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750.500 K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共(22)页,750.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3ee2aca30edfebc7215bd97430ef07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史实侧重于强调事实,史论着重强调结论,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B.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C.开国大典后,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D.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开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开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对新中国的成立的评价,着重强调结论,属于史论,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对客观史实的叙述,

属于史实,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将每年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并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烈。以下英雄人物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是①杨靖宇②黄继光③邱少云④宋教仁A.①②B.②③2C.①③D.③

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黄继光牺牲于抗美援朝时期,故②符合题意;③邱少云牺牲于抗美援朝时期,故不符合题意;①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属于著名抗日英烈,与抗美援朝不符,故①不符合题意;④宋教仁是辛亥革命

时期的,④不符合题意。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3.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

初期的()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B.三大改造的完成C.抗日战争的胜利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西方侵略”“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成初期”等,由此可以直接排除A、B、C,因此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与西方侵略无关,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初期”不合;故选D。4.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类别粮食棉花油料1951年比1950年增长(%)8748.822.4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526.512.5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3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和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0年到1952年

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B项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1953年到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和D项指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不符。故选

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区分属于1952年的农村改革。我国建国后在农村是四次经济调整,分别是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四次改革的时间特征进行区分即可做出选择。5.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以下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D.各行各业均衡发展4【答案】B【解析】【详解】仔细观察图表,找出图

表中的关键信息。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军工都属于重工业项目,所占的比重为98%,而轻工业和医药项目占2%,由此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向工业化转变,工业项目不均衡。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表内容,懂得找出关键信

息。6.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自学笔记,在“内容”处应填写的是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

定了我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项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C项指的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D项指的是中华民国时期制定的法律。故选A。7.如图,图中的场景是1956年天津市公私合营盛锡鞋帽厂挂上了新招牌时,工人们聚集在门前互相祝

贺。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人民在庆祝5A.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B.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指标超额完成C.出现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高潮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图中的场景是1956年天津市公私合营盛

锡鞋帽厂挂上了新招牌”,由“1956年”,“公私合营”,可知,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

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因此图中人民在庆祝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8.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

建设取得重大进步B.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6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D.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

的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图片漫画和漫画中的诗句正

是浮夸风的表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9.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①土地改革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运动④人民公社化运动⑤“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

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①土地改革②三大改

造都是成功的,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0.下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该记录反映的重要会议是时间:1978年底地点:北京内容:提出改革开放总方针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7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1978年底、提出改革开放总方针”等信息可知,该记录反映的重要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我党和国家历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1.2016年,习近平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了解当年18户村民签订大包干

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总书记说的“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的是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施对外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中信息“安徽

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签订大包干契约”,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为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大包干”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挤公交改革的序幕。

C符合题意;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属于城市改革,A不合题意;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属于社会主义改造,B不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对内改革的内容,D不合题意。所以ABD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农村改革。这里强调一下知识点。改革

开放是两项政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政策首先在农村,主要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次是对城市的改革,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特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8

开放格局。12.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的研究课题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民族团结C.祖国统一D.外交成就【答案】

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萌芽阶段,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铺开,重点就是国企改革,改革之路走的是农村带动城市,包围城市这样一个独特的道路,同时逐步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等,进而开放整个沿海地区,这种自主积极的开放格局和气势是前所未有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3.1978-1992年我国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见下表),表中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9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数据信息可知,1992年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

和国民收入都有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来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B符合题意;根据“三步走”战略可知中国基本实现现代

化是在21世纪中叶,即使根据最新的数据预测,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也要到2020年。故A项不符合题意。1978年到1992年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还没有达到高度繁荣的状态。故C项不符合题意。1992年我国才提出建立市场经济的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远未建立,故D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4.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下列选项中最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大跃进”C.“一国两制”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

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体现了“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A符合题意;B项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犯的错误,B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来的,C不符合题意;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率先进行的,D不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5.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10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

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后逐步开放内地.所以此题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16.在中国的商业史上,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批互联网创业者是常被提及的对象。1992年,大批知识分子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纷纷下海创业,如陈东升、冯仑、潘石屹等。邓小平南巡讲话促使大批知识分子下海创业

是因为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

响。A符合题意;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7.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

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30年后,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划线处应填A.中国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11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中央确定把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为经济特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的30年后是2001年,“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C符合题

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8.近年来,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这主要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D.

全面从严治党【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姿势可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年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材料内容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故选D。19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米的伟大飞跃。”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以及到强起来"的杰出人物分别是A.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B.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C

.邓小平、胡锦涛、江泽民D.胡锦涛、江泽民、邓小平12【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站起来”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杰出人物是毛泽东;“富起来”指的是改革开放,杰出人物是邓小平;“强起来”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杰出人物是习近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0.《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人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世界领导人。邓小平获得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A.他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B.他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C.他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D.他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

作为提出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最大贡献就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经济的快速发展。故选C。21.据悉,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联网新疆内路段将全

面实现高速化,基本实现14个地州市及新疆兵团师部以高速公路连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C.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D.体现各民族间的团结互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联网新疆内路

段将全面实现高速化,基本实现14个地州市及新疆兵团师部以高速公路连接。这样做有利于新疆的公路建设,有利于新疆地区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322.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曾经的内蒙古“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钉

马掌”,如今的内蒙古“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高铁一通,转换时空。”内蒙古自治区的巨变得益于A.计划经济体制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实现了各

民族的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内蒙古自治区的巨变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3.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1952年46.511.41978年155.6212.12014年11352.364369促进上表数据变化的原因有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③党和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④文化保护及西部大开发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14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及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及文化保护及西部大开发是分不开的,①②③④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择D。24.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

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A.改革开放伟大决策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D.“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方针

,其内涵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回归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却最早在香港得到实践。1997年,依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紫荆怒放雪百年耻辱,白莲盛开还万众尊严。”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了中国的()A.经济特区B.特别行政区C.民族区域自治区D.直辖市【答案】B【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了中国的特别行政区,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26.被火烧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

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自分开后首次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15历史性合璧说明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比较活跃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D.“一国两制”构想的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分析材料,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首次实现山水合璧,说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故选A。27.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2016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依然回避“九二共识”,无意与大陆方面确认两岸共同的政

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③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历史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④正确;海峡两岸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因此③正确;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说法正确,“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的说法正确。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8.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

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③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16④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④排除;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

平之旅”访问大陆;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属于两岸友好发展的史实。仔细审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

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是解题的关键,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些地区实施了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制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享受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B.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C.先后落实的顺序

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D.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

中国经验”;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广17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宁夏建立。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人才,增加就业,积累经验;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都享受到了

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二者先后落实的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故ABC表述正确,不合题意;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都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体系,故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30.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你认为这些梦想成真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B.坚持和平共处独立外交政策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

】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开始提升。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代表国家的发展水平

。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得我国有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是我们得以实现梦想的主要原因,故C符合题意。实现民族独立是我国得以发展的前提,但不是最主要原因,A不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坚持和平共处独立外交政策,B不合题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发人深省的往事】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

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哪几个事件?如何评价?18【回味无穷的话语】材

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

么?“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请问这里指的是哪里的农民?(3)请举出一个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并说说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鼓舞人心的数据】材料三:时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粮

食产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3642亿元1607亿元30477万吨343元2007年246619亿元107367亿元50150万吨13786元(4)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展望未来趋势】材料四:综合研判世界发展的

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在2018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

讲话(5)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的表现。材料五: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

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普照世界。(6)依据材料五,概括说出中国为推动建设和平繁荣的世界,为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的具体内容?结合本次探究活动的感悟,指出当今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的原因有哪些?19【答案】(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评价: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困难。(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3)深圳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

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4)经济得到迅速增长,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得国家实力增强,人民日益富足。(5)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筹建亚投行;建立自贸区:(任举一例即可)(6)“中国方案”的内容:建立

人类命运共同体或合作共赢;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国防事业;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答到任何两点可得满分)【解析】【详解】(1)由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

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可知,这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

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困难。(2)据所学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指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十一

届三中全会之后,经济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是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该政策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

济特区诞生。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4)由表格中1978年和2007年两组数字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经

济得到迅速增长,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得国家实力增强,人民日益富足。(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的表现有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筹建亚投行;建立自贸区等。20(

6)根据材料五“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普照世界

。”可知,中国为推动建设和平繁荣的世界,为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的具体内容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或合作共赢;当今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原因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国防事业;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32.中华

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

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材料二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史称“九二

共识”。——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台湾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赖清德近来言语放浪得很,一会儿标榜自己“的确是台独工作者”,一会儿又声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被国台办发言人多次点名痛斥仍不收敛。…

…“台独”终归是死路一条。挑衅一中红线必然损害民生福祉、危害台海和平,哗众取宠、执迷不悟必将受到人民的谴责和历史的惩罚。——新华网4月3日《三问“台独工作者”赖清德》材料四2018年以来,美国方面在台湾问题上动作很多,除了“台湾旅行法”,“国防授权法”呼吁对台军售正常化,评估美台军舰

互访的可能性;美国国会还有其他涉台法律待通过,比如“台湾安全法”等等。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和谴责其严重损害中国利益和中美关系的行径。——综合自央广网(1)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2)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台湾是哪一年与祖国大陆分离的?“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祖国统一遇到的阻碍分别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21【答案】(1)1997年7月1日(只写1997年不得分)。台湾问题。(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

际地位不断提高。(或: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3)1949年。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4)①台独势力的阻扰,②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大致意思即可)(5)①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须趋势,②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③祖国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祖国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国梦,⑤要坚持

与各种分裂势力作斗争等。(任意一点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随后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

984年底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是香港、澳门顺利

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渡江战役中,解放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4)根据材料三的“‘台独’终归是死路一条。挑衅一中红线必然损害民生福祉、危害台海和平,哗

众取宠、执迷不悟必将受到人民的谴责和历史的惩罚”可以看出祖国统一遇到的阻碍是台独势力的阻扰;材料四的“2018年以来,美国方面在台湾问题上动作很多,除了‘台湾旅行法’,‘国防授权法’呼吁对台军售正常化,评估美台军舰互访的可能性;美国国会还有其他涉台法律待通过,比如‘台湾安全法’等等。”表明祖国统一

遇到的阻碍是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5)通过对香港、澳门的回归和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我们对祖国统一得出的认识是: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须趋势,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祖国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祖国统一有利于实现中

国梦;要坚持与各种分裂势力作斗争,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22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