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97.158 KB
  • 2025-01-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解析.docx,共(30)页,97.15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a600d788bedcfd55e798ae490dec8f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宁南中学2025届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政治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总分60分)。1.《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中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

匿其力也。”这一记载反映了()A.阶级社会演进的历史必然性B.私有制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C.生产工具的改进提高劳动生产率D.当时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初步认识2.史书记载某一历史时期,“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从上述描

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①存在封建制生产关系②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农民③人类刚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④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依附于地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在原始社会,为了

获取食物,求得生存,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满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即便人与人之间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但是依然不是理想的社会,这说明()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还处于蒙昧野蛮的状态②原始

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低下,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③剥削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④奴隶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优于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4.每一种生产关系都带有所属时代的鲜明印记。下列对不同社会时期的生产关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奴隶

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②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③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通过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国民经济的恢复

以及土地改革、社会改革等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在这个大背景下,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①将“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②决定将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进行到底③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作出了

规定④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近代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①帝

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强大②中国的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愿承担领导民主革命的使命④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关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和国

家的产生,下列传导正确的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B.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C.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8.“揭示了人类社

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这段话最适合用于评价()A.空想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原则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D.德国

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①由无产阶级领导②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③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它是为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1

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①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

道路②在中国革命时期找到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③成为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民主革命的主心骨④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在影像中回望百年党史,在光影中重温初心使命。百集系列短视频《影像中的百年党史》中谈到,新民

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是基于()①国营经济迅速的发展,逐步成为主导性因素②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个体经济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

形势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2.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

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

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1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紧紧抓住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这个主要矛盾②这一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的道路④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已经被消灭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14.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席卷全国。1月,广州市私营工业138个自然行业的4000多户和

商业、服务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等132个自然行业的1.62万多户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工商业者组织规模盛大的集会和游行,分别向中共省、市委,省、市人委等报喜。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生产力只有适应生产关系才能发展②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④三

大改造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

制造、飞机制造,大型发电设备生产等。这说明()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②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

“第一次结合”找到的道路是正确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6.习近平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能证明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的是()①中国成功实现“一化三改”,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严重曲折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事业获得长足进步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科技发展取

得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都是()。A.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问题C.扩大对外开放问题D.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8.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侵略过中国。分析原因,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推

翻腐朽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④推翻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排序正确的是()①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③→

②→①D.③→④→②→①20.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贸易额大幅增长D.党的十八大的召开21.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下面对“四个自信”描述正确的是()①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国情,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②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③制度

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必由之路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物质支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有学者指出:经济危机是“市场赶不上生产的脚步”的结果

,其爆发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一直陷在危机之中,好像“一年四季的自然更替”。其意在说明()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供大于求造成的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可以避免的C.生产的发展抑制了市场的扩大D.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其周期性23.《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是李大钊在中国最早发表的一篇欢呼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同志宣传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十月革命()①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

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4.同仁堂是闻名全国的中药店,总店设在北京,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1954年8

月27日,同仁堂公私合营大会召开,公私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同仁堂可能出现的状况是()①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②不能继续私营,但可以获得部分利润③继续私营,把大部分

的利润上缴国家④转变为国有企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5.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①空想社会主义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④工人运动的兴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6.《共产

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以下有关《共产党宣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B.《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C.《共产党宣言》成功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取得胜利D.《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2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8.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应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伟大。此次抗击疫情尽显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之自信,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对在疫情中呈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①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敢于作为——坚定道路自信②建立了联防联控的机制,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③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坚定文化自信④防控理念、中医药救治等都是中华民族

优秀文化——坚定理论自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9.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A.③①④②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①④②③30.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深刻改变了十几亿人民的生活水

平和精神面貌。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C.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基

本形成D.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二、问答题(共4题,每题10分,总分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强调,要坚持道路自信,而一个国家的道路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材料一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该节日源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受挫后,大部分部队进入湘精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材料二计划经济曾一

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中国早期经济恢复与初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显现,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对此,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改变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发展。材料三法治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话语和美好愿景,是各国提高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与西方一些国家讲求的“三权分立”不同,中国特色多元法治表现为立法,行政与司法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1)“道路自信”的道路是指什么?(2)我国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有不同的任务和道路。分析每则材料对应的具体道路是什

么?并分别指出选择该道路的意义。3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

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现在,我

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结合上述论述,阐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2022年5月10日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

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

有的样子……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对“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的认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数百年奔流激荡。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有义务用胜利告慰先

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五百年来,人类追求社会主义的路途上,有鲜花芬芳,也有荆棘密布。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

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任选一个题目,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围绕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②语言规范,合乎逻辑;③字数150字左右。宁南中学2025届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政治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总分60

分)。1.《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中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记载反映了()A.阶级社会演进的历史必然性B.私有制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C.生产工具的改进提高劳动生产率D.当时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初步认识【答案

】B【解析】【详解】A:材料不涉及不涉及阶级社会演进,A不符合题意。B:“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强调干公田偷懒,而把地分了,各人干各人的,倒是积极的很,这反映了私有制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B符合题意。C:材料的主旨强

调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而不是讲生成工具的改进,C不合题意。D: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出,干公田偷懒,而把地分了,各人干各人的,倒是积极的很,这没有体现当时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初步认识,D排除。故本题选B。2.史书记载某一历史时期,“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①存在封建制生产关系②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农民③人类刚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④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依附于地主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封建制生产关系,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依附于地主,①④正确。②:封建制生产关系中地

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并非完全占有土地,农民也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②说法错误。③:奴隶社|会,人类刚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在原始社会,为了获取食物,求得生存,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满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即便人与人之间

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但是依然不是理想的社会,这说明()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还处于蒙昧野蛮的状态②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低下,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③剥削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④奴隶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优于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A.①

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原始社会尽管采取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式,人与人之间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但依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这是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还处于野蛮蒙昧状态;故①②符合题意。③:剥削阶级社会取

代原始社会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并不能证明原始社会不够理想的原因;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奴隶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只能说是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的下一个阶段,并非优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4.每一种生产关系都带有所属时代的鲜明印记。下列对不同社会时期的生产关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②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③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通过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A.①

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①正确。②:在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错误。③:氏族通过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属于原始社会的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关系特点,③排除。④:在资本主

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④正确。故本题选B。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土地改革、社会改革等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在这个大背景下,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中共

八大最重要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①将“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②决定将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进行到底③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④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①错误。②:党的

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认为党的八大决定将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进行到底的说法错误,②排除。③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

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6.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

的附庸。”近代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强大②中国的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愿承担领导民主革命的使命④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强大,中国的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近代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①②正确。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

命,并不是“不愿”,③错误。④: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④错误。故本题选A。7.关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传导正确的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B.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C.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

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D: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法庭

和监狱等暴力机关,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奴隶制国家便产生了,D传导正确,D符合题意。ABC:ABC三项排序均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8.“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

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这段话最适合用于评价()A.空想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原则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D.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

答案】B【解析】【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不是强调空想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原则,A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B正确。C: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而不是强调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C不符合题意。D: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D错误。故本题选B。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①由无产阶

级领导②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③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它是为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②③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

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三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①②④正确,②错误。故本题选B。10.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完成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①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②在中国革命时期找到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③成为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民主革命的主心骨④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中国革命时期找到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故①②入选。③: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主心骨,故③不选。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11.在影像中回望百年党史,在光影中重温初心使

命。百集系列短视频《影像中的百年党史》中谈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是基于()①国营经济迅速的发展,逐步成为主导性因素②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个体

经济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④: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是基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

性: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①④正确,③错误。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排除②。故本题选C。12.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

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通过社会主义改

造消灭剥削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AC:将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以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这意味着毛泽东意在强调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不是

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A符合题意,C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剥削问题,B排除。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不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为了解决所有制的问题,确立社会主义制度,D错误。故本题选A。1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

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紧紧抓住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这个主要矛盾②这一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的道路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已经被消灭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党的八大

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说法错误。②: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我国在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中,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②符合题意。③:“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可知社会主义建设

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的道路,③符合题意。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且“对抗性冲突和矛盾”表述错误,④错误。故本题选A。14.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全

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席卷全国。1月,广州市私营工业138个自然行业的4000多户和商业、服务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等132个自然行业的1.62万多户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工商业者组织规模盛大的集会和游行,分别向中共省、市委,省、市人委等报喜。这从一

个侧面表明()①生产力只有适应生产关系才能发展②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④三大改造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

解析】【详解】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①错误;②④: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决定性地位,也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三大改造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②④正确;③:三

大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③错误。故本题选C。15.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

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大型发电设备生产等。这说明()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②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

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道路是正确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材料表明“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建立起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也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①②符合题意。③: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错误。④: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建

设的探索时期,④排除。故本题选A。16.习近平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能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是()①中国成功实现“一化三改”,取得了社会主

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严重曲折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事业获得长足进步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中国成功实现“一化三改”,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①排除。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严重曲折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是在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发展中国”,②排除。③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

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7.改革开放以来,

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都是()。A.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问题C.扩大对外开放问题D.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ABC:试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A

BC均不符合题意。D: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都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正确。故本题选D。18.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侵略过中国。分析原因,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

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推翻腐朽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④推翻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

解】①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①③正确。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的探索,不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②错误。④:促进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不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④错误。故本题选B。19.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排序正确

的是()①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③→②→①D.③→④→②→①【答案】B【解析】【详解】④: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④排在第一位。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排在第二位。①: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①排在第三位。②: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②排在第四位。正确排序是④→③→①→②。故本题选B。20.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200

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贸易额大幅增长D.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答案】B【解析】【详解】A: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进行改革开放的开端,A不符合题意。B: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B符

合题意。C: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贸易额大幅增长不是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只是我国经济在对外开放发展过程中的表现,C不符合题意。D:十八大的召开不是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的标志,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1.全党必须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下面对“四个自信”描述正确的是()①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国情,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②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时俱进,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③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必由之路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物质支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国情,有助于提升

综合国力,体现道路自信,①正确。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体现理论自信,②正确。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必由之路,③错误。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精神支撑,④错误。故本题选A。22.有学者指出:经济危机是“市场赶不上生产的脚步”的结果,其爆发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一直陷在危机之中,

好像“一年四季的自然更替”。其意在说明()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供大于求造成的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可以避免的C.生产的发展抑制了市场的扩大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其周期性【答案】D【解析】【详解】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的相对过剩,而不是简单的供大于求造成的,故A不选。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故B不选。C:材料主旨在强调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其周期性,而不是

生产的发展抑制了市场的扩大,再者,应该是需求的不足抑制了市场的扩大,故C不选。D:依据题意,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一直陷入危机之中,好像“一年四季的自然更迭”。其意在说明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其周期性,故D入选。故本题选D。23.《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是李

大钊在中国最早发表的一篇欢呼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同志宣传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十月革命()①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③实现了科学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③: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②③正确。①:巴黎公社建

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①与题意不符。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24.同仁堂是闻名全国的中药店,总店设在北京,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

1954年8月27日,同仁堂公私合营大会召开,公私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同仁堂可能出现的状况是()①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②不能继续私营,但可以获得部分利润③继续私营,把大部分的利润上缴国家④转变为国有企业A

.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三大改造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采取的是从私有制改为公私合营再到完全归国有,所以企业的性质是发生变化的,①符合题意。②: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由国家和资本家共

同经营,所以不能继续私营,但是可以获得部分利润,②说法正确。③:三大改造后从私有制改为公有制,所以不能继续私营,③说法错误。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公私合营,并没有完全变为国有企业,④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A。25.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

之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①空想社会主义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④工人运动的兴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②④正确。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正确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6.《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以下有关《共产党宣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共

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B.《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C.《共产党宣言》成功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取得胜利D.《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答案】C【解析】【详解】ABD:《共产

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

理想目标,《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ABD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C:巴黎公社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科学理论做指导,并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导,C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故本题选C。2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B.1

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A: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而不是新中国成立使其转变,A错误。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而不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其结束,B错误。C:是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错误。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故D正确。故本题选D。28.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应对,已

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伟大。此次抗击疫情尽显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之自信,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对在疫情中呈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①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敢于作为——坚定道路自信②建立了联防联

控的机制,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③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坚定文化自信④防控理念、中医药救治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定理论自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党中央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敢于作为,这体现了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建立了联防联控的机制,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①②正确。③: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这是坚定理论自信,③错误。④:防控理念、中医药救治等都是中华民族

优秀文化,这是坚定文化自信,④错误。故本题选A。29.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A.③①④②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①④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走

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排在第一位;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④排在第二位;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人,深刻认识和回

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②排在第三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①排在第四位。ABD错误,C正确。

故本题选C。30.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深刻改变了十几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

革的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C.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基本形成D.20

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答案】C【解析】【详解】A: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A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B: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B正确但不

符合试题要求。C: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不是标志我国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基本形成,C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D: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D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故本题选C。二、问答题(

共4题,每题10分,总分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强调,要坚持道路自信,而一个国家的道路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材料一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该节日源于1927年

8月1日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受挫后,大部分部队进入湘精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材料二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

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中国早期经济恢复与初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显现,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对此,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改变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发展。材料三法治是当今

世界的主流话语和美好愿景,是各国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与西方一些国家讲求的“三权分立”不同,中国特色多元法治表现为立法,行政与司法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1)“道

路自信”的道路是指什么?(2)我国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有不同的任务和道路。分析每则材料对应的具体道路是什么?并分别指出选择该道路的意义。【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①材料一对应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这一道路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②材料二对应的道路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③材料三对应的道

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坚持道路自信考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小问1详解】本小题属于简答题,可结合课本知识回答,详解略。【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考生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材料对应的不同的道路并指

出该道路的意义。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可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效信息②:计划经济弊端显现,中国需

要第二次“革命”改变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可联系改革开放;有效信息③:中国特色多元法治表现为立法,行政与司法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符合一定

逻辑,具有层次感、段落化,并且注重使用学科术语。3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

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现在,我国是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结合上述论述,阐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答案】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

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

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解析】【分析】背景素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需要结合材料论述,阐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改革开放40多年来

,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可联系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有效信息②: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可联系三个伟大飞跃;有效

信息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4.4万亿元,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可联系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

分)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

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是新时代中国

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对“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的认识。【答案】①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②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提高专业能力

,增强专业本领。③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考点考查:我国青年的

责任与“担当”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我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的有关

知识,谈谈对“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的认识。解答说明类主观题,可将知识要点与材料信息结合。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①:“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可以思考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有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志存

高远。有效信息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可以得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有本领、有担当。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

相结合。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数百年奔流激荡。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有义务用胜利告慰先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五百年来,人类追求社会主义的路途上,有鲜花芬芳,也有荆

棘密布。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任选一个题目,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围绕主题写一篇

短文。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②语言规范,合乎逻辑;③字数150字左右。【答案】答案示例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

国人民站起来了;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答案示例二: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始

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严重曲折时,中国开创、捍卫、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伟大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

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第二部:围绕主体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第一个主题“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好处,围绕课本知识进行分析。示例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主题“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强调的是中国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的完善发展。示例二: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

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严重曲折时,中国开创、捍卫、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伟大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点睛】

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

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

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