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铜梁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四周(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共(17)页,7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727d948d43104bc20264b5e861b56b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十四周考试历史试题温馨提醒:所有试题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的均不给分。一.选择题(每道小题仅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1945年9月,法国正式提出自己的对德方案。苏联外长莫洛
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材料中大国对法德问题的处理()A.促成了两极格局B.利于欧洲的联合C.避免了德国分裂D.造成欧洲的分裂【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美英等大国吸取历史的教训,反对肢解德
国,这有利于法德矛盾的缓和,进而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的联合,B项正确;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冲突的结果,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德国依然分裂,排除C项;二战后欧洲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不是法德问题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2.《联合国宪
章》中记录: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
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从材料可知,联合国宪章精神()A.使全体人类得到解放B.确保了世界和平C.使国际问题迎刃而解D.促进民族独立运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增进并激
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可知联合国宪章体现出支持民族自决,追求权力自由,会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积极反抗,掀起民族独立热潮,D项正确;联合国宪章体现支持民族解放,但是使全人类都解放,夸
大了材料体现的作用,排除A项;联合国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但不能确保,太过绝对,排除B项;联合国宪章精神促进国际合作,但国际问题具有复杂性广泛性,使国际问题迎刃而解,夸大了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3.苏俄经济的极度
破坏因1920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同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所以迫切需要实行这一过渡。这一过渡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计划经济体制D.新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可知,1920年的苏俄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列宁同志调整政策,1921年改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为间接过渡,开始了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属于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模式,从19
28年开始废止新经济政策,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经济体制,即苏联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的以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它是柯西金于1965年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首次提出。同年10月,苏联政府批准了《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正式决定推行新经
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法德和解的深入推进带动欧洲一体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针对“停战车厢”的纪念,更多反映着人们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也反映着面对过往时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而非狭隘偏激的民族主义,也非
以邻为壑、冤冤相报的零和思维。时代的发展赋予“停战空地”新的角色。材料不能体现的是()A.世界大战留下深刻教训B.法德两国领导人的智慧C.零和思维适应时代发展D.欧洲发展冲击两极格局【答案】C【解析】根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德和解的深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冲击冷战下的零和思维,它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发展,C项正确;法德和解本身就体现两国吸取了世界大战的教训,排除A项;法德和解本身也是两国领导人的智慧,排除B项;欧洲一体化进程会不断冲击两极格局,从材料中可推知,排除D项。故选C项。5.表
中显示的是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预算支出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图表表明()时间财政预算支出财政预算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1939年89亿美元9.7%1947年369.31亿美元18.9%1979年5090亿美元30%
——摘编自常风昆《论当代美国经济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A.美国财政严重超支B.美国政府挥霍无度C.美国加强经济干预D.美国坚持自由主义【答案】C【解析】结合表格数据可知,从1939年到1979年美国财
政预算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不断上升,说明美国政府在这三个阶段扩大了财政开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政府需要加强经济干预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947年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为了缓和社会矛
盾,在凯恩斯主义以及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下,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1979年,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冷战的影响,美国加大的财政支出预算。综上可知图表内容体现了美国不断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从材料中仅能看到美国财政预算支出占比,不能看到美国财政收入情况和具体支出项目,所以不能看出美国财政是否严重
超支,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美国政府是否挥霍无度,排除B项;美国不断增加的预算支出可以看出已经放弃自由主义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6.一战后,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德国、奥地
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相继在“被告席”接受战胜国拟定的“和平条款”。材料反映了()A.帝国主义强权政治B.合理审判战败国C.协商解决国际问题D.维护了世界和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被告席’接受战胜国拟定的‘和平条款
’”和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败国是被迫接受战胜国的合约,没有充分合理协商解决,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法庭上的判决”“被告席”等描述,可知一战后没有合理审判和协商解决战后问题,排除BC
项;一战后强加的和平条款,为二战爆发埋下了隐患,并没能维护世界长期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7.《国外文化全球化研究述评》中谈到,未来全球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各文明根本的文化差别,世界变小后人与人交互频繁,不同文化特色的互动增
加激发了文化差别感觉和敌意,西方经济霸权地位影响下的文化模仿与归根,文化发展的排他性和独立性,这导致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据此对“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文明的冲突B.西方霸权主义C.文化的排他性D.文化的全球化【答案】
D【解析】据材料“未来全球——文化差别感觉和敌意”可得出不同文明的冲突,根据“西方经济霸权——排他性和独立性”可得出体现了西方霸权主义以及排他性,但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文化的全球化,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AB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8.下
表是2010-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在这一时期,对表格信息分析正确的是()年份世界经济增长率(%)发达经济体增长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20105.43.17.520114.2176.320123.41.25.220133.31.15.020143
.41.84.620153.11.94.020163.21.94.1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B.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建立C.新兴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D.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数据,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高于发
达经济体增长率,也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由此可知发展中国家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D项正确;“普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B项;“引领”夸大了新兴国家的作用,目前世界经济仍然是大国引领,排除C项。故选
D项。9.下表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沿革表,对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朝代地方行政体制秦汉郡、县二级制,东汉晚期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州、郡、县三级制隋州、县二级制唐道、州、县三级制两宋路、州(府)、县三级制元省、路、府、州、县多级制明清省、府、县三级制A.反映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B.在沿袭基础上有所
变革C.地方行政层级一直持续增多D.郡、县级基层最为稳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到不同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在之前基础上不断继承与创新,B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演变,未反映君主专制强化,排
除A项;C项错在“持续”,排除C项;县级是古代基层区域最为稳定,非郡、县级,排除D项。故选B项。10.胡元之世,政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多昏蔽,所以于民情不通,以至大乱,深可为戒。为解
决这一问题,明太祖()A.废宰相,权分六部B.设内阁C.设中朝D.设殿阁大学士【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明太祖认为元朝实行中书省导致专权,引起“君又多昏蔽”,“于民情不通,以至大乱”,A项正确;内阁为明成祖朱棣所设,排除B项;
中朝为汉朝所设,排除C项;D项是废丞相后解决皇帝政务负担重的问题,不符题意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11.《帝制的终结》-书中描述,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由“帝”而“民”反映了()A.国家性质及人民地位的变
化B.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D.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帝国”到“民国”,推翻“君主专制”,从臣民变为国民可知,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发生了变化,A项
正确;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应是新中国成立后,排除B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当时的革命任务仍未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2.古代封建王朝的内部统治危机绝大部分与财政危机有关,这是历代王朝的通病,因而
张居正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莫过于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张居正这一改革起到的作用()A.农民对国家依附增强B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扩大国家税收范围D.根治了官吏的腐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改革按银两征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刺激商品经济发展,B项正确;张居正改革使农民对国家的依附有所减弱
,不是“增强”,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税收范围是否扩大,排除C项;“根治了”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3.《清末新政为何会失败》一书中描述,官员尸位素餐、苛捐杂税激增、改革与财力脱节、官场奢靡依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城乡下层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也愈益高涨起
来……最后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这反映了清末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统治腐败B.阶级矛盾激化C.辛亥革命的冲击D.新政措施完全不切实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是挽救其统治危
机的一场变革,其失败的主因是清自身腐败,A项正确;阶级矛盾激化是其原因之一,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新政失败引起的结果,排除C项;“完全”一词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4.“凡不历都督、刺史,虽有高第,不得任侍郎、列卿;不历
县令虽有善政,不得任台郎、给、舍;都督、守、令虽远者,使无十年任外”材料反映出当时()A.察举是最主要的选官方式B.重视官员考试、监督、考核等内容C.中央官员必须从地方提拔D.强调中央官员在地方历练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据
材料“凡不历都督、刺史,虽有高第,不得任侍郎、列卿;不历县令虽有善政,不得任台郎、给、舍”可知,基层工作经历对官员提拔到中央的重要性,D项正确;察举制是指地方官员考察举荐其他人员入仕,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官员考试、监督、考核,排除B项;C选项“
必须从地方”太过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5.黄留珠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中指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平等的原则、公开的原则、择优的原则等……都是伟大的创举。”以下能体现平等原则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德行高妙
,志节清白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答案】C【解析】据题目要求体现平等原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表达的是阶层流动,不问门第,C项正确;“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体现的是以门第高低来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体现的是品德高尚,排除B项;“以法
为教,以吏为师”是秦朝在法家思想指导下的选官制度,不包含平等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以来,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A.文官集团日益崛起膨胀B.总
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C.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发展D.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文官集团的膨胀,美国总统考虑规范文官制度,以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
C项正确;“文官集团日益崛起膨胀”属于材料自身内容,不能反映材料实质问题,排除A项;美国总统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属于国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三权分立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17.郭素萍在《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中认为,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公开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
,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这一规定有利于()A.促使文官保持政治中立B.杜绝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C.避免官员之间争权夺利D.提高文官工作上的积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不得公开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
,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可知,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受政党政治影响,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稳定性和持续性,A项正确;“杜绝”说法错误,排除B项;“避免”说法错误,文官层次越来越多,工作项目层层报批,推诿扯
皮,出现争权夺利现象,排除C项;材料只是关于文官的政治立场,与其工作积极与否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8.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以下关于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加强干部人事制
度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根本措施②是干部人事制度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开端③总结本国经验同时借鉴了外国经验④有利于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严格管理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备选内容均是对我国
公务员制度的客观评价,因此都是正确选项,D项正确;①③包含的不全,排除A项;②④包含的不全,排除B项;①②③包含的不全,排除C项。故选D项。19.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湖北江陵清理了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其中竹简《二年律令·贼律
》有载:“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并且唐朝的法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
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以上材料反映了()A.封建政府重视对食物安全的管控B.封建政府以百姓利益为己任C.汉代政府对脯肉的管理非常严格D.汉唐官商勾结市场秩序混乱【答案】A【解析】材料中展示了《二
年律令•贼律》和唐朝法律中对脯肉的管理,可见封建政府重视对食物安全的管控,A项正确;封建政府重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不是以百姓利于为中心,排除B项;汉代政府对脯肉的管理非常严格较为片面,排除C项;“出卖”一词可以体现出商人与市场的信息,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市场秩序混乱”,排
除D项。故选A项。20.古语:“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故官员逢父母丧,往往会停职守孝,谓之“丁忧”。魏晋南北朝时期,“丁忧”逐渐制度化法律化。明清对“丁忧”制度执行十分严格,若一个官员在“丁忧”期间寻花问柳,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材料表明()A.古
代官员选拔重视孝廉B.礼乐制度影响深远C.儒家思想融入律令之中D.官员管理十分严格【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明清对‘丁忧’制度执行十分严格”,体现了“孝”融入了中国古代律令之中,“孝”即儒家思想,C
项正确;材料可以体现古代官员的重视孝廉,但是材料没有体现“古代官员的选拔重视孝廉”,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孝”对法律制度的影响,而不是说礼乐制度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传统文化对法律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1.云梦睡虎地
秦墓出土的秦墓竹简《为吏之道》记载:“吏有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据此可知,秦朝的官员管理()A.注重官员的思想素质B.集中体现儒家思想C.动摇了法家统治地位D.有利
于中央的集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吏有五善……必有大赏”可知,对官员的品德十分关注,A项正确;秦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出对官员善行的鼓励,不能上升到统治思想的高度,且“动摇了法家统治地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央权力分配,也没
有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2.宪法——国之重器。新中国先后颁布了4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正式通过并颁布的,历经五次修订,不断完善。下列项中
,关于“八二宪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增加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B.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C.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D.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被称为“社
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不属于“八二宪法”,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1982年宪法增加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82年宪法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色和时代特色,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82年宪法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3.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
》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丧失了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最终取得了对法律的解释权C.贵族和平民所追求的利益一致D.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
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采取拒绝作战的方式迫使贵族做出让步,从而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这说明当时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D项正确;“丧失了”不符合史实,罗马法是维护奴隶制贵族
利益的,排除A项;平民并没有取得法律解释权,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平民与贵族有着不同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24.在《古代城邦》中记载:“古代法是宗教,法律是神圣的文字,司法是礼仪……古人遵守法律
并不是因为良心与公正,乃是因为神的话如此……服从法律就是服从神……”故早期的罗马法,法律主要操控在祭司手中,而祭司又熟习宗教仪式,所以宗教的仪式特征也反映到早期罗马法当中。由此可知,早期罗马法()A.不解决实际问题B.受宗教仪式
的影响C.主要靠祭司推动D.兼管了宗教和法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早期罗马法操控在祭司手中,而且宗教的仪式特征也反映到早期罗马法当中,说明早期罗马法受宗教仪式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没体现早期罗马法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排除A项;C项属于对材料的片面的理解,排除C项;D项
在材料中没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5.11世纪,在欧洲掀起了罗马法复兴运动,对罗马法的研究和重视进一步加强,英国、法国等国都受到了影响。如14世纪,在法国兴起了独立的“罗马法学派”在荷兰则以格老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
法学派”研究罗马法。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A.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B.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C.某些原则仍具有借鉴的意义D.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后,很多国家还在研究罗马法,反映了罗马法
的某些原则仍具有借鉴的意义,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是人文主义,并不是罗马法,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罗马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排除B项;“罗马法复兴运动”属于史学研究现象,而非史学理论,不能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题(
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急欲完成自威尔逊时代以来的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由维持在美洲的领导地位转向追求世界领袖作用。杜鲁门总统1945年10月23日在国会提出要在国
际间起“领袖作用”。鉴于二战的惨痛教训,战后初期苏联将战略重心摆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上,力图把战前资本主义列强套在自己周边的“防疫带”转变为“安全带”。战后随着关系日趋紧张,两国都不约而同把双方的对抗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生活方式之间的较
量,并确信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这些理论、原则和制度的胜负。——摘编自刘志青《战后美苏矛盾的演变与冷战的开始》材料二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欧洲看来很可能会从首要地位下降到从属地位,但后来发生的情况并非如此。相反,尽管欧洲的军事、经
济和政治势力相对地衰落了,但它的文化却正以前所未有之势横扫整个世界。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
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合理解释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对世界的影响。【答案】(1)原因:美国追求世界领袖地位;苏联谋求国家周边利益安全;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2)作者认为二
战虽然削弱了欧洲的实力,但是欧洲的思想、技术和制度传到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形成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新兴国家的首要任务便是促进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二战后传播迅速加快。各国制定和执行各种经济计划,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独立后的亚非拉国家统治精英及知识分子普遍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效仿西方资本主义体制,形成了代议制民主制度。二战虽然削弱了西方的政治、军事实力,但西方文化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加强
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3)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急欲完成自威尔逊时代以来的
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由维持在美洲的领导地位转向追求世界领袖作用。”可推出美国追求世界领袖地位;根据材料一“鉴于二战的惨痛教训,战后初期苏联将战略重心摆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上”可推出苏联谋
求国家周边利益安全;根据材料一“战后随着关系日趋紧张,两国都不约而同把双方的对抗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生活方式之间的较量,并确信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这些理论、原则和制度的胜负。”可推出美苏之间
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尽管欧洲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势力相对地衰落了,但它的文化却正以前所未有之势横扫整个世界。”“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可以“作者认为二战虽然削弱了欧洲的实力
,但是欧洲的思想、技术和制度传到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论点展开说明。结合所学,说明可从二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传播及影响的角度展开。即二战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广泛
传播,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形成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新兴国家的首要任务便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二战后传播迅速加快。各国制定和执行各种经济计划,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独立后的亚非拉国家统治精英及知识分子普遍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
,效仿西方资本主义体制,形成了代议制民主制度。二战虽然削弱了西方的政治、军事实力,但西方文化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3)影响: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可推出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根据材料三“这
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并结合所学可推出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7.基础教育在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材料一宋代蒙学(小学)有常年开课的私塾、义学、家塾等。私塾是塾师在自己家中设学教授,规模较小。教
师以学生所交的少量现金或财物作为办学费用,其生活往往相当艰难,但这些教书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为提高宋人的文化素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宋代蒙学以识字、习文为主,同时也进行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由于蒙学设置相当普遍,城镇乡村处处都能听到琅琅读书声,这对培养儿童道德素质和增长知
识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贡献。——摘编自游彪著《新编中国史:宋史》材料二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7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有关费用由地方和国家通过税收承担。由此
,法国确立了初等教育改革的三原则:义务、免费、世俗化。为了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费里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在推行教育世俗化改革的过程中,费里还努力加强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规定只有获得考试合格证书的人,才有资
格执掌教鞭。与此同时,费里政府还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使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都有了显著提高。——改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蒙学教育推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法国教育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看法。【答案】(
1)原因:教师的奉献精神;儒学的复兴及理学的发展;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教育发展;统治者的重视;选拔人才的需要。(2)措施:制定法律保障教育;推行义务教育,限制宗教教育;制定教育改革原则;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严控教师资质;着力提高教师地位、
待遇。看法:基础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挥教育的培养、塑造人的功能;对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承担育人责任有推动作用。【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教师以学生所交的少量现金或财物
作为办学费用,——为提高宋人的文化素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可归纳出教师的奉献精神;依据材料“同时也进行伦理道德——规范教育”,以及两宋时期,结合所学可归纳出儒学的复兴及理学的发展;依据材料“由于蒙学设置相当普遍,城镇乡村处处都能听到琅琅读书声”,可
知蒙学教育的普及性推行,有赖于印刷术的进步的推动;依据材料“对培养儿童道德素质和增长知识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贡献”可知蒙学对成人成才的重要性,可归纳出统治者的重视;选拔人才的需要。(2)措施:依据材料“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
法律规定”,得出制定法律保障教育;依据材料“费里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得出推行义务教育,限制宗教教育;依据材料“法国确立了初等教育改革的三原则:义务、免费、世俗化”,得出制定教育改革原则;依据材料“小学完全免费,有关费用由地
方和国家通过税收承担。”,得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依据材料“提高师资水平,规定只有获得考试合格证书的人,才有资格执掌教鞭”,得出严控教师资质;依据材料“费里政府还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使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都有了显著提高。
”,得出着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看法:从基础教育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分析,得出基础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从政府层面分析,得出政府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挥教育的培养、塑造人的功能;从育人责任分析,得出对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共同承担育人责任有推动作用。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总统有权在参议院的提议与同意下,任命三人为文官委员会委员,其中与总统属同一党派的不得超过两人。上述三人组成美国文官委员会。三名委员在美国不得兼任任何其他官职。1.关于检验公务人员申请人合格与
否的公开竞争性考试问题。这种考试必须切实可行,考试内容尽可能合理,并与考生执行他们要求就任的职位所需要的能力及适应性有关。……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
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9.在考试、任用、重新任用、恢复原职、重新雇佣、提升、调动、重新调动、降职或解雇等问题上,任何人决不因为有生理缺陷而受到歧视……——《美
国文官法》(1883年1月)材料二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立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
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孙中山全集》材料三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
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用起来。——习近平《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文
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考试思想及其历史意义。(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有怎样的进步性?【答案】(1)特点:保持管理机构的独立性;体现权力制衡原则;受政党政治影响;考试公开并体现
专业要求;文官政治独立;保护公务员平等人权。(2)考试思想:考权独立;不经考试合格不能做官历史意义:把考试权从君权中独立出来,具有反封建专制的意义;考试权与一般行政权分离,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体现了官员录取的平等性、开放性、科学性的原则。(3)进步
性:确立了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遴选思想;提出了“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干部任用要求。【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三名委员在美国不得兼任任何其他官职。”可推出保持管理机构的独立性;根据材料一“
总统有权在参议院的提议与同意下,任命三人为文官委员会委员,其中与总统属同一党派的不得超过两人。”可推出体现权力制衡原则;受政党政治影响;根据材料一“关于检验公务人员申请人合格与否的公开竞争性考试问题。这种考试必须切实可行,考试内容尽可能合理,并与考
生执行他们要求就任的职位所需要的能力及适应性有关。”可推出考试公开并体现专业要求;根据材料一“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可推出文官政治独立;根据材料一“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可推出保护
公务员平等人权。(2)考试思想:根据材料二“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立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可推出考权独立;根据材料二“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可推出不经考试合格不能做官。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
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可推出把考试权从君权中独立出来,具有反封建专制的意义;根据材料二“但是这考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可推出考试权与一般行政权分离,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
官制度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官员录取的平等性、开放性、科学性的原则。(3)进步性:根据材料三“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用起来。”可推出确立了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遴选思想;提出了“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干部任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