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5)页,725.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124c4231db6d029a59ed179c8451dc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秘密★启用前枣庄三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学情调查历史试题2022.10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
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共6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一、选择题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水稻起源的专题片,下列选项中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
文化遗址D.仰韶文化遗址2.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
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3.夏朝时仍是聚族而居,但夏王已成为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这表明当时()A.早期国家形态形成B.国家机构系
统完备C.专制独裁统治确立D.社会分工开始出现4、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青铜农具广泛使用B.冶铁业是手工业中的主要部门,铁器种类繁C.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土地自由买卖D.国家设有专门掌管
奴隶买卖的官吏,奴隶买卖普遍5.2012年,一座位于山东沂水县天上王城景区内的春秋纪王崮古墓重见天日,已出土的文物接近百件。其中可能随葬的器物有A.青铜器B.兵马俑C.《神农本草经》D.《九章算术》6.“天下〞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必,此时的“天下〞并不包括戎狄蛮夷所构成的“四海”。至战国时,
孟子提出“用夏变夷”,“天下“亦将“四海”纳入其中,华夏遂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周边民族所认同。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华夏认同观念有所发展B.民族交融的加快C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D.变法运动的推动7.西周时期
,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8.公元前5世纪初,孔子建议“三桓”(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拆除他们的都城,以求鲁国国君重振久已失去的权威,这就是著名的“堕三都运动”。孔
子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他主张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有教无类D.敬鬼神远之9.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癸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A.儒家、墨家、法家、道家B.道家、儒
家、法家、墨家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10、尊王攘夷、践土会盟、独霸西戎、问鼎中原等历史现象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与这些现象的产生具有直接关系的是A.百家争鸣的出现B.铁器牛耕的使用C.分封制度的瓦解D.阶级关系的变动1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
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A.加强文化控制B
.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巩固国家统一13.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B.分封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D.战国时
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14.在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有人反映铁制工具“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农民失其便”。材料主要反映了A.冶铁官营影响农业生产B.皇帝关注农业生产状况C.郡县统一管理铁器生产D.政府全面推行郡县制度15、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
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增强了西汉实力B.密切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C.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加强了与欧洲和北非的政治交往16、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
种现象的根源是()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C.宦官外戚得到皇帝信任D.皇帝昏庸无能17.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不包括()A.任用酷吏,打击豪强B.设立中朝,加强皇权C.实行均输平
准,平抑物价D.征服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18、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未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教育走向衰落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19、如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0、西
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1、下图是山
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
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22、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23、唐代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
》中写道“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感叹王谢家族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权倾朝野,而彪炳史册。材料说明()A.王谢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了基础B.晋书专为当时世家大族歌功颂德C.高门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D.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面繁荣24、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
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25.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的朝代是A.北魏、西晋、北周B.西晋、前秦、后周C.西晋、北魏、北周D.北魏、前秦、西晋26.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7.唐政府为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其中为加强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而采取的策略是()A.武力征服B.实行和亲C.册封吐蕃首领D.设
机构直接管理28.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隋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A.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B.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C.隋朝经济实力的提升D.黄河流域经济的没落29.在唐代长安,胡
饼、毕罗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异域美食,许多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如奶酪、黄油等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引导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民族交融的加深D.大运河的开通30.下图中的内容是对唐朝某一事件的描述。该事件A.推
动唐初开元盛世的到来B.导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C.沉重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D.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第Ⅱ卷(共4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2大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2.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和计算步骤、过程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的不得分。
31.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
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材料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
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三“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
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政治制度。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中问题的?32.(1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三汉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摘编自[东汉]班固《汉书》(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其作用。(4分)(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历史作用?(4分)(3)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
系?(4分)(4)材料三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6分)秘密★启用前枣庄三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学情调查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22.10第Ⅰ卷(共60分)12345678910CBADABBB
DC11121314151617181920BDAABBDABC21222324252627282930BBCBCDBBCD第Ⅱ卷(共4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共2大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31.(1)创新之处:西周实行分封制。创新目的:加强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秦始
皇。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3)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国并行制。措施:实施“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消除地方分裂的物质基础。32.(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2)作用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联系: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4)思想:重农思想。局面:“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