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武汉专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286.817 KB
  • 2024-09-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仙桃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仙桃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仙桃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仙桃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武汉专题】.docx,共(14)页,286.81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be9d7384338c576ab71495afe4147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仙桃中学2020级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本场考试时限为9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6.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本试卷自己保存以便评讲。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商朝统治者迷信鬼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尊天”的同时,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观念。这表明西周比商代更加A.重视神权统治B.关注现实世界C.强调等级秩序D.注重

血缘关系2.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在公元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B.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地

位C.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D.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3.北朝奴婢和牛亦得受田,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至于丁牛受田至隋代已取消,唐代则奴婢及牛固不得授田,妇女亦无授田之例,只有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由此可知A

.隋唐时期人口逐渐增加B.均田制日益遭到破坏C.政府注重维护弱势群体D.自耕农经济逐渐恢复4.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颛顼、帝喾、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这种观念有利于A.消除民

族矛盾B.促进边疆开发C.加强君主专制D.强化民族认同5.唐朝后期,有人提出必须由公卿子弟担任高官,因为他们“台阁仪范,班行准则,不教而自成”;明朝让进士中优秀者入翰林院观习政务,称“庶吉士”,在六部等衙门者仍称进士

。这反映出A.注重官员行政经验B.官员文化素养提高C.门第观念仍然流行D.官吏来源逐渐扩大6.欧阳修在《论逐路取人札子》中写到:“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

合为一,而唯才是择。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这一做法A.杜绝了考试中的舞弊行为B.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C.有利于防止考试舞弊行为D.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7.据史料记载,宋代天禧年间耕地面积比唐代天宝年

间增多5%,但租税中粮食收入却多了46%,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农业技术的进步C.稳定的政治局势D.不抑兼并的政策8.宋代一些史家批评传统的重事轻义的史学风气,倡导作史“但欲通知古今之变,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这种观点

A.有利于确立儒学正统地位B.受到理学发展的影响C.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思想D.开启通史编撰的潮流9.军机处设立后,负责处理机密紧急的军政要务,而内阁仍然帮助皇帝处理纷繁复杂、专业性极强的政务。乾隆年间,每年经内阁

票拟在各部院的本章约6000余道,无一不是国家军政大小事务。皇帝偶有发现票拟有误,则将相关大学士严厉训斥,大学士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军机处与内阁共同决策军国大事B.内阁逐渐成为最高中枢权力机构C.官僚行政体制进一步僵化D.专制政治运行机制日益完备10.乾隆

二十四年,有官员上奏称“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致丝价日昂”。为此,乾隆下旨限制生丝出口,“每船准其配买土丝五千斤,二蚕湖丝三千斤”。由此可以看出当时A.自然经济逐步

解体B.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政府严禁对外贸易D.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11.明清时期,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作为以叙事为主体的戏曲,甚至让长期充当文坛主

流的诗词创作屈居于次要地位。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的黑暗和封建制度的衰落B.反封建色彩的小说得以蓬勃发展C.民众追求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D.商品经济繁荣和市民队伍的壮大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

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的“一块界碑”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指A.“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B.英国通商要求得到满足C.中国传统农业向近现代农业转变D.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始13.有人说,发起中国近

代化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材料表明中国

的近代化运动A.促成实业救国思潮B.与救亡图存相结合C.地区发展不平衡D.完全是西方侵略所致14.甲午战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

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A.国际关系中主要靠实力B.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C.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D.甲午战

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1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

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B.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C.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16.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表1中材料表明表1A.中国朝贡体系彻底崩溃B.中国

逐步接受近代外交观念,主权意识有所增强C.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

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D.历代政府为收回国家权益做出了努力17.皖南事变后,美国政府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

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D.借助援助使国共两党全力抗日18.1948年,毛泽东将关于五一劳动节口号原稿中的“

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体现了A.中国共产党建设民主政治诚意和决心B.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

胜利C.中国共产党开始意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D.工人阶级不再是革命的领导阶级19.表2文化广告生产资料广告消费品广告金融广告社会广告总量195078528153745901952109500301441954166300241931

9569423024123总计447628454521050表2为1950—1956年《人民日报》广告分类统计表,表中的变化趋势能反映出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顺利完成B.广告宣传与社会主义经济脱离C.计划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确立20.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

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材料意在表明A.国际形势趋向缓和B.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准备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21.1978年9月,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企业—香港商人张子弥创建的太平手袋厂在东莞落户,中国工商总局颁发了第一个

“三来一补”企业牌照,编号为“粤字001号”。这A.标志着东莞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B.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趋势C.为改革开放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践参考D.说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22.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

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这说明我国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种类数量年份23.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士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适应了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极大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D.有利于促进农

村经济的发展,展现农村的活力24.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从1964年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面对这一世界难题,他走进水稻的莽莽绿海;头顶烈日,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走遍南方沼泽湿地,苦苦寻觅。终于有一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

的植株。后历经10年磨难,终于培育成功。为中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19年9月29日荣获“共和国勋章”。材料从根本上体现了袁隆平A.爱国主义精神B.国际主义精神C.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D.艰苦奋斗的精神2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公民总数为30000人至35000人,

而公民大会的出席人数通常为2000人至3000人,作为普通公民的农民、手工业者还常常不能出席公民大会。这说明A.当时雅典民主已发展到高峰B.雅典民主有局限性和狭隘性C.公民集体是雅典城邦的核心D.公民个体对城邦利益不关心26.优先权制度起源

于古代罗马法,主要涉及到妻之嫁资返还优先权和受监护人的损害赔偿优先权,而在近代《日本民法典》中设立专章(第八章)规定了优先权(先取特权)的性质、种类、顺位和效力。这说明了A.罗马法与日本民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B.近代日本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C.日本民法优先权对罗马法有一定发

展D.罗马法对近代亚洲民法产生深远影响27.在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意大利的北部诸城市都先后成立了公社,这些公社战胜了封建主发展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他们对商业和手工业采取保护的政策,并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具有世俗倾向的新文化,材料意在说明A.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原因B.文艺复兴出现在意大利的根

本原因C.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的产生D.城市的新发展与新文化的相互作用28.西班牙重商主义者马斯塔利兹指出:“这些贵金属并没有留在西班牙,而是转到它的更勤劳的邻人手里,使得他们致富,同时也成为西班牙人破产的原因。

”材料说明西班牙A.殖民据点遭到破坏B.遭到西欧海盗的沉重打击C.商品生产较为落后D.工业发展受制于价格革命29.1787年,鉴于先前对殖民地总督的认识,美国制宪会议的一些代表要求设立一个不能否决法律的行政长官,其他代表认为共和国需要一位强有力的行政长官。经过大量辩论,代表们设立了一位被宪法授予

了可制衡议会的足够权力的行政长官。这一“行政长官”的设立A.体现了分权制约的基本理念B.实质上是中世纪国王的翻版C.践行了联邦体制的基本原则D.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政治需求30.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

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的内部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据此可知,列宁意在A.对资产阶级实行妥协的政策B.支持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C.最大限度地减少

革命的阻力D.维持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31.1947年,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在该计划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对欧洲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个“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美国这一政

策的主要目的是A.促成欧洲政治经济的统一B.加强欧美等国家内部团结C.实现欧洲国家的经济复兴D.抵制苏联对西欧国家渗透32.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也是历史学习

的任务之一。一种艺术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下列作品与上述材料描述特征一致的是AB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5分。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

统社会以等级森严著称,“士农工商”,“士”被尊为四民之首,而“商”则居于四民之末。到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绅商”一词频繁出现。一些地区出现了“儒商”,读书

人加入商人队伍,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经商成为致富的好途径。经商赚钱后,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晚清时期,捐输买官成为无缘科举及第的商人们跻身于绅士群体的主要途径。甲午战争后,绅士转化为商人的现象更为明显,“弃士经商”蔚然成风。士商相混形成了绅商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

地位,又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在英国历史上,新贵族概念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英国封建贵族在经济上表现为

从事封建庄园制经济为主,政治上表现为支持并维护王权。十六世纪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从他们中间游离出一部分新贵族,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并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另外,十六世纪还有大批非贵族出身的商人、手工工场主购置教会。王室的大量土

地而成为新贵族,跻身贵族行列。这表明英国新贵族是一个来源复杂、成分多样的“混血儿”,但他们在革命期间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对英国社会政治影响深远。——金卫星、梧乃琪《英国新贵族的产生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1)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绅商”形成的途径并分析其形成的社会原因?(13分)(2)据材料二,指出“新贵族”的来源和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贵族”和近代中国“绅商”对社会发展的共同影响?(12分)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

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一些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可以用来说明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在一定地域和历史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如果硬要把它们套在各国各民族头上、用它们来对人类生活进行格式化,并以此为裁判,那就是荒谬的

了。对国外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要有分析、有鉴别,适用的就拿来用,不适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材料二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

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

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习近平《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二)选考题:35、36、37题任选一题

回答即可,共15分。3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建军初期,南昌起义部队实行了政治指导员制度。政治指导员的任务是负责军中的党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协助指挥官完成战斗、给养、管理、训育等各项任务,一切工作以争取军事胜利为主要目标,其在军中的地位低于同级指挥官。1927年

9月,毛泽东对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党代表在军中的地位与同级指挥官相等,并有代表党监督指挥官的权力。井冈山会师后,党代表制度在全军推行。1928年中共六大前后,中共中央多次指示

红军仿效苏联,废除党代表制度,改为政治委员制度。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肯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1930年10月,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治上之唯一领导”。——摘编自王建强《红军由党代表制度到政治

委员制度的变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时期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8分)36.(15分)【历

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巴黎和会之后,山东悬案成为影响中国和美国国内政治乃至远东和太平洋国际局势的重要问题,也是华盛顿会议必须解决的问题。日本政府清楚,在形势变化之后,日本就不可能完全维持在山东的特权了。因此,日本在会前多次要求与中国直接

交涉山东善后问题,以期能保留较多权益。但都遭到了中国的拒绝。日本转而请求美国调停,最后达成妥协。鲁案交涉长达两个月零4天,共举行了36次会议。美国在此期间不断向中日双方施加压力。1月27日,中日达成协议,2月4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日本也不是毫无所得。首先,日本仍然可以控制胶济铁路五到十

年,仍然保持着在山东的经济优势。其次,日本在满蒙的既得利益没有受到触动。——摘自刘笑盈《美日在华争夺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山东悬案得以解决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山东悬案的解决对远东和太平洋国际局势的影响。(9分)37.

(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隋炀帝)登基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少数民族政权),驻军青海,遇雨雪,士卒死者十二

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奢……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摘自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材料二(隋炀帝)修运河、建东都是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和东盛西衰的趋势;西巡东

征、巡游江南很大程度上是在实施发展统一国家的战略,在国土开发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等等。我认为: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都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贞观时代远不及大业年间的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

了个万事唾骂的恶名。——摘编自胡戟教授《隋炀帝新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灭亡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位作者对隋炀帝的不同态度;并指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的原则。(8分)仙桃中学2020级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

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DADACBBDBDABDBB题号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答案D

ACBCBDABCCCACDD1.【解析】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商代的迷信鬼神,神权色彩浓厚到而西周提出“以德配天”和“敬天保民”观念,强调“德”(政治伦理道德)和“保民”,反映了西周轻神事,更关注人事的现实精神,故选B项。商代更注重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CD不符合材料主旨。2.【

解析】D.依据材料中“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士阶层借助社会变革之际,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阶层出现了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结合所学

可知,西汉初年和明朝初期仍然有分封制;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法家思想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王室统治基础的动摇。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解析】A.根据“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只有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等,可知政府对受田者的限制逐渐增加,这反映了受土地有限和隋唐时期人口增多

的影响,政府进一步发展了均田制的内容,A项正确;均田制授田标准由北朝到隋唐的变化,不能说明其遭到破坏,B选错误;“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只是部分信息,不能充分说明其注重维护弱势群体,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自耕农经济的恢复,D项错误。4.【解

析】D.依据材料可知,司马迁提出“祖皇帝说”,强调各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有助于强化各民族的共同意识,为维护和巩固当时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提供心理支持,故选D项。“祖皇帝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但不

可能消除民族矛盾,故A项错误。BC和材料无关。5.【解析】A.材料强调唐代认为公卿子弟自幼熟悉政务,有一定的行政经验,所以应该由他们担任高官,明朝让优秀进士入翰林院学习政务,目的是让他们积累行政经验,故A项正确;有人建议公卿子弟担任高官不

能证明官员文化素养提高,官吏来源扩大,B、D两项错误;明代进士中优秀者入翰林院观习政务,与门第观念无关,C选项错误。6.【解析】C.据材料“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可知,这种做法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防止考试舞弊行为,而不能杜

绝舞弊行为,故选择C,排除A,科举取仕全凭一篇文章,只能考查出考生的“才”而无法确定考试的“德”,排除D;当时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是及其少数,并非绝大多数,说不上社会的公平公正,排除B。7.【解析】B.宋代租税中粮食收入增长远远高于耕地面积的增长,反映了粮食产量特别是亩产量增多十分明显,结合所学可

知这主要得益于农业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全国总量的增长,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故A项错误。政治局势基本较为稳定只是客观原因,C项错误。不抑兼并的政策带来的结果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与粮食产量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8.【解析】B.依据材料中“批评重事轻义的史学传统”和“观其

所处义理之得失”可知,宋代的史学观念强调义理,“以史明理”,把史学作为求理的手段,这是受到宋代理学发展的影响,故B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在西汉已确立,故A项错误。C项和材料无关,故错误。中国古代通史编撰潮流并非宋代开启,故D项错误。9.【解析】D.根据清代由军机处负

责紧急机密的军政要务,内阁则协助皇帝处理专业性极强的政务,两者相互配合,保证皇帝独揽大权,体现了专制政治运行机制日益完备,D项正确。军机处与内阁皆无决策权,故A项错误。军机处设立后,逐渐成为最高中枢权力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官僚行政体制僵化保守,影响政治效率和创新,C选项故错误。10.【

解析】B.如材料所说,生丝出口日益增加,以致丝价昂贵,引起朝廷关注,甚至以限制出口的方式平抑丝价,这体现了当时农副产品商品化的程度较高,故选B项。自然经济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的,A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只是说“限制”,并不是严禁,C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

处于优势地位,D项错误。11.【解析】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逐步壮大,市民需要获得更多的娱乐方式,由此引发了文学上世俗化的创作需求,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即是这种需求推动下的产物,故选D。材料并未强调创作的戏曲对社会的批判,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

;材料中进行的创作是戏曲,而非小说,排除B;追求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的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农民仍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C项中“民众”的说法过于宽泛,排除。12.【解析】A.依据材料信息,“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判断,政

治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经济上,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文化上,开始向西方学习,所以A项正确。B项不属于中国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仍然是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园建立是向近现代农业转变的标志;D项指辛亥

革命。13.【解析】B.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化运动的理解。AC项材料本身没有反映出来,应属于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影响和特点;中国近代化运动源于西方侵略,但主要依靠中国有识之士的努力,排除D项;由于西方国家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国近代化运动的主题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故B正确。

14.【解析】D.A项本身说法正确,赫德不是单纯讲国际关系,而是评价甲午战争,排除A项;赫德认为,成事需“正义加实力”,“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不能认定赫德认为“铁拳”比正义更实际,而应理解为“单

靠正义”不一定能“成”事,B、C项错误,D项正确。15.【解析】B.材料信息表明: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可知,材料试图说

明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恢复帝制,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从而掀起了

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A、D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没有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16.【解析】B.表中材料信息涉及1842到1928年中国外交的变化,A项基本上是甲午战争后;材料中从签订不平等条约到拒绝、修改不平等条约体现了中

国逐步接受近代外交观念,主权意识有所增强,所以B项正确;C项只能体现1919年和1928年的材料信息可排除;D项应该是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以后,排除D项。17.【解析】D.从材料信息“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

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可知,美国援华的重要条件是“国共纠纷”的解决,联系皖南事变这一时代背景,由于美日矛盾的激化,美国准备援助中国抗日,以中国牵制日本。由此可见,美国援华的目的是抗日,而国共的纠纷不利于抗日的大局。

因此美国的声明意在敦促蒋介石协调国共矛盾,全力合作抗日。故D项正确。18.【解析】A.材料中毛泽东原先强调工人阶级领导作用和地位,后来则改为民主党派的共同参政和议政,尽管这只是行为主体的变化,但也从正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民主政治

的诚意和决心,故选A。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中国共产党早已经意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如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均说明了这一点,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新中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中毛泽东只

是将强调的重点转移了一下,但并不否认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排除D。19.【解析】C.材料中生产资料、消费品、金融广告大幅减少甚至为零,反映了某种经济发展对广告依赖较小,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应该是计划经济,故选C;国民经济恢复

1952年底完成,故排除A;B与史实不符,排除B;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20.【解析】B.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邓小平把握全局,高瞻远瞩地及时指导我们党改变了“一条线”战略,代之以更为实际、更为灵活、

更具原则性的战略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正确;A、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中国没有(准备)加入不结盟运动,但和不结盟运动间的关系一直不错,故错误。21.【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12月,故材料中东莞在19

78年9月的这一创举为改革开放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践参考,故选C。改革开放最初的“试验田”是广东的深圳,排除A;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趋势的是中国加入WTO,排除B;当时的中国还未开始改革开放,排除D。22.【解析】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十六字”的法制建设方针,

材料中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七部法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落实依法治国理念的表现,故B正确;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1987年十三大上才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议程,故A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于1982年,故D

错误。23.【解析】D.材料讲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民意将土地承包权进行了修改,这就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展现了农村的活力,但是不能说明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根本性变革,所以答案选D,排除C;由“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中国土地所有权依然是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农民只拥有承包权和经营权B;A项是“

两权分离”时的作用,题干要求学生思考的是“三权分置”的作用,答非所问,故排除A。24.【解析】A.袁隆平面对世界难题,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粮食短缺问题,解决“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正确答案应选A项。袁隆平不

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但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排除B项。CD项从属于A项。25.【解析】B.由材料可知,雅典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占公民总人数的比例相当低,且普通公民常常不能出席公民大会,这说明雅典民主范围狭小,在

一定程度上徒有其表,故选B项。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C项叙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26.【解析】C.日本民法优先权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并且在其基础之上有所发展,所以答案选C,A、B表述错误,D选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27

.【解析】C.材料说明中世纪意大利的的城市自治运用,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阶级的形成,并对具有世俗倾向的新文化采取保护政策,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的产生。A、C最早和根本无法体现,D选项相互作用无法体现。28.【解析】C.从材料可知,西班牙掠夺的贵金属并没有用于发展国内的经济,财富流入邻

国,为邻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没有价格革命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29.【解析】A.由材料“被宪法授予”“可制衡议会”等可知,这一行政长官的设立体现了分权制约的基本理

念,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行政长官与中世纪国王有本质区别,排除B项;联邦体制的基本原则是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适度分权,但联邦政府掌握大权,材料没有体现这些内容,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其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政治需求,排除D项。的30.【解析】C.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反对立即采

取暴力革命的原因是“这样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发生对立”,可见列宁的意图是减少社会主义革命的阻力,选项C正确。列宁不主张立即暴动,不等于对资产阶级实行妥协,排除A项;列宁显然不支持临时政府的政策

,排除B项;《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革命任务,即结束两个政权并立,排除D项。31.【解析】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对欧政策——争取欧洲统一,形成“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

的目的是抵制苏联对西欧国家的渗透,故D项正确。促成欧洲政治经济的统一不是美国对欧政策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美国主要是通过团结欧洲国家来抵制苏联,故B项错误;美国想通过马歇尔计划实现欧洲经济复兴来对抗苏联,复兴欧洲经济不是美国对欧政策的最终日的,故C项错误。32.【解析】

D.材料描述的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图A结构严整,场面宏大,显示理性,典型的古典主义绘画风格,排除A;图B热烈、奔放,显示出浪漫情愫,典型的浪漫主义绘画风格,排除B;图C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典型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排除C;图D,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等,故选

择D。二、非选择题:33.(1)途径:商人捐输买官;士人经商。(4分)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社会的政治腐败;传统官本位思想(或传统士农工商思想);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影响;甲午战后近代化经济的发展(或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政治民主化;1905年科举制废除;实业救国思想(9分,每点2分,答对4点得9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来源:封建贵族;商人;手工工场主。(4分,每点1分,答对3点得4

分)特点:经济上与资本主义经济相联系;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4分)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社会经济进步);对当时社会政治斗争影响较大。(4分)34.(12分)【解析】本题是评论性的开放性试题。本题主要是要读懂材料中的观点。根据材料可以得出的主要观点:如:作为一个民

族,应该坚持自己的历史文化;各国各民族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或理论体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要尊重历史等。具体的史实论证可以结合古今中外重大历史正反史实进行论证等。如中共在探索中共革命道路或建设道路过程中,既存在过照搬他国经验与理论给

中国革命道路或建设道路带来危害的史实,也有根据中国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赢得民族独立;使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越走越坚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反面论证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如苏联解体、日本军国主义等。【答案】言之有理,有观点、论证、总结即可。3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特点:重视制度建设;强化党的领导;采用苏联经验;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7分)(2)原因: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人民军队最初构成人员复杂,思想紊乱,组织涣散;革命斗争的需要;

受苏联影响。(8分)3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1)一战后美国实力大增;美日达成妥协;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努力。(6分)(2)增强了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影响;美日矛盾加剧;日本加紧入侵中国东北。(9分)3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

说】(15分)(1)修建京杭大运河和长城;发动对外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征收沉重的赋税;兴建东都洛阳。(7分)(2)杜佑否定、批评、贬低隋炀帝,认为隋炀帝是暴君,导致隋朝灭亡;胡戟教授赞扬、肯定、推崇隋炀帝

,认为隋炀帝对国家发展有功绩。(4分)原则:辩证分析的原则,全面评价;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评价。(4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5472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