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东风高中、天门中学、仙桃中学)三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共(18)页,56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6b93b34e5cd72f931456542f85f4ea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东风高中、天门中学、仙桃中学2023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22年12月16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本试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
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
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是远古
人类的重要起源地,拥有众多璀璨的远古文化。观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下列选项中表述确切的是()A.①处最早掌握水稻种植技术B.②处人类从事渔猎和采集C.③处是水稻和小麦的原产地D.④处代表器物是蛋壳黑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
料及所学知识可知,④处为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蛋壳黑陶是龙山文化时期的代表性器物,D项正确;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稻谷、米粒、稻秆等遗存,证明在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长
江中下游居民已经掌握了水稻的栽培技术,而①处为红山文化,不符合题意;②处为仰韶文化,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不符合题意;③处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遗址是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稻作文化遗址,不符合题意。因此,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
D项。2.上级对下级的赏赐是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西周到春秋时期,赏赐的物品有车马、衣服、祭品、祭器、戎器;战国时,黄金、锦绣、土地、白壁、爵位演变为赏赐之物品。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经济发展使赏赐物品的价值提高B.赏
赐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C.通过战争掠取的财富大幅度增加D.赏赐的政治功能让位于经济功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下,车马、礼器、服饰是象征身份的最主要的赏赐品,但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
制、礼制遭到破坏,这些物品对于受赏者的意义呈现出下降趋势。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加强了土地的重要性,土地成为重要的财富来源,同时象征财富身份的黄金、白壁等也成为赏赐的内容之一,B项正确;赏赐物品转变主要体现了社会转型,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赏赐”本身都
是体现了政治功能,排除D项。故选B项。3.《太平御览》载:“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仲舒)议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
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伊欲诟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由此可知汉朝的司法实践()A.进一步推动了律令儒家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判决依据C.重视家训并强调基层教化D.规范了家庭和子女的行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伊欲诟父也。君子原心
,赦而不诛。”可知,董仲舒认为,儿子为救父却误伤其父,不应被判处死刑的道理,表明汉朝的司法实践以儒家思想作为判决依据,B项正确;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排除A项;重视家训并强调
基层教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规范了家庭和子女的行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宋代以前,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没有单独列为户籍,城乡人口的划分在户籍上没有多大的差别。宋代,“坊郭户”(城市民
户)作为法定户名出现,政府将其单独列籍定等,不仅包括居住在州府城、县城和镇、市的人户,也包括居住在州县城外新的城市居民区草市的人户。这一转变从侧面说明宋代()A.城乡经济的差距日益扩大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重视维护市场秩序的规范D.商业税收成为政府
的重要财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为城市民户单独列籍定等,这与宋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者、市民阶级的兴起有关,从侧面说明宋代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项正确;为城市民户单独列籍定等体现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群体的壮大,但从材料看不出乡村经济发展情况
,不能得出城乡经济差距日益扩大,排除A项;为城市民户单独列籍定等是为了优化户籍管理,这并非规范和管理商业活动的措施,对于维护市场秩序没有直接作用,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商业税情况,不能得出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排除D项。故选B项。
5.明朝呈现出文官系统、武将系统、宦官系统“三轨”并立的政治格局。中央宦官与正将、文官三种政治势力长期保持斗争与合作的双向关系。地方各级宦官,主要负责监军,承担皇帝耳目的功能,对于地方军政事务虽有干涉,但基本尊重文武官员的军政权力
。据此可知明朝宦官系统()A.没有掌握国家实权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C.维持明朝政治稳定D.成为官僚体系核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呈现出文官系统、武将系统、宦官系统“三轨”并立的政治格
局......中央宦官与正将、文官三种政治势力长期保持斗争与合作的双向关系。地方各级宦官......地方各级宦官,主要负责监军,承担皇帝耳目的功能,对于地方军政事务虽有干涉,但基本尊重文武官员的军政权力”可得知明朝宦官系统维持明朝政治稳定,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
央宦官与正将、文官三种政治势力长期保持斗争与合作的双向关系.....地方各级宦官,主要负责监军”可得知明朝宦官系统有一定的实权,排除A项;根据材料“地方各级宦官,主要负责监军,承担皇帝耳目的功能”可得知明朝宦官系统并未威胁君主专制,排除B项;根据材料“明朝呈现出文官系
统、武将系统、宦官系统“三轨”并立的政治格局”可得知明朝宦官系统不是官僚体系核心,排除D项。故选C项。6.对于近代某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学者如是总结:“实由于上下相暌,内外隔阂,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卫国。”国家战略上维护古老国家体制
与“脱亚入欧”追赶世界强国及军事战略上被动招架防守与跨海征服进攻两者的差异。据此可知,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上下相睽”表明中央政府对于地方官员尤其是地方实力
派势力缺乏足够的权威;“内外隔阂”表明国家的渗透力和吸取先进文明的能力不足。更为关键的两个原因是满汉民族猜忌和帝后两党激争,国家政治力量分散而疏松。再结合“脱亚入欧”及“跨海征服”符合近代日本的特征,即可确定这场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D项正
确;根据材料有效信息可知,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民众民族意识不强,中国在与一个“脱亚人欧”的强国打一场被动防御战争,结合近代史实可知,近代亚洲唯一一个通过全面西化“脱亚入欧”成为强大帝国的国家是日本,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交战双方是中国
与英、法,排除A项;鸦片战争交战双方是中、英,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交战双方是中国与英国为首的其他八国,排除C项。故选D项。7.20世纪初,梁启超在其文章中提到,他欣赏西方学校教育中“注重于德育体育,锻炼强民体魄”的做法,主张
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是多彩的,少年儿童在学习之余,“或游苑圃以观生物,或习体操以强筋骨,或演音乐以调神魂”。其观点意在()A.推动经济由传统向近代转化B.宣扬西方教育制度的先进性C.以人的现代化推动社会进步D.兴办学校以普及全民教育【
答案】C【解析】【详解】梁启超认为西方学校教育中通过加强德育体育来实现强民体魄,因此其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应当注重儿童在自然科学、体育和美育,进而提升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即通过教育实现人的现代化,进而推动社会进步,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为了宣扬西方教育制度的先进性,排除B项;梁启超的意图是实现国家富强而非普及全民教育,排除D项。故选C项。8.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访问延安,发现“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共产党主义的存在。譬如垦荒,个人自垦自种,各归
私有,经营行业,也是市肆如恒,并无异易”。对上述史实解读最准确的是()A.土地改革稳定抗日根据地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落实C.国民党反共宣传最终破产D.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措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延安地区私有制存在
及商业贸易活跃,主要是因为受到民族矛盾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政策来维护统一战线,B项正确;此时并未进行土地改革,排除A项;此时国民党并未放弃反共宣传,排除C项;D项是在解放战争爆发前夕,排除。故选B项。9.下图是发表于20世纪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名为《铲
掉田坎,连成一片》,此画反映的事件()《铲掉田坎,连成一片》A.旨在摆脱封建土地制度束缚B.出于稳定全中国物价的需要C.促进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D.有助扩大农民生产的自主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下图是发表于20世纪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名为《铲掉田坎,
连成一片》”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新中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在农业上通过走合作社的道路变土地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私有制宣告结束,集体经济开始,材料中的漫画《铲掉田坎,连成一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生产关系包含三要素,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制的变革属
于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正确;1950至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材料漫画与稳定全中国物价无关,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助于扩大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排除D项。故选C项。10.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武汉、深圳、珠
海、上海等地期间,发表“南方谈话”。根据下表,“南方谈话”旨在()时间地点邓小平讲话摘要1月18日武汉“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关键是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要靠改革开放”1月20深“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日圳路一
条”1月25日珠海“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1月31日上海“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A.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B.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
长远发展C.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分析出,邓小平强调坚持改革开放、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说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旨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长
远发展,B项正确;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1995年的十五大,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排除D项。故选B项。11.某同学在
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査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A.将阿拉伯数字标注在①B.将人首飞牛石雕标注在②C.将莎草纸制作标注在③D.将大小麦原产地标注在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其中尤其
以萨尔贡二世在杜尔-沙鲁金城(现霍尔萨巴德)内修建的皇宫最为辉煌,“人首飞牛”即是该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亚述王朝在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与②区域的位置相符,B项正确;阿拉伯数字与印度人及阿拉伯人有关,①是古埃及
,排除A项;莎草纸是古埃及的,③是印度,排除C项;小麦原产地在西亚,④是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12.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
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A.契约理念的萌发B.世俗权力的加强C.“民族情感”的缺乏D.新生产方式的孕育【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表明欧洲封建社会中民众只知有其领主不知有其国家,还未对国家产生归属感,C项正确;A项萌发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体现世俗权
力相对弱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13.国际法的形成发展与国际关系发展密切相关,下图是某学生制作的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体系图,空缺部分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维也纳
、联合国、雅尔塔B.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联合国C.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联合国、雅尔塔D.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联合国、维也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际法的形成发展与国际关系发展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①应为维也纳体系;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应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45年6
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③应为《联合国宪章》;二战后确立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秩序,④应为雅尔塔体系,C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中要求的排列不符,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14.杰克逊总统(1828-1836年在任)的拥护者、纽约州参议员威廉
·马西曾说:“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和战争上一样公平,战利品属于胜利者所有。”由此可知,威廉·马西A.强调官员选拔公平公正B.倾向于政党分肥制度C.要求建立廉洁高效政府D.反对美国的文官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和战争上一样公平,战利品属于胜
利者所有。”可知威廉·马西强调政治上的公平,结合所学知识威廉·马西倾向于政党分肥制度,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选拔,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公平不是廉洁高效,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文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5.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的
切身体验和一心想要把俄国变成世界革命出发点的渴望,使列宁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迅速巩固政权和改造俄国,使之适应革命所需。因此,他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必须要经过一个暴力和专政的过渡时期的观点高度重视,却明显地不重视马克思的生产力观点。这反映了()A.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不足B.革命实践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C.马克思的过渡理论不适于俄国D.直接过渡是特殊时代环境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经验,再加上对世界革命的渴望,以及迅速巩固政权的现
实需求,使得列宁对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解比较片面,这反映了直接暴力过渡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尝试,D项正确;列宁的选择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不足,而是特定环境下选择性的忽视,排除A项;B项结论正确,但与题目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中马克思关于过渡的观点没有被完整运用,并不是不适于俄国,排除
C项。故选D项。16.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达成《京都议定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2015年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中国加入该协定;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通过
《巴黎协定》实施细则;2019年美国退出该协定。下列项中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温室气体减排只是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B.气候变化是全人类亟需合作的共同难题C美国退出协议说明温室气体减排没必要D.确立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相同
的责任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系列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议的召开和国际文件的签订,反映了气候变化是全人类亟需合作的共同难题,B项正确;温室气体减排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的义务,排除A项;美国退出
协议是缺乏责任担当的行为,不能说明温室气体减排没必要,排除C项;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由于现实国情的不同,不可能确立相同责任,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
,共52分。17.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宋代人才部分地区分布变化简表关中区(二路)江北区(十路)四川区(四路)江南区(八路)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宋初至澶谰之盟(公元960—1004)3735.2433038.93617.31
406.28澧渊之盟至绍兴和议(公元1004—11404139.0539046.048139.1392341.39绍兴和议至宋末(公元1140—1279)2725.71127159043.48116752.33总计1051008471002071002230100——肖化忠《宋代
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材料二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攽、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
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材料三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
,是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
的价值取向》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答案】(1)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南方人才数量逐渐超过北方(人才中心逐渐南移
);人才辈出,领域广泛。原因:从政治军事的角度作答:宋代重文轻武,社会相对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作答: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从文化教育的角度作答:完善科举制度,理学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2)评述: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轻视科技。反映了我国古代人
才观,对后世影响深远;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等对当今人才选拔培养仍具有借鉴意义,但轻科技等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应该摒弃。【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可知,南方人才数量逐渐超过北方(人才中心逐渐南移);根据材料“宋代人才部分地区分布变化简表”可知,地区
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可知,人才辈出,领域广泛。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角度分析原因,如宋代重文轻武,
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完善科举制度,理学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等等。(2)评述:根据材料“论德而定次,是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辩证的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可知
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是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轻视科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才观,对后世影响深远;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等对当今人才选拔培养仍具有借鉴意义,但轻科技等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应该摒弃。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关之设,自五口通商始。”《江宁条约
》第十条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后清政府又与美、法两国签订了《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
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道光二十六年,松江太仓一带“洋布盛行,价当梭布,而宽则三倍。是以布市削减,而皆不偿本。商贾不行,生计路绌。”——摘编自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等材料二为巩固政权和扩大财政收
入,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一系列以收回关税主权为中心的改订新约、整顿海关行政的对外活动。但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政策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明:“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
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摘自滕淑娜,李明慧《失去与收复:近代中国关税主权变迁探析》(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西方列强依据不平等条约强化关税协定的重要特权,分析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危害。(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
南京国民政府为“收回关税主权”的对外活动并指出其局限性,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外交方针和税法层面的相关举措。【答案】(1)特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危害:便利西方列强对华倾销商品;不利于保护中国的民族经济;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其余表述言之有理即可)(2)活动:宣告关税自主
,公布国定《进又税暂行条例》;发表“改订新约”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主要内容: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与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与日本签订《中日关税协定》(任答三点)。局限性:仍不能完全自主征收国境关税和制定税率。外交方针:“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解析】【详解】(1)特权:根据材料一中的“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可得出“片面最惠国待遇”;危害: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便利西方国家倾销商品,对中国民族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国
家财政收入和国际地位下降等角度进行分析。(2)对外活动:根据材料二中的“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一系列以收回关税主权为中心的改订新约、整顿海关行政的对外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发表‘改订新约’,对外宣言,与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友好通商
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与日本签订《中日关税协定》”;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宣告关税自主,公布国定《进又税暂行条例》”;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仍不能完全自主征收国境关税和制定税率”;外交方针:根据材料二中的“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
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税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落后就要挨打”是学习鸦片战争等历史时人们常用常见的一种观点,但其本身就存
在争议,并在不同的历史时空环境下呈现复杂多样的历史解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是优胜劣败、适者生存。这种思想在欧美被发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并被看作为帝国主义战争辩护的工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严复不
满于斯宾塞、赫胥黎:“任天为治”的主张,在《天演论》中将之改为“以人持天,与天争胜”,借“优胜劣败”的生物演化规律,唤起国人“与天争胜”,救亡图存。——摘编自陈伟《西方政治思想史(下册)》、沈福伟《中国文化交流史》材料二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进化论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阐述原因。(2)综合上述,简述“中国式现代化”对你的启示。【
答案】(1)变化:从生物科学领域运用到社会领域。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到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原因:立场不同,欧美国家站在殖民者的立场,为自己发动殖民战争、实行种族屠杀辩护。近代中国站在被侵略国家的立场,利用进化论警醒中国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2)启示角度1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各国之间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强调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强调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启示角度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或共同富裕等启示角度3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角度。与启示1相比,强调确凿的史实。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等启示角度4历史经验教训角度。正证。溯源:继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在对外交往中坚持“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主张“礼行天下”“协和万邦”,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向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反证。历史上,列强、帝国主义推行的殖民
霸权等的历史教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反对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反对我行我素的单边主义、反对结盟对抗的冷战思维等)启示角度5评价。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或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的“这种思想在欧美被发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借‘优胜劣败’的生物演化规律,唤起国人‘与天争胜”,救亡图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从生物科学领域运用到社会领域”;根据材料一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可得出“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到弱肉强食
,落后就要挨打”;原因: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可根据欧美国家与近代中国二者所处的立场不同去阐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即可。(2)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可得出从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人类社会的共赢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
料二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可得出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角度进行阐述;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历史经验教训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本英文书
的要素材料书籍不仅是人类思想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而且书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浓厚印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本现代的英文书。它所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有英文文字、纸张、页码、印刷。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已经基本上厘清了这四大要素的大致传播路线,相关
情况见下表。英国西欧大陆内部的传播中介传播者原创者英文字母(公元7世纪)如尼字母(公元2世纪)拉丁字母(公元前7—公元前3世纪)←希腊字母(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8世纪)腓尼基字母(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闪族字母(即原始迦南字母,约公元前19世纪中叶)埃及象形文字(公元前2700年)造
纸术法国(1189年)←西班牙阿拉伯帝国(公元8世纪古代中国(公元前2(1494年)(1150年)←摩洛哥(1100年)←埃及(10世纪);瑞士(1350年)德国(1312年)←意大利(1276年)←阿拉伯中叶)世纪)页码(数字,13世纪后期)其他西
欧大陆国家(公元10世纪后期至13世纪初)←穆斯林西班牙(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数字(公元8世纪后期)成熟印度数字(公元8世纪)←笈多王朝数字(公元4—6世纪末)←婆罗米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刷(1477年)法国←意大利←德国(15世纪中叶,活字印刷);德国、意
大利等欧陆国家(15世纪前期,雕版印刷)阿拉伯帝国(14世纪)波斯(13世纪末14世纪初)中国西北少数民族(9—10世纪;木活字12—13世纪)古代中国(公元前7世纪)——徐善伟《全球史视阈中的一本英文书——古代世
界文化交流的缩影》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一本英文书的要素”设计一个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多角度、多层次涵盖材料提供的信息;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答案】作答层次要求层次1:简单罗列材料中的显性信息,来进行主题设计的合理解释;层
次2:从单一角度进行主题设计,并从知识层面和认识层面做出合理解释;层次3:从多个角度综合进行主题设计,并从知识层面和认识层面做出合理解释;【示例1】主题:一本英文书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理由: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一本英文书所涉及到的要素有英文文字、
纸张、页码、印刷,均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成果。从古埃及象形文字开始,历经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的发展,公元7世纪左右形成现在通用的英文字母。造纸术由古代中国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大陆后不断发展、成熟。页码使用的数
字从古代印度数字发展而来,历经阿拉伯人、西班牙人传播,在13世纪成为相对固定的页码符号。中国的印刷术一路向西传播,到15世纪西欧的印刷术成熟。一本英文书的各基本要素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性、共存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示例2】主题: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就理由:中华优秀文明成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中国汉代发明的造纸术,一方面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另一方面经埃及传入西欧,到15世纪末,用于书籍的印刷术在欧洲成熟。中国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后经波
斯、阿拉伯地区传到西欧各地,15世纪后期西欧印刷术在书籍出版中得到发展。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就,体现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
定文化自信。说明:可以从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各个古代文明成就的角度设计主题,如: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古代埃及(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可以从现代英文书的要素中介传播的角度设计主题,如:现代英文书的要素折射了阿
拉伯人对文化的贡献;可以从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在西欧内部传播的角度设计主题,如地中海沿岸国家对现代英文书的要素传播做出重要贡献。【解析】【详解】根据问题要求涵盖材料提供的信息,可得出层次1:简单罗列材料中的显性信息,来进行主题设计的合理解释;层次2:从单一角度进行主题设计,并从知识层面和认识层面
做出合理解释;问题要求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还要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可得出层次3:从多个角度综合进行主题设计,并从知识层面和认识层面做出合理解释。本题要求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一本英文书的要素”设计一个主题,所以主题应围绕材料中所给的英文书展开。【示例1】主题
:由表格的出处可得出主题:一本英文书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理由: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书籍不仅是人类思想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可得出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根据材料“书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
浓厚印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本现代的英文书。它所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有英文文字、纸张、页码、印刷。”可得出一本英文书所涉及到的要素有英文文字、纸张、页码、印刷,均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成果。结合表格中关于
英文文字、纸张、页码、印刷这四大要素的大致传播路线,进行说明。比如从古埃及象形文字开始,历经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的发展,公元7世纪左右形成现在通用的英文字母。造纸术由古代中国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大陆后不断发展、成熟。页码使用的数字从古代印度数字发展而来,历经阿拉伯人、西班牙人传播
,在13世纪成为相对固定的页码符号。中国的印刷术一路向西传播,到15世纪西欧的印刷术成熟。最后与论题相呼应,可以陈述为一本英文书的各基本要素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性、共存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示例2】结合表格内容可知现代的英文书涉及到的英文文字、纸张、页码、印刷四大要素的大致传播路线中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得出主题: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就。理由:结合表中信息,可知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等优秀文明成果对现代
英文书要素的作用。比如,中国汉代发明的造纸术,一方面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另一方面经埃及传入西欧,到15世纪末,用于书籍的印刷术在欧洲成熟。中国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后经波斯、阿拉伯地区传
到西欧各地,15世纪后期西欧印刷术在书籍出版中得到发展。最后进行总结并且结合当今进行升华,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就,体现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此外还可以从
其他角度论述,但主题必须围绕“一本英文书的要素”,论据则需要结合表中信息进行。可以从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各个古代文明成就的角度设计主题,如: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古代埃及(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可以从现代英
文书的要素中介传播的角度设计主题,如:现代英文书的要素折射了阿拉伯人对文化的贡献;可以从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在西欧内部传播的角度设计主题,如地中海沿岸国家对现代英文书的要素传播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