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2025学年精品同步试题 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2019)第7单元 14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157.77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d6b156f335b094bebb07d6ff80cf2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凋.谢(diāo)潭柘.寺(zhè)屋椽.(chuán)落蕊.(ruǐ)B.细腻.(nì)平仄.(zē)椭.圆(tuǒ)歧.韵(qí)C.文钞.(chāo)橄榄.(lǎn)嘶.叫(sī)普陀.
(tuó)D.鲈.鱼(lú)萧.索(xiāo)驯.鸽(xùn)譬.如(pì)答案:B解析:B项,“仄”应读“zè”。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这位女歌手即将在北京举办演唱会,然而在发布会上,她却泣不成声,不能自已....,因为她宣称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举办演唱会。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D.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
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答案:C解析:C项,“涣然冰释”多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很快消除。对象用错。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上,来自海内外的数千名嘉宾,上演了一
场极为精彩、让人印象深刻的演讲。B.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并未写那满山红遍的“香山红叶”,也没写那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他的“故都的秋”是“清”“静”“悲凉”的。C.网信办将继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净化网络环境,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D.我国将加大司法保护力度,依法保护诚实守信、公
平竞争的商业行为,坚决防止违法事件的发生,让企业家安心经营、专心创业、放心投资。答案:B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把“上演了”改为“听到了”;C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网络空间”;D项,语序不当,应为
“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4.对下面这段文字分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A.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
悲凉之中。B.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
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D.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答案:A解析:这两句从视觉、触觉等方面准确地描绘了槐树落蕊的特色。首先这两句没有运用比喻,排除D项;B项“感情热烈明快”,C项“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不正确。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新文化运动。①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②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③现代散文
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④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⑤由“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⑥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
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⑦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又从内容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A.③②④⑤⑦①⑥B.②⑤④⑦①⑥③C.③①⑥⑦⑤④②D.①⑥②④⑦⑤③答案:D
解析:根据逻辑顺序排列,特别注意④⑦⑤三句,这三个句子是对第②句的具体阐述,它们的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说文字媒体的转换,再说内容的变化,最后才是品位的提升。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6~9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
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
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
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
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
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
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
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
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出作者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
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B.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但对北方人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C.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春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D.文中写出
了作者的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在洒脱中不可避免地又透露着一丝丝惆怅。答案:D解析:D项,“在洒脱中不可避免地又透露着一丝丝惆怅”错误。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将江南
的冬景与北方的冬景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B.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用色状物写景,浓淡适宜,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C.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景,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在
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答案:C解析:C项,“实写雪景”错误,应是“虚写”。8.在江南“不感到岁时的肃杀”,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江南之冬,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解析: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3段。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江南冬天不肃杀的原因是天气不冷、植物不凋。9.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江南的雪景时,共有四处引用写雪的古诗句。这四处古诗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引用这些诗句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因为这四联诗按时间顺序(从傍晚到第二天早上)记述了江南冬日降雪的全过程,每一联都是单独的美好画面,合起来写了声、色、味、酒、花、人,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引用这些诗句是为了完好地表现出江南冬雪景色的美丽与诱人。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作者安排材料的顺序,结合这四联诗
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意境分析即可。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
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①,果皮上的白霜
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散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地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
鲜红的小木柜。同时,像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②,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
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10.对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比喻、拟人、对比B.借代、夸张、对比C.比喻、拟人、排比D.借代、夸张、排比答案:C解析:逐个分析文段中语句可以发现,“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从清华园,从……从……”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好像是含着笑告诉”“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花一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①原文语序更合适,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美感;②原文“有的肩着”中的“肩”字名词用
作动词,使用巧妙,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又给人一种画面感。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将修改后的句子和原句进行对比,寻找不同之处,然后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观点进行分析。对比后可以发现,句子顺序进行了调整,“有的肩着”改成了“有的肩膀上担着”,那么就可以从语序和用词的角度去
分析原文的好处。1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参考答案:①都摆列得那么好看②荷花久已残败(意思答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充分联系横线前后的句子的意思,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推理。①根据
横线前的句子可以确定主语是“(店里或摊子上的)水果”,横线后先是对水果状态的描述,然后是对此的评论,“图案画”“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就是关键信息,可推出横线处应填“都摆列得那么好看”之类的句子;②横线前说青年学生们去北海划船,横线后说的是划船时所见,这里的转折词“可是”是关键信息,可是
还有荷叶“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说明前文是在惋惜没有荷花的清香,联系文段描述的是北平的秋,可推出横线处应填“荷花久已残败”之类的句子。13.下面是关于音乐的思维导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
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参考答案:音乐是一种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或音乐可以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根据旋律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解析:这是有关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的思维导图。表述这一内容时,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先说音乐是一种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
感的艺术,再说根据旋律风格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类。荷塘月色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明眸.(móu)倩.影(qiàn)独处.(chù)鹢.首徐回(yì)B.宁.静(níng)悄.悄(qiāo)曲.折(qǔ)妖童媛.女(yuàn)C.脉.脉(mò)霎
.时(chà)乍.看(zhà)缕.缕清香(lǚ)D.羞涩.(sè)踱.步(duó)煤屑.(xiè)参差.斑驳(cī)答案:D解析:A项,“处”应读“chǔ”;B项,“曲”应读“qū”;C项,“霎”应读“shà”。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学
者兼作家,他的批评兼论古典文学和新文学,他的诗并传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享誉不衰的,是他的散文。B.像《荷塘月色》中的生活和经验以及那一刻出现的心态,我们常人是不可理喻....的,只有当你有了那种经历,才有可能理解。C.一场防不胜防....的“快
闪”点燃了人们的热情,在深圳北站候车大厅,行色匆匆的人们停下脚步,在神秘嘉宾的感染和带领下,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年老的诗人用豪迈的话语向朝廷表明自己守卫国土的热情,其爱国之心昭然若揭....。答案:A解析:B项,“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
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此处不合语境。C项,“防不胜防”指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突如其来”。D项,“昭然若揭”指真相大白。此处不合句意。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B.春运开始了,腾空而起的航班带着牵挂穿过云朵,呼啸而过的列车满载乡愁纵横南北,乘风破浪的航船让思念
跨越江海……C.每次传统佳节到来之际,举国上下的庆祝活动就会见诸于各大报端。D.随着近年来到德国旅游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加,马克思故居门前的留言簿上的中文留言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累计至今最少已达一万多条。答案:B解析:A项,偷换
主语,把“它的”改为“独具”;C项,成分赘余,“见诸于”中的“诸”是“之于”的意思,和“于”的意思重复,应删去“于”;D项,“累计至今最少已达一万多条”矛盾,可改为“累计已达一万多条”。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读朱自清的散
文,,。,,,。①以及由于执着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②不论是抒情,是叙事,是写景,或是说理③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④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⑤都使人感到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⑥而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A.⑤⑥③①②④B.③①②
⑤④⑥C.③①②⑤⑥④D.④⑥②⑤③①答案:C解析:②⑤句是条件复句“不论……都……”,⑥句承⑤句从反面说其风格,且煞尾字是仄声,④句再从正面收束,小结全文,用词较⑥句概括度更高,且煞尾是平声,“没有……之气,颇有……之风”也符合对举句的音韵美。5.下列各句中,
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明天,我和舍兄将要到千里之外的广州打工,前路渺茫,我的心里实在没有底。B.今天是我校百年校庆的好日子,省、市级领导能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我们对此深表感谢。C.老王出国虽然已近十年,但他音容宛在,那熟悉的声音和容颜,每每让我心怀感念。D.李老师能够来参加
我的同学胡森的婚礼,让我颇感意外,他的到来,一定会让这里蓬荜生辉。答案:B解析:A项,“舍兄”表述错误,一般来说“家大舍小令外人”,“舍”要用在年龄和辈分小于自己的人身上,没有“舍兄”的说法;C项,“音容宛在”指死者的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耳边和眼前,多形容对死者的怀念;D项,“
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用在别人来到自己的居处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又见荷塘月色吴兆民①今天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时,尽情倾洒于眼前的荷塘。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
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植根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④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
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我折上了这一小路。三两个戴着耳机、口里正在默默记诵的清华学子与我擦肩而过。左边一列高高土坡,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时不时瞟我一眼。⑤眼前的
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莲桥那边路灯下一学子在踱步捧读。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石碑,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
坡上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影,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
遮住了吧。⑥七十多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
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
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了。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
,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⑦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周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⑧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
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⑨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
熏陶的人,怎能不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多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恢复我们人的本性的一剂
良药。⑩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整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
深的思考。(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然后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朱自清高洁傲岸的人格。B.文章前五段按照作者的行踪,移步换景;所写景致
,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所写景致基本一致,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C.第④段中,“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时不时瞟我一眼”,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月光透过树的缝隙照过来时“我”独特的心理感受。D.文章以《又见荷塘月色》为题,表明文章所写内容与朱自清先
生的《荷塘月色》有关,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感。答案:D解析:D项对文章的主旨理解错误,文章表达的是要像朱自清先生那样,有高洁的品行、独立的人格,而不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想象中的月下荷塘的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B.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呼告的手法,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营造出向故人直接倾诉的氛围,有利于直抒胸臆。C.文末画波浪线句的意思是说
,荷塘月色依旧,而我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先生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答案:C解析:C项,“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
遗憾”脱离文意。8.作者在第⑨段中所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参考答案:(1)自觉固守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2)旧时代的人要面对这一人生命题,新时
代的人同样要面对这一命题。解析:解答本题第一问要抓住第⑨段文字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中“这”的指代内容;解答第二问,则要理解“陈旧”和“永恒”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近午时分,雨大起来。山上的雨水是用古老的魔法滋润一切干枯
的事物、令一切平淡浅薄的事物变得丰富深邃的精灵。它让喧嚣归于宁静,让奔忙停下脚步,让沉重疲敝的日子①。林场的老周和老章来迎我们。此地遥远,上山下山不容易,老周时常一入山中就住上一个月或半个月。这里也是森林公园,是台州人的“城市肺叶”,肥沃的黄土地和红土地上生长着②的树木。这里有台州人的“
大水缸”——长潭水库。它的集雨面积有440多平方千米,有八条溪流③流淌入库,水库周边有高山森林、湖滨湿地、自然草甸,森林与湖泊湿地一起构成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各种飞鸟走兽、珍稀动物也渐渐出现。我们置身在茶山上,
却只见到一片云海,见不到水库,眼前的这片云海,像从水库中生长出来。水库蓄着水,水养着云,云惦着天,总是迫不及待,奔涌而出,迅速就奔涌出一片云海了。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示例:①起死回生②欣欣向荣③滔滔汩汩解析:文中第①处是说让沉重疲敝的日子变得好起来,故可填“起死
回生”。“起死回生”,使死人复活,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文中第②处是说树木长得茂盛,故可填“欣欣向荣”。“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文中第③处是说溪流不断地流
淌,故可填“滔滔汩汩”。“滔滔汩汩”,水涌流貌,多比喻说话连续不断。1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参考答案:山上的雨水是运用古老的魔法的精灵,它滋润
一切干枯的事物,它令一切平淡浅薄的事物变得丰富深邃。解析:首先找到句子的主干,“山上的雨水是运用古老的魔法的精灵”,然后再将它的修饰成分分层,“滋润一切干枯的事物”和“令一切平淡浅薄的事物变得丰富深邃”,最后各句加上主语,再按顺序整理作答。11.文中画横线句子除了使用比拟外,还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①“水”“云”“天”三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②文章前后环环相扣,音韵和谐,有回环往复之美;语意缠绵,写出了山上自然环境的和谐。解析:首先正确判断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语句修辞手法的构成,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1
2.以下是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李明参加招聘会时写给某知名企业的自荐信,文中画线的地方至少有五处语言使用不得体,请你指出并进行修改。尊敬的××公司领导: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①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李明,来自××大学,学习成绩②优秀。我曾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爱好写作,我的③大作曾在全国
征文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我认为④我是文艺天才,将来一定会在文艺方面有所成就。看到⑤贵公司的招聘条件时,我感觉⑥非常符合我的标准,⑦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我会为公司的发展⑧鼎力相助。此致敬礼!××大学李明××年×月×日参考答案:①“拜读”改为“阅读”“垂阅”;③“大作”改为“作品”“拙作”
;④“我是文艺天才”改为“我具有一定的文艺天赋”或“我有文艺特长”;⑥“非常符合我的标准”改为“我非常符合贵公司的选拔标准”;⑦“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改为“请您认真地考虑我”;⑧“鼎力相助”改为“竭尽全力”。(五处即可)解
析:①“拜读”是敬辞,不能用于别人;③“大作”是敬辞;④“我是文艺天才”说法不够谦虚;⑥“非常符合我的标准”主客颠倒;⑦“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说法不礼貌;⑧“鼎力相助”是敬辞。13.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
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参考答案:材料收集好后,需按照取舍标准选择材料,材料选择不仅要切合题目,而且还要注重特色;材料选择好后,运用整合同类和删冗去繁的方法整理材料。解析:题目要求将这些内容组成一段话,而且不能超
过75字。组织答案时应先明确该题为“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然后写清楚处理的活动流程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