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课时练 27.docx,共(9)页,34.56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30bff1f23e70c8777a837b6ac4372c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练27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狂刷小题·分层练————————————[基础·达标练]1.[2023·四川省乐山市调研]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孟思想反映了()A.重建贵
贱有序社会的理想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C.儒家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D.治国理政的不同路径选择2.[2023·四川省广安诊断性考试]孔子欣赏颜回德行高尚、称赞子路善于处理政务、钦佩子贡雄辩善言、赞誉子夏通晓古代典籍。后人也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称为孔门四科。这反映出儒
家()A.强调学习内容的实用性B.注重教育发展的全面性C.倡导人才培养的创造性D.关注人才选拔的公正性3.[2023·吉林省长春市监测]春秋时期,老子认为:“故贵以身(生命)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表明老子()A.认同生命本位的理念B.强调个人与社会
统一C.反对诸侯争霸战争D.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4.[2023·百校联盟质监]《管子》记载,“君臣父子之间事谓之义”;《商君书》记载,“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墨子》记载,“且
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他们倡导“义”旨在()A.维护社会秩序B.确立个体行为准则C.强化人伦关系D.建构儒学核心观念5.[2023·玉林、柳州市模拟]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商鞅强调“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们的共同点是()A.关心国家治理B.强调变革的重要性C.主张集权统治D.推动了学术的繁荣6.[2023·江西省宜春市质监]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
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该材料反映了()A.汉代儒学传承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正式确立C.汉代儒学摒弃先秦儒学的德治主张D.“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7.[202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调研]董仲舒认为,按《春秋》之法,
灾年、战乱之年不维修旧的建筑,不能让百姓困苦,不能伤害甚至杀害他们。这表明董仲舒()A.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无为而治B.主张民众利益是国家利益核心C.利用天谴思想约束统治者行为D.继承了先秦儒学治国理政思想
8.[202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在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后,董仲舒等人提倡“春秋决狱”: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春秋决狱”有
利于()A.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法律B.扩大儒学影响、维护社会稳定C.以法入情价值体系构建D.增强法律权威、保证长治久安[高考·适应练]9.[2021·全国甲卷,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10.[2021·浙江卷1月,2]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
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1.[2021·山东卷,1]儒家学
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12.[
2021·天津卷,1]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
13.[2021·北京卷,1]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
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14.[2020·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
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15.[2020·江苏卷]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
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16.[2019·海南卷,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17.[2019
·北京卷,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18.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
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19.[
2019·全国卷Ⅲ,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素能·培优练]20
.《周易》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孔子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贾谊《新书》称:“君者,民之父母也。”这些现象典型说明了古代中国()A.宗法制下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B.儒家思想追求的道德修养与政治理想C.家国同构状态下的名分及其等级秩序D.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机构及社会管理21
.[2023·天一大联考]孟子劝诫“为政者”接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给予民众以福利,使“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才能赢得天下。这表明孟子()A.开启儒家民本思想的先河B.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C.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D.提倡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
22.[2023·驻马店市统一考试]老子认为,治理者当以“道”治国,保持“道”之客观公正性,摒弃私欲和巧伪,“以百姓心为心”,祛除礼法浮文,实施“道”之简政。这反映出老子()A.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B.借助辩证思想来处理政务C.对春秋混乱
政治进行反思D.反对儒学以德治国的主张23.[20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考]下表为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继位后的第一个年号)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在当时()人物事件出处汉武帝诏丞相、御史、列侯、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同时,可卫给“罢治中、
商、韩非、苏秦、《汉书·武帝纪》张仪之言的贤良”奏。董仲舒以《对策》请黜刑名,崇儒术,兴太学。“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者皆师尊之。”《史记·儒林列传》《资治通鉴》卫绾免丞相职,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
,武安侯田蛤为太尉,“上雅向儒术,婴蛤俱好儒”,给请立明堂以朝诸侯。《汉书·武帝纪》《汉书·武帝纪》A.黄老之学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B.儒学以强劲的势头开展起来C.“外儒内法”治国理念初步形成D.儒学的正统地位已开始确
立24.[2023·陕西省汉中市模拟]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这表明汉代统治者()A.尊儒
学为治国思想B.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C.举孝廉以选拔官员D.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课时测评·提能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西南三省三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音乐。这些关于音乐的不同主张反映了()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C.音乐思想是
哲学认识的再现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2.[2023·陕西省商洛市模拟]孔子的礼学思想重在个人的修养及伦理道德,要求人们的视、听、言、行等都要全然符合礼的规定。汉初,儒者贾谊论礼则强调制度规范,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变化()A.
表明先秦儒学具有普适性B.改变了汉初治国理政的理念C.使道德修养成为治国基础D.有助于儒学价值体系的重构3.[2023·河南省名校联考]荀子在《君道》中指出,中国古代执政者的“乐民”“爱民”,只不过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以及“求兵之劲,城
之固”而已。据此可知,荀子认为民本思想的实质是()A.驭民工具B.人民理性C.以德治民D.君民共治4.[2023·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
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5.[2023·安徽省皖西南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文士“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如孟子作书七篇,邹衍(阴阳家代表)作《终始》《大圣》之篇十
余万言,老子著上下篇,慎到(法家代表)著《十二论》,庄周著书十余万言,荀子列数万言而卒。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士人地位显著提高B.儒学的影响力式微C.学术文化氛围宽松D.诸子百家趋向融合6.[2023·安徽省阜阳市质量统测]韩非子说:“士卒之逃事伏匿,附托有威之门,
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这一现象()A.使中央集权制遭到严重冲击B.表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趋于强化C.对国君统治构成潜在的威胁D.为小农经济模式的形成创造条件7.[2023·安徽省淮北市模拟]法家代表人物吴起先后拜大儒曾子和子夏为师,在楚国实行变法期间,他以身作
则,忠实履行“信”“义”二字;荀子则认同法家加强君权的主张,其弟子李斯和韩非在理论和实践上促进了法家思想的发展。这种现象说明()A.法家思想源自于儒家B.战国时期儒法相互借鉴吸收C.儒家和法家本质相同D.尊崇“信”“义”成为时代主流8.《周礼》或者其精神,事实
上成为所有朝代的共同“宪法”,即所谓“有国家者不可不学春秋,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君之重任也”(《春秋繁露·俞序第十七》)。这表明()A.儒家伦理与历朝法律地位同等B.儒家经典对君主有制约作用C.《周礼》成为封建统治基本思想D.《春秋》是君主必学圣贤之书9.[20
23·贵州省盘州市模拟]秦朝设置儒学七十博士,并允许其授徒讲学:秦亡后原秦朝儒生叔孙通参与西汉王朝朝仪的制定,曾经是秦廷博士的伏生在汉初独授《尚书》。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儒学处于官方统治地位B.焚书坑儒事件子虚乌有C.儒学及其经典得以传承D.统治
者不重视法家思想10.[2023·马鞍山市质检]《后汉书·荀爽传》中提到:“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这表明汉朝()A.治国注重孝道B.孝廉是选官的唯一标准C.儒学垄断教育D.人伦成为统治思想核心1
1.[2023·河南省中原名校质量考评]西汉哀帝时,博士弟子王咸曾聚集太学生千余,来营救执法不阿的司隶校尉鲍宣,最终鲍宣免于一死。东汉晚期,陈蕃、李膺等人反对宦官的黑暗统治,得到太学生的支持和响应。这体现了汉代太学生()A.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B.使社会的弊政得
以解决C.是国家培养的监察人才D.具有可组织性和影响力12.[2023·云南省昆明一中检测]有学者说:“春秋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宋代又快要成为君子了。”孔子地位的变化()A.说明真实的孔子很难确定B.迎合了士大夫阶层的追求C.与儒家
主流思想地位有关D.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3·咸阳市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儒家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是把战争置于最高道德“仁”的基础之上,其基本精神滥觞于孔子,经孟子发扬光大
,旋由荀子集其大成。在孔子看来,社会的“礼制”是神圣的,君主的不可侵犯是“礼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他的战争观带有明显的“君本位”特点,这一特点在以后的历史中为权贵阶层所青睐。故而,底层民众不堪暴虐的起义
却往往被斥之为“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孟子则系统地阐述了战争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并把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反对以纯粹功利为目标的战争,他主张战争应成为“仁政”的手段,并将民本作为沟通战争与道德的媒介。儒家的战争观在
本质上发展成为具有独特东方文明特质的战争观。——摘编自倪乐雄《儒家战争观及其历史命运》材料二在墨家看来,战争是最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因此,墨家极力主张“非攻”,认为战争是凶事,是灾祸,致力于将“义
”落到“利”的实处,从“义”与“不义”的高度论证当时战争的非正义性。墨家还极力否定所有以强凌弱的战争,但并未认识到兼并战争是走向统一的必经之路,“其主观愿望与历史规律背道而驰”。《墨子》中认为,人们有责任救援遭到无理攻伐的
弱小国家,“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墨子》还特别强调小国自身的守御,在以守城为中心的防御作战理论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见解,主张依靠军民,争取外援,充分发挥守城器械的作用,完善环城防御体系,独立作战,长期坚守。——摘编自黄朴民《“大不攻小,强不侮弱”——墨家军事思想的特色与意
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对孔子战争观的发展。(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战争观的内容并进行评价。(13分)14.[2023·云南省昆明一中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学术,先秦诸子、两汉
儒学及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都是该时代的代表思想或学术,而它们都有明显的特色和风格。至于各种学术思想,盛行原因虽有不同,但概括来说,又可找到两个共同点:首先,是思想内部的发展,即思想自身不断扩充和深化内涵的结果;其次,是社会辅助因素,每一种时代思想的发展,必须配
合当时的社会因素。——吕振基、苏荣《中国史析论》材料反映了学者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认识,请以某一时代的学术为例,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