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浙北G2联盟(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30)页,1.59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b66b962e9cdf22c0c1a8b3cee4782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北G2期中联考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
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目前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仍在增加B.CO2、S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C.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
燃料的燃烧,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D.实现碳中和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减缓全球气温上升【答案】B【解析】【分析】1、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
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2、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
碳“零排放”。【详解】A、目前由于温室气体的产生量大于消耗量,因此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仍在增加,A正确;B、CO2是温室气体,SO2引起酸雨,不是全球气候变暖,不是温室气体,B错误;C、据题意可知,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
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C正确;D、碳中和就是要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CO2是温室气体,因此实现碳中和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减缓全球气温上升,D正确。故选B。2.研究发现,某种胰岛素依赖型糖
尿病的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对自身的胰岛β细胞进行攻击和破坏,导致胰岛β细胞严重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A.过敏反应B.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C.自身免疫病D.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失
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
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由题可知,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对自身的胰岛β细胞进行攻击和破坏,根据自身免疫病的定义判断,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者免疫系统反应过强,攻击自身胰岛β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属于自身免疫病,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3.细胞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
不可少的脂质B.核酸依据含氮碱基的不同分为DNA和RNAC.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D.抗体、激素和核酸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答案】A【解析】【分析】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细胞结构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含有DNA或RNA
一种核酸。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3、细胞膜的主要组成
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详解】A、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细胞都有细胞膜,因此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A正确;B、核酸依据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中是脱氧核糖,RNA中核糖,B错误;C、糖类中多糖
是生物大分子,脂质一般都是生物小分子,C错误;D、抗体和核酸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激素有些不是多聚体,比如性激素不是多聚体,D错误。故选A。4.对于高中生物学实验来说,洋葱可谓“浑身都是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
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B.洋葱管状叶不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用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最佳材料D.经秋水仙素处理洋葱的不定根后,可使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D【解析】【分析】洋
葱作为实验材料:(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a、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b、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
分布状况。(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详解】A、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照片不是模型,A错误;B、洋葱管状叶伸展于空中,含有叶绿体,
可进行光合作用,可用于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B错误;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大液泡,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最佳材料,内表皮大液泡中无颜色,不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最佳材料,C错误;D、秋水仙素可抑制部分细胞纺锤体的形成,经秋水仙素处理洋葱的不定根后,可使部
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故选D。5.机场昆虫能够破坏机场植被的生长,其飞行活动还会对飞机的飞行安全造成危害,可以通过人工合成信息素定向干扰昆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进行防控。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A.该信息素是一种化学信息B.机场昆虫是
该信息素的信息受体C.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素的作用D.这种防控方法属于化学防治的的【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详解】题中显示,通过人工合成信息素定向干扰昆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进行防控,显然该信息素是一种化学信息,A正确;B、人工合成的信息素的
使用能定向干扰昆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显然,机场昆虫是该信息素的受体,B正确;C、该信息素定向干扰昆虫交配和产卵行为,据此可知,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素的作用,C正确;D、由人工合成的信息素定向干扰昆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进行防控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D。6.诗
句“无田甫田,维莠骄骄”的意思是无力耕种以致田地荒废,杂草长得又高又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诗句描述的是次生演替过程B.该诗句描述的演替,演替而来的顶极群落称为次生林C.演替过程中出现新的优势物种后原有的物种消失D.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答
案】A【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
,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该演替是在荒田上开始的,描述的是次生演替过程,A正确;B、次生林是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故该弃耕农田上演替而来的顶极群落不是次生林,B错误;C、演替过程中出现新的
优势物种后原有的物种没有消失,C错误;D、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一直在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7.如图是在调查某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而绘制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A.0~5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基本不变,性比率保持1:1B.第10年时该生物种群数量最少,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C.第25年时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能下降D.第15年左右该生物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0~5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5~15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5~25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详解】A、0﹣5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不变,但不能说明性比率保持1:1,A错误;B、第15年
种群数量最少,B错误;C、第25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会使得其他种群的资源减少,故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C正确;D、在15年左右该生物种群增长速率约为0,不是最大值,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看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是λ的大小,λ=1种群数量不变,大于1,种群数量增长,小于1
,则种群数量下降。8.“奥密克戎”病毒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其在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广泛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很强,原因是其在内环境中繁殖很快B.奥密克戎毒株的可怕之处是人体
不会对其产生免疫反应C.接种疫苗能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说明疫苗可用于对患者的治疗D.发现疑似病例可以检测血液中的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
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奥密克戎”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不能在内环境繁殖,A错误;B、正常情况下,对外来的物质人体都会发生免疫反应,B错
误;C、接种疫苗可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说明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一定的抗体及记忆细胞,预防感染,C错误;D、机体受到病毒入侵后会产生抗体,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可以比较灵敏的检测人血浆中的抗体,进而诊断机体是否受到病毒感
染,D正确。故选D。9.如图甲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细胞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乙含有8条染色单体B.图乙所示细胞对应图甲中de段C.图甲中实线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D.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
的加倍均发生在ab段所示时期【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虚线是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实线是DNA含量变化曲线。ab表示间期,bc表示前期,cd表示中期,de
表示后期,ef表示末期。图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图乙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没有染色单体,A错误;B、图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甲de段,B正确;C、图甲实线表示核DNA含量的变化,C错误;D、核DNA含量加倍发
生在间期,即ab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de段,D错误。故选B。10.核孔复合体是核、质物质交换的特殊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质间物质交换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心房颤动可能是部分mRNA输出细胞核障碍引起C.人成熟红细胞核孔复合体的数量较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D.如果某个细胞表达了核孔跨膜运输蛋白,说明这个细胞发生了分化【答案】B【解析】【分析】核孔
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核质间的物质交换体现了核膜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A错误;B、房颤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部分mRNA输出细胞核障碍引起
,B正确;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更没有核孔复合物,C错误;D、核孔跨膜运输蛋白基因是每个人体细胞都表达的基因,该基因表达不能说明这个细胞发生了分化,D错误。故选B。11.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
加倍B.乙图表示着丝点分裂,导致DNA分子数目加倍C.甲、乙两图所示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的D.甲、乙两图所示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均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
:图甲分离的两条染色体上都有姐妹染色单体,可知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分离的两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可判断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甲图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但是染色体数
目不变,A错误;B、乙图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分子数目不变,B错误;C、若一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会在如图甲所示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若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会出现在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则可发生如图乙所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等位基因分离,C正确;D、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甲图不会发生于有丝分裂,D错误。故
选C。12.我国已在秦岭建立2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几十处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这些保护区分属不同地区和部门管理,不利于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例如,由于受到道路、农田及村民砍柴等的干扰,秦岭地区的大熊猫被分割成几个局域种群,个别局域种群
极小。2017年,有关部门决定统筹规划、建设秦岭国家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建立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属于迁地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大熊猫喂食、拍照C.对大熊猫而言建立了繁育研究基地,就不需要建设自然保护区D.将大熊猫分布区连接
起来,可促进它们之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保护遗传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自然保护区就是就地保护该地区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生存环境;易地保护则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科研所等进行保护和繁殖,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国家立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井买卖。【详解】A、建立大熊猫的自然保
护区属于就地保护,A错误;B、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活动,不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大熊猫喂食、拍照,B错误;C、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将部分大熊猫种群迁移到适当地方,施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繁行扩
大,利用这种方式保护的大熊猫,其物种延续和复壮需要借助一定生物技术手段,且生存能力比较差,不适应原生环境,要完成大熊猫种群延续及复壮还应使其适应原生环境,需要建设自然保护区,C错误;D、将大熊猫分布区连接起来,可促进它们之间的基因交流,保证了大熊猫种群的
繁衍,有利于保护遗传多样性,D正确。故选D。13.在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时,有同学取了两个信封,然后向信封里加入标有字母的卡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信封1和信封2分别表示F1的雌、雄生殖器官B.同一信封中可用材质差异显著的卡片表示一
对等位基因C.取出的卡片记录后放回原信封,目的是保证每次取出不同卡片的概率相同D.两个信封中各取出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信封1和信封2表示的都是F1的雌(或雄)生殖器官,A错误;B、同一信封中需用材质相同的卡片表示一对等位基因,以保证每个基因被随机摸到的概率相同,B错误;C、取出的卡片记录后放回原信
封,目的是保证每次取出不同卡片的概率相同,C正确;D、两个信封中各取出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随机组合,D错误。故选C。14.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依次经过培养→离心→搅拌→检测等步骤B.实验中作为宿主的大肠杆菌均需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C.该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使32P标记组的悬浮液放射性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
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依次分为混合培养、搅拌、离心和检测等步骤,A错误;B、实验中一般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而作为宿主
的大肠杆菌通常不需要标记,B错误;C、该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非主要是DNA,C错误;D、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使32P标记组的悬浮液放射性增强:培养时间过短,噬菌体未充分侵入细菌,悬浮液放射性增大;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保温时间过
长可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导致32P组悬浮液放射性强度变大,D正确。故选D。15.如图表示经15N标记过的某基因片段,其中①表示氢键,②表示化学键,③、④表示物质。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③、④都含
有15NB.A和T之和在每条链中所占比例相等C.①、②的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复制完成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3/4【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分析:①表示氢键,②表示磷酸二酯键,③代表碱基、④表示磷酸。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
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接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A、物质③代表含氮碱基,含有15N,④表示
磷酸,不含有15N,A错误;B、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A和T之和在每条链中所占比例相等,B正确;C、DNA聚合酶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氢键是自动形成的,不需要酶的催化,C错误;D、15N标记过的某基因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形成23个DNA
分子,又因为DNA复制特点为半保留复制,复制完成后,2个DNA是杂合DNA(15N-14N),其余6个全为14N-14N,含有14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D错。故选B。【点睛】16.阿尔兹海默症(AD)是由于人脑组织中出
现了淀粉样斑块而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淀粉样斑块是淀粉样前体蛋白(简称APP,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跨膜蛋白)被γ-分泌酶切割后经沉积产生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PP被切割前后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B.γ-分泌酶可显
著降低APP水解反应的活化能C.APP基因是阿尔兹海默症(AD)的致病基因D.干扰γ-分泌酶与APP的特异性结合可缓解AD的病情【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信息“AD病人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是脑组织中出现的淀粉样斑块沉积
,它是由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被γ-分泌酶切割后产生沉淀聚集形成的,一直以来,抑制γ-分泌酶的切割活性,减少淀粉样斑块沉积都是一个重要的治疗AD的策略,”故可以将通过调节γ-分泌酶活性来治疗疾病作为一种研究思路
。【详解】A、APP本质是蛋白质,切割前后都有肽键,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A正确;B、γ-分泌酶能催化APP水解,所以γ-分泌酶可显著降低APP水解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C、APP是分布于神经细胞膜上的重要跨膜蛋白,APP基因控制跨膜蛋白的合成
,因此APP基因不是阿尔兹海默症(AD)的致病基因,阿尔兹海默症(AD)致病原因是由于γ-分泌酶切割APP之后导致的,C错误;D、干扰γ-分泌酶与APP的特异性结合,γ-分泌酶不能切割APP,从而可以减少脑组织中出现淀粉样斑块沉积,可缓解AD的病情,D正确。故选C。17
.“开花生热现象”指一些植物的花器官在开花期能够在短期内迅速产生并累积大量热能,使花器官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促使花部气味挥发,吸引昆虫访花。研究表明该现象通过有氧呼吸的主呼吸链及交替氧化酶(AOX)参与的交替呼吸途径实现(如图所示)。
其中交替呼吸途径不发生H+跨膜运输,故不能形成驱动ATP合成的膜质子势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机物经过交替呼吸途径氧化分解后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B.图中膜蛋白Ⅰ、Ⅲ、Ⅳ以及ATP合成酶均可以转运H+C.图中表示的是线粒体内膜,建立膜两侧H+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D.寒冷早春,某
些植物可以提高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以吸引昆虫传粉【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
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H]与氧气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由题干可知,交替呼吸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阶段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而交替呼吸途径不发生H+跨膜运输,不能形成驱动ATP合成的
膜质子势差,不会产生ATP,故有机物经过交替呼吸途径氧化分解后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A正确;B、由图可知,膜蛋白Ⅰ、Ⅲ、Ⅳ以及ATP合成酶都是转运蛋白,均可以转运H+,B正确;C、图中发生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图中表示的是线粒体内
膜,建立膜两侧H+浓度差,需要依靠膜蛋白Ⅰ、Ⅲ、Ⅳ,都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寒冷早春,某些植物可以提高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产生更多的交替氧化酶(AOX),从而发生交替呼吸,产生的热能增多,使花器官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促使花部气味挥发,吸引昆虫传粉,D正确。故选C
。18.白麦瓶草正常株系在种植过程中偶然得到一株雄性突变株,取正常株雌株与该突变株杂交得F1,选用F1雌株与正常株雄株杂交(杂交过程和相关基因如下图所示)得F2,F2中无突变型雄株且雌株数目是雄株的两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雄性突变株的突变基因无法表达B.白麦瓶草B/b和R/r基因与性
别决定有关C.F1雌株产生配子时B/b和R/r基因不能重新组合D.此诱变可能产生X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假设突变基因为+,亲代雌株基因型是XBrXBr和XbR+Y,F1基因型是XBrXbR+和XBrY,如果随机交
配,理论上子代是XBrXBr、XBrXbR+,XBrY和XbR+Y。【详解】A、亲代雄性表现出了突变性状,则突变基因可以表达,A错误;B、决定该植物性别的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B错误;C、F1雌株产生配子时B/b和R/r基因可以通过交叉互换发生重新组合,C错误;
D、根据F2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XBrY和XbR+Y,但雄性个体只有雌性个体的一半,且没有突变个体,所以可能发生了隐性纯合致死突变,D正确。故选D。19.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菌)对青霉素是敏感的,逐
渐提高青霉素浓度对其逐代培养,总有个别细菌(突变菌)存活并繁殖,最终得到一个能生长在青霉素浓度为250单位/cm3的培养基里的抗药品系,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使野生菌产生定向变异B.突变菌与野生菌的存活率有差异C.逐代培养
过程中青霉素浓度不变D.突变菌与野生菌具有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1、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2、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
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异起选择作用,A错误;B、突变菌的抗药性利于其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而野生菌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无法生
存,因而突变菌与野生菌的存活率有差异,B正确;C、从图中可知: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从0.1单位/cm3的培养基中到在青霉素浓度为250单位/cm3的培养基中生活也能存活,说明经过逐代的过程中青霉素浓度变大,C错误;D、在上述过程中,随着青霉素浓度的不断增加,青霉素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断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但突变菌与野生菌不一定具有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20.如图为神经元静息电位形成机制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钠钾泵的活动会影响静息电位的大小B.在静息状态时K+通道的通透性远大于Na
+通道的通透性C.K+通过K+通道向外扩散积累的膜内外电位差可促进K+的扩散D.给人体静脉滴注一定浓度KCl溶液,可降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答案】C【解析】【分析】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受激细胞膜上Na离子通道少量开放,出现Na离子少量内流,使膜的静息电
位值减小而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由于Na离子通道的电压依从性,引起Na离子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钠离子迅速大量内流而爆发动作电位。【详解】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而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钠钾泵工作时向细胞膜外泵出钠离子,同时向膜
内泵入钾离子,有助于神经细胞维持静息电位,故钠钾泵的活动对静息电位的大小有影响,A正确;B、静息状态是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所以在静息状态时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远大于钠离子通道的通透性,B正确;C、钾离子通过钾离子漏通道向外扩散,膜内
的有机阴离子不能向外扩散,吸引扩散到膜外的钾离子,形成外正内负的膜内外电位差,可抑制钾离子的扩散,C错误;D、钾离子在细胞内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给人体静脉滴注一定浓度KCl溶液,导致细胞外钾离子升高,外流的钾离子减少,从而降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D正确。故选C。21.人体伸
肘动作反射弧的示意图如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伸肘动作反射弧所涉及的神经元胞体都位于脊髓B.先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再刺激b处,伸肌可发生收缩反射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收缩
D.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c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导脊髓后,通过传出神经直接支配伸肌,而支配屈肌需要经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详解】A、据图可知,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不在脊髓内,A错误;B、先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再刺激b处,该
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伸肌可发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B错误;C、伸肘动作中伸肌收缩的过程中,肌梭感受器兴奋,引发伸肌收缩的同时,会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导致屈肌的舒张,C错误;D、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c处,c点钠
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D。22.2021年5月25日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中,因极端天气导致21人遇难,较多选手出现“失温”现象。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心肺功能衰
竭等一系列症状,甚至造成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时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B.“失温”出现的病症与机体细胞中相关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C.失温初期,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D.“失温”现象的发生说明人体维持
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机理: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
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详解】A、运动时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A正确;B、失温时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温度降低使酶活性降低,出现寒能,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B正确;C、失温初期,机
体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的反射弧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只受神经系统的调节,C错误;D、人体出现“失温”现象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C。23.如
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活动既可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接受有关激素的调节B.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抗体C.若该免疫细胞进行体液免疫,则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D.由于精神
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答案】C【解析】【分析】如图所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具有相应受体的靶细胞,即图中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也可以识别免疫活性介质,同时免疫细胞还具有化学递质受体,可以接受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详解】A、从图中可见
,“免疫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又有相关激素的受体,故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A正确;B、浆细胞能分泌抗体,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B正确;C、靶细胞的裂解是在细胞免疫
过程中由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后激活溶酶体酶,直接接触使之裂解死亡的,C错误;D、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由于钠离子内流,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D正确。故选C。24.很多植物种子的胚虽然已发育完全,但在适
宜条件却不能萌发,一定要经过1~2个月的堆积。假设某种植物种子在堆积过程中,赤霉素、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种子的堆积过程中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控B.由图可知,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原因是脱落酸具有抑制萌发的作用C.由图可知,细胞分裂素和赤霉
素可能都会促进该植物种子萌发,两者起协同作用D.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能明显地促进有丝分裂所需的特定蛋白质合成和活化【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种子堆积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逐渐减低,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逐渐升高,由此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
制作用,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种子堆积过程中,受到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等激素的共同控制,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堆积过程中,脱落酸不断减少,两个月后可以萌发,所以可以推测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原因是脱落酸具有抑制萌发的作用,B正确;C、在
堆积过程中,赤霉素和细胞分裂含量都先升高后降低,然后种子开始萌发,所以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可能都会促进该植物种子萌发,两者起协同作用,C正确;D、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而不是促进细胞分裂,所以没有促进有丝分裂所需的特定
蛋白质合成和活化,D错误。故选D。【点睛】25.研究人员将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导入草莓细胞原生质体,培育出了荧光草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莓组织经悬浮培养可以获得游离的原生质体B.较高渗透压的甘露醇溶液有利于草莓细胞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C.草莓愈伤组织在含细胞分裂素和
生长素配比较高的培养基上形成根D.荧光草莓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与细胞的来源部位、继代次数等都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①培养基配制;②外植体选取;③激素的运用;④消毒;⑤温度、pH、光照。2、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
植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详解】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可通过酶解法和放在较高渗条件下制备出草莓细胞的原生质体,A错误;
B、原生质体只有在等渗溶液中才能再生细胞壁,B错误;C、植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愈伤组织在含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较高的培养基上形成芽,C错误;D、一般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越低,细胞的来源部位、继代次数都影响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D正确。故选D。26.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
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如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
培养基B.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C.B操作是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D.经C过程原位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中挑取E进行纯化培养【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
然后运用影印法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分别是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据此利用培养基的种类便可以选择出氨基酸突变株。【详解】A、野生型大肠
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A正确;B、紫外线可以提高突变的频率,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
,即增加突变株的数量,B正确;C、B操作是将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的涂布在②表面,C正确;D、从图中可看出,D在基本培养基中无法生长,在完全培养基中可生长,说明D是氨基酸缺陷型菌落,故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化培养,D
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27.前些年,杭州西湖曾由于污染物排放超标等原因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通过综合考量,科研人员利用沉水植物在杭州西湖进行生态修复工程。(1)湖泊可以通过______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这一能力通常与______呈正相关。“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方式是______。(2)科研人员现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西湖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甲、图乙所示:①图甲说明
:____________。②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以代表______(生物)的多少。由图乙可知,沉水植物可以______“水华”的爆发。(3)经治理,西湖富营养化得到了有效缓解。借鉴治理经验,为加速慈溪大塘河生态系统的恢复,请从水体中氮、磷的输入和输出角度各提出一条修复措施: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自我调节②.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食物网复杂程度/物种多样性)③.正反馈(2)①.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但菹草更能有效降低总氮,苦草更能有效降低总磷②.浮游藻类(单
细胞藻类和蓝藻)③.抑制(3)①.输入角度的措施:减少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中的N、P等污染物的排:②.输出角度的措施:①种植菹草和苦草;②种植多种适合本地生长的沉水植物,并比较其修复水体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沉水植物大量种植;③混合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多种沉水植物;④加强
湖区底泥疏浚。(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水华现象(在海洋中称为“赤潮”)指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水华现象,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
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构成水华现象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在海洋中鞭毛虫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在淡水中蓝藻占优势。【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湖泊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因此自我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呈正
相关;“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而污染加重又会加重“水华”现象,这一调节称为正反馈调节。【小问2详解】图甲说明,与无草处理相比,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但菹草更能有效降低总氮,苦草更能有
效降低总磷;叶绿素a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之一,叶绿素a含量可以代表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藻)的多少;由图乙可知,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叶绿素a的含量下降,因此沉水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的爆发。【小问3详解】氮、磷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西湖富营养化是浮游生物骤然大增引起
的现象,要加速慈溪大塘河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输入角度的措施:减少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中的N、P等污染物的排放,从输出角度的措施:①种植范草和苦草;②种植多种适合本地生长的沉水植物,并比较其修复水体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沉水植
物大量种植;③混合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多种沉水植物;④加强湖区底泥疏浚。【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结果分析能力。28.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被建筑物或冠层叶片遮挡阳光的情况,为了探究
植物对遮阴的反应,研究人员首先测定了不同遮阴环境中光合有效辐射(P)以及蓝光(B)、红光(R)在光合有效辐射中所占的比例。然后,将生长一致的某种盆栽植物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置于阳光直射、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环境中生长数周,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
,结果如表所示。环境条件光合有效辐射(P)(μmol•m﹣2•s﹣1)蓝光比例(B/P)红光比例(R/P)叶绿素a含量(mg•g﹣1)叶绿素b含量(mg•g﹣1)阳光直射105000.250.391.210.28建筑遮阴11600.360.291450.39冠层遮阴8000.330.271.58
0.45回答下列问题:(1)遮阴处理会降低光合有效辐射,通过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降低ATP和NADPH的含量,进一步影响碳反应的______过程,最终使光合速率下降。(2)提取绿叶中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若绿叶偏“老
”,为了使研磨更充分,可采取的简便办法是_____。(3)不同色素对不同色光的吸收百分比不同,如图1所示。实验后A、B、C三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与A组相比,B、C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b比例更适应遮阴环境,原因是_____。(4)植
物体一些新生的嫩叶经常会遇到被其他叶片部分遮挡的情况。研究发现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内生长素含量减少,一张叶片左、右两部分的叶肉细胞输出的生长素会分别沿着该侧的叶柄细胞向下运输(如图2所示)。据此推测,图中被遮挡嫩叶叶柄生长状态发生的变化是_____,其原因是_____,这种生理反
应的意义在于______。【答案】(1)①.光反应②.三碳酸还原(2)①.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95%乙醇提取②.加入二氧化硅(3)①.A<B<C②.遮阴环境中蓝光比例较大,叶绿素b比叶绿素a对蓝光的吸收峰值更高,B、C组叶绿素a/b比例小于A组
,在遮阴环境中能吸收更多的光能(4)①.向右侧弯曲生长②.右侧光照导致生长素向下运输量减少,造成右侧生长速度低于左侧③.减少叶片之间的相互遮挡,增大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目的是为研究“植物对遮阴的反应“,故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遮阴及遮阴程度
,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有效辐射等指标。2、植物生长素可以促进茎的生长,由于环境因子如单侧光的影响下,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造成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速率不一致,导致植物向光生长。【小问1详解】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光反应阶
段需要光,且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酸还原过程,因此遮阴处理会降低光合有效辐射,通过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降低ATP和NADPH的含量,进一步影响碳反应的三碳酸还原过程,最终使光合速率
下降。【小问2详解】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物质,易溶于无水乙醇(95%乙醇)等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95%乙醇)提取。研磨时加入适量二氧化硅,可以使研磨更充分。【小问3详解】叶绿素包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b,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三组叶绿素含量的大小关系为A<B<C。叶绿
素含量上升,有利于吸收光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是植物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据表可知,由于遮阴环境中蓝光比例较大,叶绿素b比叶绿素a对蓝光的吸收峰值更高,B、C组叶绿素a/b比例小于A组,在遮阴环境中能吸收更多的光能,因此B、C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b比例更适应遮阴环境。【小问4详解】由于植物生
长素的运输方向有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图示植物叶片左侧被遮挡,右侧能接受光照,右侧光照导致生长素向下运输量减少,造成右侧生长速度低于左侧,故植物叶柄表现为向右侧弯曲生长。该生理意义在于可减少叶片之间的相互遮挡,增大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积累更多光合产物,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发育、繁殖。【点睛】本题结合图形和表格,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绿叶中的色绿提取实验、植物的向光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识记绿叶中的色绿提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掌握植物的向光性,并能结合图表信息分析作答,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和探究的能力。29.某植物(核型2n=8
)的紫色叶和绿色叶是一对相对性状。该植物的三体植株产生的正常配子和异常配子数量相同,但一定比例的异常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为了探究该植物叶色的遗传规律,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将正常的紫色叶纯合体和正常的绿色叶纯合体杂交得到F1,F1都是紫色叶;F1自交得到F2,F2中紫色叶:绿色叶=15
:1。实验二:将正常紫色叶纯合体分别与4株绿色叶三体杂交得到F1,F1都为紫色叶,通过镜检,确定F1中的三体植株数目;再将F1中的三体植株与正常的绿色叶纯合体测交得到F2。相应的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杂交组合F1数量(株)F2的表现型及数量(株)总数量三体植株紫色叶绿色叶第一组正
常紫色叶×三体1612013050第二组正常紫色叶×三体2662212139第三组正常紫色叶×三体3732413645第四组正常紫色叶×三体4571915560备注:三体1是指第1号染色体多出1条,三体2是指第2号染色体多出1条,依此类推。若叶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
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依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三体植株的染色体核型为______________。(2)根据实验一可知该植株叶色的遗传受到_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______________定律。(3)根据实验二可知异常配子大约有_
_____________能够参与受精作用,控制叶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第一组的F1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4)写出体现第二组F1测交得到F2过程中叶色基因传递
情况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答案】(1)2n+1=9(2)①.两②.自由组合(3)①.50%②.1和4③.AaaBb(或AaBbb)(4)【解析】【分析】1、据实验一可知,将正常的紫色叶纯合体和正常的绿色叶纯合体杂交得到F1,F1都是紫色叶,说明紫
色为显性,F1自交得到F2,F2中紫色叶:绿色叶=15:1,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叶的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绿色基因型为aabb,紫色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2、据实验二可知,将正常紫色叶
纯合体(AABB、AAbb、aaBB)分别与4株绿色叶三体(1号、2号、3号、4号三体)杂交得到F1,F1都为紫色叶,再将F1中的三体植株与正常的绿色叶纯合体(aabb)测交得到F2,假定控制叶色的基因不位于此号三体上,F1中的三体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正
常的绿色叶纯合体(aabb)测交得到F2,F2中紫色叶:绿色叶=3:1或1:1,分析表格,第二组和第四组的F2中紫色叶和绿色叶比例大约为3:1,说明控制叶色的基因不位于2和3号染色体上,应该位于1和4号染色体上,据此作答。【小问1详解】三体是指体内的染色体
多出1条,该植物正常情况下核型为2n=8,因此三体植株的染色体核型为2n+1=9。【小问2详解】据分析可知,可知该植株叶色的遗传受到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3详解】据题干中可知,该植物的三体植株产生的正常配子
和异常配子数量相同,因此F1中三体植株总数占F1总数量应该为1/2,但据表格可知,F1中三体植株总数占F1总数量应该为1/3,说明异常配子大约有50%能够参与受精作用。据分析可知,控制叶色的基因位于1和4号染色体上。第一组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abb或者AABB和aabbb,F
1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Bb(能产生配子为A:Aa:a:aa=2:2:4:1,B:b=1:1)(或AaBbb(能产生配子为B:Bb:b:bb=2:2:4:1,A:a=1:1)),与正常的绿色叶纯合体(aabb
)测交得到F2,F2中紫色叶:绿色叶=13:5,因此第一组的F1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Bb(或AaBbb)。【小问4详解】第二组F1的基因型为AaBb,测交得到F2过程中叶色基因传递情况的遗传图解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染色体变异
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能够题干和表格信息确定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位置,同时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确定杂交组合中亲子代的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难度。30.研究发现,土壤中某种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分离降解石油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和______等五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的培养基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2)选择培养采用振荡培养的方式,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
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的利用率。(3)划线纯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______,再将其用______分别接种到试管中得到菌种。培养一段时间后,若
要测定菌种试管中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法进行计数;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直接计数。(4)为探究分离的菌种对石油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用_______进行过滤离心后,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
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答案】(1)①.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②.只有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2)①.溶解氧②.营养物质(3)①.单菌落②.接种环③.稀释涂布平板④.血细胞计数板(4)①.G6
玻璃砂漏斗②.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石油的蛋白质【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探索石油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图甲中,首先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菌种,再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出相应的菌种;图乙中:乙图用于测定石油降解率。【小问1详解】生物的各种培养基配方一般都含有
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类营养;选择培养基只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又要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因而必须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只让目的菌株生存繁殖。【小问2详解】振荡培养可以增加液体培养基的氧气含量,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还能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小问3
详解】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划线纯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单菌落。划线纯化时需要用到接种环。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若要测定
菌种试管中活菌数量,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小问4详解】该菌种培养液用G6玻璃砂漏斗进行过滤。从图乙上清液中加入蛋白酶溶液可知是用于水解上清液中的某蛋白质的,由此可判定实验假设是目
的菌株通过分泌某种蛋白质来降解石油。【点睛】本题结合探究实验过程,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探究实验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种类及作用﹔掌握分离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及操作过程;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结合图中信息知识答题。31.糖尿病号称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有两种类型,Ⅰ型是因胰岛β细
胞损伤,Ⅱ型是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研究发现,IF饮食(间歇性断食)对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都有一定的改善。为验证以上成果,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材料与用具:生理状态及体重、性别相同的正常大鼠、STZ、普通饲料、血糖测定仪等。要求与说明:空腹
注射STZ可建立Ⅰ型也可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但饲养和处理方法不同不做要求。血糖测定方法及胰岛β细胞测定方法不做要求。(1)完善实验思路:①各组小鼠的分组编号:取生理状态等相同的正常大鼠若干随机均分为___________组并编号。②各组小鼠的处理方法:_____
_____________。③各组小鼠的饮食处理:__________________,其他环境条件等相同情况下饲养八周。④各组小鼠的检测:__________。⑤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2)预测实验结果:请以柱状图的形式预
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的(3)分析与讨论:①在断食期间,机体血糖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推测IF饮食能改善I型和II型糖尿病是因为IF饮食的原理可能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从而使空腹血糖能显著降低。③研究人员检测到IF饮食大鼠体内细胞中的cAMP(激活蛋白酶的信号分子)和蛋白酶的含量明显升高,推测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5②.需要两组空腹注
射STZ建立Ⅰ型模型大鼠,需要两组组空腹注射STZ建立Ⅱ型模型大鼠,对照组不处理③.Ⅰ型模型大鼠的两组与Ⅱ型模型大鼠的两组中均有一组分别给以IF饮食与正常饮食,对照组给以正常饮食④.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的血糖,然后采用一定方法测定胰岛β细
胞数目⑤.⑥.肝糖元水解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⑦.修复再生胰岛β细胞,并能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⑧.加快机体内无用和有害的蛋白质的清除或写出“能水解相关蛋白质”就可。【解析】【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
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详解】(1)本实验实验目的是IF饮食(间歇性断食
)对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有一定的改善,自变量为是否IF饮食(间歇性断食),因变量是血糖含量和胰岛β细胞数量。①②实验处理为需要两组空腹注射STZ建立Ⅰ型模型大鼠,需要两组组空腹注射STZ建立Ⅱ型模型大鼠,对照组不处理,所以应取生理状态等
相同的正常大鼠若干随机均分为5组并编号。③自变量为是否IF饮食(间歇性断食),所以Ⅰ型模型大鼠的两组与Ⅱ型模型大鼠的两组中均有一组分别给以IF饮食与正常饮食,对照组给以正常饮食。④本实验因变量为血糖含量和胰岛β细胞数量,因此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的
血糖,然后采用一定方法测定胰岛β细胞数目。(2)本实验IF饮食(间歇性断食)对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有一定的改善,因此IF饮食(间歇性断食)处理组血糖含量都降低,但比正常组稍高。胰岛β细胞数量刚好相反,因此结果为:(3)①血糖的来源有三个,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在断食期间,机体血糖的来源有肝糖元水解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②根据实验结果,IF饮食后胰岛β细胞数目数目增加,修复再生胰岛β细胞,并能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③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研究人员检测到IF饮
食大鼠体内细胞中的cAMP(激活蛋白酶的信号分子)和蛋白酶的含量明显升高,推测其作用是加快机体内无用和有害的蛋白质的清除或“能水解相关蛋白质”。【点睛】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注意实验原则的应用,学会从实验目的中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进
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