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86.604 KB
  • 2024-09-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共(13)页,86.60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686d9c03c56a41de76f955138dd11a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上)高一级期末考语文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

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第一部分课内积累(共26分)一、课内选择题(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声非加疾.也疾:劲疾B.而闻者彰.彰:彰显C.假.舆马者假:借助D

.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其.可怪也欤余嘉其.能行古道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句读之.不知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惑而.不从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洗盏更.酌莫辞更.坐弹一曲B.烟涛微茫信.难求低眉信.手续续弹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余音袅袅,不绝.如缕D.却.坐促弦弦转急却.是旧时相识4.下列句子中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采采.芣苢(茂盛的

样子)薄.言采之(轻微,少)B.笠是兜鍪.蓑是甲(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薄言有.之(取得,获得)C.唤渠.朝餐歇半霎(他,代词)薄言掇.之(拾取,摘取)D.秧根未牢莳未匝.(布满、遍及)薄言袺.之(提起衣襟兜

东西)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小.学而大遗⑦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⑧

吾从而师.之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⑩苍山负雪,明烛.天南A.①④⑤⑨\②⑥\③⑩\⑦\⑧B.①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C.①④⑤⑨\②⑥\③⑧⑩\⑦D.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⑩\⑧6.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

的一项是(2分)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而又何羡乎④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此东海也⑦凌万顷之茫然⑧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⑨輮以为轮A.①③⑦\⑤⑥\②④⑧\⑨B.①③⑦\④⑤⑥\②⑧\⑨C.①⑦\③\⑤⑥\②④⑧⑨D.①⑦\③\⑤⑥\②

④⑧\⑨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赋是一种文学样式。《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既保留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又吸收散文的笔调手法,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极具特色。B.散文是一种

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融叙事、抒情、写景、写人于一体,是充满哲思又极为个性化的作品。C.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

“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拿来主义》就是其中的代表。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全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二、课内默写题(12分

)8.古诗文默写(12分)(1)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当时士大夫对于从师学习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难以恢复。(3)秦观《鹊桥

仙》中,“,”两句说明了只要彼此情意长久,即使不能朝夕相守,也无须黯然神伤。(4)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两句。(5)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

子是“,”。(6)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2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64分)三、阅读下面这篇论述文,完成下面9-11小题。(6分)材料―: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

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

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

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

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的,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沿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

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社区间的人们往来疏少,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

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

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

是“习”出来的礼俗。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

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3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

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可谓“千年

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

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村庄社会结构的改变起于一百多年前的现代化,器物层面的

现代化推动了经济、制度和观念等现代性巨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生儿子、娶媳妇、

抱孙子”成为农民人生“三步曲”。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一旦“传宗接代”这个千年以来一直支撑农民人生意义的价值失落,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就会出现变化。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

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后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材料三:乡村振兴

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在农业、农村、农民上多下“绣花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

村。城市和农村在吸引人的力度上,显然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好,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这就需要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才能够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4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

业”这个关键,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发展新农业,通过不断做优做强做精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增强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才能够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骨干和由城里打工返乡创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看到只有不断地自我革新,不断地自我进步,才能够掌握时代的主动权,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角”,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民

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要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依靠“新”的思维,

新的改变,去推动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摘编自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9.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乡下人“土气”,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B

.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乡村,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都是乡土社会的常态。C.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D.在“熟悉”的社会中,人与人互相信任,信任成为规矩,规矩在乡土社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10.根据材料一和

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B.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

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C.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村庄基础结构的变化,同时推动了全国大多数地区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D.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我们可以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法律的自由。11.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中国的现代化

建设绕不过农村,因为农村几乎跟每一个人都有关联,农村也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滋养。B.随着现代化建设,乡村的社会秩序已经被纳入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5C.乡村环境美化起来,乡村就会更具魅力,就能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D.必须抓住农业这个

关键点,才能推动乡村发展;农业转型需要政府引领、科技投入和人才支撑。四、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面12-14小题。(12分)把河流蹬在身后①退休前,父亲是个货运司机,跑长途。他总喜欢跟我炫耀自己的光辉岁月,总说是他轰隆隆地把母亲和我拉进了新世纪。②父亲一

辈子只会开车,也没有培养什么业余爱好。母亲去世后,他独自一人打发晚年生活。我把他从乡下接到城里,在运河边买了一套公寓。60岁那年,医生检查出父亲的脊椎变形、增生,于是就教他倒着走路来锻炼脊椎。他很快喜欢上这项运动,一

日两次,在运河边的马路上往往复复,服药般定时定量。只见他双手握拳,双臂前后摆动,就像胸前摆着一只方向盘,倒车般一步步朝后退去。③这个爱好终结于一次有预谋的“碰瓷”。几个流荡于马路上、专门挑老人下手的江湖骗子,让父亲遭遇了一次少有的挫败。这是一场不太高明的骗局,

往往一眼就能识破,父亲为什么轻易就能上当呢?父亲真的老了,已经搞不掂这个时代了,我的心里一阵疼痛。④父亲再不乐意在路面上倒行了。他只是在运河边散散步,木呼呼的,找僻静的一截河岸,坐在长椅上晒晒太阳。我劝他再学点什么,他却兴致不

高。⑤有一天上午,我接到父亲电话,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决定练习游泳,打算到运河里游一游。我当即告他,千万别做这事,这条河看起来平缓,实际上太危险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不会游泳。可父亲却很兴奋,向我说起老家乡下的那条河,他说他从小就是泡着

那条河水长大的。电话里,我听到了一声清脆的船鸣,我猜父亲正站在运河边,羡慕地看着那艘船,仿佛运河是他即将启航的另一条公路。⑥父亲为运河游做足了准备。他到小区的游泳馆,请了一个游泳教练,只学一个动作﹣﹣仰泳。父亲觉得仰泳这个姿势太优雅了,人像睡觉般仰卧在水里,头枕在水

面上,双臂在身侧轮流划水,双腿一往后蹬,人就往前蹦出几米。⑦除了每天到游泳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自行练习。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和棉裤,仰卧在客厅的木地板上,双手在身体两侧划着地面,双脚则配合地往后蹬。他先是在原地滑动,反复练习后,他开

始尝试着在地板上游。父亲的方向感很强,他的脑袋就像一个舵,能准确地判断出,前方十点钟的位置是房门,左边九点的位置是一张茶几,右边四点的位置是一只拖鞋……父亲摆着舵,轻易地绕开了这些障碍物。没多久,父亲已经可以仰躺在水

面上,周游游泳池了。即使池子里人再多,父亲都不会撞到他们,就像一条无声无息的鱼,优雅地从人们身边掠过。6⑧终于,在一个午后,他开始行动了,精神抖擞地往运河边走去……他平躺在河面上,顺着流水的方向,不紧不慢地,两手划水,两脚蹬水,脑袋顶水,那丛大背头被浸湿了,坍塌下来,藤蔓般稀稀拉拉

地攀在他头上。父亲惊讶地发现,在这里游泳根本不费力气,比在木地板上、游泳池里省力多了。他开始放松身体,快乐地、轻盈地向前浮游,并不时扭头看两岸风景……⑨父亲优雅的泳姿逐渐吸引了两岸的观众,其中有几个人还迈起了碎步,一路跟着父亲。跟了一会儿,他们看到一条货船驶过来了。岸上的人开始揪起了心,好像父亲很

快就会被卷到船底下,有的人还朝他呼叫起来。⑩父亲却丝毫不理会那喊声,他慢条斯理地继续直线朝前游,仿佛脚掌上安着两只后视镜,在人们还没叫喊之前,他就先看到了船,并且完全掌握了它跟自己的距离。游着游着,他索性停下来,身体静止在水面上,很享受地

朝天空打个呵欠。远远看去,那样子真像是睡着了。货船越驶越近,岸上的人仍在喊叫,甚至朝父亲打起手势﹣﹣他们以为父亲是个聋子。喊声未落,只见父亲双腿一蜷,身体一个侧翻,沉入水里,几秒之后,又浮出了水面。他脑袋朝下,背朝天空,张开四肢,像一只敏捷的青蛙,迅速地朝岸边游去,给货船

让出了路来……货船朝前方开远了,风平浪静。父亲又回到了河中央,他安详地仰躺着,闭着眼睛。父亲不需要感知方向,他驶向了远方,他的脚一用力,运河被他蹬在了身后,再一用力,整个城市都被他蹬在了身后。(节选自《父亲的后视镜》,有删改)12.第①﹣

⑤段中出现的“我”,从第⑥段开始不再直接出现,这样处理有何作用?(4分)13.第⑩段中“仿佛脚掌上安着两只后视镜”一句,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加以赏析。(4分)14.第⑪段画线部分描写父亲游泳,语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下面15-20小题。(20分)(一)师说韩愈略(二)进学解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①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②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

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7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③于百家之编。记事者

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④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⑤罅漏,张皇幽眇。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

,《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俱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⑥,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⑦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⑧,细木为桷⑨,欂栌、侏儒,椳、闑、扂、楔⑩,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

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以兴。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

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韩愈《进学解》(有删减)【注释】①治具:法令;②畯(jùn

):通“俊”,才智出众;③披:翻阅;④兀兀:劳苦;⑤苴(jū):鞋底中垫的草,这里作动词用,是填补的意思;⑥跋(bá):踩,踬(zhì):绊;⑦冗:闲散;⑧杗:máng,房屋的大梁;⑨桷:jué,架房的椽;⑩欂栌(bólú),斗栱,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侏儒:梁上短柱

;椳(wēi):门枢臼。闑(niè):门中央所竖的短木,在两扇门相交处;扂(diàn):门闩之类;楔(xiè):门两旁长木柱;踵常途:走平常的路,形容按常规办事;盗窃:沿袭前人之说,没有创新。1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B.贪多务得,细

大不捐.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其贤.不及孔子靡:浪费,消耗捐:抛弃众人:很多人贤:才德优秀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

知虑此/而反教人为B.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8C.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D.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

知虑此/而反教人为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六艺:《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在古代“六艺”还指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B.

姚姒:一指虞舜和夏禹,相传舜为姚姓﹑禹为姒姓;二指《尚书》中的《虞书》《夏书》。文中的“姚姒”指的是前一种意思,学生借“姚姒”称赞韩愈能效法舜禹的德行。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D.荀卿:即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世人尊称“荀卿”。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

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18.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韩愈命途坎坷的一项是(2分)①私不见助于友②三年博士,冗不见治③辙环天下,卒老于行④行虽修而不显于众⑤乘马从徒,安坐而食⑥暂为御史,遂窜南夷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④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韩愈假托学生质疑先生的训话,然后进行答辩,题目“进学解”的“解”是答疑解惑之意。B.韩愈首段勉励学生勤学多思,说社会清明,君圣臣贤,只有学子才干突出,才会被任用。C.韩愈治学勤奋

,成就卓著,品行美好,但生活贫困,不被重用,他的训话因此受学生质疑。D.韩愈以孟子、荀子不遇,借以自慰,实际上也包含着对古往今来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分)(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5分)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21-22小题。(8分)观书有感朱熹(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于谦(明)

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2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描

述了“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闪耀浮动,情态毕现。B.“问渠”的“渠”,是指方塘。方塘清澈就因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C.“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指一眼扫过三千字,胸中无一点收获,告诫我们

读书不能贪多求快,走马观花。读书应该要细细品味。D.《观书》写出了诗人自我的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22.《观书》一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6分)七、语言文字运用,完成下面23-27小题。(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

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

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___受书写材

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以及容易尚且然而B.乃至容易仍然虽然C.以及易于仍然然而D.乃至易于尚且虽然102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2分)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

文而言,比较困难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

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26.下面是

一名高一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投稿函片段,其中有六处用词不得体或不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6分)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首先非常荣幸和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拜读我的来信。我是一名高一的文学爱好者,平时酷爱写作,几篇著作也曾经被公开发表。近日看到你们杂志

社发布的“华育杯”征文大赛资格选拔活动通知,现发来拙文一篇,供各位老师评阅。无论入选与否,还望拨冗奉复,不吝愚见。本人不胜感激!以后如举办类似活动,我一定鼎力参与,再次感谢!2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个字。(6分)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②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

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③,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11第三部分写作(共60分)2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2020年12月29日消息,

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颁发《中小学教育惩式规则(试行)》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多建议。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7150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