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6)页,11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3eb02e3639704c87cf0b772d61095d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会宁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A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指的是宗法制,“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指的是分封制,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认为西周实行分封制
和宗法制,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故答案为A项。B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始皇开创的,排除;C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西周并未打击异姓诸侯,排除。2.唐初中书省下设六名中书舍人。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
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A.君相矛盾得到了缓解B.宰相权力遭到削弱C.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D.中枢权力机构完备【答案】C【解析】【
详解】唐初中书省,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拟出各种方案,最后由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君相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在说宰相的权力遭到削弱,故B项错
误;D项说法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中枢权力机构完备,故错误。3.《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
。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张居正强调自己作为内阁首辅权力很大,
能够“代帝执政”。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信任,因此内阁权力不断加大,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内阁不是丞相,没有法定的地位,排除AB项;C项只是对材料表面的解读,不是本质的理解,排
除C项。4.“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春耕多一遍,秋收多一石”、“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种地不下类,等于瞎胡混”。上述农谚主要反映了A.古代农业生
产要掌握节气变化B.小农经济存在脆弱性和落后性C.传统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D.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谚语反映的是农业生产要注重时令、施肥、春耕等,体现了传统农业经
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存在脆弱性和落后性,排除B;材料中谚语无法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D。5.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记述出处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汉书·食货志》二牛曳引,前有一人拉着牛辔导牛
,后面一人扶犁耕作。王莽“新朝”牛耕画像石二牛驾犁,一人扶柄耕作,但无牛环牛辔和牵牛人。东汉牛耕壁画A.精耕细作实现质的突破B.小农经济不断发展C.犁耕技术得到不断提髙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书》中的牛耕是“用耦犁,二牛三人”;到王莽时期是二牛
二人犁耕法;到东汉时二牛一人犁耕法,从材料信息可以说明汉代犁耕技术不断进步,故选C;精耕细作是一个延续过程,材料看不出质变的表现,A错误;小农经济在材料中未体现,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牛耕普及,D错误。6.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
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扬州之所以好,是因为在这里可以通过经营盐业和典当业等而变得富有。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学而优则仕”和“读书求功名”的传统观念。故本题应选B项。AD不符合明清加强重农抑商的事实,C夸大了官员经商现象。【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
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A.鸦片战
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涉及到的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材
料中的“趋势”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故选A;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力量,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错误;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是错误的表述,C错误;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并不是从近代化的角度和趋势来分析,而是从列强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的,D错误。8.有学者指出“领事裁判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据此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②直接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③开启了中
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④严重侵犯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领事裁判权“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故①正确;直接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是鸦片战争
中国的失败,故②错误;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故③错误;领事裁判权严重侵/犯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领事裁判权9.英国《泰晤士报》曾如此评论某件中国时事:“天子已退位,清朝
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该期报纸应出版于A.1911年10月B.1911年11月C.1912年1月D.1912年2月【答案
】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信息可知,这指的是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所以该期报纸应出版于1912年2月,因此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均早于清帝退位,排除。故选D。10.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
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也催生了促进革命成功最为关键的组织力量——A.工人农民联盟的苏维埃民主政权B.打破教条走农村道路的工农红军C.国共两党合作下的革命统一战线D.马列主义武装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是苏联革命
成功的经验,也是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组织力量。D正确;中国“工苏维埃民主政权”是在国共对峙时期,时间不符,A排除;农村道路不是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B排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联合,也不是苏联革命成
功的经验,C排除。故选D。11.抗战期间,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在公众阅报处阅读“我军大捷”的消息,创作了《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注:1912年为民国元年)。该漫画可用于研究A.局部抗战时期民众抗争B.台儿庄战役产生的影响C.敌后战场儿童关心国
事D.抗战胜利时民众的心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廿七年儿童节”,可得出时间是1938年,结合“抗战期间,……《儿童与捷报》”这一信息可得出与台儿庄战役有关,台儿庄战役正是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故B项符
合题意;1938年已经是全面抗战,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是敌后战场,排除C项;1938年抗战还没有胜利,排除D项。12.1929年夏,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
高潮的任务……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毛泽东意在A.诠释创建独立人民武装必要性B.阐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C.构建新民主主义革命系统理论D.说明中华苏维埃临时政权的合法性
【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国共十年对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理论,故排除C项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于1931年,故排除D项。1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大队一级干部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但需经上级公社任命或批准。80年代初,改由村民直接投票产生村干部。这种转变A.推动中国开始普选人大代表B.使人民的权力有了
根本保障C.实现了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D.有利于基层民主意识的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村干部从社员代表大会选举、经上级任命或批准后产生,到村民直接投票产生,这种转变有利于基层民主意识的提高,D选项正确;1953年开始普选人大代表,与1998年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干部无
关,A选项错误;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是人民权力的根本保障,B选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C选项错误。1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机场对周恩来总理说:“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
代开始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美两国携手建立多极化格局B.中美两国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C.中美两国之间消除了一切分歧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D【解析】【详解】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美建交是1979
年,排除B项;C项表述太绝对,错误。15.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
一现象说明了A.美国反对一个中国原则B.“文革”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外交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D.美国对外政策坚持霸权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点。由“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反映了美
国干涉中国内政,但是不能说明美国反对一个中国原则,故A错误;由“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可以看出美国对外政策坚持霸权
主义,干涉他国内政,故B正确;C材料无法体现;D.材料主要说明美国的政策,没有体现中国外交受左倾错误影响,故D错误。16.马克思主义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理论指导”,“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然而1
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这表明A.《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不科学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不够严谨C.《共产党宣言》只适用于一定时期D.马克思
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可知,马克思对西方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预言出现了偏差,说明马克思主义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D选项正确。《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A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严谨的体系,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共产党宣言》只适用于一定时期,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17.“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尚处于早期阶段;工业中小生产还占绝大多数,农村人口也占人口多数,经济发
展远不能承载巴黎公社这样的无产阶级政权,也就是说,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种新制度的条件。”材料论述的主旨是A.巴黎公社没有联合农民B.法国的工业革命尚未完成C.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D.法国的工业化程度非常低【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
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种新制度的条件”分析可知,巴黎公社发生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经济发展远不能承载巴黎公社这样的无产阶级政权,故巴黎公社失败是必然的,C正确;A与材料无关;B违背史实;据材料没有体现“法国的工业化程度非常低”,D错误。【点睛】巴黎公
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18.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
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作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B.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C.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D.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以及各个机构间的制约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是“一个新的、不同
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那是因为在《1787年宪法》中,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并且达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而这种平衡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双向平衡以及中央各个机构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故D正确;ABC不能全面反映美国民主制度的内容,排除。19.1784年,英国下议院
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解散议会重新选举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D.交给最高法
院裁决【答案】A【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如果议会对内阁不再信任了,要么首相带领内阁成员总辞职改组政府,要么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没有决策权,只是“虚君”,故B项错误;英国首相动用军队需要议会批准,
故C项错误;此类事情最高法院没有权力裁决,故D项错误。20.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C.成文法体现了文明
发展的诉求D.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中西方都刻出法律条文,说明成文法替代习惯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故选D;不能由局部法律文献而认为进入法治时代,排除A;材料看不出中西方的交流,排除B;春
秋时期,诸侯国割据混战,排除C。21.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
。据此推知,万民法A.实现了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B.源于罗马帝国帝国统治范围扩大C.标志着罗马司法制度的成熟D.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万民法是公民法之后,罗马法最重要的发展,调整的主要是“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表
明其与罗马领土的扩张相关,根源于罗马帝国统治基础扩大。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万民法作为维护奴隶主统治的法律,并未实现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C选项错误,《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司法体系最终完备;D选项错误,万民法加强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
22.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B.只有贵族独享民主C.废除债务
奴隶制度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泰米斯托克利被逐出雅典反映陶片放逐的具体实施中出现舞弊与有意陷害现象,表明雅典直接民主存在操作上的缺陷,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题干未体现贵族独享民主的现象,排除;C项,题干与
废除债务奴隶制无关,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公民的参政热情缺乏,排除。23.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
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经改革的英国文官“独立于党派之外…..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
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益性经济活动”,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故A符合题意;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721年,故B不符合题意;英国文官制度不能杜绝英国政府的腐败,故C不符合题意;英国文官独
立于党派之外,并非党派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4.“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
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
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可知欧洲和中国的崛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故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美苏两极格局正在向多元化转变,而不是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
所取代,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一超多强”局面,而是强调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多极化发展的特点,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
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结合多极化趋势的相关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5.当今世界,一方面,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另一方面,2017年全球有68个国家发生了1136起恐怖袭击案件,共造成7656人死亡。2018年美国联合英法,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
精准打击叙利亚。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当今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B.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C.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D.联合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权威受到挑战【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一方面,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另一方面,2017年全球有68个国家发生了1136起恐怖袭击案件,共造成7656人死亡”的表述可看出,一方面强调的主要是和平,另一方面强调的主要是动荡,即当今世界呈现出和平和动荡并存的局面,故A项正确;霸权主义是指大国、强国
、富国欺侮、压迫支配、干涉和颠覆小国、弱国,不尊重他国的独立和主权,进行强行的控制和統治。材料“68个国家发生了1136起恐怖袭击案件”中包括宗教沖突,不仅仅是霸权主义,B错误;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
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主张和行为。材料中美国联合英法打击叙利亚事件不属于恐怖主义事件,C错误;材料通过举例世界上发生的恐怖袭击案件及其他事件表明当今世界部分地区的动荡局面,无法得出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
位受到严重挑战,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公开的先下达内阁,以次及于部院,层层下达,叫做“明发”;机密的不经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由驿传递,直达督抚,叫做“廷寄”。地方督抚重要的奏折,也不经内阁,径送军
机处,直达皇帝。自雍正以后,“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从而使公文转运、行文关系发生了变化。——摘编自李晋《清朝中央高度集权制的形成与“廷寄”文书制度的建立》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
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
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1954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在公文转运中的实际地位,说明“廷寄”制度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体现的进步意义。(3)依据材
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先进之处。【答案】(1)地位:军机处成为畅通政情和传达政令的中枢机构。作用;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皇权意志直达地方,君主专制得以强化;增强政务保密性。(2)规定主权在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确立民主共和政
体,否定君主专制;确立分权体制,避免专制独裁;明确内阁总理负责制和弹劾方式,限制总统权力。(3)时代背景: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提出;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中苏结盟、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先进之处:体现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规定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解析】【详解】(1)地位:根据“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得出军机处成为畅通政情和传达政令的中枢
机构。作用;根据“地方督抚重要的奏折,也不经内阁,径送军机处,直达皇帝”得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根据“机密的不经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由驿传递,直达督抚”得出皇权意志直达地方,君主专制得以强化,增强政务保密性。(2)根据“中
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得出规定主权在民,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定君主专制;根据“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得出确立分权体制,避免专制独裁;根据“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
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得出明确内阁总理负责制和弹劾方式,限制总统权力。(3)时代背景:根据“1954年”,结合所学,可从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提出,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中苏结盟、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等分析总结
。先进之处: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得出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所学,还可从实行民主集中制、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分析总结。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
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
告诫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摘编自人民网学术论坛《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
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观点:20世纪9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评析:20世纪9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日本、俄罗
斯和中国等综合实力不断上升,逐渐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美国虽然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其霸主地位相对衰落,对世界的控制力下降,许多全球化问题无力单独应对,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美国霸权主义行径不断上演,导致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利益冲突
增多,都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第三世界逐步崛起,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加强,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总之,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美国“单极论”观点误判了世界形势,背离了全球化、多极化的历史潮流,是美国霸权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如果学生从“单极
论”或“世界多极化受挫”的视角评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解析】【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其中信息,如“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或“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
“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等,对其中的任意一条或整体分析,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如“世界多极化受挫”或“20世纪9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
势加速”等,将其明确表述出来;然后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对选定观点进行评析,论证个人观点,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变化,最后进行总结和升华。注意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争取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领土制的周代,官营手工业就已存
在。其时,主要生产封建贵族奢侈品和军用品。而到了西汉,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重要变化,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如制盐、冶铁等。……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材料二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
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
贸易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请回答:(1)据材料一,西汉时期官营手工业与周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
点。【答案】(1)由非营利性产品扩大到营利性产品;以法律保障对盐、铁等重要产品的专卖;由满足消费发展到扩大财政收入。(2)产品主要供宫廷使用和对外贸易;设置专门机构、官员进行管理;实行匠籍制度;技术水平高超【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
,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来看,西汉时期官营手工业由非营利性产品扩大到营利性产品;依据材料“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来看,西汉时期以法律形式保障国家对重要商品的专卖,而且此时其主要目的由以前的满足消费发展到扩大财政收入。(2)依据材料“皇帝
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来看,产品主要供宫廷使用和对外贸易;依据材料“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来看,唐朝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官员进行管理;依据
材料“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来看,当时实行了匠籍制度;依据材料“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来看,官营手工业技艺水平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