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x,共(17)页,39.89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b7166c6a7ff2d40b9ad0a798968c8c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0.0分)1.先秦儒学就政治方面而言,它倡导以“德政”巩固政权,以德化民。从伦理方面而言,它强调尊卑有序、等级
分明的人伦关系,要求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反映出先秦儒学()A.适应了统治阶层的需要B.政治伦理化韵味浓厚C.融合吸收了各学派观点D.礼乐制度的发展完善2.《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
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克己复礼B.兴办教育C.道德教化D.礼法并用3.汉初的政论家陆贾在《新语》中写道:“故虐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百姓以德附,骨肉以仁亲,夫妇以义合,朋友以义信,君臣以义
序,百官以义承”。其旨在()A.确立儒学正统地位B.希望君主无为而治C.宣扬三纲五常理论D.引导统治者施德政4.宋之后,儒士阶层参与民间社会治理的方式多样,比如北宋神宗时期陕西蓝田吕氏兄弟根据儒家礼制并参照民
间习俗制定《吕氏乡约》,以劝善规过、互助互济为主要内容,成为乡民行为守则和自治规范。材料表明()A.宋代儒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宋代儒学开始成为官方正统哲学C.宋代儒学主导基层民间治理D.宋代儒学发展出现了大
众化、民间化的趋势5.《唐律疏议》中提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与孔子“推崇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儒家思想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B.唐代立法深受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冶思想植根于
悠久的历史传统D.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6.《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7.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C.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D.重视儒
家伦理的教化作用8.“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B.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C.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稳定D.法律与儒家伦理存在冲突9.宋明时期民
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数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这说明当时()A.社会风气日益败坏B.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C.儒家伦理逐渐普及D.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1
0.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谱的规定体现了()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11.周代的乐舞,经常
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周代的乐舞()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C.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D.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12.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
,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主张()A.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B.体现了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发挥C.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D.具有超越功利追
求精神自由的倾向13.《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①维护权贵利益②注重公平正义③重视宗法伦理④保护私有财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
②④14.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
法的公正性15.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16.12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以研究《民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只有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次罗马法的“复兴”
运动()A.保障了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建立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D.标志着西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17.罗马法被称为“世界共同的法律”,是世界性的模范法,后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
是按照罗马私法的模式建立的自己的法律制度,从而构成了所谓的“罗马法系”或“大陆法系”。这反映了罗马法()A.是近代民权理论的起源B.为近代国家的法律制定所借鉴C.具有世界性法律的特点D.与欧洲大陆法系互为表里18.美国《权利法案》是美国宪法前十条修正案的统称,其中
第一条修正案是关于“保护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出版自由,以及和平集会的权利和请愿的权利”。这表明美国法律具有的特点是()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权力制衡三权分立C.注重保护个人权利D.坚持公平公正原则19.光芒四射的《法国民法典》诞生后,法国人坦言《罗马法》对其贡献“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
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智慧。”从本质上看两部法律相同点在于()A.都适用于存在商品经济关系的社会B.《法国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C.法国资产阶级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
D.两者之间没有差异与不同20.17世纪一位路德教传教士认为:“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进化论的提出颠覆了基督教神学B.
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影响广泛C.努力调和新教伦理与科学精神D.“因信称义”思想得到教会的认可21.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A.打破了教
会的精神垄断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
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A.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C.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D.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
23.“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文革结束后,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制度得以重建和完善。这一历程表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A.推动了经济发展B.优于西方国家C.遭到了严重破坏D.在曲折中得到发展24.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A.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
已臻完善B.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C.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25.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A.焦裕禄B.袁隆平C.邱少云D.邓稼先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40.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九章律》和其他一系列法律,统称“汉律”。……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称为其法理的基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
二版)》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律的特点。材料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
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三: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
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拿破仑法典》1804年材料三体现了哪些立法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得以颁布的社会背景。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
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是世界
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据材料四指出这种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在追求民主法制过程中的共同点。27.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
者皆是也”。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赎,已添家法。乃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昡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脸--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材料二: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
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
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材料三:州县贤,则民安。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约之使人人守法。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如课农
桑须中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摘编自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完成下列要求: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据材料
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
价值。答案1.【答案】B【解析】先秦时期处于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以德化民”不利于统治阶层的统治,不是统治阶层的需要,排除A;“强调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人伦关系”体现了政治的伦理化,B正确;CD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以德化民”“强调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人伦关系”。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C【解析】阅读材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材料意思是: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
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所以孟子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故选:C。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具体考查孟子的思想。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以一则孟子的一段文言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
注意孟子的思想主张和特点。3.【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故虐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百姓以德附……,君臣以义序,百官以义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实行德政,从而维护统治的思想,故D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排除A;通过
材料“德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儒家思想内容而不是无为而治,排除B;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到三纲五常思想,排除C。故选:D。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思想。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
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4.【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儒士阶层参与民间社会治理的方式多样”“《吕氏乡约》”可以看出儒学思想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准则说明儒学出现大众化趋势,故D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儒学拥有
广泛社会基础,排除A;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儒学的民间化趋势,不是官方化,排除B;C主导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理学的发展。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
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知,说明唐朝立法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法律,无法体现儒家思想的发展,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法冶思想植根于悠久的历
史传统”,排除C。D表述正确,但和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本题以《唐律疏议》的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儒家思想对唐朝立法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可以看出《论语》的问世说明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B项正确.A项是宋明理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儒家思想已
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是在汉代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形成的相关知识.需要对儒家思想形成以及发展历程、孔子的思想主张的掌握.解题是抓住关键信息,结合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解答即可.本题以《论语》为切入点考查
儒家思想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了董仲舒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董仲
舒的思想。需要掌握董仲舒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董仲舒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8.【答案】A【解析】“亲亲得相首匿”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
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说明受到儒家纲常思想的影响。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血缘关系影响到法律,故B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材料中体现法律照顾了伦理方面内容,而不是存在冲突,故D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自汉武帝始作为封建统治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影响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对中国社会各方
面的影响。9.【答案】C【解析】“民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数化而厚风俗”表明当时儒家伦理逐渐普及,故C正确;败坏、主流思潮、官方正统儒学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
宋明理学,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纲常人伦以及内含于其中的“所以然“与“所当然“的道理。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学、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10.【答案
】D【解析】“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宗法制,解题
的关键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宗法制,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11.【答案】A【解析】
A.“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乐舞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故正确;B.题干中并未体现楚重视传承的特点,故排除;C.题干并未体现出官僚政治,故排除;D.题干中也并未体现出歌功颂德。故排除;故选:A。本题考
查的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于考查的是周代的“礼”的作用。官僚政治: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以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为理由,而随意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古
希腊的斯巴达国家是奴隶制贵族政治的典型。它的国家机构由国王、长老会议、人民大会和监察官组成。人民大会有名无实,军政实权掌握在监察官和长老会议手里,而监察官和长老会议的成员,全都是贵族。12.【答案】B【解析】“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故B正确;民本思想、人
与人之间关系、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
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13.【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可以得出保护私有财产,故④正确。依据材料“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可以得出重视宗法伦理,故③正确。依据题干“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
奴”可以得出维护权贵利益,故①正确。题干材料不能得出注重公平正义,故②错误,故C项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西周时期刑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逐句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西周时期刑法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分析理解的能力。14.【答案】B【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B项,《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儒家主张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以儒家经典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法律中增加了体
现儒家思想的条文。这说明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C项,题干没有涉及判案的随意性。故C项错误。D项,儒家经典不能始终保证司法的公正性。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点:①儒家思想的产生主要主张;②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③儒家思想与封建统
治的结合;④儒家思想的影响。汉代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15.【答案】A【解析】乡约是利用理学思想教化乡民的工具,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并把宣讲皇帝圣谕作为主要内容,
这一变化是皇权借助乡约向基层社会扩张够正确选项为A;官方推行乡约,宣讲圣谕虽然反映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管控能力的加强,但据此认为,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到基层社会,则属于对历史现象的过度解释,排除B;南宋后期,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
排除C;材料所示变化实际上是儒学士人自发的社会教化被官方化,成为宣扬国家意志的工具,而儒学本身也是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所以这一变化实际上有利于促进儒学的传播,排除D。故选:A。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乡约制度。本题考查乡约制度,主要考查乡约制度官方话后对社会的主要作用。16.【答案
】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对罗马法的研究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结合所学可知,这就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等级代表制度的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契约理论是启蒙运动的内
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反封建斗争,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罗马法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罗马法作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答案】B【解析】由“后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是按照罗马私法的模式建立
的自己的法律制度”可知,罗马法为近代国家的法律制定所借鉴,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权问题,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大陆法系,不是世界性法律,C错误;罗马法与大陆法系不是互为表里的关系,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后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是按照罗马私法的模式建立的自己
的法律制度”。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罗马法,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的古代法律。18.【答案】C【解析】A.材料体现不出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材料信息看不出三权分立的特点;C.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是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注
重保护个人权利的特征;D.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宪法,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的局限性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美国宪法的内容和美国修正案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
的基础知识功底。19.【答案】A【解析】罗马法中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其中一个原因是奴隶制下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而《法国法典》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故A符合;B、D项表述明显错误,两个是不同性质的法律,故B、D排除;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罗马法不可能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武器,故C排除;故选:A。本
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法。罗马人的法律是古代罗马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之一,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认识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后世尤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
重要影响。罗马法的影响:①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②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今天继承的罗马法法律制度、原则:①陪审制度;②保护人制度即律师制度;③“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不告不理”原则
。20.【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新教传教士”、“宗教”和“科学”等信息点可知,当时欧洲努力调和新教伦理与科学精神,故C正确;A、B项时间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
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本题为中档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答案】D【解析】”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
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表明新教思想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
家的形成,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如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的共和国性质的神权国家,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16、17世纪前后兴起的一场基督教社会改革运动,以反对教会的极端统治、宗教教义的异化和教会组织对民众的压迫而闻名,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组织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而发动的
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22.【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中国的法制建设涉及广泛,说明我国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故B正确。A是1949年到1952年的任务,排除。“依法治国”的方针在1997年提出,故排除C。D材料未涉及,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
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3.【答
案】D【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文革时期和文革以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经历的过程特征,看不出,推动了经济发展,。B.材料看不出中国民主政治比西方国家好。C.材料中反映了文革结束以后,民主政治得以完善。D.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历程。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4.【答案】D【解析】A.1978年之后宪法又进行了部分修改,说明其不够完
善,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A项错误;B.1954年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地位确立,故B项错误;C.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宪法为核心的
法律体系已经建立,故C项错误;D.根据材料1979年和1980年接连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修改,由此可见,原有宪法有很多亟待加强的必要,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方面的主要成就:(一)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二)修订完善了宪法;(三)发展完善了立法体制;(四)改革完善了司法制度;(五)发展了公民人权保障法制。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相关知识点的掌握。25.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是焦裕禄,故A正确;AD是科学家,排除;C是抗美援朝的英雄,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本题为基础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考查学
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6.【答案】【小题1】崇尚宽简,皇权至上,儒家经义成为法理基础。【小题2】对近代欧美国家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和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小题3】原则:自
由平等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原因: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法学家的贡献;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小题4】发展: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同点:通过立法维护民主。【解析】(1)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法治的本质特点,主要根据
材料内容进行归纳。(2)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主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罗马法对近现代法律和法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本题考查《拿破仑法典》,主要根据材料归纳其立法原则,根据所学回答内容,分析其颁布的社会背景,抓住资本主义发展和大革命这个背景。
(4)本题考查新中国宪法的内容。根据材料归纳其共同点,都与法律或法制建设有关,体现了以法法律形式维护政治民主制度的共同特点。本题对中外古今法制建设的考查,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对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社会法制本质有明确的认识,它是统
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有力工具,由于国情况不同,发展程序度不同,但民主法制建设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27.【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求有:孝义传家;清廉立
身;节俭生活。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有: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故答案为:答案: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影响: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小题2】(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
二“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价值有: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依据材料二“一念而善”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主张是:知行合一;致良知。答案: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
定秩序。思想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小题3】(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约之使人人守法。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等可知建议有:以法律约束官员,层层监督;明确官员职责,逐级考核。第二小问:当代价值: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
,培育家国情怀。答案:建议:以法律约束官员,层层监督;明确官员职责,逐级考核。依据材料一、二、三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代价值有: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家国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郑氏家规》的相关知识。对“明浦江郑氏家规”相关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
键。(2)本题考查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一念而善”、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
料设置有较大难度,综合性强,难度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