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综合卷-【查缺补漏】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易错知识点(部编版)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28.253 KB
  • 2025-0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全书综合卷-【查缺补漏】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易错知识点(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全书综合卷-【查缺补漏】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易错知识点(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全书综合卷-【查缺补漏】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易错知识点(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全书综合卷-【查缺补漏】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易错知识点(部编版).docx,共(11)页,28.25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d19555b9206a41a39561e7d00f462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2-2023学年下学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查缺补漏】综合卷一、选择题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伟大的悲剧》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

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铭”和“说”都成为一种文体。D.《未选择的路》作者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答案】D【详解】D.《未选择的路

》的作者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故选D。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走进美丽的大明湖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B.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C.中国体育健儿正

在积极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D.这是一批有志之士,他们有不畏劳苦的精神,勇敢地向着世界科学高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2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

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C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驻足即停止脚步,与句中“停下”语义重复。B项下降不能用倍数。D项成分残缺,应为“勇敢地向着世界科学高峰攀登”。点

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小揩笼罩吞噬垂垂墓年B.遨游辜负猥琐天涯海角C.凛冽闲遐迷惘悔人不倦D.帐蓬商酌萋萋语无纶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

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小揩——小楷,垂垂墓年——垂垂暮年。C:闲遐——闲暇,悔人不倦

——诲人不倦。D:帐蓬——帐篷,语无纶次——语无伦次。4.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屏障澜语筹划语无轮次B.蜷曲遨游拖沓情有可原C.无暇幕色妥帖珊珊来迟D.揩书幅度愧怍莫名奇妙3【答案】B【详解】A.“澜语”应为“谰语”,“语无轮次”应为“语无伦

次”;B.全部正确;C.“幕色”应为“暮色”,“珊珊来迟”应为“姗姗来迟”;D.“揩书”应为“楷书”,“莫名奇妙”应为“莫名其妙”;故选B。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经过一天的颠沛流离....,我们来到了位于哈密市前进东路的乌鲁木齐铁路局哈

密供电段。B.他处理问题时,常常自作聪明,事情办砸了又推给别人,真是令人忍俊不禁....。C.学校附近的十几个农民擅自到教学楼下开凿煤窑,导致教学楼墙壁出现裂缝,地基下陷,全校两千多名师生整日屏息凝神....,担惊受

怕。D.当他拿起指挥棒,沉浸在音乐中时,一种文化上的脉动令他感到与现场观众心有灵...犀.。【答案】D【详解】A.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句中指的是一天的颠簸,使用

有误;B.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句中的意思是他处理问题的做法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不合语境;C.屏息凝神: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句中的意思要表达师生的担心、害怕,使用有误;D.心有灵犀: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使用正确;故选D。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A.《海底两万里》讲述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B.《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本文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

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李森祥的散文《台阶》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文章围绕父亲和台阶,有许多生动的对话描写。D.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诗歌《未选择的路》,这

首诗朴实无华而清新隽永、寓意深刻。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答案】C【详解】C.李森祥的小说《台阶》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文章围绕父亲和台阶,有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并不

多。故选C。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_____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2)我只是伫立_____,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

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3)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_____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A.只是观望毕竟B.只是凝望毕竟C.因为观望可是D.因为凝望可是【答案】D【详解】(1)空白处前后句在语义上构成了因果关系,所以应用“因为”;(2)观望: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凝望:指目光凝聚在

某个物体上。根据语境,应用“凝望”;5(3)空白处前后句在语义上构成了转折关系,所以应用“可是”;故选D。8.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中华鲟已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现在几乎销声匿迹....了。(这里指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B.在今天,我们国家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都有一条通向成才的阳关大道....。(这里比喻成才的途径非常宽广。)C.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此处形容生活美好,形势喜人。)D.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此处指彻底改变了原来

的面貌。)【答案】A【详解】A.“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故选A。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B.随

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

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答案】A6【详解】A.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淋漓尽致。不能用于表演;B.“捉襟见肘”指非常贫困。正确;C.

“应接不暇”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正确;D.“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正确;故选A。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极

目:用尽眼力的意思,这句诗指的是路很远,要看到它的尽头必须要用尽眼力去看。B.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萋萋:形容荒草孤独寂寞,十分荒凉的样子。C.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污染:本来指染上有害物质的意思,用在这个句子中说明这条道路很少有人走过。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

.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延绵:延长的意思,用在这里指这条路径延长。【答案】B【详解】A.“极目”的意思是“用尽眼力的意思”,理解正确;B.“萋萋”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不能用来形容“荒草”;C.“污染”词语的本义为“染上有害物质”,比喻义“这条道路很少有人走过”理解正确;

D.“延绵”指这条路径延长。理解正确;故选B。7二、字词书写11.指出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A.出息肿涨默许慰藉(_______)B.田螺眼瞎湖涂抱歉(_______)C.夜盲善良欺服闲聊(_______)D.镶嵌诲辱凑合捉摸(_______)【答案】A.涨一胀B.

湖一糊C.服一负D.诲一侮【详解】A.“涨”写作“胀”,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B.“湖”写作“糊”,糊涂: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C.“服”写作“负”,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D.“诲”写作“侮”,侮辱:使

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三、语言表达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对于我们居住的城市来说,树必不可少,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街道的颜值。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在城市里艰难打拼着生存的人一样,①;越发狭窄的生存空间、贫瘠的土地,以及各种

腐蚀性的化学制剂。但你要记住的是,②,研究人员发现,在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树木十分有效地吸收烟尘颗粒,帮助人们远离哮喘;树木的阻挡也有效减少了致癌紫外线的辐射量。稠密的城市正在不断放大每一棵树的价值:一棵麻栗树或一棵

成熟的枫树,就能让周围的人呼吸上清洁的空气,享受一片阴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树也要克服诸多困难才能立足(或:树也面临着恶劣的生存环境)②树8是城市居民必备的健康之友(或:树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找准话题。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而不能混杂

。其次考虑语境的和谐。一个文段所描述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应契合,才能感染读者。再次注意逻辑事理。在语言表达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

说到一种情况,后面就须与之照应统一,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如“与在城市里艰难打拼着生存的人一样”和下文的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提示,①处的主语一定是“树”,关键词是“克服诸多困难”。“研究人员发现”句引领的是说明树

对人们健康带来的好处,所以②处主语也只能是“树”,关键词是与人们健康的关系。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守时的末班车陈翔那天晚上十一点二十分,我从朋友的酒吧跑出来,赶上了最后一趟十一点三十分的末班车。我上去时,车已经挤满了人,我

好不容易才挤上,在门边站稳了脚。司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他很友好地问我站好了没?我点头说好了,然后他关上了车门。我以为这是要走了,但老人却没有发动汽车。微笑着凝望车外没有赶上车的人,手摆着,示意坐不下了。有人敲打着车门的

时候,他就大声告诉他们:“坐不下了,打的去吧。”车外还有人有些不甘,骂骂咧咧地敲着车门,一副恼火的样子。但老人却始终微笑着摆着手。而坐着车内的人也开始有些骚动了,叫嚷着要他开车,他就举起手,说:“到时间就开!”9“

反正已经坐满了,你还不开车干什么……”车上的人开始有些不满,纷纷指责他,但老人显然没有当回事情,自己看着手表不吭声了。直到时间到了十一点三十分,他准时发动了车子,这时车内的吵闹声才停了下来。只是有个打电话的人,还在电话里嘟囔着对老人的不满。车行了一路,人们慢慢地下车了,

我的住处在终点站,于是一直安稳地坐着。到最后一站的时候,车上只剩下了我一个顾客,我开始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们公司对你们的时间安排要求很严格吗?每次发车都要准时吗?”老人笑了,反问道:“哪有这么严格哦!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那刚才坐满了人,你怎么还

不走?”“这你可能不知道了,因为这是末班啊!提前走了的话,那些准时来等车的人会以为我们迟到了,有的人可能就会一直等下去。这么凉的天,这样等下去多不好啊!所以我们必须等时间到了再走,哪怕让他们看到一辆载满了人的末班车死了心也

好啊,起码他们可以早点安全回家。”我顿然猛醒,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来老人背负着车外车内的人的误解和责骂,只为了给准时来坐车的人一个失望的答案,同时也是让更多的人顺利回家!到站的时候,我起身下车。走到车门的时候,我回头对他

真挚地说出了一句:“谢谢。”秋日的夜风已经有些寒冷,但是我的心却暖意通融。(材料二)人生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在抱怨中,对自己的幸福视而不见,一味地放大缺憾,于是我们变得痛苦而彷徨。也许,改变我们心态的只是一件小事。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装塑钢窗户。那天他一直在

我们家闷头干活,黄昏将近,我们留他吃饭,饭桌上他很拘谨,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公公则与他扯家常。原来,他考上了大学,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因为家里太穷,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婆婆翻拣出旧衣物,装了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

了好久才收下。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一个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麦收了,全家人想表示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商量了好久,最后娘10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你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他放下东西走了,全家

人却感慨不已。真不知道,在城市里辗转打工的他事隔半年后如何准确的找到我家;也不知道,害羞的他如何鼓足勇气敲门。我所知道的是,我也曾接受过比他更大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着地心存感激。那个害羞青年告别时,满足和幸福洋溢在脸上,我相信这一切源于他温暖的心态。13

.材料一的标题改为《守时的老人》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14.说说材料二中划横线的句子蕴含的情感。15.找出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16.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温暖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3.标题改为《守

时的老人》不合适,原文中老人笑着说“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老人是在末班车的时刻守时,突出她会深夜准备乘车人的关心,改后就强调老人一直守时,和原文不一致,还是原题目好。14.这句话中既有我对害羞的青年半年后登门感谢我家人帮助的赞誉之

情,也有自己没有像他一样执着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内心的愧疚。15.参考答案: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是:车坐满了人,乘客催促,公司没有很严格的规定,老人为何坚持准时发车?这样使得情节曲折,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老人真正关心他人的美德。16.参考答案:能够像材料一、二中的老人一

样,真正关心他人,这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能够像材料一中的“我”、材料二中羞涩的青年一样,对帮助过别人,帮助过自己的人真诚地表示感谢,这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解析】1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题干中的问题是将原

有标题改为另一标题是否可以,学生11作答应先表明观点,再按照标题的作用并结合文章内容和文章中心回答。“守时的末班车”强调了老人守时与对乘车人关心。而改后则只强调一点,失之偏颇。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

文章的标题注意从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

,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意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意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意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14.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一般情况下,理解重点语句需要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和修饰成分,进而理解这个句子的表达的意图和思想感情。本题所划线的句子中出现了“我”与青年在接受帮助和感恩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表达了“我”内心的情感。15.本题考查设置悬念的作用。题干中要求学生先找到设置悬念的相

关情节,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在答表达效果时,要体会对人物形象或中心的意义。如老人坚持准时发车的情节就为下文造成了悬念,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引人入胜的作用。1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通过品味语句,特别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议论的句子和分析文中人、事、物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文章的中心主题。题干中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因此学生在作答“温暖的心态”时应包含主题概括、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三个部分。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