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114.536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x,共(12)页,114.53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f9e0276836b9868664f3e9edcbd448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审题人: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0分)1.史前史上限不断前移,内容不

断丰富得益于()A.考古资料的发掘B.古本文献的考订C.神话传说采用D.口述史料引入2.如图为夏朝世系示意图。读图可知,夏王朝实行()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嫡长子继承制3.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

,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目标。通过这一分”“合”,西周()A.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B.中央集权得以加强C.国家疆域得到了一定拓展D.宗族权威日渐突出4.“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是浙江宁波人,其家谱《甬上屠氏家谱》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珍藏。到目前,在天一阁珍藏有新

老家谱600多种。下列对宁波人重视修订族谱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受古代宗法制的影响B.维护等级秩序的需要C.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D.中华民族亲情的感染5.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

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D.周天子已经失

去天下共主的地位6.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的是()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C.诸侯兼并争霸不断D.生产力飞速的发展7.秦国商鞅变

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B.禁止民众自由买卖土地C.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8.西周时“一人跖(踏)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9.韩非子认为:“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这一主张()A.说明了君臣矛盾的激化B.体现了严刑峻法的思想C.反

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迎合了专制集权的需要10.战国时期,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评论当时各家思想,指陈其特点。这一现象()A.源于铁犁牛耕技术的全面推广B.促使地主阶级统治得以确立C.有助于构建传统文化基本精

神D.不利于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11.史学家钱穆先生将战国到秦定义为“历史之大变”,此种定义的主要视角是A.思想文化B.社会政治C.民族关系D.生活方式12.秦朝二世而亡,后人多方研究其短暂灭亡的原因。下列论述,最能说明秦朝短暂而亡的原因是()A.四

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叛离B.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C.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D.乃举措暴重而用刑太极故也13.“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A.秦亡

教训B.汉承秦制C.文景之治D.贞观之治14.汉武帝派孔仅和东郭咸阳到全国各地盐、铁产区,选用有管理经验的盐铁富商充任盐官或铁官,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盐铁专营机构。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没人其器物。”这表

明()A.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B.朝廷以经济手段加强集权C.民生问题受到朝廷的日益关注D.工商食官制度得到恢复15.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颛顼、帝喾、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

、周朝人、秦朝人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这种观念有利于()A.消除民族矛盾B.促进边疆开发C.加强君主专制D.强化民族认同16.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

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该时期()A.民族交融的作用B.察举制的积极作用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有效打击士族势力17.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二者虽然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

但是风格不同。云冈佛像的造型,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额丰、肩宽,显得庄严雄健。龙门石窟则更多地表现出中国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目变为和蔼可亲。出现这种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B.北魏

统一黄河流域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18.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表明运河的作用是()A.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B.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19

.唐太宗认识到边疆之患不在于少数民族,而在于中原王朝的政策和民心。基于这一认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是()A.唐蕃和亲B.迁都洛阳C.册封大祚荣D.成立西域都护府20.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

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21.“及府兵法坏而

方镇盛,武夫焊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由此段材料可知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腐朽B.藩镇权力过大C.府兵制被破坏D.节度使的设置22.两汉时的察举制,地方官推举人才主要参考乡闾评议;魏晋时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品评人才等级,中

正官须为中央任职的官员;隋唐以来科举制选官由中央部门主持,有时皇帝还亲自参与人才的选考。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反映了()A.才学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B.科研人才大量涌现C.官员选拔的标准完全不同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3.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说“铁器兵刃,天下

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早在汉初政府就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主要表明当时汉王朝()A.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加强中

央集权C.垄断战略资源,维护王朝统治D.削藩置郡,巩固边疆地区24.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

郡县B.设立三公九卿制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25.学者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名目繁多,民不堪命。两税法则规定百姓只需纳夏秋两税……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A.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D.起到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2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B.井田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小农土

地所有制27.在书法创作上,唐人崇尚严谨法度,如颜真卿创作的《麻姑仙坛记》,既有儒家之严谨又不失道家率真自由之趣;大批士人出身的经生涌现,随即诞生了独具佛家色彩的书法艺术形式﹣﹣抄经体。这反映了唐代()A.三教融合的文化趋势B.人才

培育机制的健全C.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28.魏晋时期,人们不再相信所谓的“天命”,转而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诗歌中训勉的内容减少了,自由抒情和绮文丽藻的成分却日益增加。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文学创作的政教性有所

减弱B.士族强化了对文化话语权的掌控C.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冲击D.文学才能是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29.《旧唐书·乐志》称:“大抵散乐杂献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据此可知,唐朝时()A.流行西方

古典主义音乐B.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C.强化对新疆地区的管理D.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30.女子骑马的风俗在唐代流行。妇女骑马通常是“横乘”,侧身斜坐在马鞍上;而唐代女子则是“纵乘”,像男子一样骑在马背上(如图),女着男装也开始盛行。不少的陶制品展现了骑马的

妇人形象。这主要体现出唐代社会()A.游牧文明改变道德观念B.彻底摆脱儒家伦理束缚C.深受丝路商旅文化影响D.崇尚自由和开放的风尚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31.(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秦朝从中

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材料二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

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6分)(2)秦朝的政治体制对后世有何影响?(6分)32.(本题13分)唐朝社会繁荣开放,唐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

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

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

之路》(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7分)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答案1.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资料的发掘是史前史上

限不断前移,内容不断丰富的主要原因,A正确,BCD排除。2.B材料涉及从大禹建立夏朝到夏朝灭亡的夏王世系表,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由此可知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民

主推选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分封制是盛行于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与题意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因为存在兄终弟及,可见并非完全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故D不符合题意。3.C西周分封制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

,屏卫王室,宗法制则通过血缘组带达到合族目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拓展了国家的疆域,故C项正确;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和中央集权得以加强是郡县制的作用,故AB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宗族权威,故D错误。4.A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

基础的制度,宁波人重视修订族谱是受古代宗法观念影响的直接体现,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宁波人重视修订族谱原因是受古代宗法制的影响,而不是为维护等级秩序的需要,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但这不是宁波人重视修订族谱的原因

,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宁波人重视修订族谱是受古代宗法观念影响的直接体现,而不是中华民族亲情的感染,故D选项错误。5.A根据材料“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

庄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礼崩乐坏,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的现象,没有体现贵族政治彻底瓦解的问题,并且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郑庄公的种种行径说明周天子的地位越来越衰落,等

级森严的分封制逐渐被破坏的现象,没有体现诸侯争霸战争加快统一进程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这时期周王室权威的逐渐衰微,但没有体现周天子已经完全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的问题,这时期周天子仍有影响力,故D选项错误。6.C结合所学

可知,“退避三舍”来源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卧薪尝胆”来源于吴越之间的争霸战争;“围魏救赵”是桂陵之战中,齐军包围魏国都城用以援救赵国;“纸上谈兵”来自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以上的成语都与春秋战国的兼并与争霸战争有关,反映了诸侯之间兼并

争霸战争不断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A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排除。B项,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牛耕和铁农具的推广,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排除。7.C根据材料“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可知,反映了秦国土地制度的变革,其重要意义在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即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项正确;材料内容是废除了井田制,而不是承认井田制,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允许民众自由买卖土地,B项

错误;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项错误。8.B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这说明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依所学知识可知,产生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即铁犁牛耕的推广,故B正确。公田变为私田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故A错误

。国家走向统一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封建制度的确立是上层建筑的变化,故D错误。9.D韩非子认为赏罚能有效的维护国家统治,君主可以用来约束臣子,臣子掌握则可能越权,即君主合理使用赏罚即可驾驭天下,这一主张迎合了当时君主急需加强专制集权的需

要,D正确;题干中的君臣是韩非子的设想而非实情,排除A;严刑峻法主要指的是刑罚,并未提到赏,排除B;题干未体现出思想争鸣,排除C。10.C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这些思

想家评论当时的各家思想,指出并陈述不同思想的特点有利于不同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基础,有助于构建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故C选项正确;铁犁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没有全面推广,故A选项错误;战国时期不同思想的传播和

发展与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没有直接联系,故B选项错误;战国时期的不同思想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故D选项错误。11.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钱穆先生之所以将战国到秦定义为“历史之大变”是基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封建制度的确

立而言的,故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的巨变是基于思想文化和民族关系视角,故AC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12.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的二世而亡主要是因为它严苛的暴政,所以“乃举措暴重而用刑太极故也”体现了秦朝暴政的影响,故选D;ABC主要从思想文化和六国旧势力的反抗的角度论述的,不是

符合题意的最佳选项,排除。13.C根据“汉兴”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汉代,根据“孝文”、“孝景”可知与汉文帝和汉景帝有关。根据“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可知描述的是文景之治,故选C;材料描述的是汉代文景时期的社会出现繁荣稳定的情景,与AB无关,排除;贞观

之治是在唐代,排除D。14.B材料反映的是盐铁官营政策,中央政府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和铁官,实行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并且在法律上对违反此政策的行为加以制裁,表明政府严格管理盐铁业,B项正确;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并未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A项错误;春秋战

国时期民生问题已受到朝廷的关注,C项错误;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故选B。15.D依据材料可知,司马迁提出“祖皇帝说”,强调各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有助于强化各民族的共同意识,为维护和巩固当时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提供心理支持,

故选D项。“祖皇帝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但不可能消除民族矛盾,故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边疆开发与君主专制的相关信息,排除BC两项。16.A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南迁,政权并立,民族之间的融合日益频繁。材料中完全否定魏晋

南北朝的观点,忽视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故选A;察举制是在汉代,排除B;魏晋南北时期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倾向,江南经济尚未超过北方,排除C;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势力强大,这一时期并未有效打击士族势力,排除D。17.C根据材料“

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目变为和蔼可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通过改革实行汉制,移风易俗,顺应了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导致了鲜卑族的汉化,石窟艺术形式的转变体现了这一进程,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山西大同石窟和河南洛

阳石窟艺术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不同和变化与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有直接的关系,而不是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有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北魏统一北方后小文帝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的影响,材料

中的变化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不是材料内容中的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是现象,故D选项错误。18.A根据题干内容“运漕商旅,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

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故选A;材料与边疆无关,排除B;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强调经济方面的内容,而不是政治上的。排除D。19.A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吐蕃和亲,缓和唐蕃关系,促进西藏地区

发展A正确;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举措,排除B;唐玄宗册封大祚荣,排除C;D是汉代措施,排除。20.B根据材料“政启开元”“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在位时期,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开元

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内容,排除A项;根据“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知,材料重点强调“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并非强调武则天导致政局不稳,排除C项;唐玄宗“开元盛世”开创了唐代的全盛

局面,排除D项。21.B根据材料可知,藩镇“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甲兵,又有其财赋”,说明唐后期藩镇掌握了土地、人民、军队、地方财政和赋税,权力过大,尾大不掉,难以控制,故正确答案为B项;君主专制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府兵制被破坏”是设置藩镇的原因,不是唐朝灭亡的

原因,排除C项;“节度使的设置”初衷是巩同边防,唐朝灭亡的原因不是节度使的设置,不是藩镇的设置,而是赋予了其太大的权力,排除D项。22.D古代选官制度有乡举里选到中央评等,再到中央部门主持科举考试,甚至皇帝直接参与人才选拔,说明中央逐渐掌控了选官权,这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的趋势,D正确;A表述绝对,古代入仕途径较广,如察举制看中德行,而九品中正制看中门第,科举制看中才学,因此才学并不是唯一标准,排除;古代中国科研受限,B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主旨并不是对比不同时期选官标准的差异,排

除C。23.C材料大意为:铁器兵刃是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不应该让百姓任意经营。政府对于民间贸易的干涉,导致南越王的谢罪和周边部落的归顺,说明了汉王朝采取经济措施以维护王朝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汉朝政府主张对铁器垄断经营,但其目的并不只是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禁止商人与南越王国进行铁器交易,主要是为了防止南越军事力量的壮大,进而控制南越,而非岀自重农抑商的目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表现汉王朝主动的对外扩张和削藩行为,是南越王主动谢罪和周边部落的主动归顺,故D项不

符合题意。故选C。24.C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使得官僚体系内部形成了权力制衡的机制,加强了君主集权,故选C;A项是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是隋唐时期的措施,排除;B项也是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

科举制解决的是官僚的选拔问题,而不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排除D。25.D根据材料中的“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等信息可知,两税法的实行,起到了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A项“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两税

法规范了赋税制度,并非一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两税法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排除C项。知识拓展:两税法将唐中期以来名目繁多的杂税统一为户税和地税两种,并规定“此外敛者,以枉法论”,这样既简化了征税名目,又可使赋税相对稳定,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规

范了赋税制度。两税法并非是多收赋税,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6.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为A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B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土地兼并的根源,C项错误;小农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归农民所有,是私有制的,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大支柱,D项错误。均田制的知识点归纳:①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贫富分化严重,引起社会动荡不安;②目的:保护自

耕农经济,进而保证国家赋税收入;③时间:北魏、隋唐;④前提:国家控制大量土地(不涉及地主);⑤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土地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⑥性质:土地国有制;

⑦作用:限制了土地兼并,保护了自耕农经济,增加了赋税收入,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27.A本题考查唐代书法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三教合流,材料内容反映了儒学、道教、佛教对唐代书法的

影响,体现了当时三教融合的文化趋势,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儒、释、道对书法的影响,没有涉及人才培育机制,并且唐代人才培育机制仍是为专制统治服务,且覆盖面较窄,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唐代书法受三教合流的影响,没有体现其“繁荣”,故C选项错误;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主流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材料也没有体现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故D选项错误。28.A根据材料“诗歌中训勉的内容减少了,自由抒情和绮文丽藻的成分却日益增加”可知,魏晋时期的文学创作政教性色彩日益减少,文学性日益增

加,A正确;材料中没有士族掌控文化话语权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也没有佛道思想的信息,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29.B根据题干可知,旧唐书关于散乐杂献的记载中阐明了幻术来源,实质上体现了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交流,故B项正确;A项,流行西方古典音乐产生于近代,排除

;C项,题干未涉及对新疆的管理,排除;D项,题干关于幻术的记载不能反映中印文化交流繁荣现象,排除。30.D本题考查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展示唐代社会生活自由开放的一面。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妇女喜

好骑马,且和男子一样“纵乘”,体现出崇尚自由和开放的心态,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游牧文明对道德观念变化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伦理有所削弱,但并非彻底摆脱,B项错误;唐代女子骑乘的习俗深受北方游牧文明影

响,而非西域商旅文化,C项错误。31.(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中

金字塔顶端的皇帝以及皇帝之下的三公、九卿以及郡县官员可知,这里涉及的制度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有助于促进了民族融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各地,有助于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从对后世的影响看,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32.(1)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2

)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原因:地理环境影响。【详解】(1)据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

、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可总结出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是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变了用人制度;根据材料“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

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方面来分析。(2)特点:据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

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结合所学,从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等方面分析。原因:根据所学可

知是地理环境影响。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