构投资不平衡;由材料信息“工业集中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而沿海工业的绝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和辽宁中南部以及江苏南部的少数城市,广大内陆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工业产值

不到10%”得出:产业分布区域不均衡。(2)“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得出:贸易总量不断扩大、进口

产品以工业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为科技含量低的农副产品。“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并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等角度分析。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确保了统购统销政策在短时间内的顺利

实施,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基本达到平衡,而且国家通过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使农业资金大量流入工业领域。在不断的合作化实践过程中,党中央总结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方式,提出了以“包工包产”到组、甚至到户,包括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办法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据廖乐焕《我国农村土地

政策考察》等整理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保护人民公社各级所有权”。1978年《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肯定了“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的责任制,但仍坚持土地公社集体所有制。

198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充分肯定:专业联产承包计酬责任制和包产到户的做法。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中明确:开展多种经营,

要发挥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摘编自江明生《论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演变的特征》(1)指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政策的演变,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答

案】(1)道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历史作用:确保了统购统销政策的顺利实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了贡献;探索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2)变化:从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到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答

“从集体统一经营到统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经营体制”)影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人民公社体制的瓦解;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任意答出3点即可)【解析】【详解】(1)联系所学可知,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参

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作用,可以根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确保了统购统销政策在短时间内的顺利实施,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基本达到平衡”“使农业资金大量流入工业领域”“党中央总结集体经济的

经营管理方式”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联系所学可知,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政策的演变,是从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到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变化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人民公社体制的

瓦解、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等方面来回答。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棉纺织业,随着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兴建起来,特别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冶

铁和采煤工业的发展。……蒸汽机的推广和各生产部门的机械化,对机器制造业本身提出了技术革命的迫切要求。18世纪末,英国开始使用汽锤和简单的车床制造金属部件,后来实现了用机器生产机器。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机器

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材料二苏联的现代化模式与西欧的现代化模式不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工业化首先应当理解为发展我国的重工业,特别是发展我国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这一整个工业的神

经中枢,否则就谈不到保证我国在经济上的独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联的工业化走的是内部积累及以牺牲农业、轻工业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代价的道路。作为苏联工业化的核心,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成为重要内容,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只能依靠国内的积累。——摘编自乔瑞雪、孟凡东《计划与市

场的悖论——再评苏联模式》(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对于英国,苏联现代化模式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过程较长;由轻工业开始;实行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为生产组织

方式(2)不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借助国内积累解决资金问题。原因: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详解】(1)由材料“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棉纺织业”可得出由轻工业开始;

由材料“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可得出过程较长,实行机器大生产;结合所学,在生产组织方面,以工厂为生产组织方式。(2)关于“不同”,由材料“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可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由

材料“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联的工业化走的是内部积累及以牺牲农业、轻工业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代价的道路”,可得出借助国内积累解决资金问题。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等方面归纳。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罗斯福创建了一批政府机构一证券交易委员

会、联邦通信委员会、工程进度管理署,他们更加依靠“税收和花销”,罗斯福的对手们认为他急于把社会主义引入美国,然而罗斯福认为他正在拯救资本主义和民主。罗斯福依靠由许多年轻聪明的常春藤名校毕业生组成的“智囊团”来入主这些新成立的机构。

罗斯福认为自已在从事一项“大胆的实验”,并坦率地承认他的一些想法不会生效,但是他让美国人相信“不朽的但丁告诉我们,热心人和冷血人的罪孽是不同的。”——摘编自【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下》》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

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能够顺利推行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案】(1)主要原因:创建

新政机构;经济基础雄厚;重视选用适合人才;具有推行新政的决心;重视宣传引导。(2)原因: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战后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3)原

则: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有利于民生的改善。【解析】【详解】(1)“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罗斯福创建了一批政府机构一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通信委员会、工程进度管理署”得出:创建新政机构;由材

料信息“他们更加依靠‘税收和花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经济基础雄厚;由材料信息“罗斯福依靠由许多年轻聪明的常春藤名校毕业生组成的‘智囊团’来入主这些新成立的机构”得出:重视选用适合人才;由材料信息“罗斯福认为自已在从事一项‘大胆的实验’,

并坦率地承认他的一些想法不会生效,但是他让美国人相信‘不朽的但丁告诉我们,热心人和冷血人的罪孽是不同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具有推行新政的决心、重视宣传引导。(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

大危机重演”得出: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由材料信息“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战后重建的需要、现代化大生产的需

要等角度补充。(3)“原则”,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有利于民生的改善等角度分析说明。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