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PDF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96.865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共(4)页,496.86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a8bd086b60697e5ff6e4cfdc1e72b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研究发现,在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以后,随葬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的主要是男性,而随葬纺轮的则主要是女性。由此可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A.小农经济开始出现B.发展到父系氏族阶段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仍然处在旧石

器时代2.商王武丁统治时期,频繁用兵。对被征服的方国,武丁或将其部族迁于他地,或就地安抚,予以册命,使之成为商王朝外服。此外,武丁还通过与外服联姻、让外服参加祭祀等方式,密切外服与商王朝的关系。武丁的这些举措()A.造成了“外重内轻”的统治格局B.体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原则C.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巩固和扩大了商王朝的政治影响3.老子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该思想()A.凸显了法治精神B.倡导战胜自然

C.体现了家国统一D.蕴含辩证思维4.由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确切结论是()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柳宗元《封建论》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毛泽东《七律·读《封建论》呈

郭老》A.秦朝高度重视法制建设B.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C.历代高度评价秦始皇统一和秦制D.郡县制度利于中央集权5.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为消除图中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A.推行分封制B.实行盐铁官营C.颁布“推恩令”D

.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A.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B.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C.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D.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7.下表所示为古代文学作品常用一些人物典故及其简介。这些典故反映出东晋()A.士族政

治影响深远B.军功集团左右朝政C.阶层流动相对顺畅D.文学艺术较为繁荣8.汉代以前中原人民习惯于席地而坐,即跪坐。魏晋以来,随着胡汉杂居,胡床自北而南广为流行,促使高足家具出现,改变了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这说明()A.民族交融推动汉人生活习惯改变B.胡汉交融是以汉族吸收胡人文化为主C.胡人汉化

与汉人的胡化同步进行D.胡族文化在中原地区被政府强行推广9.据载,唐代的佛寺中,有的信徒在念诵《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有的僧侣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

----------------------------密封线--------------------------------------------------------------------学校:姓名:考号:高一历史(第3页,共

6页)高一历史(第4页,共6页)A.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B.佛教开始出现中国化的趋势C.儒家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D.儒、释、道思想在融合中逐步发展10.唐朝国力强盛,疆域拓展,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唐都长安的胡化盛极一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唐朝政府设立安西都护府B.统治者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C.唐朝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D.唐代长安已被少数民族攻占11.北宋皇祜四年(1052)年,抗击西夏名将狄青被提升为最高军政机关枢密院的枢密副使,遭到朝廷大臣强烈反对,他们以“出身兵伍、四夷轻蔑朝廷、大臣耻与为伍、破坏祖宗家法”

等“五不可”理由表示反对。这体现出宋代治国理念是()A.守内虚外B.强干弱枝C.重文抑武D.文武制衡12.下表展示了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此变化反映出北宋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约3559万贯2321万贯12

38万贯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约5698万贯2762万贯2936万贯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约7070万贯2162万贯4911万贯A.城市经济职能增强B.农业生产的严重衰退C.土地兼并现象

严重D.经济对农业依赖下降13.宋代文献记载“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南宋学者叶绍翁也提到当时“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当时,即使是寡妇,若

携带的奁产丰厚,娶之者仍旧趋之若鹜。这一现象()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B.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结果C.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体现了社会门第观念的弱化14.了解朝代更迭的脉络是历史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有同学在课堂学习完毕后做了如下四幅图的朝代

形势简图笔记。下列四张朝代形势地图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15.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B.西藏行省C.巡检司D.

宣政院16.1999年,考古工作者在印尼所属海域打捞出“黑石号”沉船及几万件器物。如图1左部铜镜铸有铭文/唐乾元元年(758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图1右部瓷碗上铸有铭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

。”据此可知,唐代()A.中华文明海外影响扩大B.政府鼓励对外经济交流C.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D.东南亚是主要贸易对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17分)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材料一: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

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延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高一历史(第5页,共6页)高一历史(第6页,共6页)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

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

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4分)(2)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该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材料三中的科举制是依据什么选拔人才的,有什

么进步意义(7分)18、(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史记·陈丞相世家》材料二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

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摘编自瑰晓巍、

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和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3分)(2)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朝(汉武帝)、唐朝、宋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5分)19、(13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

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的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依据下列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行仁政与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二: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

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

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四: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5分)(2)材料二三四三则材料反

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4分)(3)依据材料三、四,为了顺应上述趋势,秦始皇与汉武帝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在本质有何特点?(4分)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

天下足。——《陆游集》材料三:(南宋)北地称真定府最为繁华富庶,有南人北游归而言曰:“曾不及吴城(即苏州)十之二一。”他州城郭,更荒凉不足取。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

汉至南宋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其原因。(8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